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时间:2019-05-12 01:49: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第一篇: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浅谈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有些问题,教师一时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还会觉得很尴尬。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质疑呢?我认为: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学关系。

[关键词]质疑鼓励勇敢接受宽容对待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目前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提的问题渐渐多起来,还有一些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让教师感到很尴尬。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呢?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兴趣的使然。质疑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事实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我给学生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时,学生提出以下质疑;

﹙1﹚ 教材中上明明写着:“„„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却说南昌起义的结果失败了?

﹙2﹚ 教材上写的是“„„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这句话里应该有三支军队,《同步练习》写的也是三支军队,可是教材中却又写着“两军会师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 教材中“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一支队伍为什么不叫第一军而叫第四军?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类似这样的质疑有很多。通过对教材的质疑,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同学们或交流、或讨论、或争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地思考过。“实践证明,通过对疑问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

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空间。例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

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

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的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俗话说: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必然选择。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一般又都比较贫困,这些都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又加上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都是难免的。例如:我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上)这一课时,我书写的板书: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然,**银同学说:老师你错了。“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贡献”应该改为“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几件事。”

我说:“说几件事”也可以,说“贡献”也可以。

**银:不可以,说“几件事”,答案才能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创办《每周评论》。说“贡献”答案只能是“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我说:一个人的贡献就是通过他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的。

**银:“所做的事情”和“贡献”是不一样的。

我看一会也说服不了他,只好说:回头大家查一查字典,看一看字典对“贡献”是怎么解释的,“贡献”和“事情”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讨论,**银,你看怎么样?

**银点头答应。

再例如在我给学生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下)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就“当时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出兵”的问题发表意见。学生们立刻又争论起来。言不出兵者居绝对少数(3人)。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

突然**金同学站起来说:不该出兵,因为抗美援朝是非正义战争。

我连忙追问:为什么说是非正义战争?

**金:美国打朝鲜是通过联合国决议的。

我问:联合国当时被哪国操纵?

**金:美国。

我又问:既然被美国操纵,那么联合国只可能代表哪国利益?

**金没有直接回答:我认为美国没有侵略我们,而我们却到朝鲜与美国作战,我们就是非正义的。

我仍然显得很有兴趣:请你翻开《地图册》,再看一看美国空军袭击范围,有没有进入我国东北境内?

**金:我们和朝鲜是邻国,美国虽然空袭到我国境内,也是难免的,也不能说明美国是有意侵略我们。

我还是不动声色,反问:那么,你说说美国第七舰队阻止我解放军解放台湾是不是对我们的侵略?

**金:沉默不言。

我看的出他还是不服气。**金的学习成绩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历史成绩每次考试也都在90分以上,可他也是最好和我“拧”的学生之一。我课后反思: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思想,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他怎么会有这种观点?为了彻底地转变他的思想,我又准备了一些材料:“美国的一位将军曾对当年中国出兵朝鲜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某个强国入侵墨西哥,从而靠近了美国边界,那么美国国会不出5分钟就会宣布参战。’他的这一观点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得到进一步验证。”“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两次入侵伊拉克。”分别用以说明当美国的邻国受到其他大国军事控制的时候,美国也会作出强烈反应,甚至采取战争手段;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是美国侵略他国的惯用手段。当我又用这些材料与**金交流讨论时,他终于笑了,说了一句“明白了”。因此对于学生的有些偏激的观点,教师不可以不屑一顾、制止、批评甚至讽刺挖苦。相反更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广泛收集资料,和气、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的那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并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即使是钻牛角尖或者是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耐心引导,不可以“影响完成教学任务”而受到制止,更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接受自己或教材的观点。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不仅体现教师的道德素质,而且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质疑能力实际上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伴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如何正确对待学生质疑的同时,作为教师是否也应该反思,让质疑也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吧。

第二篇: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质疑

天津东丽民族中学

田国红

邮编 300300 内容摘要:本文从‚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关键词: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提出,说明认识和思考没有进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标志着学生已迈进求知的大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培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创设情境,为学生引“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而不善于发现问题。因此,创设质疑的情境很有必要。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游戏,一个故事,一个问题,一个试验,也可以是一种直观形象,一段录像资料,一段音乐,一幅图画,一个小品,或者是以上多种方法的结合。如:

1、用有“趣”语言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水》时,就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我国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美文中,“水”作喻体的比喻句层出不穷,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倾泻在这片叶子和花上„„为什么人们喜欢用水作喻体,水的组成是怎样的?那水又有哪些特点和性质呢?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一种悬念,使学生急于去探索有关水的知识。

2、运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最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例如在讲《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倒于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向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刚刚学过的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了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的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于是很想学习有关中和反应的知识。

3、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学习的本身是为了应用,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也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例如,讲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时,教师问:“新买来的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们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问题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一次评价,就是一次鞭策。学生问对题时,教师要鼓励说“你真棒”,“好极了”;学生问错题时,教师要说“你会成功的”、“你能行”。学生不敢问时,教师要说“老师相信你”等。用真情述说成绩,鼓励学生再攀高峰;用亲情表达心愿,期待每位学生有所成;用热情激活上进心,为学生描绘美好前程;用激情抚慰不悦的心境,指点学生认识和行为上的迷津。没有冷漠的语言,没有冰冷的面孔,没有呆板的模式,没有无情的指责。这些都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敢于提问。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调查我们周围的学生,上课根本没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深的质疑习惯:

1、架桥铺“路”。对于质疑,开始学生可能觉得茫然,这就要求教师给予明确的指导,为他们架桥铺路。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作业”和课后“思考练习”中提出的问题来预习教材,找出不懂得地方。这样的引导简单易行,尤其对质疑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能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然后,要着重指导学生大胆尝试,使学生从不敢质疑到敢于质疑。

2、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恰当地组织问题,人为增加问题的不一致性,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如:要求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我故意把物质的化学式写错,致使学生无法配平,学生开始怀疑我出的题有误,我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明白老师讲的也不一定全对,然后引导学生认真查找错误,并告诉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捏造物质;还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教师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笔者往往经常在课堂上讲解某个学生在课外的提问或是直接鼓励学生自己来讲,并对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学生身上引起震动,因为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这样长期坚持,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这就需要教师要多示范,教规律于学生。那么从何发疑?

1、对课本发问。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教材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为什么实验室通常使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而不用浓酸?为什么试验室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2、找寻关键词发问。尤其是讲解化学术语、化学概念时。如讲单质的定义时,我简化概念为“一素一物”,为什么老师要强调是“一素一物”并通过选择题“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C一定是混合物D一定不是化合物”来释疑,使学生领悟到化学定义中的关键字是有“疑问”的。

3、从比较中质疑。毛泽东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有比较的物质组合在一起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点质疑,如:我们复习的三大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复习三种还原剂、复习三酸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解题后反思质疑。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解完、解对题后就认为完事大吉了,却忽略了尤为重要的一环:题后反思。反思一下我们从中得到的哪些关键的字眼需注意;哪些规律需总结;哪些错误需避免?

教师为了让学生会问,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不要把一切问题都讲出来,让学生有问题可提。

2、因势利导,把握质疑的时机,逐步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

3、教师要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提问来质疑,力求多、新、变,从而使学生从浅显的表层的疑问趋向较深层次的探讨,使质疑的能力,技巧有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理论,才能在处理各种教学问题上游刃有余,从而使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

参考资料: 1.《教学技能》 胡淑珍等编 湖南师大出版社

2.《课堂教学策略》 保罗〃D〃埃金(美)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7 3.《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 化学教学 95-11 郑学裕 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何兴球

第三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康居西城小学 付仕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我们的高效课堂教学,尤为重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就是要勇敢的提出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共同释疑,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须教其有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质疑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体出现,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筋,维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我在班中对学生注意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于质疑,敢于质疑。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1、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课堂上,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

2、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问错了,不指责,还要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如果问对了,问得好,要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其中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从文中找答案,一起解决;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同学们开辩论会。如讲《可爱的草塘》一课时,一个学生发问: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都比不上,咱们国家有那么多名胜古迹,她这样说不对。他的话音刚落,立刻遭到好多同学的反对。我趁机把同学们分成两方,让他们各抒己见,进行辩论。意见统一后,我说:“他提的问题很重要,他能提出这个问题真了不起!”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这样就激起他们质疑的兴趣,愿意去问。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问。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流弊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1)在预习中提出“有

什么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等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从中发现问题。(2)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③)在讲读分析课文后,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质疑,问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

三、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这里存在着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狼牙山五壮士》,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学生问:五壮士指的都有谁?为什么称他们是壮士?题目改为“狼牙山五战士”行吗?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如《颐和园》一课有一句:“游船、画肪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船在水面上“划过”,这里为什么用“滑过”?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如教《跳水》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一顶小小的帽子,孩子回家后买一顶不就行了,何必冒着生命危险去追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4.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作者匠心独具所在。引导学生读书前后联系起来,找出矛盾的地方,从此处质疑,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给颜黎民的信》一课。信的开头称呼是“颜黎民君”,可见这封信是写给黎民的,在结尾鲁迅先生却写道:“祝你们好”,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正揭示了课文中心,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真诚关怀。5.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

综上所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学习语文更有趣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

疑能力,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但愿“质疑教学”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在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第四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课堂上专门给学生一段时间质疑,而等学生一个个说完后,教师却按事先准备好的话总结一番,接着教师不管刚才质疑的具体情况,生硬地出示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而置学生的提问于一边,仍按既定方针教学。这样,把质疑当作了一种点缀和摆设,仅仅是过场而已,课堂质疑也就成了“有名无实”。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最好的效果,而不流于形式呢?

(一)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把质疑问难引进课堂,需要学生不仅要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还要使自己的脑筋处于“完全开动”的状态中,要随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敢问”精神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中往往会产生“我提的问题恰当吗?”“我的问题太肤浅,同学会讥笑我吗?老师会批评吗?”等的心理。教师应经常向学生说明多问的好处,及时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学生不论提出什么问题,有的甚至是很不合适的,只要他们态度认真,老师也不批评他们,不说他们不认真听讲,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如和本课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就马上请别的学生或自己解答;对一些与本课关系不大的问题,或完全离谱的问题,可在课堂上作适当引导后,再在课后帮助解答,做到学生提出的问题个个有着落。这样学生的顾虑消除了,有疑难都能大胆提出来,渐渐就会连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向老师提问了。

2、指导学生“会问”的方法

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冥思苦想也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处地方质疑:

(1)从课题质疑。(2)从插图处质疑。(3)从语句重复处质疑。(4)从内容没有写清楚(或没写完)处质疑。(5)从自己认为不懂、奇怪的地方质疑。培养学生提问的方法很多,既可以在课堂上问老师,也可以学生相互讨论;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以在课前预习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联系作业中进行。

(二)发现质疑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1、自学生疑,沟通求疑信息

自学生疑,是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学生用“圈、点、划、批”等办法勾出疑难,待下一步讨论排疑。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通过自学能挑出其中的疑点,就会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如教学《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会纷纷提问:是谁送给盲婆婆蝈蝈?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蝈蝈?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索中。

2、鼓励质疑,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丰富多变的。它应该成为学生阅读、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高明的教师能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各具特色的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符合个性的评价、引导,既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人文关怀,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教学语文第一册《爷爷与小树》时,因为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自然段这个概念。因此,在上课刚开始时,我就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并问学生:“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在编排上和我们学的前几篇有什么不一样吗?”不一会儿,一个学生就举手回答:“老师,为什么这课文是一组一组分开的呀?”“老师,我也发现了”„„这时,很多学生都坐在座位上频频点头称是。因此,我灵机一动,顺着学生的问题,请学生说说从哪儿看出课文是分成一段一段的。学生们通过观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们发现有几个地方开头空了两格。”有的说:“我们还发现课文把讲冬天的句子分在一起,把讲夏天的句子分在一起„„”这时,我让孩子们为这“分了的”一组句子取名字,孩子们取的名字有“一节”“一段”“一组”等等。我在充分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的想法后,告诉孩子们它已经有了一个大家都叫惯了的名字“自然段”。我从学生的提问质疑中挖掘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但发现了自然段的形式,还发现了自然段的本质。

3、读中释疑,深化求疑成果

教师应扣住课文重点、难点设疑,以读促读,在读中“启发释疑”。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读中有所发现,产生新疑,使他们始终保持“愤”、“悱”状态。我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教师在深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后问学生:“老师读得好不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

大声?”“(课文最后一句是:小鸟在枝头高唱:“红领巾真好!”)只见教师沉思片刻后微笑地请那位学生坐下并说:“你听得真用心,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把最后一句读得这样大声呢?请同学们自己读的时候好好想想,你认为该怎么读,等一下再告诉老师好吗?”后来,老师又再次请刚才那位学生发表意见,非常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觉得这个学生提出的意见非常有意思,看得出他是动脑了,而且是用心去学的。对于学生这种有个性、有创造的“意外”,这位教师并没有忽略不计,而是热情激励、顺势牵引。那么,受到鼓舞和激励的就不只是那位提问的学生,而是全班的学生。

4、创造质疑,拓宽思维。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课文的再思考,再质疑。这种思考、这种质疑一般已超出课文要求理解的层次(需要理解的内容一般都在前面三个环节中解决了),带有非常明显的创造性质。如教学《狼和小羊》,在教学总结时,学生手教师语言诱发,又提出了以下的疑问:“狼向小羊身上扑去,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老师根据这个同学的疑问展开讨论,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可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则相反,理由有:“狼向前扑的时候,由于用力过猛,一头撞在前面的树上昏倒了”;“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到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狼向前扑的时候,前腿碰在石头上撞伤了”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鼓励“发现”,善于“质疑”,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破除传统的注入式与接受型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创新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健康个性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智能的完善,帮助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提出问题、树立假设与检验假设及验证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这正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李江

第五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义乌市王宅小学 朱文明

【摘 要】质疑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却普遮不足。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笔者主要从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三个层面探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教学;质疑精神;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就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各抒己见,听、说、读、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觉得学习科学更有趣了。因此不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要加以细心解惑,循循释疑,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如何设疑、如何使学生不断设疑,善于质疑,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质疑意识不强,提问质量不高,部分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系统策略,课堂提问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我深深感到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

一、学生质疑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生不敢提出质疑或不愿提出质疑。

在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存在于很多人的思想深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和资源的垄断者,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提出质疑,主要是学生的质疑、表达受到各种限制,那些不符合要求者可能还会招致教师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教师不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空间,一是怕学生的“异想天开”打乱了自己设计好的课堂程序;二是担心学生也没有什么好问题可提,尽是些胡思乱想,既耽搁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又乱了自己的阵脚。这就促使一些学生不敢提出质疑。即使有质疑也不愿提问,总害怕问错了会引起同学的讥笑、老

师的斥责,对质疑有后顾之忧。于是因怕给自己惹麻烦而不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也许受到了一次打击,就造成了他以后不愿发言。这也就出现了越高段课堂越死气沉沉,低段的课堂反倒活泼有味多了。

(二)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束缚。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获得,轻素质的培养。上课时,教师一切均按教案实施,就教材论教材,以知识讲知识,严格维护古板规矩的教学秩序。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完全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提问的余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不会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质疑;不会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思考。总以为学生一无所知,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缺乏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意识。在课堂上,过分讲究课堂的纪律性,视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为干扰源,粗暴压制甚至打击、讽刺、挖苦学生的提问。最终导致学生胆小、害怕失败,不敢、不愿提问和回答。

出现这样的局面,问题主要在哪里呢?那么,如何培养好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呢?

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途径

从以上原因来看,学生是否具有质疑意识,关键看老师的教学行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老师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培养。因此我主要结合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学校教育中的因素,从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三个层面探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生“质疑”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主要是学生存有“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彻底消除学生的“三怕”心理,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为了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我允许学生有比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个个正襟危坐。学生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站起来发言,说完后不管对错就可以坐下,形成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给予学生大胆质疑发言的环境和成功的体验。一次,我在讲课时,不小心把鲸说成了是鱼类。此时,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听到后,立刻举手纠正了我。虽然我当时很尴尬,但还是表扬了这个学生勇于提问的勇气。由于学生都是爱表现的,他们听到我的肯定和鼓励的话以后,肯定会时刻关注我的一言一行,上课的时候肯定能集中精神,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自然也被调动起来了。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1.“顺瓜摸藤”。

在这里,“瓜”是结果,“藤”是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见到的科学现象多问一问产生的原因。我们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发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例如为什么眼睛会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有时可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18世纪初,天花在欧洲流行,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即使侥幸活下来的人,脸上也留下了疤痕,人们害怕极了。琴纳是英国一位乡村医生,他发现奶牛场的女工从没得过天花,为什么?他考察发现牛会发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就是牛痘,而女工患过牛痘,是不是患过牛痘的就不再患天花?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琴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经过慎重考虑后给以孩子接种了牛痘,半个月过去了,孩子安然无恙,直到现在,琴纳的发现仍然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2.适用条件法。

科学规律都有其适用条件,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些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改变条件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改变条件,想一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同一科学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有多种方法,有时改变条件进行思考,能获得最佳的求解方法。如:沉在清水中的土豆,当在水中不断加入盐时,土豆会慢慢浮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把一张报纸压在尺上,轻轻压下尺,结果怎样?快速击打尺子,结果有怎样?„„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进行质疑。

3.运用实验引发质疑

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实验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动手上见科学,做到动中有思,思中有动,动思结合,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的变化过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达到深化科学知识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来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吹泡泡实验中,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怎样才能把泡泡吹得大些?怎样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去?为什么阳光下的泡泡是五颜六色的?为什么用方框催促的泡泡仍然是球形?„„这些都必须运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而实验能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激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4.潜移默化,养成质疑的习惯。

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教师要从各方面入手,用多种方法,潜移默化,让学生慢慢地养成质疑的习惯。我平时也会对学生讲一些有关质疑的名言故事。比如,我跟学生一起学习陆九渊的诗句: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为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这样做:每人准备一个问题本,在老师讲课前,把要学的本课内容看一遍,把能解决的问题打上“√”,把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带着问题再听老师讲课。有时,在课堂上还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汇报自己在预习中解决了哪些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然后大张旗鼓的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学生受到了表扬,又有机会展示自己,积极性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熏陶,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终于明白,善思好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求知的前提,是科学探索的起点。

(三)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质疑。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质疑的源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质疑意识及创新精神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关键在于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创设积极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1.利用奇妙的科学现象激发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反差,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疑

问。例如:在学习教科版科学四下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科学活动课时,我拿出一个长着头发的玩具娃娃,让学生想办法使玩具娃娃的头发全部竖起来,结果谁也没有想出来办法。这时,我用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玩具娃娃头上,玩具娃娃的头发立刻竖起来了!学生在惊叹中产生了疑问:这是怎么回事?玩具娃娃的头发为什么会竖起来?通过小魔术创设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投入到问题中去,开始了探究科学„„

又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中,我首先演示了“纸巾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巾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我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巾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显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质疑情境,学生不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探究活动的进行。

2.利用逆向思维提出质疑

这是与通常思维程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式,这是通过从相反的方向展开思维,提出问题的一种质疑方法,例如,法拉第根据电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了质疑:磁能否产生电?并通过10年的艰辛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例如 教《变色花》我先出示一朵白花,喷了一些紫甘蓝试剂出现了红花绿叶,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后,接着我就问同学能不能把花恢复原样?这些都属于逆向质疑。

3.结合生活事实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生活事实,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原有认知与生活体验,从而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例如,让学生回

想: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冒“白气”;冬天口中呼出“白气”,戴眼镜的同学刚走温暖的屋子,眼镜上“雾蒙蒙”的一片;脱毛衣时会有劈里啪啦的声音;油罐车后边拖着铁链子;汽车后边的挡风玻璃有横条;汽车刹车时人会向前倒,突然起动时人向后倒;家里的电表有时走得快,有时走得慢„„这些事例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历但没有深究过的,当教师在课堂上将这些现象抛给学生时,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引起质疑,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多从生活事实出发,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

4.利用科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普遍的“追星心理”,他们对科学界的名人充满着崇敬。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例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和强迫运动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法拉第由于坚信各种自然力的统一性,并以此为标准来裁定和审视自己进行的科学实验,为此他顶住了各种流言蜚语和讽刺打击,忍受了不少权威人士的白眼和讥笑,终于一鸣惊人,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为后来的电力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法布尔是世界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童年时代树林里的小虫让他兴致勃勃“为什么腮角金龟穿着栗底白点的衣裳,是谁在荆棘丛里轻轻歌唱?„„”昆虫世界是那么神奇莫测,法布尔的脑海中有永远问不完的问题,最后,他用毕生的精力观察昆虫著成了《昆虫记》。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正是无数的物理学家不迷信权威,坚持有条件的怀疑主义和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以实践和逻辑为标准来审视和判断一切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才给科学的发展不断增添前进的动力。先辈们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更好地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学生看到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这七色光谱,就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听到共振音叉的响声,又会产生为什么那个音叉没有敲也响起来的问题;生活中的电磁炉是怎样给物体加热的等。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注意培养师生间的情感,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3]《科学教学实施指南》方红常利梅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宇认为主要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金凤区第六小学 马凤娟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宇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的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当今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文章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代教育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见,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学会质疑是创新的开......

    他们这样面对质疑优秀美文

    生活中,我们大都受过这样的委屈:我们做了一件事或一个决定,别人不但不支持,反而质疑我们。遭遇质疑确实让人情绪不佳,那么,该如何回应呢?鲁豫正反推演鲁豫有一段时间担任了好几个节......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悉尼歌剧院》教学反思五篇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悉尼歌剧院》教学反思 学校的语文学科专家每次在听课后都会反复强调,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敢于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摘要:创新始于质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习心得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研究》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学习心得 通过三个阶段的的理论学习,使我从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下面谈谈个人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