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段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秩序控制点滴
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秩序调控点滴
罗春燕高玲
《四川省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限制学生在校时间,同时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活动时间。这样,老师对学生进行练习的机会必然减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求会有所降低。因此,要在少花时间,又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怎么办呢?只有一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持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短。加之一般学校都是大班额,一个班五六十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没有良好的课堂秩序作保证是不行的。因此,怎样保证四十分钟内教学秩序的正常,是低段老师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优秀同行老师教学实录的观摩,和一年以来低段教学的经验,我发现以下措施有一定效果。
一、课前准备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大意说,不管做什么事,只有认真准备才会取得成功。因此,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形成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奠基石。一年级的数学课,有时一节课,不仅需要准备老师用的挂图、口算卡片、演示教具等,还要为学生准备学具。而且,使用这些用具有先有后,这就要求教师准备时,不能一把抓,要整齐、有序的摆放。这样既避免老师上课使用教具手忙脚乱,把东西撒一地,破坏学生注意力,又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出榜样。
刚入学的学生没有经过正规学习,课前准备的方法不太懂,更不用说养成好的习惯了。但拿破仑·希尔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因此,入学之初,老师一定要将你所教学科的常规课前准备教给学生,并经常进督促、表扬。比如课本、作业本、文具盒放在课桌的什么地方;学具怎么保管、怎么用„„并且,在刚入学的一个月里,每天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矫正,对做得好的予以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之后一段时间,再着重对那些少数准备不太好的,进行个别指导。在学生都做好以后,也要经常表扬,使课前准备的行为得到强化,最终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这时,学生就养成了课前准备的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就赢得了课始组织教学的时间,老师可以很 1
快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组织
(一)运用儿歌,组织教学
儿歌——语言短小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运用儿歌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
上课铃响了,师生互致问候后,进行组织教学可说:“上课了,快坐端;用耳听,动脑想。”要是还有学生未坐好,老师一边示范身体坐直、双手放好的动作,一边重复一遍刚说的儿歌。时间长了,学生一听到儿歌,便会形成老师念出儿歌前半句,学生跟着念出儿歌后半句并自觉调整听课状态。
每到听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一定会提醒学生:“看谁耳朵灵,听清每句话,还要动脑想,你该怎样答?”要是同学在答问,我会说:“看谁耳朵灵,听清每句话,还要比一比,看谁答得对?” 要有观察内容时,可以激励学生:“比比谁的眼睛尖,上下前后都看清!”
学生答问准确、声音洪亮,教会同学用儿歌表扬:“真棒真棒你真棒,你是我的好榜样!”
„„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可以用儿歌帮助组织教学,这儿歌就像润滑剂,既组织了学生注意力的转换,又提示了学生当前的学习任务,同时避免了简单枯燥的语言提示,使学生迅速而又愉快地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减少教学环节转换之间容易带来的纪律混乱的负面影响。
(二)课堂评价,以导为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务必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明白努力的方向,从评价中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因此起到调控课堂秩序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难组织的要算合作学习时的课堂秩序。合作学习是课改以后应用较多的一种互动式、交流式学习方式。但是,合作学习的技能学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因此,一年级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因为不会合作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那是必然的。到这时,常见的控制局面的方法便是——教师声
音提高八度叫停,然后重新组织开始。更有甚者批评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其实,这样做更糟。殊不知,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越是想堵住那些表现不好的,经老师一批评,那些表现不好的行为反倒有了宣扬的效果,有可能刚才做得好的同学也被吸引了,去学这些不良行为,结果没有堵住“坏的”,反而把“好的”也“拉下水”了。
其实想想,大禹治水为什么能成功?那就是禹吸取其父失败的教训,改堵为导,依据地势高低排除积水和疏浚滞淤,使原来的沼泽“渥地”改变成“桑土”良田。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及方法、如何遵守课堂纪律上等很多方面,还是白纸一张,要想堵住几十个学生的违纪行为,谈何容易?而在混乱的课堂秩序中,老师为什么不直接引导学生向做得好的同学学习呢?老师只需轻轻的表扬:×××、×××同学在×方面很会想办法,他们是怎样怎样做的,真能干。对那些做的不好的根本不提。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到正确的行为方式上,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调整,秩序混乱的局面顺势得到改观。调整得快的学生为了争取老师表扬,还可能很快开动脑筋,想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完全避免了老师批评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干扰,为教学赢得更多有效时间。
其实,在各个教学环节转换之际,课堂一时的骚乱是很常见的。这时,教师都可通过激励性评价:“×××、×××同学听得真专心!”“第×小组的同学传本子动作快又好!”“×××、×××同学做作业真安静,字也写得漂亮!”„„ 引导那些开小差的同学,调整自己的行为,向老师表扬的同学看齐。
坚持这种激励式评价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调整了当前学生的不良行为,调控了课堂秩序,也是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不仅为目前,更为以后的有效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课外交流
有效的教育,取决于多种因素。交流就是其中之一,交流、沟通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课外与学生个体进行交流,有利于建立师生的感情、改善师生关系,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其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游戏等方方面面。教师渗透在交流中的关爱,学生会很容易感受到,学生认同了教师,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亲其师,信其道"嘛。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改善课堂秩序,从而拓展有效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几点认识,愿作为与同行切磋的起点,得到更多相关经验及方法的赐教。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
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抓好教学秩序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样的保障。孩子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他们会常常不由自主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曾遇到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的摆在了我们面前。课堂教学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化。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有兴趣,课堂秩序就容易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化。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
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除了老师监管,还可以根据实际,发动学生参于课堂管理,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的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加强。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是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冷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之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候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的奖励、一味的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
我看咱们每个班级都有纪律评比栏,这个板块应该充分利用一下。我曾经听一些学生家长和我说,我家孩子今天得小红花了,回家可兴奋了。我也发现开家长会的时候,一些家长也会在光荣榜前面观看,看来这还是有些作用的。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结尾。
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的前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什么内容;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甚至牺牲一分钟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的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觉疲倦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运用与他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他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第四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内容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生命活力,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一定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寻求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关注学生儿童语言引导数学知识趣味性课堂评价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的生命活力,是每个教师都在追求的目标。《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寻求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课堂上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来的数学教学中,每节课我都能积极反思并且把我的一些想法、感受和同事共同的分享。根据平时的教学积累,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关注学生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我们要实施我们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测量”一课时,我请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测量他们喜欢的东西的长度。我发现多数学生是将零刻度对准物体起点,只有一个学生将起点对准刻度10厘米处。我问:“你们是怎样测量的?”学生纷纷站起来说,但是这个学生没有举手。我直接走到他的身边:“你虽然没有举手,但是老师还是要叫你。因为你的方法和大家的不一样。”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做法,我除了鼓励他的做法,还引发其他学生的思考:“有什么不一样?他得方法可以吗?” 实际上,学生听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是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是在受到碰撞,尤其是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而不是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的激烈和深入。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发这种碰撞,并且引导学生去深入的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很显然上课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的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必备的能力。
二、用儿童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很多词语他们不能充分的理解,需要教师用儿童语言引导他们。只有他们理解了题意,才可能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我在上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动物乐园》中我把新课上完后为了巩固新知识出了这样一道题,“说一说”(1)题谁多?谁少?我说:“同学们兔子多还是猴子多?”学生说兔子多,这还要问,太简单了。我说:“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那好,老师再问你们那5大还是3大呢?”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5大。“那好现在同学们能不
能在练习本上写出5大于3呢?”同学们听完我的要求后立刻动手写起来,我四周巡视的看了一下问题就出现了,学生知道5大于3但是他们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还没有真正的掌握,于是我换了种说法:“同学们老师转了一圈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同学不能够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老师现在这么说,哪一个数字大开口就向着哪一个。因为5大于3所以开口就向着5。”同学们听我这么一说赶快的低下头检查自己刚才的判断,这下他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并且说原来这样啊。
在教学中,这种情况屡屡发生。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看孩子,而要“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用儿童语言引导他们,让他们勾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毕竟,我所带的学生是农村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需要老师把一些语言“翻译”成儿童语言,他们才能理解题意。当他们感受到“成功”时,才能对数学感兴趣。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有可能在数学上有所发展。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所学的内容,再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会到的成功喜悦,远比教师的讲解更凑效。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
此加深对厘米的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又如我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为三等奖;但奖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的活跃,创造的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浓的兴趣,“人人都能获得数学。”
四、课堂要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别好奇、好动、好玩,所以我们在上课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使问题富有趣味性,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如果一堂课的提问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消弱课堂效果。
在教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猜数游戏:一个人写数,其余人猜,在通过提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使猜的人所说的数字越来越接近正确的答案,直到把这个数猜出来。我先做一个写数人,做一个示范。然后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来写,让其他人猜。不管是写数的小朋友还是猜数的小朋友,都有十二分的积极性,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在这个快乐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会判断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且也知道了如何找出满足关系的两个数。就在小朋友的欢呼雀跃声中,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深化。
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它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中学习。
四、要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如今的数学课堂“你真聪明”“你真棒”“好、真好”等表扬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多,及时是回答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也要夸奖“你真棒”······似乎表扬越多,越能体验新课程的理念,这其实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应从多方位评价,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步;还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并且评价标准要多样,学生的数学基础各有差异,课堂上我们不能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以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学习水平作出针对性的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及知识的深化,使课堂评价成为
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让不同的学生每天在数学上都有新的收获,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将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出版社.2004年
《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认识新课程》刘仁编著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问卷(低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低年级组问卷调查)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2.你喜欢语文老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3.对于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你都认真思考了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4.一节课中语文老师提出的问题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5.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我不会回答()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6.老师提出的问题表达清楚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7.课堂上老师留时间让你们质疑吗?()
a.是b.不
8.我害怕自己答错问题,被别人取笑。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9.老师给我们考虑问题的时间太短,我没时间思考。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0.老师提问时你们班同学们积极参与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1.通过提问,你更快地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吗?()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
12、老师课堂上设置的有些问题不必要,还显得罗嗦。()
a.是 b.一般c.不d.说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