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

时间:2019-05-12 01: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

第一篇: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

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

11月5日,城南小学举行了“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业务论坛之二)”活动,8名新课程实验骨干教师进行了论坛交流。

本次论坛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激励、简约、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探究、实践、合作、共赢”为主题,展示、交流和研讨新课程实施以来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做法、成效、问题与对策。从一件件课堂教学的具体事例中,我们感悟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真谛。

通过交流,大家达成共识: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大胆突破“以讲为主”或“精讲多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严格落实学校提出的“三个转变”、“三讲三不讲”、“五个要让”(三个转变: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讲授为智能并重;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三不讲:过易的问答题不讲、过偏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不讲。五个要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真正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空间、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成长。

第二篇: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体育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体育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体育问题放在首位,让体育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互动,动静分明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体育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教师要做一名好的导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好的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就好像一个导演在拍摄现场的解说一样,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四)创设情境,在课堂中体味人文精神。

“情景教学”是一种十分美丽而又特殊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感动,产生共鸣。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尽快进入问题的情境的角色之中,让原本枯燥、抽象的体育知识变得生动、趣味。同时,“人文精神”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的“崇尚”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时尚”,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拥有心灵的自由。融体育文学、美学、哲学于一体。事实上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影响下,情景教学,人文渗透已经成了体育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程序。但,凡事需要把握好度,要自然而享受,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煞费苦心去创设情境,有些内容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亦会得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样,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和水到渠成的展示。过分依赖于此,难免会掩盖体育原本的光彩和生色。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该有其评价标准;而作为艺术,却贵在创新。但凡如此,体育课堂教学绝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而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应该将广阔自由纯真的空间还给学生,将理性自然的真面目还给体育。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大领域,有着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欣赏教学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课改实践为依据,力求站在新课改的高度剖析了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了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并从“围绕主题、把握主线、拓展创新”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优化欣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欣赏教学

重要性

误区

策略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其外延更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对音乐欣赏重要性的认识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从学校教育的层面看,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从培养人的层面看,试想我们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多数会欣赏音乐的人呢,还是培养多数音乐家呢?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前者。

马克思曾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欣赏能力是多么的重要,音乐的活灵活现或是黯然失色都在于听赏者的欣赏能力。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记得人民音乐出版社总编辑、《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吴斌老师曾说:对音乐教育的基本认识应定位在两个层面,就是“音乐中的教育”和“通过音乐进行教育”。那么我想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也应体现在“欣赏中的教育”和“通过欣赏进行教育”两个方面,这既是欣赏教学的途径,更是欣赏教学所要达成的目的所在。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一方面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理性的满足(欣赏中的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的鉴别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得到增强,音乐艺术审美评价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欣赏进行教育)。

那么在欣赏教学中怎么样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中去欣赏音乐、了解音乐, 更好地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呢?对此,笔者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些研究:

二、透视当前欣赏教学中的“时髦”误区

一提到音乐,有些人就会想到唱歌,并且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称音乐老师为唱歌老师,这是行外之人的理解,情有可原。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音乐老师对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及本质性认识也不够,新课改以来,不仅以往音乐欣赏教学随意性大的毛病依然存在,有时还“戴”着新课标理念的帽子走入盲目性的误区。且看以下几组镜头:

※镜头一:一位音乐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宣布,今天的音乐课是欣赏课,接着便开始放音乐,一首接着一首,一曲连着一曲,师生间没有互动更没有参与。另一位音乐教师在学生学会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以后,因为还没有到下课时间,就随意地让学生反复听乐曲《草原放牧》。课堂上学生的态度逐渐从热情转向冷漠,对欣赏音乐不情愿、不积极的神情溢于言表!

※镜头二:在一堂音乐课上,老师一开始就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学生对此做出了热烈的反应,然后老师请了位学生来讲述这个故事,完了老师再用生动流畅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一遍故事,这时时间过了近乎一半。此时老师把话题转到音乐《龟兔赛跑》上来,又花时间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至此所剩时间不多,当老师播放音乐时,已经接近下课。学生失望的神情写在脸上!

※镜头三:又是在欣赏《龟兔赛跑》的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大管与单簧管的音色,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色代表乌龟和兔子的形象,就时不时地卡断音乐,介绍一番“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代表了„„”。学生脸上一片茫然的神情!

※镜头四:在题为《春之声》的欣赏教学中,这位教师的教学片段如下:(1)自由讨论春天在哪里;(2)朗诵诗歌《春晓》,并用自己的语言赞美心中的春天;(3)、欣赏美术作品《春》、《春色》、《放风筝》;(4)、介绍风筝的制作;(5)、齐唱《春之哥》。课堂上学生忙得不亦乐乎!

以上这些情景现象,集中体现了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轻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主题,放任自流。

有的老师会把整堂课当作欣赏课来上,但又不好好选择欣赏内容,只是些音响资料的累加,也没有欣赏质量上的要求,我想这样的课学校厨工也会上。有的老师在快要下课的时候让学生反复地“欣赏”音乐,也不好好设计教学过程,放任学生自己听音乐,还美其名曰:这是把自主还给学生。所有这些体现了老师对欣赏教学重要性认识不够、随意性大的问题。这样的音乐欣赏使学生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从而产生心理疲劳和兴趣抑制,久而久之不喜欢音乐课也是必然的结果。我想这种结果,一大原因定是在欣赏教学中只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而没有其他的过程设计所造成的。

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相结合,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背离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远离主线,弱化听赏。

在欣赏中用讲故事的方法或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相信老师的本意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殊不知这种以语言替代音乐的行为使欣赏教学远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审美规律。吴斌老师曾说应对音乐进行描述而不是解释。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教学中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有学生想象的空间,把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也绝不能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我们需要的是用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长篇大论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3、脱离欣赏教学的音乐性,支解音乐,缺乏完整。

在欣赏教学中随意地卡断音乐,把整体的音乐变得支离破碎,用“支解的碎片”来代替完整音乐的做法相当的不理想,它不仅破坏了音乐的美感,打破了音乐的完整性,而且还阻断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和音乐的体验。记得吴斌老师曾说:“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始终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体验。”

4、违背欣赏教学的本质性,盲目综合,舍本逐末。

提倡学科综合是新课标理念之一,但是要把握好综合的“度”的问题才不会远离音乐的本质。试想如果一堂音乐课上,充满了地理的、历史的、文学的、美术的、舞蹈的等东西,惟独没有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这还称之为音乐课吗?根据观察发现欣赏教学中的盲目综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有喧宾夺主之嫌;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真正注意音乐和使用音乐,只是在营造一种积极踊跃的气氛,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描述和表现并没有围绕着音乐的要素,他们的语言不是音乐的,更多的是文学的;课堂活动通过综合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美国音乐教育家雷诺语:“一味从事无效实践的严重危害,诸如将一首乐曲翻译成绘画,将舞蹈翻译成诗歌,将雕塑翻译成舞蹈等等的“组合”艺术,只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那就是破坏了人文艺术教育的后果。”

二、优化欣赏教学的策略

以上这些问题,是因为教师片面理解欣赏教学,对欣赏教学的内涵、价值及过程缺乏实质性认识的表现,这极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实施欣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围绕主题、把握主线、拓展创新”几个方面来优化欣赏教学的策略的。

㈠、围绕主题

重组教材

新教材的呈现方式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在学完一首歌后可以安排聆听欣赏相关主题的乐曲,这是常态的教学呈现。可是我在这里所说的是自己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设定主题,然后从主题出发,打破册与课的界限,重新组合教材(在一些优质课或观摩课上会常用这种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种重组教材的方式:

1、相关主题的重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合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奏乐器但是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来做为欣赏的教学内容,如在一堂题为《走进舞曲》的音乐观摩课中,老师选择了《小步舞曲》(钢琴独奏)、《马刀舞》(管弦乐)、《青春舞曲》(声乐)来展开欣赏课的教学。

2、逐层深入的重组

多年前曾听过一堂非常优秀的欣赏课《感受回旋曲》,至尽还记忆犹新,它从听赏《波基上校进行曲》入手,直至创作《观潮回旋曲》,层层深入,展开教学,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使在坐听课的老师无不赞赏这堂欣赏课的成功。

3、比较欣赏的重组

比较欣赏法是欣赏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它来重组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如《小白菜》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放在同一堂课上欣赏,迥然不同的音乐会使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

新课改很注重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确,挖掘地方乡土音乐资源并把它引进我们的音乐课堂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此,我们可以有两种做法:

⑴ 把地方音乐资源做为独立的内容自成一课——如全国优秀课例《过碇步》,本人也曾经以《家乡的拨浪鼓》为题,组合了拨浪鼓音乐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上过一课,学生非常喜欢。

⑵ 把地方音乐资源做为教材相关内容的补充——如在教学《白桦林好地方》一课后,可以组合一些反映我们家乡义乌特色的内容来拓展教学;在介绍戏曲种类的时候可以补充介绍流传在我们义乌的地方曲艺形式来教学。

㈡、把握主线

提升情感

1、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升华

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没有语义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更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实践证明,音乐欣赏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教学,它会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终身热爱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想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以此做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2、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

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听赏丰富的想象空间,课标中描述“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这是培养学生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的体现,其前提之一就是要遵循“以听赏为主,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的原则。有专家如是说:“审美体验之音乐体验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音乐的感觉和感知,音乐体验极大地依赖于听觉识别、听觉联想和听觉记忆的能力,这种听觉的训练不是“速记”和“声学”过程,而是有理解的听。”可见,强调“听”,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多么的重要。前提之二就是要遵循“尊重学生的理解,不用老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不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原则。

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小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的回答是“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的老师偏偏说回答错了,应该说雪化了以后变成了水。这是一个发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例子,但在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听赏音乐过程中,围绕着音乐这一主线,在听的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以自己独到和喜欢的方式去感受、体验音乐,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目的,这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职责。

3、以音乐为主线

强调音乐知识的深层内涵

低年级的音乐欣赏其重点是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中高年级的音乐欣赏就要从中去提炼一些音乐的要素如节奏、节拍、音色、速度、力度等,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的影响作用,同时把音乐要素这一知识点置于形象的音乐情境中也更利于学生的理解。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因此,音乐欣赏与音乐知识在关系上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可以互相促进的。

㈢、加强综合 拓展创新

新课程提出加强综合的理念,不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更反映了音乐教育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科综合我是这样做的:

1、加强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来创新

音乐学科内部的综合是在欣赏教学中,把音乐欣赏与音乐教学的其他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并加以创新,更好地为欣赏教学服务。许多音乐欣赏内容可以通过演唱、演奏、律动表演等来丰富和加深对作品内容及其内涵的体验与理解。

⑴ 唱一唱旋律

有些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发现多次出现的主题曲调,然后配合音乐哼唱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更好地专注于音乐本身,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如《快乐的罗嗦》的欣赏中主题音调可以让学生唱一唱。

⑵ 拍一拍节奏

可以是身势律动,再进一层的话也可以选用打击乐器和着音乐击拍参与音乐表现。例如在《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的欣赏中,老师先让学生随音乐节拍拍手,进而用了沙球、鼓、铂、锣等打击乐在适当的地方加入,从而来创设打雷闪电的情景。借此手段来欣赏音乐,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音乐上,有效地参与了“听”这个环节,做到了真正地聆听音乐。⑶ 变一变节拍

有的欣赏乐曲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通过变换节拍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并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来更好地体验音乐。如《走进舞曲》的设计。

⑷ 律动表演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以前的教学中听音乐演一演存在诸多的不足,因为其过程并非以学生和音乐为主,而是摆在老师和音乐以外的事物,所以要强调这里所说的“演一演”是要求学生能够专注于音乐,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以后,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表示学生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

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非常易于激发学生的演一演的反应,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形成长、短的乐句,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了这些后再随着音乐演一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加强音乐欣赏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来创新

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是指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创新教学。

⑴综合舞蹈、戏剧来创编、表演音乐剧

凡是标题音乐、音乐故事或是歌剧如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快乐的小熊猫》、《动物狂欢节》等都是很好地进行综合创新的题材。在进行这项活动之前,先要对乐曲内容有所理解,在设计戏剧动作时,尽量从音乐要素的各种表现中引发想像,以音乐来设计动作,不应以完全凭空想像的故事勉强和音乐凑在一起。如在欣赏蒙古族音乐《挤奶舞》时,可以把一些蒙古族舞蹈的元素融入课堂,如挤奶、赛马、射箭、摔跤等舞蹈动作,同时给同学们介绍了蒙古族音乐及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序奏与狮王进行曲)》的音乐,角色与剧情可想像为:“序奏”——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兴奋、紧张、期待的心情;主题的前奏——卫兵、狮王的前导队伍;主题——狮王、狮后、小狮子、狮子家族威风凛凛的行进队伍,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其他装饰性的音型表示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的欢呼、呐喊、致敬。

⑵综合美术来绘画、画图谱或选色

如果说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来表现音乐,但这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让教学活动脱离“听觉”,我们应该从“听”引发“感觉”,进而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音乐。实践证明,音乐与美术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

如在音乐欣赏时启发学生为一曲曲音乐描绘出一幅幅“音中画”,使学生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让他们把对音乐的感受借助生画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

又如在音乐欣赏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旋律的走向形象地与不同的线条联系起来画旋律线,或者画出不同的图形来表示音乐的进行,这就是图谱,如《童年的回忆》、《船歌》、《樱花》等的欣赏中都可以让学生画出体现旋律走向的图谱。

再如音乐欣赏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听的不同情感的音乐去选择不同的色彩。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课例:欣赏歌曲《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完整欣赏了两首歌曲并准确感受它们的情绪对比之后,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在老师所提供的几种色彩中选择适合歌曲的颜色,一种是阴暗的冷色黑色和蓝色,一种是明快的暖色红色和黄色。我想这样的安排不仅给学生的音乐欣赏带来丰富的色彩,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3、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来拓展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叉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

⑴综合语文学科来拓展(朗诵)

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音乐欣赏教学可与语文教学(诗词、戏剧段落等)互相沟通综合。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春晓》便是一堂音乐与语文学科精彩结合的课例。教学中,老师从唐诗《春晓》入手,引出歌曲《春晓》并学唱,然后让学生分组通过合作探究,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春晓》。又如《感受回旋曲》一课,老师在欣赏了《波基上校进行曲》、创作了《观潮回旋曲》之后的整体表现一个环节中,巧妙地安排了一段配乐诗朗诵,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也可以巧妙得综合语文学科来拓展相关的知识点。

⑵综合自然学科来拓展(环境)

表现音乐与环境主题的作品有不少,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内涵综合自然学科,渗透相关保护环境、探寻大自然秘密等的意识,并在课堂上来操作。

⑶综合历史地理学科来拓展(人文)

一定的音乐与这种文化产生的民族、地理、历史条件、语音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找准时机进行综合。一首作品一定有着它特有的历史创作背景、文化创作背景、民族文化背景等,挖掘这些人文的内涵更有利于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理解,同时完全可以借此时机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性的知识性,只要综合地恰当两者并不矛盾。这样的音乐作品有不少,如《瑶族舞曲》、《新疆舞曲》等等。

在以音乐欣赏为主的音乐课中,多方面的、多视角的、多纬度的综合是很有必要的,是欣赏教学达到胜利彼岸的有效途径。在综合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不要为了综合而丧失了音乐课的音乐性;不要为了综合而单纯地传授其他学科知识;不要把综合看作是知识的“拼接”。做到了这些,综合创新就会赋予音乐课堂鲜活的个性,就会使音乐欣赏课更具魅力,更有感染力.。

总之,在欣赏教学中,最根本的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蒙泰韦尔迪(意)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的特点出发,在听赏音乐中启动学生的联想和想像,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2003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王英奎主编的《音乐新课程教学法(义务教育阶段)》,2003年11月开明出版社出版。

3、吴斌、金亚文主编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论文

论文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热情活泼,精力充沛,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这一时期,是初中生走向独立和成熟的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相对不稳定的活跃时期。然而目前,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语文能力低下,初中语文教学陷入困境。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研究型教师,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留下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和新课题。教研工作必须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培养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借助于教学反思,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这将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质效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以学科中心组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二是以基层教研组为主的研究小组,三是以骨干班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要求绝大多数的老师每学年初,选择好课题,制定好研究计划,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同时通过组织骨干班学员和青年教师及教研组长学习教科研理论和撰写论文方法等形式,提高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更有效的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通过看、听、演等方式,直接感知、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①让学生多看,文学作品一般是通过描绘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社会景象来展示现实社会生活的,因此为了增加学生体验,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尝试利用挂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工具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让学生在看图画的过程中,积极体验,产生腈感。例如教《变色龙》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依次小说情节的六幅图画,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主人公的六次变脸,让学生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陋人物形象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画面会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的理解。

②让学生多听,教师可以利用录音、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播放与课文情感基调一致的音乐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音乐渲染的气氛中进入课文情境,产生情感。教《社戏》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罗大佑演唱的Flash歌曲《童年》,轻缓的乐曲,把学生带到天真烂漫的童年,从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迅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多演,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时为了让课文主题真挚亲切的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己分派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以自己的视角深入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语言艺术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词汇贫乏,使学生埋怨语文课是“老瓶装旧酒”,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另外,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启发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尝试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例如歇后语之类的,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精力集中,精神愉悦,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的肢体动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极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身体语言,诸如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注重教学过程的优化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探索,用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读懂别人的文章,写好自己的文章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45分钟要效率。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以及课堂上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教师的主持、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与作者和编者之间、师和生之间的语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教科书的理解、把握和处理,凭借文本提高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的发挥。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总结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便能使优点发扬光大,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进而能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的发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晋江市潘径中学张文教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新氛围的班集体,充满创新氛围的班集体的建设则需要有一种创新的管理。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良好的管理,班集体就会像一架机器健康而有序地运转,集体中成员的创新潜能就能被充分挖掘出来。为此,本人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争取让每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一、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始终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规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 1

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也不同。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没有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培养等。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二、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前一种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自我约束能力。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也具体谈到自治四点好处:“第一,学生自治可以为修身伦理的实验。第二,学生自治能适应学生之需要。第三,学生自治能辅助风纪之进步。第四,学生自治能促进学生经验发展。”因此我在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班主任根据实际班情,向学生征集管理的“金点子”,鼓励全体学生发挥主人翁的意识,踊跃提案、参与制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立法者”,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

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民主参与,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关键是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遵守并监督他人,从而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坚持自我管理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学生全体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

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是班集体建设必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培养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首先,班干部要管理好班级,自身素质要高,这就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要达到这个标准,班主任就应激发班干部主动接受各类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能够自觉得经常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树立长久的威信。其次,班主任要能考虑到每一个班干部的特长,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主性,而班主任最好

扮演一个知心朋友的角色,起帮助和监督作用就可以了。譬如,在召开班委会时,我总是让班长去通知,会议议题也告诉班长,由班长担任主持人,这样

一、两次后,他们就能自行主持会议,以后,我只是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会议而已,班级的大小事务处理都由班长牵头其他班委具体负责,真正实现学生管理学生的目的,体现班级管理自主性。第三,在学校安排的活动和班级自己组织的活动中,班主任要能够多听取意见,提出综合性的、合理化建议,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不过班干部开展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能一帆风顺的,只要班主任能为他们掌好舵,再大的风浪也能挺过来。在各项工作的开展中,班主任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事先听取负责人的想法和说法,在不足之处给予指导,以避免出现混乱。

3.“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干部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

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除了参加学校组织举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和校运会之外,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诗歌朗诵会、篮球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彻底抛弃保姆式管理的做法,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五、充分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大胆地对班集体建设进行创新管理,淡化“管理者”意识,大胆地让学生自主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

下载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南小学举行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论坛活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