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5篇)

时间:2019-05-12 08: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第一篇: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西北部30公里处,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人口31.2万人,共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772个自然庄。地形轮廓呈条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湿地等梯级地貌特征。灵寿,古产奇木--灵寿木,质坚,宜以制杖,皇家多以此杖赐赠大臣勋戚,以示尊崇,灵寿因此而得名。

一、灵寿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为古中山国都城所在地,公元前2XX年——汉高祖刘邦元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中山国的先民们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光耀史河的“古中山文化”。战国名将乐羊、乐毅从这块土地走上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赵武灵王师略中山,而有“胡服骑射”,成就一代霸业。北齐天宝八年(公元557年)赵郡王高睿为记母功德所建幽居寺,至今塔碑犹存。北宋开国元勋曹彬名垂史册。宋仁宗慈圣光宪皇后拥佑两朝政绩斐然。明代傅氏三代历任兵部左侍郎、史部尚书、工部尚书,敕建“三世中枢”牌坊,通体透雕,全国仅有。抗日战争时期,贺龙、聂荣臻、彭真、刘澜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都曾长驻灵寿。陈庄歼灭战闻名中外。

二、灵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

县城距省会石家庄30公里,京昆高速的建成通车,融入了省会石家庄20分钟交通圈,神黄铁路穿境而过并设站,京赞路、207国道、宝平线、正南线等国省级公路构成灵寿骨干公路网,是晋煤及西北部山区矿产品外运的主通道。县域内有污水处理厂1座,大型水厂2座。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8座。电话装机容量2万多门,移动通讯实现全境无缝隙覆盖。

三、灵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大理石、石英石、云母、金、银、铁、锰、钼等49种,总储量约28亿吨。其中,花岗石(大理石)储量10亿立方米,年生产、加工石材板材能力1600万方平米,居华北第一;黄金储量20吨,年产黄金1万余两,黄金储量、产量在太行山区位居第一;云母储量1340万吨,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松阳河等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量3.1亿立方米,地下水居石家庄市第一位,地表水储量居石家庄市第二位。25万亩广阔的浅山区、丘陵区土地污染小,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具有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天然优势。森林覆盖率39.8%,位居石家庄第一。旅游资源多样,有著名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地质公园、三梦山、磨子坨、五郎寨、水泉溪、横山湖、滹沱河湿地、磁河湿地等自然景观。

四、灵寿县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明显

(一)县域工业:以“存量改制,增量招商”为策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新项目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并存的清洁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建材生产、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煤化工业:以正元化肥、三兴焦化为代表,年销售收入6.86亿元,利税1.2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石家庄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总资产6.87亿元,净资产2.69亿元,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8万吨,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9804万元,正元牌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东北等60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河北三兴焦化有限公司,总资产1亿元,年产冶金焦炭14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500万元。纺织服装业:主要龙头企业有益康针织有限公司、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等。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染色布3200万米、年产值3.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材业:主要包括石材、水泥两大行业。其中,石材业为灵寿的第一大特色产业,县内有200多座矿山,石材花色品种多达200个,现有1600多家石材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卢家洼、牌坊、伍河等7个加工小区,吸纳近6万人就业,年产各种板材、异性材1600万平方米,素有“石材之乡”美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59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主要有云母、蛭石、石英石、黄金开采加工等行业。云母年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生态农业: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产业调强”的思路和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要求,着力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红薯、干鲜果、茶叶、中药材、柴鸡、奶牛肉牛等七条龙型经济。食用菌种植业:种植面积6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万人,年产各类食用菌12万吨,出口2万吨,产值6亿元。灵寿县被国家和省食用菌协会分别命名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中国金针菇之乡”、“河北省食用菌之乡”。烟叶种植业:丘陵区宜烟耕地12万亩。全县25个植烟村已组建6个村级烟叶分会,联系烟农1600户。XX—2011年稳定植烟面积6000亩,完成销售收入7144万元,上缴税金1120万元,烟农增收3320万元,户均年增收6900多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红薯产业:红薯种植面积2.1万亩,“薯业仙凤园”商标完成省级注册,年贮藏能力100万公斤鲜薯贮藏窖,全国最大。茶叶种植业:“太行绿茶”种植面积350亩,注册成立了3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200户,拓宽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成为河北的独特产业。

(三)旅游业:灵寿县旅游资源丰富,以自然景观、文明历史、革命史迹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有著名的五岳寨4a级国家森林公园、横山湖景区、陈庄战役纪念碑、抗大二分校旧址、古中山国故城遗址等景观。2011年,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景区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大幅提升。打通了西连五台山、南接正定的旅游通道。水泉溪景区创a升级、秋山景区步游路及游客中心建设、磨子坨景区游客中心建设等项目正在积极实施,全县景区晋档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五岳寨、横山湖、沙湖度假村三大景区和三梦山、神仙洞等九大景点为支撑的“一线多点”旅游格局。年接待游客18万人以上,旅游收入2100多万元。

我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持续健康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关注民生民计作为行政首责,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三年大变样”工作,集中力量支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4.34亿元,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5亿元,增长47.7%;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亿元,增长2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增长14.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1.1亿元,增长25.78%;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完成9.70亿元,增长4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7亿元,增长22.6%;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79亿元,比去年增加8.9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956元,净增58元。市考核的8项主要经济指标,有7项进入全市前10名。

第二篇: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石家庄市西北部30公里处,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人口31.2万人,共辖6镇9乡、279个行政村、772个自然庄。地形轮廓呈条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平原、湿地等梯级地貌特征。灵寿,古产奇木--灵寿木,质坚,宜以制杖,皇家多以此杖赐赠大臣勋戚,以示尊崇,灵寿因此而

得名。

一、灵寿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春秋战国时期为古中山国都城所在地,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元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中山国的先民们在这里开疆拓土,创造了光耀史河的“古中山文化”。战国名将乐羊、乐毅从这块土地走上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赵武灵王师略中山,而有“胡服骑射”,成就一代霸业。北齐天宝八年(公元557年)赵郡王高睿为记母功德所建幽居寺,至今塔碑犹存。北宋开国元勋曹彬名垂史册。宋仁宗慈圣光宪皇后拥佑两朝政绩斐然。明代傅氏三代历任兵部左侍郎、史部尚书、工部尚书,敕建“三世中枢”牌坊,通体透雕,全国仅有。抗日战争时期,贺龙、聂荣臻、彭真、刘澜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晋察冀边区政府、抗大二分校都曾长驻灵寿。陈庄歼灭战闻名中外。

二、灵寿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

县城距省会石家庄30公里,京昆高速的建成通车,融入了省会石家庄20分钟交通圈,神黄铁路穿境而过并设站,京赞路、207国道、宝平线、正南线等国省级公路构成灵寿骨干公路网,是晋煤及西北部山区矿产品外运的主通道。县域内有污水处理厂1座,大型水厂2座。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8座。电话装机容量2万多门,移动通讯实现全境无缝隙覆盖。

三、灵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大理石、石英石、云母、金、银、铁、锰、钼等49种,总储量约28亿吨。其中,花岗石(大理石)储量10亿立方米,年生产、加工石材板材能力1600万方平米,居华北第一;黄金储量20吨,年产黄金1万余两,黄金储量、产量在太行山区位居第一;云母储量1340万吨,储量、产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境内主要河流有滹沱河、磁河、松阳河等9条,有大中小型水库29座,总库容量3.1亿立方米,地下水居石家庄市第一位,地表水储量居石家庄市第二位。25万亩广阔的浅山区、丘陵区土地污染小,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具有发展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业的天然优势。森林覆盖率39.8%,位居石家庄第一。旅游资源多样,有著名的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地质公园、三梦山、磨子坨、五郎寨、水泉溪、横山湖、滹沱河湿地、磁河湿地等自然景观。

四、灵寿县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明显

(一)县域工业:以“存量改制,增量招商”为策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新项目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并存的清洁煤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建材生产、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煤化工业:以正元化肥、三兴焦化为代表,年销售收入6.86亿元,利税1.2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石家庄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属中外合资企业,总资产6.87亿元,净资产2.69亿元,年产合成氨20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8万吨,销售收入5.8亿元,利税9804万元,正元牌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东北等60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河北三兴焦化有限公司,总资产1亿元,年产冶金焦炭14万吨,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500万元。纺织服装业:主要龙头企业有益康针织有限公司、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等。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染色布3200万米、年产值3.1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材业:主要包括石材、水泥两大行业。其中,石材业为灵寿的第一大特色产业,县内有200多座矿山,石材花色品种多达200个,现有1600多家石材深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卢家洼、牌坊、伍河等7个加工小区,吸纳近6万人就业,年产各种板材、异性材1600万平方米,素有“石材之乡”美名,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年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5900万元。矿产品加工业:主要有云母、蛭石、石英石、黄金开采加工等行业。云母年加工能力12万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二)生态农业:按照“结构调优,品种调良,产业调强”的思路和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要求,着力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红薯、干鲜果、茶叶、中药材、柴鸡、奶牛肉牛等七条龙型经济。食用菌种植业:种植面积60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4万人,年产各

第三篇:农村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材料

**县**乡党委书记 ***

(2011年11月)

近年来,**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355”总体发展思路和县委“五抓五推进”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乡、科技兴乡、产业富乡”战略,突出“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社会和谐”三大重点,抓党建、促经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过近年来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截止2010年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360万元,年均递增9.1%。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8070万元,年均递增8.7%;工业总产值达到4290万元,年均递增9.8%;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80万公斤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0元,比“十一五”初期净增119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全乡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不断壮大乡域经济势力

近年来,**乡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全乡经济社会的首要任务来抓,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探索特色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是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程。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中心,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以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保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具雏形。通过大力调整、优化和重组现有农业资源,形成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农产品仓储加工、农产品中介销售、农村休闲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和细化各产业板块和产业基地的发展,引导无公害蔬菜种植、旱作农业、花卉产业、旅游服务、仓储物流产业分别向规划的各村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乡属产业聚集区。按照地域不同种植,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无公害蔬菜、花卉等产业,形成以双垄沟玉米、高原夏菜、肖家咀花卉等三大优势产业。大力推广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技术,年均发展双垄沟全膜覆盖玉米种植1.9万亩,2011年达到了2万亩,建成石头沟等2个千亩示范点和秦启营等3个五百亩示范点。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种植不断发展,分别达到了2011年的4万亩、930亩,建成***花卉基地150亩。设施农业成份逐年增加,全乡设施农业达到1200亩,群众增收3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乡坚持走工业强乡的路子,积极引进工业项目,每年将工业项目的引进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那些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工业项目,乡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全力引进,在项目推介、实施、管护等过程中实行全程跟踪。千方百计引进**塑料、****建材等工业项目,对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

作用。三是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乡把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作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优先发展以服务业、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结合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蔬菜、花卉加工包装业,结合高新区增容扩区,发展物流产业,结合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度假村旅游产业,全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蔬菜仓储企业5家,为培育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

**乡是农业大乡,强化基础设施对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着力点,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持“积极稳妥,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以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为首要任务。本着服务群众、利于发展的原则,建成了一批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发生了根本改观。投资2800余万元,硬化农村道路150余公里,**、**等42条道路构建了全乡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极大的方便了农产品外销和群众出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沼气池1350户,受益面达全乡17个行政村。完成渠系配套10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西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全乡17个村3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不仅方便了人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增加了全乡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切实

增强了全乡经济发展的后劲。

三、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提高全乡城镇化水平

**乡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乡镇,始终按照城乡一体化的相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农村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8年,积极努力将***村建成了**市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项目村,完成花卉基地、舍饲养羊、提灌工程、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2009年,组织实施了**村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800万元,新建新式住宅150座,已完成一层主体56户、二层主体24户。2010年完成**乡乡域总体规划和***、***等10个村土地利用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同时,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落实资金294万元,以国道312线两旁的**、金家营、麻启营等3个村主街道及旧村庄改造为重点,拆迁整治116户1200余间19000多平方米,拓宽道路15米。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村主街及旧村庄改造项目,完成改造51户,建筑面积6150平方米,铺设排污管道2000米,硬化人行道8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6盏,进一步美化了村容村貌,有效带动了各村对人居环境的整治,全乡城乡一体化水品明显提高。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后劲 **乡近年来把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突破口来抓,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乡党委、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农

村经济的重要抓手来抓。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乡共引进项目35个,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项目31个,总投资达到9亿元,其中,投资在千万以上的项目5个,特别是投资3亿元的96351部队军事基地、投资4000万元的国家广电总局291监测台、投资2275万元的高沿坪土地开发整理和投资2000万元的兰州方宏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乡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高全乡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硬件硬抓,软件狠抓,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改变农村社会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把农村社会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成12所标准化卫生所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良好,每年参合率都在95%以上,近五年来,全乡享受住院补助8000余人次,补助金额高达1200余万元,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建成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广场8个、农家书屋11个,组建农村文艺演出队14个,演出场次达到80余次,有力推动了全乡精神文明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加强。严格落实两女户保险、计划生育救助、奖励扶助等利益导向政策。农村弱势群体得到有效保障。先后投资

1070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屋1061户。投资580余万元,为210户农村低保户、残疾人家庭、计划生育两户家庭新建住房830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先后多次在全乡范围内调整低保对象,真正把有困难的农户纳入到救助范围,全乡现有农村低保对象844户3220人,每年兑现救助金在120万元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参保率高达97%以上,先后为全乡52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560万元,极大缓解了农村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积极扩大农民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把引导和帮助农民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全面展开,年均输转劳动力人数在8000人以上,劳务收入超过亿元。

尽管**乡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比如农业规模化种植力度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乡一体化步伐不够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等。这些不足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徒,开创**“十二五”时期新局面,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发展。

第四篇:xx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xx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过去两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xx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基础上,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为核心,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一、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家底清、思路明、事业兴,xx始终坚持科学定位、科学规划,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准确定位。xx县作为省直管县、省第一人口大县和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立足直管优势、人口大县优势、根亲文化优势、金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打造东联华东、西接内陆的东联西进大通道枢纽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力争实现后发赶超。

二是科学布局。xx县地形复杂,北部临淮平原、中部丘陵、南部山区,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县委、县政府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打造‚一群一园两区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一心两轴三副多点‛的城乡发展格局,同时依托‚一站、一港、一岸‛,构筑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立体交通网,开辟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新空间。

三是凸显特色。xx县围绕人口大县、劳务输出大县做文章,在解决人的出路问题上先行先试,让农村居民变城市居民,让传统农民变现代农民,让外出就业者变为返乡创业者;围绕根亲名城盛誉,在文化引领上先行先试,打造xx人集体名片,让xx文化产生竞争力、凝聚力、生产力;围绕农业大县和区位优势,推进204省道、312国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建设,打造5万亩冬枣基地和5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面向华东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域物流中心;立足金融优势,依托全省第2家县级代理发行库和1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用,为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注入新鲜血液。

二、突出产业兴城,县域经济的指标不断跃升

xx县坚持提效一产、提速二产、提升三产,着力调结构、补短板、促转型,走‚三轮‛驱动发展之路,县域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在全省直管县中,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第二位,工业投资绝对值增速居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和增速均居第二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产业集群突出“规模”。筛选确定培育10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168个特色农业园区发展,打造204省道、339省道、312国道现代农业示范长廊,推进10万亩有机香稻和10万亩有机小麦规模种植,农业规模以上产业集群发展到15类,流转土地近50万亩,带动6万农户增收致富,年产值达到近百亿元。布局规划两大产业集聚区,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8.5亿元。

二是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推进建设5万亩冬枣基地和5万亩油茶基地,对油菜种植实施政府补助。依托‚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建立基地,建成5万亩水果型萝卜生产基地、5万亩菜豆生产基地。

三是新型产业突出“主体”。xx深入推进‚互联网+‛,不断做大电商产业,促进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2015年先后举办各类电商培训班92期,培训1.1万人次。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x通过建立合作组织名录,将各项优惠政策和资金项目定向投向名录内企业,帮助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搭建合作组织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并于每年年初在县委农村工作会上对优秀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表彰奖励。

四是传统产业突出“潜能”。xx县在去库存、降成本的基础上明确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主攻点,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释放内在潜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如xx外销竹竿及其制成品2毛一斤,资不抵工,竹园陷入亏损,经与浙江联系,变经营竹竿为经营竹笋,分春冬两季对竹笋进行采摘,归量存储,产值翻了20倍,竹园焕发新生机。

三、突出协调并进,稳定增长的后劲不断增强

xx着眼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实施精准扶贫、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基础和条件进一步优化。

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做优产业发展“生态圈”。xx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统筹整合项目资源,在整治村大力开展道路硬化、灯光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景观美化,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美丽乡村,通过护美绿水青山、厚植环境优势,变美丽风景为乡村发展的‘金名片’,用美好环境‘筑巢’,吸引产业发展‘金凤凰’,实现改善一方环境、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群众。

二是实施精准扶贫做大内需增长“边际线”。xx县持续加大县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资金整合力度、驻村帮扶力度,着力解决制约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在脱贫措施上,xx县深入推进‚开方‛扶贫,对贫困家庭实施“技术、资金和产业”三次方幂的运算,确保为贫困村或贫困户播下富种,开掉穷根。2015年,全县实现30431个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内需进一步扩大,持续增长的内生驱动力进一步显现。

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搭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融合发展平台,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突出改革创新,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激发

xx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以全面创新为驱动,畅通“三农”金融血脉。金融活则一活百活。xx县委县政府以发展普惠金融为目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发展县域小微金融机构,畅通农村金融‚毛细血管‛。整合金融资源,盘活存量。整合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地方金融和民间金融力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政策扶持引导,扩大增量。县政府设立了500万元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贷款助保金、3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200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注资成立1亿元担保公司,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融资贷款。开展业务创新,提高质量。推出土地流转信贷产品、扶贫信贷产品、劳务经济信贷产品;创新‚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创新管理服务,打造集银行借记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导医卡为一身的‚金燕xx卡‛,向全县农村卫生室布置POS机,为群众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强化信用体系,控制流向。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民信用档案,完善农户信用评级,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贷款资金使用档案,跟踪掌握借贷资金使用流向,促进涉农贷款向信誉好、懂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二是以四项改革为牵引,助推发展步稳蹄急。关于扶贫开发综合改革。xx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实施‚转、扶、搬、保、救‛等精准措施为手段,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一是整村推进。xx将30个贫困村纳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范围,总投资15657.8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达20139人。二是雨露计划。全县安排培训资金500万元,已完成雨露计划培训人数3000人。三是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全县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安排贴息资金550万元,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带动贫困户7842户,新增贫困劳动力就业534人。四是科技扶贫。xx依托河南农业大学,实施郭陆滩镇姬公村鄂莲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依托郑州牧专实施石佛店镇松山村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邀请豫南农专教授对祖师开展技术培训。五是小额信贷。全县安排财政扶贫贴息资金和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共计1100万元,委托县农业银行、县农商行、县邮储银行投放小额信贷7000万元。六是到户增收。xx县安排286万财政扶贫资金,在15个贫困村实施到户增收项目,扶持贫困户706户、贫困人口2631人。关于改进农业补贴办法试点试验。xx县积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办法,利用财政厅动态农民补贴发放系统发放补贴;实施普惠制农机购置补贴,对水稻插秧机和油菜收获机械实施累加补贴;积极探索开展规模化经营主体种粮补贴工作,对从事粮食种植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补贴。关于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试点试验。xx县将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作为涉农建设性资金整合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往流、丰港、三河尖三个乡镇布局规划了10万亩‚超大‛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高标准粮田建设工程、高产创建工程等涉农涉水项目资金约1.5亿元,统一放到‚超大‛高标准粮田‚篮子‛里。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延长林权抵押贷款期限,扩大贷款规模,对林权抵押贷款及林农小额贷款贴息方面给予扶持;赋予林业部门林权评估资质,推进林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三是以高效行政为关键,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xx县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推进联审联批,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着力解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破产改制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深化医药卫生、食品、交通等领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供销系统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扎实做好财税征管体制改革。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

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下载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城经济发展经验材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及启示城阳区行政学院 宋炳海目前,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创新创业的关键时期,又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挑战。在浙江......

    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

    **市经济商务局(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 **市位于长江中游,上连**,下连**,是**和**市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个街办,*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

    六大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精选范文:六大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经验材料(共2篇)**回族自治区**山市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推进四项战略重点、建设五个示范区”的实践载体,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偃师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经验材料

    转变作风促进机关效能显著提升 规范行为打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偃师市高度重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以政务环境创优年活动为载体,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和执行力为核......

    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经验汇报材料

    **市经济商务局(二〇〇六年七月十四日)**市位于长江中游,上连**,下连**,是**和**市的东大门。全市国土面积**平方公里,辖*个镇*个街办,*个行政村,总人口*万人。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以科......

    质监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xx县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辖6镇13乡,国土面积2722平方公里,人口45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xx有丰富的资源,现已探明开发的矿种有锡、盐、......

    六大举措确保经济发展经验材料

    **回族自治区**山市在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推进四项战略重点、建设五个示范区”的实践载体,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领导班子和党......

    杭州市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下城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223567"。即实现"二转变、二重点、三集聚、五标准、六要素、七任务"的楼宇经济模式。在培育和发展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