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教语文

时间:2019-05-12 01:3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教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教语文》。

第一篇:简单教语文

简单教语文

——“ 生本实验”在行动

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小学林晓瑜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实验在简单教语文三大行动:简简单单地预设,实实在在地读书,快快乐乐地写话。从而让学生轻轻松松走进课堂,高高兴兴走出教室。

关键词:生本教育在行动简单预设实在读书快乐写话

21世纪的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不断地改革、创新。而生本教育以其独特的姿态屹立于教育改革之林,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与认可。生本教育让孩子们轻轻松松走进课堂,高高兴兴走出教室,其焕发出无穷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 生本实验”在行动——简单教语文。生本实验的教学的原则是教少学多,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实质就是使教学简单化,让老师从复杂的教案中解脱,从繁琐的花样中解放,让学生从师道条条中“涅槃”出来。

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哪能一个“简单”了得?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薛法根老师这样说:“学会有选择地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简单就是快乐,简单就是幸福。”

生本教学实验正在一步一步地让“学科大哥”——语文课轻装,原色、实效。下面谈谈我是如何简单教语文的生本行动和体验。

一、简简单单地预设

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有人将其称作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

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一是指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二是指读解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首先,生本的语文课堂理念的预设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章。生本的教材共42课,只有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建议,所以教师的预设不可能详细,也不应该详细,详细就违背了生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首古诗,我以“读”字当头,读读议议,议议读读。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鲜活逼真的自然风光;感受到天真浪漫的童趣。突然,有个孩子问“老师,那个小娃为什么要偷白莲?”我顺势抛了一个论题让孩子们讨论“这个小娃究竟是不是小偷”孩子们马上根据各自对诗的理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不是小偷,根据常理如果是就不应该“不解藏踪迹了”,有的说是小偷,因为它最终是偷了别人白莲,只不过来不及掩盖作案痕迹。于是,孩子们辩论中,迸发了智慧的思维火花,组织了精彩的语言。这还需预设吗?为此,我将教学的理念设定为,“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情趣怏然的诗,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其次,生本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如在教学《小露珠》一课时,着重这样三条主线,一是走进文本(以“小”入手,在阅读文本中感受亲切),二是拓展文本(紧扣“露”字,在领略自然科学中开阔视野),三是升华文本(贯“珠”通宝,在赏析文本中积淀情感)。

另外,生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二、实实在在地读书

新课标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读,实实在在地读书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再好不过的实践。无独有偶,语文的生本阅读遵循“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理念,把大量阅读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提高阅读兴趣;充分给予学生阅读后想象和感悟的空间。教师只是课内外精讲多读,重视引导阅读方向,指导阅读方法。如此简单的教,行得通吗?

1.语文课就是读书课

教语文的不让学生读书,就像教数学不讲例题,教物理不讲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因此,教师必须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叶老的话强调了读书在语文课上的重要性。课文只是“例子”,传授这些“例子”的知识结构,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的能力。也许有人会问,一节课40分钟,既要讲解课文,又要读书,行吗?通过实践,我发现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我们要完全屏弃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知无不言,言而不尽的“滔滔讲说”为“拈精摘要的引导点拨“,变学生毫无生气的默默接受为全情投入的“探究求索”,凭借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如在教学第一课 《江南》时,我并没有抽丝剥茧地对诗歌进行讲解,而是让学生就不懂的地方自由发问,再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帮助同伴释疑解难,教师在关节处适时点拨,这种教学结构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阶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高效率地吸收课本知识,他们很快就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余下时间阅读大量文质兼美的古诗词,这些聪明的孩子们很快从古诗书中找到了《江南春》、《忆江南》、《江南逢李龟年》、《泊船瓜洲》等有关江南的诗歌,并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

生本教育理论指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对艺术作品进行感悟、品味是一种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审美活动。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品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品出不同的味道,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的时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此,教师对书本的理解绝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而应把感悟品味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会、去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就好象人体吸收食物的规律一样。学生动脑后,鼓励他们各抒己见,让他们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例如,在熟读《谁的铅笔》后,我问孩子们“你觉得小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们根据各自对课文的理解展开了热忱烈的讨论,有的说小强是个冒失鬼,有的说他是个诚实的为别人着想的好学生,有的因小强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哈哈大笑时,也为他的勇敢和纯真鼓起掌来„“于是,在孩子们心中,小强不再是一个单薄的虚假的形象,而成了和他们一样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真实的人。

2、鼓励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拓宽和深化。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内进行阅读分析,还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学期初,班上张贴”我们都是小书迷“的评比表,每周开展”故事大王“评比活动,使学生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慢慢地,当书本的魔力把他们深深沉吸引时,原本争强好胜的孩子们不再去计较这些评比数量上的多寡,而是把阅读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追逐打闹的少了,无所事事的没了。教室里常常看到的是一个个捧着书本静心翻阅的身影,或是一群群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讨论读书心得的“小集团”。学生的阅读渴求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只要你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足够的水,他们就会显露出自己的学习天性,自觉地、”贪婪“地吮吸知识甘露。

正如女生喜欢《女生贾梅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男生热衷《男生贾里的故事》《淘气包马小跳》,大人喜欢的书,孩子不一定喜欢,但孩子喜欢的就常能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因此,我鼓励孩子们

带回自己爱读的书充实班级的图书角,实现资源共享。书架上摆满了色彩斑斓的童话书、故事书、古诗书、谜语书、常识书……书架下站着如获至宝的”小书迷“。另外,我从学校借来了本学期学生必读的《西游记》,老师有意识地诱导孩子们从最熟悉的最精彩的情节开始阅读,让学生一读便如获至宝,不愿放手。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必背诗词》并由老师或小组长主持每天进行检查背诵,开展竞赛。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也进行小组监督阅读,落实“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三、快快乐乐地写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语)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写在课前,主动索取。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预习课文不仅要预习读课文,识生字,还要预习课文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预习收获简略地写在课文中,也可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后抄写在练习本上。这样的写没有附带要求,知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写多少。如在教学《我爱花城》一文时,课前组织学生收集阅览了大量相关资料,于是有学生在练习本上这样介绍:“自古就以“花城”著称。在国内城市中,这一别称和美誉也是广州独有的。广州的市花是木棉花,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市花。

(2)写在课上,情动而辞发。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写话的切入点:优美恬静的散文,可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的感受、体验;科学、生动的说明性文章,可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情真意切的叙事性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或仿写这之中,老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基调,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例如学习了《江南》、《萤火虫》,就让学生仿写课文;学习了《十二生肖的故事》,让学生改编故事;在教学完《巴喳——巴喳》童诗时,我安排了把诗改写成短文写话练习.学习了《献给妈妈的花》,又让学生写一写读后感等等。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又提高了实践和写作能力。

(3)写在课后,积淀内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应该拘泥于文本的范畴。课文学完了,一定还要很多需要探讨、交流、倾诉的,所以不妨组织学生去写一写。这既是对课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无限内化。由于学生有了大量阅读,又通过课内的读写结合的实践,学生的创作的欲望被大大调动起来,这时,我们则因势利导,让学生设立“练笔本”、“日记本”、“采蜜本”等,学生自主写作,“内容不限”、“篇数不限”、“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于是,在学生的写作中,既有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又有读书笔记、想象作文、短诗,还可见到自编故事、童话等等。学生尽情挥洒童真、倾诉心声,写作成了学生的乐事。同时,我们还通过作文竞赛、开展“优秀作文”专栏、“作品集”、登在学校的“语文报”上、发表到“生本教育网”等等,激励学生积极写作,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了写好作文,学生又往往会进行大量阅读,积极查找资料,虚心请教别人,从而形成读写良性循环,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真的,生本教师就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谁都能把语文较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修养。这样的教语文,你说简不简单?

大道至简。凡是真理都应该是至简至易的。抓住事物本质才能简起来。二百多年以前,天花在世界各地肆虐时,治疗天花的方法何其多也!但当人们发明了种牛痘之后,其余的方法就退避三舍、销声匿迹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正是“种牛痘”,引领着中国的基础教育蓬勃向前。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庆:《语文教学必须“倡简”》,《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2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4、网址:http://esi.scnu.edu.cn/images/liuchengtu.gif和生本中心(网站)。

第二篇: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所属学科:语文

题目: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单位:攸县大同桥镇中心完小 作者姓名:张晓敏

浅谈简简单单教语文

关键词:简简单单 字词句篇 朗读 个人修养

内容摘要:简简单单教语文,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抓好两个底线:一是认识课文中的汉字,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二是完成语文书上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其次不断提高教师个人修养,为简单教语文作铺垫。

这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起,我目睹老师们在语文教学上教法的改变,同时也遇到了全所未有的困惑。总感觉现在的语文课上,学生与老师配合不那么默契,现在要完成教学任务是如此的艰难,到底是自己的教法出现了问题,还是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呢?上周,教研室的领导来我校听课,在评课时谈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个观点,让我如梦初醒,以前想不通的问题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造成我困惑的原因应该是老师自己的意识问题。

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回首自己的教学,是不是把一堂语文课复杂化了呢?是不是把教材的内容挖掘得太深了呢?在语文教学时,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语文教学的途径是什么。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观点: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抓牢两个底线

(一)认识课文中的汉字,能流利朗读课文

字词句篇是我们的教学任务,听说读写是我们的教学途径。我听了好多的公开课,发现老师们对于阅读教学都有一套,不管是高年级

还是中年级,甚至低年级,老师们在分析课文时都是热情洋溢,不管跟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是否相符,都讲得不亦乐乎,当学生跟不上自己的思路时,就会埋怨:‚现在的学生真不如从前了……‛,其实只要我们去反思就会明白,学生身上所出现的一切状况,都离不开老师的指挥棒,都跟老师的教法有直接的关系。我就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记得前年教一年级时,有一篇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是比较长的,而且生字很多,长句子也多,一节课下来,没几个同学能完全把课文读出来,更别说有感情的读了。

第二节课,我按计划分析课文内容,我要学生把课文中描写邓爷爷植树时的样子的句子找出来,同学们找了好久,我看了一下,没几个同学能找出来,我都急了,如果这样下去一节课怎么能完成任务呢?于是我告诉同学们到第二自然段去找,这时有同学能找出来了,可当我要他们读这些句子时,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结结巴巴的,这哪是读课文呀?一节课下来,我看到同学们很累,我也是口干舌燥,于是我就想:‚是不是课文的编排有问题啊,这么难的课文是不是不应该放在一年级?‛后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明白,我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是我自己,是我太急于完成我所规定的任务,是我太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认字,去读课文,字词是一篇课文的构成要素,要是字词都不认识,分析课文又从何谈起呢?要是我能在认字上再下点功夫,把一些难认的字抽出来让学生多认几遍,把一些难读的长句子挑出来教给学生读法,这样即使多花了时间,但帮学生扫除了读的障碍,熟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之后,学生读通了

课文,大概明白了意思,那么在后面分析课文的环节中就事半功倍了。

现在我教二年级,我在阅读教学时,首先必须让学生过生字关,有的课文生字多,有时候我要花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认字,而且我还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这些生字反复在学生面前出现,然后我才开始课文的分析,在课文分析前,我让学生‚读‛:师生轮读,学生小组读,学生自己读,分自然段诵读,分句朗读……方法多样,主要是想让学生多读,但又不会觉得乏味。有的课文后来我不用怎么去分析,直接就‚读‛出来了。比如:上周我教《画家和牧童》一课,读第一自然段时,我开始请了一个学生读,读完后我评价:‚你读得很流利,不过我好像从你的语气里感受不到戴嵩这位画家到底有多著名,到底该怎么读呢?是不是该找到一些重点字词,然后重读呢?‛听了我的提示后,有好多同学举手了,有的说:‚‘没有不点头称赞的’,这里面的‘没有’应该重读。‛还有同学说:‚‘有钱的人都争着花大价钱去购买’,里面的‘争’字要重读。‛……一下子,同学们把这一段的重点字词都找出来了,然后就开始练习读了,其实在讨论找重点字词的过程中,课文已经在开始分析了,戴嵩这位画家到底多有名,不就能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出来吗?学生能这样读出来,不就已经体会到了吗?我还用得着去讲吗?

后来,我又要同学读课文中描写一群人看戴嵩的画时的句子,如:‚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他们找到了重点字‚太‛‚绝‛‚活‛‚神‛,同学们一个个试着读,看着他们小脑袋是那样摇,读得那么

投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就这样我没花多少时间,课文内容就这样从他们的嘴巴里‚读‛出来了。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字词句篇,先字词,后句篇,没有掌握好字词,句篇的教学就无从谈起;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读‛,课文的分析必须以熟读课文为前提。

(二)完成语文书上每篇课文后面的要求

每篇语文课文都会包含很多的内容,我们有的老师生怕学生不懂,面面俱到,漫天撒网,结果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但学生兴趣全失。我发现现在的语文课本的编排非常好,在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会有要求。我现在教的是二年级,对学生的要求较低,有的课文只要求会朗读就可以了,记得有一天有个学生问我:‚老师,这篇课文我已经会读了。‛于是我就叫那个同学读,他比较流利的读完了,听完后我说:‚读得比较流利,可没有感情,还要多读。‛这时这个学生竟然把书拿给我看,对我说:‚老师,你看课文后面只写了朗读课文,没写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拿过书一看,还真是这样的,有的课文后面写的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有的课文后面就只有朗读课文这个要求。连学生都注意到了问题,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呢?后来我又去看了中高年级的语文书,我发现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有很明确的要求,其实老师们也看到了,但有时候就是不会按这要求去做,甚至有的老师连课文后面的要求都没有完成,其他的任务倒是完成了一大堆,其实,简单点多好,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色与着重点,面面俱到,到最后弄得师生都累。

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修养,为简单教语文作铺垫

(一)语文老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我们说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说老师就可以随随便便教了。其实简单的语文教学强调底气,语文的底气来自于诵读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一个老师怎样恰到好处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不久看了一篇论文,里面谈到一个老师教柳宗元的《江雪》时提的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天,这位老人仅仅是在钓鱼吗?‛听到问题后,同学们的思维好像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老人是在欣赏风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美也!‛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每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学生这所有的灵光的出现不就是因为老师引导得法吗?

(二)语文老师要多走入生活,开阔视野

现在的语文课文牵涉到不少百科知识,所以也需要老师走入生活,做真善美的发现者、传播者。需要老师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才能有博大的胸襟和民主的眼光,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人格。比如:二年级课文《找春天》,多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师自身没有对春天美景的感触,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不出那种语文味的。

最后我想说,只要我们放平心态,潜心教学,就会发现语文教学其实很简单,语文这门学科其实很有趣,我们的学生其实很有灵气。

第三篇:简简单单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听同课异构——《天鹅的故事》有感

上周四,我听了四年级郭老师和余老师关于《天鹅的故事》的同课异构,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各有所长,简简单单地教语文。

两位老师的课,都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段落——第5自然段,进行品词、析句、感情朗读。郭老师的课响亮而细腻:她善于抓住能表现老天鹅的勇敢、顽强的词句,循循善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多次齐声朗读,整个过程显得环环相扣,紧密相连;郭老师还抓住第7自然段——群鹅在老天鹅的带领下,勇敢破冰后发出的叫声,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写话。余老师则由学生观察一幅幅美丽的天鹅,进行说话训练:“看看这一只只天鹅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引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以“看看哪些自然段一下子就能让你为之感动?”这样的一个问题切入课文重点段落——第5自然段的学习。接下来让学生对能打动自己的词语、句子、标点符号进行旁批、谈体会。还让学生将手握成拳头慢慢地举起,然后自然地落下,一次高过一次,让学生体会老天鹅“腾空而起扑打冰面”所忍受的疼痛,同时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天鹅一次次扑打冰面的声音想象:仿佛看到什么?从而让学生走进老天鹅的心里——愿意为了群鹅而牺牲自己。并且还让学生设生处地想象:假如你就是群鹅中的一只,你看到老天鹅的行为,你将会说什么?怎么做?„„余老师对文章的其他段落和处理也很巧妙:天鹅群的壮举不仅打动了你我,还打动了猎人——斯捷潘老人,将猎枪挂在了墙上。然后余老师问道:你从斯捷潘老人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随后,余老师出示了四个答案让学生选择,并告诉学生:这四个答案都是余老师每读一次的感受,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希望同学们今后在阅读时,也能做到多次阅读,从而产生不一样的震撼。整个课堂显得重点突出,轻松而富有深度。

不过,两位老师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比如:郭老师的过渡语和引导语丰富、细腻而有诗意,但多次让学生齐读,显得单调、泛味;在总结老天鹅的品质时,未能让学生畅的欲言,感觉是老师直接就给学生总结出来了;在课文结尾处虽然提到“首尾呼应”的写法,但未能将课文前后两段提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对比、体会“首尾呼应”的好处。余老师虽然提的问题不多,但能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层层拨笋似的递进。不过,也有不当之处。比如:在让学生将手握成拳头举过头顶,让学生亲自体验老天鹅破冰所承受的巨大疼痛时,有的孩子明显感受到了疼痛,却未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然生成的课程资源未能起到对学生心灵的震撼作用;在结尾时未能让学生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也是个遗憾。

总之,这两位老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很多很多,让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很多,今后,我也要像两位老师那样仔细钻研文本,好好处理文本,让自己简简单单地教语文,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学语文。

第四篇:“三心二意”教语文

“三心二意”教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一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更应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用心耕耘希望。十多年来,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就要用“三心二意”的态度去教语文。这里的“三心二意”并非不专心之意,而是要求教师多长一个心眼,多用一些心思,顾及多一点,考虑周密一些,在教学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提升过程。

三心

一、情感传递——爱心

有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的确,教育始终离不开每位教师广博的爱。教师赋予学生的爱,是一种信任、尊重,更是一种鼓励、鞭策。从学生的立场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学好语文,但语文这一科讲究知识的积累,基础差的话,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因此,在学生成绩低落的时候,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有时,老师给学生一个肯定的微笑,常常会令他们感受到学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老师的爱。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体现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所有的学生,无论智商高的还是低的,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差的,安静听课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尊重和肯定。有了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口齿伶俐,擅长朗诵;有的学生喜欢读书,文笔优美;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见解独特„„只要教师投以爱的眼神,他们就会保持学语文的浓厚兴趣。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严厉有

1余爱心不足,只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只会引起他们对语文的反感,将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惟有爱心,才能促成师生感情的融洽,关系的和谐,教师才能掌握课堂“教”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二、态度感染——耐心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常遇见的情况是学生“点极都不明”,“说白了还不懂”。其实,学生不懂才需要我们去教,若他们是一点就通,一说就明,还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教吗?教师要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就应该具备一个重要品质:耐心!我们要学会容忍学生的缺点、错误和退步。如果遇到思维能力差的学生,我们要细致讲解,一步一步地引导;如果遇到对学习有逆反心理,不服管教的学生,也不要与其针锋相对。要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先“冷处理”,再循循善诱,发扬“千淘万漉虽辛苦”的精神,持之以恒,就一定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结果。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果学生多问几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或者重复多次问一个虚词的用法,又或者几乎一模一样的练习,考试出现而答错了„„这时,我们老师可能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或责骂的语气,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障碍。也有些老师,会因为急于见到成绩,或担心学生不能学好,就以强迫的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节奏,这也给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面对一群内心活动丰富而又脆弱、敏感的学生,语文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能在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中,要耐住性子,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学过程才能和谐的进行。

三、亦师亦友——慧心

教学是一种智慧的行为,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是教师能从一开始就了解的。不同年龄的、不同学习能力的语文学习者,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

因受心理、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不同,同一年龄的学生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又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作为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要学会分析学生的特征,既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生之间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因为教师手握的是已知的教案,面对的是未知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一颗育人的慧心。

因此,语文老师要懂得“因材施教”,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承认学生心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现在的高中生,或者是留守儿童,或者是独生子女,或者是山区孩子,或者是来自贫困家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语文老师要用智慧的心积极地揣摩他们的心理特征,理解他们的难处,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赏识他们的特长。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留心地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推测他们的心理,能在课堂上作出引导的,及时给予帮助。不适宜课堂上解决的,课后也应及时地单独与他们进行友好轻松的谈心,从而让自己指导性的话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老师除了要用慧心关注学生学习,还需要用这颗慧心研究教材,创设精良的的探究性活动。在分析每个单元的主题时,教师不仅要对现有的教材作出分析,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认真思考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哪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譬如,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是综合活动单元,以认识自我的活动为主,带动文本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能力,而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讨论;第二单元传记、第三单元散文和第四单元古典诗歌,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并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那么教师应该让学生“以学为主”,同时进行小组活动,使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忘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智慧地去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二意

“三心”是思想,“二意”是行动。思想与行动一致,语文教学才能取得“双赢”的效果。

一、有新意

中学生已有多年的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初步或相当的语文学习能力,对课文的认识并非从零开始,一般的文章通过自读便可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学生常认为:“你不讲我未必不懂,你讲了我未必多懂”;“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无所谓” „„对此,语文老师不能因循守旧,应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有新意的语文教学。

首先,要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若我们还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教学方法,是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语文教师应既要挖掘传统教育媒体的潜力,充分发挥板书、图画、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尽可能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

片、录音、电视、电影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学的效率必然会得到较快的提高。例如教《宝玉挨打》,要是能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电视剧《红楼梦》的片段,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此外,教师也可以制作适合教学的生动直观的课件来上课,令学生耳目一新。

其次,可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往往是因为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我们应根据青少年悦新好奇的心理特征,勇于创新,探索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变枯燥无味的课堂、讲堂为灵活多变的学堂、练堂,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在课堂上,可以结合学生和环境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进行演示或表演,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进行比赛和游戏。在教《雷雨》时,我先找几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上台表演这一经典戏剧的片段,最后,让看表演的同学讨论点评这几个学生的演出是否精彩。这样,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雷雨》中尖锐的戏剧冲突、人物性格,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最后,还要努力拓宽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报纸、电视、电脑等传媒用书面和口头语言传递最新消息;街上的商标、广告、招牌、标语让人目不暇接;展览馆、影剧院更是学习语文的理想场所。让学生留心生活,就可以积累到鲜活的知识。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把语文课堂搬到学校的电脑室,教会学生上网查资料,如在网上书店找寻他们想看的有益的文学作品;引导他们参与网上某些时事论坛的讨论,从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但是,语文教学的新意并不是搞些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而是在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多想新点子,善于变化教学方式进行有创造性教学,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激情,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全心全意

语文教学效果是否好,学生是否喜欢学语文,教师是否全心全意的投入是关键。作为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都希望教师具有全心全意的高度责任感。试想,一位语文教师抱着“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心理,工作缺乏主动性,恒久性,积极地布置作业、作文却没有及时批改或从不批改;早读、晚读叮嘱学生别迟到,要大声朗读课文,可自己却极少准时到教室指导,那么这位教师能否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能否不断进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语文教师认真地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精心地设计作业,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这种全心全意的付出,对学语文而言,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声的敬仰!

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的内容宽广,内部逻辑联系不强,教学起来确实比较难。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为我们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广阔施展才华的教学空间。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面对千变万化的学生,语文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三心二意”的情感态度去完成教学任务。爱心是基础,新意是法宝;耐心是桥梁,全心全意是力量;慧心是保证,五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三心二意”地教语文,语文教育的沃土将会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结出醉人的果实。

第五篇:简简单单教语文

少教多学”要符合教学特点和规律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则顺应了这一教学规律的要求,显现出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

但是,任何事物不能走向极端,开展“少教多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必须回答如下几个问题:“教”与“学”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衡量“多”与“少”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首先,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多学”而忽视“教”,“少教”不是不教。任何时候,“教”的指导作用都不能缺失,“教”是导引,是点拨,是手段,学生在教师正确指引下的“学”是目的。没有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就会变成无头苍蝇,因此,教师的作用不能缺位,不能以“多学”而取代“少教”甚至“教”。

其次,我们必须弄清“教”与“学”的“多”与“少”应遵循怎样的标准,不能机械地执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任何教学思想都必须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教学行为,才能得以检验,才能不断丰富、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的每一种教学思想都必须与学科教学内在规律相结合,与学段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本地(本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及思维发展特质相结合,“学”的“多”不只是学习内容数量上的大,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程度的深,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和学习方法建构成果的丰厚……而“少教”不等于“不教”,“少”应是“精”,是切中肯綮,不是没有,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是低效。

再次,要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必须弄清楚我们的教学该教什么。现行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凌空蹈虚。对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科学建构直接影响到语文学科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明晰的、科学的、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解明确、恰当,编排合理的教科书,是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的根本保障,也是做到“少教”、“精教”的基础性前提。

我们还必须弄清学生的“多学”应该包含些什么内容。学生学的不仅仅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更应有着思维品质的提升、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教师的教就应有着对应的考量。只有这样的“教”才能做到“少而精”,才能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的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厘清以上关系,才能稳妥地走下去,实现其应有的思想和实践价值。

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是个复杂的学科,又要扎实训练好学习者的语言,又要突出语文中的文以载道,文道合一,还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能力,语文品质。

也有人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应该归咎于: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这里牵涉到语文的性质问题,牵涉到语文的本位认识,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化为践履,左右逢源”。

语文怎么教,语文教什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改革语文教学要用减法思维》一文中这样阐述:“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我以为,语文教学应该尚简。应该抓得住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扎扎实实而又简简单单地教学。

一、简简单单预设

预设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由自我的兴趣、爱好、生活体验及人生经历而对文本进行独特的处理与浸润,从而赋予文本灵性,实现教师自身的人生价值。也有人将其称作教师与文本的先期对话。

有什么样的预设,就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成。因此,在预设文本时,既要鼓励创造,注重多元,尊重主体,又要强调语文教学的“恒定性”(一是指语文阅读教学的定性要求,二是指读解作者文本原意的客观性)。一方面,“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要学习有关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首先,课堂理念的预设应该简单。一堂课的时间、容量都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时空扎实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去繁就简,抓住文本、课堂的最关键处做做文章。如在解读《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苏教版第十一册)这首词时,我以“读”字当头,读读议

议,议议读读。一方面要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那些独特的历史时空;另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形,读出神。既要感受到这一幅鲜活逼真的田原风光,又要于这样的意境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为此,我将教学的理念设定为,“阅读既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有效的对话过程,又是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于这样意境优美的词,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中,加深对词的理解与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简单。每一课时,每一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教学主线。在教学时,只要抓住主线,松弛有度,有放有收即可。如在教学《小露珠》(苏教版第五册)一课时,着重这样三条主线,一是走进文本(以“小”入手,在阅读文本中感受亲切),二是拓展文本(紧扣“露”字,在领略自然科学中开阔视野),三是升华文本(贯“珠”通宝,在赏析文本中积淀情感)。

另外,课堂教学的策略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但并非每课时都平均着力,也并非“顾全大局”,需要侧重读的,就突出读,需要强调写的,则不放过写的契机。

二、实实在在读书

新课标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读,实实在在地读书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再好不过的实践。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要保证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不能以烦琐的教学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着力于文本的感悟与思考,使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

首先,读应该有所要求。在准备让学生读书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读,怎样读?不妨问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因为学生阅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接触、感受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中的欣赏与评价,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能拓展思维空间,才能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其次,读应该讲究方法。特级教师孙建峰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先后采用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值得借鉴。(1)尝试读,感知文本,(2)思考读,感悟文本,(3)展示读,内化文本,(4)探究读,赏析文本,(5)无声读,超越文本。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还采取了欣赏读、探究读、创造读等有益的读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既张扬学生的人性,又凸显出学生的理性,更加释放了学生的灵性。

最后,读应该渗透情感。语文有着其独特的“文性”,文本总会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总会承载作者特有的想法、情意,所以在阅读文本时,也应该附以阅读者一定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情感的熏陶。

三、快快乐乐写话

“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标语)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注重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持续性发展的实质保障;既是语文各种能力的良好实践,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1)写在课前,主动索取。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预习课文。预习课文不仅要预习读课文,识生字,还要预习课文的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将自己的预习收获简略地写在课文中,也可以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后抄写在练习本上。这样的写没有附带要求,知多少写多少,有多少写多少。如在教学《灰椋鸟》(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时,课前组织学生收集阅览了大量相关资料,于是有学生在练习本上这样介绍作者:“仙鹤姑娘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1987年9月16日,她为寻找飞失的小丹顶鹤,涉水时不幸遇难牺牲,年仅23岁。她死于天鹅之爱。”

(2)写在课上,情动而辞发。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可以找到写话的切入点:优美恬静的散文,可创设自我想象的情境,写下自己的感受、体验;科学、生动的说明性文章,可组织学生模仿创作;情真意切的叙事性文章,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或扩写,或改写。这之中,老师要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基调,在文本的空白处生成写的空间,在学生需要写的时候,点燃他们写的欲望与激情。

(3)写在课后,积淀内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既要注重文本本身,又不应该拘泥于文本的范畴。课文学完了,一定还要很多需要探讨、交流、倾诉的,所以不妨组织学生去写一写。这既是对课文文本的有限延伸,又是对语文综合素养的无限内化。比如,在教学完《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时,我安排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请试着写一写《我眼中的大自然》、《大自然的神奇》、《我读大自然这本书》、《大自然揭密》等等。

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为人师

不久前,我看过一篇文章,题目是《简简单单教语文》,那位老师说:语文教学要生动,要精彩,内容挖掘要深奥,教学设计要新颖,让人感到

语文教学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他提倡简单的语文教学,在简单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语文爱好者,教师乐在其中,然后,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扎实而快乐的语文教学。看过之后,我深有同感,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因为语文本身就在生活中。语文教学应当在简单中求扎实,在扎实中抓语言,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一、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精心备课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

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不是提倡肤肤浅浅随随便便地教语文。它需要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选准教学的切入口,关注教学目标和流程。

一节语文课能否使学生的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能力有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对教材钻研得深才能运用得好,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读为主线

简简单单教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读做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众所周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虽然说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我们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渐深入下去读书,通过潜心默读和放声朗读,培养语感,训练、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扎实的基本功,较为宽泛的阅读面,才可以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简单的语文教学强调底气,语文的底气来源于诵读与大量阅读。所以,为人师者的我们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记得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又是观念问题,如何看待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角色,以及怎样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时时处处为学生示范。比如,黑板上的字要成为学生的字帖,要求学生会朗读、背诵的课文,教师要先行做到等等。

另外,教师要广取博收,大量涉猎。语文课文牵涉到不少百科知识,语文教学也需要教师钻研教育学、心理学,需要教师走入生活,做真善美的发现者、传播者。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开阔视野,提高学识,才能有博大的胸襟和民主的眼光,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人格。

说到底,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是由教师、学生双方合作完成的一项创造

性的劳动,学生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而教师决不是旁观者,愉快而高效的学习旅程来自于教师高超的设计组织,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会不断地引领学生走进别有洞天的新天地。

我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业务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在追求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快乐!

下载简单教语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教语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不教什么”

    语文“不教什么” 史成明胡梦杰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很多研究者着重关注有效实施语文教学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即更关注“怎么教”,但笔者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为......

    简简单单教语文

    简简单单教语文 —— 感受支玉恒(1) [ 作者:刘德莉 信息来源:小学语文教育网 点击数:1162 更新时间:2006-3-30 信息录入:admin ] 第一次听支玉恒老师的课是在1996年,印象中,清新明快......

    图文结合教语文

    “图”“文”结合教语文 第四小学 ——杨瑞丽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比较感兴趣,生动活泼、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刺激物最容易成为他们注意的对象。好动爱玩、富于......

    日志语文教师教什么

    语文教师课堂上应教什么 1. 老师告诉我们解读课文时要注意文体的结构、表达的思想。备课时要有一双慧眼,以此达到凝聚文章的魂,把握文章的脉,点击文章的心,辐射文章的身。从解读......

    人教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语文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1、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

    职高语文教师怎么教

    我们在(宁波北仑职高)到底应该怎样教语文摘要:在职高文化课前景困惑之时,如何为职高语文谋求新的发展方向。能否在教材、教法、教学空间设置等等方面做出尝试,尽我们职高语文教......

    巧用“对话”教语文

    巧用“对话”教语文 ——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关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语文素养的评价。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课程标......

    人教语文教案

    人教语文教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及课文内容。2、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崇敬、热爱。 3、学习试着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