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法治

时间:2019-05-12 08:0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性与法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性与法治》。

第一篇:人性与法治

李伟迪 曾惠燕

人性化是2003年法治的焦点和亮点,但不同的声音也能时常听到,有些受害人及其亲属认为,对罪犯讲人性,就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因为罪犯毫无人性地践踏受害人的权利;有些学者认为,人性应该是法治应有的品质,何必还需人性化?还有人耽心,人性化可能“化”掉法律的威力,因为法律的威力来自无情无私,而人性必须承认有

情有私。显然,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研究法治与人的关系。法治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定的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的是人的秩序,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实践。法治的起点、终点、目标和手段都离不开人,抛开人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法治的最终主体要素是自然人,因此,法学是人的科学,法治是人的实践,法学必须研究人,法治必须服务人,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

其次,必须研究法治属性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根本属性是人性,人性引导着人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人性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从理性具体看,基本人性是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等需求倾向。

基本人性普遍地存在,不以财产、地位、职业、宗教、文化、地理、种族等为根据。人的属性决定了法治的属性,前者是内容、目的、灵魂,后者是形式、手段、躯体。人为了塑造人性而立法,为了扶持人性而执法,为了修复人性而司法,为了发展人性而守法。弘扬人性的法是良法,压制人性的法是恶法。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最后,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权的关系。生存需要产生生存权,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也有珍惜他人生命的义务。尊严和名誉需要产生人格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把自己看作人的权利,更有把他人看作人的义务。人有捍卫名誉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名誉的义务。亲情需要产生亲权,人有保护亲缘的义务,有享受亲情的权利。合群需要产生参与权,人都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也有接受他人的义务。自由需要产生自由权,人有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需要产生发展权,自己要发展,他人也要发展;穷人要发展,富人也要发展。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人权不可剥夺,只能作适当限制。

法治必须以人权为核心,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底线。民主制度的确立,为人性法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资本、市场等物质力量的异化可能扭曲人性,出现苏格拉底式的悲剧。因此,人性的种籽还得我们去播撒,人权的幼苗还得我们去哺育。

第一,培养人性化法律意识。医院拒救、有偿救人等,折射出生命意识的淡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应该成为人类活动的最高准则。

第二,构建人性化法律体系。宪法、行政许可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的修订,是我国法律体系人性化的重要里程碑,但是还有一部分的法律条文有待人性化修订。

第三,构建以人性为指导、以人权为底线的执法方式。执法者必须怀着人性的理念,对执法过程中的细节、新问题和执法失误有一种人性的判断力,不至于出现执法的异化。

第四,司法要以人性的救济为最终目的,对被害人而言,其人性权利遭到损失,司法机关以公力去救济,恢复被害人的人性权利,这是人性的救济;对加害人而言,由于人性的裂变,所以作出了伤害他人人性权利的行为,司法机关强迫加害人承担法律责任,使其痛苦、反思、悔恨、自新,从而恢复人性,这也是人性的救济。

人性化的法治更有威信。作为执法者,从人性的角度,更容易与行政相对人取得共识,事半功倍。作为司法者,以人性救济为己任,他不仅发现了犯罪,而且发现了人性的病变,他作出的不仅是一纸判决,而且是修复人性的处方。作为罪犯,人性的根茎上最容易萌发谢罪的枝桠,真诚悔罪,这对受害人及其亲属的创伤也是一种抚慰。人性化法治在公民的自觉遵守中,在执法的督促中,在司法的救济中,在罪犯的悔罪中获得威信,得到实现。

原文发表在2004年9月21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学者论坛 联系liweidi1289@yahoo.com.cn

人性与法治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关于人性与法治论文

人性化是20XX年法治的焦点和亮点,但不同的声音也能时常听到,有些受害人及其亲属认为,对罪犯讲人性,就是对受害人的不公平,因为罪犯毫无人性地践踏受害人的权利;有些学者认为,人性应该是法治应有的品质,何必还需人性化?还有人耽心,人性化可能“化”掉法律的威力,因为法律的威力来自无情无私,而人性必须承认有

情有私,人性与法治论文。显然,为推进我国的法治建设,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性的关系。

首先,必须研究法治与人的关系。法治的调整对象是人的行为,规定的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的是人的秩序,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实现的动力是人的实践。法治的起点、终点、目标和手段都离不开人,抛开人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法治的最终主体要素是自然人,因此,法学是人的科学,法治是人的实践,法学必须研究人,法治必须服务人,法治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法治是工具,人是目的,法治必须以人为本。

其次,必须研究法治属性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根本属性是人性,人性引导着人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着。人性是什么?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从理性具体看,基本人性是生存、尊严、名誉、亲情、合群、自由、发展等需求倾向。

基本人性普遍地存在,不以财产、地位、职业、宗教、文化、地理、种族等为根据。人的属性决定了法治的属性,前者是内容、目的、灵魂,后者是形式、手段、躯体。人为了塑造人性而立法,为了扶持人性而执法,为了修复人性而司法,为了发展人性而守法。弘扬人性的法是良法,压制人性的法是恶法。法治必须以人性为基础。

最后,必须研究法治与人权的关系。生存需要产生生存权,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权利,也有珍惜他人生命的义务。尊严和名誉需要产生人格权,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把自己看作人的权利,更有把他人看作人的义务。人有捍卫名誉的权利,也有尊重他人名誉的义务。亲情需要产生亲权,人有保护亲缘的义务,有享受亲情的权利。合群需要产生参与权,人都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也有接受他人的义务。自由需要产生自由权,人有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的自由。发展需要产生发展权,自己要发展,他人也要发展;穷人要发展,富人也要发展。基本人性凝结成人的基本权利,就是人权。人权不可剥夺,只能作适当限制。

法治必须以人权为核心,尊重和保护人权是法治的底线。民主制度的确立,为人性法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是,资本、市场等物质力量的异化可能扭曲人性,出现苏格拉底式的悲剧。因此,人性的种籽还得我们去播撒,人权的幼苗还得我们去哺育。

第一,培养人性化法律意识。医院拒救、有偿救人等,折射出生命意识的淡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应该成为人类活动的最高准则。

第二,构建人性化法律体系。宪法、行政许可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的修订,是我国法律体系人性化的重要里程碑,但是还有一部分的法律条文有待人性化修订。

第三,构建以人性为指导、以人权为底线的执法方式。执法者必须怀着人性的理念,对执法过程中的细节、新问题和执法失误有一种人

第三篇:人性与信念 之一

人性与信念 之一

sxj2007-5-14 20:10:36

人生的价值,不只是在与人共享欢乐,而更在与人共享苦难。——蒋孝章 生活是一条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路,要准备随时付出代价。不管多么艰苦,都不要中断你们对信念的追求。——宋嘉树

人生就是这样,需要在选择的过程中,有所经历、有所付出、有所积累。这样的人生能在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浑厚感,如同雪融汇流,虽平静但却深沉,没有奔腾咆哮的急张,没有怒发冲冠的悍然,却有慢条斯理、缓然释放之状的静水流深。——张亿

博观而取约,厚积而薄发。——苏轼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玄德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成功者不是被教育出来的,你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伽利略 前途无休止,我们无法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我们能够抵达的终点却是我们出发的起点。——艾略特

他有时可以非常严格地甚至残酷地要求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他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可以得到更大的幸福和快乐。——W.詹姆斯

强者和人生的胜利者都要独立自主,能够自我决断和对自己负责。——W.詹姆斯

失败者无法真实地活着,因为他总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虚幻当中。——W.詹姆斯

人生的关键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怎么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孔子

为已之学,学以至用。——孔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孔子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要知道,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正是在于他善于战胜自己的软弱。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人的生活并非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可以用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调控的。人的生活就是不断地将自身产生的种种精神意象,翻译在我们生命中的品格上。

一个对自我没有充分确认并且信念不坚定的人,不可能去主动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个对自我没有认同和把握的人,不可能有自我进取、自我奋斗和自我实现。

铸造辉煌的要诀在于——选择能引导你成功的信念,舍弃会让你后退的信念。

信念是对于某事把握的一种感觉。

我们唯一能控制的是自己的头脑,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它的话,别的力量应会左右它了„„——比尔·盖茨

忍耐是理智的选择,是成熟的表现。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铭。——比尔·盖茨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支会很高兴地去想办法来弥补他们的创伤。——莎士比亚

许多不快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抗拒不但会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使自己精神陷于崩溃。

凡做大事者,必须把自己贪恋速成的念头变成忍耐的品质,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就是因丧失进取心而彻底绝望。——比尔·盖茨

直觉只有建立在经验、见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才是正确的。——比尔·盖茨

人有许多情感,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摆脱情感依赖,实现情感独立。——比尔·盖茨

其实人们不懂成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败了也要学会自我肯定。——比

尔·盖茨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和进步的时候,我们的自信心、喜悦之情和成就是一种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创造才能而产生的巨大活力。

不少人开始时没有钱,但他却能先用别人的钱建立信誉,然后买空卖空,大获其利。

随机应变就是从被动控制走向主动驾驭的思维和行为过程。

独辟蹊径,不仅能够使本来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而且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找出创造成就的“捷径”。

“机遇”总是躲在暗处的,是每时每刻都在考验你的心智的,它什么时候光顾你是难以预测的。

我们都应对自己的环境、心态、工作性质及周围的人为因素有个明确的了解,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所有的人都有是习惯的产物,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靠自我欲望的否定。——比尔·盖茨

弱者顺于环境,强者利用(改造)环境。——比尔·盖茨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社会交换的过程。——霍曼斯

当人与人沟通时,要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对方的思维方式,这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为了能与对方更好地交流。——比尔·盖茨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威廉·詹姆士 情商高才会给人稳重踏实的感觉,而这些感觉大多数来自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君子忧道不忧贫。

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苏格拉底

面对日益剧增的社会压力,只有建立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压力变成生命的反张力,让我们在生命中提升效率,缩短人生历程。——于丹

社会就像个金字塔,每个人赶走进来就意味着要做塔的基座。——于丹 社会结构转型就像一场核裂变:一方面它释放出无比巨大的热能,推动社

会前进;另一方面它也释放出大量的破坏性力量,它把人性中最疯狂、最丑陋的欲望释放了出来,使人类丧失理性。——夏学銮

幸福不等于财富的拥有,财富加德行才是幸福;幸福是善始善终的生活,财富多却中途夭折,谈不上幸福;中等财富是幸福的最好保证,财富过多过少极易招致灾祸。——梭伦

天才就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但这一分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爱迪生

自信的人积极性高,自尊心强,并且勇于冒险,自信使他们创造出更加超越自我的贡献。

一好遮百丑,一罪定终身。

Don’t ask what the country do for you.Just ask yourself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country.——肯尼迪

一个人如果有本事就去改造环境,没有本事就去适应环境,又没办法改造,又没办法适应,那就只有接受淘汰。——毛泽东

通识教育:由文化素质教育演变而来,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首要目的是培养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而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教育则强调培养胜任某些职业的能力。

胜者王候,败者寇。

神秘,源于无知;神秘,又趋使人们执着探究。

“中国是全世界最需要心理医生的地方”,毕淑敏认为,中国现在的变化太快了,中国的积淀太深了,而生活越是紧张繁复,人越要清醒和冷静。很多人被忙乱的事物迷住了双眼,忘记了自己的长远目标究竟是什么,没有了方向感,遗失了理想。浑浑噩噩的生活让人丧失幸福感,这是最可怕的心理麻痹。——毕淑敏

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拥有富有的思想就能够远离贫穷。

三“等”人——等下班、等薪水、等退休。

天下最廉价的东西——别人无知的意见。

透过“分享”的本能与人性中的善良、高贵的情操而完成的商业行为叫做网络式营销。

第四篇:务实、人性与创造

文章标题:务实、人性与创造--论谋生与敬业

我一直钦佩“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行正道,做正事,做真人;又能把艺术发挥到极致,是行中魁首。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人类美丽与良善的妙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智慧与德性的光辉。我想,做一名教师,虽然平凡,但也一定要向良善、智慧、德性与美丽靠拢。力争做一名全力向善的人,做一名具

有鲜明意志判断力、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做一名忠于教育事业、把培养人当作毕生事业的具有德性的人,做一名具有健全人格、拥有美丽心灵的人。

在教育的实践中,我逐步认识到: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其神圣性不仅在于其理想精神层面上的纯净、审美与诗意;更在于其在操作层面上的务实、人性与创造。

一、务实

教育实践,是一项薪火传承、继往开来的事业。我相信我是敬业的。因为敬业,所以由“敬”生“畏”,所以在工作中时常保持着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面对这样一项实事工程,你别无选择,只能是务实第一。

我深切体会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车轮飞速前进的时代,是一个日趋复杂的社会。学生来自不同的社会层面,不同的家庭与学校,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能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你总不能老不切实际地期望着接到都是心有灵犀的的人,你是魔术师,魔杖所指,金石为开。我们的任务,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地、施肥、育苗:是种子,就得让它发芽、壮大、秀出于林;是小草,也得让它从欣欣向荣,绿满天涯。这个工作,务实得与种庄稼没多大区别。

我在管理班级时,对作息时间,结合高中阶段的特点,要求学生早上七点二十到(学校统一时间),中午一点钟必须到教室(我自己要求的时间),其中早上以一个月为周期,可以因几种原因迟到一至两次,但不可达三次,否则予以重罚,而中午绝不可迟到,以免某些个学生进网吧,更主要的目的是把中午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或做作业或午休。这就要求我每天必须按时到,早上还好说,因为是学校统一时间。中午则不同,对一些学生而言,正想趁中午去放松放松。为确保中午的作息时间,我首先向学生讲明道理,然后取得家长的支持,最后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必须每天中午一点前到教室,尽管中午还要管自己的小孩,时间十分紧张,有时甚至连饭都只能匆匆的扒几口,但我深知规矩定了就得从各方面来保证其实施,否则就形同虚设。而对于晚到的同学一定追究其行踪,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久而久之,学生见我管得如此之严,无机可乘,便也形成了习惯,中午吃完饭,立刻回教室学习或休息。如遇下午外出教研活动,则一方面自己提前一点进教室清点人数,另一方面交待班长或拜托某个任课老师代为监管。经过实践,我的体会是,这样做,班主任非常辛苦,长年累月甚至会有损于健康,但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而言十分有必要。

我极其担心,有一些同学“一心只读圣贤书”,自私倨傲;有的一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自暴自弃;也有的得过且过、左顾右盼、从不抬头看看前方的路途;更有的沉溺于一己之癖好,电玩、棋牌、聊天、交友占据了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更有甚者,心性叛逆、怨天尤人、性格极度偏执……这种情况,在我所接的普通班中,极为普遍。怎么办?我想,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拿出自己的职业道德,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竭尽全力去解决现实的难题,让每一个同学都得到应有的进步。我把一个班级看成是一个家、一部大书,每一个成员、每一页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激发起每个人心中的“向善之心”、“向上之心”。

我知道,人格的缺损、撕裂、堕落,是痛苦而让人寒心的。而“和谐”,正是德育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人格的和谐,知行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和谐求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其“沉睡”的思维。“哀莫大于心死”,绝不能让一个人成为废物。我在2005、2006届普通毕业班的工作中,经常多次反复地与学困生交谈、交心;每天的自习、课间,都要找几位同学,给予他们切实有效的帮助,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对前途悲观。尽量地少责备,哪怕一点点的小进步便给予表扬,然后,分级制定切近的目标。例如,班里有一男生曾经多年沉迷网络,看的是游戏大全,说的是网络故事。中午,宁可饭不吃,也要省下钱来找空子钻网吧;傍晚,离开校门就是吧门;家长就经常打电话来询问,七点半了,学校为什么还不放学?我利用可资利用的宣传阵地宣传“电子海洛因”的危害,晓以利弊;还利用一次次考试、家长会,沟通家长、奉劝学生珍爱生命、珍爱学业,以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战胜薄弱的意志。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无良商家与学校、社会、家长争夺人才、谋财毁才的持久战,是欲壑难填与千万学子一旦沉溺其间便以终身毁弃为代价的沉痛的战争,也是无数老师寝食难安、心力交

第五篇:人性理论与企业管理

西方人本理论沿革

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发端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作为一个商业城邦,古希腊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使人的个体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示。古希腊最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明确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把个人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个人作为评判万物的标准。基于这样的人文精神,古希腊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灿烂的西方古典文明。即使在欧洲中世纪,个人消融在教会的集体之中,个性被完全抹杀,也仍有一批学者大力宣扬个别、个性的重要。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所宣扬的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所兴起的新教伦理所体现出来的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和个人成就的价值取向,使西方人逐渐摆脱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精神枷锁,使个人主义成了一种社会思潮。

17世纪以后,个人主义被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了。通过17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与发展,西方人本主义对人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经济人”的思想。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自己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20世纪初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中以美国人泰罗等人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同亚当 斯密一样,把工人看成只为个人经济利益需要而工作的“经济人”。因此,和亚当·斯密一样,把工人看成只为个人经济利益需要而工作的“经济人”。因此,管理重点是对人的控制,突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金钱激励,即X管理理论。虽然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己经开始重视管理中的“人”,并尝试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但对“人”的社会性和企业中“人”的重要性的认识都不够深刻。一方面,把“人”视作纯粹的“经济人”,忽视了情感特征,很难提出符合人性的有效的激励措施;另一方面,在潜意识中还是把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物,可以用科学方式来提高它的利用率,使用的激励措施都是为了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

20世纪30年代以后,经济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要,员工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和自尊方面的需要。美籍澳大利亚人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把金钱作为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经济人”,而是除了追求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以及需要实现其社会价值的“社会人”。由此产生的行为主义的管理理论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行为,更加深入地研究“人”,关注人的社会和心理的要求,提出了尊重人、关心人、重视人际关系的主张,开启了西方的人本管理实践。与之相应的管理理论是“参与管理”,即Y理论。Y理论也曾一度在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战后西方出现了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进入了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所说的“管理丛林”阶段。该阶段的里程碑是美国人莫尔斯和洛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在超Y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权变理论”。他们认为“经济人”、“社会人”理论,对人性的假设都有很大的片面性,未考虑人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和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等,认为人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而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人的需求因所处环境、时间、地点而异,没有一套对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适用的万能管理方法,从而使管理学界对人的认识从片面走向全面。“复杂人”假设虽然提出了权变的管理方式,但又显得过于空泛,无法将以上几种人性假设有效地结合起来。

由于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相互争夺人才,同时人才的需求也向更高的层次转移,出现了“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由此,人本管理的实践从“使用人”提升到“发展人”的层次。随着日本在二战后经济上的迅速崛起,美国企业界及管理理论界人士在挖掘日本企业管理的奥秘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表了大量的以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论著,从而把西方人本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进入了西方管理文化的第四个阶段,即文化管理阶段。人们认识到人是最理智以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是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以及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与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

综观西方管理中人性假设和管理文化的发展,“人”一直是管理的核心,管理重点逐渐从对人的行为管理过渡到对人性的管理,其实质都是注重个人经济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满足,以此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管理目标.可见,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是以个人为中心,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管理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但是,西方的几种人性假设都有各自的致命弱点。虽然迎合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都只是从一个角度片面地理解人性,因而只要生产力一旦提升,其人性假设就立刻显示出衰败的迹象,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管理文化中过于注重个人的人本思想在现实中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冲击,从而使得西方管理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在同东方管理文化注重集体和谐的人本思想的相互交流中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向。我们尝试看看东方学者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期望能通过中国当代学者的研究揭示“以人为本”的本质。

中国当代人本理论

很多学者对中华“以人为本”思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陈德述先生在《儒学文化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中指出,儒学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中,贡献之一就是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性本善的管理模式。在管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从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把人当作被动的物来看待,到认识到人的价值和尊严,并进而重视人、尊重人,发挥人的能动性,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而贡献之五就是确立了以民为本的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标。儒家始终把“惠民”、“富民”、“安人”作为其管理的目标,把善政、仁政、王道、大同社会作为其政治的理想,把企图营建一个祥和、协调、均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作为其努力的方向。在儒家的治理目标和政治理想中,始终贯穿着人本主义的精神,把民众的生存、欢乐与疾苦放在重要的地位。

对中华“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模型构想的是大陆学者朱永新。在其主编的《中华管理智慧》(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一书中,把中华“以人为本”的思想分为“得气说”、“智慧说”、“道德说”。“得气说”是古代思想家从现实的人与万物的差异中,寻求人的优越性而获得的一种认识,为后来进一步探索人性问题文献综述定了基础,这也就使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思想的发展具备了人性的观点;“智慧说“是指人的智慧高于一切动物,所以人是最聪明和最高贵的;“道德说”在古代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与禽兽区别的重要标志,由此而阐述了“人为贵“的思想。因此,构成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人本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人道”代替“天道”,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和地位,考虑人际和谐,善于运用人的智慧和计谋等。张阳、施祖留((2002)在“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管理文化“辨析中提出,“以人为本”是东方管理的思想出发点,而以人治人是“以人为本“之传统管理文化的根基:首先,儒家不仅认为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人比土地、财货重要,而且提出“民为立国之本”的民本思想。其次,儒家又提出,得国的关键在于得民心。最后,儒家古代管理思想的思想出发点还包括“以人道治人“这一重要观点。而“以人为本”的现代意义就是:在人类的管理实践和管理认识中,人既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同时也是实践和认识的客体。这种主客体的辨证统一,使“对人的管理”获得了超越单边控制的新含义:管理意味着行动主体有目的、有意识的双向互动.管理实践与认识中的所有人,都因具有主体性而处于平等地位和相互作用之中。具有主体性的管理行动主体在双向互动中,往往具有不同的行动方式,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将各行动主体之行动整合成为实现预定目标的联合行动。在东方管理理论的“以人为本”出发点中,这些管理行动主体将被取为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而不是以主观想象、先验的价值主体为对象的、不完整人性的抽象人(经济人、社会人等)。4崔日明、苏国辉在《人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一文中指出: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具体地说,它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来科学的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充分的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儒家学说中以“爱人贵民”、“修己以安人“、“人能弘道”等为特色的人本主义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有学者直接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以人为本”。孙成钢在《用新人性理论创造新型企业文化》一文中指出,人性的三大特点:贪婪、焦虑与自然性。这三重性自然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人性贪婪,己经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厦的理论基石,但人性焦虑还没有被学者专家重视,消除焦虑的三种方法:发泄、镇静安神和追求认同度。人性焦虑的最大成分来自恐惧,而认同度的提高可以消除人的恐惧,进而减少人的焦虑的产生。有了“认同度”这个概念,就可以解释很多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无法解释或很难解释清楚的行为。比如,利他主义,就是追求认同度上升甚至认同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了解了人性,就可以了解人的需求.如

果按照新人性理论,人的需求就只有三类:增长财富(贪婪),消除焦虑,提高认同度。不分先后顺序,以“提高认同度”为核心。满足这三方面的需求,就可以实现人的充分发展。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学者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我们认为,目前从事中国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缺乏系统性,对中华传统智慧中“以人为本”思想缺乏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尚未有一整套系统的理论体系.(2)缺乏统一性,对究竟什么是中华传统的“以人为本”,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范畴的分歧就更多了。

(3)缺乏客观性,没有提炼出中华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特征,把“以人为本”当作一个时髦的标签和口号。

(4)缺乏延续性,也有一些研究提到了中华传统的“以人为本”思想,但往往仅限于春秋时期的儒学,其他各个历史时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散见于各类书籍中,所以也就无人整理。

(5)缺乏对比性,绝大多数介绍“以人为本”的文章和书籍,都是认为西方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发源地,而且也没有将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的“以人为本”思想作对比。

(6)缺乏发展性,没有将中华传统“以人为本”思想中的符合现实生活的优秀思想与当今社会的最新发展联系起来。这些问题给中华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造成非常大的困难。为了尽量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开始探索。

下载人性与法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性与法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性与人性之我见

    党性与人性之我见党性与人性,是政党政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性质的政党,对这个命题有着不同的答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认......

    人性与领导艺术5则范文

    通透人性是带好队伍的关键 ——读《情商决定命运》有感 吕孟云 情商、性格与成功,这三个单词很简单,但一旦与每个人的发展之路相联,都会演绎出一个个生动、苍桑而古老的故事。......

    爱与人性——《高老头》[推荐]

    爱与人性——读《高老头》之感悟 “人间的真情,美好的爱情,父母的亲情„„这一切的一切在赤裸裸的金钱面前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这是写在巴尔扎克的作品《高老头》书后的一......

    人性分析与相处技巧.

    人的四种性格分析 俗话说,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营销的一定要懂人性。 一、性格分类: 实际上不同的人格个性会有不同的需求、动机和价值观,其自信和敏感程度也各有不同。......

    好书读后感:人性与金钱

    人性与金钱这是一位老人,一位巴黎的老人。老人居住在一处并不算豪华,甚至有些破烂的公寓。老人原本颇有些资产,他趁着大革命期间囤积了不少面粉,凭借着智慧的头脑和善于经营,发了......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范文大全]

    永远不要与人性为敌(转) 作者:晚情 这些年来,我听过太多故事,也帮很多人分析过问题,尤其是情感问题,只要对方把大致事情一讲,我就能非常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走向与结局。曾经我以为......

    党课学习心得——人性与党性

    学习党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党章,党的纲领,以及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党校的学员,我也意识到自己原来对党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对党员的了解是多么......

    人的本质与人性

    人的本质与人性 文/范海辛 说到人的本质,我们常常会想到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人具有理智(理性)能力。因此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理智,或说人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理智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