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平镇实验小学教育“9+3”计划实施方案
和平镇实验小学教育“9+3”计划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施教育“9+3”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努力实施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为目标。结合我校教育“9+3”计划工作实际,特制定和平镇实验小学2014年教育“9+3”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工作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宣传实施教育“9+3”计划的目的、内容和意义;进一步保障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尊师重教和依法治教的意识,形成合力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2014年我校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100%,教育巩固率达到要求。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按新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加强教师业务与学历继续教育工程建设,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重点:
(一)实行“三包一挂”,进行全员管理。
我校建立“校长包全校,主任包班级,教师包学生,政绩均与考核、聘评挂钩”的三级网络管理机制,形成层层有人抓,重点生有人管的全员管理局面。为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各班级在分管领导的指
导下,每班要确立几名思想、学习等诸方面相对落后有可能辍学的学生为重点生,并建立起重点生档案,做到及时家访和面谈,开学初要全员出动对重点生家庭全访一次,对未及时返校的学生重点访,以达到提高巩固率的目的。
(二)强化措施,实行全方位管理。
为提高我校学生的巩固率,降低辍学率,我校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中所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把“兴趣”还给学生。
第二,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实行异步教学,进行分类指导,让学生尝到学习的兴趣。
第三,学校组织教师深入调查了解学困生和贫困生的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破辍学念头;对贫困生给予减免杂费、书本费等物质帮助。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
第四,加强安全管理,优化育人环境。为让学生在校安全地度过每一天,我校将组织后勤人员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加大投入,绿化、美化校园,真正把学校变成学生的乐园。
(三)建章立制,实行全员管理。
教育“9+3”计划工作必须天天讲,天天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巩固率,达到教育均衡发展。我校将采取如下做法:
1、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凡因失职、渎职、玩忽职守导致学生辍学的,坚决给予查处,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2、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成立校以校长为组长的“控辍保学”工作
领导小组,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建设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中小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形成家长——学校——教育局联动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实行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重点加强对返校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学籍变动管理,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海燕(校长)
副组长:张作维(工会主席)
成员:刘晓龙符开勇管平原符碧强张玉和冉小红张霞刘兴成田静邹长虹冉琼静
(二)、依法控辍:
1、根据《义务教育法》,制定有关控辍保学的规章,明确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保学责任。
2、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每年3月和9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控辍月”活动,认真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规定,杜绝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务农、务工、经商行为的发生。
4、学校与学生监护人要签定义务教育责任书,依法强制性确保控辍工作的落实,并协助乡镇政府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出“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如未按规定期限返校,应及时报告乡镇政府实施行政处罚或追究法律责任。
(三)、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外出的其他省、市学习锻炼,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促进师资合理配置。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优化和规范学校布局调整。
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落实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好农村营养餐改善计划。积极引进外资,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加快缩小城校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到2015年,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五)、严格考核
实施“9+3”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对各班、教师履行实施教育“9+3”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力、完成任务滞后,严重影响我校教育“9+3”计划完成的班级和个人将作全校通报批评或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和平镇 实 验 小 学2014年4月
第二篇:贵州教育9+3计划
由于贵州省基础薄弱、欠账较多等多方面原因,全省义务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不稳固、易反复阶段,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同时,随着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为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教育“9+3”计划(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于2013年1月14日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教育“9+3”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1号)文件
目标任务
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水平。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1.8%以内;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8%以内,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5%以上,办学经费得到保障,义务教育学校符合办学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教师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60个以上县(市、区、特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2013—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每年完成招生计划27万、30万、33万人。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免除省内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学费,6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到2015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1︰1,规模分别达到8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以县为单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重点工作:
——优化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农村中学集中布局到县城、寄宿制小学集中布局到乡镇”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镇化建设规划,统筹资金在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所在地城市(镇)新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推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扩容,到2015年基本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健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制度,优先满足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落实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实施好农村营养餐改善计划。到2015年实现农村小学生寄宿率达到30%、初中生寄宿率达到70%。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的模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弥补教师短
缺问题。坚持“硬件与软件并举”、“投入与管理并重”工作方式,加快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配套教学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特别是以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为重点组织开展好同步课堂教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加快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差距。2013年,基本实现全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到2015年,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60%以上中小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20%以上中小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乡(镇)政府及教育部门,每年初层层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建设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学生在校学习和成长记录档案,动态掌握中小学生流动和辍学情况,形成学校———县(市、区、特区)教育局———市(州)教育局———省教育厅四级网上联动管控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实行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开展“一帮一”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重点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学生学籍变动管理,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和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切实提高办学能力。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特区)至少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遵义、毕节、铜仁等有条件的市(州)要重点建设职教园区,实现集中办学。省重点支持办好清镇职教城,力争到2015年入住职教城学校达到15所以上、办学规模达到12万人。利用省外优质资源,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每年选送3万名以上学生到省外免费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在用地、税收、招生和学生资助等政策方面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加大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奖补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力争到2015年建成1000人以上规模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5所以上。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急需的专业。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将县级职业学校纳入定点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等,推进“农科教”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中职———高职———本科立交桥”政策,畅通优秀中职学生对口直升渠道。积极探索专业性、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和高职院校带动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发展路子。
——加强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范院校推行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建立健全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合理配置。要按编制足额配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任教。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拓宽教师引进渠道,从行业、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特聘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中等职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积极支持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针对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分别制订评价标准,实行分类评审。
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省政府成立以常务副省长为组长,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实施“9+3”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实施“9+3”计划,部署和调度相关工作,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教育督导委员会,配齐专兼职督学,承担本地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督导检查等工作。同
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心教育、社会各界支持实施“9+3"计划的良好舆论氛围。
——强化投入。建立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三级政府实施“9+3”计划投入保障机制,扩大教育投、融、捐资渠道。省级相对集中财力,加大对市(州)、县(市、区、特区)教育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力度。通过整合教育专项资金、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同时压缩全省各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5%用于支持实施“9+3”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要建立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从2013年起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教育的部分、地方教育附加等要确保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等经费也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与培训;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所属职业院校经费投入。同时,对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的校舍建设项目,要按有关规定最大限度减征或免征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建设配套费、商业网点费等相关费用。职业院校校区土地置换收入,按规定计提各种专项资金后全部用于学校建设。税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落实校企合作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落实责任。省实施“9+3”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9+3”计划的组织实施。
省教育厅:牵头负责全省实施“9+3”计划,制定“9+3”计划实施细则,建立实施“9+3”计划责任分解考评机制。健全完善9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实施“9+3”计划所需资金保障方案,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做好中等职业学生免学费、贫困生资助和项目规划编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和项目扶持政策。
省财政厅:积极主动筹措实施“9+3”计划所需资金,会同教育、发展改革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大力支持,会同教育部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省发展改革委:将“9+3”计划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争取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资金支持。
省民政厅:督促指导各地及时做好流浪未成年人和符合城乡社会救助条件的学生救助工作。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督促各地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统筹利用好技工学校资源和指导办好技工学校;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招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
省监察厅:按照相关规定对“控辍保学”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和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国资委:引导监管企业与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职业院校开放办学。
省审计厅:对实施“9+3”计划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审计。
省国土资源厅:保障实施“9+3”计划建设用地。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国家保障房政策妥善解决好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问题。
省农委:指导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办好现代农业类专业。
省编委办:督促指导下一级政府和编制部门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编制,足额配齐各类教师。
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协同做好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市(州)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9+3”计划的组织实施,督查考核所辖县级人民政府履行职责情况。
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实施本县域内的“9+3”计划,确保完成“控辍保学”、“均衡发展”及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目标任务,办好县域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严格考核。省实施“9+3”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不定期对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实施“9+3”计划进行调度,对工作不力、排名倒数的10个县(市、区、特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市(州)所辖20%及以上的县(市、区、特区)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其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向省人民政府作书面说明;未按时完成“9+3”计划目标任务的县(市、区、特区),其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向市(州)人民政府作书面说明。省教育厅、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要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等部门,制定下发实施“9+3”计划考核评估办法,做好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核”、“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的衔接。省教育厅每年要对各市(州)、县(市、区、特区)当年辍学率情况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办学情况进行排名,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篇:大银镇教育“9+3”自查报告
大银镇“9+3”工作
自
查
自
评
报
告
2013 11 年月
大银镇教育“9+3”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贵州省教育 “9+3”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指导下,按照上级文件的要求,我镇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展了教育“9+3”工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经自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银镇共辖九个村,其中学前教育需完成328人,实际完成329 人 ;初中升学任务需完成377人,其中普通高中153人,中职学校224人;实际普通高中招生173人,中职学校招生234人;特殊教育招生需完成4人,其中特殊学校2人,随班就读2人,但实际特殊学校招生1人,随班就读8人。
二、成立教育“9+3”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夏炜(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陈航(镇党委委员)
郭太勋(教管中心主任)
王荣端(中学校长)
组员:贾成员周勇李波刘天文简波张德苹高培赵高琼张习玉张作攀尹孝伦汪育江刘波范厚书杨鹏高培石远国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管中心,贾成员任办公室主任,刘天文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教育“9+3”日常工作。
三、教育 “9+3 ”工作开展情况
(一)控辍保学
全面贯彻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狠抓我镇控辍保学工作,结合各报表,把死亡、休学、转学、三残、及各岁数段等人员的各种材料
整理归档(包括印证材料),经核实我镇小学辍学率为0.13%,初中辍学率为1.79%;小学入学率为99.86%;初中入学率为99.8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83.42%.本项权重25分,自评25分
(二)示范校建设
我镇把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与此同时“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农村寄宿制管理、减负增效等工作也同时进行,经过努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项权重9分,自评8分
(三)布局调整与农村寄宿制学校
结合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我镇减少农村教学点2所,有规划地建设教育阶段学校的附属工程,完成2013年小学学生宿舍1幢。
本项权重16分,自评6分
(四)农村学生寄宿率
由于我镇边远落后,人口分散,给我镇很多学生读书带来不便,故导致有653人寄宿读书。
本项权重7分,自评4分
(五)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本镇有12所学生食堂,并且都投入使用。
2.按1:100比例,我镇有工勤人员48人。
3.我镇食堂原材料都进行统一采购。
4.我镇食堂原材料的报账都采用“校财局管”制度进行。
本项权重8分,自评8分
(六)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我镇于2012年10月起,开始办理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经过专职学籍管理人员的努力,我镇学生学籍系统数与在校学
生数、年报数、文化户口已经完全统一。
本项权重8分,自评8分
(七)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镇教学也随之引进,到现在为止我镇配置了4间多媒体教室,班班通教室4间。
本项权重5分,自评5分
(八)师资队伍建设
1.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精神文化建设是我镇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由此,我镇按要求分批分次分量安排教师参加国培,并且参加国培的教师已完全通过;
2.随着教师队伍的壮大,我镇已容纳几十名特岗教师,在政府领导的大力关心下,给特岗教师安置了住处,且随时去慰问特岗教师、按时给特岗教师发放工资、按时给特岗教师接转岗位,给特岗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工资环境。
本项权重4分,自评4分
(九)均衡发展
由于社会的发展,我镇已有教师数和学生数已经按照标准配置,学校教学设施也按照师生标准进行配置,学生在校的平均占地面积等也已达标。以上各项已达国际标准。
本项权重4分,自评4分
(十)“控辍保学”宣传活动
我镇把“控辍保学”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引进各种媒体和网络进行报道宣传,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干部、教师、村领导多次深入村寨与村民进行沟通。在镇内所有要道张贴醒目宣传标语。并且把2月份和8月份定为我镇控辍保学宣传月,使我镇人民更多的了解知识的重要性。
本项权重4分,自评4分
(十一)保障措施
我镇按照省政府、市委、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相应的“9+3”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有关“9+3”宣传活动,并投入大量的经费,保障教育“9+3”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项权重7分,自评7分
综上所述,我镇开展教育“9+3”工作,经过自查自评综合得86分。
七星关区大银镇 2013年11月20日
第四篇:枫香溪镇袁场小学9+3计划汇报材料
德江县教育“9+3”计划资料
枫香溪镇袁场小学教育“9+3”计划推进、工作汇报
德江县教育“9+3”计划资料
枫香溪镇袁场小学教育“9+3”计划推进
情
一、学校基本情况:
袁场小学始建于同治七年(1886年),即川军、参军李少波所创建的“凭依书屋”,1911年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凭依书院”,民国32年(1943年)国民政府改为“顺溪中心校”。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袁场学校,学校位于营盘山之东侧,吸武陵山脉之灵气,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莘莘学子在科场会试中屡居德江县榜首,曾被誉为“三百禀”,后誉称“铜仁地区全面跃进教育教学质量首推袁场”,1964年设附中,1979年增设一届高中,1994年分为“袁场中学”和“袁场小学”,袁场中学续居旧址,袁场小学迁至现址。经党政部门悉心扶持,师生共同努力,于2000年再更名为袁场小学。建校百多年来,在改革春风的沐浴和滋润下,扎根革命老区在红色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袁场小学,以“内抓管理,外树形象,争创农村一流小学”为办学目标;以“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办学理念;以“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为校训,伴随时代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枫香溪镇基础教育一道亮丽风景。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 1000多平方米。教学楼4栋,学生宿舍1栋(在建设中),食堂1栋(建设中)、教师公租房一栋(建设中)。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各1间。远程教室、多媒体教室各1间。有足球运动场1个,篮球运动场2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专任教师 51 人,门卫4人,食堂工人8人。本科学历 15人,专科学历 25 人,中级职称15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 况汇报
骨干教师 5人,镇级骨干教师 10人。
学校设有教学班20个,共有在校生1013人。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悉心关怀与指导下,通过我校广大师生励精图治,外树形象,内强管理,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先后获得了“五好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先进学校”、“先进集体”等殊荣,2013年春季学期小学终端评估获全县一等奖,历年每学期期末考试都取得满意成绩。当前我校已步入健康稳步发展轨道,正全力推进“9+3”计划工作。
二、主要工作:
1、强化领导: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教务处主任、总务主任、教育主任、各班主任为成员的“9+3”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校长室,教育主任负责日常办公及资料的收集。
2、职责明确:实行责任一岗双责,学校与各老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确。使辖区各村7---12周岁正常适龄儿童能坐在教室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辖区各村7---12周岁适龄儿童辍学率为0.7%,入学率为99.59%,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达到规定标准,全力推进“9+3”计划工作,保证六年级毕业生百分之百,一个不少地进入初中学习。
3、宣传动员:首先制定“9+3”工作计划并制定工作路线图和进度表。
2、8月份,在学校服务半径内、在公路沿线和醒目地方张贴和悬挂控辍报学、九年义务教育等标语。全校教师进村入户,宣传九年义务教育等法律法规和3年职业免费教育对学生和家庭的好处。开学后对未入学的学生进行走访、动员入学。
4、营养午餐和一补: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保障学生营养午餐的质量和卫生、饮食安全,全力打造放心食堂。学生营养午餐实行实名制,做好相关资料,上报局营养办,并在学校公示栏,公示每天的菜谱和资金开支情况,让教师明
白、学生明白。一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按照调查—填表—调查—公示—上报进行操作,规范流程,加强监控,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住困生手上。
5、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教学提升的奠基者,师资队伍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好坏。一是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走出去,请进来,每学期老师外出培训及网上培训达20人次;三是加强校本教研,每周每位教师都要“推门听课”一节以上;四是以教育局开展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为契机,开展了“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等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赛课;五是打造学校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
6、优质资源的配备:为了使教学资源合理化、公平化、均衡化,教育主管部门为我校配备了一台班班通。全校教师办公电脑达到“人手一机”,让教师能享受到优质的资源和优质的课件。
7、经费保障:“9+3”工作计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使此项工作常抓不懈,落到实处。学校在每年的经费预算中,5%公用经费用于此项工作。
8、奖惩:学校把对学生的控辍保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对完成得好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或工作不力的教师给予惩罚。
三、今后的打算:
1、多做学生、家长工作,经常家访,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失学、辍学。
2、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学校快乐的学习、成长,免除厌学情绪。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与终生学习的理念,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4、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式发展,以“4+2”特色兴校。
5、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三生四爱五心五好”示
范校建设。
6、继续加强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和感恩教育。
7.争取资金加大校园硬件建设,修建厕所、围墙等基础设施。
枫香溪镇袁场小学
2013.11.
第五篇:实验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方案
环境教育,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社会、造福后代、富民强国的重要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和环保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环境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环保工作作为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领导重视,把学校环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学校各级领导对做好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要进一步抓到位。各处室各部门要齐抓共管,全校师生人人要积极参与。学校成立由一室三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校环境建设、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校长挂帅,德育副校长主抓,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协调配合,分头抓好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环保知识的普及以及学校环境的建设和管理。
二、目标明确,学校环保工作思路要清、重点要明。
环保工作重在提高现代人的素质,重在保护和营造良好的人类生存环境。学校环保工作,重在教育和创建,必须从提高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着手,必须从灌输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知识、培养环保习惯抓起,必须从校园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环境建设做起。
学校环境教育要注重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点抓好爱护水资源,爱惜土地,爱护珍稀野生动物,爱护绿化等方面的教育,在防止和整治各种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方面重点做工作。把环境教育列入研究性课程,把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杯”征文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校园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优化工程作为不断提高学校及周边环境质量品位的常规工作,经常抓,反复抓。对学校周边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源,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并派出“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全社会的文明卫生创建活动和投资环境整治活动。
三、舍得投入,学校环境建设追求高标准。
学校环境建设要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同步提升,随着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优化而同步优化。要继续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校园绿化,确保校园长年有绿色、常年有鲜花。要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标准搞好学校环境建设。要把学校建设成“花园式学校”。
四、以人为本,学校环保工作讲究教育性、服务性。
学校环境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原则,做到环保工作与环境建设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环境建设与育人相结合,环境建设与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相结合。
五、积极行动,全面落实学校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
1.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有阵地、有内容、有专题。学校有宣传栏(窗)宣传室(广播室、演播室、图书阅览室),班有宣传报(墙报、板报)。在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环保纪念日各年级、班级要结合实际开展一定规模的主题宣传活动。
2.重视环保培训和教研。凡上级组织的各类环保培训,指定对象要参加。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平时要加强对教师的环保培训,每学期举办一些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环保教育资源和因素。
3.学科课程要有渗透。重点相关学科,每学期组织一、二次教学研讨活动,并在学期、学年考试中有明显体现,以示导向和引起重视。4.活动课程要有安排。校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及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中,定期安排适当的(比如护绿造绿,惜水惜土,防止白色污染等等)环保教育内容,每学期班会课安排环保教育专题或渗透教育不少于2 次。
5.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培养,重在教育,贵在实践。要积极组织学生从校园做起,参与各种环保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搞社会调查,收集整理本地区环保信息,排查整治内容,研讨解决办法,参与植树造林、环境打扫,参与社区环保宣传,编排有关文娱节目,撰写有关论文,要求学生人人参与环境教育活动。
6.“6.5”世界环境日组织全校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讲究实效。要有专题活动方案,保存好活动现场照片、录像资料等。要通过扎实有效的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使全体师生都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园,树立环保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保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
7.要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使环保行为得到张扬,形成明显的环保文化氛围。教师自觉地不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等师生集中的公共场所吸烟,也不吸游烟。师生人人自觉节约资源和能源(如粮食、水、电、纸张),不损害花草树木,不伤害、不食用应该保护的益鸟、益虫等野生动物。学生具有维护整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不吸烟,不乱丢、乱吐、乱写、乱画,不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具有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不用或少用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耗能高的商品。做到校园可绿化地都得到绿化,无折枝毁木现象。校园清洁优美,处处是美景,四季有花草。清卫工作责任制落实,校园净化,教室、宿舍整洁,食堂合卫生标准,厕所干净、无臭味,校园常年无卫生死角。各
种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等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垃圾由环卫工人每天及时清运处理。校园和周边环境中无有害的污染源。
200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