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欣赏每个学生
欣赏每个学生
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这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一句空话,教育学生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每个学生因为性格、学历、知识、爱好等不同,他们的需要也千差万别,但人的需要是有共性的,这是我们老师洞察学生心理的一个切入口。
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七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
马斯洛认为,在这个层次系统中,只有低级需要满足后才会有高一层次的需要和愿望。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人类在精神需要方面渴望友爱与尊重,期望得到接纳和认可,希望实现自我价值是一致的,尤其是被他人尊重的渴望更是一切人的共同需要,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
卡耐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都希望别人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指责,以及抵触别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理的价值。我想,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他们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时,他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是遭到别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地中伤时,他们不仅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自杀猝死,令世人震惊。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据心理学家分析,三毛的死与其在上学期间所受到的惩罚有关。三毛小时侯作文成绩优异,而数学成绩欠佳。初中二年级时,因没有做出一道数学题,老师就把她叫到教室前面,当着大家的面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再让她吃两个。”随即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然后叫她转身让全班同学看,下课后,老师有勒令她在校园里绕一圈,让她在全校同学面前饱受羞辱。从此,三毛精神受到严重挫伤,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以至于一想要上学就昏厥,甚至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内心焦虑与日俱增而自杀,虽因及时发现而被劝止,但她从此患上了“自闭症”,不肯去学校,怕接触所有的人,并在自己的房间外加上铁窗和锁。这种生活长达7年之久。最后她在自己的创作颠峰时自杀身亡。那个数学老师的一瓶墨汁和一支笔,造成三毛的悲剧性格并改变了她的一生。
我想,那位数学老师的本意可能并不想摧残三毛的心灵,他或许是想通过“惩罚”向三毛施加心理压力,激发三毛学习的动力,他的本意是出于对三毛的负责,但是由于方式太简单、太极端,伤害了三毛做人的尊严,才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有位老师在上课时瞄到一位女生传字条给另一位女生。他从座位上跳起,冲向那个女生,从她手中抢走字条。他大声宣读字条却突然中止,因为接下去是猥亵的形容词套在他的名字上,他气得满脸通红。
“你这个脏东西,”他大声地对女生咆哮道,“你好大的胆子!”
女生哭了。
老师说:“你装哭都没有用,我要见你的父母,跟他们说,他们养了个惹人厌的女儿。”在这件事里,老师处理的方法比瘟疫还糟。他的反应造成的不良后果比传字条更严重。他犯了许多错误,他把私下冒犯变成公然贬抑,把小错误渲染成重罪;他丧失了理智,动用咒骂,而且表现出粗野的态度;不仅侮辱了学生,还侮辱了并没有罪错的家长。
自古以来,学生一直用传字条作为消遣,这当然会影响课堂纪律,但这不是罪行,我们可以采用适当的途径私下解决这个问题。
有位老师要在少年改教所上第一堂课。他十分担心,因为成败系于第一次接触。当他快步走向讲台时却摔了一跤,绊倒在地。全班学生爆笑不已。老师并没有生气、呵斥,而是
慢条斯理地站起来,说:“这是我给你们上的第一堂课,一个人可以跌得鼻青脸肿后,再站起来。”沉默片刻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他们接受了老师的教诲。
这位老师是个真正的管教人才。他能用智能的力量去扭转形势。在尴尬的时候,他没有用威胁或惩罚去慑服学生,而是以巧妙的应变渡过难关。他的话语触动了学生的心弦,终于化危机为沉思。
所以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之后,它们总会回来的。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过的“伤人之言,利于刀戟”。教育学生时一定要避免任何会产生仇恨、报复的管教方式。有时,我们的本意是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负责,但因为说话不当,爱就会变成伤害。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这样两种说话的方式:
A. 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
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几分,这次考五十几分,你怎么总也考不及格啊?你究竟长脑子没有?
你怎么老是丢三落四,看你的书包像个狗窝一样!等到要找的时候嘛又翻得乱七八糟的。
B. 别急,没做好不要紧,我来告诉你怎么做。
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比起上一次你还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每次做完功课后记得把东西归位,这样你的书包就会整洁很多,找东西就不会那么麻烦了。
两种说话都是针对同样的事实,但前一种训斥的口吻只能招致学生的抵触、厌烦和愤恨,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虽然可能暂时把学生镇压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发展极为不利,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报复、虚伪、猜疑、自卑、抑郁、逆反等心理,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而且这种压抑的情绪如果得不到宣泄,最终一定会爆发出来。所以说,师生之间如果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会消失的反感,只要说一句恶毒的话就行了。
一次在给预备班的同学上心理课时,我发现一位女生在对同桌的男生讲话,为了做规矩,我马上叫她站起来,并大声地训斥她:“你太不象话了,开学第一节课就讲话!像你这样的女同学真少见!”后来,她哭了,虽然我让她坐下去了,但我发现她整节课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想,她在小学时也许不太被老师批评,一定是我刚才的话刺伤了她。下课后,我对她说:“老师今天虽然批评了你,但不会因为你犯了一次错误而否定你,关键还是看你今后的表现,希望你以后好好表现。”这样说了以后,她的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初中学生的自制力差,做事往往凭自己的兴趣,他喜欢赏识他的老师,喜欢带给他快乐的学科。
在对预备年级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测试中发现,有22.4%的学生有心理异常,去年为21.6%,其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有恐怖、躯体化、和强迫症状,这些心理 异常一般都是由家庭教育不当、学校竞争压力大、学习能力差、同伴关系不好等原因引起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更需要教师在批评、教育的时候用一种合适的说法,注意自己的话语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许多学生的心理装满地雷,随时都会一触即发,任何一句侮辱的话语都会引起爆炸。有时,赞赏比批评更有用。有句话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位教育家对此作了精妙的点击:“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代理干劲,干劲代理成就,成就带来自信心,自信心带来更大的成就。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哪些被赏识的学生总是发展得比较好的。
美国的海穆.基诺特说:“教室里出现各种不合规矩的行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老师以处罚的方式来处理。教师实施惩罚是教育过程中被人忽视的荒谬现象:他们提高嗓门以遏止喧嚷;他们动用暴力来镇压打架;他们以痛骂来禁止讲脏话;他们以粗野示范文明;他们用粗
暴教诲仁慈。”
“充满智慧的办法足以取代惩罚。老师不斥责、不虐待、不恐吓,表达感受,指导行为,足以预防纷争,避免危机,化解冲突,并营造有效的教室生态与学习环境。”
每次上第一节心理课时,我总是让学生们介绍自己并谈谈进入中学后的愿望,学生们总是说希望学习成绩比以前更好,能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老师在工作中,也希望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赏识。当然,这种赏识是恰当的,它可以让压抑变成开朗、让自卑变成自信。
上学期一位初三的女生出于对老师的憎恨,在女厕所里写了一些脏话骂老师,发泄心中的不满。我找她谈了好几次,当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辱骂老师时,她举了很多例子,说老师经常说他们班的学生都是无药可救的,一次在与老师争执时老师甚至骂她是畜生。其实这位同学她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跟我熟悉后,她总说自己没得救了。有一次,她甚至哭了,她说自己太坏了,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人。说明她内心非常自卑,也知道自己的种种做法是不对的。她就像一只纸老虎,表面上很凶悍,实际上很脆弱,有时,和老师的争执只不过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感;为了保存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有一次,她哭着对我说,她再怎么努力学习也来不及了,接着,抹抹眼泪又说,但我一定要把政治考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姚校长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们。她虽然经常批评我,但从来没有挖苦、讽刺我们,她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好,她也从来没有放弃我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我们补课、和我们谈心……我被她所说的话震撼了,她虽然是一个“坏”学生,但她还要良知,还希望得到善意的批评。
王书记经常说——不放弃一个学生,正因为如此,一个令任课老师头痛的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师节寄了张贺卡给她,上面写着:老师,在所有人放弃我的时候,你没放弃我,正因为这样,才能有现在的我。
其实,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老师就应该设法把他的优势扩大,要赏识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能感觉到的。初三(9)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没有被歧视,而是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其它能力同样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不仅师生关系融洽,而且他们普遍比较自信。老师的赏识使一根根朽木成为了可用之材。
所以,我觉得如果老师对学生有不满意的地方,不要老是指责他,这样只会增添对方对他自己的沮丧和对你的反感、愤恨。
前苏联植物学家米丘林有一次在果园里抓住了一个偷水果的野孩子,并且还是个小头目。米丘林没有教训他,也没有把他交给家长或老师,而是带他参观实验室,请他喝茶、吃果酱,并和蔼地对他说:“这些果树都是做试验用的,你今天摘去了一个果子,也许会毁掉一个重要的试验……等你长大了,你可以培养这样的果子,到那时,你就会懂得我今天讲的道理。”15年后,当年偷果子的小头目——雅可乌列夫从农艺学院毕业,当上了米丘林的得意门生和助手。可见,赏识—成功—心理健康是有连锁性的。
所以,如果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可以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多想想学生心理的想法,采取合适的态度,顾及他们的心理,恩威并施,不经意之间学生就会接受我们的要求,愿意与老师合作,我们的愿望就容易实现。有时,赏识比惩罚更有用,它融于一个亲切的笑容中,一个信任的眼神中,一个鼓励的手势中,一句期望的话语中,它具有非凡的魅力,是培养学生心灵的“鸡汤”。它可以带给学生心灵的革命,让压抑变成开朗,让自卑变成自信,让每个学生欣喜地发现自己原来那么棒!
作为教师,在友爱的态度下,应懂得去欣赏学生,除了欣赏他的优点之外,还有他的缺点,把学生的缺点转变成优点,在赏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尊、自爱、自信,使学生拥有健康心灵的“土壤”
最后,我引用国外的一段话:孩子若生活在批评中,他学会谴责。孩子若生活在接纳中,他学会爱。孩子若生活在赞美中,他学会感激。孩子若生活在赏识中,他学会生活要有目标。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吴晓芬
第二篇: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
“差生”其实并不差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的中职学校所收学生被称为差生。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初中一轮轮的淘汰之后,在老师的歧视,父母的失望中,被迫选择了职业学校。调皮,不听话,学习能力差,缺乏上进心,自我约束力不行等词语,都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而这些学生也因为这种种的暗示,变得自卑,贪玩,有时甚至不顾一切做出后悔的事情。
而我在多年的职业教育中,深深感受到这个现实的可悲。如果我们职教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毁掉的不仅是一批批的孩子,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如果这样看待这些孩子,就是我们职教人的失职,或者说是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这方面我有大量的实例可以证明我的观点。我们的学生不差,他们需要的是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而这正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想先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从09年开始,我一直从事电子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因此,我先举一个与专业息息相关的例子。11电子班的张鑫同学,是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学生。他课堂上说话,吃东西,身子转来转去,好像屁股下的凳子上有钉子似的。他的调皮捣蛋,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有时,我没有办法了,就让他站着听课。但他一样是调皮捣蛋。我问他能不能安静点,别打扰了别的同学。他说他初中就是这样的,书本的知识实在是学不进去,坐这里真的难受。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很多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老师,我们这算好的了,我们以前都溜出教室去玩呢。学不进去的,老师,您别费劲了!
有一天,有几个学生去找班主任请假,说在学校没有意思,啥也学不进去。正好他们的专业实训老师在,就承诺说,带他们到实训室看看,若感兴趣就留下。电子实训室,王远新,一个参加过省赛的学生,认真负责。很有车间主任的派头。11电子班的学生分两边坐好后。就好奇的查看着眼前的电子设备,很有兴趣的样子。王远新简单介绍了一下,如何在一平板上插装电阻,尤其重点介绍了颜色代码。多数学生立即动手插起来。并不断问老师部件名称。老师给他们讲解了抢答器(又叫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并演示。学生们又惊奇又兴奋。有学生自主完成后,主动找王远新学着怎样用烙铁烙上。那么,张鑫呢,我发现他好像是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一扫以前什么都不在乎的神气,兴致勃勃地研究着手里的元件,专注,认真,表现出很强的动手能力。后来,在实训室,他一直是最优秀的一个学生。因此,我想,我们的学生并不差,他们只是不喜欢课堂教学这样的模式。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牺牲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他们本来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发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然后努力去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我们怎么忍心就认为这些学生很差,不可救药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为喜欢而去努力,因此获取的成就感,可以使学生感到快乐。喜欢是学生上进的动力,我们老师就应该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
另一个例子,是10电子班的潘晓华。这是个性格外向,表现欲很强的女孩。但因为初中成绩不好,被老师忽视,自尊心受挫,因此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动力。正好学校组织演讲活动。我们的学生几乎全部选择了不参与。无论问谁,都摇着手说老师我不行的。我找到潘晓华,我说你试试吧,我觉得你普通话还不错。我行吗?她矛盾着,想参与,又害怕。在我的鼓励下,我们师生一起努力,纠正读音,掌握节奏,怎样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去感染听众,一点点的,她在进步。我发现,她很努力,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一站到台上,她就能够掌控全场。第一次演讲,她的成绩很一般;第二次她在学校获得第一;第三次,她在全县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并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一路走来,她变得自信,坚韧,积极向上。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在课堂上难以表现出来的才能,使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她不再自怨自艾,她目标明确,现在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因此,我说,她不是差生。她有优点,并发扬光大,现在,她在潍坊的一所高职院校担任学生会干部。我相信她的未来更美好。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我们的学生有优点,只是我们教师缺乏发现的眼睛。我们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学会宽容与理解,去发现并鼓励,让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重拾自信,重新感受成功的喜悦,才能在他们的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好。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职业学校的老师应有的基本素养。
第三篇:用爱温暖每个学生
用爱温暖每个学生
定州市花张蒙初级中学:米彩英
(内容摘要)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客观情境;爱可以成为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步的阶梯。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公正,用无私的爱去温暖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火因爱而灿烂,因爱而温暖周围的一切。
[关键词]师爱 公平、公正、弱势群体、沟通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师爱是一种超越本能的爱,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而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和责任感。师爱是崇高的,它也是“三尺讲台,万钧重担”的精神脊梁。
一、热爱教育,尊重关爱学生。
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教师爱岗敬业,必须要有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引路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所以新时代的老师就应该以教育为毕生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只有目标明确了,思想踏实了才会琢磨教育的主体——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最终体现在对学生的爱。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教师。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教育环境,以和谐可亲的教态,关切关怀的语言,温柔亲和的目光组织教育活动。由只提要求到多给关怀,由一味指责到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笑着面对学生,就会使学生兴味盎然,精神饱满,减少沮丧,获得成功。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善于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和工作中的错误,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多给学生一份爱,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中健康学习,快乐发展。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对每个学生都要一视同仁。
教师对学生的爱还体现在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公正,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的爱护。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爱的无私和公正。客观地说,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从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有的老师安排学生座位时把家长送过礼的,家长是某单位领导的等学生安排在较佳的位置,而家庭条件差,家长无权无钱不与老师沟通的孩子则被安排在“偏远地区”。社会上对此种不良教育现象反映很强烈。教师如果把付出的爱当成商品去交换而达到个人某种目的,教育中充满铜臭味,满脑子的名利场,那么大多数学生就要倒霉,培育的树苗也会变异成攀权附利的藤萝。
三、给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多一点关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多一点关爱。生活中人们爱阳光,爱大树,爱蓝天,爱白云,可是别忘了,月亮也是美的,小草也是可爱的,忽略了乌云和狂风暴雨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教师眼里除了品学兼优的学生,阳光灿烂的学生也要看到那些学习差的,不敢坦露自己的,自卑的,家庭困难的,心中有阴影的,心里缺少阳光的,难以融入集体的,爱打架的…… 这个群体需要鼓励,需要关心,需要沟通交流,需要额外的帮助,需要心灵的慰藉…… 也许是几句贴心的话,也许是几节课外辅导,也许是几封探讨问题的信,也许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也许是作业本中激励的批语,也许是一次促膝谈心……他们以后可能只是平平淡淡的工人,农民,也可能是牛顿,脑力劳动,也可能是……总之是一个正常的人,是一个为社会作出或多或少贡献的人,而不是如洪水猛兽般破坏世界的人。用爱来温暖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吧,他们更需要爱。
四、要多与学生沟通。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如果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劳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育要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灵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排除学生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更专注于求知求学。教师的这种关心爱护包含了诚挚的情感,深入到了学生心田,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己,就会把感受到的爱连同自身纯洁的情感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主动与教师配合。
师爱是广博的,师爱是必需的,师爱是温暖的,师爱是伟大的,师爱是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作者简介:米彩英
36岁
中学一级教师
2002年至今在花张蒙中学任教。
用爱温暖每个学生
定州市花张蒙初级中学:米彩英
第四篇:每个学生都有梦想
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下是我对我班刘某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刘某,女,高一,二、问题行为概述
1、爱表现,平时多话,口无遮掩,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常话伤他人,但当同学们开她玩笑时又常生气爱哭;老师指出她的错误时顶撞老师,有抵触情绪。
2、在家到家人相处很差,与妈妈矛盾特别深,常在同学老师面前说妈妈的不是,在家不做务,问妈妈要钱时也不直接问,而是通过妹妹作为中介完成。
3、对人的看法或看问题很偏激,把他人想得坏到极点。但自我认识很低。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1、心理特质
(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
(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
(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
(4)自我反省能力差
2、家庭状况
有个妹妹,父亲曾经当过老师,现在广东打工,工资收入一般,去年因车祸而无法给家里提供经济反而给妻子负担加重;母亲现住在沙埔,工作收入不高,勉强供俩姐妹读书吃用。
家人对刘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长会后与她妈妈聊天过程中都能体现出她对她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母亲的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父亲的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刘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她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刘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母亲有时甚至表示不想再认这个女儿。
3、学校状况
初三时曾经补习过一年,刚进入我班时是成绩第二名,学习劲头是有,但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且很情绪化,常因一些小事而无法学习。因此现在学习成绩落到中下位置,对某些科目已经是不知道如何补救了。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像我班刘同学就是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差生——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具体特点: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通常自以为是、自视甚高;较武断、冲动、激进;而且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对人对物看法偏激,心理不健康。
这类差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狭隘,偏激。感情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当,父母没有注重日常对子女的教诲,没有帮助她们道德行为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使得她把所有认为不对的人或事没有个正确的态度与认识。
通过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抓住教育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刚开始接触周刘同学时我也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比如引导她多体谅妈妈的艰辛,在与同学闹别扭时多站在同学角度去看问题等,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原来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后来我借助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知识,在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能完全让她转变过来。
四、辅导措施
1、晓之以理
帮助刘某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发她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通过摆事实,将道理,帮助她理解和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
2、动之以情
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她,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她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她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3、树之以信
指出她的爱表现,爱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怎么把握适当的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比如可以在搞班级活动时多给她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积极支持她的合理想法,在同学中树立她的新形象,也能给她自信心。
4、导之以行
向她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父母的监督,给她制度和环境的约束。指导行为方式,使她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她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其实现在中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的问题既影响中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妨碍他们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他们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存在的成长危机和心理矛盾,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避免这些学生形成更加严重的学习、个性和行为等方面的偏差,从而全面转化差生。
第五篇: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
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精神力量,是教师必备的情感素质,也是促进后进生进步的优化的重要条件。要将融融的师爱洒向每个学生,靠博大的爱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尊重,了解学生,放下自己不应有的架子,给学生温馨的笑脸,用炽热的情感去激荡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来赢得学生的共鸣。在这十几年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满腔热枕地向每一个学生奉献自己的爱心,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爱心抚摸学生的心灵,善于从后进生的失误中发现正确的东西。
一个学生如果经常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这不仅有利于他形成爱老师,尊重老师,爱父母,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的情感,使他对人生充满希望,而且使他们更容易懂得并相信人与人之间和谐而真诚的关系,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个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爱,特别是那些暂时落后的同学更需要师爱。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缺点错误是比较的多。有思想品德方面的,有规章纪律方面的,有学习成绩方面的。老师不要一见他们犯错误就全盘否定,严厉地批评指责,而要正确地分析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能忽视并存的正确的东西。例如,学生李珂,经常迟到,批评了几次并不见效。有一天,这个学生在打了上课铃之后,才气喘吁吁地跑进课堂,我不但没有批评她迟到的错误,反而赞扬说:“李珂同学担心迟
到影响学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这说明她内心还是想按学生守则办事的。当然迟到是不对的,但她争取不迟到是遵守纪律的表现,我相信她明天一定不会迟到了”。这位同学听我这样一说,脸刷地一下红了,当天下午,我又找她谈话进行鼓励,并帮助她想办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从那以后,这位同学每天上学都比别人早,各方面进步快,后来竟成了“三好”学生。
二、以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采用“沙中淘金,扬一避九”激励学生。
较之优秀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由于长期受歧视,遭冷落,他们一般都自卑,对外界极敏感,对他人心存戒备,但在内心深处则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如我班一个女生,她写的作业字体潦草,但正确率高。我批改作业后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只有全对且字体又好的才能得到),谁知这朵“小红花”竟唤起她对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她天天坚持认真写作业,写完后并把作业交给我看,得到我的好评后,她还不忘谢谢老师。从此她喜欢听我的课,更喜欢和我交谈。我时常教育她,鼓励她,她的数学成绩由原来的60多分提高到90分以上,语文成绩也有所好转,她的家长对我非常感激。因此,对待后进生,教师应该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相待,不当众批评,也不挖苦、痛骂,更不体罚他们,让他们独立承担某一方面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习惯。老师要采用“沙中淘金,扬一避九”的方法,筛选择优,适时激励启动他们心灵的转机。例如,他们有时写十个字有九个不合要求,但有一个写得还可以,我就表扬他写得可以的那个。他做得作业过程不合理,不完整,但有一题做得比较好,我就赞扬他做得较好的那一题。同时我还将自己这个做法向班里所有任课教师介绍,使他们也转变观点同步前进,急起直追。实践证明,这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是重要的一招。
三、以耐心期待学生的转化,使他重新做人。
后进生一般意志薄弱,情绪变幻不定,行为易反复无常。遇到后 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班主任则要有耐心细心,要坚信滴水能穿石,功到自然成。教师要客观分析后进生出现反复的原因和规律。教师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诱导,及时鼓励,不能棍棒教育,教师要与学生感情更贴近,不鄙视,不放弃,不歧视,和他们一起去分析原因,提高认识,寻求改正的办法。
要使教育转化和督促工作取得成效,教师在工作中要坚持“严慈相济”的原则。慈爱、说理、感化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相结合。教师要时时处处充满爱心,去关心、了解、教诲、引导、帮助他们。既要为他们的缺点和过错心急,又要为他们的进步而喜悦。在与学生接触或做教育工作时,教师应态度和蔼,亲切待人,让学生觉得老师是自己心中最高大完美的人,又是他们相依相靠的良师益友。如我班里有一个男生,下课经常惹事生非,跟同学吵嘴打架。一上课就坐不端正,小动作多,学习成绩较差,常欠家庭作业。看到这个“调皮学生”我急在心里,多次找他个别谈话,并进行家访,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原来家中无人照顾,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跟着叔叔一起生活,叔叔
在农村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任其“自由发展”,听到有人讲孩子不好,就实行棍棒教育,或者不管。一次,他因为生叔叔的气,没有吃早饭,我检查他作业时,他就痛哭,感到特别伤心。我就带他到我家饱吃一顿,他感动极了,并跟我讲了很多心理话。趁机会,我开导他,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他。跟他讲清楚“违纪厌学”的危害性,父母去挣钱的重要性。并耐心地利用课外时间给他补课,替他解疑难,引导他解题。及时指出作业的正、误,及时要求他更正。从此以后,他改正了一切坏习惯,转化成了爱学习、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的模范,并被选为组长。此后,他处处以身作则,加入了少先队员。全班后进生在他的带领下,学习成绩也共同提高了。
近几年来,我所教的班级数学平均成绩都在九十五分左右,超过同年级的10来分,优秀率可达95%,及格率100%,并评为优秀班集体。这就是用“爱心换取后进生转化”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论文
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临泉县城关镇 新 建 小 学 钟
莉
娥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