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训反思三
远程培训反思及感悟
此次培训,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可谓是“边学习,边工作,边研究。”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反思,在实践中研究,走过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对照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对关注学生的思考。
有人这样形容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双眼睛:但要敏锐,善于发现;一双耳朵:但要灵敏,善于倾听;一种胸怀:但要开放,善于吸收;最最重要,是一颗心:但要善良,善于感动”。要做到这样一个耳聪目明、心胸开阔、感情丰富的老师,必定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学修养,这样才能谈得上素质二字。所以,通过各种途径和不同的形式学习,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和学生心灵对话,也能在学生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这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博览群书,也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强文化底蕴,这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当有一点点收获的时候,也会像孩子一样格外地高兴,因为学习会让人产生成功的体验。老师提高了自身素质,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跟着有所突破,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关注学生这一问题,也更加深了我的触动。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要关注学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感受学生的感受。可是一到“非常”时刻,有时情绪还是没有完全控制好,忍不住责备,过后又觉得有些后悔。所以,其实在关注学生的时候,首先老师得学会自控,学会冷静、平静自己的心理,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想法和做法都不一定那么理智,可是静下来心来,就能够处理好问题,公正、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了。当然,要做到关注学生,并不是这一点就足够了,还有很多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努力。在细节中关注学生,在关注学生中完善自我。
第二篇:三反思
1、燕子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向孩子展现了一个真、善、美的画卷。如何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平静的湖面,淡绿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红的桃花,新绿的稻田。远处,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依着水,水绕着山。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同样的,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充满情趣的春天,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自己的情感,就对教材产生了亲切感,思维活了,语言丰富了,课堂也就精彩了。
3、荷花教学反思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预设了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谁是画家?为什么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学习下文,小明忽然举手发言:‚老师,作者由美丽的荷花想到了画。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如此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怎能视而不见呢?给时间让他们自由言说吧。于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了,应佳玉说:‚老师,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诗说:‚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高波平说:‚我想到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孩子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他学生有的说课后要去收集写荷花的诗歌,有的说要用彩笔画荷花,还有的说要查找其他作家写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说得多好啊!实在令人欣喜。
《翠鸟》教学反思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
2、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
3、积累很重要。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在指导学生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把这段意思画出来(树林减少,裸露土地扩大,树桩遍地皆是,树林成了房子,家具、工具柴烟)不出所料,学生们兴趣盎然,不一会儿,便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简笔画。
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素养就显得水到渠成、轻松自然了。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一下子点燃。通过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时,要注重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和‚开放‛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画杨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以下几点仍需努力:
1、由于我对该课的定位(感悟)问题,听者感觉有‚工具性‛不足之嫌。是否能够兼顾值得反思。
2、学生默读了,心里有了,但总觉得有点‚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是否因为有声朗读少了,值得思量。
3、学生有声朗读时,情感还差点火候,悟与读的转化在平时要加强。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这是我的追求。这节课上,孩子们有收获,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学之路不断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步履会更坚实。
争吵 教学反思:
围绕‚我‛和克莱谛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我‛受到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并通过让学生有感情地领导加深理解和体会,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学生通过读一读、讲一讲、议一议、演一演的形式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体会课文中所赞扬的宽容、友爱的美好品质。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如何让学生从一个只知道接受爱的人,意识到在生活中要付出爱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1)首先引导学生读这一部分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这一片沉默的背后孩子们在想什么?‛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课堂沉默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读出沉默的语气。
(3)让学生当堂积累摘录表现沉默的词语、句子。通过以上环节孩子们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快乐。但很大的缺憾是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课堂作业中反映出来)如果能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小事,让学生主动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了。
《妈妈的帐单》教学反思
《妈妈的帐单》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母爱的无私,由于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亲都把自个的儿子当成宝,一直在默默地付出自己无私的爱,但是,大多孩子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己也该回报一下父母亲。
第三篇:模块三反思
随着英特尔未来教育的不断深入学习,我学习并理解了“21世纪核心技能”、“国家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多元评价”“框架问题” “网络学习”、“协作学习”等概念,懂得在我的单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以下是我在学习模块三的一些收获。
在单元学习项目的过程中,项目所需要的资料需要学生在网络上搜集,整理分析。然后根据单元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进行探究。在单元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中、在关于问题研究的收集资料过程中积极与组员、老师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加深对单元学习的问题的理解。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协作学习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积极的学习者。我们的学生以一个什么角色进入的到学习中去是非常关键的!框架问题的提出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学习者特点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等方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通过设计框架问题促使学生讨论,为各个学生提供对话和小组讨论的机会,每个学生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问题,他们不仅可以从其他学生对各自的思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意义的理解,还可以从其他学生对各自的思考表达中获取知识。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通过模块三的学习我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网络资源,在线讨论等网络资源将21世纪技能的熟练运用融合于学生的学习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建构的目的。
培训课程的学习挺累人的,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其他学友共同讨论研究,完成学习内容,是一个集思广益、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四篇:教学反思三
教学反思
(五)进修学校来我中心校进行课题研讨,由于临时变更,我校由我参加了这次的研讨活动,教学反思三。
两所小学各一名教师,还有中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中学多媒体举行。由一中的主任刘宝团主任负责给我们解答有关课题的问题。
我提了一些关于课题结题的相关的具体问题,中学的王校长提了关于全员的课题相关培训问题,刘主任给我们讲了关于他对课题的认识。由于其他老师并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气氛显得略有沉闷。
我想:教师应该有“问题意识”。教师只有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自己才会有提升。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于对课题的认识,我与刘主任有相同的感觉。研究课题开头和结尾忙,况且立课题是你主持人的事,我只是挂个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教师对课题研究积极性并不高。我主持研究了市级课题,我认为收获还是很多的,对提升自己,提高课堂教学都是有好处的,我要继续研究下去。
后来,刘主任又提出了小课题研究,我觉得这比较适合普通老师。从日常教学中来,在日常教学中研究,在日常教学中解决,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不额外增加教师的负担,或许更有利于大多数的老师接受。
附: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师资条件,课题研究如何回归实践、贴近教师、走进课堂,解决我们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呢?怎样才能使教育科研大众化?小课题研究是一个改革方向。
一、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指教师以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话题为课题,由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运用教育科研方法,在不长的时间内开展研究,取得改善实践的成效的研究行为方式。(解困、去弊、求善。)
“小课题”具有以下要素:
(1)从研究目的看,“小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研究的是真实的、有生命力的课题,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小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
(3)从研究内容看,“小课题”的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4)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小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小课题具有以下特征:
(1)“属己”性:是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需要;是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地“属己”性。问题源己,研究由己,成果归己。
(2)真实性:“学生不愿举手发言怎么办?”“学生抄袭作业怎么办?”“作文评讲课怎样更有实效?”等等。这些问题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遭遇的最为真实的问题。
(3)微观性:小课题着眼于“小”,它切入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一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4)即时性:一方面,小课题是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具有随机性、偶发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约而至。另一方面,小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
二、“教师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大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
目的解决学校重大教育管理问题
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内容
偏重宏观的教育管理问题
偏重微观的研究。在教育现场、在学习生活、在学生身上,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
研究方法
规范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统计等
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观察、记录、反思、总结等灵活运用。
研究周期及规模
一到两年。要求比较严格,有立项、可行性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有较为规范的研究组织及分工。
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教师本人是研究者,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
研究结果
结题报告,学校制度发展等
用鲜活话语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论文、研究报告等。
影响力
涉及面广,影响力大
教师个人行为,改进自己教育教学
投入
程度
有较多经费和人力投入
投入小,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进行读书和思考
教师小课题研究”具有研究范围局部化、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方式简易化、研究周期短期化的特点。可以用“实”、“小”“活”、“快”来概括:第一,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写真文章。实践中来,为实践服务。第二,小。切口较小,内容单一。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第三,活。自由选择,自主性强。第四,快。研究时间短,见效快。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和环节
(一)具体步骤:
第一,发现提出问题(在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发现学生作业用两本作业本订正率低。就提出“学生作业本一本好,还是两本好”的课题。另外一位老师发现自己上课时废话多,就提出“如何绿化课堂语言”的研究课题。例如中学数学老师在实施“生本教育”课题中悟出许多问题:1问题是核心,思维是关键,重学习过程。(反对假预习、打开书、记笔记、师解例题)教学中“例题必须老师讲解吗?(听课最是省力时);听课勤记笔记就是好学生吗?(笔记多了,思考误了)”2.少讲多学(讲共性),无为而教“学生易懂内容也要讲吗?”“学生掌握的内容也要多练吗?”3.练在讲前,讲在关键。(感受学趣、有“资本”与师交流)4.独立探究,合作学习“解题的方法一定局限在老师的几种吗?”。
第二,分析明确问题,明确问题的方向和实质,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如上述课题关键是教师的评价反馈是否及时。
第三.寻找解决问题的假设与方法(步骤、方法、措施)。比如上述课题就采用一本作业本,教师及时批改,及时发回学生,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后者可以采取:观察反思自己的导入用语、提问用语、、讲授用语、解释用语、评价用语、学科专业用语、口头禅等。采取自我监控法、同学监督法、同行指正法、重点强化法。反复训练法等改进课堂语言。
第四,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验证假设,正确的总结经验,不正确的修正假设和方法)。上述例子,后来用于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第五,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写出研究报告、论文、叙事故事、个案分析。上述例子证明一本作业本好,于是就要总结经验,介绍推广。后来上升为“及时反馈,效果回授”的经验,提高了上海青浦区的数学教学质量。
1.行动研究型:
适用问题解决思维模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
↓↓↓
教育教
学实践
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寻找
方法
付诸
实践
总结
经验
反思,产生困惑
效果不好反思修正
撰写论文等
效果好
2.教育叙事型:教育事件-反思-改进实践-总结效果,形成反思结论或经验。
3.经验总结型:审视实践-发现经验-挖掘整理-总结归纳。
4.调查研究型:针对教育现象或问题开展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或建议。
5.主题研讨型:针对某一主题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操作环节:选题;计划,实施,总结。
1选题是基础: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目的是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选题要“立足班级管理,决战课题教学”。选题途径:找问题,找经验,抓亮点,抓灵感。发现积累筛选小问题,评估研究价值,最后转化为小课题研究。如有位老师积累了英语教学中“变式”应用的经验,就可以提炼一个课题。
呈现方式的变式:口头语言(朗读、诵读、心读、个读、齐读、赛读、歌曲、故事);
书面语言(黑板字、卡片、投影);
肢体语言(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
实物展示;模型展示;
媒体展示(录音机、多媒体、幻灯机):
有声作业:口语交流(名人、名著、讨论、目睹);朗读、背诵;阅读;记忆。
合作学习小组变式:二人互助式;四人合作式;大组竞争式;自由组合式。
学习方法变式:预习法;活动法;故事法;表演法;竞赛法;歌唱法等。
下列是几个比较有研究价值的参考选题:
1、“课文为例子”的阅读表达融合教学探索。“教材中的插图对教学内容作用的研究”;
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举手不积极的原因研究”;
3、“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的研究”;
4、“学生学习小窍门记录本研究”;
5、“学习36计(抽签背古诗、口算接龙)”;
6、“无纸化家庭作业研究”;
7、“快乐作文研究”;
8、“分组接力循环日记实践研究”;
9、“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10、“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变化研究”;
11、“英语记忆妙门研究”;
12、“提高课堂学习学生参与度研究”;
13、“课堂动态生成艺术研究。”
2、计划是保障:小课题研究计划文本不必这那么严格,只要有“问题发现”,通过读书或实际工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比较“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研究的预期成果”等即可。例:某教师的小课题研究计划————申报表:
小课题申报表
课题
名称
“无障碍”快乐作文
课题
研究
负责人
参与
研究人员
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课题期望目标
1、教材方面,第十二册教材安排七次习作:我的课余生活、好______、把作文改具体、纸团疑云、烧不坏的手帕、____爱我,我爱____、写感谢信。形式上注重写作方法和模式,形式较单一,内容较陈旧。
2、学生方面,写作老套,缺乏新意,存在固定模式,且无内容可写,总是为写作而感到头疼。
3、教师方面,感觉指导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期望通过快乐作文“无障碍”来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使作文教学生活化,令学生作文田野化。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小学六(4)班46名学生。
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途径主要为课堂教学和学生日记。在每周安排一课时的快乐无障碍作文指导和一课时的佳作欣赏。
我的研究
设想:
1、向空间障碍说“不”
(1)跨边界—学科空间无障碍。主要形式为利用其他学科,尤其是科学、体育、美术、综合实践课等,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形成走进课堂学生学的是小学科,走出课堂学生学的是大学科,大学科和小学科相映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课堂内外无障碍写作。
(2)零距离—精神空间无障碍。主要形式为教师下水作文,师生一起参与活动,共同创作,实现师生教学、心灵的零距离。
2、向时间障碍说“不”
(1)低障碍—不让学生输在今天
学生基础不同,个性有别,应尽可能设置不同的写作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的成功和乐趣。
(2)超文本—期待孩子赢在明天
针对优秀学生,给予更多的机会,设置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巅峰的感觉。
初
步
拟
定的研
究
过
程:
六年级(下)无障碍快乐作文主题预设
序号
单元主题
写作内容
安排活动
写作形式
1有中心有详有略地记事
成语竞赛
成语竞赛
回顾成语
歇后语竞赛
歇后语竞赛
2先概括后举例写一个人
给妈妈写封信
三八节母子(女)谈心
书信
人物采访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
为妈妈洗脚
3把自己作文改具体
动漫风筝节征文
放飞风筝
记叙文
想像文
4确定中心,合理想象,续写文章
话题作文
一个神秘的电话
续写作文
影视作文
观看影片《水浒传景阳冈》
观后感
5写文章要注意用词造句
《烧不坏的手帕》
科学实验
实验报告
片段写真
科学小实验
小组做实验(家庭)
6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__老师二三事》
师生创作竞赛
人物写真
《__同学二三事》
7写感谢信
《打个小报告》
给老师写封鸡毛信
书信
《网络语言荟萃》
班级qq群论坛
网络语言汇集
8机动
今天我上公开课
让学生上公开课
上课心路历程、评课
9机动
我评“演员”
课本剧表演
人物评论
机动
初中生的一天
采访一位初中生
人物纪实
1机动
名字的故事
探究名字的来历
记叙文
2机动
太阳的味道、梨花烂漫
师生合作创编小说
小说
预期
研究
成果:
此研究成果的主要成果展现形式为学生作品和研究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三》。
1、通过一学期的课题实施,松脱束缚学生写作的枷锁,提高学生作文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2、在学期末,出一期“无障碍”快乐作文班刊。
3、撰写一篇有关无障碍作文教学论文。
注意的问题:
1、课题与课文教材习作的穿插结合,与其他学科、学校活动密切配合。
2、在写作主题的确定上,贴近儿童生活。
3、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要求,并因材施教。
当然,也可以采取常规课题研究方案的样式,只是“研究综述”、“等项可以省略,“研究方法”等可以简约些。
3、实施是关键:主要是读书、行动、反思、以及教学的实践等。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4、总结是核心:小课题最后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多以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的形式出现。
四.小课题的研究结果的陈述方式:
可以是报告式,也可以是叙事式。
报告式的研究结果就是研究报告。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题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样本选取);研究过程(简述);研究结果的分析;结果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应用的情况介绍。
叙事式的研究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叙事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把“听懂的做出来,做好的写出来。”它们都是叙述式的,其主要结构如下:
题目——题目要简洁,要点明主题;
引子——说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说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说明事件的经过或调查了解的结果;
结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和应用。
叙事研究文本的特点:
真实性(已发生的真实事件);
亲历性(第一人称写)、情节性(有过程细节、情节故事);深描性(关键细节的描写)。
启发性(归纳成某教育理念,给人启迪。)
附:小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堂上,我觉得部分学生上课很不专心,课后和他们交谈,我发现他们想学英语,但是畏惧英语,觉得英语挺难学的,特别是课文单词、句型的记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导致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现象,如:不按时交作业或写作业不自觉,不爱背单词、句子,上课无法静下心来听讲。总之,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
1.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2.老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沟通,让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帮助;
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厌学心里,树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上进心;
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重点:
如何帮助这些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的孩子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找出学会英语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课题应解决的问题:
1.帮孩子找回自己能学英语的自信,明白只要自己能自觉的想花时间去记忆单词,就能学好英语;
2.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英语,学英语,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喜欢学英语。
四、三个研究阶段 :
第一阶段:(一学期)研究起步阶段: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程度,对英语“厌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别调查,了解学生学英语困难的原因。
第二阶段(一学期):调查研究和分析实施阶段
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对学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整体和个别的跟踪调查、沟通,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老师和家庭的多方面帮助,让孩子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摆脱学不好英语的困境,达到研究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五、研究方法 :
1.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
2.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省
3.跟踪个别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并加以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这一半年的小课题研究,现在我就“如何帮助学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的沟通,我觉得造成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1、有些学生认为英语没有母语那么好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再加上成绩不理想,继而丧失自信心,放弃学习英语。
2、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对学好英语重要性认识模糊。他们开始往往是带着新奇学习英语的,但好景不长,这种现象很快就每况愈下,厌烦心理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逐渐生成了
3、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很低。具体表现在:对单词死记硬背;重抄写,轻听读;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难以集中;抄袭作业……由于“不会学”而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
外在因素:
1. 教师对“厌学”学生不恰当的态度
教师不恰当的态度是他们学习进步慢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对学困生有偏见,很快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反感。
2.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忆或复习单词和课文,更不用说看英语课外书去巩固学过的单词和句子了。
3. 部分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
有些家长整天忙,对其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因此,孩子们在家里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很快就对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家长则是望子成龙,规定在家里必须学多长时间的英语,而学生在校的学习和听课状况,却不过问。
(二)、采取的措施:
我在了解了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后,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和转化他们:
1、重视感情投资,激发学习欲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师之爱是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一种最佳的营养剂。”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是双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认识活动效率。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对学生有信心和耐心,并赋以积极的引导;而学生对教师尊重、信任,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把自己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学习心理。
2、维护差生自尊,及时鼓励表扬
自尊心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态度的体现。任何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点滴成绩时,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因此,我对学困生从不大声呵斥,而是具体深入地分析他们之所以差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在加强辅导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弹性的鼓励。在日常生活中,我尽可能细心留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机会,给予表扬,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教学随笔《赞扬是一把自信的钥匙》(附在后面)。在提问时尽可能多给予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因为参与练习本身,对他们就是一个鼓励。凡是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就请他们回答,以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回答问题时,如果差生答对了,要给予夸奖,当然错了也注意纠正,纠正时要面带微笑加以启发和引导,不要横加指责或挖苦讽刺。这样一段时间后,差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他们不再为答错而紧张或难堪。
心理学家指出: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称赞和表扬是学生兴趣的源泉,是引导学生前进不枯竭的动力。英语作为小学生认识世界的第二个语言工具,就更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支持求学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大胆自由的学习,使用英语。实践证明:利用语言表扬、神情暗示、肢体示意等多种方法,给予学生以最大的鼓励是行之有效的。
3、为学生寻找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
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成功感。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让学困生说、读、表演等。如在新授单词之后,让优等生带动其他学生。老师先叫优等生个别操练,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其他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下自身价值,让他们有成就感。又如在操练句型时,老师利用旧句换新词的方法,如句型Ihave……,只替换最后一个词,学困生也会积极地来试一试,说得好,及时表扬,说得不太好,鼓励他。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游戏中。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比如:我在上What'she/shedoing?句型时,请一个学困生上台做动作,其余学生猜What'shedoing?对猜对者和表演者均进行奖励,学生觉得既简单又有趣。如在听写之前,提前告诉他们所要听写的内容,让他们做好准备,体验成功的喜悦。
4、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课内外时间对学困生反复渗透、反复强调以下英语学习方法:(1)学会听英语。教会学生既要养成听英语录音的习惯,又要养成听教师与同伴说英语的习惯;(2)学会说英语。教会学生养成用响亮声音大胆地说英语,而且要勤说多说英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3)学会读英语。教会学生养成大声朗读英语的习惯,努力做到语音正确,语调自然。同时,要让学生认真模仿英语录音,力求与录音的语音语调一致;(4)学会交谈。教会学生养成用英语互相交谈的习惯,做到表情自然,举止得体;(5)学会听课。教会学生养成作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养成大胆举手发言。积极投入会话表演等活动的习惯;(6)学会复习。教会学生养成经常复习所学的新词、新句等英语知识的习惯;(7)教会学生计划好在家英语学习的作息时间表。以上这些方法,学生即使掌握了,要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更需要学生的自觉和坚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老师也需要更多的关心、耐心和等待和家长的配合,直到学生能按英语学习方法的要求去做为止。
5、争取家长的高度重视与配合学生学好英语的另一个因素是家庭英语学习环境。让家长必须明白:孩子在家进行巩固所学英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的做法是:⑴让家长在家监督学生完成好每次作业,每次听读的作业都要求签字,证明在家听读了英语。或者把所读的内容录入磁带,老师进行抽查,也可播放给学生听,并进行评价。⑵与学困生的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另外,老师还要注意两点:A、重视意志培养,保持学习兴趣。学生虽然通过一时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但愉悦过后还怕困难。这是学困生缺乏意志的突出表现尊重学困生,和他们达成心灵间的默契,耐心地为他们解惑,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用“自我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推动他们自觉前进的意志,战胜学英语时所遇到的困难。;B、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知识复现率。我清楚地记得,有几个学困生第一单元的单词在我这里过关后,过了一段时间再默写时,几乎全忘了。后来,我想要是我过几天就给他们复习一回,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如上所述,帮助学困生学好英语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帮助学困生提高他们学习成绩。除此之外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广泛吸取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充实自己,做到常教常新,以便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和发展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最终使他们重新回到正常生的行列。
帮助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帮助他们却很可能因此而负累, 然而他们的变化会慢慢发生, 这一点我们必须坚信,尽管可能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我们不能期望的他们学业会有戏剧性的变化,开始的时候他们的进步通常会比较缓慢。因此,教师在帮助学困生的时候应该有足够的耐心,采取积极肯定的态度、合乎情理的方法,相信这些学困生终究回跳出“困”字,取得一定的成功。
结束语
通过理论和个体的深入研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多学习尊重学困生,和他们达成心灵间的默契,耐心地为他们解惑,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用“自我奖励”来强化他们自己的自尊心,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志趣,把学会知识变成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参考资料: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
进行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应特别注重问题意识。一般课题(论文)的选题从哪里来呢,应该来自于疑问,也就是问题。比如你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矛盾冲突,或者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的来自于他人的问题,包括困扰人们生活的自然科学问题与社会问题,现有理论的破绽与漏洞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对某个现象的梳理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有规律的东西。一句话,问题就是未知世界。而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比如,我们发现,在上学路上,某个路口经常堵车,心中自然会发生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道路,为什么这里会堵车呢?”这就是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我们去现场观察,看看这个路口什么日子、什么时间堵车,堵车跟哪些具体因素有关,诸如道路设置、车辆质量、交通违规、红绿灯频率、指挥不利、天气变化等,而在这些因素里面,哪一些可以控制,通过什么方式手段可以控制,通过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尝试提出解决或缓解的办法。这才是研究。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而应该追求为什么,怎么样。
(二)应特别注重创新意识。
创新是研究的生命。一项研究有没有价值,虽然以从课题上反映出来,但是,课题本身只提供了实现价值的可能性,还不是真正的价值,课题的真正价值只能通过研究过程、研究结论最终得以实现。而价值实现的大小,往往决定于有没有创新性。研究的创新意识,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出新问题,研究新对象,采用新方法,得出新结论。而不是去重复别人的研究,概括别人已经得出结论。
尽量不要去选择已经有定论的课题。应该选择那些边缘性的,交叉性的,不为成人世界所熟悉关注的话题。冷门或边缘话题容易作出创建,当然,不是一定要选择冷门,如果你对某个话题的确有疑问,能从最流行的观点中发现可以探讨的地方,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独特的见解,那当然更好。应该鼓励年轻人树立反思流行,挑战权威的勇气。比如大家都说研究性学习好,你能不能寻找论据给与质疑?大家都说打电子游戏影响学习,你能不能搞一个调查,看看到底影响不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是正影响还是反影响,等等,也许你的结论不够稳妥,论证不够充分,但是你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这一点,就应该给与高度评价。研究从根本上说是探索新事物,而犯错误是探索的一部,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人云亦云。在研究中,一万个人重复前人的观点,仍然只有一个观点,而一万个错误的观点中,则可能孕育着突破,潜藏着真理。
(三)应特别注重实证研究意识。
实证研究是从西方自然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发展出来的,它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思维方式。其特点是重视数据分析,重试验,重调查,其研究过程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若干个相关的要素,并运用统计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微观的分析,由量的研究归纳出对整个事物性质的判断。实证研究的优点是把对事物的研究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往往把握准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它来自教学实践,又指导教学实践,可以三两个人或者十来个人组织开展,需要一定的但却不是高深的理论作指导,所有这些,让老师们感受到它的“可望又可及”。
2、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集中研究小组的力量,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并不艰难的过程,似乎又增添了老师们的渴望。
3、开展小课题研究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
如何处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两者在学校教研中究竟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教师的时间是有限的、教研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呀。教研活动不仅只是听课、评课,还可以进行一些小课题研究”。这也表明了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鱼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并不矛盾,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可能带来的不同,就是真正提高了常规教研的效率:
一是:小课题研究对象必定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研究上的付出,必定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得到回报。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也会品尝到研究带来的甜头。
二是:务实的小课题研究必定让每个教师真正参与其中,及时反思、总结,寻找对策。需要全体教师动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一个促进。
三是:当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成果真正有效时,它的及时推广、持续应用,会内化成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五篇:模块三反思日志
现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模块三反思日志
主题单元设计教案、学案更详细、更全面也更精细化。促进多元发展,包含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并且把多元发展的各种方法涵盖在同一个主题框架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学习、自评与他评等能力;更能把握整个教材的脉络,让教师和学生掌握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分布。更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能花这么多时间去进行每一节课的设计。
在设计主题单元时,我们要整体把握教材,纵向与横向考虑本单元在整册以及整个阶段所处的地位,对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分析。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但需要经过培养训练,还要注重老师的辅导和指导。使用课件等资源时,注重实效性,更注重技术与课程的融合,让它充分发挥效力为教学服务,体现它的价值。慎重考虑点面结合,既要考虑每个专题的独立性,又要考虑前后知识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评价,做到成果评价细化量化便于操作。“思维导图”是一个可视化工具,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经过模块三的学习,尤其是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主题单元的主要环节,获益匪浅。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通过思维导图为主题单元设计目标及内容规划、以及问题框架规划,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路。这不同于以往用笔在列提纲。以往自己在草稿上对某个主题列提纲时,我总是思路混淆,问题交错,很容易脱离主题,或者抓不住重点。而思维导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要表达些什么,什么问题是主,什么问题是次,我想我开始喜欢上这样一种表达思路的方式了。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理清思路,让我更清楚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样做会有什么预期效果。为了制作合理、精美的思维导图,我花费了非常多的自学时间和精力,还要应付许多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带来的技术难题,连熬了三夜,才做成一张童话王国主题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