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

时间:2019-05-12 01: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

第一篇: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

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

———丹凤县2011年生猪良繁体系调研报告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武存芳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种更是以其优良的生产性能,优质的商品性能受到广大养殖场(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青睐,成为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建设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选育、推广适应生产发展和市场需求的畜禽良种,是实现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发展目标的保障,是提升畜牧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是现阶段畜禽良种科研、生产、供应、监管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全面掌握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为我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规划全省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我们组织业务技术人员对全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就本次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猪良繁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县乡畜牧部门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从政策和资金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全县良种普及率不断提高,良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1、生猪生产现状。从2009年以来,我县把以生猪饲养为主的畜牧业作为建立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重点产业来抓,使生猪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以杜洛克、大约克、长白、PIC配套系为良种,以三元、四元瘦肉型猪为饲养品种,以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为繁育手段引领丹凤生猪产业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为发展方向,以良种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自繁自育商品场为主,以千头商品猪育肥场、适度规模养殖场为补充的生猪良繁体系、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县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80%左右,生猪生产工作有序推进,养猪产业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2、良繁体系建设状况。全县已建成年饲养600头良种母猪、年为社会提供2000头以上二元母猪的生猪良种扩繁场2个,饲养100头以上二元母猪,年为社会提供2000头以上良种仔猪的商品代种猪场1个,存栏纯种猪55头,二元良种母猪187头,年可生产三元良种仔猪35万头。以陕西省生旺良种猪发展有限公司为主,设立县、乡级种公猪站4处,存栏良种公猪41头,设乡镇级人工授精站(点)21个,配备人工授精员21人,开展技术培训20期,培训2200人。2009年以来,共完成人工授精配种母猪30686头,情期受胎率达90 %,1

窝产仔11头,新生仔猪初生重1200g,人工授精母猪占全县存栏母猪总数的47%,良种猪覆盖率达80%左右,使用良种猪精液12.2744万份,受益农户5325户。止2011年9月20日,全县共存栏生猪18.28万头,出栏商品猪29.95万头,存栏良种母猪1.59万头。

二、我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2009年以来,县上先后成立了生猪产业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及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并抽调4名专业技术人员,全面开展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和从业人员培训;二是要求从事生猪良繁和生猪生产作的所有人员分层分类、分批参加技能鉴定培训并取得证书,坚持持证上岗;三是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千头育肥场及种公猪站、人工授精点的建设采取业主申请、合理布局、集中审批、统一建设标准的办法,对不符合条件的养殖项目、报建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未经审批违章乱建的坚决予以取缔。四是在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中注重各类相关生猪项目资金的合理整合,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作为畜牧产业发展工作的重点来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县委书记李选良现场调研生猪项目、县长李吉斌经常深入乡镇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解决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广泛宣传培训

几年来,我县抓住财政生猪项目、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采取印发宣传资料、通过有线电视、制作展板、入户走访、逐级举办培训班、召开会议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扩大宣传效果,从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入手,将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及良种猪精液人工授精技术逐级推广覆盖到全县所有养殖场(户)中。向全县公开了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的办公电话,随时为参与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场户解答建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如需现场解决我们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赶赴现场。

(三)健全制度档案

为确保全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在工作实施中,配合各类项目的实施,我县及时制定了《丹凤县财政支持生猪项目实施方案》、《丹凤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丹凤县生猪项目申报管理制度》、《丹凤县生猪产业项目检查验收制度》、《丹凤县生猪产业绩效考评制度》、《丹凤县生猪项目建设技术规范》、《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要求》、《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范》、《母猪在不同阶段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良种公猪饲养管理技术》等一系列

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并制定了生猪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档案管理采取专人负责,规范标准。

(四)注重督查督办

在全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期间,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月深入建设乡镇1次,核实、督查建设进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奖惩。良种猪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等相关项目建设业主、管理乡镇、种公猪站和各乡镇人工授精站(点)每月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县生猪良种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上门调查等形式,对生猪良繁体系建设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对在体系建设中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资金的,一经查实,将视程度轻重报请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三、生猪良繁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良种场、种公猪站建设方面。一是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历史、交通、资金、人员各方面的原因,现有良繁场、种公猪站分布不尽合理,群众购种,特别是选购优良品种难度很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良种场的资金投入存在严重不足,至使生产规模无法达到计划量,有的甚至连正常生产周转都不能保障,严重影响着供种能力和供种质量。

2、良种场、种公猪站管理方面。一是种公猪站、人工授精点管理无法达到规范。由于种公猪站建设、设立依靠私营企业、养殖场,无畜牧系统人员、资金、技术参与,人工授精点配种人员无相应补助,加之几度体制改革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内部分工明确,但却不能互相兼顾,工作机制尚未进一步理顺。导致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管理。无法保证品种的纯正、品质的优良和群众利益不受侵犯。二是饲养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大多数良种场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日常生产管理全部由场主或有一些养猪实践经验的养殖工人承担,缺乏系统的生产管理及企业经营知识,致使科学的管理方法、优质的饲料原料不能在生产中应用,无法发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应有的生产效能。

3、良种调入方面。除扩繁场、商品代种猪场等部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场家良种猪引进能坚持报检,并从规范种猪生产厂家引进外,大多数场(户)、群众仔猪调运主要由个体商贩从产地收购,长途运入我县销售,其品种多为地方及其改良品种,疫病状况复杂,加之长途运输应激,至使养殖户饲养中出现较多问题,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制约着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4、其他方面的问题。一是事业单位编制过少,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缺乏独立的技术推广实验基地。二是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缺乏配套资金,良种场建设、种公猪站、供精中心

建设、配种员技术培训等均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今后生猪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1、合理布局。按照目前我县良种生猪需求量,现有规模生猪良繁场供种量不能满足需求,仍需新建一大批良繁场,在新建良繁场时,应根据各镇养猪生产状况,合理规划建设父母代、商品代仔猪繁育场,设立区域种公猪站、人工授精点,最大限度的发挥良繁场辐射带动作用,方便养殖户购进良种、及时为适配母猪实施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2、加大扶持。良种的生产供应是养猪产业突破发展的基本保障,各级各部门应将有限的产业扶持资金和相关的项目资金最大限度的用于扶持良种场的建设和生产上,政府应加大对种公猪站和饲养良种母猪场(户)的补贴,提供更优惠的贷款、贴息政策。

3、加强监管。全县应制定统一的良种生产技术规范,从场址、圈舍、品种、规模、技术、防疫等各方面严格规范良繁场、种猪经营户的建设,加强政府对良种生产的监督和管理。

4、技术培训。进行《畜牧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相关种畜生产经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良繁户的依法经营意识。加强市场观念、养殖理念及饲养管理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及经营管理水平。

5、疏通渠道。应尽快完善县、镇两级畜牧机构信息化管理网络建设,实行县、镇、村联网管理,提高畜牧业信息化程度,建立专门的供求信息网络,与良繁场、养殖协会联通,疏通产、供、销各环节的通道,将最新、最优的市场、品种资源信息最快的传递到产业的每个角落。

6、严格调入。仔猪的调入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大量存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仔猪调入的管理工作,严把调入关口,杜绝带病、非良种的进入。

7、加强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充分认识畜禽良种繁育工作的重要性,摒弃畜禽良种繁育依靠市场、依靠企业(或养殖场)推广的意识观念,综合利用各项资金建设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财政拨款为主的畜禽良种繁育机构,充分发挥乡镇畜牧站、村级防疫员作用,进一步真正形成“县级种公猪站——乡镇供精中心——村配种员”良种精液配送程序,真正从源头抓起,把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工作做好做扎实。

作者: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 武存芳 联系电话:0914-3322430 *** 4

第二篇: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引子:如今,七星镇到大桥镇不用再从市区绕行,凤桥镇到市区无需再到余新镇绕道,新丰镇有了南北向大道。新的一年,随着余云公路(嘉盐公路至嘉钢大道段)、七星至海盐沈荡公路南湖区段、疏港公路七星段等6项干线公路工程通过交工验收,全区干线公路网更加完善,道路等级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出行更加方便,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宽敞的通道。

近年来,南湖区持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建成公路里程660公里,公路密度达154.73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一横”、“二纵”为主,干线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为辅的交通网络,实现了——

建设大交通 促进大发展

——升级加密路网

道路交通的发展折射出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南湖区不断完善交通路网结构,以“大交通”促进经济大发展。从高速公路到干线公路,从国省道到县乡道,编织起了一张发达的交通网,有力地保障了为南湖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南湖区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建成等级公路里程约659公里,初步形成了“一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三纵”、“六横”、“三射”、“六连”的区域干线公路网,在嘉兴市率先实现了“10、20、30”的目标。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南湖区交通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民生重点,开始打造“六化交通”,着力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构建“五彩南湖”,打造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加密。七沈公路余云公路以北段段、疏港公路(七星至大桥公路)4个标段、凤余支线、余云公路(嘉钢公路至嘉钢大道段)等8个标段相继建通车,并通过交工验收。

省市重点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全面完成嘉兴至海盐公路(南北湖)南湖区段征迁,保证了项目的如期通车。同时,认真配合做好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的各项前工作,大桥段的土地预报工作已完成。

农村公路建设和桥梁改造任务全部落实。过去一年,全区完成了6.2公里联网公路建设和13座农村低标准桥梁改造,1条县道和6条乡道的大中修,对2座县道桥梁进行了改造。

——守护道路畅通

建好公路,还要管好公路。近年来,南湖区的路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路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道路管理日益完善,维护了全区公路的安全畅通。

南湖区公路路政大队自2007年起,推出倾情服务新举措,不断提升公路惠民服务能力,先后获得全国交通行业抗灾保通先进集体、省级服务民生满意站所、市级文明单位等数十个荣誉称号的队伍。

强化路政日常动态管理。区路政大队严格执行路政巡查制度,保证巡查时间、巡查质量和巡查效率,2011年共清除非公路标牌344块,查处各类污染公路案和超限运输案83起,赔补偿案件22起,完成路政许可16起,查处超限违章车辆32辆。扎实开展流动治超,从源头减少和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对辖区主要干线公路开展治超专项行动,辖区内车辆超限率控制在4%,确保了辖区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交通标志标线,对确保交通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去年,南湖区共投入213万元,增设管 完善标志标线,建设安保工程,实施零星抢修工程,确保了辖区公路安全设施的完好。完成了辖区内农村公路指路标志体系建设,7米(含)以上路面均标划路面标线。如今,全区干线公路安全设施齐全、规范,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完好率分别达到90%、68%、45%。

南湖区有6个农村公路养护站,管养着179公里乡道和259公里村道。2011年,南湖区出台了《南湖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明确乡村公路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如今,乡道每天巡查一遍,村道每2天巡查一次,路面和安全设施的破损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并修复。

——转型升级“绿网”

一条公路就是一条生态绿道,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就像一张巨大的“绿网”覆盖在南湖区大地上。近年来,南湖区交通局大力推进公路生态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公路,促进公路网从原有的功能型向生态型转变,正在编织一张生态文明型公路网。

南湖区已建成公路660多公里,满足了社会便捷出行的需求,但基本仍属于交通功能型,与省、市、区提出的生态建设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这5年,区交通局加快实施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切实做到路况提升、服务提升、生态提升、保障提升,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公路发展模式。

2010年以来,区交通局实施了320国道、新07省道、嘉盐公路、老07省道等公路的绿化提升工程,完成了沪杭高速公路嘉兴东出口绿化工程和凤余支线两侧和机非隔离带的绿化种植。

三分建,七分养。近年来,南湖区的公路养护能力显著提高。区公路段积极开展“百日整治”活动,重点对建筑控制区和非公路标志进行排查和整治,拆除非公路标牌和不规范交通标志,整治清理公路两侧堆积物,320国道、老07省道和新07省道等主要干线公路以“畅、洁、绿、美”的面貌,通过了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2011年,在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交通部门开展了余云公路创建省级农村文明公路等活动,投资80万元对余云公路病害路段进行了全面整治,同时实施了绿化补植工程,完善了全线标志标线,在西入口导流岛种植草花带等,沿线还建设了“南湖新十二景”展示走廊。

——优化城乡公交

南湖区城乡公交一体化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村村通公交。近年来,公交班线不断延伸,沿途停靠站点、城乡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城乡一体公交网络逐渐成型。

过去5年,南湖区努力提高嘉兴科技城和南湖新区两大区域的公交服务水平,新市镇建设大力做好城乡公交的线路优化及新市镇的场站建设。

2009年,嘉兴市区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后,南湖区城乡一体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升级,南湖区内原来由私人承包的7条线路全部收归国有,71辆公交车挂上了国有公交公司的牌子。当年,南湖区投入60多万元,在嘉善大道、老07省道、新07省道等道路沿线增设了54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改善了候车环境。

2011年,南湖区交通局配合市运管部门抓好全区的运输管理,抓好各镇的公交场站建设,不断整合完善公路资源,调整优化了3条公交线路,在余云公路、嘉盐公路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6个,对5条城乡公交运营的农村公路路段进行了安全整治,更好地保障城乡公交养

运 安全规范运行。

目前,嘉兴科技城、南湖新区和嘉兴工业区区域,已开通25条一级公交线路,投入199台公交车。2010年至2011年期间,该区域在原有306座停靠站的基础上,又新建港湾式停靠站25座。今后,随着城市发展,南湖区还将逐年优化该片区域的公交线路,并同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各个新市镇共开通城乡二级公交9条,三级公交4条。

强“五网”建设 铸“六化”交通

交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设大交通,加快大流通,促进大发展。在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网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后,今后5年南湖区将着力推进“六化”交通,即:对外交通高速化、对内交通快速化、社区交通网络化、交通转换便捷化、交通服务均等化、公路养护同质化,构建通畅、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外交通高速化——着力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工程、沪杭高速南互通、北接线大桥互通和嘉善罗星互通,在南湖区形成“三高速(沪杭、乍嘉苏、北接线)、八互通(沪杭-嘉兴东、嘉兴南,乍嘉苏-凤桥、余新、南湖、马家浜,北接线-大桥、嘉善罗星)”,满足各镇境内至少有一个互通(或高速接线),实现出入境高速化。

对内交通快速化——集中力量建设嘉兴—余新—海盐公路拓宽工程、七星—沈荡公路、新丰—大桥公路延伸段,实现中心城区与5个新市镇均有一级公路或快速路相通,各新市镇间实现不低于二级公路互通,达到区域内交通快速化。

社区交通网络化——抓好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按“联网、成片”的思路建设联网公路,实现新市镇至新社区及新社区间,以不低于三级公路相(互)通,依托区域内干线公路,实现社区交通网络化。

交通转换便捷化——继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资源、合理调配,实现交通便捷。同时做好公路与水路运输、公路与铁路(主要是高铁)运输等不同运输方式间合理对接,实现交通转换便捷化。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构筑城乡一体化公路网络,合理配置资源,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均等化。

城乡公路管养同质化——对于区域内农村公路,其管养方式、管养要求、考核办法等,逐渐与干线公路相并齐,以满足城乡资源共享、服务同质的需求。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2012年,南湖区交通局将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项行动”,着重加强“五网”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转型发展,推进“六化”交通建设,为全面构建“五彩南湖”,江南水乡田园城区提供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保障。

完善公路网。抓好全区公路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七沈公路凤桥段及七沈公路和嘉余公路两座跨乍嘉苏公路桥梁建设,积极争取七星至大桥延伸公路(嘉兴内河港区疏港公路延伸工程)、双云公路改建工程、步云至新丰公路、余新至秀洲区王店公路等4个项目早日开工,改造建设农村联网公路4.75公里和2座桥梁。

健全养护管理网。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乡村道路养护体系建设,抓好国省道及重要县道的养护管理工作,完成老07省道十八里桥桥面改造和双云线2.5公里县道和11.12乡道大中修,余篁县新篁大桥维修加固。巩固文明公路创建成果,完成嘉善、嘉盐、余云等公路文明公路创建任务。继续抓好公路绿化,完成七沈公路凤桥段4.2公里和七大公路7.49公里的绿化。

提升安全保障网。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整治安全隐患,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全面完成320国道中间绿化带防撞护栏工程,完成事故多发点段的交通安全整治和日常应急修复更换标志标线,镇村道路安全标志设置率全面完善。优化运输服务网。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首末站、停保场、枢钮站建设,全面完成区域内港湾式停靠站和候车亭建设任务,完善城乡公交站场设施,对嘉余、余云、嘉盐、余步、新07省道等道路上的公交候车亭进行全面维修。

加强廉政保障网。加强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深化岗位风险的防控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廉政制度,规范工程招投标和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全区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组织保障。

第三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等4部门关于成都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等4部门关于成都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

填报时间: 2010-06-18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公厅第七秘书处

文号:成办函〔2010〕135号签发单位: 成都市人民政府

签发时间:2010-06-11 生效时间: 2010-06-11

有关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关于《成都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十一日成都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方案

市农委 市发改委 市财政局 市国土局

为加快生猪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我市生猪市场竞争力,促进生猪产业向高端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围绕全市年出栏商品猪1000万头,其中纯外血优质商品猪不少于800万头(良种率达到80%以上)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宝塔型”生猪良繁体系建设。2012年底前,全市新(改、扩)建曾祖代(原种)种猪场4个,曾祖代(原种)种猪存栏达到3300头;祖代(扩繁)种猪场发展到35个,祖代(扩繁)种猪存栏达到3.34万头;父母代种猪发展到50万头。

二、建设内容

(一)曾祖代(原种)种猪场。

1.建设数量:4个。

2.建设方式:新建或改(扩)建。

3.布局:在崇州市、大邑县选址各新建1个;在邛崃市、蒲江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种猪场各改(扩)建1个。

4.建设规模:每个新建曾祖代(原种)种猪场需用地100亩左右,建筑面积不少于1.5万平方米,常年存栏种母猪1000头以上,总投资4000万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000万元左右,引种投入2000万元左右。改(扩)建曾祖代(原种)种猪场按照新建标准增加相应基础设施和引种投入。

5.品种要求:1个曾祖代种猪场以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的PIC种猪配套系为主,种猪从美国引进;其余3个原种场以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为主,种猪从美国、加拿大、丹麦等国家引进。

6.建设进度:2010年,开工新建2个(其中PIC种猪场1个,其他品种种猪场1个),改(扩)建1个;2011年,改(扩)建1个;2012年底前4个曾祖代(原种)种猪场全部建成投产。

7.建设标准:项目选址、规划严格按《种畜禽场建设布局规范》(DB51/T652-2007)执行。污染防治严格遵守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要求,大力推行生物发酵床技术、沼气配套技术以及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所有新建或改(扩)建曾祖代(原种)种猪场污染达标排放或零污染排放。

8.投资方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本地企业或引进国内外有较强实力的知名种猪育种公司、种猪生产企业投资兴建。

9.扶持政策:国土部门将优先解决新建或改(扩)建曾祖代(原种)种猪场所需建设用地;市农发投公司优先提供固定资产投资担保贷款,并给予一年期30%-50%的贷款贴息;农业部门优先安排配套沼气项目;2010年至2012年期间,对符合要求的进口种母猪,市级政策性支农资金给予每头4000元的补贴。

(二)祖代(扩繁)种猪场。目前,我市现有祖代(扩繁)种猪场的数量和规模已能满足生产需要,建设重点放在规范和完善祖代(扩繁)种猪场的基础设施上,通过支持改善基础条件、增添设施设备、强化管理,引导祖代(扩繁)种猪场从我市曾祖代(原种)种猪场引进种猪,尽快提升祖代(扩繁)种猪场种母猪质量。

(三)父母代种猪场。父母代种猪场原则上要与商品猪场整合建设,实行场内分区养殖。鼓励养殖场(户)从我市祖代(扩繁)种猪场引进种猪,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良种化率。

(四)商品猪场。

1.建设数量:230个。

2.建设方式:新建或改(扩)建。

3.布局:在青白江区、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生猪生产大区(市)县布点建设。

4.建设规模:每个养殖单元占地5亩,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常年存栏能繁母猪80头、商品猪500头以上。总投资不少于11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00万元,引种投入10万元。

5.品种要求:PIC、长白、约克、杜洛克等品种(系)。

6.建设进度:2010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的30%,2011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的70%,2012年底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7.建设标准:项目选址、规划按照《规模猪场建设标准》(GB/T17824.1-2008)建设。污染防治严格遵守环保设施“三同时”要求,大力推行生物发酵床技术、沼气配套技术以及种植养殖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或零污染排放。

8.投资方式:整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综合示范线、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带、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土地综合整治和中央、省、市扶持生猪生产的有关项目和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由农民自建、农民合作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联建、本地企业建设或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投资建设。

9.扶持政策: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关于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成办函〔2009〕167号)有关规定执行。农民自建、农民合作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企业联建的种猪场和商品猪场所需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对待。

(五)特种野猪养殖。

1.布局:主要布局在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等地。

2.建设方式: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由农民自建、农民合作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

3.扶持政策:将特种野猪养殖纳入我市生猪产业发展规划,享受商品猪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推进工作组。由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发投公司和成都农商银行参加,成立成都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推进工作组,建立推进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支持政策,确保全市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曾祖代(原种)种猪场建设项目由市级相关部门立项、审批,项目建设由区(市)县负责。祖代(扩

繁)种猪场规范完善、商品猪场建设、良种推广由区(市)县负责,并根据市上的总体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

(二)健全技术服务与推广体系。结合我市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一并完善生猪产业发展重点区(市)县的人工授精站(点)的布局。强化对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操作技能,扩大全市生猪人工授精配种技术的覆盖面。广泛开展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指导种猪场制定并实施品种改良方案,为种猪场、商品猪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加大种猪市场监管力度。对种猪场实行常态化监管,严格种猪生产经营许可的审核办理,规范种猪的引进、生产和销售行为。严厉打击伪造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销售假劣种猪等违法行为。

(四)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督促养殖场(户、小区)严格执行生猪养殖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鼓励开展生猪无公害、绿色、有机养殖基地认证和品牌认证,全面提升生猪及产品的品质。

(五)认真开展污染治理。

1.经批准新(改、扩)建的种猪场和商品猪场要严格按照环保设施“三同时”要求,实行“三分离”(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两配套”(沼气池配套、沼液池配套)、“一结合”(种植养殖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和技术措施。

2.未取得建场备案相关手续,不符合规划、环保、防疫要求的养殖场(户),要按照《成都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36号)的规定进行整治,在禁止养殖区域内的要限期搬迁;适度养殖区域内的要限期整治达标;对拒不搬迁或限期治理不达标的要予以关闭。

3.鼓励和提倡养猪场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改善养殖环境,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或零污染排放。

4.支持养殖企业配套建设有机肥厂,实现生猪粪便资源化利用。

(六)做强做大生猪产业链前端。鼓励曾祖代(原种)种猪场、祖代(扩繁)种猪场、商品猪场(户)之间建立种猪供应、技术服务联结机制。引导种猪场与养猪专业合作社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第四篇:建设大园区 促进大发展

建设大园区 促进大发展——访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郑仪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大干快上、奋力赶超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承接对接的新高地、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和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样板区战略,立足„工业立区、项目兴区、产业强区‟,着力打造千亿大园区。”日前,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郑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侃侃而谈。

郑仪认为,“十二五”时期,凤凰园开发区要想成功晋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要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一要抓大项目。着力引进科技环保型、规模外向型的大项目,力争每年引进大项目10个以上。二要兴大产业。依托广汽长丰股份、湘器、跃进、恒远发电公司,突出机械制造,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依托达福鑫、台湾PSA集团湖南弘电公司、菘顺电子,主攻电子信息;依托华威太阳能公司,加快光伏产业;依托熙可、恒惠、希尔、大自然公司,做强食品医药;依托湘龙铜业公司,促进循环经济;依托湖南永州奔腾彩印有限公司,做大文化创意。三要建大园区。抓好扩园50平方公里规划。按照“南(长丰工业园)北(凤凰工业园、冷水滩高科技园)两片一带(现代商贸物流园)”的发展构想,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开发。四要促大发展。到“十二五”末,凤凰园开发区将发展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产业发展明晰、经济效益提升、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园区综合实力增强的开发区,形成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五要出大成效。到2015年,凤凰园开发区基本形成六大主导产业,5个百亿企业,扩园50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

谈到今年的工作安排,郑仪认为,凤凰园开发区2011年要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抓好启动申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在构筑发展平台上有新突破;二是切实抓好园区规划,在扩大发展的空间上有新突破;三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在夯实发展的基础上有新突破;四是切实抓好筹资融资,在强化发展的支撑上有新突破;五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在增强发展的后劲上有新突破;六是抓好主导产业,在转变发展的方式上有新突破。争取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项目10个,引进合同外资3800万美元以上,内联引资13亿元人民币,完成进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实现技工贸收入突破120亿元,园区新增税收过亿元。

第五篇:2012年生猪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2012 年生猪产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 议精神,念好“绿色”经,做足“猪”文章,加快百万头商品猪 基地县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特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生猪产业化建设,按照“基地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的基本方针,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 度,以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畜、沼、园” 农业循环发展,狠抓规范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无公害产地建 设,搞好粪污处理,重点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圈舍、疫病防控、饲草饲料、科学管理、市场培育六大关键环节,逐步实现小区布 局、规模生产、龙头带动、产销合作的新格局,全面提升畜牧产 业发展水平,努力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生猪优势产区。

二、目标任务 全县存栏生猪达到 50 万头以上,出栏商品猪 100 万头,实 现产值 14 亿元。

三、建设重点

(一)加强规模养殖场建设,推进生猪养殖规模化。围绕畜 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 害化“五化”标准,加快培育一批设备完善、技术先进、质量安 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养殖场。一是突出发展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牛、羊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林下养禽)。今年重点发展 8 个畜牧养殖强镇,30 个万头村 ;新发展千头规模场 30 个,新 发展生猪自繁自育大户 300 户,新建圈舍 6 万㎡。二是巩固提高 已建成的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场)。重点培育军汇、鑫汇 牧业、仕翔、永治、鸿景等 15 家养殖企业(场),使其实现全 程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养殖业标准化水平整体提升;引导中小 型养殖场(户)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 设。三是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统筹建设规模养猪场、饲料生产 企业和屠宰加工基地,确保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整合资源,鼓励 龙头企业兼并重组,以“资本为纽带”组建生猪生产、加工、销 售等企业经营一体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抵御力,倾斜优惠

政策,扶持发展县域龙头企业,确保全县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 断提高。

(二)加强畜牧养殖科学规划,推进生猪养殖生态化。一是 科学规划。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清洁养殖、规范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畜禽养殖场(小区)备案制度,严 格落实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区管理规定,加强养殖场科学规划,新 建畜禽养殖场要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审批,确保畜禽养殖科学无污 染
,促进养殖业有序健康发展。二是循环发展。围绕构建环境友 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减量化、生态化、资源化处 置原则,从源头控制减少排放,大力实施“推进村域经济突破发 展的 XX 模式”,新发展循环示范户 4000 户,累计 19000 户。三 是生态养殖。组织开展畜禽生态化养殖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广大 养殖场(户)以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强粪污处理、圈舍改造、防 疫消毒以及信息化监控等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养殖场及周边 环境条件。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猪养殖组织化。一是抓好 良繁体系建设。坚持引种与自繁相结合,自繁自育大户与循环经 济示范户相结合,加快以三元杂交猪为重点的良种畜引进改良步 伐。重点抓好 1 个存栏大约克基础母猪 200 头以上的县级原种种 猪场建设,千头良繁场 3 个,50 个饲养 50 头以上大约克母猪的 二元母猪殖种场(户),20 头以上二元母猪良繁户 400 户;抓 好镇生猪人工授精站 50 个,重点村人工授精点 170 个;全县三 元杂交普及率 100%,实现全县仔猪自给良种化。二是抓好防疫 体系建设。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降低疫病风 险。按照“提高县一级,加强镇一级,巩固村一级“的思路,进 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 案、免疫监测、检疫监督、疫情检测和报告等制度,确保对动物 及其产品有效监控常态化。三是抓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原则,引导和发展生猪专 业合作组织,通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培育营销大户、鼓励农村 能人从事畜产品经营,镇和养殖重点村组织建立专业合作社,县、加强与境内外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等多种途径,拓宽外销渠道,搞活市场运行,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发展水平。

(四)加强科学养殖技术推广,推进生猪养殖标准化。一是 加强畜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兽医队伍建设,重点搞好 5 万头镇、

万头村干部和养殖大户的培训,全县集中培训 10 场次以上,累 计培训达到 10 万人次以上。二是积极探索降低养殖成本的有效 途径、方法,实时掌控畜禽养殖市场规律,科学调整养殖计划,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三是充 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广科学合理搭配利用饲料饲草技术,配套建 设青贮设施,增强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四是深入开展畜牧科技人 员驻场示范活动,以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为 原则,重点推广标准化规模养猪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林下 养鸡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作物秸秆

秆青贮技术。通过示范、指导、帮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出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 能好、市场信息灵、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各镇、各有关工作部门要把以 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建设,作为推动 XX 现代畜牧业跨越发展的 一项重大举措,要制定产业建设规划,下大力气、分层次加强领 导、干部和广大养殖户的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坚 定发展信心,转变观念,加强对畜牧产业建设的领导。各镇、各 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层层落实分解任务,创新工作方法,认 真抓好落实。

(二)抓点示范,带动发展。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包抓 8 个畜 牧强镇;各镇主要领导包抓 30 个生猪万头村;各镇分管领导包 抓 50 个五千头和 90 个三千头村; 农业主管部门抓好 5 个出栏商 品猪万头以上养殖示范企业;县畜牧中心、各镇畜牧站按照每个 干部新建一个千头场、标准化创建一个千头场、防疫监管一个千 头场的要求,抓好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建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和畜牧兽医站要协助分管领导抓好养殖重点村建设,并在镇主要 领导包抓示范村中,建立一个畜牧养殖精品示范点,依托典型示 范,推动生猪产业稳步发展。

(三)加大投入,政策支持。建立财政、信贷扶持与养殖户 自筹相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投入长效机制。一要加大信贷投入。农 村信用联社要发挥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主渠道作用,今年新增畜牧 信贷不少于 2000 万元。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中、省、市各项生猪生产补贴政策,争取项目扶持,实施项目捆绑投入,把迁移式持贫、新农村建设、沼气建设、农机补贴,特别是水利 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与生猪主导产业建设相结合。三要倾斜优惠

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增加投入,鼓励畜牧技术人员 创办畜牧养殖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畜牧养殖大户或畜禽养殖龙 头企业工作。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办规 模养殖场、畜牧龙头企业。四要统筹规划畜牧业建设用地。按照 县政府 《关于规范农业产业及新农村建设等用地管理的通知》(旬 政办发„2008‟6 号)文件规定,从快办理相关手续。

(四)优化环境,形成合力。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畜牧 产业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固树立发展才 是硬道理念,为生猪产业建设提供宽松的环境。各镇要把发展生 猪产业作为镇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 实施方案,狠抓工作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形成步调 一致、齐抓共管的局面。农

业部门要抓好综合协调,做好发展规 划,搞好任务分解,产业指导,配套服务等工作。计划部门要将 畜牧产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抓好畜牧产业项目工作。财政 部门要筹集发展资金,做到及时拨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水利 部门要搞好水源配套规划和实施,确保畜牧业发展水源供给需 要。国土、林业、扶贫等部门负责落实生猪产业用地、木材指标 安排、贫困户建圈、购种猪仔猪的帮扶;公安、工商、税务、卫 生环保等部门按各自职能做好工作,为生猪产业提供优质服务。新闻宣传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全力推动畜 牧产业健康发展。

(五)严格考评,强化督导。县政府把生猪产业建设目标任 务纳入目标考评体系,实行双项考评,列入县对部门、对镇绩效 考核,并实行单项奖评选,对在畜牧产业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县政府督查室、县考评办要加强过程督 导,定期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

1、XX 县 2012 年畜牧产业建设任务表;

2、XX 县县级领导 2012 年包抓生猪养殖 5 万头镇责任目标;

3、XX 县 2012 年生猪养殖万头村建设责任目标。


下载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促进生猪产业大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