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文本语言走进红色经典
立足文本语言走进红色经典
——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谈红色经典课文教学余姚市兰江小学孙峰
[背景]
一提起红色经典课文,许多青年教师就开始摇头:不是怪年代久远,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就是怨思想性太强,容易上成思品课;还有的老师认为故事情节性太强,语言文字训练点难以落实。教学时总是感觉不好把握学情,也难以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似乎只有“灌输”才能完成教育目的。的确,红色经典课文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上,在正确处理个性化理解和正确把握文本价值取向上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如五上年级《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课堂上除了概括小标题,理清文章内容外,无外乎让学生找找哪些句子反映五壮士的壮举,然后读读议议,最后学生说些空洞的大道理结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鲜有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前后两次教学实践,我在红色经典课文如何做到言意兼得上有了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情景描述]
教学实录一: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8年抗战是烙在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奋起抵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大家看这座山,形状像狼牙(出示狼牙山图片),看到这座山你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一起到狼牙山上看看五壮士是怎样奋勇杀敌的。
2、坚定有力地读课题,带着赞颂地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五壮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用一个词语形容五壮士,并把词语写到黑板上。
临危不惧顶天立地坚强不屈„„
3、英雄们的崇高品质是通过什么事情感受到的?
学生根据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三、研读感悟
1、默读3-9自然段,找出表现五壮士英雄壮举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2、学习重点句。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
棋盘陀走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班长的话特别在哪里? ○
2班长的话应该怎么读?理解“斩钉截铁”○。指名读——齐读——引读
3虽然只有一个走字,但这是坚强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B、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
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马宝玉的壮举体现在什么地方?比较“举起”和“猛地举起” ○
2再读读马宝玉大声喊的那句话,你最关注哪个词?砸字可以换成什么字?(扔、投、○
丢、抛„„)能换吗?为什么?这一砸,砸出了什么?(胜利、决心、仇恨„„)
3出示“南京大屠杀、芦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等图片,学生谈感受。如果你就是五○
壮士,面对扑上来的敌人,你会——引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虽然只有一个砸字,但这是坚强的中国人民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C、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
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从哪些词中感受到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
2这一跳,意味着什么? ○
3指名读、引读、齐读。○
四、总结提升
1、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壮士们的名字。图片出
示五壮士的照片,学生轻念他们的名字。
2、补充诗歌:舍生取义惊天地,杀身成仁泣鬼神。狼牙山上歼日寇,英雄血铸民族魂。
反思:
从表面上看,教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朗读练习形式多样,阅读分析条理清楚,多媒体运用自然贴切,抓住重点语句、段落感悟人物形象。但是细细琢磨,有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1、预设时,忽视了教材所处时代背景与学生年龄及所处环境之间巨大的鸿沟。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是在特点历史环境中造就的,只有了解那段历史,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五壮士。虽然教师也饱含激情地讲述抗日战争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事迹,但学生始终是“理智”地停留在文字表面,内心情感没有真正激发,因而整堂课没有形成一种氛围。
2、教学中抓住了三个重点句,引导学生感悟五壮士的崇高精神,但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大部分属于被动接受,缺少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感悟停留在表面。如在“走”字的教学中,在理解“斩钉截铁”的意思后,只是让学生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五壮士什么精神?虽然学生也会说,但这些都是空洞的大道理,并不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结果。
3、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文本,也没有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触及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当教师问你从“砸”“跳”中看出五壮士具有什么品质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显得肤浅。
基于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思考,教研组又一次组织了集体备课,设计了新的教学思路,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实践。
教学实录二:
一、录像引入,创设氛围
1、同学们,我们欣喜地看到伟大的祖国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饱受苦难,曾经有过刻骨铭心的国耻。
2、看录像《南京大屠杀》片断,旁白引入:1937年7月7日,是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惨无人道的日寇,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今天,我们一起回到战火纷飞的狼牙山,看看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的英雄壮举。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品词析句,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3-9自然段,划出表现五壮士壮举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2、交流:
A、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1联系生活实际比较:阳光体育活动开始了,体育委员大喊一声:○“同学们,走!”这个“走”和文中的“走”一样吗?
2联系上下文说说五壮士有无其他的选择?理由是什么? ○
3扣词品读,从“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4角色写话,如果你是当时班长马宝玉手下的一名普通战士,你如何评价他的选择?你○
想对班长说些什么?
B、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自由读班长大声喊的话,说说哪个词最能体现五壮士的精神。○
“砸”在这里可以换成哪些词:(扔、抛、掷、投、丢„„)分别放到句子中读,比较。2指名表演读。○
一生“砸”得不够用力,师:你这温柔的一砸,肯定砸不死日寇。
再指一生,怒目圆睁,用力往下砸。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把眼睛瞪得这么大这么圆?
生:我太恨敌人了,我满腔怒火。
再指一生表演读
师:告诉大家,你举起的是什么,砸下去的又是什么?
生:我砸下去的是石头。
师:仅仅是石头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3全班读。○
C、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1自由读,什么地方最让你刻骨铭心? ○
2扣词品读,从“纵身”和“相继”中你体会到什么? ○
四、总结(略)
反思:第二次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找准文本的阅读兴奋点,使学生与文本展开了真实有效的对话。紧紧抓住三个重点句,通过“读读、演演、比比、议议”等多种方法,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启示与思考]
通过以上两次不同的教学实践,在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
1、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还原真实事件场。此类课文往往叙述了历史发生的真实事件,往往距离学生年代久远,往往与学生的认知经验、情感价值观相去甚远,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人物。如在第二次教学中我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看影片《南京大屠杀》中的战争片断。这并不是展览暴力的血淋淋的场面,而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使学生沉浸到五壮士“此时此刻”的历史场景中,让学生更真切地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2、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立足语言文字,实现多重对话。此类课文,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困难并不是很大,关键还是要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走进文本;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要尽量避免在学生容易读懂、内容浅显处花大力气,要把阅读重心落到学生阅读时容易忽略的地方,从而加深阅读的深度。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许多教师往往一遍又一遍地读班长马宝玉的几句话,读出“走”的斩钉截铁,读出“砸”的勇猛与力量,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就表示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吗?不见得。在第二次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深入钻研文本,探究“走”的前因后果;同时扣词品读和角色写话,让学生进行如临其境的体验,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也巧妙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3、红色经典课文的教学要准确把握人文内涵。此类课文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价值取向,不能作随意的多元解读,而应尊重历史,尊重作者的思想感情,尊重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准确把握它们的核心人文内涵,做到不误导不偏移,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其放大。这也是教学的底线。
第二篇:立足本土红色文化
立足旺苍本土红色文化,挖掘语文教育资源 刘文波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通俗地讲,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它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
总的说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奇葩。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将这种文化使之得于体现、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却是我们肩于重任的。
对此,我认为针对这种文化在教育中的体现,应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善于立足本土红色文化,挖掘语文教育中应用的丰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引导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后期首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树生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整整两年。旺苍人民为了家乡这片乐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不息,这里有中共广元县委遗址、县级苏维埃遗址,木门军事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师诞生地,红军造币厂遗址,310多条旺苍红军石刻标语。旺苍老城由于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故被称为“旺苍红军城”。近年,旺苍县政府又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新建了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等,进一步丰富了旺苍的红色文化资源。那么,作为旺苍的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呢?本文就笔者的一些尝试粗略的谈谈。
一、立足旺苍红色文化,开展多样实践活动。
1、开展“旺苍红色文化之旅”。旺苍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地方,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展开的英勇不屈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旺苍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已成为旺苍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孩子更深刻的理解这宝贵的精神,我认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旺苍红色景点”,包括中共广元县委遗址、木门军事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师诞生地、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红军造币厂遗址。通过这些红色景点的参观学习,学生深深体会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蕴含着多少英雄的热血,感受革命英雄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充实学生写作的素材。
2、开展寻找革命英雄事迹的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旺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只要有评比,学生们都是充满兴趣的,他们通过查阅图书,或是上网查询,甚至有些学生到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查找旧报纸的,更甚之是有个别学生走访老红军与烈士家属,争取获得最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3、开展写作和动手制作手抄报竞赛。这两项竞赛是在前面两点的实践活动的前提下得于施展的,分两个部分:一是写自己关于参观“红色景点”或阅读有关英雄事迹的感想;二是制作“红色文化之旅”手抄报。这两项竞赛活动,学生都踊跃参加,老师并都将其优秀作品通过展览板向全校展示。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这些革命英雄的事迹,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致使语文教学不再那么单一,开始有了多元化,不但让学生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对语文学习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爱我故里,爱我中华的情感。
二、立足旺苍红色文化,渗透语文德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本,有许多课文都是红色经典,是革命精神的产物,如《芦花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在教学这类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实际,用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在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矢志不渝地进行革命斗争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利用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非人折磨下,即使牺牲生命也依然不改其志,矢志不悔,无限忠诚党的革命事业的高风亮节,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和诚信教育;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真正做到饮水思源;通过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严格自律,舍小家顾大家,屡次以少胜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把教材与本地的革命史和身边的革命遗迹以及红军将领诗词当作一篇篇活教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今昔对比中发现自己的弱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立足旺苍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善于利用一切语文手段来服务革命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拟定决议或决定,需要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执行上级的命令和决议,需要有良好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商议和决定重大事件,需要有良好的倾听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起来即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都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培养的。现在的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漠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本土“红色景点”,收集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并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例如,我们带学生去参观木门军事会议旧址,开展活动如下:
1、先阅读有关介绍木门军事会议的书籍;
2、记录参加活动流程;
3、记录讲解员讲述参加木门军事会议的红军将领的相关资料;
4、开展征文活动(在踏访中收获的感想、体会、心得、故事等,均可用文字详实地写下来,也可以写成实践小论文、调查报告、诗歌等,不限文体)等等。
参观木门军事会议旧址实质我们红色文化之旅一部分,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实际上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在整合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还有参观红军造币厂、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等旺苍红色景点,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活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培养好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第三篇:走进红色景区 感悟红色精神
走进红色景区感悟红色精神
为迎接建党90周年、落实“创先争优”实施方案,7月29日至30日,市旅游局纪检组长李晗同志带领市旅游局机关全体同志分别赴河北西柏坡、白洋淀、冉庄等红色景区参观学习,开展大型主题教育,共同回顾我党光辉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在这次行程中,大家分别参观了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素有华北明珠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发生地——白洋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冉庄地道战遗址。一个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让大家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置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新中国诞生前不平凡的历程。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是伟大的人生,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这次革命圣地的参观考察活动既是一次感情交流,又是提高我们思想觉悟、强化市旅游局党员干部先锋模范意识的很好机会,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立足本岗勤奋工作,为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篇:走进革命老区 重温红色经典
走进革命老区 重温红色经典
为弘扬爱国、进步、明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励志献身林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5月4日,我场组织团员青年和入党积极分子20人赴革命老区确山竹沟参观学习。瞻仰红色圣地,缅怀革命先烈。这也是我场团委组织的“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之一。
竹沟是抗战初期中共河南省委和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是中原抗日战争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当时,在刘少奇同志的指挥下,竹沟各项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竹沟在中原像延安在全国一样,起着领导伟大抗日战争的作用,因此有着“小延安”之美誉。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革命历史,细致观看历史资料,仔细记录历史事迹。那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当时所用的实物,再现了先辈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革命历程。大家纷纷被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舍身忘我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纪念馆前,获得省“优秀党员之星”荣誉称号的罗有贵同志为大家现场讲解了他的先进事迹和他亲身经历的我场的巨大变化,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件件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同志。
随后,大家又参观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的革命纪念碑前,大家鞠躬深切悼念革命先烈,并向纪念碑敬献花篮。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团员青年在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革命先辈这种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接过先辈手中的旗帜,沿着先辈奋斗的足迹,肩负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锤炼情操,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林场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走进沂蒙 传承红色精神
走近沂蒙退役老战士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摘要: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烟台大学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教育高度融合,成为高校育人的创新举措,托起了一代大学生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铭记为我们创造出美好今天的老一辈人民。因此我们筹划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身边的沂蒙革命老区,怀着无比感激与崇敬的心情了解退役老战士,用心感受老一辈抗战英雄们的革命情怀,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使之成为我们踏实稳健、长足发展下去的根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割不断的精神血脉。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关键词:沂蒙 老战士
红色革命精神
战争
秉承着走进沂蒙,走进群众的实践方针,我们团队先后走访了沂南县马牧池乡沂蒙红色基地、沂南县干休所、沂南县依汶镇、蒙阴县蒙山国家公园,蒙阴坦埠镇诸夏村、华东烈士陵园及纪念馆。虽然短短的六天走访这么多地方有些仓促,但是每一站我们都做到了认真调研,纪实采访,积极沟通。在这些地方,队员们广泛与人交谈,对沂蒙精神的体会都得到了完善和提高。
7月10日,我们红岩社会实践队队员在沂南县汽车站聚齐,时值下午接近傍晚,在找好住宿的地方之后,我们先对接下来的行程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划,确定好路线,时间,采访的人物等等,在完成这一些之后就开始期待明天的行程了。
7月11日早上8点坐上开往大山深处的汽车,我们来到了沂蒙红色基地——马牧池乡,沂南红色影视基地位于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距沂南县城西北23公里。抗战时期这里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当地负责人员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且带领我们进行了走访参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土坯房,有的房子里还留下了抗战的一些痕迹,有的墙上画着鲜红的标语:胜利属于我们。在参观的路上,我们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位于土路与房子之间的地道口,那个入口太破旧,很多土都坍塌了,堵住了一部分,地道里黑幽幽的,但可以相信里面一定是四通八达的,这应该是当年沂蒙山老百姓转移伤员用的地道。再往前走是马牧池乡,首先看到的是沂蒙大娘磨面用的大磨盘,那碾磨的光亮的大石磨,无声地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战争后方沂蒙人民的辛劳付出。在红嫂纪念馆中陈列着一件件抗日战争时期用的物件,有小推车、军用水壶、红嫂为战士们纳的布鞋,厚厚的鞋底,细密的纹路,倾注了沂蒙红嫂对战士们深沉的关心爱护。仔细参观着当年抗战时期留下的一座座战壕、房屋,一句句鼓舞士气的标语、字画,一条条地道、小路,全民抗战的场景似乎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耳边似乎也响起了歌颂沂蒙人民无私支援的号子。
12号早晨我们又如期而至,采访期间我们巧遇了两位退伍老士兵,远远的望过去,一身军禄色的套装,显得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其中一位袁叔叔是聂荣臻元帅的警卫,他向我们讲述了战火纷飞的日子里那些感人故事与坚毅勇敢的励志传奇,更是动情的描述了军队里的训练生活,还十分尽兴的教我们如何端枪站军姿,为我们表演了打靶,射击训练的姿势。看着叔叔们对往昔的追忆,眼里闪着点点光芒,这种红色爱国精神也感染了我们。在临行前叔叔送我们一句箴言“当兵你可能会后悔三年,但是,不当兵你会后悔一辈子!”
整理好前两天的收获,13号清晨我们来到了沂南干休所。通过负责人的帮助我们顺利采访到了杨爷爷。身为少校的杨爷爷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现在已85岁高龄的他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出于对他的尊重,我们只是在其家属陪同下进行了一次难忘的谈话,没有进行拍摄。杨爷爷的家属在向我们讲述红色英雄事迹时,每讲到高潮部分久久不能自已,眼中泛着泪花,既对英雄崇敬又为杨爷爷感到心惊。正是这种感动与震撼激励我们实践小队不畏辛苦继续前行,而我们每当看着爷爷的勋章和立功证书总会回想起爷爷当年艰苦奋战的故事。
拜访完杨爷爷,实践小队14号来到了依汶镇鲁中革命烈士陵园。鲁中人民既有传统的华夏文明,又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大革命时期,鲁中地方就有了党的活动,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纷纷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地方武装,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鲁中人民积极参军、拥军支前,做出了无私的奉献,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永恒的壮歌,涌出了无数英模人物。在这些人物中,有青年知识分子,有党政军领导干部,有战斗在第一线的战士、民兵,其中还有战斗在后方的妇女。正是他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铸成钢铁般的长城,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正是那种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党政军民的的团结拼搏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凝聚成爱党爱民、立场坚定、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鼓舞着当代人,激励着后来人,是共和国史册上的光辉一页。当我们来到烈士们陵墓前时,看到有些烈士墓碑连名字都没有,心里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震撼和难过。老一辈人民用鲜血与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和平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心怀感恩,关注老兵。
结束了沂南地区的学习调研,实践团队15号下午一鼓作气奔赴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山作为沂蒙地区的代表地,它的巍峨与繁茂象征着沂蒙精神的繁荣昌盛。向上攀爬的过程中,我们遇见了一个著名景点—红嫂洞,据介绍当年当地农妇救助八路军军伤员的地方。在爬到半山腰时,有几个人已经体力不支了,大家放缓脚步,配合着整体队伍的步伐节奏,一起爬山,不离不弃。通过爬山活动,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
16号我们又联系采访了坦埠镇诸夏村一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退役战士。他向我们讲起了当年的战争情况,讲到高潮处手还微微地抖。
17号,整理完蒙阴地区的调研资料我们来到了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沂蒙革命纪念馆时,遇到了一位退伍老营长,爷爷听说我们的社会实践内容后很开心,不仅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军旅生活更是担当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爷爷说,现在习近平主席倡导“中国梦”,发扬好沂蒙红色革命精神就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沂蒙精神具有极大品牌价值。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实现中国梦必将发挥出极大的激励价值。无论是对走中国道路、发扬中国精神还是凝聚中国力量,沂蒙精神都具有丰富的激励价值,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德根基,是国家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不竭精神动力。
沂蒙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突出代表,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特征是人民性,本质品格是与时俱进。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的历史使命。
沂蒙精神是中国红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具有独特的外在表征和内部品格。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红色精神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概括和思想路线的总结,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选择与信念,是“政党型的”红色精神。“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的坚定立场、明确的方向和崇高的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思想意志和胆识气质。
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发掘和丰富沂蒙精神的时代特征,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对于解决当前沂蒙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之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每一位队员都切身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内涵:朴实热情、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相信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付诸行动,将这份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因为我们永远忘不掉老战士们刚毅的身影和坚定的目光。参考文献:
[1]《沂蒙精神传承对高校学生内涵式发展的启示》申世园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02期
[2]《论中国梦语境下“沂蒙精神”的丰富激励价值》 王海波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03期
[3]《试论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及意义》付然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5
[4]《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与中国梦的实现——以沂蒙精神为例》 丁凤云
临沂大学学报 201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