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语文听说读写
新课程语文听说读写
字数:4120
来源:新高考·教师版2011年4期字体:大 中 小打印当页正文
内容提要 具有较好的的语文表达能力,有利于完成今后的工作,也会成为谋职的一个必需条件。作为我们教师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国人,应如何才能听好、说好,怎样才能读好、写好。我觉得,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这些将是中学生应掌握的语文技能。
关键词 写 读 说 听
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写材料很痛苦,觉得没话说,如果不是网络帮忙,有时真不知该怎么办。这与语文表达能力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具有较好的的语文表达能力,有利于完成今后的工作,也会成为谋职的一个必需条件。
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有人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这个比喻很恰当: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那么,面对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情况,有必要提高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现今,造成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怪罪于中小学语文老师,这是不公平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必须反思我们目前教育总的思想、政策。作为我们教师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这里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5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我们也该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学习英语大家都知道要注重听,说,读,写。反而我们的母语这些环节却马虎了事,有的环节甚至被忽略。有的老师不知道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语文技能,对于语文基础扎实的国人,应如何才能听好、说好,怎样才能读好、写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这些将是中学生应掌握的语文技能。要让中学生获得上面所说的技能,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写
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依葫芦画瓢”。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要让学生过多得去看范文,害怕学生会千篇一律地写文章,没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这样,那倒要问一问,如何让一群从来没写过议论文的学生去写一篇议论文呢,难道仅凭教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讲,学生就会写了吗,那样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将会是个“四不象”。可能教师评讲时还会埋怨学生不好好地听,其实明白的人都知道,错在教师。上课时,要给学生一点样板,书上就有例子,选择样板时要多选些典型的例子。
比如在讲《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时候就可以让高一的同学先接触一下议论文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首先解释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开头都有很直接的介绍,上课时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到的。然后在一二两个部分作者很专业地对这两个概念做了最详细的分析,解决了为什么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变化的等等,最后,通过前两个部分的分析,很自然提出该怎
么做呢:给它们定性是财富和包袱,要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一切水到渠成。
这个时候可以趁热打铁,笔者选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给他们《团结的作用》,引导同学用了递进的方法: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论述,简单易懂,这节课的价值就实现了。学到《拿来主义》时,可以让学生找论、论证、论据,但要提醒学生打好基础,别急着“追赶”鲁迅先生。范文要鼓励学生多多得读,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发表自己的观点,今天的模仿别人是为明天更好塑造自己的特色。
作文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完成。但俗语又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虽然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来了,但现在社会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米”了呢?
新的高考阅卷方案对文中的错别字,一个扣一分,上限是5分。对于分分必争的高考,五分不是小数。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学生的默写中我们应该注意别字,一个也不要放过。有的老师为了体现新课改和以前的不同,把字音这个环节毫不犹豫地从课堂上抹掉了。这就像是学英语不学单词一样,只是徒有空架子而已。汉语博大精深不可能全都认识,全都会写,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常用的字。有的或许是学生自己粗心,那就要老师在平时的作文中不怕麻烦,认真纠正,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习惯。
成语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作文的生动性和含金量,但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了。2009年见到的很多大市级的试卷已经把成语题去掉了,那上课就可以不讲了吗,那显然不对,中国的成语和中国的历史一样长久的,成语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所以不可忽视。记得在讲《秋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忽略了“贻笑大方”这个词语的详细讲解,有次小测验,题目是判断“现在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太差,常常被贻笑大方,现状令人忧虑”这句话是否正确,学生中有部分人认为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正确地理解,凭着感觉选,有时感觉可能是正确的,但还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可靠。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督促,不放过课文中任何一个成语,努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成语,并进行举一反三,全面提高学生的成语知识。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普通词语的选择,包括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些词以及用哪个词最合适这两个方面,即词语的选择和词语的锤炼这两个方面。通过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文里可以用哪些词语,最好要用哪个词语;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在某个上下文里,为什么可以用这些词语,为什么最好用这些词语。在词语教学中,人们常常举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里“绿”的使用作为实例来充分说明在说话写作中注意词语选择和词语锤炼的必要性。另外词语的运用顺序也很重要,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就有两处“尊敬,爱戴和悼念”“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这些词语之间是递进的关系不能互换的。
除词语以外,还需初步具备一些分析句子结构的基本技能。句式的选择,是指在某个上下文里该用哪种句式最为合适,最富表现力。我们知道,词汇中有同义词;同样,句子中也有同义句式,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不同的句式,其风格色彩、表达效果不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各有其适用的场合。选用什么样的句式,这跟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主题、全篇的风格、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句子的上下文语境有密切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都有了,还有一个关键性的,也是越来越被关注的问题——书写,计算机的普及,让很多人忘记了练字。可以说,学生进了大学之后,用笔写的少了,用电脑打的多了,有些白领一年都用不到几次笔。有的人什么都好,就是“字”拿不出手,而失掉了很多机会,不得不说是遗憾,字应从小就开始练,如果小学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中学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字要尽量做到书写工整,保持卷面的整洁。时下流行的手机签名,可能正是这一问题的体现吧。
读
只会写是不是就好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的学生当中不乏这样的人,考试成绩很好,可以说是优秀生,但有的人,一学期你都别想听到他主动发一次言。即使老师喊了,也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有人说这是高分低能。其实这种能力是可以在语文课上得到提高的。语文老师也许会抱怨了,认为这部分学生应该找
心理老师辅导,这话有些道理,但我们也应看到这是学生缺少自信的表现。语文课是可以让他们找到自信的,而让他们找到自信敢于说话的主要途径就是朗读。笔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记得刚上学的时候,我是很自卑的,因素很多,但我比三毛幸运,我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她经常让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还适当地表扬,这让我找到了自信,我后来还报名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直到敢走上讲台。我第一次上课,我的学生说,我一点也不像一个新老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让学生朗读,只要有可以朗诵的文章,我会不惜时间,喊平时“害羞”的学生朗读,如《语文必修三》中的几首现代诗,我充分利用课堂,指导学生朗读,做到情绪高涨,声音响亮,不拘束,达到教学效果。
说
有很多老师在上课前花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讲话,可以讲故事,可以说新闻,也可以背诗,解释成语,但时间不长,能够坚持下来的是少数。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课本选择的文章,除了几篇经典的保留之外,很多都是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文章,所以我就让学生坚持每个星期写两篇周记,其中有一篇必须是我们课文和现实生活联系的体现,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感想,然后选择同学上课前,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效果很好,课本,社会两不误。
笔者一直坚持着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又能帮助自己更多地了解学生。
听
提到听很多人也许会笑,中国人每天都听汉语,总不见得还要在语文课上练习听吧。是的,不只要听,而且要认真地听,要多听。有的时候一篇课文,一首诗词,听到有感情地朗读,感觉很不一样,也许会产生更多思考,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学科组的一位老师,虽然大家的备课是一样的,但听他讲诗词,朗读时别有一种韵味,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常听这样的朗读,不仅更好地掌握了知识,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在听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他们说的能力,试想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一名能力和言语都一流的员工,那就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祈盼着语文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知识海洋,成为所有学生梦想成真的天堂,成为人人挥洒汗水的沃土良壤。
(江苏省泰兴市蒋华中学
江苏省泰兴市振泰中学)
第二篇: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说、写为目的,辐射发展,感悟语文,实践语文。关键词:提高语文素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七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辐射发展,培养素质。
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听与读都具备理解的功能。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其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在进行听,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珍视独特感悟,丰富语言积累,以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达到感悟语文的目的。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听的能力,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理应加强培养。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作为基础能力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重读写,轻听说是影响人的基本素质的。新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社会发展来看,在未来的社会中,口头指令的传达,人和“机”的对话等,都将广泛存在。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信息、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听语,它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听懂,还会听记、听辨,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同注意说者的语气、内涵,培养语感。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到最后的结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这些人言语,再如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先进人物或到我校参观的客人,听这些人语言,并记录好听来的内容,在班级的板报中转登。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交际中听语,在听语中交际。如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是讨论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先同桌交流,从对方的意见中汲取好的内容,修改自己的,然后选出一人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听后,选出一人在班组级交流,交流积极性高。从而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字,学词到高年级的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读的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新课标注重读中感悟、体验、揣摩、探究、品味,这些都是学生主题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学生的这些智力操作,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选定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内涵。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当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教师给他方法,然后自己探究未知的世界,了解知识的真谛,获得成功的快慰。为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给其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联系课本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训练项目。如: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如何抓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从而读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体读的技巧上,教给学生如何诵读、默读、朗读,如在朗读指导时在实践中逐步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让学生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有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如此起点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读出来了,初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如教《桂林山水》时我对第二自然节运用范例导读的方法,其余采取“辅读”的形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去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课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告诉知识,而是伴随着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对材料有着深深的感悟,所以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远比教师的传授丰富的多、深刻的多。我认为这正符合新“课标”对语文重感悟,不求甚解,重自读、强调读中渗情、理解,重合作,强调多项互补的要求。
读中感悟、读中激趣,学生积极性高,愿学乐学。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课间、课上班级不时地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师生共同铺平了走向提高素质的道路。
二、以说、写为目的,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实践语文
说与写是一种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迁移、一种运用。而这种运用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加强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将读说结合起来。
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而读又是说写的奠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题课文的大意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学习课文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培养说的能力。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读的对象的选择我要求:由学过的课文——未学过的课文——课外优秀文章——自己写的习作的过渡,达到以读来带动写的效果。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方面通过朗读及摧摩,理解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给已以指导。另外,朗读活动及其成功过程中的体验和辅助开展的诸如“沸水活鱼”、“脑筋急转弯”、“听瓶子”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随时观察,不但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诵赛,促进了学生写的欲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总爱把老师的表扬作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的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如:“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量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
在文章评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注重由师评到生评的过渡,如:在教师学六年制第九册基础训练的板报稿写作时,结合板报稿本身类似新闻报道稿的特点,指导写作后,在班级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对照板报稿的写作要求进行评议,可谓在读中获知,在读中激趣,在读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读中锻炼了说的能力,在评析时,针对涌现出的进步大和优秀文章,自编班级优秀作文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基本功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活动可使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学,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力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竟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对未来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会远远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写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主动地字斟句酌字写好每一篇文章,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识,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在教学、生活中体现语文。
分层递进体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和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体现阶梯性、渐进性,使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优生学有新意。例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在逐步认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我让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把“借”换一词,其中有一学生把“借”换成了“骗”。一石激起三层浪,同学们纷纷讨论,有的说是“骗箭”,有的说是借箭。这时教师不是时机让学生围绕“借”或是“骗”展开一场辩论会。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辩论会开始了,大家各抒自己见。争辩中提高了思辩能力,锻炼了说话能力,正反两方的代表,见解独到、据理力争、思维敏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成效,使语文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特别是以激发自信,激发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注重和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校家联谊等形式,在素质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孩子出路观上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素质教育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家里博览群书,与家长交流、交谈,培养读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演讲赛、读书比赛等。在具体要求上,给学生创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实的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无论在家庭拟或是社会在学校,始终处于成功的氛围,畅步于成功的天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正是以上措施的实施,每接一个新班,短期内部分学生潜力得以挖掘,兴趣得以激发,班级涌现出一大批好苗子,作文迷、写作才子、演讲家„„,差生面得以缩小,最关键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语文教学只有注重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善于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才能使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学生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作者简介:
姓 名: 夏 芸 工作单位: 鄂州市吴都小学 性 别: 女 职 务: 工会主席 出生年月: 1970.4.21 职 称: 小教高级 电 话: 0711-3871882 邮政编码: 436000
第三篇:语文教学应听说读写并重
语文教学应听说读写并重
作者:李双琴
万千书库 主题阅读 百家讲坛 武侠大全 世界名著
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摆在广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早在1964年,叶圣陶先生就提出听、说、读、写并重的论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教学能力的主体,这四种语文能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怎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听说能力。生活是听说的源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离不开生活实际。我们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认真设计话题,使学生想说,乐于参与,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鼓励学生说普通话。总之,听说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不仅有话想说,而且通过训练做到有话会说,并能恰当地运用书面语言。其次,把口语交际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听说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又是由口头语言作为直接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听、说活动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这就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下方面的训练:
一、口语交际课中的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重要阵地,口语交际课上主要的训练方式有:看图说话、观察说话、创设情境说话、听故事说话、小实验、小制作说话、讨论辩论等。
我们以口语交际训练“怎样过六·一”为例:
(一)激趣导入。“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学生盼望的日子,这一节课正好在“六·一”前。教师可告诉学生每年我们都要庆祝“六·一”,今年的“六·一”即将来临,我们怎么过这个“六·一”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希望每个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组织讨论。1.提出要求。讨论前教师先提出要求。(1)要说普通话,发音要准确、规范、说话有一定节奏,语速适中。(2)说话要有条理,注意用词要准确,选择适当的句式和修辞手法。(3)讨论时谈吐自然,谈话得体。(4)要把自己的意见、主张考虑成熟做到按一定的顺序表述。(5)要说清楚活动的内容、形式并陈述具体的实施方法、步骤。2.分小组讨论,先由小组同学个别发表意见、主张,然后小组协商,使小组同学的建议形成一致,并推选出小组发言人。接着,举行全班讨论。首先,各组发言人谈本组建议,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班级决定。
(三)组织实施班级决定进行分工;按照方案布置教室,安排所需物品,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具体的工作分工。如哪项工作由谁负责。
(四)把讨论的过程和“庆六·一”活动的方案整理成文字。
二、语文课上的口语交际训练。
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我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听说。如说一句话,讲一条从报纸或电视上看到的新闻,谈谈身边发生的事,说说对班级管理的看法,谈谈自己学习的心得,说说班里出现的情况,等等。我们还可以把口语交际训练与识字、阅读、课文理解、写作等语文训练项目相结合。在这些语文训练项目中适时地加入口语交际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加深了学生这些语文训练项目的训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口语表达上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训练。
三、抓活动,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说活动。如故事会、辩论会、讨论会、社会调查等。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班内的突发事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课间游戏时,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个游戏;师生做传话游戏活动。
无论何种形式的语言训练,都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每个学生表达完都要适时适中评价。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不要说的一无是处,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但学生表达时语言、语法、语态、逻辑等方面的错误应及时指出,让学生说对、说好。
在教学中每一项语言训练都不是孤立进行的,我们应以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实施教学,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听、说、读、写并重进行训练,才能从整体上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李双琴,教师,现居河北文安。
第四篇:听说读写论文
听说读写: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四部曲
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 贾俊仁 邮编:748100 电话:*** 摘要:素质教育下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语文课堂。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颇为古老的话题。“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冷场”的课堂,只见老师“滔滔不绝”,底下全是过客和看客。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人情味,也缺失了课堂本来应有的灵性。近年来,关于语文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全社会都在强化教学效率的形势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位,应重新思考“听说读写”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的语文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为了能更透彻的理解听说读写的关系,笔者不妨将他略作调整为读听说写来叙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前提。要重视读文本,因为我们的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本,这是首要的事情。“读”是前提,课堂上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不但重视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坚持看报纸,看优秀作文,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不但读文本,还要读“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一点读声,教者对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难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细心聆听,察纳雅言,听是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严格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这是立足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考虑的,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聆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要引导学生注重有效的聆听,能听的清、听的全、听的明,在听后自己有思考、有见解、有收益、能分享。如果能够养成细心聆听的习惯,就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说的认真听讲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反三,能言善辩,说是提升。“以情为线”,这是我的课堂基调。文学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努力寻找课堂的每一个动情点,让孩子们思维情感的火花尽情用语言绽放出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陈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启迪人。说是口头形式;说是有声的写。“说”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句话训练起,从一段话训练起,从一篇短文训练起。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情景,让学生敢说;要丰富交际材料,让学生想说;要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说。我在教学中有意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如小组合作中的讨论、“我也当一回主持人”、班级读书演讲的开场白、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等、课前3分钟演讲、班级中开展每日新闻活动。“我是播音员”等。
手脑并用,强化训练,写是超越。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写,写身边的事情、真实的事情,写自己的感悟,写是对获得知识的消化、巩固;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写就是知识的输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我在课堂中经常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的写作:
1、抓重点词语练写。如教学《苏州园林》中,我抓住“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亭台轩榭”、“诗意”等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对美好景物的赞美。
2、抓重点语段写批注。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也是我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写作的手段。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想、有所悟之处写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3、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如教学《乡愁》时可以仿照诗歌句式写一段话,用到“小时候,乡愁是……,幼儿园,乡愁是……,上小学,乡愁是……,上初中时,乡愁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4、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喂—出来》时创设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从而号召学生写一写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5、联系课文让学生补写。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续想,续写。如教学《孔乙己》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以《孔乙己的梦》为题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学了《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以《范进做官之后》为题展开想象,顺着原文主旨,写出范进可能发生的种种事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读听”结合,有效增加知识储备;“说写”结合,有效提升知识运用。
课堂中要把听和读结合起来,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听和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说和写是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可以这样说,阅读和听讲好像蜜蜂采花,表达和写作好像蜜蜂酿蜜。说和写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当然,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有机体,智慧地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相长。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能实现幸福高效。
作者单位: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 作者联系电话:***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结合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结合浅谈
【摘 要】
人们大都认为教学生作文难,如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也有感觉教学生写作不难的,究其原因,教学生写作得法,且注意思考读与写的紧密和有效结合。本文谈及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策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一晃就是多个年头,在这多个年头,有过思考,有过成功,有过困惑,尤其是小学生的习作教学。在这多个年头,习作教学方面的流派给人以启迪,习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不断涌现。在这多个年头,自身所思考的多是小学生阅读和习作的结合问题,现拙于笔端的是紧密而有效结合的相关实践和思考,诚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一、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读出真知
语文说到底就是一个模子,就是小学生练习写作的模子,这就是语文的工具性特征所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人们是比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的,但也可以说还没有完全能够关注到位。为什么就是这样去讲?那是因为教材文本的字里行间还没有完全让小学生去真正意义上的神游。小学语文教材篇目都是比较短小精悍的,语言是那样的富有语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没有让学生自己读出作者之所以能够妙笔生花的途径和方法,一般都是粗制烂糙地读读即已感到万事大吉。对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读,而且是真正意义上读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作者在写景时,怎样把景致描写得淋漓尽致,作者在叙事时是怎样把事情叙述得形象逼真的。应当说这就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知识。而这些知识不去让学生读懂,那学生是很难在自己的习作中将这些语文知识真正意义上用起来的。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能够将文本中值千金的东西挖掘出来,哪怕就是一个字;我们应当力求让学生自己去读出那一字一世界的感觉。譬如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学生整体感悟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感悟比较特殊的句式,“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对这样的句式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还应当让学生感到这样的用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和艺术,虽然我们不和学生去谈及定语后置的语法概念,但让小学生去咀嚼咀嚼这样的语言,那也完全可以能够读出相关语句特点,从中获取一定意义上的感悟性的真知,也就可能在具体的习作中予以一定的应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品出灼见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篇目虽然短小,但都是那样的一字一世界,一字值千金,是那样的精悍。在平时的教学中,虽然我们也是想方设法让小学生去感悟那字字、句句,但从相关意义上讲,小学生还不能表达出那样的内心感受或者感悟,一些教材篇目阅读感悟不能在学生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这对小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写出自己的内心,不能实现某些意义上的心从笔,其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现在的习作教学之模式比较广泛,令人眼花缭乱。但笔者比较青睐的是山东省一名普通教师所践行的心语滚动作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做到这样的份上已经是相当的不简单。虽然该老师在心语滚动作文的研究上还没有能够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起到理想的辐射作用,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相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已经予以充分的肯定。曾经拜读过作者之草根化的实践性的研究论著,颇感兴趣的是作者忌于浮躁的多方面实践,引人关注。所以,无论是阅读感悟还是学生相互之间欣赏习作抑或相互之间修改习作,都应当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教材文本乃至学生习作的亮点所见。这在于兰老师的心语滚动作文的诸多实践中已经做得相当到位,我们翻开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点,会发现她对学生的鼓励随处可见。我们看到于兰老师所教学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颇有见地。从这样的实际去思考,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没有学生之读的灼见品出,学生的写也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灼见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需让学生写出品味
在平时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过多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是,对小学生的习作大有欣赏过度之感。在以往的评分上多人提倡给学生以满分作文,在目前的等第上,多半是优之等第,很少出现良等之下的现象,这都是重于鼓励所致。应当说小学生的习作教学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没有鼓励是万万不能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是纯粹鼓励也是万万不能的。光鼓励极为容易形成学生的自满尤其是麻木自满的情绪,一些根本就值不得一提的习作也去鼓励,那不少学生便乐乐大方,到头来永远都写不出有品位的习作。所以,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必须有意地利用教材,讲文本中有品位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欣赏,并利用相关的景和物让学生训练,写出有品位的语言。在平时学生的习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语言提炼,窃以为学生自身习作不是那么太重要,相互之间的交流才具有实在意义。譬如,我们可以将学生之间的互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即把学生之间的作文互动让学生在家庭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家庭大都已经装了宽带,建立学生之间的QQ群,对学生习作互动是比较理想的,学生之间经过互动,其习作语言的品味会会越来越高。在平时,比较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一些描写景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不仅仅是理想意义上的生动形象,而且鲜活。当学生能够发现一些景物描写的中的有品位之语言时,就会相互之间点赞,同时也可以激励那些不经常思考文字推敲的学生。当然,教师精心批阅学生的习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给学生以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批阅性的启示,让学生去写也能够多写出有品位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