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反思及探索[小编推荐]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反思及探索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 英语组贾苏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在全省开展,笔者反复研读了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目标》,并以这个纲领性文件反思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教学策略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其目的在于提高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课程目标;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教学策略2010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在全省开展,新的课程改革规定以新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目标》为指导纲领,要求高中英语教师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进教学,使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为学生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使他们具备作为二十一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笔者认识到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应对新的课程改革的挑战,以新的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为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真研读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结合新课标,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自己过去教学中的某些不足:
一、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因素
新的高中英语课程目标指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高中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教师大包大揽,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够重视学生的“学”,没有从 1
学生的兴趣出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中没有做到面对全体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高中学生应该形成的英语共同基础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学生现有的语言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
三、教学策略欠佳,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能力不强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过分依赖母语,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信息的有效调取的能力弱.不懂得如何正确进行阅读理解。通常情况下,他们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都是逐词逐句地去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将文章先翻译成中文,再用中文总结文章大意,而不是把阅读的文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并且从中获取相关信息,有时仅仅是学会了一两个生词、掌握一两个复杂的句式,而并非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以上列举的不足导致阅读的教学效果欠佳,在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本着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之目的,,笔者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情感因素,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或已有知识的再现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往往是构筑新知识的平台,忽视或者省略这一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便很难顺利进行。
二、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为了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笔者实施了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和个体差异及其个体发展的需要,把全班55个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阅读能力特长生,占学生的30%;B层为阅读能力提高生,占学生的60%;C层为基础生,占学生的10%;然后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A层
(1)理解并掌握课文知识及篇章结构;
(2)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
(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
(4)能阅读一般性的英文报刊或杂志,从中获取主要信息。
B层:
(1)
(2)
(3)
C 层:
(1)夯实英语基础;
(2)同A层第1、2项;
(3)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层设计课堂问题,练习及其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例如,在教学SEFC 1A,Unit15 The necklace这一单元的Reading部分时,教师要求C层学生回答那些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例如:How many people in the play?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in Scene 1 ?
要求B层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如中心思想或故事的原因等理解性的问题。例如:What didMathildethink about when she was told she and Loisel were invited to the ball? 同A层第1、2、3项目标;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尽可能达到A层的水平。
而对于A层的学生,为了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则要求他们回答关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隐含意义等问题。例如:What do you think of Mathild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体现分层:C 层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读课文,给予他们生词少,句子结构简单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B层的学生要求背诵课文中的好句,好段,练习阅读与课本相关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篇章较长的文章,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A层的学生要求背诵全文,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鼓励他们阅读英文报刊或杂志,做读书笔记。通过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均等而又充足的训练机会,使A、B、C三层学生均获得了可喜的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调整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为摈弃学生过分依赖母语,逐词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笔者改变了词汇教学的方法。过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教词汇或让学生先学习词汇,再讲解文章。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依赖母语,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言,帮助学生学会从上下文准确猜词的能力是解决词汇量小的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猜测课文中生词的含义,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短语的含义,通过语篇教学来学习词汇,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词汇,短语,印象深刻,学生也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同时教师加强了构词法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前、后缀猜测词义或是利用合成词猜测词义,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探索.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正逐渐得到克服,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消除了恐惧阅读的心理,逐渐对阅读产生了兴趣。班级里,学生学习英语的气氛变浓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总体得到了提高,C层的学生开始减少,A层的学生呈上升态势;学生阅读的速度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对文章的总体把握程度也在提升。学生可喜的进步,增强了笔者对教学实施改革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对于新的课程标准的解读,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 梁丽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转变刍议》,[J] 文科教学探索, 2009-05-B:42
2010年发表于《英语测试报·教研版》第25期21版
第二篇: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英语组 潘炜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也就是说,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考虑”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外语学习区别于婴儿学习母语过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来说,婴儿学习母语是一个自然的社会过程,语言学习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而外语学习则涉及到角色转换等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有时甚至涉及到个人尊严、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当我们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学生交谈时,如果还用“Not at all”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 motorcar”而不用“a car”;或者还坚持说“I should like to know”而不说“I would like to know”,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
础。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
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过去我们教师把自己作为中心,要学生围着自己转。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语言学习得是终身的过程,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让他们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终身致力与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的技能。“教后反思”这一活动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教师在“思”中学,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和创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名副其实的担当起宣传新课标的重任。
第三篇: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多个方面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教学注意问题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改革高中英语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抓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学生之间无论是从性格还是知识层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开学伊始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尤其是对于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在新旧教材的接替和初高中的知识过渡中,关注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恐怖心理。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英语教学,并尽量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多渠道、多方法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另外,由于高中学生最终是参加高考,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渗透一些高考常用的技巧训练,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接受授课教师,从而能借助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涉及大量的西方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基本已经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我将班上几名乐于玩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课堂导入是否有效。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吸引学生,那么,整堂课学生就会陷入一个积极的思维学习状态中;反之,如果导入环节教师没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about tourist attractions.T: 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icturesque places?
S: Yes.T: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even some of them traveling abroad?
S: People trav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to relax ourselves...T: OK,now let’s enjoy more pictures in the world.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
四、教学贯彻交际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语言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交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化为实际。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每堂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其次,每天每堂课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一分钟演讲,学生实行轮流制。演讲的内容是每天的日期、天气、学生出勤情况等信息。在课堂进行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最后,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局限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也进行英语交流。例如,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唱英语歌曲、词语接龙比赛等趣味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也展示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起来,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一种和谐的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一、专题的提出背景及意义
1、作文是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能全面展示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知识。既体现了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阅读水平的高低,最能代表一个人的语文水平。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四学段(7-9年级)中关于“写作”的要求有:
①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③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④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⑤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⑥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⑦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⑧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⑨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⑩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3、而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实施现状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教师方面。
①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指导性、实用性、针对性、随意现象普遍,多年延用“开头点题”、“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紧扣中心”等等一系列大而不当的概念,其结果是:学生只有模糊的印象,学生一到临场就发现,老师平时讲的这些概念全用不上,只好搜肠刮肚,凑够六七百字完事。
②“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作文教学模式仍在教学中大面积应用,这种模式既不合乎教学规律,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不合乎写作规律,使学生丧失作文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再次,也不符合心理规律,削弱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与动机。
第二、教材资料。
重课文案例和综合性学习的案例,关于作文的教学案例寥寥无几,甚或就是几十篇作文加上简单点评凑成一本作文选,这些的作文选发挥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匮乏了。
第三、学生方面。
参加过中考的作文改卷的老师都有个共识:有个性、有特色、有亮点,文采飞扬、才气横溢的作文固然有,但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几乎是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甚至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通,真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主题越来越远,不知所云,让人“临表涕零了”。无病呻吟,内容空虚,词不达意,味同嚼蜡,别字连篇的惨不忍睹的低幼化作文也是屡屡可见,更有甚者,不少考生竟荒唐到抄袭试卷上的短文以敷衍了事!我们总结一下,学生主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活体验少;
②文化积淀薄;
③技能训练不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作文教学。——基本要点及核心要素。
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与实施建议中有如下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应该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从发展的观念看,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着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专题运作的基本方法及要求。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拥抱生活,让题材鲜活异常。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认为,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让学生的写作反映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他们的个性魅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应向生活开放,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亲近自然,步入社会,为他们提供丰富中多彩的广阔认知天地,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参观访问,浏览风光,调查研究,亲身体验,以激发学生的观察热情。当然,在各种与生活密切接触的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意识的一个启发者、点拨者。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观察,体验生活,丰富脑海中的生活积累。
案例1:一个家长讲的故事……
主题:亲人的关爱无所不在。
案例2:学生生病请求回家……
主题:师爱总在平凡之处体现。
案例3:老师手指划伤继续上课,学生互相借面巾纸……
主题:许多微小藏有博大,短暂蕴育着永恒。
案例4:放发试卷或书本……
主题:点点滴滴,一言一行见精神。
…………
结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法〃罗丹。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以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感动,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让他们时时记住,我手写我心,一切都来源于生活,一切又都要回到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不仅是需要观察,更重要的是在观察时触到内心深处的共鸣。精彩的文章就在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不一样的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体现独特的视角,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写出个性。
一句话: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
2、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量阅读,传承文化精髓。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由于文化积淀少,所以写出的文章就缺乏文采,语言干瘪无味,思路狭窄,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显得非常粗糙,我戏之为“乡土气息浓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组织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使课内课外的互相促进(关于这一点,《标准》里面有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摘背精彩句段,从古今中外的古代优秀的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营养。这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对文章的评价鉴赏要作适当的指导:如怎样欣赏文章的语言、结构、思想,教给阅读的方法:读开头和结尾,读过渡与照应,读修辞句子,读特色段落,读思路章法等。②检查要落实,生检师检随机进行。
③时间要落实,做到每周一次,每天抽10分钟对摘抄内容进行诵读。
④内容要多样化,不要限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天文、地理、政治、体育、军事都可以,努力做到情趣开放零约束,创导个性化阅读。
⑤方式也要多样化:摘、抄、复印、剪贴都可以,不要命令式的一刀切。
案例:学生毕业后不愿将倾注心血的摘抄录送给老师。
我想:学生经常品读《孟子》的汪洋雄辩,《庄子》的深邃哲理,《离骚》的哀怨惆怅,五柳先生的高远恬淡,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李白的豪放浪漫,杜甫的沉郁顿挫,宋词的婉约豪放,明清小说的讽谑鞭鞑,鲁迅的嬉笑怒骂,冰心的童真母爱……我们的学生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来呢?
3、“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用发展的理念来评价习作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评价理念。这一评价理念的确立,是对作文教学评价理念的一大突破,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的作文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和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被评价的差异,关注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的改进,使学生的习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评价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泵。习作的发展性评价,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应该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使之成为一种美妙的作文教学的工具。
第一,作文评价绝不吝惜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亮点,要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积极评价,或赞许或肯定或点拔或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或拍拍学生的肩膀以激励,或与学生握手……要尽量谨慎使用否定性语言,即使要用语言也要委婉。心理学表理,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及时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
案例:一篇作文挑出了八九个优点甚至更多的优点。这种强化评价过程弱化等级划分和筛选功能的做法,使学生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非常受学生欢迎。
第2,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这是评价改革不容回避的的问题。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累死人,学生不领情,徒劳而无功。如今,评价的主体发生变化,教改实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到评价当中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案例1:一个家长否定了学生的奥运征文
案例2:学生的互评比教师更认真更细致,教师也从繁难苦累当中得到解脱。
第3,评价手段多样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我在教室里经常举办作文展览,有小组展览、个人展览、同题作文展览,插图作文展览,然后号召大家都来当小先生,人人参与品头论足,个个都当一回小编辑、小教师。举办“夸夸我的作文”演讲比赛,举办“写作经验交流会”,举办“我当小先生”评论研讨会。有时还配乐朗诵,把优秀作文推荐到刊物发表等等。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评价的第一线,使他们全员参与,全程评价,全面评价。结合评价过程的表现,评选最佳(小作家、小编辑、小评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在认识别人的品质时,就开始形成了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只有在他人的评价中,才能不断调整自我的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自评,而且让学生互评。开始,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评价别人的习作,有时甚至会在评议中引起冲突。所以每一次评价前,都要指导学生学会本次作文的评价要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对一些无关痛痒的溢美之辞,则可以任其自然。
别外,我还在班上成立了春蕾文学社。尝试引导学生自编作文集,指导学生写前言,写后记,写评语等多种方式,力求创造更新的评价方式。这样,学生习作的成绩不再是一个登记或分数,而是全面地刻画一个学生学习习作的过程状况,包括知识背景、经验、认识特点、思维水平、习作才能的发展过程和习作能力倾向等。使评价成为教学的一种参照,成为学生习作历程的一种记载。教师慎重的认真对待学生平时的每一次、每一期的自评、互评的结果,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总结,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习作的积极性、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极大地释放学生创新习作的潜能。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能训练
掌握方法、技巧,与阅读精彩文章,对写作来说同样的重要。高尔基说:“必须知道写作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现在市场上的《优秀作文选》、《分类作文大全》等等作文辅导书籍很多,但缺乏对写作技巧的归纳和总结,难以让学生洞察其中奥妙,学生的收益自然要打折扣。
对于技能的训练,我想重点谈两点。
第一,各种技能讲解要浅显、易记易懂易操作,把训练思路的开拓作为重点,最好口诀化。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吸引到作文训练的情境中来,进而沿着教师的指导思路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既受到思想启迪,又获得相应的实际训练。同时加强了针对性、实用性,下面举例说明:
案例1:观察景物的技巧
调动感官细观察,眼耳鼻舌身挥洒。
色形声气和味道,加上感受人人夸。
案例2:写读后感技巧
细读原作多生发,择其一点具体化。
叙议结合方法好,联系现实巧添花。
案例:开关(结尾)技巧
开门见山话题点穿,引用名言诗词,文采凸现。
排比点题铺排文气。
故事寓言倍感新鲜
……
案例4:思路展技巧之主人公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风花雪月皆入诗,乌兽虫鱼同列文。
山川草木能知秋,神仙鬼怪也发愁。案例5:思路技巧之内容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名言事例消息现象,作为引子,仔细思量。
平民百姓,王侯将相,三钱七两,数量适当。
中国故事,亘古悠长,老外话题,天地四方。
案例6:思路技巧之体裁
——文附于质,质待于文
——为情造文
戏剧小品演绎人生百态,童话寓言寄寓深刻哲理。
通讯报道记录人间真情,对话访谈触及灵魂深处。
故事新编尽显奇思妙想,杂文随笔直击社会病态。
日记书信袒露真实自我,电子公告书写网络神奇。
抒情诗歌唱响时代旋律。
第二,一次指导不宜过多,重点突破一项就可行了,形式上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或者与课外阅读接轨,尽量让大多数同学能过得了手。
案例: 语言的使用
1、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
2、妙用诗词,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3、化叙述性语言为描述性语言,为语言增添形象美。
4、活用成语,为语言增添睿智美。
5、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增添音韵美。
这一部分的理想目标是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思维能穿越时空,自由驰骋,思如泉涌,运笔如风,笔走龙蛇,所谓“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新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新的变化、新的亮点、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困惑、新的契机、新的思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九万里风鹏正举”愿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创造新的更加适用的理论和实用技能,在作文教学的天空中一翅冲天,“声闻于野”。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反思
0601班顾正林
根据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通过各种资料的了解,我觉得中学英语教学亟待从以下三方面改进。
首先,英语课堂迫切需要趣味教学。学习需要兴趣,学外语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本人就经历过两个风格决然不同的老师,高一的英语老师讲课非常幽默风趣、气氛活跃,班上同学大多数都学习热情极高;而高二的英语老师是一个很死板保守的人,上课一板一眼、毫无生机可言,大多数学生都觉得英语枯燥无味,整体上都不肯学。所以,新课标下要培养正确心态,树立学习信心;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满足学生的“成功欲”;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用好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学用结合。尤其中学生朝气蓬勃,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针对这一年龄特点,中学英语课堂更迫切需要趣味教学。
其次,英语课程要贯穿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要把英语当作语言能力培养、把英语当做工具用。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不能只是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必须要贯穿各学科中才能更好的起作用,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英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教英语,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把英语真正作为工具去教,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当成工具去用,这样英语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才能更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要变教书匠为课程开发者、设计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变唱独角戏为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满堂灌教学,纯粹把教书理解成该科知识的传授甚至课本的解读,要开拓创新,并把自我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结合。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切身体验,而不是只注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能只是培养高分低能的“考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