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工信息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人才队伍作保障。但农村人才流失、人才匮乏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培养好、发展好、管理好更多更优秀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村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排头兵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农村发展的希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因此,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强有力的人才作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各级党政领导及基层干部破除“靠天、靠政策”吃饭的思想,树立“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观念,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农村的发展不能简单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必须更多地依靠
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类农村人才。
2.要充分认识到优秀农民就是农村的人才。在农业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农村的乡土人才,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锻炼,更了解农村的实际,因此,抓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决不能忽略农村的乡土人才。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农村人才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实践经验多,理论知识少;年龄大得多年轻的少;学历低的多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少。针对这种情况,要在人才培训上下功夫。
1.着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要,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选拔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2.健全农村人才培训网络。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大规模、多层次、广渠道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
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开展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通过科技示范、成果展示和农业实用技术交流活动,使广大农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更好地在实践中锻炼成材、脱颖而出。
三、政策引导,营造氛围
1.创业引导,提供优惠政策。俗语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建设新型农村,仅靠选拔培养本地人才还不够,还需要招贤引智,给予优惠的创业政策,为外来人才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3.典型带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及时总结推广优秀实用人才科技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典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心和爱护农村实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城乡各方面人才深入农村基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农村的广阔田野发挥自己的热和光。
第二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访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
近日,护家乡党委书记何莉、乡长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推进年,护家乡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助县“城乡建设年”东风,深入开展“春风富民”行动和“蔺州先锋村”争创活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示范,统筹推进,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打造绿色护家、生态护家、和谐护家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护家乡的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8‰以内。
一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在全乡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王家元”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践诺行动”,力争在“七一”前,打造一批示范工程,重点在新店子规范打造2000亩高粱、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在全乡规范种植优质山地烟6000亩,在红响、农场连片打造千亩优质烤烟示范片;在红响村打造千亩脆红李种植基地;在农场村发展千亩药材种植基地;在兴阳发展千亩红木种植基地;在桂香村打造500亩桂花园。重点规划打造红响、新店子两个“蔺州先锋村”,向党的90周年献礼。同时,巩固优质水稻和优质玉米基地,在中坝、凤田、桂香等村种植优质水稻3500亩;在农场、红响、天堂、锅厂等建立县级旱粮示范基地10000亩;加快畜牧业发展,扶持壮大合意生态肉牛养殖基地,逐渐形成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桂花、脆红李、茶为主的林产业;规划打造白沙坡西瓜生产基地,加大宣传包装力度,初步形成品牌。在兴阳、中坝、锅厂、天堂等村规模种植蔬菜3000亩,指导兴阳蔬菜专合社规范建设泡菜厂。
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打造卫星集镇。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创建“宜居宜商宜业宜乐”的集镇。立足发展,按照护家场镇规划,严格红线内各种建设审批和违章执法;实施场镇三期开发;以种植桂花为主,采取街道居民自筹和政府补助形式,全面绿化护家场镇;规范护家场镇门牌、店面招牌,打造商业大街;启动龙洞煤矿承担的华峰路安置小区建设,启动集客运、停车、洗车和修理为一体的护家综合汽车站筹建工作。其次要加强交通建设。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维修管理,提升通行能力,选择积极性高的部分村社打通断头路、硬化村道3公里,有效改善交通条件。第三要加强学校建设。完成天堂村“三校合一”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第四要加强水利建设。完成天星大塘水源保护规划,争取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第五要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第六要通过实施“消茅、安居、改危、移民”等工程,全面消除茅草房。
三是加快工业发展,增强经济总量。一要立足资源优势,采取优质服务,大力招商引资,迅速扩张企业总量;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三要加大技改投入,推进科技兴企,提高产品档次,扩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重点扶助龙洞煤矿技改扩容到年产15万吨规模,着手瓦窑坪煤矿、上坪采石场的筹备工作,完善兴阳福兴泡菜厂和鑫福森木业公司的规范建设。
四是努力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大力培植财源,进一步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万元目标的实现。按照保民生、保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搞好财政工作,压缩各种不必要开支,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逐步消化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第三篇:加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七台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过程中,加强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们同相关部门一道不断完善选拔机制,优化成长环境,使我市农村优秀人才队伍逐渐发展壮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搭建选拔平台,完善发现机制,构建一支有特色的农村优秀人才队伍
一是开展农村优秀人才命名表彰活动。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农村优秀人才命名表彰工作,制定了《七台河市农村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注重实绩、突出贡献、不拘一格和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坚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成绩显著、有突出贡献、能带动一方乡邻的致富能手和农村经济带头人选拔出来。经过我们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共有118名农民被授予市级农村优秀人才称号。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帮带作用、示范作用和榜样作用。二是建立农村人才资源库。近年来我们对农村人才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同时对退伍军人、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获得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重点管理。通过调查摸底、群众举荐、个人自荐、组织考核的办法,建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库和信息库,为农村优秀人才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三是建立市、县(区)、乡三级农村优秀人才网络体系。以市级农村优秀人才为龙头,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市、县(区)、乡三级农村优秀人才网络体系。目前,全市除市级人才外,还拥有县(区)级农村优秀人才335名,乡级农村优秀人才1160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善经营、有特色的农村优秀人才队伍。
二、发挥职能优势,建立激励机制,构建和谐的农村优秀人才开发环境
一是发挥人事管理优势,把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优秀人才纳入各类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的选拔范围。对特别优秀的农村优秀人才可破格任用和晋升技术等级。公开招录公务员和招聘工作人员时, 农村优秀人才与其他人员享有同等待遇。
二是发挥职称评定优势,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我们构建农村优秀人才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在条件的制定上不唯学历、不唯资历,重实绩、看业绩,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共为300多人颁发了中初级职称证书,包括园艺、农业、养殖业等专业,并规定对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村优秀人才,允许乡村给予适当的技术津贴,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三是发挥舆论优势,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我们先后在市电视台、《七台河日报》等媒体开辟“英才风姿”、“金土地”等栏目,大力宣传优秀农村人才的先进事迹。同时,我们还借葛兰柱、赵致富被评为省级优秀农村人才的时机,举办“农村优秀人才风采展示会”,在全市营造了尊重农村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
四是依托行业协会搞好农村优秀人才开发。几年来,成立了市级农村优秀人才协会、蔬菜种植协会、勃利县养猪业协会等各级各类行业协会、研究会三十多个。通过协会把农村优秀人才组织起来,沟通有了枢纽,需求容易把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了依托,有了落脚点,效果很明显。
三、抓好典型引路,突出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农村优秀人才的示范作用
一是发挥农村优秀人才的典型示范作用。建立了农村优秀人才经验推广交流、帮带制度,每年举办农村优秀人才现场交流会十余次。使农村优秀人才队伍成为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引路人和辅导员。勃利县畜牧业重点扶持对象大西村养猪大户王云生,通过二十多年的养猪实践,摸索出一套绿色科学的养猪方法和实用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占地4000多平方 米、年出栏猪500多头、利润40余万元的现代化养殖场。在该养殖基地的示范作用之下,大西村及周边生猪养殖业迅速崛起。像这样的典型示范大户,在勃利县有70余户。目前,勃利县生猪、肉鸡、肉羊等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200户,养殖户年人均增收900元。
二是增强农村优秀人才创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重点培养有特长懂技术的农村优秀人才,让他们率先学用新技术,然后再向周围的农户传送,切实解决农民学用难的问题。目前,全市有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活跃在新农村建设最前沿,三年来共帮带农户3700多户。勃利县蔬菜村农村优秀人才柴连友是全县葡萄种植大户,几年来他先后共引进50余种葡萄品种,通过对比试栽的早熟无核黑甜甜等品种已通过省专家鉴定。现在,他经营的葡萄园已达6000多平方米,年产值2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主动向其他农户传授新品种葡萄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张,两年时间已发展到近200亩。每亩效益比种植蔬菜增加1000元。市级农村优秀人才,新兴区红旗镇红胜村郑纪保,依靠科技致富,带动了果园屯40多户农民致富,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
三是常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1999年开始,我们连续开展科技服务月活动。每年农忙季节,组织市、县、乡200多名农村优秀人才,深入生产第一线,为基层干部和农民“出 点子、抓种子、教法子、做样子、探路子”,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咨询和服务。我们还组建农村优秀人才宣讲团,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上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结合我市“北药开发”战略,举办了“北药开发”系列知识讲座,共有400多人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对北药开发的认识,加快北药开发的步伐。
目前,这支农村优秀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
2010-11-29
第四篇:组工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最近,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学习,几天的参观学习过程中,我亲身感受华西村如火如荼的发展氛围,亲耳聆听了华西村率先发展的先进经验,亲眼目睹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很深,触动很大。华西的巨大发展变化不仅让我惊叹,也让我深思。更多的是华西村的发展经验,让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几点启示
1、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华西村经济的发展,吴仁宝在其中发挥的核心作用,没有吴仁宝,华西固然也能像其它农村一样能得到发展,但是要想取得今天的巨变,恐怕很难。正是由于有吴仁宝这样的好带头人,华西才先后实现了“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无私奉献、信念坚定、能领着群众共同致富的好带头人。
2、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华西村正是立足本地资源,从发展小五金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农村与农村的情况不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实际,找准符合本村的发展道路,才能走上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3、要建设新农村必须必须要坚持制度创新。华西村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华西特色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提出“一分五统”(即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发展建设大华西的新举措,建立了“企业合作制、厂长负责制、经理监管制、工代议事制”的管理体制,对员工实行“首位高工资、末位淘汰制、违章辞退制”,在分配机制上,坚持“少分配,多积累;少拿现金,多入股”,这些创新理念和举措,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来这里创业,使华西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华西经济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4、要建设新农村必须首先发展农村经济。华西村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经过四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把华西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00亿元,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华西发展了,华西人富裕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华西的村民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农村要发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发展农村经济做起。华西的实践证明,只有走集体经济道路,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在农村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二、今后工作的思考
借鉴外地成功经验,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感受最深的是,当前我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建好班子,配强队伍。华西村之所以能够永葆先进,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绩,最关键的就是有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的领路人。我们要借鉴华西村的经验,一是要在村级班子建设上,着力打造村级领导核心。二是要在党员队伍建设上,注重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农村党员中深化和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在武广客运专线等重点工程项目上发挥把好无职党员带头作用。三是在后备干部培养上,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保障班子队伍持续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实现“制度管人、有章理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2、理顺思路,强化管理。要通过强化制度管理,进一步推进基层的民主建设,一方面落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四民主二公开”制度。另一方面抓好党内民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交流,畅通联系渠道,让群众监督党员,评价党员,要广泛收集当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村的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本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力求使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达到群众满意。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
队伍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两级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指导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在贯彻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中,简单的照搬上级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需要,而是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这些思路和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广大基层干部较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之上。一要提高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广大农村干部只有通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对理论有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才能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领会好、贯彻落实好,从而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 和新问题。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系统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增强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并积极地向农民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被农民所掌握,从而达到用政策推进工作,用政策凝聚人心,用政策鼓舞士气的作用,发挥好、调动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村各项工作落实符合党的政策,满足群众要求。二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工作领域宽,工作内容丰富,随着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变化,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学法、不懂法、不依法办事、不讲民主,就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更有可能事与愿违。所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更多的学一些法律知识,特别是与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把法律手段、民主作风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在发展经济、疏导纠纷、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定因素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把对国家、集体负责与对农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不违法施政、不越权行事,做到处事公正、作风民主,近而带领农民群众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三要增强发展本领和带富能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主要任务也应放在引导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上,这就需要广大干部多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掌握带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基本技能,以更好地组织农民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尤其是树立市场观念,了解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谋事,用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用市场经济法则评事,把党的政策和市场信息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自主调整农业结构,进而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二、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宗旨观念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各项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农民群众最直接的领导者,即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即要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意志,又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分析群众的各种意见;即要关心群众个人和眼前利益,又要帮助群众了解整体和长远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牢固树立宗旨观念,更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树牢宗旨观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要强化为民意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干部做的怎么样,群众的评价最重要,从近年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凡是一心想着群众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反之,则会被群众抛弃,最终的结果就是“下台”。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想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把宗旨观念放在第一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中,无论是出思路、做决策,都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实心实 意地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需,帮助和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去。二要强化服务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落实上级政策过程中,习惯于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管理”职能,也就是习惯于行政命令,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管民”意识必须转变为服务于民的意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民,就要在贯彻执行农业农村政策和引导农民发展经济过程中,树立勤政为民思想。要勤于观察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勤于思考农村工作中显现的新特点、新趋势,勤于总结工作出现的新经验,推广新成果,勤于宣传党的政策,提供各种有益的信息,鼓舞农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一些具体工作基层干部还要亲自干,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和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农村基层干部官不大,但管事不少,而且大多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公道、务实、廉洁自律是广大农民衡量干部的最基本标准,特别是涉及到新农村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中,无论是发展经济、改革村容村貌,还是倡导文明新风,学科技、用科学,在做好事过程中,一件小事情做歪了,一点小节出了问题,一件纠纷调节上出现偏差,都会引来一部分人或一大部分人的反对或不解,从而影响在群众中的威信,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工作成效。
三、农村基层干部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体现了干部的毅力,干部心气足,农民才会有干劲,才会更愿意追随做好每项工作,这种精神状态,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上的开拓性。农村基层工作内容多、难度大,随时都会面临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而不能带着畏难情绪,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止步不前;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适应形势,跳出老路,多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杨长避短,以领会政策的敏锐性和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大胆尝试,大胆实践,推动重点工作。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善于协调各个方面关系,把上级的工作支持和基层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二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新农村建设领域广、要求多,工作中最忌相互猜疑和相互拆台,要想将工作做好,基层干部必须掌握善于和睦共事的本领,一方面注意多理解别人,多拿自己的缺点和短外与别人的优点和长处相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互补因素。特别是在遇到矛盾分歧时,不能较劲,要多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达到消除疑虑、心平气和的目的。另一方面,要讲究交往艺术,想方设法,恰如其分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让别人多理解自己,从而实现相互理解和支持。三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新农村要求所做的工作大多是最实际的工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理有数。基层干部要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培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工作中讲实话、办实事、不浮夸,无论是落实政策还是部署工作,都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要多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