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文章标题: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__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0年8月开始履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
出意见。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致力于调结构、顺关系、打基础,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72.2亿元,与2000年相比接近翻一番,年均递增11.3。财政总收入30.9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4.7;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3.0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8亿元,比2000年增加120多亿元,年均递增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年均递增10.3,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总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街道)31个,比2000年增加23个;预计今年10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可以全部超亿元。丰城、樟树、上高先后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市”。
大开放主战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三外并举、三产齐上”,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外贸出口1.1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205.3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8.7倍、6.5倍和13.7倍。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经国家审核批准设立的9个园区,到2005年底累计入园企业818户,投产495户,实现销售收入139.2亿元、税收6.92亿元,奉新县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初步形成医药、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电力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和化工、纺织服装两大后续产业。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68亿元、195亿元和20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27、29、32,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产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比2000年提高7.9个百分点,袁州区连续五年获省政府颁发的“工业崛起奖”。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工作成效明显,“四特”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玉珠”大米、“金虎”保险柜获中国名牌称号,5种产品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69件商标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6种产品获江西名牌称号,23种产品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
农运会承办圆满成功,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举全市之力,迎难而上,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创造了“小城办大事”的辉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省委、省政府的通令嘉奖,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承办农运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以城市改造、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85亿元。__机场建设项目列入省“十一五”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省重点工程昌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20国道宜万、万大线改造完成,改建国、省道和干线公路978公里,改建县乡水泥(油)路3647公里,1076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占建制村总数的49.8,比2000年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8提高到2005年的32.8,城市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建制镇发展到97个。城市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65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6倍,其中__中心城区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通过迎农运、创“三城”,建立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相继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双拥模范城,今年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称号,实现了江西省“零”的突破。环保执法监督不断强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三类水标准以上,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靖安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工程建设示范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实施扶贫规划项目434个,脱贫人口达5.57万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完成投资6895.36万元,28.14万
人告别“喝水难”的历史。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3.6万个,完成村庄整治920个,建成省级文明村镇示范点15个、全国文明乡镇3个,“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在全国得到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高安八景镇上堡蔡家村被列为全国四个村庄整治试点村之一。
“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面贯彻“多予、少
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十五”期间,财政支农支出累计达14.4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5.7亿元;2004、2005年共发放农民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12亿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取消屠宰税和农业特产税、免征农业税、减免林业规费等,累计为农民减负5.92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08亿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投入水利建设资金9.8亿元,基本完成重点圩堤加固整治和15座大中型水库、32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土地整理资金1.49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面积13.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5,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达到418万亩、344.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83.7、69,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6.2万吨,比2000年增加19.7万吨。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2005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8,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1.3,十大主导产业实现综合产值45.58亿元,高安市被评为2005年度“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单位”。全面启动高产油茶林建设项目,新增高产油茶林面积10万亩;大力推进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工程,栽种杨树3200万株。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铜鼓县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
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改革活力进一步显现。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优化环境、优质服务”活动,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__”,分年度开展“发展环境创优年”、“规范服务效能年”、“和谐环境诚信年”活动。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基本建成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行政服务平台,市招投标交易中心、市行政投诉中心组建运行。市直事业单位改革在全省设区市率先启动并顺利推进,市本级新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框架正着手构建,乡镇机构改革和“乡财县代管”试点扎实推进,市县乡财政分配关系更加明晰。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结束,改制面达94。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进展顺利。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妥推进,2005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盈利1180万元。积极推进全民创业,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2.5亿元、税收16.8亿元,五年来年均递增19和37.4,税收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达到54.4。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3436元和978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9.9亿元,比2000年末增加153.4亿元,人均增加2816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6.98平方米和35.03平方米,比五年前增加15.09平方米和2.71平方米。全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基本普及,互联网接入用户快速增加。全面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成功组建__学院和__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4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专业技术人才由2000年的6.6万人增加到9.8万人,__学院获准设立了全市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投入3.35亿元兴建中小学校舍66万平方米,为1775所农村学校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县市区全面通过省政府开展的“两基”复查年检,在全省评出的10个先进县市区中我市占6个,宜丰县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普通高考应届生二本线以上人数连续8年列全省第一。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小平小道》和《价廉物美》等一批体现地方特色、展示__风貌的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章。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全面完成,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跃居全省前列,万载县被评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我市运动员杨文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冠军,实现我国水上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市代表队的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居全省第二。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跨入全省综合先进行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获全国先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绿色养老工程”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大文化产业顺利启动,初步确立了__中心城“一带五区六中心”的总体发展框架,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提速,2005年全市旅游业综合收入19.19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5.16,比2000年提高2.6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就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5.6万人,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全面完成;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并正常运转,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7.6万人;全市已有12万人纳入城市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11万农村特困群众被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投资2.7亿元新建扩建敬老院、光荣院、福利院45.9万平方米,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5。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建立,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达6.5亿元。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取得新进展,2003年以来杜绝了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水上交通运输连续18年无死亡事故。“四五”普法任务圆满完成,社会治安防控、快速高效处置突发性重大事故和群体事件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得到有力打击。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妥善调处,社会安定祥和。国家安全、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建设有了新的加强。
六年来,政府班子始终把政府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高度注重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严格执行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积极参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良好的形象带领全市人民建设__、促进发展。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先后清理和取消119项审批项目,市直41个部门和单位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得到初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配合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视察、调研,累计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80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701件。切实把解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民生支出,2005年财政总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比重达70.8。进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市县乡三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进行了“小金库”专项清理,加强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
与此同时,人民防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涉台事务、统计、地震、气象、新闻出版、档案、史志、社会科学、红十字会和妇女儿童工作等各项事业有了新的进步。
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历程,我们进行了艰苦探索,也积累了有益经验。实践中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解放思想活动,进一步开阔了胸襟,开阔了眼界,开阔了思路,形成了“不争论、不折腾、不分神”的发展氛围。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心浮气躁,不盲目蛮干。尤其是在“赣西经济中心城市”总体思路的指导下,跳出行政区划上的中心概念,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城市发展科学理论,明确了行政__和城市__的不同定位,提出了中心城“江南生态休闲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及“发挥开放型经济推动、市场拉动、大文化产业带动作用,做强工业,做旺人气”的发展思路。
第二,坚持加速崛起与科学发展的统一。坚定不移地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穿于各项工作,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新问题,研究新举措,力求新突破。几年来,以“五年翻番”、“争先进位”等阶段性目标任务统一思想,激发动力。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注重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环境的依法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三个文明”共同进步。
第三,坚持扩大开放与激活内力的统一。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顺应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坚持用开放的理念总揽各项工作,用开放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招商引资,开放型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同时,通过出台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倡导全民创业,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按照“转换机制、搞活企业”的思路,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步伐,促使一批企业在外资嫁接、民资进入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第四,坚持发展县域经济与壮大市本级经济的统一。按照“心圈廊”的发展构想,注重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资源有效整合,加强分类指导,增强整体实力,实现共同发展。强化“中心”意识,把壮大__中心城特别是市本级综合实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坚持“信任、放权、服务、指导”八字方针,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市与县、城与乡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第五,坚持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的统一。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紧密结合起来,在改革中求突破,在突破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保稳定。通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企业改革,抓好农村改革,启动社会事业改革,充分发挥蕴藏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利益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民生投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和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些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学决策与正确领导,归功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人民的辛勤奉献和团结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__发展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驻宜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在回顾与总结中也清醒地看到,__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市本级经济实力偏弱,辐射带动力不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仍存在较大压力,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政府机关的开放意识与行政效能有待加强,等等。切实解决好这些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今后政府工作的艰巨任务。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与任务
综合分析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势,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既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严峻的竞争挑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为__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加对农村和农业的投入,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特别是“长珠闽”地区和“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与交流,为__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市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与条件,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的意识更强、氛围更浓、干劲更足。我们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定的进取心,把握形势而不丧失机遇,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团结奋进而不畏惧挑战,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更加扎实地推动__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作出的发展决议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全面落实“在全省整体实力前移、局部工作前列”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心圈廊”的发展构想,突出决战工业园、建设新农村、做大市本级,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基地,实力雄厚的县域经济强市、环境优雅的生态休闲城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之地,全力打造实力__、活力__、魅力__、和谐__。
主要目标任务是: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20,出口创汇年均递增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8.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0;实现全市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前移,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翻一番,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创建、社会事业发展在全省站前列。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注重在“五个提升”、“八个方面工作”上力争跨越式发展。
“五个提升”是:
——实现区位优势的提升。加大城市规模和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扩大横向联系,致力构建“全方位、高层次、多元化”的开放格局。
——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比重,发展循环经济,致力形成“工业主导、农业优化、三产繁荣”的经济构架。
——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突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的建设定位,深化__中心城发展和各项城市创建,致力创建“生态优越、文化浓郁、个性鲜明”的城市品牌。
——实现行政效能的提升。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效能建设,坚持执政为民,致力打造“务实、创新、高效、清正、和谐”的责任政府。
——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致力建设“环境优美、百姓乐业、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
八个方面工作是:
(一)全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优化工业结构,做强工业经济。全面实施扶优扶强策略,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壮大医药、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电力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化工、纺织服装两大后续产业,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构建工业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群体。大力推进品牌工程和质量振兴工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认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支持和鼓励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元器件、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十一五”期间,完成工业重大投资项目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个。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以上,五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2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骨干企业200户,高新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提升“三外”水平,提高经济开放度。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注重引进和培育以外向型、科技型、生产型为主的有型经济、有根产业和有税企业,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和技术含量高、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项目,促进产业集聚。完善招商安商服务机制,提升跟进服务质量,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进资率和投产率。“十一五”期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年均递增25,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美元或1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突破200个。完善扶持政策,壮大出口群体,强化市场开拓,扩大对外贸易。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完善口岸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通关效率,增强对外贸易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巩固和发展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突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完善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培植主导产业,形成园区特色。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更加注重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大力发展“专、优、特、精”中小企业集群,建成一批土地利用率高、产业配套性强、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长型工业园区。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园区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税收20亿元,力争形成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园区。
(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继续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高效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以及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防洪标准,基本完成袁河、锦河、潦河重点河段河道整治和现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抓好泉港、清丰山溪蓄滞洪区安全建设,继续对现有大型灌区骨干工程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完善市县防汛指挥系统和防汛通讯预警系统,在乡镇和重点水库建设加密自动气象站,在大中型水库和重点流域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初步建立山体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积极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日元贷款造林等林业工程,大力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高产油茶林、毛竹丰产林。
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着力开展农村沼气池建设,推进生态养殖小区大中型环保沼气工程,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推广应用电能、液化气,推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派性,倡导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意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三)科学塑造“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形象,加速城市功能的增强和人气的提升
深入开展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中心城区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总目标,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创建活动。到2010年,力争城区建成面积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人。整合城市资源,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建设。着力抓好市经济开发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新城区开发、城市饮用水水源建设、城市防洪工程、__机场等重点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文化科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抓好“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完善城区管理体制,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和市民自治。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高度重视和指导各县市争创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有条件的县市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双拥”模范城。
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城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繁荣文艺创作和大众文娱市场,完善公共文化投资体制,加强文化市场和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加强文物保护,弘扬__特色文化,培育健康文明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力发展大众传媒、文化娱乐、节庆活动、文化产品流通及广告业,培植一批文化企业。发挥“生态”优势和“禅宗”特色,完善旅游发展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树立“富硒温泉、禅宗圣地、生态休闲”的旅游品牌。到“十一五”期末,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6.5,力争达到8,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流通业,培育壮大物流经营主体。优化整合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大型配送系统、连锁经营、多式联运、大型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商贸业态,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商务网络信息工程,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功能
完善交通设施。全面提高国、省道干线公路等级,建设__至安福公路,进一步改造320、105国道,配合支持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形成全市高等级公路网骨架。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提高路网等级、通达深度和质量,到2010年水泥(油)路基本实现“村村通”。配合完成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加快赣江、锦河、袁河水运主通道的升级改造,完善各县(市)客货运输场所。
推进能源建设。配合支持丰城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争取三期扩建工程;做好洪屏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争取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加强电网建设,改造城市电网,完善农村电网,建设一批110千伏安变电站和__中心城配电网工程,实现70以上的县市建有220千伏安变电站。建设丰城矿务局丰龙煤井,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天然气入宜工程,改造城市燃气。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数字__”,加速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加快电信业发展,大力发展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和智能化业务,提高广播电视发展水平;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信息化,建立电子商务基础平台与服务系统;完善政务信息网,加强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实现网上政务公开、网上为民服务;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效率。
(五)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应用。淘汰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限制高耗能、高耗材行业,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利废环保型产业,重点在有色金属、煤炭、电力、交通、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和工业园区。到2010年,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以上。
切实节约保护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对各种资源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进一步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好天然阔叶林、各类珍稀树种和野生动物,创建一批市级自然保护区,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自然保护区,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林业生态资源永续利用。加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大治理水土流失力度。依法保护和合理开采矿产资源,严格规范矿山开采建设的审批程序,依法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治理的监管力度。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规范房地产业发展,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到2010年,各县市都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强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置,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以上。加强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管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加大农村规模养殖场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加强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进一步整治对饮用水水源构成重大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做好重点江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确保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三类水标准以上,主要生活供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对火电、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力度,在建筑领域实行无尘化、无害化管理。
(六)加快改革步伐,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建立政府鼓励、社会支持、市场调节的创业机制,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力争2010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会计、法律、工程、管理、科技等各类咨询服务业,构建非公有制经济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完善投资权益保障制度。改善金融服务,强化金融监管,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来__落户。
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快改制转企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步伐。继续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
深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行“乡财县代管”,逐步减少和消化乡村债务;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加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步伐,创新政府采购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基本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继续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粮食管理体制改革。
(七)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__
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自主创新,加强经济社会领域的科技应用。加大人才引进、使用、培训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巩固和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学前教育,鼓励发展各类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__学院和__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城镇和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方针,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扶持体系,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和困难群众帮扶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规范企业用工和职业介绍行为,建立健全外出务工人员登记信息系统、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司法跟踪服务信息系统,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措施。完善城市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健全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和老龄事业,积极稳妥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规划建设好中心城老年公寓。加大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力度,解决部分群众“打官司难”问题。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建设适应广大居民支付能力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积极有序发展廉租住房,使城市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买得起基本住房,困难家庭能够有房住。
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健全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严肃责任追究。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力争发现于形成之初,处置在萌芽状态。大力实施“五五”普法,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强化综合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各种灾害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按照“合法合规、依情依理”的原则,妥善处理各类信访问题,有效减少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维护正常信访秩序。
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积极支持驻宜解放军、武警、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完成《__市志》的修编和出版。重视做好统计、物价、人民防空、外事侨务、涉台事务、社会科学、档案、保密、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八)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建设要求,加强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速推进行政许可方式改革,简化行政许可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行政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招投标中心建设,形成公平公正、规范运作的招投标交易新秩序。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经营性资本的运营质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突出政府政策引导、公共服务、营造环境的作用,加快完善以信息服务、技术服务、资金服务、人才服务、政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支持体系,优化加快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章程开展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公务员法》,切实规范公务员行为。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加强行政监察、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加大源头治腐的力度,构筑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形成求真务实、勤政为民的良好作风。
各位代表,__新一轮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发展力量,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__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和谐__、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第二篇: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文章标题:换届市政府工作报告(前6年总结后5年工作目标)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__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2000年8月开始履职,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找文章到☆范文搜 fwsir.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过去六年工作回顾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六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难奋进,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致力于调结构、顺关系、打基础,全市经济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372.2亿元,与2000年相比接近翻一番,年均递增11.3。财政总收入30.9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年均递增14.7;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3.08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多,年均递增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8亿元,比2000年增加120多亿元,年均递增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亿元,年均递增10.3,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总收入超千万元乡镇(街道)31个,比2000年增加23个;预计今年10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可以全部超亿元。丰城、樟树、上高先后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市”。
大开放主战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坚持“三外并举、三产齐上”,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2亿美元,外贸出口1.1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205.34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8.7倍、6.5倍和13.7倍。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经国家审核批准设立的9个园区,到2005年底累计入园企业818户,投产495户,实现销售收入139.2亿元、税收6.92亿元,奉新县工业园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初步形成医药、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电力能源、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和化工、纺织服装两大后续产业。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分别达到68亿元、195亿元和20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递增27、29、32,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产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比2000年提高7.9个百分点,袁州区连续五年获省政府颁发的“工业崛起奖”。质量兴市、名牌兴企工作成效明显,“四特”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玉珠”大米、“金虎”保险柜获中国名牌称号,5种产品被确定为国家免检产品,69件商标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26种产品获江西名牌称号,23种产品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保护产品。
农运会承办圆满成功,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举全市之力,迎难而上,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创造了“小城办大事”的辉煌,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省委、省政府的通令嘉奖,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以承办农运会为契机,大规模开展以城市改造、交通、电力、通信、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85亿元。__机场建设项目列入省“十一五”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省重点工程昌金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20国道宜万、万大线改造完成,改建国、省道和干线公路978公里,改建县乡水泥(油)路3647公里,1076个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占建制村总数的49.8,比2000年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8提高到2005年的32.8,城市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公里,建制镇发展到97个。城市建设飞速发展,2003年以来共投入资金65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6倍,其中__中心城区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通过迎农运、创“三城”,建立综合执法、联创联建、市民自治“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相继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和双拥模范城,今年又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城市道路交通一等管理水平城市称号,实现了江西省“零”的突破。环保执法监督不断强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7条主要河流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在三类水标准以上,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靖安县被列为全国“生态工程建设示范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实施扶贫规划项目434个,脱贫人口达5.57万人。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完成投资6895.36万元,28
第三篇:2006年增城市政府换届工作报告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1月22日在增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代市长 叶牛平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3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3年以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及增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广州的高速发展和自身的改革为动力,明确发展定位,明晰发展思路,夯实发展基础,积极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打好广州牌,大力推进广州东部板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培育支柱产业,统筹城乡发展,狠抓民心工程,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地区形象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为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按照多元化、有重点及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战略,变发展农业经济为城市经济,重点发展组团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高度重视发展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坚持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5.26亿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47.91%;工农业总产值587.08亿元,增长63.13%;固定资产投资73.62亿元,增长83.96%;财政总收入33.71亿元,增长125.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7亿元,增长102.32%;可支配财力19.78亿元,增长116.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54亿元,增长89.2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15.16亿元和125.8亿元,增长59.07%和8.02%。几年来偿还历史债务超过26亿元,其中市财政直接偿还13.02亿元。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我市跃居19位,蝉联全省第一。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12.31:59.74:27.95调整为2005年的10.71:59.20:30.09。今年1-10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9.9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68%和25.95%,预计今年分别达47亿元和15亿元左右。
工业组团发展,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系统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以南部为主战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规划建设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东区高科技工业园及石滩、中新、宁西等工业基地,引导企业进园,推动产业集聚,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抓好生产力骨干项目的引进和跟踪服务,广州本田增城工厂、五羊本田新工厂分别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顺利建成投产。以此为契机,注重抓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配套及生活服务配套,扶持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了汽车、摩托车产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批产品获得了广州市级以上著名商标。每年举办国际牛仔服装节,培育发展了一批牛仔休闲服装品牌企业,新塘被评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42.53亿元,比2002年(下同)增长67.76%;汽车、摩托车及牛仔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1.3亿元,增长94.5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93.26亿元,增长198.34%。预计今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突破600亿元,达650亿元左右。全市工业结构由轻型化逐步向适度重型化转变。
经济发展的主体更加突出,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坚持内外并举,打好外资牌和民营牌,抓好项目策划,加强规划指引,讲求招商实效,引进和发展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和生产力骨干企业。2003年以来,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02个,合同利用外资8.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8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61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26%、7.8%和41%。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产值169.36亿元,比2002年增长54.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5.43%,全市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民营企业逾60户。深化了公有企业改革,几年来共盘活公有资产3.25亿元,筹集职工安置资金2.45亿元,一批企业实现了转制,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围绕广州、深圳等大都市的需求,注重策划和宣传推介,大力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等“五好”为特征的都市农业,通过举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创立了增城荔枝、增城菜心、增城丝苗米等名贵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商贸旅游,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日益增强,广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家,带动农户1.5万户。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标准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52家企业或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或产地认定。2005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44.55亿元,比2002年增长15.37%。
第三产业加速发展,旅游业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引进了一批高级超市和品牌连锁店,规划建设了一批商品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8亿元,比2002年增长37.39%。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增城市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全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中分列民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第一名。饮食娱乐业日趋兴旺,新建了凤凰城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和高级宾馆。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交通运输、汽车、通信、教育、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有了新突破,重点规划建设了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初步形成了“荔乡仙境健康游”,提高了增城的知名度,为北部山区脱贫致富找到了出路。
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道路交通设施优化升级。积极推动了广惠高速公路、广园东快速路、北三环先期工程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扩建改造了荔新、增滩、沙宁等一批地方公路,增正、坪中等公路扩建工程加紧推进,完成了西福河大桥等28座公路桥梁改造工程,逐步形成了通畅的交通网络。
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新建了一批客运站场,市区及新塘城区开通了公共汽车,发展了出租车业务。新建、扩建110千伏以上变电站5座,投资1.5亿元的荔城至镇龙输水管道建成通水,投资1.75亿元的初溪水利枢纽工程既蓄水、灌溉和发电,又美化了城市环境。荔城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江龙进出境货运车检场竣工。城区肉菜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基本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修路、治山、蓄水、造景、添绿为重点,大抓城镇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程,建成和完善了增城广场、挂绿广场、体育广场、增城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东湖公园、荔枝文化公园、新塘公园等一批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了凤凰城、荔城碧桂园、翡翠绿洲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房地产社区。打好生态牌,积极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营造绿色增城,建设了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景观林带和绿化休闲小区。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整治水泥、漂染、电镀等工业污染,依法依规关闭了100多家水泥厂、97家洗漂印染企业和200多家采石采砂场,加大了对增江等饮用水源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我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容镇貌明显改观,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先后荣膺“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
三、注重城乡统筹,“三农”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规划和中心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大力推进镇街行政区划调整,实施了镇街合并,高起点修编了《广州增城片区发展规划》、《增城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增城市区、新塘、石滩、中新等中心城镇的总体规划和重点发展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中心镇有序开展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用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专业户集中,中心镇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了乡村发展,“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五大组团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布局,在探索南部形成制造业产业圈、中部形成都市生活圈的同时,严格控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北移,积极策划推动北部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推动南中北“三个经济圈”协调互动发展。
农民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坚持把组织引导农民外出打工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变农民命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健全了机制,专门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市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和增城、新塘劳动力分市场,建立了319个村(居委)劳动保障工作站,实施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几年来,全市共培训农民4.64万人次,举办招聘会55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1万人,转移率达84%,农民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大大提高。
农民安居工程有效推进。制定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新农村规划建设办公室,建立了奖励机制,规范农村建房,推进旧村整治,加快城市管理职能向农村延伸。全市有63条村实施了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39条村通过了验收,23条村被命名为文明示范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投资力度,共投入6.8亿元,修建了637公里村级水泥路、960公里有线电视光缆,全面实现了行政村“六通”(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和通客运班车)。投入5.83亿元,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和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改造农田14.8万亩。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监督管理,村帐镇管率达98%。清理整顿涉农收费,2004年起免征了农业税。安置三峡移民工作得到国务院和省的表彰。
四、注重以人为本,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实现新突破。调整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实施五大工程(撤并麻雀学校、名师名校、教育信息化、普通话推广和英语普及工程),努力创建省教育强市。几年来共投入10.34亿元,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撤并麻雀学校111所,建设优质学校53所,新增广东省和广州市一级学校各6所,高标准建设了新增城中学、市实验小学和宁西镇泰学校,新塘镇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抓好现职教师培养培训的同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3000多名优秀青年教师,中小学校长实行了竞争上岗。高考屡创佳绩,今年高考本科A、B线上线率均居广州原四县级市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市职业教育园区初具规模,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民办本科院校越办越好,辖区内高校大学生达3万多人。
文化、科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一手抓载体建设,一手抓培育引导,大力发展荔乡文化,以先进文化引领市民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潜移默化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兴建完善了增城广场及万人永久舞台等一批文体设施,增城广场成为全市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成为倡导现代文明的重要阵地,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欢乐中国行”、“首届中国(增城)摇滚音乐·啤酒狂欢节暨第五届新塘国际牛仔服装节”等系列大型活动,既提升了荔乡文化,又拉动了第三产业。鼓励支持文艺创作,优秀作品不断涌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广泛弘扬。大力实施人才科技工程,全市现有中级职称以上人才9657人,比2002年增加3599人。几年来共列入广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5项,获国家授权的专利779项,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荣膺“全国科普示范市”。成功举办了一批全国性体育赛事,高标准扩建了全省县级最大的体育广场和业余体校,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竞技体育屡创佳绩,几年来增城籍运动员共获世界冠军16项次、亚洲冠军20项次、全国冠军78项次,破超世界纪录11项次,我市被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连年荣获“广东省体育贡献奖”。
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市、镇(街)、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投资1.8亿元高标准建设市人民医院,改造扩建了市妇幼保健院和市中医院,通过了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验收,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了新台阶,进入了省二类地区行列。武装及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扎实开展,我市荣获“广州市双拥标兵市”称号。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依法维护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统计、物价、档案、方志、文史、保密、气象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200亿元,达到220.91亿元,比2002年增长61.54%。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208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217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3.03%和15.73%。坚持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扎实抓好交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市政等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提高了公务员、教师和村(居委)干部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2006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月690元,比2002年增加202元。启动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5.28%。妥善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和伤残军人的生活待遇问题。
五、注重依法行政,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几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意见316件、政协委员提案416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探索和完善市镇两级城镇执法管理关系,依法扩大中心镇的城镇管理权限。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我市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省评为“四五”普法先进单位。切实加强人民内部矛盾调处工作,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改革审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重拳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和“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规范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治安联防和社区警务建设,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狠抓宣传教育,全面清拆工厂、出租屋及人口密集场所的防盗网,减少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及偷逃骗税、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清理整治无证照企业,推进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快速成长,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发展规范。
各位代表,三年多来,增城发生了令人振奋的变化。这得益于广州市委、市政府和增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广州高速发展及“东进”的带动和辐射,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上级垂直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外来工作者、驻增城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和支持增城建设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与周边发达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生产力骨干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还不多,公共交通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北部地区仍比较贫困;三是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新型社会矛盾增多,社会治安及社会稳定工作仍需加强;四是高素质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五是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意见
中共增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了我市今后五年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的目标和任务。要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任务光荣而艰巨。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共增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精神,按照《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广州东部新型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区、都市农业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集中精力发展高质量经济,建设高品位城市,培育高素质市民,构建功能不断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城乡统筹,注重协调发展,注重自主创新,注重环境保护,注重依法行政,全面提高增城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增城。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索都市圈卫星城的科学发展模式
卫星城是连接大城市和小城镇以及周边地区的纽带和桥梁,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增城地处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发展卫星城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主动依托大广州、全面融入大广州,强化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的卫星城,是我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决策。我市要在都市圈卫星城的建设中走出一条新路来,务求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一是以加快工业化为基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有新突破。坚持工业立市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发展组团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和都市农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继续保持在全省县域经济的领先地位,力争“十一五”期末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10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二是以加快城市化为目标,城镇发展格局要有新突破。“两城三中心”五大组团的城镇发展格局更加明显,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城市建设要实现新跨越,城市功能、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力争城市化水平达到65%以上,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产业布局上,南部以新塘为龙头,以石滩、中新为重点,大力推动形成制造业产业圈;中部以增城市区为重点,营造都市生活圈;北部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及中部部分地区约800平方公里资源,营造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形成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三圈”互动互补,全面推动南中北地区协调发展。
三是以加快形成发达的交通为重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突破。全力配合建设广河(广州-河源)、广州北三环及增从(增城-从化)高速公路,扩建广汕公路(324国道),尽快打通连接广州、东莞等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积极争取广州轨道交通延伸至新塘和荔城,理顺高等级道路之间及高等级道路与地方重要道路之间的衔接转换关系,力争在交通的通达性上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加大投入,规划建设一批地方公路,构建增城市区至新塘城区及各镇街的快速公交系统,形成通畅的市域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市政等公共设施,努力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安居的良好环境。
四是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突破。认真抓好中心镇和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努力提高中心镇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增强集聚带动效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想方设法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巩固和保持80%以上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确保8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力争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
五是以富裕、安康、文明、和谐为主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有新突破。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以上,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30500元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宽裕小康,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和谐文明,人民安居乐业。
六是以法治、优质、高效为核心,管理创新能力要有新突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管理和运作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创新型政府,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经济
发展高质量经济,是我市今后五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末力争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10强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紧紧把握广州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及先进产业加速向我市延伸和转移等历史机遇,坚持工业立市战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发展先进产业为主导,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优化配置土地等各种资源,招商引资,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工商并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跨越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增强我市的综合经济实力。
强化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我市南部制造业产业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以新塘为龙头,以石滩、中新为重点,以加快广东增城工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整合广汕公路以南600多平方公里地区,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要求,选准切入点,找出差异性,形成特色,把南部地区建成名副其实的广州东部板块,建成广州市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一要加快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广东增城工业园区、东区高科技工业园及石滩、中新、宁西等工业基地的产业布局规划和总体规划的优化、深化工作,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排水、排污、电信等专项规划,集中财力,高水平推进工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条件,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工业企业进园。当前,重点要加快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的规划建设,认真做好与广州科学城的交通衔接,增强广州科学城和广州开发区对我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区域交通、产业和资源优势,把汽车产业基地真正打造成集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展示、物流为一体的现代汽车产业基地。其他工业基地要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招商引资水平,把工业园区真正建成工业经济的载体,发挥产业集聚作用,提高财政贡献能力。二要加大土地征用和整合力度。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认真做好土地储备,积极组织土地的征用和报批工作,主动协调理顺闲置土地的债权债务等法律关系,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依法激活和盘活闲置土地,确保工业基地的用地需求。三要统筹抓好工业基地及周边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结合工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对拟保留的村庄、迁建村庄及农民的预留地进行同步规划,在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在工业基地建设中发展产业配套服务,让农民充分享受工业发展成果。四要研究和创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经营管理机制。市各职能部门和各镇街都要集中专门力量,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经营管理到位,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招商引资、科学经营管理,加速把工业园区的规划蓝图变为百业兴旺的美好现实。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一要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要以广州本田增城工厂和五羊本田新工厂建成投产为契机,大力引进以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力骨干项目,鼓励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大力发展专业化、协作化、配套化的关联产业,促进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发展。二要加快牛仔服装产业的改造升级。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加强行业指引,科学整合牛仔服装产业,避免无序竞争,扶持牛仔服装企业向集团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推动优势资源逐步向品牌企业和骨干企业集中,逐步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分工清晰、资源优势互补的区域性牛仔服装产业链,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牛仔服装产业,不断提高牛仔服装产业的附加值和整体效益。三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和发展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要支撑的产业,重点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环保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劣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尽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中小型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和多元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形成既有参天大树,又有满园春色的企业发展新格局。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市及周边地区工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广州2010年举办亚运会,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我们要抢抓机遇,抓好策划和规划,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工商并举,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城市区及新塘城区要培育和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物流仓储、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品牌经营、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特色产业从产业链条的中低端逐渐向高端过渡转型,放大制造业效应,不断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鼓励支持新塘城区的民营企业“退二(第二产业)进三(第三产业)”或多元化发展,腾出空间,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服务业。二要大力提升生活服务业。加强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中高级专业批发市场,鼓励社会投资建设星级商务或度假酒店,依法依规有序发展房地产业,积极培育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努力营造一流的生活与消费环境,吸纳广州、东莞等周边地区市民到我市置业安居,也为企业招揽高级人才创造条件。三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鼓励发展规划设计、工程监理、会计、审计、法律服务、旅行服务、信息咨询、文化传播等中介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北部地区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业是富民兴市的重要举措。要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和建设“千年景区”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科学开发、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及中部部分地区约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点、线、面结合,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何仙姑旅游景区为重点,营造“南国乡村生态大公园”。高起点抓好景区道路交通、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星级酒店的建设和招商引资,提高旅游市场承载力,推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体系的形成。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要以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为目标,科学整合瀑布、温泉、漂流、登山、攀岩等资源,大力发展体育休闲和生态健康游。全面整治脏乱差,规范农村建房,鼓励有特色的村庄按照旅游景点的标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村庄改造和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游。继续办好荔枝文化旅游节、牛仔服装节、登山旅游节、增城菜心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推动形成新塘工商文化游、荔城荔乡文化游、小楼仙姑文化游、派潭正果生态文化游,打响“荔乡仙境健康游”旅游品牌,促进北部地区脱贫致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推进园区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单位土地产出率为重要评定标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筛选机制和土地利用评审机制,科学制定项目准入标准,强化产业准入制度,充分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变招商引资为“选商引资”,重点引进带动能力强、产出率高的生产力骨干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努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集团,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建立健全项目退出机制,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加强跟踪服务,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扩产,促使已立项项目尽快投产见效。加强“大通关”建设,改善口岸通关环境。进一步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推动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间自主创业,推动民营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充分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基础好、潜力大、优势强的民营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培训、质量检验、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创建名牌产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整合资源,开展行业间、地区间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培育综合性、专业化企业集团。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跟广州及我市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步伐,积极进军现代组团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健全公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公有企业改革,想方设法盘活公有资产,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三、狠抓城乡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努力建设高品位城市
建设高品位城市是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实现人民富裕、安康、文明的必然要求。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开创我市城市建设新局面。
抓好规划设计,强化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龙头作用。按照创建卫星城市的目标,围绕“两城三中心”及“三个经济圈”的总体要求,加快修编土地利用规划,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各层次的城乡规划,完善中心城区、各镇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市政、消防、水系、绿化、环保、电力等专项规划,从重点发展区域入手,逐步扩大和延伸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以“青山环抱、绿水绕城”为目标,抓好旧区整治改造和新城的整体风貌设计,注重搞好城市出入口、城市中轴线、主干道两侧、景观视线走廊的景观设计,努力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逐步形成有特色、有个性、有品位的城市。加强市域主骨架路网规划,市区加强与广州市区、东莞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南部加强与萝岗区的城市道路连接,科学协调与高快速路衔接的道路规划及节点关系,构筑市域骨架道路体系。加强农村规划管理,结合南、中、北经济发展特色编制村庄规划,规范农村生产生活用地和建设行为。
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推进新城市中心建设。尽快完成规划修编工作,明确功能分区,大力推进增城市区新城市中心南拓和新塘城区东进。整合土地资源,加快城市交通、生态、水系、文化、教育等产业规划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严格按功能布局引进优质项目,积极推进会展酒店、演艺中心、图书馆、客运总站、学校、医院的建设,加快形成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商贸区和生活居住区,提升城市集约发展水平。增城市区及新塘城区要扩大城区水域面积,实施森林围城工程,加快南香山等森林公园的建设,迅速掀起绿化美化亮化建设高潮,打造精品亮点,建设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山水城市,逐步把增城建设成为广州地区最美丽的卫星城之一。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深入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加强林区林带及城市园林建设。加强环保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依规综合整治水泥、洗漂印染和电镀企业污染,深入整治采石场、采砂场、采泥场。全面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度发展区,严禁在基本农田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发展畜禽养殖项目。推进市区附城河整治工程,完善荔城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建设新塘、石滩等污水处理厂,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强增江河、西福河、东江等重点流域及河涌的综合整治,让世世代代的增城人民都能饮用优质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共享良好的环境。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环境监督执法和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保监控能力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依法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贯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方针,强化对土地利用及项目建设的规范和管理,严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坚决清理闲置土地,防止土地投机行为,依法依规供应和出让土地。建立健全多部门综合治理的城市管理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镇街的执法效能。
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增城,努力培育高素质市民
坚持以教育为基础、以人才为关键、以文化定输赢、以音乐增魅力、以体育添活力、以环境与卫生保健康的思路,努力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大力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和基础工程。要围绕创建省教育强市的目标,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强化中心城区和中心镇中小学优质学校建设,不断增加城镇优质学位。推进示范性学校建设,创办更多上规模、上等次的学校。实施农村教育“五项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设施改造工程、义务教育“五Ο班额”工程、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普通高中“扩容促优”工程、“强师兴教”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做好贫困大学生入学资助工作。认真研究解决麻雀学校撤并后的学校后勤保障与学生上学问题。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扶持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兼有教育、培训、实训、技能鉴定功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适合我市产业和城市发展需求的专业,把我市建设成为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建设学习型城市,培养造就高素质市民,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
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立有效的文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推广民间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有机融合。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设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村级多功能图书室和文化站。鼓励扶持文学艺术活动,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活跃增城广场,大力发展广场文化,策划办好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广场音乐文化节,全面提升文化品位,立足长远,创建“音乐文化之乡”。加强“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家庭等基础性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大力发展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依靠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做好区域卫生事业规划,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有效整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加快推进中心镇医院的规划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站,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网络,积极开展与广州地区名医名院的合作,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承办2010年亚运会比赛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承办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落实计生层级责任制,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努力提高我市计生工作整体水平。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及双拥工作水平。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统计、物价、档案、保密、方志、文史、气象等工作也要有新的进步。
构建功能不断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覆盖面最广的民生工程,要把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一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面实行就业登记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鼓励企业多招收增城籍员工,积极解决大中专学生的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建立多种帮扶形式相结合的就业援助体系,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扎实做好“4050”失业人员和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的就业服务,帮助广大市民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劳资动态管理机制,抓好劳动仲裁,妥善解决劳资纠纷。二要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和生育保险,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建立以失地农民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关注外来人口的就业、生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三要抓好社会救助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救济,抓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危难医疗救助基金,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积极解决困难群众在住房、医疗救济、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重视养老服务和残疾人事业,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活动。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政府的重大责任,给市民安全感是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重要基准线。要依法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黑恶势力及“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加快治安防控科技装备的推广使用,形成全民动员、打防结合、建管并举、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长效管理机制。增城市区及新塘城区要以抓好社会治安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全力营造安居乐业的一流环境。加强信访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责任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巡查,切实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及时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把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促进政府与农民互动,促进城乡互动。要因地制宜地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化解“三农”问题,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创造物质基础。南部地区和增城市区大力支持发展组团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余地区尤其是北部山区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新农村建设要立足长远,重在打基础,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教育、农民转移就业、农民安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六大工程,围绕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全面提高农村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加快中心镇建设。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按照“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目标要求,着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城市拓展以及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辐射的重要载体和依托。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决定》,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集中资源优先推进道路交通、市政、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通信、广播电视、气象观测及预警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增强中心镇的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各镇街要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选商引资,互补互动,尽快形成富有特色的专业镇。新塘创建广州东部工商新城,石滩建设生态工业镇,中新建设增城中部工业明珠,派潭建设国际化生态旅游特色镇。
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继续大力发展以“五好”为特征的都市农业,增强和发挥农业的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等功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大力发展集约农业、规模农业和效益农业,壮大蔬菜、花卉苗木等产业。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进一步树立农业品牌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包装水平,巩固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菜心等名贵品牌效应。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的防控工作。
坚定不移抓好农民就业和创业工程。进一步建立健全市、镇(街)、村农民职业培训基地和网络,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开展创业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完善企业招收本地农民的激励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中心镇有序就近转移。同时,要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创业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在保证农产品收益和工资性收益不断增加的同时,逐步扩大投资性收益和资产性收益的收入比例,建立增收富裕的长效机制。
切实抓好农民安居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继续推进新村建设、旧村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建设试点工作。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大拆大建,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完善农村居民点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富有荔乡特色、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生活便利、农民高兴的安居社区。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保洁机制,积极开展卫生镇、卫生村创建活动。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例,继续推进农村“六通”工程,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实施乡镇横水渡口和渡船改造工作,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标准化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六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逐步提高村(居)委会干部的福利待遇,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强化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实现集体资产和预留地的保值增值。完善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管好用好征地补偿款。强化涉农收费和农资价格监管。加强村级文体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六、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着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根本任务。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虚心接受新闻舆论和公众监督。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培训,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传销和变相传销、走私贩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深化食品和药品专项整治,完善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体系建设,加强餐饮卫生管理。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实施财政综合预算和全面计划管理,不断提高政府效能。以完善部门预算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财政综合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对公共服务的保障作用,逐步加大对北部山区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与稽查。规范投资建设程序,完善招投标制度和公共项目管理体制。推行财政投资基本建设项目“代建制”。积极贯彻重点基建项目督办工作机制,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稽查,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项目投资评价制度,提高财政投资效益。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市政设施、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新路子,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计划管理,完善政府工作制度和运作机制,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指挥、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切实提高政府效能。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扎实改进机关作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改善审批服务,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事业单位资源配置。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廉政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工作,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各位代表,增城的发展已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政府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广州市委、市政府及增城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务实创新,干事创业,全面推动增城科学发展,为顺利实现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为建设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增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换届工作目标责任书
为贯彻落实区关于2012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部署精神,进一步强化我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确保我镇今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和谐稳定有序进行,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为社区的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特签状如下:
1、镇党委要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订社区“两委”换届实施方案,组建强有力的换届工作机构,建立建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教育培训,落实经费,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镇社区“两委”选届工作指导组要在换届期间深入社区指导选举工作,负责督查指导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动员部署、业务培训、组织实施情况;中央和省、市、区、镇有关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政策落实及记录执行情况;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的程序和做法是否合法依规;协助处置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突发的事件。
3、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全面落实各项换届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做到程序上不缺少,不减化;公平公正选人用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充分尊重党员和居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和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及时发现有倾向、苗头性的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汇报,并积极主动解决处理问题;要全面
落实各项换届纪律措施,严格落实社区“两委”换届“十个严禁”要求。
4、社区“两委”干部和其他工作人员要在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严格按规定程序做好换届工作,并遵守换届纪律。
5、镇纪检监察组要负责在换届中全程监督并处置社区“两委”换届中发生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现象。
6、以上工作责任人全程接受镇党委和广大干群的监督,如未能按时完成换届选举任务或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严重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一份存镇党委,一份存社区党总支。
中共委员会书记(签字):
镇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组(签字):
镇纪检监察组(签字):
社区“两委”干部(签字):
第五篇:市政府工作目标
201*年,我们市将在市政府、党委正确领导下,以党中央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工作和建设,紧紧围绕为全市地方经济大发展创造良好安全环境的总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力点,以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为支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一、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改善硬件环境。一是按照全镇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充实小城镇化内涵,建立以驻地为中心,以两大工业集中区和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为辐射点的金三角,形成初具规模的小城镇框架;
二是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尽力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节支开源,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加快建设;
三是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对驻地主干道两侧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治理,搞好驻地绿地、亮化建设。四是投资25万,完成对文化中心的扩建工程,投资40万对庄户剧团进行升级,着力提升全镇文化品位,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量。
二、积极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认真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包案、接访责任制和群防群治网络体系,积极主动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预警和快速反映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狠抓各项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加大对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抓好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大张旗鼓的开展计划生育集中行动,重点是做好长效避孕措施的落实,同时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缴力度,在全镇抓违法生育“典型”,压缩违法生育空间。
三、继续大力加强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粮食区重点做好总投资875.13万元的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粮食主产区的水、路、林工作,蔬菜区主要是扩大电力覆盖面和解决冬季大棚用水的问题;
二是继续扩大蔬菜种植和设施农业面积;
三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与青岛农业大学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教育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培育并发挥好农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四是做好农产品的宣传和推介工作。
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保障投资1.8亿元的中联水泥和4000万元的中管新能源项目顺利建设,确保11年底投产;
二是改善软硬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为现有企业服好务,促进欧亚珠宝二期投资和草编、花生加工两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
五、下大力气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保障民生。一是投资360万元,在埠东、程戈庄等10个村庄开展“五化”建设;
二是投资774.4万元建设孙袁路、程方路等通村路7条共14.08公里,完成“村村通”收尾工作;
三是投资420万元,对东尖、西尖等11个村庄进行自来水改造,使全镇村庄自来水改造率达到100%;
四是投资293.2万元,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沼气新能源推广工作,改善生活环境,发展循环经济;
五是投资470万元,美化驻地水上公园环境,投资120万,完善驻地消防配套设施,为居民营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六是投资960万元扩建镇中心中学,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等设施,扩大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使我镇教育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年我们市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创建文明行业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弘扬“乐于奉献,艰苦奋斗,严谨务实,不断进取”精神为重点,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为载体,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