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1: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

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

滨海县玉龙初级中学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初中,地处滨海县凡集乡。凡集是滨海县区域最小(67平方公里)、人口最少(3.4万人口)、经济相对薄弱(2.3万人在外务工)的乡镇,位于滨海县西北,与响水县隔河相望。为纪念刘玉龙烈士,我校1958年被命名为滨海县玉龙中学,现有16个班级,899名学生,56名教师,学科教师配套率偏低,尤其是英语、数学、政史地生等学科,教师相对缺乏。由于地处偏僻,办学条件差,课堂效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曾一度出现好学生留不住,后进生常逃学现象,连续多年在县综合质量考评中成绩滞后。

近年来,我们统一了认识,下定决心向课堂要效益,擂起课堂改革战鼓,打响了课堂改革攻坚战,想方设法把课堂变学堂,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了教育质量,学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今天,我分三个方面向大家作简要回报: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改革

传统的课堂重教师轻学生,三尺讲台是老师的舞台,几十名学生面对一块枯燥的黑板,喜怒哀乐全看老师一张脸,课堂形式呆板,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

传统的课堂重形式轻效果,复习--新授--巩固--作业,看似符合学习规律,其实很僵死,无灵气,无生气,课堂效果总难以令人满意。

传统的课堂重分数轻能力,一切为了分数而教学,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传统的课堂重延时轻效率,经常加班加点,老师疲惫不堪,学生苦不堪言,课堂一潭死水,学习效率低下。

面对现状,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学生都能够愉快地学起来,让老师都能够从讲课的困苦中解脱出来!于是我们开始了改变传统课堂、把课堂变学堂的有益探索。

第二、我们是如何把课堂变学堂的课前,老师要充分挖掘书本和学生生活的素材,进行整合,为学生课堂学习提供最优学案。老师形成学案的过程也是徜徉书海、寻觅真知、探索人情、享受交流的过程。老师忙在课前,轻松在课堂。课堂上,学生在凝聚老师心血的学案的海洋里尽情地洗浴、遨游、竞技、向前,培养着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老师春雨般的滋润,在阳光般的情境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老师也在欣赏学生成长的乐趣,在领略学生闪烁的智慧,在激励学生勇往直前,在把跌倒的学子扶起来,在向飞奔的马儿加一鞭,在用学生的发展铸就自己的成功。学生忙在课内,课余比较轻松,尽情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们的课堂有着独特的程序与设置:

首先,我们讲究的是班级要精心设计充满积极、张扬的文化,让学生在激昂的环境里学习。同时在班级前后墙上各安装一块大黑板,其目的:一是为了板书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二是便于更多的学生上黑板交流展示。

其次,我们依据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将所有学生按成绩、男女生、住宿生、走读生、中心小学、村小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均衡分班分组。每班分成六个大组,若干个小组,组织能力强且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任组长,便于组织学习、管理学习。六个大组学生按照组别围桌而坐,便于互助帮扶、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奋进。

其三,我们依据合作学习理论,在每组内部建立起若干个互助帮扶、合作学习的小对子。学习评价不光看个体,还看对子、看小组、看大组,运用组织手段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来把握学习的过程。

其四,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粉笔权、话语权是学生的,问题权、活动权是学生的,训练权、成长权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也是有任务、有义务、有

使命的。

我们的课堂改革主旨是把课堂变学堂,学生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影响力在不同层面体现出来。分三种课堂形式:

①以教师讲为主体的讲座式课堂;

②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

③以菜单式服务为主体的辅导式课堂。

下面,主要介绍“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其课堂程序如下:

1.板书学案:学案在课前由老师安排任务组学生抄上黑板。学案是学生有效参与、有效互动的重要载体。学案上黑板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感悟学习要求、把握学习重点的重要途径。

2.独立学习:学生按学案内容结合课本独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钻研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课堂用时较多的环节之一,约15分钟。

3.组内交流:学生在独立学习时产生许多问题,此时需要组内研讨。每个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

4.学情反馈:组员把交流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到组长处,组长统计好反馈结果,并迅速反馈到黑板上的“学情反馈栏”中。

5.全班交流:首先,老师根据反馈的学情,明确每一道题的解题优势组学生合作板演;其次,组织讲解,每组要把知识讲明、把道理讲清,保证把大家教懂教会;其三,其他同学要全神贯注地听,发现讲解不当处要及时纠正,一定不让错误溜过。易错点是课堂探究的关键点。全班交流用时最多,约20分钟。

6.教师评析:教师要认真看学生板演、听讲解、思评价,待学生讲解和补充结束后作精当的评析,让学生达到学案预定的目标。

7.同伴互助:学生对学案形成的学习情境要进行反馈、回望、咀嚼,要进行同伴质疑,对理解不透的地方要请教同伴,达到查漏补缺、相互提高的目的。

8.总结提升:全班同学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将学案内容前后有机连贯,实现整合与提升。

9.目标自评:学生对照学案自主反思,自评完善,也可以运用题目自我评价。自评后组长组织互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10.拓展延伸:深化学案内容,通过比一比、研一研等活动,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生成个性品质,以培养优秀群体。

上述十个环节一脉相承,有机连带。十个环节中1、2、5、10用时较多。突出主要环节并非不要辅助环节,根据学案内容灵活把握。我们要用智慧去化环节为整体,课堂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训练就是精彩。只要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活力。我们把课堂流程加以提炼升华,形成我们玉龙中学的“以学生学为主体的学习式课堂”的四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教师智慧生成----形成学案;

第二步:学生独立学习----体验学案:

第三步:学生全面交流----提升学案;

第四步:师生智慧互动----走出学案。

我们以学案为学生训练的立足点,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感受学习过程,实现经验重组,达到全员发展。

第三、我们得到的初步经验与成果

1.课堂关键在于学生学。老师要相信学生、引领学生、激活学生、发展学生。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一切变化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感动,每一天都在提高,每一天都在发展,每一天都在成功。成长不能替代,发展全靠亲历。

2.师生应该互相尊重,互补优势,互为发展,在成长道路上互为因果。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好

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好现场、好情境、好舞台,引领学生好发展。我们的班级是学生编织梦想的摇篮,老师的学案是学生成长的乳汁,我们的课堂是孕育天使的梦工场。

3.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老师永远适用于“不称职原理”,学生永远适用于“无差错原理”,所以老师永远要反思,学生永远要进步,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都来做学习型的人。

4.课堂要从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把课堂变学堂,是针对课堂实际,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坚持课堂立足最低处,站到最高处;坚持主线发展,多元发展。书本让学生站起来,课堂让学生富起来。

5.明确“四定”要求。备课定型---转向备学案,一堂课结束,教师要反思学生学习情况。上课定模---必须有学生独立学习、合作探究、生动交流的过程,学生要全员参与。评课定调---课堂让学生自主起来,交流起来,扎实起来。评价定性---综合评价,多元评价,激励为主,注重过程,关注结果。

6.我们通过辛勤耕耘不断地收获着甜美的果实: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板演培养了书写能力,充分讲解培养了说话能力,自主质疑释疑培养了问题意识。学习习惯在训练中养成,学习风气在训练中转好,精神状态在训练中振奋。家长们为孩子健康成长而高兴,拥护我们的改革。教师们在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课堂扎实了,心情愉快了。目前已有上百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我校观摩,大家都感到我们的学生会说能写,有表演才华,根本不像是偏僻农村的孩子。

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教育教学质量喜人:

2007年中考达滨中录取线57人,创学校历史第一,县同类校第一,达线率全县第一,教学综合测评由2006年县排名第24名上升到第9名,荣获“滨海县教学质量提升奖”。2008年中考达滨中录取线68人,再创学校历史新高,列县同类校第一,达线率全县第一,教育教学工作荣获滨海县“特别表彰”,并获奖金5000元。同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均荣获县学科奖。学校荣获滨海县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县农村初中唯一的)、滨海县人民政府“2008年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县农村初中唯一的)。由县教学第二联合体跨进第一联合体,从中下游跻身先进行列!

把课堂变学堂更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师生的生存方式,师生们的思想内质在改变,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改变,已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校的主人。

我们的课堂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所以滨海县“初中教学质量推进会”安排在我校召开,我校还成功地为“盐城市实验初中有效教学课堂观摩活动”提供了现场。

现在,我们玉龙中学的师生都是和谐的、合作的、愉快的、阳光的。优秀老师、优秀学生、优秀集体的典型事例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办学经验,生成着办学智慧,创新着教育理念,推动着学校成长。

回顾艰辛的历程,我们有汗水、有泪水,更有心血交织的苦水。我校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也得益于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校的有益经验。但是,我们绝不“依葫芦画瓢”,也不奉行“拿来主义”。我们在探索,在发展,在成熟。我们在不断探求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老师的专业发展规律,更符合灵活互动、智慧生成的课堂规律。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的探索与实践还处于启蒙阶段,我们将在前进中积聚,积聚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因为追寻的过程让我们沉醉;我们更不会留恋于沿途的风景,因为山顶的景色会更加绚丽!

第二篇:课堂变学堂

把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变成学堂

胡艳芬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有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课堂上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是为了追求这个目标。教改应该抓住课堂教学的本质,突出实用、实在的特点,有可操作性;受学生欢迎,被老师广泛接受;同时应体现学科特点,提高教学效益。

现在教师们都在努力实现的“高效课堂”,追求的就是教学效果。高效,就是在单位时间里多出效益。工人在单位时间里多出产品,农民在一亩田里能多产粮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在一节课 40 分钟里,让每个学生能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有的老师从观念上并不认可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少数思想保守的老师仍然讲得太多,将整堂课的知识点灌输给了学生,舍不得给学生任何参与的机会,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学生,几乎是老师一个人垄断了课堂。满堂放(多媒体演示),是变相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 对着学生灌,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被动接受,没有体验、感悟的机会。有的课堂满堂说(讨论),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自由散漫,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结果。有的课堂满堂问,似乎是学生在思考,在质疑,实则有的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未作展示,也未作回应与解答,不了了之。久而久之,学生问的热情也没有了;有的学生的问题要么雷同,要么不着边际。这些都不可取,因为效率并不高。

少教多学必须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堂。即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时间尽量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展现他们的风采:学生自学、学生提问、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展示、学生解答。真正做到“少教多学”。

以学习一篇课文为例

学习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自己读书,可以自读,也可以听读。读完后,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可以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对文章内容、写作思路、重点词句理解、主旨归纳、写作手法等,也可让学生个人借助参考书解决、或是小组讨论解决一部分。最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可以通过全班合作探究解决或老师帮忙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要出手。

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次真好》的时候,首先提出自学的步骤,要求学生从字词、文章内容、写作思路、重点词句理解、主旨归纳、写作手法等七个方面进行自学,时间为 30 分钟,并要求学生边学边做自学笔记,准备下一阶段小组交流和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时用。其次老师巡堂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强调做好自学记录,用时 30 分钟 , 记下自己学到的知识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三步,安排 10 分钟 , 让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讨论疑难问题。第四步 , 安排小组成员代表在全班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分。共有八个小组代表发言,用时 30 分钟。第五步 , 老师收集了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探讨。又用时 10 分钟。一篇小短文,一共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做到了“少教多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充分,同学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参与度高,学习热情高。老师讲得少,但教学效果好。

如此看来,语文课堂应该尽量把时间让给学生。给学生课堂自学时间,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己学会。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找出文中有价值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讨有价值的问题。只要是有价值的问题,就不应限定时间,就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讨论后还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答案,还要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是这个答案。不要只是关注答案,还要关注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的引导。备课要充分,要备学生:哪些问题留给学生?哪些时间要留给学生?要备学情,做到课堂上学生、文本、教师的三位一体,师生充分互动,与文本真诚对话,以文本为载体,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所确立的学习目标要符合文体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容易接受,乐于去落实。

教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自学的方向性更强,突出学习重点,节约时间,突现效果。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予以指导 ,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 让学生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发展 , 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不断进步的体验,更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由此养成的好习惯。

只要将课堂真正打造成学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听、说、读、写、用、想,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一定可以提高。

第三篇:生态课堂实践与思考

构建我校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流村中心北流小学

一、“生态课堂”的认识 前言:

2015年8月30日,学校围绕:“生态育人”办学特色开启了理念为“建教育生态筑绿色梦想”的创建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之旅。我校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有了一些实践经验,现与同事分享,也期待着大家对此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尽快修缮、我也期待着听到大家的做法。

上学期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听专家同行讲科研讲经验进课堂,提升研究能力;和名师同行同上课,学习生态课堂”。在上一学期,除了听专家讲座外,每一名任课教师还走进延庆四小听课,交流课堂教学艺术并在12月份进行了师徒晒课、三校晒课。第二学期围绕生态课堂,围绕培养健康、自信、乐学的追梦少年,围绕平等、尊重、互助、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围绕三分钟演讲我们开始了大胆探索。借此契机,我想谈谈个人对于“生态课堂”的一些粗浅认识,与老师们探讨、交流,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艰难的莫过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之后,广大一线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生态课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2016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指出:优化教与学方式努力构建生态课堂。1生态课堂要体现快乐。2生态课堂要体现平等。3生态课堂要体现尊重。4生态课堂要体现宽容。5生态课堂要体现批判性思维。读懂儿童,努力构建生态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方向与目标重点。我的理解是:“生本”是起点;“生长”是过程;“生机”是目标。首先,“生态课堂”应该根植于“生本”。

“以生为本”、“尊重学情”要求我们不仅要挂在嘴边、写在文中,更要真能做到“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

生态课堂首先应该是“生本课堂”。农民在播种之前,必须先全面了解土壤、气候、种子等各方面的条件,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丰收。同样,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以一种平等者的姿态走近学生,充分地、真正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困惑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尊重学情”的,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其次,“生态课堂”应该着眼于“生长”。

余文森教授曾经把“有效教学”归纳为三个要素:速度(减少时间的“成本”,即轻负)、收益(增进成果的“收获”,即高效)、安全(强化学习的体验,即长效)。尤其是最后一个要素“长效”,实质上与“生态课堂”所追求的是一致的。所有事物的“生长”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态课堂”也是一样,它致力于师生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和成长。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长效”,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体验的强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小学阶段学好各门课程,还可以把这些方法、能力和素养带到高中、大学,甚至带到工作、生活中去,受用一辈子。

与学生同步发展的,还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所谓“教学相长”,只要我们能长期坚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评价„„我们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成就。

最后,“生态课堂”还应该以“生机”为终极目标。

所有的教育,都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还应该成为学生的价值引领牌、精神导向标,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们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为了更能让一线教师的理解我将上海师范大学郑杰教授整理出的把握“生态型课堂”的主要元素介绍给老师们:

1、生态里有无数个物种。意为:进入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性:性别差异、家庭环境差异、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智力差异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陈晓聪

2、生态里找不到一个花盆。

意为:“花盆”是束缚学生发展的障碍,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科”,要有“大视野”。

3、生态里,每一个物种都是自组织的。

意为:最适合的教学是最好的,低效源于适得其反。老师要从“行为理论”的五个方面:“暗示、提示、明示、强化、惩戒”,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生态里物竞天择。

意为:追求卓越才有未来。教师要利用积极的暗示,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5、生态里都是共生的、群聚的。

意为:合作学习,应该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的实践研究重点

6、生态是有节律的。

一个学期的节律:学生第一次低潮期,一般在开学后的第六周,期末考试之后的第六周,出现第二次低潮期,这种节律被称之为“第六周现象”依据学生施教。

一堂课也有节律,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人的节律也各有不同,教师要有所掌握和了解。

7、生态环境很优美。

校长从“课堂学习环境的十个研究”,告诉教师要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8、生态似乎是张无形的手,无处不在,却无处在。

校长从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期,引导老师要消除“职业倦怠期”,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做“生命化和智慧型老师”。

今后几年或者更长时间我校的教学研究目标为和教师一起在学习分享中共同打造“生态型课堂”,营造期待中的“理想型课堂”。

二、生态课堂的实践

一、大胆实践,找准构建生态课堂的途径。在明确了生态课堂的内涵之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召开本校研讨会,梳理了桎梏教学发展的无效问题,调整思路.从一个途径着手构建生态课堂.面对问题沉住气找方法。

(一)改革备课,突出教研,重新建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强化备课要求,课堂设计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1)课前学生要研究什么.(2)课堂小组如何交流.(3)在学生探究中如何点拔学生思维.4)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怎样讲.(5)练习的设计上要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如何设置.倡导教研组集体备课,用心研读和揣摩教材,立足于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个部分的地位与作用,准确定位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把教学内容以关键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找准课堂的切人点.要树立大的课程观,着力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渗透.同时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唯有”水涨”才能”船高”.(二)典型引领,分层递进。加大生态课堂构建的引领力度,任何发展应该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来进行, 不能拿着我们先进的教学方式强加给所有老师.根据学校现状,我们采取”典型引领,分层递进”的方式,促使老师不断研究实践.先锋引领“周福军引领”李萌老师接力,除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和学习常规培训外,在1-6年级的班级中,自主申报了3 个班级作为课改”典型班级”,充分尊重了教师的自主发展.选派校干和骨干教师参加学校每星期研讨,利用新鲜的理念跟老师们共享,出示“生本实验课”,典型班级的老师们更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形成了不断实践,不断超越的课改氛围.聘请了市区教研室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开放式六步法教育理论讲座”, 更深层次的改变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有力的推动了生态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为构建生态课堂比较出色的几位教师录制了教学片断,展示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碰撞的精彩, 将这些视频在各个班级巡回播放.给教师,特别是其他学生以启迪.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就会以最快的方式方法去模仿,甚至是超越.

(三)过关检查,注重评价,加大生态课堂的普及力度我们组成了”生态课堂评价小组”,采取”听,查, 访,看,结”的方式,首先对于典型班级的课堂进行了诊断.”听”--进课堂听课,听教师调控课堂是否大气;”查”--查教师教案,作业布置及批阅.”访”--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看”--一看学生课堂表现等学习状况:”结”--及时评课反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课堂是否过关,定位评选校级教学能手的必要指标.(四)优化合作,提高效能,建构生态课堂的组织形式我们在不同的年级均针对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做了一定培养,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支持下,我们又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在培养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技术的掌握。分组时用进行教师培训。汇报时用轮流说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交流时用三步采访法进行指导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萍老师为我们进行课堂诊断时说:

(五)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寻求构建生态课堂的社会支持我们有效利用全校学生家长会,分别由学校和老师分层对家长宣讲了”构建生态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广角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课前小研究”要予以指导,要给孩子搭建在家尝试当小老师的平台,提升孩子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质和整体水平.家长也给予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很多学生在这样新型的学习方式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感受到自己探求知识所获得的远比教师的讲授要深刻的多.我们还开展了“课改问卷调查”,家长同志们非常赞同我们的课堂改革,有的还将辅导孩子好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全校家长.教学改革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中逐渐走向成熟.

二、借力研究构建模式。构建生态课堂的”开放式教学六步法” 在以上多途径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构建出符合本校特色的绿色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呈现—小组组探究--全班展示--教师提升--拓展应用.

(一)课前研究。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要思考看懂了什么,可以设计问题考大家,谁提出的问题深刻谁学得好.(二)问题呈现。

通过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可以重点在学生中梳理出关键的问题,呈现出来.(三)小组探究。

针对前一环节呈现的问题,小组组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与必要的帮助指导.(四)全班展示。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各小组要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辩论,共同完善,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卡干结构(五)教师提升.针对重难点的地方,教师还要注意提升,起到课堂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拓展应用.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我总出的”六步教学法”不是想限制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新.关键要启发 群体异见,关注个体创见,真真正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三、生态课堂实践中的收获

1明确了一个认识,找到了一个定位。我是谁,在课堂改革的急剧变化之中我要做什么?成年人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从概念开始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大堆问题且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会使课改信心受阻,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所以我们要一起研究编组技术、合作结构技术、班级管理技术、小组评价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本地生态育人教育,与魅力流村文化与当地学生完美结合,是我们的生态课堂模式本土化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大团队理念。咨询人员陆淑芳谷天虎王晓燊

2整理出一套材料。1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例如:小组合作时怎么做不要做什么?尊重师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存档评价是指教育系列化。2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使用手册外出小组化。卡甘合作中心卡甘合作中心电子书籍。一套专家:郑杰、王钰成、卡甘。3一套技术分组技术。交流技术汇报技术。4小组合作学习实用箱。实用技术指导手册、分组牌、抽签筒、白板8块、签字笔红黑、8支彩笔、红绿灯、扑克牌2副。

3拟定了一个名师计划。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一点思考,愿意在实践中借签到更多的经验在课堂改革中让我们学校有名课程名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名学生。

四、生态课堂中的困惑

1、教师缺乏体验性合作培训。

2、学生训练时间很难把握。3、12年级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不宜迟,越早越好,而且勤习多练才能更持久。

4、立人字课与生态课堂关系的把握。怎样整合系统设计整体安排。

14名教师。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文|郑杰(著名学校管理咨询专家、教师培训专家、自由教育者)

学校为什么要成为名校,原因之一是因为学校必须有目标,才能充满活力。而对我们这样一所普通学校来说,成为名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我们校以“薄弱”著称,将来我们要以“优质”闻名。成为名校代表了学校的志气和尊严。

学校凭什么出名?我想以下四种对象有助于学校成为名校:1.名校长,2.名课程(或名项目),3.名教师,4.名学生。我考察了一些中国名校,一部分名校是因为校名的历史性贡献,一部分是靠着培养出的人才。对我们学校来说,在现阶段,也许在我这个校长已经出了一点名之后,要寄希望于“名课程”和“名教师”为学校出名了。名课程与名师其实是高度相关的,教师致力于课程改进与新课程开发取得成果而成为名师,名师打造了学校的高质量特色,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成为名课程。名师与名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那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是名师呢?

成为名师首先是要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那些通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强度、侵占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从事其他活动的空间求得的质量不是真正的质量。也就是说,质量与效益是一对双胞胎,当我们考察质量时,必须同时关注效益,要分析达到现有的质量水平我们付出了多大的成本,我们付出这些成本值不值,还要分析学生是否为达到质量标准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身心健康有没有受到伤害。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考察,名师就是让学生花费很低的成本,却取得很大发展的教师。

成为名师关键是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名师是“凤毛麟角”,其稀缺性可想而知。在学校里,有三种人不可替代:一是学科教学专家,二是德育专家,三是课程专家。专家就是在某一领域内钻研得很深的那类人,自然就不可多得,不可替代。

什么是学科教学专家?有两类:一类是对教学中某一内容的把握与处理极有深度,比如语文学科,你专门研究作文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作文教学体系,别人遇到作文教学问题时都向你请教,那你就是专家了;第二类是你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别人一听,就知道那是你的课,在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你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这套模式经得起检验,那你在这个学科教学领域里一定是小有成就了。

什么是德育专家?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就是那些能摆平班级纪律,控制住差生,并能促使班级学业成绩提高的教师,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这还不够。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成长,而且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就成为了德育(教育)专家。可能我们当前更缺这样的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

什么是课程专家?就是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如果你能编写教材并开设这些课程,或者你能独立构思一门课,而这门课能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时代方向,那么,你就可以靠这门课成为名师,你可以靠这门课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学校里的课程专家现在成了紧缺人才。

教师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手型,二是成熟型,三是专家型。一所名校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专家型教师,我希望我们老师中间能更多出一些名师。如果你是一位名师,我这个校长不仅决心为你提供令你满意的服务,即使让我对你打躬作揖我都会十分乐意。并不是非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有些宣传我们不必太当真,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可以佐证。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人一定整天愁眉苦脸,“悬梁刺股”像个苦行僧。其实不然,故事中的青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一靠兴趣,二靠持久。如果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也能一靠兴趣、二靠每天坚持,那么成功一定会到来的。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第四篇:一切以学生为主,让课堂变学堂

一切以学生为主,让课堂变学堂

【摘要】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是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得出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教师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激烈,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准确的运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如何培养同学们的良好的信息素养,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根据我校部分年段同学的学习特点,浅谈一下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感受。

一、引发好奇,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学习的兴趣并不困难,因为有条件家庭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它已经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使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对未知事物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机房里总表现的跃跃欲试。但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创设游戏,主动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情境导入,学习积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3、学科交互,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让课堂变学堂。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 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

三、张扬学生个性,迸发创新思想。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信息技术的教学一定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文部分

Everyth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students, let the classroom become school

――Types of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ShiBao elementary school DaMaoQi BaoTou Inner MongoliaSu Li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stimulate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bility, develops the student individuality cultivat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were expounded, is the author of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new curricul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ncluded some methods and comments.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Students;teachers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高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高效吗? 我们反对教师课堂一言堂和满堂灌,反对还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一味地讲求学生的“自主”,动不动围在一起合作,一切放任自由,完全取消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与讲解,对重点难点的剖析。学生怎么能够凭着绝对的“自主”,进入有效的学习状态呢?难怪有的学生感叹,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一节课下来,收获显然不大。很明显,这样的课堂教学和新课改前的高耗低效又有何区别?难道我们的课堂教学真的就这样容易走极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吗?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第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在这里你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相提并论。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3、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文化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时,首先讲思想家李贽,然后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观点等,按一般常规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这堂课是否高效很值得怀疑,因为,这堂课并不丰实,缺乏生成性。教师如能上升到“为什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属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与孔孟儒学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体质区别?如何评价呢?”等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

4、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课堂变学堂”的实践与思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生物组罗静 摘要: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中学生物教学,少走弯路,重要的是总结中学生物教学的优秀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 ——观摩永威学校后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韩迎春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河南永威学校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赛课、听评课、听讲座等多种......

    中小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设计

    桑新民 moocs: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标志21世纪最严峻的挑战,就是两股潮流的汇聚,即全球化和信息化。信息化给教育将带来革命性影响已经讲了十五年,十五年过去了,大家产生了怀疑:这......

    把实践和思考凝于笔端

    把实践和思考凝于笔端 1988年本科毕业后,邹碧华进入市高级法院经济庭工作。第一年,他被派往基层法院锻炼。亲身体验了当事人的各种甜酸苦辣,这让邹碧华认识到,理论研究不能脱离......

    春天学堂的实践

    家庭的福音时代的呼唤 ——春天学堂社区教育实践初探 春天学堂林春茂曾维玲何伟良 2011年11月12日 一、春天学堂开办概况及现状 春天学堂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的万科四季......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范文大全

    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高丽萍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合集五篇)

    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性实践与思考 自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同,教师的经验和能力的不一,科学......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摘 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指我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及纪检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和履行政治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