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旺镇杨山小学简介
李旺镇杨山小学简介
海原县李旺镇杨山小学始建于1952年,位于李旺镇北部,服务范围内总人口2360人,纯属会在村级完小。
杨山小学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3名,服务范围内适龄儿童258名,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为100%。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99.8%,专任教师9名,其中女教师5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学校占地面积为94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760平方米。
多年来,学校在上级政府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办学规模有所扩大。特别是2009年,经海原县团委引荐,杨山小学有幸争取到迪欧咖啡公司24万元的援建项目,新建砖木结构教室1栋,面积为240平方米,校园全部硬化。
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工作为核心,以育人为本,2抓学校常规管理、落实各项制度建设,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再提高学习培训工作和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通过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群众的不断支持和帮助,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的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益较之以前都有很大的变化。
今后,杨山小学将乘城创建教育强县和新一轮课改之机,不断深化内部各项制度建设,积极进取,抢抓机遇,坚信杨山小学一定会以新的面孔,高质量和高效益笑迎明天!
第二篇:黑林镇吴山小学简介
黑林镇吴山小学简介
该校始建于1935年,原名半路村初级小学,1952年定为区中心小学,后更名为吴山乡中心小学。2000年并吴山乡撤乡并入黑林镇,该校成为一所村级完全小学。2005年学校有一到六年级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1人。共有教职工22人,其中专任教师21人。学校占地15074平方米,建筑面积2892平方米。校园内道路平整,绿树成荫,鲜花满园,景色宜人。教学、活动、生活三区分开。校舍整齐,布局合理,科室配套,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等配备均符合农村一类完全小学标准。1992年通过市校园经济达标验收。1993年通过市学校常规管理达标验收,被评为县“绿化美化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爱国卫生先进单位”。1995年再次通过市校园经济达标验收,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县“绿化美化先进学校”。1996年被评为市“扫盲工作先进集体”、市“合格家长学校”。1997年被评为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县“文明单位”。2003年通过市“十五”期间合格完小验收。
第三篇:仁怀市杨李小学200
仁怀市杨李小学2008—2009学第一学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
我校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现将两年来的实验工作分下面几个方面总结:
一、领导重视,身先士卒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加强对课程改革实验的管理,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实验小组,由校长牵头担任组长,杨敏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各科的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我校第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探索研究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涵义。一开始,对于何谓课程改革,一部分教师就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走进了误区,以为只是换换课本教材而已,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是课程改革。学校的领导小组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专门订阅了有关的书籍、资料。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研究学习和讨论活动,使老师们认真的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人教版的学科教材的特点、编写意图,通过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让老师们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标中系统地提出的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教师们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真正涵义,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活动。
我们还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的观念中做到三个转变:即教学目标上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发展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转变;教学地位上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教学方法上实现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参加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们教育观念转变了,在教学中有较完整的教学思路,如:现在我们学校大部分备课、上课、提问、辅导、课外活动,都注重考虑如何体现课改精神,教师们的深入研究,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实施课改的气氛。
三、抓好特色,参与课改
要想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还靠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两年来我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开展了三项校本培训活动。
1、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每学期教研组根据周次及学科排出备课一览表,按表依次活动,并制定教研活动登记表从内容、参加人数到中心发言人,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由备课组长 项如实记录。学期结束,教研室检查登记,整理归入学校继续教育综合档案。
2、开展讲、听、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研讨课,这已经成为我校常规,在听了老师们的评课后,要写课后反思。
3、提倡反思和研究。科学探索的源头在于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在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特案,只要学会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问题,并进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反思和教学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每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都值得反思;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也值得反思;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的独特性,更值得反思。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期望与现实之间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在理论的选择与实践的整合之间也总有问题可供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和探究问题,就会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形成对研究方法的需求;就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情景和教学案例,选择改革思路和教学对策;就会自我评估改革成效,产生思 和写作的激情和冲动,就会在理的问题解决之后又感悟到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在教学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反思和探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以研促教,深入课改
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因此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把课程改革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新课程的理念思想指导课题研究。教师们针对课改实验中的难点问题成立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两个课题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五、初见成效,积极推广
1、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快,掌握了课改的教育教学理论规律,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课改工作的骨干。教师们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仁怀市教育局奖励。
2、学生学习思维活跃,创新意识浓厚。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喜爱创新型的课堂学习,学习成绩更上一台阶,而且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2009年1月
第四篇:李继山同志生平简介
李继山同志生平简介
李继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元月25日凌晨4时18分逝世,享年68岁。
李继山同志患病多年,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自身锻炼,游览名山大川,拜庙住寺,清扫庭院,料理庙政,寻医问药,自疗疾病。去年入秋以来,病情加重,其家人子女、竭尽全力悉心关照,精心护理,上北京赴香港去三亚多方邀请专家诊治尽力医治。在他有病期间亲朋好友、乡里乡亲也前来关照探视,总盼他能早日康复,健康长寿。怎奈药石无效,无力回天,他在谈笑间,远离尘世、驾鹤西游。
李继山同志是榆阳区刘千河乡殷家墕村人,生于1945年11月21日。李继山同志的父亲英年早逝,他作为长子,在18岁时就离校返乡,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一入社会就上要孝敬七旬祖父,下要照顾六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在那困难的岁月里,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辛勤劳作,认真做人,乡里乡亲非常信赖他,在二十岁就选他为生产大队会计,一干就是十二年。由于他勤奋好学,人品极佳,村里、公社推荐他转为人民公派教员。转为公派教员后分配在刘千河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八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桃李遍及乡里乡外。年至六十对光荣退休,离开工作岗又和老伴办起了农牧场,养猪喂养、植树造林,从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了表率。李继山同志在1996年至2008年间全身心地投入在金龙实业有限公司,参与了公司《榆林金龙宾馆》、《金龙大酒店》、《定边县金龙酒店》、《米脂县金龙大酒店》和榆林红山《金龙电厂》的建设。年过七旬的老人为
公司的发展倾入心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继山同志心底善良,为人真诚、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堪为楷模。在她有生之年先后修建、捐资捐物120余万元,新建村里九天圣母娘娘庙;修建村里戏台、与孔会;重建香严寺乐楼一座;新修乡村里公路4公里;历年捐款资助农村困难户大学生20余、捐资达20余万元。
李继山同志一生中,本质真善,公道正派,生活简朴、乐于助人、始终保持农民本色,在农村是好农民、在教师岗位是优秀教师、在企业是好管家。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和任何环境下都能和同时、乡亲相处融融、本色本分。所到之处都享有很威望、获得一片赞誉的口碑。李继山同志出身贫寒,自学成材。自理自强,上敬父母,下教弟妹、爱戴妻子,关照相邻,救济贫困,他是人间英模。他对儿女从严教导、以父亲博大、宽厚的胸怀影响着儿女们为人、为事、处处立命。更为自己、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双好儿女。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他的品德、言行、作风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李继山同志、安息吧!
第五篇:仁山小学简介
双峰县花门镇仁山小学简介
仁山小学创办于1952年,至今已有六十五年历史,是一所完全小学,服务区域包括仁山、青和、中平三个村及邵东衡阳部分村组。在上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2014年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县教育局投资一百多万元新建了一幢教学楼,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计划征地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劳技室等六大功能室,还配备了科学实验室和藏书5800余册的图书室,每间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进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目前在校学生205人,共有6个教学班级。现有专任教师12人。专任教师的任职资格合格率为100%,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地处双峰、邵东、衡阳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村民尊师重教,办学质量一流,文化底蕴深厚,为当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从本校走出的校友中,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甚众,原娄底地区行署专员赵世荣、中南工大化工系主任赵瑞云教授均曾就读于本校,真可谓人杰地灵。
追求目标:建有文化的校园,塑有理想的教师,育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
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即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念。具体而言,理念,即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集合体,理念就是一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即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是“学校管理之魂”。
办学精神:舍小家,顾大家,以校为家;育学生,爱学生,视若己生。
管理模式:内强管理(规范化管理),外树形象(公信教育形象)。管理措施:人人有岗位,岗位有职责,职责有考核,考核有奖惩。办学策略:以人为本,以创新为核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即:立德树人,造就“敬业型、学习性、服务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现在,学校正为打造更加美好的学校而不懈努力,仁山小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仁山小学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7-2020)
近年来,我校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和内涵发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与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广泛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仁山小学的教学条件、师资配备、常规管理等还不平衡。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实践模式,整合有限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学校校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课时计划的监控与落实;
二、基本原则
1、多点互动性原则。争取与其他学校实行办学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度发掘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经验分享作用,让有限的办学资源成为各个学校交流共进的平台,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2、任务驱动性原则。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常规性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自主发展的创造性工作,坚持目标导向和任务驱动与奖励绩效挂钩的原则,全面提升教职工的积极性。
3、系统整合性原则。仁山小学将实行领导包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严格落实车费和生活补助,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各科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均衡发展的预期效果。
三、实施要求
1、规定动作要到位、自选动作更精彩。实施每学校巡视制度,以此真正带动管理互动、教研联动和课程走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强化特色学校建设。在保证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程,适时举行“才艺展示”活动,要求做到规定动作有特色,自选动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有序推进。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组长、副组长,其他各校教师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校德育、教学、安全、素质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对全体教职工的吃、住、行实行统一管理。
四、具体措施
1、以发展促均衡。各校要定期开展教学管理专题研讨会,将重点工作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探索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模式;要强化我校办学评估考核工作,树立积极向上发展的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向薄弱项目倾斜的力度,加快我校发展的速度,提高薄弱学校发展的程度,规范各校内部管理,缩小各校与优质学校的差距。
2、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持久均衡。严格执行每年公用经费的50%用于各校的财务制度,重点放在充实教学设备和文化环境建设上,使各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艺体器材以及其它必要的教学设施达到建设标准,以基本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努力均衡配置师资力量。针对目前仁山小学的师资状况,请求上级解决仁山小学的教师配置,确保村小教师编制配备在现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特别是音、体、美、科技实验、及计算机教师要尽量配齐。进一步优化岗位配置,逐步做到综合学科教师专职化。加强艺术类教师的师资力量,深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4、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关注管理的细节,重视过程落实,为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努力营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育,青年教师要努力具备创新意识,自加压力,树立更高追求目标。
5、全面实施课程计划,推广集体备课。加强对学校的课堂调研,组织教师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不断增强教师课程实施意识。积极开展学区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举行教师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努力搭建教师成长与展示的舞台。
6、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坚持以教育科研统领教学工作,认真探索“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教研、解决即成果”的教科研新思路,积极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汲取课改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和评价。继续编制《工作日志》,《工作日志》要以课程教学工作为重点,开展日常工作纪实,并以此作为过程督导的参考依据之一。落实有关交流换岗教师的政策待遇,加强对学校工作推进的管理、指导、督查、评价和考核。
2、注重交流和总结。建立学校管理情况的展示交流和互动研讨机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推广优秀经验,做到一学月一小结、一学期一评估、每学年一总结,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确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3、保证投入和支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支持力度,创造条件保证轮岗走教教师的生活待遇。各校点要积极挖掘资源,关心好交流换岗人员,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