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表现论阅读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校本教研报告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能力,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学中,阅读始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课内阅读从质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于阅读教学,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看法。从语文教材教法到语文教学论,从语文课堂教学到大语文教育观,从“工具论”到“表现论”,阅读教学的定位是不同的。当我们对阅读进行反思和新的探索的时候,我们认识到扩大学生阅读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认识到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定位。《表现论阅读教学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这一课题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对阅读教学的新思索、新定位和新实践。
一、项目研究情况的说明 1.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来看实际是有所降低的。如何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有更多收益呢?面对着教育改革的大潮流,立足于我校的生源实际,我们始终在考虑着如何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2005年我校在眉县召开了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鉴于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的现状,与会代表达成共识,决定于2005年起在高
一、高二试行开设语文阅读课。开设了语文阅读课的初衷,是有感于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以及在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的羸弱、语言的苍白。因此我们阅读课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使好书成为他们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阅读品位。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读书,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思想强壮起来,并在自己平时的说和写中表现出来。
几年来,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经过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语文阅读课让学生尽情地在书山文海中遨游,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言语表现意识方面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苗头。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的背景下,2002年,福建师大文学院潘新和教授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育改革研究》,提出了“表现论”这一思想作为语文教育终极目标观,并提出了建立以“表现论”为核心的闽派语文教育学的设想。“表现论”这一思想的核心就是,从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语文教育应为人的言语表现奠定基础,最终引导学生走向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表现论”这一思想
“我校正在开展、实施的语文阅读课与表现论”这一思想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为子课题学校,我们选择语文阅读课作为研究的方向,并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考虑。2.研究的对象、目标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验的目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为目标,以教改实验为基础,在阅读课上加强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侧重实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我们确定这一选题的考虑是,以语文阅读课为凭借,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形成阅读课的校本教材,并形成本校特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文化积淀,形成自觉的言语表现意识。这种自觉的言语表现意识的形成,需经过从规定、限制到自觉的过程,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选择高
一、高二学生作为课题的研究对象,从抓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入手,如写日记、周记,做读书摘记,写读后感,进行文章评点等,促进学生自觉地进行言语表现。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制定方案,确立实验内容
1.开题。子课题申请报告获得批准后,我们于2005年11月组织了全校第一个国家级课题子课题开题会,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教科室及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参加了开题会,会上由郭杜鹃老师作课题介绍,校长对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中的带头作用作了充分肯定。课题组成员参与的热情高涨。几经讨论,我们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课题的实验内容:积累符合各年级学生特点的阅读材料,编写校本课程,力求形成完整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同时计划对学生进行关于阅读兴趣、掌握阅读环节和方法、阅读量等的问题的调查;通过练笔、摘抄、作文等多种形式检验阅读课对学生写作所起的作用。2.印发材料,组织学习。课题组印发了潘新和教授主持课题的开题报告——《语文:指向言语人生、诗意人生——我的语文教学的乌托邦》及潘新和教授发表在《福建教育》等刊物上的关于“表现论”的论述,供课题组成员学习。通过学习、讨论,课题组成员基本领会了“表现论”的核心,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实践。
在学习中,课题组成员更深切地认识到,写作是一种生命活动。作为一个诚实的劳动者的写作,会发现内心出现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
写作使人谦逊。面对时间,面对着无尽的历史长河,人像孩子一样生出敬畏之心,写作让我们感到生活的广阔,感到你在生活中的位置。我们常常由于写作变得更加勤勉和认真。
写作使人善良。对中国下一代读者而言,比尖锐明敏更需要的是温厚仁慈,这是对中国人性格的一种救治。
写作使人朴素。写作是一点一滴的劳动积累。在这种积累中,他已经有可能把时代与命运,把遭遇与梦想,把荣耀与付出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权衡,生活的繁华使写作者感到朴素更适合自己。
写作作为一项心智活动更接近于纯粹。在写作中,无论苦难或忧伤,所经历的一切在流露笔端前,在内心再次经历一遍。
同时,我们对写作(言语表现)之于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是立国之本,立人是教育之本,立言以立人。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离开人,言无从依附;离开言,人难以自立。语言通过交流而存在,在交流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
为此,我们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提倡一种“主体性自由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个体出发的自由选择。并为这样的主体性阅读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言语材料,最大努力开拓学生精神自由的空间。
(二)研究的进程和完成情况 1.理论研究,制定指导纲要
为了进一步领会“表现论”这一思想的内涵,课题组拟定了“表现论阅读教学的主体研究”“表现论阅读教学的心理研究”“表现论阅读教学的文体研究”“表现论阅读教学的阅读量研究”“表现论阅读教学的非智力因素研究”等几个选题供课题组成员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语文阅读课指导纲要》。2.把“表现论”这一思想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2.1结合阅读课的开设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搜集、整合阅读材料
阅读思想健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会促进学生形成“读好书、好读书”的良性循环。但有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受年龄和环境的制约,对读物的选择缺乏正确的选择,这就需要教师注意规范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标准。我们在推荐大纲所建议的阅读书目基础上,还更多地了解学生近期接触阅读的书籍,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的优秀的课外读物,如《萌芽》、《名作欣赏》、《读者》、《青年文摘》等具有时代感又充满人文性的期刊杂志,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信息的敏锐捕捉能力;我们还关注新出版的书籍,并适当介绍给学生,如儿童文学家秦文君的小说,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以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所出版的一些作品,以供学生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在注重阅读兴趣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新课标要求“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趋向”,因此,我们注重在阅读课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诗歌、散文、新闻、传记等各种文学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学习,以书籍对学生的成长进行无声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对于偏好某类作品(如文言文阅读)的学生,我们适当地鼓励其通过针对性的阅读作深入的专题研究,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2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三分钟演讲
课前三分钟口讲及学生的点评是一种很好的训练评论性思维的方式。对口讲者来说,选择口讲的内容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他首先要考虑的是,我讲这个话题要告诉大家什么,有没有说服力,也就是说,口讲的内容包含着他的价值判断。对听讲者而言,听讲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再加工过程,特别是点评,点评就是直接的评论的过程,是对口讲者发言进行好坏是非充分不足的评论,口讲者也可对点评者的评论进行再评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异常活跃的思维,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2)读书剪报(出手抄报)活动
我们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连续开展了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并相应开展剪报作业的交流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可按照内容设计不同的栏目,并进行排版和美术设计。文章剪贴在A4纸上,装订成册。开学的交流活动中,各班评选班级10佳,在班级内和班级之间互相交流:或者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从剪报质量上看,学生绝大多数完成的非常认真,文章选择的很精细。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学生与家长对这项活动反映都很好,家长评价说这是“有创造性的高质量的作业”。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加强。
(3)结合网络阅读课的开设开展“精读一本书”活动
我校于2006年9月在高二试行开设语文网络阅读课,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网上阅读,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并能进行信息的筛选;同时让学生学会专题阅读、探究式阅读(带着一定的问题或课题制定阅读计划,借助网络资源寻求问题的解决)。
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把网络阅读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精读一本书”的活动。活动引进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学期初,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明确各自研究性阅读的对象——可以是一本名著,也可以是某一位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还可以是如古希腊神话传说、伊索寓言等某一类别的作品。在整个一个学期中,同学们除了要认真阅读原著外,还要收集、整理与原著相关的资料,并根据相关资料,按照不同栏目完成读书笔记。具体栏目如下:1.作家介绍
2、作品背景
3、作品内容、4名家点评
5、精彩语段摘评
6、我之所见
7、总结报告。学生还可以根据情况增设栏目,学生每两周完成一个栏目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教会学生精读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还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阅读范围,使学生的阅读行为向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发展;这样的阅读成果是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勿庸置疑,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培养。与读书剪报活动一样,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交流活动所必须的口头表达能力、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都得到培养。
在“精读一本书”的活动中,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我们给学生推荐了一些网站,如www.xiexiebang.com、www.langsong.net、http://poem.8dou.net等,并对读书笔记的评价提出了如下设想:
①基本分为70分。(按时交,态度认真)
②优(90~100分):栏目新颖,内容充实,态度认真,所选专题有研究价值,研究有一定深度;良(80~90分):栏目较新颖,内容较翔实,态度认真,所选专题有一定研究价值,研究认真;中(70~80分):课题明确,课题与研究内容一致,态度较认真,内容较充实。
③读书笔记占期末总评成绩20%。
(4)举办“读书节”活动
2006年我校举办了眉县中学首届读书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知识竞赛、语文游园、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于一炉。读书节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了读和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言语表现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作文教学改革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就是学生言语表现的一种形式,促进学生的言语表现意识的形成应关注写作训练。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常常为出作文题而发愁,因为作文题目出得好坏往往影响到言语表现的兴趣、质量。而每一次作文布置下去,总有一些同学没完成或随便应付,很难达到训练的目的。这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也说明这样的写作训练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换个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以学生出书的方式进行写作训练。每位学生每学期编辑一本书,可以选编他人的好文章,但要有5篇自己的文章,文体不限,内容不限,期末组织交流、评比。这样做可保证一定的训练量,而且每个学生既是编者,又是评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可激发学生个性和表现意识。2.3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阅读感悟与体验,将其形成文字。这样,突出了我校“表现论阅读教学”为指导,即以“写作为中心,阅读为基础”的语文特色。
(1)倡导写日记
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首先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进而是自我对话。自我对话是一个内省过程,是一个悟性从晦暗到敞亮的过程,这种对话的外显就是大量的练笔。当学生自觉地在创作中进行对话时,就能在加强写作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生命的唤醒和人格的塑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指导训练,使主体通过阅读实现自我对话的自觉化、习惯化、理性化。
日记是自我对话的一种主要形式,不管日记是幼稚也好,只写些今天吃了什么好东西之类;是严肃深沉也罢,把爱、友谊、孤独、欢乐、痛苦等滋味留住,至少过去的岁月并未真正死亡。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认为,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每一个好作家都有一个相当长的纯粹私人写作的简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日记一类的私人写作才是真正的创作。托尔斯泰认为,写作的职业化是文学堕落的主要原因,虽是愤激之语,但愤激中带有灼见。的确,当写作成为谋生的手段,发表便成了写作的最直接的目的,写作遂变为制作,于是文字垃圾泛滥。我们所说的言语表现就是指不以发表为直接目的,把表现当作是人生存的需要的写作。这种言语表现意识的形成有一个从规范到自觉的过程,规定、提倡、激励学生写日记、周记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言语表现的方法。言语表现的动力固然来自内驱力,但适当的外在压力也能促进言语表现。当学生在写作中得到情感的宣泻,享受到表现的乐趣时,就会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当学生意识到表现的意义,即表现是发展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为发展而表现,为生存而表现”的意识将成为学生永久的持续的内驱力。
(2)举办演讲比赛和辩论赛
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与政教处、校团委联合先后举办了“志当存高远”“爱我眉中”等专题演讲比赛,还与语文实习队联合举办辩论赛,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现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实验效果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研究热情,获取研究成果
我们组年青教师比较多,忙于教学,陷于事务,在研究的开始阶段对课题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于是,我们通过印发文章、组织学习讨论等,使教师对课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从而确立了把言语表现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以写带读,以写促读”的阅读教学新观念,有意识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几年来,我校对阅读课的探索不断深入。2006年学校召开了“语文阅读教学阶段性研讨会”;2005年至今,课题组每一位老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且都能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另外,课题组组长郭杜鹃老师领导大家积极编写《读写空间》校本材料。,校本阅读材料的编写对老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使全组老师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为了完成自己负责的阅读专题,课题组老师大量阅读有关阅读理论、阅读指导的书,也广泛涉猎文学读本。一些老师给自己定下了阅读计划,并写下了数万字的读书笔记。可以说,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阅读,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读书蔚然成风,作文言之有物
语文阅读课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讲是“一石击起千重浪”。语文阅读课一经推出,立即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根据自己的阅读设计和策略,寻找为我所用的知识。我们提出了两个阅读口号:“今天你读书了吗?”“每天节约一毛钱,每月读一本好杂志”对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少学生都把它记在自己笔记本的扉页上,日记和话语中也常常提及。课型的逐步规范和教师的创造性引导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序开展。
学生爱读书,也会读书了:阅读课上,同学们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流连忘返;课外,每当轮到各年段借书时间,图书馆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图书流动量大大增加。每个学生都有厚厚的一沓读书笔记卡片,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名言,他们学会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爱写作,也会表达了:有的学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记下自己每天的读书感悟,有的学生在日记本上写科幻故事、小说连载,有的学生的日记简直就是一本诗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下笔不再那么艰涩了,作文不知不觉写长了,有内容了。
阅读的积累如杜甫笔下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们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办了阅读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命名,写刊首语,发表自己的文章并展示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也颇有成就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的学生也选择了与读书有关的课题,如“80后作家文学创作研究”、“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我们还举办了两届读书节,开展了读书知识竞赛、新华书店书展售书、读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三年来有18人次的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有3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其中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的有2人,二等奖的有4人,三等奖的有7人;获市级三等奖以上的有20多人次。
为了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我们还在校文社刊物上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从这里起步,把学生的作品推荐到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校刊稿件源源不断。随着一些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获取知识,尝到甜头,勉强被动的阅读和写作开始逐步转变成内心的对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自觉追求,阅读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写作从“要我写”转变为“我爱写”,而这些学生又产生着振动效应,慢慢影响着他们周围的同学,“为生存而积极阅读,为发展而终身阅读”正成为学生阅读的永久的推动力。
四、反思展望
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我们也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如杯水车薪,显然不能解决学生读书与应试的矛盾。学生自主阅读有时存在着无主,教师的指导水平亟需提高。还有书目推荐的问题,学生强烈要求增加畅销书和青春小说,图书馆的图书要及时更新。随着网络阅读的开展,我们还要创立一个阅读局域网,给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和发表的机会。今后的语文阅读课更要注意提高效率,往专题阅读方向发展,应更重视读写结合。
第二篇: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四部曲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教学永恒的四部曲
近年来,关于语文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全社会都在强化教学效率的形势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位,应重新思考“听说读写”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的语文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为了能更透彻的理解听说读写的关系,笔者不妨将他略作调整为读听说写来叙说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前提。要重视读文本,因为我们的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本,这是首要的事情。“读”是前提,课堂上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不但重视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坚持看报纸,看优秀作文,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不但读文本,还要读“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一点读声,教者对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难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
(二)细心聆听,察纳雅言,听是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严格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这是立足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考虑的,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聆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要引导学生注重有效的聆听,能听的清、听的全、听的明,在听后自己有思考、有见解、有收益、能分享。如果能够养成细心聆听的习惯,就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说的认真听讲就是这个道理。
(三)举一反三,能言善辩,说是提升。“以情为线”,这是我的课堂基调。文学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努力寻找课堂的每一个动情点,让孩子们思维情感的火花尽情用语言绽放出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陈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启迪人。说是口头形式;说是有声的写。“说”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句话训练起,从一段话训练起,从一篇短文训练起。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情景,让学生敢说;要丰富交际材料,让学生想说;要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说。
(四)手脑并用,强化训练,写是超越。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写,写身边的事情、真实的事情,写自己的感悟,写是对获得知识的消化、巩固;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写就是知识的输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我在课堂中经常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的写作:一是抓重点词语练写。如教学《苏州园林》中,我抓住“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亭台轩榭”、“诗意”等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对美好景物的赞美。二是抓重点语段写批注。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也是我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写作的手段。三是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如教学《乡愁》时可以仿照诗歌句式写一段话,用到“小时候,乡愁是……,幼儿园,乡愁是……,上小学,乡愁是……,上初中时,乡愁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四是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喂―出来》时创设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从而号召学生写一写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五是联系课文让学生补写。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续想,续写。如教学《孔乙己》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以《孔乙己的梦》为题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学了《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以《范进做官之后》为题展开想象,顺着原文主旨,写出范进可能发生的种种事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读听”结合,有效增加知识储备;“说写”结合,有效提升知识运用
课堂中要把听和读结合起来,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听和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说和写是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可以这样说,阅读和听讲好像蜜蜂采花,表达和写作好像蜜蜂酿蜜。说和写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当然,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有机体,智慧地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相长。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能实现幸福高效。
第三篇:英语课堂如何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英语课堂如何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活动环境,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教活英语,进行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 ,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把动觉、视觉、听觉全方位调动起来,学习是立体化的,学生感知深刻,注意力易于集中或分配,各种记忆力都可发挥,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效率也会提高。
耳到(hear)学习任何一种语言,开口说之前一定要有听的先导。因此,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不但要专心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教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听见听懂教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教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时光是看和读,是分辨不出什么来的,边读边听就不一样了。例如,独词句“yes?”用升调读,就表达了疑问;“yes.”用降调读,就表达了肯定。这些都务必要学生仔细地靠听来分辨和吸收。“耳到”可以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在语言学习中,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听的能力,获得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对一种新的语言的认识,从而促进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发展。
眼到(see)
要上好英语课,教师首先要吸引学生的视线。只有学生认真地用眼睛看准了,才能把准确的信息传到大脑。课堂上,学生要双眼紧随教师,观察教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学习语法知识技能时,学生必须细心观察,分辨出不同时态、语态和表达方法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法。比如教授单词时,学生必须清楚教师所教的单词的词形:是双音节、单音节还是多音节词。一些读音相同,拼法与词义相异的词,需要细心辨认。例如:sun(太阳)和son(儿子);see(看见)和sea(海);flower(花)和flour(面粉);peace(和平)和piece(片、块);later(后来)和later(后面的)。而一些读音相近,拼法近似的单词,就更让人感到头痛。如:advice和advise;class和glass;full和fool;cook和cock。又如,saw这个词,可以是动词see 的过去式,也可以是名词“锯子”;如果把这个词三个字母顺序颠倒过来,就成了was。又如,“now”是现在,如把字母n移到最后,就成另一个词own“自己的”;如果字母w和n的位置对换一下,就成了win的过去式won“获胜”,如果它前面加上一个字母k,又成了另一个词know。这些,都要学生用眼睛仔细去观察。
口到(speak)
看准了,还要读准,这就要“口到”。“口到”主要是拼读、朗读、背诵等基本功。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学生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读课文和词汇时,学生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忆也不会太深刻,口语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因此,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另外,“口到”的目的是要将无声的材料变成有声的交流,在英语语言交流中去培养语感。
手到(write)
“手到”,课堂上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手到”的目的不仅是正确地写出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而且要会写作——写作文、写课文概要、写信、写日记等。一般说来,手到对学习语言的各个方面都起推动作用。
心到(remember)
“心到”就是要求动脑想,在学习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很关键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教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只有用心分析其结构和意义及发音特点,动脑分析思考,才能真正理解英语读物的内容。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把所学过的英语词、句子、文章牢记在心。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划分语言技能。从语言的形式来看,听和说是口语,读和写是书面语;口语是书面语的有声形式,书面语是口头语言的文字记录。从人类语言的发展来看,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口语与书面语在表达方式与途径以及词汇、句法、信息密度和语言功能方面有明显区别。从认知角度看,听和读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说和写是表达思想,是信息输出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英语听、说、读、写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在英语学习乃至人类交往活动中,听是最基本的形式,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听是吸收和巩固语言及培养说、读、写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说的技能大致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汇运用合理贴切、语句结构符合表达习惯、言语反应和应变能力敏捷及语言表达简练等因素。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阅读技能包括理解字面意义、能对材料要旨进行重新组织、推理能力、评价和欣赏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英语教学中的写是指书写和写作。英语写的技能包括书写端正、拼写正确、语句通顺、语法规范、层次分明、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综上所述,听、说、读、写训练基本同步、相互结合。结合的途径有:听与读相结合—把输入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变成输出信息;听与写相结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情景中,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交际性语言练习;说与写相结合—口语包含大量类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技能写作准备;读与写相结合—写的过程实际上模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阅读的文章多了,写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说阅读也是模仿写作的行为。
总之,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提高。所以要培养中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第四篇:基本能力
第一部分 各地民间音乐音乐与人生
1.吴祖强,作曲家。代表作: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芭蕾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
2.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代表曲目:《十面埋伏》《阳春白雪》,创作有琵琶曲《天鹅》《草原小姐妹》《老童》。
3.草原小姐妹共有五个乐章《草原放牧》《在寒夜中前进》《与暴风雪搏斗 4.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第六(悲怆)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1812年序曲》,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套曲《四季》。
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6.音乐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二.多彩的民歌
1.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2.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3.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4.西北民歌:
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陕西民歌《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山西民歌《刨洋芋》。
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较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5.中原民歌
代表曲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江苏民歌《茉莉花》
6.南方民歌
代表曲目: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浙江民歌《对花》《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
风格特点:歌词含蓄7.蒙古,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
蒙古民歌代表体裁:长调 《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嘎达梅林》《森洁德玛》
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天上飘着彩虹》
西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
维吾尔族民歌代表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牡丹汗》《阿拉木汗》《新疆好》《达坂城的姑娘》
各民族代表乐器:藏族 扎木聂;
蒙古 马头琴;
维吾尔族 冬不拉、弹布尔、手鼓
1.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以 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分为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四大类。
3.“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演奏乐器有: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代表曲目《锦鸡出山》。
4.吹歌: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因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四、京剧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3.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程砚秋。
4.四大行当:生(老生、小生、武生等)、旦(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等)、净(花脸)、丑(文丑武丑)。
5.京剧的唱腔:分为二黄和西皮两种。二黄的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健,适合于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西皮的旋律起伏变化较大,节奏紧凑,唱腔较为流畅轻快食欲表现欢乐坚毅的情绪。
6.京剧的板式:指唱腔的板眼结构形式。有以下形式:一板一眼(相当于2/4拍);一板三眼(4/4拍);一板无眼(相当于1/4拍);无板无眼(称为散板)。
7.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文场为唱腔伴奏,为管弦乐部分;武场配合身段表演,为打击乐部分。
8.古典京剧的代表曲目:《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贵妃醉酒》选段)。
9.现代京剧的代表曲目:梅兰芳《孽海波澜》《邓霞姑》《抗金兵》;程砚秋的《荒山泪》《青霜剑》;
10.八大样板戏是指:《沙家浜》《红灯记》《杜鹃山》《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红色娘子军》
五、亚非音乐
1.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西亚、东南亚、中亚。
2.非洲歌舞音乐
非洲音乐不是地理概念上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
3.代表作品:加纳民歌《非洲赞歌》,布隆迪圣鼓《鼓舞》,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门库尔雅》,塞内加尔《男孩之舞》。
4.非洲音乐的特点:高度发展、复杂多变、强烈奔放的节奏。
5.非洲民间音乐的功能性:音乐活动常伴随社会日常生活进行,是社会生活习俗的一部分;与劳动相伴随;是各种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在各种节日和喜庆活动中具有社交的性质;并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此外,非洲音乐有强烈的自娱性质。
6.特色乐器: 亚洲:印度的萨朗吉,阿塞拜疆的卡曼贾,蒙古的马头琴,新疆维吾尔的冬不拉、热瓦甫、弹布尔、手鼓,中国的二胡,古筝,唢呐等。
非洲:马林巴琴、拇指钢琴姆比拉、鼓及各种敲击乐器。
六、欧洲民间音乐
1.欧洲大陆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中欧。
2.欧洲民间音乐代表曲目: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
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
罗马尼亚排箫演奏《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
3.欧洲歌曲的体裁:叙事歌曲、爱情歌曲、节庆歌曲。
4.特色乐器: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意大利曼陀林。
5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联系:
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被音乐大师们大量吸收,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专业音乐家创作的乐曲,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队表演。
七、拉丁美洲音乐
1.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
2.代表曲目:秘鲁民间乐曲《告别》(演奏乐器: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墨西哥歌曲《美丽的小天使》(体裁“松”)
探戈舞曲《小伙伴》3.拉丁美洲音乐大体上可分为: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以黑人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三个类型。
———十八单元)
第一部分 西方音乐流派
一.巴罗克时期(1600——1750)
1.音乐特点:作品大都宏伟壮观充满活力,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
2.代表人:
巴赫 : 代表作 <<马太受难曲>> <<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
亨德尔:代表作<<水上音乐>> <<焰火音乐>>;还有斯卡拉蒂、维瓦尔蒂等
3。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1581年首创“新法密律”并计算出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一百年。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1750——1810)
1音乐特点:崇尚理性,形式严谨,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2代表人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暴风雨》《热情》,交响乐 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
歌剧 费代里奥》
海顿: 交响曲 《时钟》
清唱剧 《四季》《创世纪》 莫扎特: 歌剧 《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三.浪漫主义音乐(1820-1910)
1.音乐特点:从主观的角度感受事物,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
2. 代表人:
舒伯特 艺术歌曲《魔王》《鳟鱼》《致音乐》
声乐套曲《美丽的磨纺女》《冬之旅》
交响曲《未完成》)
肖邦 《C小调革命练习曲》《幻想即兴曲》《华丽圆舞曲》
李斯特 首创交响诗体裁,作品:《前奏曲》《塔索》《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
柏辽兹 首创标题音乐,作品:《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3.艺术歌曲: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多为独唱曲,有精心编配的钢琴正谱伴奏,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4.练习曲: 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5.标题音乐: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相对应。例:《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
四.民族乐派(1860年左右)
1.音乐特点:作曲家探索民族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形式,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描写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祖国河山和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
2.代表人:捷克 斯美塔那 交响诗《我的祖国》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捷克 德沃夏克 歌剧《水仙女》
芬兰 西贝柳斯 交响诗《芬兰颂》
俄国 格林卡 “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歌剧《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管弦乐《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俄国 柴可夫斯基 交响曲 《第六悲怆》;序曲《1812年》
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 俄国强力五人团
成员: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作品:穆索尔斯基: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4.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例如:西贝柳斯《芬兰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五.印象乐派
1.音乐特点: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重视和声配器色彩,意境幽静朦胧飘忽空幻。
2.代表人:德彪西
3.作品: 交响素描《大海》;歌剧《佩利亚斯兰与梅丽桑德》;管弦乐《牧神午后前奏曲》; 钢琴曲《意象》《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六.表现主义音乐
1.音乐特点:表现内心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
2.代表人:勋伯格(奥地利),贝尔格,韦伯恩
3.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
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4.十二音音乐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七.爵士乐(JAZZ)
1.起源: 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
2. 代表作品: 格什温的钢琴与乐队作品《蓝色狂想曲》,贝尔格的歌剧《璐璐》
3.分类 : 迪克西兰爵士乐(代表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金奥利弗),自由爵士乐
4.爵士乐之父: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南部之子》
中国音乐部分
一.古琴音乐
1.古琴形制:七弦,十三徽
2.代表曲目:《高山》《流水》《阳春》《白雪》
3.赏析 《流水》:曲式:“起,承,转,合”结构
谱源于《神奇秘谱》;此曲伴“航行者”太空船遨游太空
二.古代歌曲
1.发展历程:诗经,楚词,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发展阶段。
2.代表作品:《阳关三叠》《扬州慢》
三.学堂乐歌
1.定义:“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898年5月向光绪上书:“请开学校折”中提出的。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 一批有识之士在学校里开设乐歌课所唱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2.主要内容及代表作品:
A、“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代表性的歌曲有:《何日醒》《黄河》 B、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的歌曲有:《体操-兵操》等; C、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托抡 慕 ⒌模 纾骸陡锩 罚ㄉ蛐墓け啵〥、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反封建”民主精神。代表作:《勉女权》《女子体操》《缠足苦》 ;E、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民主思想的,代表性歌曲有:《运动会》、《电报》、《文明婚》等; F、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勉学》《春游》《送别》
四..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
1.聂耳:作曲家,云南人。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歌曲:《卖报歌》《新女性》
《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梅娘曲》 .冼星海::作曲家,广东人。
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生产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 《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 《黄河颂》,第三乐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 《黄水谣》,第五乐章 《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 黄河怨》,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五.左翼音乐运动组织
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王旦东等
中苏音乐学会 聂耳,任光,田汉等
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任光,张曙等
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张曙,安娥,吕骥等
六.歌剧:
1.歌剧是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演唱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
2.中国新歌剧代表作:(六部)
1马可《小二黑结婚》《白毛女》 2梁寒光《赤叶河》 3 羊鸣《江姐》
4罗宗贤《刘胡兰》 5 张敬安《洪湖赤卫队》 6 石夫《阿依古丽》
七.新中国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陆祖龙 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
吕其明 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秦咏诚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我为祖国献石油》
施光南 歌曲《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剧《伤逝》
彭修文 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丰收锣鼓》《瑶族舞曲》《乱云飞》
郭文景 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
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
谷建芬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那就是我》
赵季平歌曲《好汉歌》。为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笑傲江湖》电影《大话西游》《霸王别姬》等配乐。
印青 歌曲《走进新时代》《 凝聚》《西部放歌 》《永远跟你走 》音乐剧《迷人的港湾 》舞剧《妈祖 》
三宝 歌曲《 你是这样的人》电影乐《一个都不能少 》《 我的父亲母亲》
刘炽 歌曲《祖国颂 》《我的祖国 》《 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
乔羽(词作家,被称为“词坛泰斗”)
作品有《 思念》《 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 爱我中华》《我的祖国 》《祖国颂 》
八.补充
音乐家及其称号 1巴赫(音乐之父、复调大师。)2海顿(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3(乐圣)
4.莫扎特(音乐神童)5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6李斯特(钢琴之王)
7.肖邦(钢琴诗人)8帕格尼尼(小提琴之王)9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10.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11。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12。冼星海(人民音乐家)
13.德国“三B作曲家”是指(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
其他
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孟加拉被称为“音乐之邦”。
第五篇: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加强听说读写训练 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以说、写为目的,辐射发展,感悟语文,实践语文。关键词:提高语文素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七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那么,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那就是“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祖国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听与读的训练,重在培养理解能力,而说与写的训练,重在培养运用能力。四项能力同等重要,不能代替,不可偏颇,然而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以求得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全面和和高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听说读写全面能力提高呢?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一边钻研教学理论,一边用于教学实践,努力在实际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尝试和摸索的做法是:以听为基础,以读为中心,以说写为目的,分层递进,辐射发展,培养素质。
一、以听为基础,读为中心,训练语感,感悟语文
听与读都具备理解的功能。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语文,其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听与读的训练。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对语言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在进行听,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切实加强语感训练,珍视独特感悟,丰富语言积累,以形式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达到感悟语文的目的。
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听的能力,是其它各种能力的基础,理应加强培养。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提出“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作为基础能力听、说、读、写是缺一不可的,重读写,轻听说是影响人的基本素质的。新的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从社会发展来看,在未来的社会中,口头指令的传达,人和“机”的对话等,都将广泛存在。听人言语是人类生活的需要,人们交流思想感情,获取信息、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听语,它也是学生的语文能力构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我首先把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作为基础,为了让学生能听清、听懂,还会听记、听辨,以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要求学生听清,听准老师的话,家长的话能够转述老师及家长的话。同注意说者的语气、内涵,培养语感。为了有意培养听的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我举行各种听的训练活动,加以培养,如举行“道听途说”的游戏,让学生听同学的话,转述同学的话,看传到最后的结果,看是从谁开始传错的。学生在听语的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听这些人言语,再如让学生作小记者,去采访先进人物或到我校参观的客人,听这些人语言,并记录好听来的内容,在班级的板报中转登。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求学生在交际中听语,在听语中交际。如六年制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中的口语交际,是讨论怎样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先同桌交流,从对方的意见中汲取好的内容,修改自己的,然后选出一人在小组中交流。小组听后,选出一人在班组级交流,交流积极性高。从而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由于学生由低年级的识字,学词到高年级的谋段、学篇,到高年级后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读的能力。同时,读又是学生由认识到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的关键一环。新课标注重读中感悟、体验、揣摩、探究、品味,这些都是学生主题心智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心理发展过程。而正是学生的这些智力操作,构成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选定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文,体会语文的内涵。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当然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需求。他们希望教师给他方法,然后自己探究未知的世界,了解知识的真谛,获得成功的快慰。为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我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给其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一方面联系课本上有关的知识点、重点训练项目。如: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词语,如何抓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给学生真正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将自己的心和作者的心融在一起,从而读好文章。另一方面,在具体读的技巧上,教给学生如何诵读、默读、朗读,如在朗读指导时在实践中逐步教会学生确定重音、掌握速度,把握语调等一些基本方法。重音上,让学生懂得句子中的动词谓语,用作修饰的词、对比的词、比喻的词或能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的一些特殊的词重读;语速上,让学生知道表示欢快、激动、高兴、愤怒的词句一般读得稍快,表示忧郁、抒情的重点句段读速要慢一些,整篇文章的朗读要有快有慢富有变化;语调上,让学生体会到表示欢快的、赞美的、喜爱的、美好情感的课文要读得高昂激动,响亮明快;表示悲壮凄凉情感的课文要读得深沉舒缓,一般的文章,都以宁静、轻松、恬淡的语调为主„„如此起点既低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平常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摸索,文章的“味”读出来了,初步成功的体验使学生读书的兴趣更浓了。如教《桂林山水》时我对第二自然节运用范例导读的方法,其余采取“辅读”的形式,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学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去发现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读懂课文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告诉知识,而是伴随着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对材料有着深深的感悟,所以表现出了很强的创造力,远比教师的传授丰富的多、深刻的多。我认为这正符合新“课标”对语文重感悟,不求甚解,重自读、强调读中渗情、理解,重合作,强调多项互补的要求。
读中感悟、读中激趣,学生积极性高,愿学乐学。正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课间、课上班级不时地响起抑扬顿挫的读书声,师生共同铺平了走向提高素质的道路。
二、以说、写为目的,读写结合,迁移运用,实践语文
说与写是一种运用能力。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读写结合就是一种迁移、一种运用。而这种运用能力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加强读写结合的同时,还必须将读说结合起来。
语文素养中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而读又是说写的奠基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能说出题课文的大意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体验,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等。学习课文的语言范例,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说话,在读中培养说的能力。
同时,在此基础上,对读的对象的选择我要求:由学过的课文——未学过的课文——课外优秀文章——自己写的习作的过渡,达到以读来带动写的效果。古人认为:要写好文章,“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方面通过朗读及摧摩,理解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在作文方法、方向上给已以指导。另外,朗读活动及其成功过程中的体验和辅助开展的诸如“沸水活鱼”、“脑筋急转弯”、“听瓶子”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注意随时观察,不但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素材,扫除了学生作文难的心理障碍,使读写相得益彰。在读中鼓励朗读自己的作品,进行一周一次的自己习作朗诵赛,促进了学生写的欲望。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总爱把老师的表扬作为进步的动力。所以,在对读的文章评价时,不吝赞美的语言,对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孔之见,也给予鼓励的肯定,使之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尤其对基础差的学生更是如此,帮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对其作文中的不足和错误,则多用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议,如:“这段话是否可以这样改„„、”“如果再„„那就更好了”等让学生从那商量和亲切的语气中,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勉励,从而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强、更加主动去探求新知。
在文章评析的形式上,注重多样化,注重由师评到生评的过渡,如:在教师学六年制第九册基础训练的板报稿写作时,结合板报稿本身类似新闻报道稿的特点,指导写作后,在班级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对照板报稿的写作要求进行评议,可谓在读中获知,在读中激趣,在读中提高自改能力,在读中锻炼了说的能力,在评析时,针对涌现出的进步大和优秀文章,自编班级优秀作文集,使学生有追求成就的愿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以活动为主线,内外沟通,发展个性,体现语文
如果说加强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体现的是“语文整体教学观”的话,那么,加强语文与社会的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的渗透,积极开展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个性、提高素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基本功已基本形成,为进一步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积极性,就需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而活动可使学生展示各方面才学,获得成功,使许多无形的希望变为成功的现实。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活动为主线,贯穿语文素质提高的全过程,举力了多次朗读比赛,并及时反馈,给予正确评价,当堂全员肯定领奖,并因人而异,由低到高,使班级形成了百舸争流,千帆竟技的局面。
另外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对未来人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国外的一位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社会中,新的知识增长速度将十分迅速,如果不会学习,不能自己独立地学会新知识,原有的知识就会远远不够用,那就等于是“文盲”了,只有会学习,主动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在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由于获得成功,积极性高涨,主动投入。另一方面在“我要读好,我要写好,我要成功”的思想支配下,自己加压,就自觉地进一步研究方法,主动认真地辨字正音,揣摩词句的感情和内涵,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主动地字斟句酌字写好每一篇文章,从而形成学生自发的内调式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学习新识,探求真理,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全面辐射,带动学生语文整体能力提高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以良性循环为目标,注重因材施教,分层递进,在教学、生活中体现语文。
分层递进体应包括课堂教学内容上的分层递进,学生认识领域及知识迁移的分层递进,和评价的分层肯定,促使学生水平上的分层递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的递进提高。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体现阶梯性、渐进性,使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使学优生学有新意。例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在逐步认识诸葛亮有胆有识、神机妙算的基础上,我让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把“借”换一词,其中有一学生把“借”换成了“骗”。一石激起三层浪,同学们纷纷讨论,有的说是“骗箭”,有的说是借箭。这时教师不是时机让学生围绕“借”或是“骗”展开一场辩论会。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辩论会开始了,大家各抒自己见。争辩中提高了思辩能力,锻炼了说话能力,正反两方的代表,见解独到、据理力争、思维敏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成效,使语文在生活中得到体现。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特别是以激发自信,激发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所以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注重和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校家联谊等形式,在素质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孩子出路观上形成共识,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形成素质教育的家庭和谐氛围。让学生在家里博览群书,与家长交流、交谈,培养读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一些演讲赛、读书比赛等。在具体要求上,给学生创造跳一下就可摘到果实的机会,激发兴趣,使学生无论在家庭拟或是社会在学校,始终处于成功的氛围,畅步于成功的天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正是以上措施的实施,每接一个新班,短期内部分学生潜力得以挖掘,兴趣得以激发,班级涌现出一大批好苗子,作文迷、写作才子、演讲家„„,差生面得以缩小,最关键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语文教学只有注重落实听说读写各项任务,善于抓住听说读写的连接点,才能使语文能力全面提高,才能实现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规律、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求异,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写。为学生能够成为21世纪成功的创新人才创造条件。作者简介:
姓 名: 夏 芸 工作单位: 鄂州市吴都小学 性 别: 女 职 务: 工会主席 出生年月: 1970.4.21 职 称: 小教高级 电 话: 0711-3871882 邮政编码: 4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