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个性化阅读课题总结
张春华
回顾这次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认为是比较满意的。从实践研究层面上看,全组老师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对重点研究专题的上述目标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宣传、指导层面上看,对全师曾经历了这一研究过程的老师们来说,起到了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改革。为巩固、深化与宣传研究成果,特作此总结报告。
一、学习动机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指出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等,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学习动机具有核心意义,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就要关注学习动机,关注它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
1.动机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指学生一种喜好的情绪,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对阅读内容兴趣越高,投入的情感、注意就越多,它可以推动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理解与表达。而在阅读中,每一次新的感悟与发现又会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推动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促其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深入。
而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与生俱来,激发学习兴趣,就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具有引起学习行为的激活功能,即唤醒或增强学习行为,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兴趣的功能。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的动机愈强,阅读兴趣就越高,如,小学生对直观、形象反映性强,教学中,如果适当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在画面、声音刺激下,更会增强关注的程度,产生了解的需要,从而对画面、声音所表达的内在情感产生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利用学习动机,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动机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行为。
①内在动力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推动。
内在动力即学习受内部因素的支配和推动,如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等。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引起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而学生在阅读中,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的活跃,会不断有新的需求。我们经常在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讲着讲着课,突然有学生说:“老师,我想提个问题。”这正是学生在内部动机的推动下,产生的阅读需要,这种新需求又会激发他不断深入理解,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
②外在动机不断促使学生强化阅读行为。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非常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阅读行为是如何评价的,他们有期待被认可、被肯定的愿望。当得到他人表扬与肯定时,就会激发出他们的成就动机,这种成就动机会激励学生再次努力,引领自我阅读
行为走向更深层次。反之,则会一蹶不振,对阅读失去探索的动力。调查反映有27% 的学生课堂不敢提问,原因是觉得老师没有给予鼓励,比较严厉,不敢问。而较多的学生是因老师态度和蔼,给予积极鼓励,所以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更加活跃。《课标》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好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会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行为的动机。
3.动机可以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因此,阅读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作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甚至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动态活动中,会调动和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阅读内容作出最为个性的反应。如学习《江姐》,当学生读到江姐忍受敌人的毒刑拷打,宁死不屈时,学生自然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自己被小小的木刺扎一下都疼得受不了,江姐的手指被敌人钉进竹签子,也没发出一声呻吟,这种坚贞不屈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敬佩啊!学习《一夜的工作》,学生搜集了周总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品读了文本对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描写,使学生对周总理自然地萌发出敬仰之情,再读文字,感情就会自然投入。阅读中,学生有了这种对知识要求理解与掌握的内驱力,则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建立其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使学生在和文本、和作者的交流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推动学习的过程,推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主动去探究。
4.动机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总是指向于解决某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与思维是紧密联系的,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产生了问题,也就产生了活动的动机,推动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并在解读中对文本或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阅读思考问题的设计上,除了进行对“答案惟一”的限定性问题作出判断外,更应设计一些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这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入探究的渴望,为学生思维驰骋提供广阔的空间。比如:教学《鸟的天堂》中,“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在炮兵阵地上》中“彭总为什么发火?”“又为什么向团长道歉”的问题,就具有广阔性、深刻性。从学生的交流中,也可看到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交流中,他们萌发出了一个个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浓厚个性色彩的见解。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也反映了这一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70%的学生喜欢回答带有扩展性的、想像类的问题。每当涉及此类问题时,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高涨,学生放飞想象力,在标新立异、奇思妙想中找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拓宽了思维的空间。
5.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读者感知文字符号后再进行多种心理活动以理解消化的思维过程。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学生——这一阅读主体的阅读动机。
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从而反映在学习动机上的认知、求知需要也多种多样。如: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于生字词的掌握,有的学生关注于问题的解决,有的学生关
注于自己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提高。这种层次与水平上的需要差异,使学生形成了不同的目标结构。而需要一旦得到满足,目标一旦实现,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把掌握所学内容作为定向的学习目标。这种明确的,近期便可达到的目标,必然会促使学生在阅读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专心志致,具有深厚的自制力与坚强的毅力,从而大大提高阅读的效果。
第二篇:我对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我对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节课设计一个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及相应的评价方案,跟同仁们一起分享。
我设计的信息技术课的题目是《这节课你最想学到什么?》
老师:同学好今天我来学习信息技术这节课的题目是《这节课你最想学到什么?》 学生:老师书上没有这个题目?
老师:要想学好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这节课是很重要的.学生:只要让我自由活动就行了
学生:玩游戏
学生:BBS
学生:上网
学生:上QQ
学生:画画
学生:听音乐
学生:看动画
学生:看新闻
学生:……
老师:哦,我知道了
学生:真的让我自由活动了
老师:我是想让你们自由活动,可是你们的要求都太自由了,跟教材没有太大的联系。
学生:哄堂大笑
老师:我想让你们玩的更好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每堂课老师都少讲你们多学,如果老师教的你们都学好了,就可以自由了你们看行不行?
学生:一阵讨论,七嘴八舌……
老师:怎么样统一意见了吗
学生:拉着长声说,行吧,好吧
老师:……
在下课前我要求我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通过上网传文件的方式,传到服务器中,只要看到上传的文件,我就知道他们把我所教的知识学习完了,然后我把好的或都有问题的作业,给一定的评语,最后来一个小结,把突出的问题找出来,作以总结。
反思:
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新七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中学,从思想上,行动上,还有小学影子,我们做为一名老师应该帮助他们快点进入到中学的学习当中来。让所有的学生能够愿学、乐学、学好信息技术课!
第三篇:基于博弈论的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基于博弈论的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
肖达信
摘要:本文从经典的博弈理论出发,运用“合作与竞争”的思想解决存在矛盾与冲突的问题,设计“矩阵游戏”与“竞猜硬币”的竞赛学习模型,并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模式中最优策略的选择,探讨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竞赛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自身竞争力,改善学习绩效。
关键词:竞赛学习,博弈论,合作,竞争,学习动机
博弈论,又名对策论(英文是Game Theory),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行为(即博弈行为)的数学理论和方法[1]。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行为,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博弈论的思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孙子兵法》就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论专著,如今在经济、管理、政治、军事、公共选择等方面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竞赛学习是通过竞赛或竞争的形式习得知识的学习模式,是基于游戏学习的一种。竞赛学习策略结合协作学习,基于项目、问题、游戏的学习等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绩效。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思想设计竞赛学习策略,将其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对比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反馈与效果,探讨“竞赛学习”这一具有游戏特性和教育意义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囚徒困境”与“重复博弈”
博弈行为通常由个人、团队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2]。利用博弈行为中的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分析竞赛学习中尤为凸显的协作与竞争,探究策略选择问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典型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囚徒困境的主旨为,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相关术语称“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关术语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3]。如图1所示,囚徒们虽然彼此坚不吐实,可为全体带来最佳利益,但因为出卖同伙可为自己带来利益,也因为同伙把自己招出来可为他带来利益,因此彼此出卖虽违反最佳共同利益,反而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因此在“囚徒困境“一次性的博弈中,双方都选择背叛是一个纳什均衡, 但显然不是顾及团体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合作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两人背叛对方、判刑2年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自己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
图1“囚徒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的博弈次数只为一次,博弈双方并不选择合作而选择彼此认为利益最大的*项目基金: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0重点课题《小学娱教产品的质量因子的分析与评价》,课题编号:2010—R—15757
背叛,但当“囚徒困境”扩展为多人博弈时,就出现很多矛盾与问题,共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人都试图从有限的资源中多拿一点儿时,就产生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艾克斯罗德做了个实验,他要求每个参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他邀请很多人来实验,得分规则和“囚徒困境”矩阵一样,什么时候结束游戏是未知的。
第一次比赛时共有15个策略(程序)参加,艾克斯罗德将每一策略分别和所有策略对弈,运转200步,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提交“TFT策略”(即“一报还一报”(tit for tat)),该程序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表。第二次征集到了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4]。
“重复博弈”实验证明了在博弈被反复地进行中,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去“惩罚”另一个参与者前一回合的不合作行为。这时,合作可能会作为均衡的结果出现。欺骗的动机这时可能被受到惩罚的威胁所克服,从而可能导向一个较好的、合作的结果。
二、关于游戏学习动机的研究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内部因素,是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学习动机是指个体由一种学习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来自于17173的2007年“第七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0%的游戏玩家玩游戏的主要目的是纯粹娱乐;其次是消遣时间和交朋友,其比率分别为14.66%和14.38%;以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的只占13%;随后的游戏目的是消遣时间(9%)和在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5%)[5]。此时游戏玩家玩游戏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其次是交朋友和锻炼智力。2008年调研参与用户游戏目的分析显示,娱乐和交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达到了56.5%和42.1%;而游戏中成为高手受人尊重和从游戏中获得现实收益比例有所上升,分别为22.4%和17.8%[6]。说明人们在面对游戏时,娱乐目的最为明显,但逐渐在游戏中增加交流与沟通,玩家可通过游戏交友和收益知识,可见,游戏“有助于学习”的特性逐渐增加。
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诸如学习者的需要,对学习活动的好奇心、兴趣,胜任感和成就感等[7]。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就越愿意主动参与并完成任务,学习动机就越高,除此之外,具有挑战性活动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友好的竞争活动能增强并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些动力能促进学习者更好的完成活动内容。竞赛学习这种以游戏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在挑战与竞争中引发学习者正面且高涨的情绪,在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的活动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竞赛学习模式的设计及实验研究
本研究选取徐州市北大青鸟2000年开设的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实验课为例,跟踪调研使用竞赛学习模式的两门课程,通过介绍竞赛学习过程,提交小组最佳程序设计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及结果的反馈,探索竞赛学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一)“矩阵游戏”
在课程的学习中,设计使用基于P2P模型,由N个参与者参加的文件下载矩阵游戏,将参与者分为G个小组,每个成员为一组,要求彼此运用智慧与技巧与对方实现文件交换,计数方式参考“囚徒困境”矩阵。
模拟文件的交换过程,首先定义一个2X2的矩阵,竞赛双方可有两个选择:合作(C)或背叛(D),每次背叛行动的一方即不共享资源。在交换文件的过程中得分规则如图2所示,彼此分享各自的资源即可获都获得5分,若一方保守(不分享资源)一方共享,则共享
者获得0分,另一方获8分,若彼此都不共享资源则获得0分。
若一方的分享无条件地被另一方吸取时,游戏双方可能都不愿意无条件地分享资源,矩阵游戏的各小组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导致双方疏离甚至封闭。所以他们宁愿选择“保守,保守”,不共享资源。
这是竞赛游戏的“困境”所在,而通过实验并分析学习者最优策略的选择,在提交的最优策略的算法程序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将罗伯布的TFT策略算法加以修改,其中有一最佳算法,主要内容为:在起初的四个轮回中使用TFT策略,随后应用以下方法,若有连续两个轮回对方选C我方选D,则继续选D;若连续两个回合双方均选C,则继续使用TFT策略;若最后一个回合对方选D,那么我也选D,若非,则保持当前选择。
在课程结束后对41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但对于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多数学生保持中立。如表1所示。
表1 “下载文件竞赛游戏”学习兴趣反馈数据
(二)“竞猜硬币”
游戏中每个参与者手中有0-3个硬币,共N个参与者,每人有权藏0-3个硬币,因此当每个人都藏完,即被隐藏的硬币就有0-3*N个。此时,第一个选手报出他认为的隐藏硬币个数,依次下去,每个玩家报的数字不得和上一个玩家相同。裁判说其中某选手的报数为正确答案时,该选手离开游戏,直到剩下一个选手为止,游戏结束。
该算法课主要训练学生应用统计学方法编写程序。胜利的玩家运用大数定律,这些“有规律的随机事件”在大量重复出现的条件下,往往呈现几乎必然的统计特性,在试验不变的条件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8]。所有的正确结果呈正态分布,而最可能的值是位于最小值与和最大值之间。
如表2,在对40名学生学习兴趣与结果的调查反馈中得知,学生相当支持基于博弈的竞赛学习方式,且较前一次实验课比,学生之间的交互有所增强,因为每一轮游戏都有多名学生共同参与,而非两人之间的博弈。
在对上述两节实验课的调查中,影响学生是否选择竞赛学习模式完成程序学习的几个维度:
*竞赛学习模式能否加强知识的掌握; *竞赛学习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压力; *设计的竞赛游戏是否有趣;
*通过竞赛进行学习能否不断激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的过程中加入竞赛能否提高彼此的竞争力; *能否在竞赛学习中促进彼此合作,增强人际关系; *在竞赛的过程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中是否需要不断思考,引发新的学习创新;
对两个实验样本平均结果的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如表3,调查问题2的普适性最低,不同的样本对该项调查的反馈意见不集中。结合学生考虑参与竞赛游戏的学习动机,发现这些动机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包括专业知识以外)知识。
表3样本调查对比表的掌握情况较好,如表4所示,基于竞赛学习,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普遍超过90%,但这并不意味着竞赛学习比其他任何学习策略好,它作为一种学习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竞争中不断思考。
本研究研究竞赛学习中的博弈行为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影响,视竞赛学习为一种学习模式,学习者的游戏结果并不等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竞赛中的“友好合作”使得学习者获得额外点数是团队胜利的标志,而不是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成绩,因此竞赛学习模式能减轻学习者的学习压力;其次,竞争游戏在组间进行,友好的竞争能给学习者动力,是游戏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9],从而也促进了学习者伦理道德的学习;除此之外,本研究中的竞赛学习与其他学习策略能很好地融合,是结合“竞争与合作”、“挑战与创新”的是综合学习策略。
在教育中使用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相关竞赛活动有助于解决教育中的伦理问题,提高学习者的合作、奉献精神。近些年,在一些中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育中(尤其人工智能课程),运用竞赛性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案例很多,且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较理想,例如人工智能的人机博弈程序实现等[10]。而在本研究中,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竞赛学习游戏能激发学习
者学习的动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基于博弈理论设计的竞赛学习不仅仅用于促进计算机相关的学习与教育,它同样可应用于其他学科与领域。源于博弈理论在经济学、社会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广泛应用,对其研究并非都是设计竞赛游戏,运用“合作与竞争”、“合理策略的选择”等思想用于分析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核心问题中,将会有借鉴与启迪作用。
参考文献
[1][3]Game Theor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Game_theory.[2]郭俊杰,王佳莹.教育技术:一种博弈的思维方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9,(08):9-12.[4]周骏宇.艾克斯罗德重复博弈实验及其应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3):60-68.[5]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6]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17173第五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R].上海: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8.[7]Johnson,Roger
T.,Johnson,David
W.,Stanne, goal
Mary
B.(1985).on
Effects
of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structures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 77(6),Dec 1985,668-677.[8]Law Of Large Number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aw_of_Large_Numbers
[9]Bergin, S.& Reilly, R.(2005)The influence of motivation and comfort-level on learning to program.In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Workshop on Psychology of Programming – PPIG’05, 293–304.[10]Wallace, S.A.& Margolis, J.(2007)Exploring the use of competetive programm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classroom.J.Comput.Small Coll., 23(2), 33–39.
第四篇: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浅析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柯小霞
1辛晖1
江西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摘要:本文在阐述学习动机和归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最后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关键词:归因理论;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
我省民办高校学生的招生批次靠后,生源质量总体上不甚理想。学生普遍有厌学情绪,学习动机不强,如:不少学生旷课、上课睡觉、课堂玩手机、考试作弊等怠慢的学习行为,这些问题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基于归因理论来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对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有哪些呢?从归因理论的视角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呢?我们通过本文来探讨一下。
1.概念界定
1.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需求、外在的诱因、学习者的认知以及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直接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1.2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就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2.归因理论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专业等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和归因进行分析。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资料,如:层次、性别、年级、专业、城乡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七方面信息;第二部分为学习动机调查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小方面,如:学习动机内容调查(学习动机量表)和学习动机问题调查(学习动机自我诊断测试)。归因调查问卷包括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
调查结果表明,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内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动机更强;把把学习成绩好差归为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外部原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动机不强。
3.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提出激发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根据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激发策略,强化学习动机的内部动机,具体策略如下。
3.1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客观标准。一般来说,学生都想通过学习来达到一种心理期待,并希望这种心理期待能如愿以偿,实现预期目标。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远期的总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公司里有好的发展,并且薪水比较高等; 另一种是近期的特定的目标,如希望通过学习期末考试能够考到好的成绩,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一般来说,学习目标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如果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相反,目标明确的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3.2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通常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有能力、努力、兴趣、态度等,外部原因主要有任务难度、外部奖罚及机遇运气等。如学生将成败归因于任务难易程度、机遇运气等,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一般有效地消除不正确的消极的归因,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及时发现学生不正确的消极归因,引导其正确归因,正确认识自己。
如有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机遇运气好、老师的帮助而不是主观的能力、努力、态度等,对于这样的学生,要教育他内外因的辨证关系,让他明白,自己的态度、努力等内因才是决定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
3.3增加学生的归因训练
学习的成败应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积极归因”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努力归因”,无论成功或失败都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努力与否的结果,因为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习困难时或成绩不佳时,一般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第二层含义是“现实归因”,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现实归因,以帮助学生分析除努力这个因素外,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还有能力、学习方法、家庭环境、教师等因素。这些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学习成绩,并尽力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
3.4 教师积极回馈,激发学生动机 研究发现,教学中教师给予的回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回馈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的正负面回馈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当学生学习失败时,教师将原因归结为懒散、不够努力,这种回馈其实蕴含着对能力的肯定,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帮助,久之,学生就会把“不努力”作为维护自我形象的惯习。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让学生感到愧疚则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因为愧疚是一种激励力量,它会推动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如果教师把学习失败归为能力差,并表示同情,即使同情是真诚的,但学生一旦意识到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取得成功的能力,这种同情就会产生危害,导致自卑,甚至丧失学习的信心,如果教师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你不比任何人差,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让学生找回自信,结果就大不一样。
4.结论
因此,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态度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尽量避免把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老师教的不好等外部因素,设法将其归因于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对等内部因素,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1]成晓光.归因论及其教学应用的研究[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1)[2]廖洪玲.研究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动机[J].教育探索:2003,(6):40 [3]李梅.成就归因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130~133 [4]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教改项目“基于归因理论的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研究——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编号:JY1404)
作者:柯小霞,女,1981.6.18,研究方向:管理学,硕士,电话***,邮寄地址:江西科技学院管理学院(瑶湖校区)邮编330098
第五篇:浅谈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浅谈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就像人干其他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动机和目的一样,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也有他的学习动机和目的。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通俗讲学习动机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正确的学习动机既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正确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这就需要探讨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动机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
我认为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2)学生自身的目标及需要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的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完成目标任务时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
3)年龄特点及是否成熟 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
4)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其第一位的动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
5)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
以上是内因,外因有以下两点: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工业社会人们以劳动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我国十年**期间,由于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公正的待遇,普遍产生的“读书无用论”。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
2)老师的榜样作用
动机是有感染力的。老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老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老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老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老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老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便会对学生产生固定的影响,高期望的学生产生了高水平的动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高水平的行为,低期望的学生则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行为和成就与当初的期望值越来越接近。
此外,老师不仅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工作,配合各方面力量去完成的。
了解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结合我自己的学习情况,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下几点:
1)目标与自信
一般来说,具有高抱负水平的学生,必然追求高的学习目标,因而能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抱负水平低的学生,追求的学习目标也低,其学习动机也一定是微弱的。但是,学生不能盲目确立目标,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拟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动机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自信。在学习中屡屡失败的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让他们时常体验成功,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内部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潜能生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如何挖掘自己的优点。在评定学生时,既要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高水平,又要让潜能生看到自己的收获。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都应给与充分的肯定。
2)表扬与批评 毋庸置疑,恰当的表扬和合理的批评都有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但其作用因年龄、性别、学习水平等变化。研究表明,儿童乐于接受正面鼓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看重同伴的看法。在性别方面,对女生来说,表扬比批评更有效,而对男生来说,批评比表扬的作用更大,学习的水平不同,表扬和批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表扬对潜能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优秀生最小,而批评对优秀生作用最大,中等生次之,潜能生最小。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灵活运用表扬和批评。对小学生、女学生要多表扬,而对男生,尤其是调皮的男生,批评比表扬更有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不宜多表扬;而对潜能生来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与更多的表扬。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多表扬。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表扬或批评都不能滥用,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3)挑战与乐学
其实,学生比较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太简单的活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如果学生看不到活动的价值,看不到活动与学习目标的联系,则不会对活动感兴趣。相反,如果适当开展一些个人竞赛和团体比赛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迅速高涨,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挑战性活动的另一面应充满快乐,快乐是人的基本需要。事实表明,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能有效地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所以,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而且要充分考虑活动的兴趣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活动中,老师要控制好自己的语音、语速、身姿语、眼神和面部表情,要注意刺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要恰当地讲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事轶闻等融入活动中去。同时,要求学生大胆参与,进行热烈讨论,畅所欲言。
正如不情愿的进食有害于健康一样,不情愿地学习有损于教学,老师教之于无色,学生学之于无味,结果学生怕学、厌学。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则成为死亡之吻;学生如果缺乏学习动机,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厌恶疗法。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将来也是要做一名人民教师的,我希望我能学好心理学了解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运用到将来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