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时间:2019-05-12 01:3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第一篇: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长乐侨中骆知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指导我市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实现新课程教学与新高考的顺利 衔接,长乐市名师工作室成员深入研究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和《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根据省普教室提 出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2009届毕业班教学建议,在分析我市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际 状况和我省高考英语自行命题的特点以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的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分析

(一)对我省英语自行命题试卷的评析

我省高考英语试卷从2004年开始实行自行命题五年来,以“平稳过渡,稳中发展”为指 导思想,根据我省高中教育发展规模的现实和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以“四个有利”为原则,即:有利于我省高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根据英语学科特点,稳步实施和推进自行命题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明确指导思想,实现平稳过渡

五年来我省自行命题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2004—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英语考试大纲》和我省出台的《考试说明》要求命题。由于全国卷的大多数题型通过改革与实践检验趋于成熟。已被广大师生广泛接受,因此,在实行新高考前,我省自行命题英语试卷题型不作变化,顺延命题传统,题目设置规范,切实做到求稳求实,有效地实现了平稳过渡。但2009年高考题型有所变动,短文改错题改为短文填空题,所填的词有三种情况,给首字母、给汉语或都不给,为了对付这一题型,建议老师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自编练习,从最简单的词开始,从句子开始,逐渐过渡到短文填空题。

2.难度控制适中,体现选拔功能

五年来我省在高考自行命题英语试卷的难度系数总体控制较好,大多数保持在0.55~0.60之间。中等难度的试题占试卷的绝大多数,符合我省考试说明中有关试题难易度比例的规定,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较好地体现了选拔功能。但08年的英语试题在选题方面更加大胆,选题新颖,相对07年难度有所增加,特别是完形填空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不高。2009年的完型题词数将增加,信息量加大,这意味着难度将降低。08年的试卷不但完形填空题较难,在单选题、阅读题等都出现了有一定难度的选拔性题目。从语法和词汇知识、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到写作,各部分的选材和出题,都可以看出要求考生要有很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这将是今后我省高考自行命题的一个趋势。

3.遵循语言规律,注重能力考查

试题设计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强调语境、突出语篇、重视应用、注重交际,符合《考试大纲》中有关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如:在语境中考查语言知识;在阅读方面,对学生的知识面,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速度等有更高的要求。从阅读教学来讲,文化知识,尤其是外国文化知识对阅读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其实阅读就是一种心理猜测游戏。影响阅读理解有两大因素:一是大脑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程度与速度,另一个是“眼球背后的东西”在起作用。所谓“眼球背后的东西”就是指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丰富,那么他在阅读时理解的速度就比较快,程度就比较高。所以老师们在平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从二十一世纪报高中版中挑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时文给学生阅读;此外,新高考书面表达将由控制性的提示表达向半开放或开放性写作过渡。如:今年高考写作就要求学生根据一则英语广告写一篇自愿申请做志愿者的应征信,是属于半开放性的作文题目,不像以往有固定的中文提示。这种考题要求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要很强,观点要明确、表达合理、语言要精炼准确。

4.体现课改精神,凸现导向作用

试卷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先导,重视能力考查。试题的选材与设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知识覆盖面广。在重视对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考查的同时,体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跨文化交际意识及综合人文素养的多维目标引导,反映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试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考生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良好反拨作用。08年阅读理解所选的材料比较贴近生活,语言比较地道,题材也比较多样。A篇是残奥会题材,B篇为哲理型的议论文,C篇为广告,D篇为世界能源危机介绍,E篇为有关皮肤癌的科技小文。命题人的出题仍采用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等传统题型。

五年来我省英语自行命题虽然在试题形式上没有变化,但在试卷内容上努力追求与新课程改革逐步接轨,为我省2009年新高考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自行命题和先行课改省份新高考试卷分析与思考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国家考试中心逐步下放高考命题权,实施各省市自行命题方案,到2008年为止,包括我省,共计18个省份高考采取自行命题。为求平稳过渡,自行命题的省份第一年均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并按全国卷题型命制,保持稳定过渡。但从第二年开始大多数自行命题省份随即制定本省(市)的《考试说明》,并根据本省(市)的教学实际,寻求与新课程、新高考的接轨,进行了试题改进与创新。特别是2007年和2008年一些省份在新考法、新题型研究方面加大力度,出现了一些与全国试卷不同的新题型、新模式、新内容。这些新高考试卷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肯定会影响我省的新高考试卷。

1.评述

新高考变化的主要三个方面;一是选材更加广泛、材料来源渠道更宽、题材体裁更加多样化。材料选自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涉及科技、文化、经济、体育、史地、社会生活、社会热点等;考查内容更加丰富,如上海、湖北试卷增加翻译,北京、广东试卷增加双作文等等。

二是容量与分值调整较多。如:山东卷完形填空题由30分调整为20分,增加阅读表达

15分,写作由25分增加到30分。江苏2008年课改新高考在试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英语总分调整为120分,其中听力调整为20分、完形填空20分、阅读理解30分,增加任务性阅读10分代替短文改错。湖北卷语言知识题(选择题)由15分调整为10分,增加完成句子15分。2008年上海卷语法词汇题(选择题)由2007年的20分调整为15分,增加语篇单词填空题10分,完形填空由20分调整为15分。

三是题型改进与创新步伐加快。新题型以主观题和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为主。新题型考查内容包括听力、阅读、语言知识、词汇、书面表达等,形式有填空、回答问题、翻译等。如:听力填空、提示翻译、阅读信息匹配、短文信息补全、对话填空、单词填空、任务型阅读、阅读表达,2007年浙江卷和2008年湖南卷的写作题采用选做模式;2008年海南卷对“短文改错”题型进行了改进等。新高考试题中被替换取消的题型主要是短文改错,广东卷取消了单项选择题,以语法填空取而代之。

2.分析

各省市新高考试卷的最大特点就是力求与新课程改革接轨,在内容变化、分值调整、题型创新等方面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些变化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均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新题型多以主观题为主,尤其多以填空形式呈现,包括听力填空、语法填空、单词填空、阅读填空、对话填空等,其中广东的语法填空,上海、重庆等省(市)的听力听取信息填空,江苏等省的对话补全填空,湖南和江苏的任务型阅读,短文填空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填空的方式可有多种变化,易于命题时选择与控制;山东等省的新题型阅读表达也值得关注。这些题型与新课程教材中的主要练习题型高度一致,作为主观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客观新题型较多被采用的有:阅读信息匹配题、短文信息补全题等;写作由控制性向半开放或开放性过渡已成为各省市新高考试卷共同追求的方向。建议老师们多上网浏览各省市英语高考试卷,查阅与研究新题型和难度。

3.思考

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新考法是一种必然趋势。自行命题省份新高考试卷的内容、分值、题型的变化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是今后命题改革的重点,对我省新高考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但少数省份在试卷结构与分值调整方面幅度过大,题型变化过多、过快,导致试卷信度与效度降低,影响考生实际水平的发挥和公平性的体现,对高中英语教学和新课程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省在新高考改革方面会借鉴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进行总结与反思。会结合我省实际,根据新课程标准,稳步推进2009年我省新高考试卷改革与创新工作,有效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二.教学与复习建议

省教育厅颁布了《福建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明确了2009年高考的科目、考试时间和分值、考试范围与内容、命题原则等具体内容。2009年我省在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方面将迈出重要的一步。为了做好2009届我市毕业班教学与复习工作,我们在进行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英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

(一)研读《课程标准》,领悟《考试大纲.课标版》,把握复习总体方向

《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之一。全体高中英语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尤其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目标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用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教学新理念指导高中教学工作,使英语教学“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考试说明》将于12月中旬出来。《考纲》于明年1月出来。在我省未正式出台2009年《考试说明》之前,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课标版》应作为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考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考试大纲课标版》附录了7个语音项目、24个语法项目、68个功能意念项目、24个话题项目及词汇表;在词汇方面,明确要求考生能使用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纵观我省和先行课改省份以及其他自行命题省份近年来的高考命题趋势,本着“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可以预见我省新高考试题将继续保持在“稳中发展、稳中求新”的态势。命题将沿着重视双基,加强对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适当增加较为开放的主观题型这一方向发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认真研读、领悟《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课标版》,领会命题总体趋势,是确保高考复习有序、高效的前提。

(二)立足学生实际,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立足学生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老师们应结合本校校情、学情、在完成必修模块1—

5、选修模块6—8的教学内容之后,可视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只学习选修模块9~10的部分单元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拓宽学生文化视野。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常见词汇的有效记忆和掌握,词汇表中无打三角号的词要求会听、会读、会写,打三角号的词只要求了解中文意思,出词汇练习时只要给出英语写汉语就行了。要关注《考试大纲课标版》词汇表中所列出的约3500个单词,训练学生根据语篇猜测词意、句意、把握主旨大意、概括段落大意、捕捉文章事实细节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我市一般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存在的主要问题:词汇量不过关,单词拼写错误多,阅读速度慢,综合概括及深层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书面表达的审题不到位,语言表达语法错误较多等,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讲究复习策略,使复习效益达到最大值。做到以下几点(1)复习词汇要做到词不离类、词不离句、词不离文(2)每天复习20个词、词组,5个句型(3)每周背诵两篇短文或范文(4)复习语法要与语境结合,无语境的单选题要少说。重点突破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从句等重难点项目。(5)每天坚持做两篇限时阅读理解(6)每两周完成一套题(7)每周写两篇学生熟悉的题材的书面表达(8)每周确保有一个下午一节课用于听力训练(9)密切关注高考信息与动态,及时调整补充。

2.以教材为复习载体,夯实基础

英语复习应把必修模块1~

5、选修模块6~8作为复习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载体。

要重视词汇复习,只有词汇是不够地,但没有词汇是万万不能地。词汇复习重点应放在梳理常见的动词、短语的基本用法上,适度拓展,并尽可能地将其运用于听、说、读、写的语境和篇章中。重点关注:1)兼类词;即兼有多种词性的词。2)派生词;即根据构词法派生出意义及词性不同的词。3)旧词新义的词;即在平时学过,但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意思的词汇。

听力练习要着重帮助学生排除各种障碍,如:语音、语调以及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还有重音、以及口语习惯表达方法等。不要只放录音对答案就了事。

语法复习应重视分门别类的演绎、归纳。复习时,建议将初、高中所学过的全部基础语法知识进行梳理。要求学生能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正确运用。对较复杂的语言现象要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的能力。教师可选用较为经典的练习题,往年高考题,尤其是结合语境测试语法基础知识的试题,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自行设计、编写新的练习题,供学生演练,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和比较,最终推导、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词汇、语法复习过程中,应着重从语言交际的角度和语境,学习与运用词汇和语法,注重词汇、语法知识的纵横联系,精讲精析,有效地突破语言知识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筑较系统的词汇、语法知识网络,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并向语言运用能力过渡。

3.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纵览我省以及先行课改省份和其他自行命题省份的命题趋势,我们应多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关注自行命题省份和新高考改革先行省份试卷的新题型、新考法。同时,教师可利用现有一些题型进行改造。例如,把沿用了多年的“短文改错”题改造成要求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根据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的短文填空题,着重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考查学生根据篇章语境准确运用词汇、语法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是发展学生综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方面,应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学生语言输入量,引导学生阅读不同题材和不同体裁的材料,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福建高中新课程网站有英语阅读理解题,老师们可挑选适合的有关材料给学生作为阅读练习。通过阅读,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加深对中西方国家不同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和阅读技巧,重点训练学生的把握文章主旨大意与中心思想的能力,捕捉文章事实细节的能力,推理判断的能力和猜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和阅读习惯,如遇到生词能快速排除阅读障碍,利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获取有用的信息等。同时,为应对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量加大的趋势,还应加强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随堂限时训练,力求每分钟阅读词数达到65~70之间。

在写作方面,平时可以从以下写作步骤训练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审题—查询信息—列出要点—造句—连词成句—检查—抄写等。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构思、谋篇布局,教师可设计或编写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写作任务,适当提高词数要求,利用不同体裁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学生能运用恰当词汇、正确语法、常用句型进行写作的能力。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语言准确表述能力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得体使用英

语的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平时多阅读经典文章,多积累优美词句,或模仿经典文章的篇章结构提高写作水平。在看卷打分时,要逐渐将写作分打高,越临近高考越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千万不要叫学生在写作题中抄写阅读理解中的内容。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复习成效

1.设定合理、有效的复习教学目标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适时了解、分析产生困难的成因。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探索语言知识的有效地复习方法,避免盲目拓展。阶段性复习目标的设定还应包括对学生复习成效的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认真分析、研究、反思复习教学中尚待改进的教学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复习成效设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更高目标。

2.拓宽语言输入途径,创新复习课堂教学模式

必修1~

5、选修6~11模块提供了大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文体迥异、语言地道的文章,在复习过程中,建议老师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拓宽学生的语言输入途径。鼓励学生多读、多听、多看,利用快捷的互联网、英语电视节目、英语报刊,了解最新的时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动态,学习鲜活英语,巩固和拓展词汇,多渠道地了解地道的英语表达,开拓文化生活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应改变传统“一言堂”、“炒冷饭”的复习教学模式,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多种可供学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任务型复习教学模式,课堂形式尽可能多样化、趣味化。把体验、实践、讨论、合作与探究等方式引入复习教学,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促进等功能,让复习教学富有生机又充满新意。例如:在试题、作业评析时,可让学生参与讲解解题思路和可遵循的语言知识规则,有争议的题目可发动学生讨论,阐述各自的见解和观点,使课堂尽可能生动活泼。教师还应向学生传授解题技巧;激发学生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达到对语言知识的融会贯通。

3.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明确的复习目标、丰富的复习经验并不能代替学生的复习,毕竟最终进入考场的是学生。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指导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和各阶段的复习目标。倡导同学之间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让学生养成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的习惯。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复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把好复习资料使用关,精选复习资料,杜绝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训练材料,避免学生把时间无谓地浪费在“题海”上。特别是临近高考要少做单选题。

4.做好心理指导工作,让学生顺利复习迎考

做好学生的应试心理指导和心理素质训练是有效温书迎考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帮助学生克服考前的紧张、烦躁、焦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以从容、踏实和良好的心态参加高考,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扎实、有效地做好新高考的总复习工作,对顺利推进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对高校选拔人才、对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愿2009年长乐市高三毕业班英语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比较大的提高。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精选)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

关于高考这件话题,老师们是逢会必说啊。这次也不例外。平克虹老师从高考的历史背景,题型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我对其中三点感触最深:

1,如果让谁学不好英语,就让他天天做题。这好像是一个笑话,可最符合我们高中的现状。老师忙着选题,出题。学生忙着做题,总结。英语原有的乐趣都在一张张的卷子中流失了。这一点在做阅读理解时特别明显。明明文章很幽默,可学生读下来面无表情,甚至没有题的阅读材料他们都不感兴趣,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2.高考无听力。这个问题我们河北省的师生真是深有体会。首先领导们有自己的看法。他们不愿意考听力有两个原因:第一,考听力对农村的考生不利,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条件建语音室,这的确是个事实。可是每个学校总得有条件给老师发个录音机吧。他们不知道高考不考听力其实是剥夺了学生听听力的机会。这使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到了大学的四六级考试听力都占到了35%。第二,考听力容易出事。其实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定风险的。举例来说每年的高考都有人作弊,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有组织作弊的情况,那高考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取消啊。只要我们精心准备,把风险降到最低,尽力而为就行了,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去做。

3.英语考试以及平时的英语教学我们都要注意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突出语篇。这在高考的命题原则中就可以看出来。高考语言类考试的命题原则是:1,高考试卷中知识性题目的难度有所减低 2.写作能力要求适度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部分评分标准变化。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学习高中历史课

汪世勇(贵州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学习,学生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快乐学习、学有所成。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却始终叫同学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关于历史学习方法,也仅仅简单地停留在机械重复、简单背诵的层面。长此以往,势必会形成一个误区:历史似乎只是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意义、影响、评价等等有关,而从未与兴趣、知识、素养等结成一种缘分!

笔者以为,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更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学习现状不应该如此这般,历史的学习,毫无疑问,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在此,笔者愿将学习历史的个人经验及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此说道。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社会的人,他可以是一个个体,也可以是一个群体,其成功或者失败,主要的原因,不在于这个人的智力水平,而主要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若要取得我们所期待的成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其中的必备条件。

高中,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阶段。其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认为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听课、课后复习等基本环节。

1、课前预习,对于一个高中学子,是学习历史的第一环节。课前预习,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或者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宏观上的掌控。如此一来,到了上课时分,同学们就会做到有目标性地听课,有目的地听教师关于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集中主要精力攻克新课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此看来,学习新课前务必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那么,如何做好预习呢?

首先,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对照关于知识点(或历史的一些术语的解释;或知识点的简介等等)注释,参考课后练习题。如此,可以精准地学习一些知识点。

其次,预习时,可以联系相关历史或者其它文史类知识,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再次,笔记,是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课前的预习,做好笔记,也是完成预习的重要条件。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把那些我们认为的疑难问题,一字不落地用笔写在书上的空白部位或笔记本里,为正式地上课作好充分地准备。

最后,课前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当然,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做到的。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我们必须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道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的学子,必须坚持每天预习,否则,失败可能就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来到你我的身边。

2、上课时认真听讲,是学习历史的重中之重,关键处的关键。

在这个环节,学生在上课之前,必须准备好上课时所需要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上课时的认真听讲。否则,课堂上的乱象就会丛生,或借书、或借笔记本、或借笔、或龙门阵四起。如此这般,这课,会有着怎样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上课的时候,要准备好我们所需要准备的用具。

听课时,我们要专心听老师对于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同学们关于一些问题的发言,要积极思考我们在课堂上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不要羞涩于自己的意见,自己有想法,要敢于发表,做到敢想敢讲。

再有,随堂笔记。在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注重学习要点的记录,务必做到准确性、完整性。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应当把课前预习的学习心得与教师对新教材的讲解加以对照比较,强化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若有错误或者不对的地方,需纠正自己之前的认识,不断加强、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如果对学习的一些知识或者难题有疑问,可以及时在课上向老师提出,也可以在课后与老师或者同学们探讨。这样一来,可以解决一些我们个人苦思冥想也想不出来的问题,甚至强化对于知识的理解。

3、课后复习,是检验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一节课上完后,同学们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但为了同学们搞好复习,在这里,笔者姑且将复习的种类分为以下三种:一天一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总复习。在我看来,复习的阶段不同,其目的与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并且,在不一样的阶段,效果也不尽相同。

一天一复习,其主要目的是巩固上课时所学到的新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学生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做到知识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阶段性复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已学到的知识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模块化。在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周、月、季等为单位,对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知识的强化理解,复习时需做到知识类比、归类,把握重点与难点,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做到融会贯通。在阶段性复习时,特别要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一方面,强化的已学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所学的知识全面进行复习巩固,所以,在进行总复习时,我们的学生,需要对照教材的要求,根据已制定的作息时间安排表,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并且,要制定好符合实际情况并且可以进行实际操作的复习规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遗补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以期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历史学习,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同学之所以对学习历史这么学科表示头疼,究其原因,只因为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繁琐的记忆与背诵。毋庸置疑,历史学科的学习,确实需要那些繁琐的记忆。不为别的,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而言,记忆的东西越多,就越富有创造力。“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这是近代以来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的话。其间,彰显出来的,是记忆的真谛,也充分表明了记忆与背诵的功力在历史这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历史学习而言,笔者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材料学习法。指的是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应用各种方法,积累大量的历史材料(或图文,或文物等等皆可),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一学习方法中,搜集、整理、归纳、质疑、比较和识记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深刻、准确地体验、感知、理解和阐释历史,并培养我们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历史这么学科。

2、观察学习法。顾名思义,学生运用自己的观察能力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思维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先民留下来的实物、历史图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环境等的观察。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可通过观察实物,包括原始性实物、再造性实物,如文物、遗址等,并联系学生以往所学习过的历史知识,以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而为学生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做铺垫。

3、思辨学习法。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其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具备相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根据史料,独立思考,释读历史,解读历史,认知历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学生能运用思辨学习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其中,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况等形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解读历史、释读历史、认知历史,甚至解读身边所发生的人和事,并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学习法。即指让我们的中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情景模拟和解释现实问题等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关键是事先要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这种学习方法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在这一环节,调查、访问等等,可以

是学校组织,也可以学生自行安排,总之,达到效果即可。

总而言之,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同一而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因为,无论任何一种方法,只有用到了对的人身上,才会有明显的效果。以上论断,仅供参考。同学们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历史的法宝,才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赵秀玲主编,《历史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11月。2.谢长法主编,《中国中学教育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3.郑流爱著,《平生怀抱在新民——梁启超的历史教育思想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4.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著,《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年1月。5.王雄著,《中学历史教育心理学》,长春出版社2012年6月。6.冯新虹著,《历史教育的魅力》,西安出版社2012年6月。

7.孙昂著,《零距离看美国中学教育——从纽约中考到中国学生读美国高中》,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8.施良方主编,《中国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11月。

(作者简介:汪世勇,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中学二级教师职称。)(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3期)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不清晰,效果不如常规课;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课课都要组织学生活动,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讨论基于形式,老师提供的题目过大,学生只是应付老师,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没有实际效果等等。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生搬硬套“新理念”,教学设计不恰当。要实现政治课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坚持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同时按照教学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切合学生实际的而且可以实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政治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教学政治活动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政治课程标准》,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完整、准确地优化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办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的选择

(1)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可着重选取达成目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上的难点内容,以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选取与达成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减少和消除教学的随意性;不选取或适当处理与目标有关而又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内容,避免浪费教学时间。要选取学生背景知识中已遗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顺利实现知识的消化。

(2)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3)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

所组织的内容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为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按照课程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和适合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符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规律,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安排教学内容。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或按生活逻辑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也是教材内容组织呈现的方式。3.重难点突破

笔者认为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三、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我们的中心是如何处理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过于单

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因此,在教学形式设计时,一方面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另一方面必须让教师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地制宜教学。在教学形式设计时,无论学生采取什么学习方式,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做一项基础性工作,那就是进行“学情分析”。科学、客观的学情分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的前提。如笔者在准备必修I“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分析学情的:“本课主要学习消费观,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但熟知不一定真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常识,作为学习资源参与问题讨论,又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消费观念对同一消费现象的认识,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教会学生进行消费观的合理选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此学情分析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笔者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大都采取这样的学习(教学)流程:即“提出问题(主题分析)——在课本或新情境中发现——拓展研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不应眼光只盯住探究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侧重设计如何以方向引导、学法指导、动态地把握探究过程以便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等等。在教学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防止下列不良倾向: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等等。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般地说常规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法、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因此,在教学形式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此层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例如,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贴近社会和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新课程也鼓励教师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但足考察主题是否合适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一要看是否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如大量的时间、学生兴趣能力等);二要看主题是否有价值。在新谍程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当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反思教学得失上,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情境式习题的编制和练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全面测评等等也要高度重视。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不畏浮云遮望眼”,锲而不舍,不断地自觉学习、总结、反思、去伪存真,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小断向益友型、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目标努力奋进,那么新课程必然会结出丰硕成果。

吕培芬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高中课堂浅议

论文编号:

论文大赛参赛作品

科研论文

论文题目:作者姓名:

所属学科:

所属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浅议熊建新高中历史长沙明德中学1597428760

4构建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浅议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八次基础教育的改革,而第八次也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旨在实现由以知识教育为主向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我校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提出了“三生”课堂的教学改革。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我们历史组对如何构建“三生”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三生课堂”历史课堂

什么是“三生”课堂呢?简而言之,“三生”课堂即指“生命化、生态化、生存化”教学模式,其实质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但“三生”课堂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它是具有基于学生、成就学生的特征。“三生”课堂教学不止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的训练,而是充分体现人的自主,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我对于历史学科的“三生”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尊重个性,把课堂演绎成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在人们的习惯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往往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衡量老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和理解程度的标准。诚然,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肯定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但是历史“三生”课堂模式下,我们也要体现不同教师的个性,历史学科的特点,不同课型的要求,而不是一个模式下教师个性尽失,所有老师一个套路,结果使“三生”课堂陷入样板化课堂中。比如:有激情且口才出众的老师,上课时可根据课型多以生动的语言、激扬的情绪带动学生;沉默内向且思维缜密的老师,上课时可根据需要多让学生思考的空间,然后老师稍作串讲、提升„„总之,不管何种方式,根据自己的个性,能让学生喜欢历史,提升学生的文科素养和历史思维就符合“三生”课堂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思维。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堂中除了一些历史人物、历史年代等历史知识需要机械记忆外,学生更需要的是了解与认识更多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而在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课本删繁就简,只提供了框架式的模块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那么学生所得的知识极其有限,历史课堂也就变得索然寡味,《历史课标》所提及的各种目标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历

史资料,或者老师布置学生去搜集与课堂相关的历史资料。

如我在讲必修三第八单元《文学繁荣》一课中,从“你读过哪些世界名著?对哪本名著印象深刻?为什么?”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了让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背景和特点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代表性的《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等待戈多》等作品图片或文字资料,通过呈现、朗诵、感受和老师讲解的方式,创设情趣盎然、气氛活跃的历史情境,使文学人物变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文学的熏陶。事实证明,这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生动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和学生喜欢的历史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有兴趣对历史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只有这样,才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生命,还课堂以原生态。

穿针引线,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深度。

现在,我们仍然有部分老师把“三生”课堂教学简单固化为一种模式:学生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学,教师没有应有的点拨;学生讨论就是让学生自由的讨论,教师没有恰当的总结和提升;学生探究就只局限于学生自己的探究认识,教师没有及时给予适当的引申拓展。这样的模式只是形似“三生”课堂,没有“三生”课堂的内涵和神韵。因为对历史考试制度的改革,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少而浅,缺乏深层的了解和横向的联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度提升,领悟“三生”课堂的真正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上受到一次“生命或生存化”教育,同时也有益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在讲必修三第三单元《辉煌灿烂的文学》时,我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根据课本了解并分析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学成就、产生原因等,之后,我在让学生分组讲述时,学生讲的是头头是道,如果这堂课就此结束的话,那学生收获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思维的培养益处不大。而我在此基础上,我对每组学生的讲述做了一个简评,对每个时期的文学也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并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如何?透过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概括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有了一个整体认识,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活跃了课堂气氛。

所以,历史自学课不是学生简单的对历史知识的罗列,而是通过老师的串讲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是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停留在浅层次认识中,而是通过老师的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带着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课堂内容。

自主思考、自然生成,展现原生态课堂的精彩。

在很多的课例中,很多老师都会注重自主探究的教学环节,但是又往往让学生完全按照老师预设的知识格局提出问题,使整个课堂都处在教师的预设之中。其实,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中国著名数学家杨乐也提到:“国内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太急、太迫切,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实际上,如果允许学生发挥的话,学生的问题会大大超出教师的预设,所以教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且又不偏离课堂主线,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抓住学生提问的闪光点,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比如我讲到《战争与和平》中二战的希特勒时,有学生讲到:希特勒很了不起,他白手起家,登上权力的顶峰,可见其才能非凡;且在他的领导下,德意志民族迅速强大起来,他发动战争也是为了民族利益而战,应该得到历史的肯定。对此,我没有立即加以评论,而是要求同学课后去查阅资料:法西斯分子的暴行;二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恐怖主义等。第二次上课时,我再要学生谈自己查资料后的感受,学生普遍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应该好好珍惜;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但不能损人利己;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和当今的恐怖主义一样,是对人类文明的挑衅和毁灭„„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的思想无疑得到了一次洗礼,其人生价值观自然得到了升华!

这样的课堂,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以创新的教学方式点到为止,不偏离主线,做到收放自如,造就学生张扬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三生”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却在原生态的状态下多了一些精彩。

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现实魅力。

曾经有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在编制《青少年中国历史知识现状》专项调查中指出“历史本来是很生动的,但是我们现在的教学和考试却把历史变成了死记硬背,使许多孩子从小对历史产生了抵触情绪”;是“某种程度上的应试教育把‘活’的历史教‘死’了”。那么究竟如何才能真正使历史 “死”而复“活”呢?这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历史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中包含了课堂生活,从而对历史课堂产生一种亲近感。

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强调:“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课堂教学的根基在于社会生活,必须扎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成为与外部世界隔绝的封闭的“象牙塔”。而新课程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平台,新课程体系摈弃了传统的课程视野,建构基于生活世界的教育学,提出教育就是对生活的对话、体验、理解。

如何才能使历史走向“生活化”?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

式和事务分离开来。”很明显,他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历史教学必须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相结合,进行生活化拓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历史,并能很好的实现对课堂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意识。

如胡老师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时,他说:面对“当时主张用直接发放救济款的方式进行救济,认为用投资工程的方式进行救济国家投入太多,会加重经济危机”的说法,罗斯福说了这样一段话:“政府为兴建公共工程而付出的工资花在全国的商店里,经过商店又到批发商那里,通过批发商付给工厂,通过工厂付给劳动者工资,通过他们又花在商店里。商业活动的轮子又运转起来,火车又上了轨道”。再联系到2008年为了克服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我们政府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长沙旧城区的改造和扩建、地铁工程的建设等等)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历史课堂不再枯燥,使学生真正觉得历史不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没有用的学科,从而增加对历史课堂的兴趣,他们才会热情的参与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来,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总之,“三生”课堂,是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从历史课堂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历史搜寻中引发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历史教学拨动学生的心弦演奏多彩的生命时,学生才会真正热爱历史老师和历史课堂,才会真正热爱历史和生命。

【参考书目】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5期

《初中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新世纪教育启示录》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下载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管理谈英语科如何应对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摘要:高中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作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作文与要求间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作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要】我国高等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起不同于以往的英语教育理念,更加灵活的学业目标体系,更加多元化的英语课程评价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高中英语对学生的学习、考试与成长、发展意义深远。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高中英......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从2001年7月全国高考开始增加听力测试题以来,高中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王晋娟 2013-2-26 16:18:28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2期第75~77页 【作者简介】王晋娟(198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