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住宿学生德育的管理策略(陈庆伟)
农村小学寄宿生管理策略
和平县大坝镇中心小学陈庆伟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以及学校布局的科学调整,乡镇小学生寄宿管理已经成为农村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我校于2012年开始尝试寄宿制管理,目前,我校已经成为一所拥有400多名寄宿生的较大规模的寄宿制小学。两年来,我们努力奉行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管理,用一颗爱生如子的赤诚之心、博爱之心,在寄宿制小学这块“试验田”里辛勤地耕耘着。
一、在趣味活动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以一个寝室为单位进行编排,寝室成员又以班级为单位编排,这非常有利于团体辅导。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校利用十分钟晨会教育、午休、晚自习、周一寄宿生例会和节假活动日,深入寝室与学生交流,针对寝室这个团体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室里,我校又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午间谈话、少先队活动、班会等各种教育时机,针对所在班级这个团体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1、从趣味游戏中领悟做人道理。
游戏生动有趣,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它既能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又能培养儿童的合群性;既能培养儿童竞争合作精神,又能让儿童认识规则,遵守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以寝室为单位的团队教育里,我们开展了大量趣味游戏,如:“叠被子比赛”、“整理内务比赛”、“一分钟穿针”、以及日常文明寝室评比寝室等。通过这些游戏和比赛,让寄宿生轻松愉快地悟出了做人道理,学会了
与人交往,锻炼了独立自主及合作能力。改掉了懒惰、贪图享受的陋习。
2、从不同角色中体验人生。
相对于走读生,寄宿生在学校里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是我校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寄宿的自理能力差,因此生活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就尤其重要。
(1)、在宿舍卫生管理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五无”,即墙面无污迹、地面无垃圾、床面无杂乱、门面无划痕、窗面无污渍。日常用品的摆放则要求学生做到“五线”,即鞋子摆放一条线 ,脸盆摆放一条线,牙刷、牙膏、牙杯、梳子摆放一条线,水瓶、水杯摆放一条线,毛巾叠放一条线。在个人卫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五勤”,即勤洗手脸、勤换衣、勤剪指甲、勤洗鞋袜、勤理发。在饮食卫生方面则要求学生做到“五不”,即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吃不洁瓜果、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不吃不买“三无”产品。为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我校每月都开展“文明宿舍”的评选活动,评比内容主要从内务卫生、就寝纪律、公物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逐项评定,每日进行检查考核,每周进行小结评比,每月评出“文明宿舍”,每学期进行一次总评表彰。在评比过程中,对于特别差的宿舍还要限期进行整改,对于整改不力的会适时在周一全体师生集会上通报批评。
(2)、在食堂里,生活指导老师三餐都和学生在一起就餐。要求
寄宿生在就餐以后,值日生要像家里的妈妈一样,收拾好餐桌,打扫卫生。让寄宿生体会到妈妈做家务的艰辛和繁琐,感受到家长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3)、放学后,在操场上,老师带领他们做小小运动员,或认识羽毛球,或打篮球,或跳绳,孩子可以尽情地感受到拼搏的快乐,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
(4)、晚上活动,老师会组织一些“成语接龙”或“你表演,我来猜”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小演员,不但让寄宿生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寄宿生的表演素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寄宿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喜欢上寄宿。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引导学生,形成了符合社会规范和小学生行为准则的行为,消除了负面行为的影响,健全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思想品德教育从“心”开始。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农村小学寄宿生所处的特殊家庭环境,孩子们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思想品德的问题。有些问题通过大面积的团体辅导和学科渗透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就需要面向少数有困惑和障碍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个体辅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生活日记助寄宿生成长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疑惑,预防不良思想的产生。学校要求每个班的寄宿生都要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自己寄宿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在“寄宿日记本”里给老师写一句话。学生有什么心
事、烦恼都可写上去,老师在批阅时,就可以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和辅导。对于存在的共同的问题,就开展各种班队活动进行解决;对于个体存在的问题,则以书信,便条,个别谈话等方式回复。这样既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向,防患于未然,又拉近了师生距离。可以说“寄宿生活日记”既锻炼了学生的笔头,又记录了孩子在寄宿期间的成长经历。为进一步稳定寄宿生安心寄宿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知心姐姐信箱为寄宿生排忧解难
学校专门为寄宿生建立了“知心姐姐信箱”,分别设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显眼处,学生可把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投入信箱,每周四中午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回复学生疑问,为寄宿生排忧解难。学校寄宿生的德育管理从班级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建立心灵通道,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素质得到了良好的转变,促进了德育的深入发展。
三、家校合力形成德育体系。
在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寄宿生身上的许多不良习惯都会反复,有些学生还有抵触情绪,不能接受教育。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只是学生接受的外部影响中的一部分,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如果家庭与学校的影响不一致,学生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抵触心理。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必须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
(1)经常性地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通报孩子近期的点滴进步或不良苗头,以达到及时促进孩子的发展。
(2)我们在开学初和学期末都要进行大面积的家访活动,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另外是要和家长、学生三方会谈,指出孩子的优点,同时提出孩子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3)班主任每周还要写一份家校联系卡。从寄宿生的学习、生活自理、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由于工作及时到位,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寄宿。家长们也表示孩子放在这样的学校寄宿读书,他们很满意,很放心。
此外,在寄宿管理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寄宿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有的新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不知道到寄宿学校上学后,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将会是什么样的生活;有的学生对新环境产生陌生感,不知如何面对新教师、新同学;有的同学胆小怯懦,怕被同学欺负,怕有病无人照顾,怕睡觉时从床上掉下来,怕自己学习差、自理能力差被同学耻笑;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他们大多性格孤僻、冷漠,不愿与同学交往,不愿与老师沟通等等。面对寄宿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的每位教师都能以“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真正做到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类似家庭中亲情式的友好和睦关系,这样一来,学生便愿意和老师接触,心里有话也愿意和老师诉说,老师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第二篇:赵家小学农村教育经费保障自查报告 陈伟伟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工作
自
查
报
告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我校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地处农村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深入人心,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落到实处。现就我校此项工作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校长亲自抓好此项工作,明确分工,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工作。召开行政会议、校务会、教代会等,落实各项具体工作,明确方式方法。后勤工作人员具体落实,村小校长和各班班主任协同工作。
二、组织得力,广泛宣传
我校精心组织,采取了各种形式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把新机制的重大意义、政策、主要措施宣传到每个班级、每个农村家庭,力求做到人人知晓。
1、利用朝会、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宣传,并结合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2、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明确政策。
3、利用赶集日在场镇设置宣传点,对群众进行面对面讲解,发放宣传单。
4、对低保户、困难户等特殊家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细致的家访工作。
5、与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密切配合,利用广播、村民会议宣传。
6、利用黑板报和文化长廊进行宣传。
三、配合密切,落到实处
通过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我校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将新机制的各项政策、“两免一补”及教育资助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进行了广泛宣传;开学初,对收费项目及金额进行了公示;与镇民政、村两委配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学生进行了认真的审核并公示。
金堂县赵家镇小学 2007年9月19日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的管理现状及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的现状及管理策略
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热潮中,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迅速向城镇转移,农村人进城务工、购房不断增多,致使农村学龄儿童的不断减少,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使学校管理越来越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前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缺乏追求教育的动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学校难以发展,教学质量较差,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辍学、转学、转校现象频频出现。此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足,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为人师表观念淡化等问题。
二、农村小学大部分规模较小,生源较少,班级不多。大部分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但麻雀虽小,肝胆齐全。一个学校只有那么几个老师,教师任务重,一个人要上好几门课,既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辅导学生。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现有学生324人,8个教学班级,教师只有13名。每人一周20多节课,每天上完课后身心疲惫。很少有时间在教学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大部分教师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基本没有,至使课程落实名存实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增加,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大部分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加上现在孩子又少,家长溺爱孩子,学生学不学习家长从不过问。导致孩子学习的随意性较大。另外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及完善,导致老师在管理学生上畏手畏脚,但又碍于上级每年的各种评比。甚至现在农村小学中出现了老师在哄着学生学习,不敢布臵作业。
四、学校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仍较差,学校办学经费紧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没钱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谈何均衡发展。学校教师的编制紧,每位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应付各种检查,有的与课改精神也不一致。例如为了抓安全教育,大部分学校限制了学生的社会实践。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小学的管理任重而道远。但在实际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使学校管理务实、有效,根据几年来的学校管理经验,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校管理上的一些感受和策略。
一、完善各种制度,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管理。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对全体师生常规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规范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言行,它具有共性和强制性要求。但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时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要能够促进搞好学校的各种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要能够提高全体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能够禁得起实践的检验,学校领导要模范遵守规章制度并起到带头作用。制度要适合自己的校情,制定适合自己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针对个别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教师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就是主要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作风的。制度的贯彻执行也要讲究艺术性,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促进学校的和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具有理想的高素质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团队。个体的文化素养,团队的文化精神,构建了教师队伍的价值追求。目前,我们所具备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不是很好,但学校发展仅靠校长或校领导班子是不行的,必须要搞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都要靠教师来完成。所以说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批过硬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师短缺,并且有一大部分教师都是以前民办老师转正的老教师。他们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学习,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的培训。要结合学校实际,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历和教学业务水平。学校要给他们多鼓励,多支持,为他们提供好学习成长的机会,多多关心他们的一点一滴,多为他们做实事,使他们能够安心下来专心搞教学,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使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力争把老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要通过集体主义思想的感召,形成团队意识,从而逐步地形成讲正气、讲团结、讲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风气。
(二),在团队中渗透讲学习的思想,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实在在地说,目前,我们有的老师是以昨天的知识,今天的理念,培养明天的人才。仅有过去的知识存量,没有今天的知识增量,则很难适应职业需求。但促进教师学习,往往好心难办成事。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我们既然能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也应该承认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其个性上的差异,所以,校长在“治学”过程中,还得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求真务实。“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校长是岗位,岗位的职责在于务实”。学校管理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只有科学先进的理念。
(三)、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乡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事,校长就应该积极的关心,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也就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三、关注课堂,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注课堂,并非强求校长去上每一节课,而是强化校长工作的本位——姓“教”。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同等条件下,其优劣程度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校长深入课堂,关注课堂,一是引领和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更新理念,创新教法。
(一)、是学生观。
首先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扬长补短;其次,是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教材观。帮助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教材、运用教材。课改教材容量大,可开发空间大。如果按传统观念把它作为“书”,逐课逐篇地教,已是过期的观念。应当把它视为资源,去整合、去开发。
(三)、是课堂教学。
教师过去那种“肢解”课文的现象虽然有所遏制,但“多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大有存在。结果造成师生苦不堪言,反而收效甚微。还有一种情况,一些青年教师,为创新教法,将课堂教学弄得“花枝招展”,却丢掉了课堂的“主干”——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此,我曾和老师探讨过、强调过,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要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然后再逐步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有趣、生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课堂,要面对现实(因为统考)。二是为课改,为广大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搭建平台。说实话,我们现在是拿着新教材,在新课改理念的统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有时走着“应试教育”的老套路,广大教师难免困惑。作为校长,在洞悉这一矛盾的同时,要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广大教师课改实践的能力。
学校的管理工作是复杂的,身为校长,要遵循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从本校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教育,认认真真地去管理好学校,为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们学校里,校长就是要不怕辛苦,不怕累,为学校的发展,脚踏实地勇于奉献,就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早上班,迟离校,这已成了我的习惯。校长是最普通的,要做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校长,应多为他人着想,学生第一,教师第二,校长最多是第三。作为农村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校长:以师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服务到位,精心经营好自己的学校。这就是我的追求和所为。
总之,农村学校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但是只要校长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奉献,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把农村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
第四篇: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
摘要: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管理是依据党和国家有关要求,根据学
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思想品质形式的规律,进行组织、协调、实施和评价的过程。本文
针对农村小学实际,通过德育计划的制定;德育主题选择;德育活动形式和方法;德育评价
等方面来阐述德育管理的有效。
关键词:德育 管理 思考
德育工作从整体上来说是一个长远的工作目标,若要取得预想的成绩,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德育治理计划。肓目的实施并不能保证长久的工作活力,这就要
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的完善德育工作的发展,工作进度事半功倍,收到实效。所以实践
中首先要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要求、内容、办法、措施、步骤等要点。计划的拟订要体现长
期性和阶段性。长计划就是总体设想;短安排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具体安排,如以德育
内容为例,小学1-6年级德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社主义教
育、时事政策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自我教育,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
康教育等,这就可以根据内容并且结合学校当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总计划,这就是长计划。每学期为了把这些内容落到实处,要开展哪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运用什么方法,步骤
怎样安排,用文字逐一具体化,这就是短安排。制订德育目标,也要有长目标和短目标,短
目标为长目标服务。
德育内容很丰富,可开展的活动也很多,但爱国主义教育是主旋律,它应贯穿德育工
作全过程,要用爱国主义这根主线,把多姿多彩的内容和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情趣的活动串
起来,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少先队职能。江泽民说:“爱国主义是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
祖国深厚情感的高尚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应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少年一代的血脉里,并落
实到行动中去,且世代传下去。在具体实施中,可采取下列形式:一是参观活动。现代学生的爱国意识淡薄,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不了解,学校要为学生建立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烈
士陵园、名胜古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发展史,特别注意近代史,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意
识和民族自尊意识。二是观看影视活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爱国历史影视片,片中无不生动
形象的显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爱国将士的精神影响到观看的学生,使学生感知祖国的伟大。热爱中华民族英雄人物和爱国志士,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和学习机会条件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并更加刻苦为祖国的明天努力学习,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三是开展读书、绘画、书法、歌咏、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文学艺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的吸引力,启迪他们发愤学习,开拓进取,以树立伟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还可以建立校外辅导员联系制度,帮助学生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创造是2l世纪教育的主要内容。21世纪是高科技飞
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高度密集的时代,要使学生明白:踏入社会,如没有高深知识,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很强的动手能力相结合,这是新时代的人格要求,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全力促成这特征形成;第一,要从学生的思索、言行、学习、身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二,要有学生感兴趣的崭新时代的信息,包括现代科技信息、经济信息、教育信息、管理信息以及新的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学生的头脑。这既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可组织学生看科幻片、新闻片、参加科技知识讲座会、形势与任务指导会、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会,组织参观、游览、调查等,这些活动都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新一代儿童的身上,时代色彩很浓,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同时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身上还存在严重的弱点,如心理承受能力差,遇事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吃苦耐劳性差,集体观点淡薄等。因此,要教育好他们,必须注意教育方法,坚持正确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方法。表扬应经常化,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肯定,批评尽量少,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撒一些美丽的谎言,如一位学生语文成绩本来到数第一,可在一次测验后,语文教师却说:“你好像还不知道,其实你有很强的语文天斌。”之后教师对他无微不致的关怀,到期未时,成绩跃至全班第一,后来考上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这一事例说明老师的微笑,让一个人拾起了丢失的自信。只要实事求是,公平处理。用心说服,注意批评万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能侮辱人格,这样可使学生邪气下降,正气上升,同学之间团结得更紧,班风自然会良好形成。新时代的德育,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有一定的德育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级段);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实施策略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实施策略
【摘要】团体最重要的就是领导人,班集体是学校活动主要的团体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团体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作为领导人来组织的,因此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班主任的职责与定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所采取的一些方式做简要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一、新时代中班主任的职责与定位
班主任肩负班集体内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还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解决每一名学生的困难。班主任是一个极具责任心的岗位,他们的主要职责更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人,班主任应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学生才能够服从管理。同时要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找到正确的方法,才可以使班集体有序运行。班主任有效地将家庭和学校进行联合,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建设和学习的进步。对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大可能给予学生关爱与认同,公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较为落后
班主任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在该阶段所具有的特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学生经常在课上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力,班主任要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给予这些学生平等的关注,以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学生,从积极的一面思考他们的行为和想法。然而,当前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这只是学生德育缺失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根本原因。班主任认为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德育,这种观念就导致德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使教育活动形式化,体现不了德育活动的价值。
(二)德育内容空洞
新时代的小学生思想都比较前卫,他们接触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化的物质较多,能够多方面地了解知识。但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现在很多小学生都不乐意离开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愿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对一些基本的礼貌问题不加以重视,学习积极性不足。再加上很多家长都无法时刻地陪在孩子身边,因此无法了解孩子在进行网络游戏时是否足够健康,道德价值观念是否有所扭曲。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神态动作,了解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取向,帮助学生正确地发展学生个人理念。然而,当涉及道德与教育过程时,教师无法将网络与德育相结合,更不能将自己所想、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渗透到德育中,教育内容十分单调,磨炼不了学生的意志。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大多数班主任仅仅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认知讲解大道理,忽略了学生对认知的局限性。
(三)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需要提升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许多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在进行班主任的选拔时往往有门槛过低的现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班主任无法正视德育的教学宗旨,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教学标准,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后进生不给予关注,导致学生的不平衡心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班主任在班级中表现的不好形象,会导致班主任在班级中缺乏信服度,出现学生不服从管理的现象。
三、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实施策略
(一)重视班干部力量,落实班级自主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班级的组织管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全面实行学生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干部管理班级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开展相关德育主题班会。例如,在进行班级内部投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匿名投票的方法或者干部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拔,教师可以设置班级任务,考核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在投票选举后,可以根据班级学号选出除了班干部以外的学生作为考察小组。学生更加了解学生,通过考察小组来了解班干部在班级的行为,可以保证班干部选择的正确性。另外,建立考察小组,还可以帮助班主任督查学生干部的行为作风,以保证学生班级干部的管理性。在建立班级督查小组后,让小组通过讨论进行班干部的职务分配,保证全部班干部人员的参与性。教师可以为班干部布置德育主题活动,在工作中观察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确保班干部的高素质水平。
(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在小学,学生的心理和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因此小学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的点滴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学生都会对在这个社会上最先接触到的职业——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和仰慕性,他们接受教师的威严,甚至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身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更受到所有学生的关注和学习,他承载着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也是家长关注着的、具有代表学校教育水平的教师。所以,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在生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习上与学生一起解决难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这样才可能管理好学生,治理好这个班级,让德育有序进行。例如,班主任在生活中要穿着大方,语言得体从容,力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好榜样。在班级进行大扫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袖手旁观,而要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撸起袖子打扫教室。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并且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劳动的榜样。平日里,学校举行的献爱心捐款活动,班主任要带头捐款,为学生树立爱心榜样。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小学课堂中易出现学生们思想不集中,在讲台下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现象,这是他们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特征所决定的,班主任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规定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找到问题来源来帮助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保证德育的基本教学宗旨。同时,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因为教师与学生们的年龄差较大,很难在同一件事情上引起共鸣,所以教师应该找到切入点,通过一件共同感兴趣的事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逐渐变成课堂主体。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先对学生们的上课态度有所规范,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对他们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逐步规范他们的行为。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经常表扬一些守纪律、爱学习的学生,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调动一些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优等生带后进生的方法,并结成小组,定期进行评比,让学生们产生竞争意识,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负责,提高学生们的管理意识。同时,对于班内出现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私下谈话,做到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必要时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做出公开批评。
四、结语
小学的班级管理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管理工程,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中流砥柱,是一个班集体不可或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连接着各科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承担着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与依赖。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