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2:1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三、小数乘法

1、文具店(小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开讨论。

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完成试一试

独立列式计算,再用涂色解释。

四、练一练:

第2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2、小数点搬家

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完成练一练

3、街心广场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情境图,提供了广场、花坛、地板砖的长和宽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能顺利地计算出广场、花坛的面积,进一步讨论“怎样计算出地板砖的面积?”,从而引起学生对广场、花坛、地板砖的长和宽加以比较,并探索0.3×0.2的结果。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小组活动:探索0.3×0.2的结果。

2、汇报探索过程。

3、小结: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4、根据探索结果,共同列竖式。

三、试一试:

四、填一填:

五、作业

完成练一练

4、包装(小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提供包装信息2

31时,积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

5、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尝试解决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解决(1)问;再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2、接着再解决(2)问;着重处理 “0”的问题

二、巩固加深

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第2题,进一步体会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第3题,练习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实际应用

6、手拉手(小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赠书的情境,再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试一试

四、练一练:

第12题:提

7页)

教学过程

第1题:

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方面练习了小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2题:

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去上期的读数就是实际的用量。

第3题: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同时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第4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一算。

第5题:

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

8、整理与复习

(一)(第52-55页)

教学目标

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3力。

二、想一想:

1、23类。

三、练一练:

四、数学探索

第1第2B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干溪中小学

杨清萍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此内容教材特意安排在小数退位减法里。没有作一个课时分出来,只是用智慧爷爷的一句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来告诉学生这一知识点。这一知识点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很重要。比如:

1、把一个整数改写成一个小数;

2、计算一个整数减一个小数;

3、什么情况下“0”可以去掉,什么情况下“0”不可以去掉。等都要用到小数的性质,因此,在教学时我把这一内容作为一课时安排在小数退位减法之前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运用小数的性质。

2、在计算中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想画画吗? 生:想。

师: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学习纸(各有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其中一个被平均分成 10 份,另一个被平均分成 100 份)。大家用水彩笔在两个正方形中分别涂出面积相等的一块,并试着用 小数把涂色部分表示出来。生:动手涂色,并在涂色处标上相应的小数。

师:请同学们把各自的画 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

学生一一展示,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如下的等式: 0.3=0.30 0.5=0.50 0.8=0.80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独立观察,并大组交流。

生:我发现,等号左边的小数末尾没有 0,而等号右边的小数末尾多了一个 0。

师:那它们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没有。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这一发现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认识小数的性质。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才朱君同学的发现叙述出来?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有同样的发现?

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谁愿意将它写在黑板上?

艾宏阳学生上前,在黑板上写上“在小数的后面添上一个 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觉得他这样写,有没有准确地表达了你们的发现?

生:我觉得“后面”这个词不恰当,容易引起误会,最好改成“末尾”比较合适。

师: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

生:比如 0.4 吧,如果只说是在它的“后面”添一个 0,可能有同学会误解添成 0.04。这样,小数 的大小就发生变化了。而说“末尾”的话,就不会产生这样的误会了。师:你们认可他(发言的学生)的观点吗?(认可)师:那谁愿意上来将我们刚才的发现作一下修改?

一学生上前,将结论中的“后面”一词改为“末尾”。

师:看来,多一份思考,我们的结论也就多一份准确、多一份严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知 道“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今天的学习是不是到此结束了呢? 生:(略迟疑)我觉得不能。师:(故作惊讶)为什么?该有的结论,我们不是都得出来了吗?难道大家还有什么新的问题需 要进一步探讨?

生:刚才我们的发现只是通过给正方形涂色得来的,我认为还比较肤浅。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一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 1: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小数的大小究竟为什么不变?”

生:另外,刚才我们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一个 0”上,要是添两个 0、三个 0 甚至更多的 0,小数 的大小还会不变吗?

生:如果不是“添”,而是“去”,也就是说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发生变化?

同样,在征得学生广泛认同后,教师将这些问题依次板书在黑板上:

“问题 2:小数的来尾多添几个 0,小数的大小变吗?” “问题 3: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变吗?”

师:看来,下面的学习,我们就应该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研究时大家最 好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展开。

在教师的建议下,学生们纷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研究。教师深入每一学习小组,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对他们的研究作出评点、引导、激励、修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 学生展开交流。

生:我先谈谈第一个问题。以 0.4 和 0.40 为例:因为 0.4 元=4 角,0.40 元=40 分=4 角,0.4 元=0.40 元,所以说 0.4=0.40。生:我是这样想的,0.4 表示 4 个 0.l,0.40 表示 4 个 0.l 和 0 个 0.01,0 个 0.01 表示什么都没有,所以 0.4 与 0.40 的大小其实是一样的,也就是说 0.4=0.40。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 0.4=4/10,0.40=40/100=4/10,所以 0.4=0.40。(注:部分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初步具备感性的认识。)

师:同学们的交流都非常活跃,也很有道理。看来,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 考,往往就会找到不同思路,并获得不同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生:我们组选择了第二个问题。通过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小数的末尾多添几个 0,小数的大小 仍然不会发生变化。

师:能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吗?

生:能。还是以 0.4 为例,如果添两个 0,那就成了 0.400。因为 0.400=400/1000=40/100=4/10,所以 0.4=0.400。添三个 0、四个 0,结果还是如此。

生:我觉得我们还可以这样想。0.400 表示 4 个 0.1、0 个 0.01 和 0 个 0.001,0 个 0.01 和 0 个 0.0 01 都表示没有,所以 0.400 与 0.4 的大小是一样的,并没有发生变化。

生:甚至可以说,无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几个 0,小数大小都不会发生变化,道理是一样的。师:这样看来,我们一开始所获得的结论是不是又要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了?谁愿意上来将它 补充完整?

学生上前,将原来结论中的“添上一个 0”改为”无论添几个 0”。

师:还有研究第二个问题的吗?(不少学生举手)你们觉得,探讨这一问题对我们刚刚获得的结 论有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生:有影响。如果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同样不变,那我们的结论就应该改为“小数的 末尾无论添上或去掉几个 0,小数的大小都不变"。

生:或者说,小数的末尾有没有 0,井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

师:既然这样,那么哪个小组愿意发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生:我们小组认为,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并不会发生变化。因为从数的组成上看,小 数末尾的 0 无论多少个,最终都表示什么也没有,所以去掉后不会影响小数的大小。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小数的末尾每去掉一个 0,改写成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也都将同时少掉 一个 0,而分数中分子和分母同时去掉一个 0,大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生: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想。刚才我们探讨“添 0”的问题时,是从左往右看的。如果我们从 右往左倒过来看,那么小数的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也没有改变吗?

师:这样看来,刚刚获得的结论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内涵,谁愿意将它补充上去?

一学生上来,在“添几个 0”后面加上“或者去几个 0”。

师:刚才我们所得到的,正是小数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谁能给这一重要结论取个名字?

生:小数“添 0 去 0”的性质;关于小数的重要发现;小数的特征;小数的基本性质。

师:回想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如何得到这一重要的结论的?

生:先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然后不断补充。

生:当发现原来的结论无法说明新问题,我们又去寻找新的结论。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解决它,从而使原来的结论逐渐补充完整。师:数学学习往往就是这样。我们通常不可能一下子就获得完美的结论,而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三、小结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巩固练习

这节课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大家到底学得怎么样呢?做作练习试试好吗? 我们先来一个基本练习。(出示课件中的练习题)

五、深化练习。

1、填一填。

(1)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2)20.1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3)3030.30这个数()为上的零可以去掉。(4)9.00与9.0000()相等()不同。

2、p课本17页5、6题。

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时,紧紧围绕这样一条思路:一个规律的得出,先要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观察,归纳。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生、师生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呈现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教者通过不断创设一个个新的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一个个新的 认知冲突,使学生原有的数学现实不断地被激活,学生不断地体验着发现、创造。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经他们自己归纳结论后老师在进行指导订正效果会更佳。

第三篇:北师大小学四年级数学《温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温度》教学设计

课前调控:

①、同学们好,今天梁老师和大家上一节数学课,欢迎吗? ②、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想玩吗? ③、相反动作游戏。

(a)我很矮——高

(b)我很瘦——肥

(c)我很丑——美

(d)我蹲下——起立(e)我出“>”号—— “<”号(f)我很冷——热 ④、小结:生活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量,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景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变化有规律----冬天冷夏天热。现在的北景是什么天气?(生:逐渐变凉了。)师:你是怎样从身边感受到的?(生1:叶子变黄了,叶子开始落了。生2:大家都穿上了比较厚的衣服。生3:大家出去的时候都缩着脖。)

大家说的真好,你能用表情和动作演示出你冷的感受吗?(生演示)师:你们的生活经验还真丰富,看着大家的表情和动作,连老师也仿佛感到了一丝丝凉意。前些日子天气还比较暖和,现在就不一样了。可见温度中还有很多奥秘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今天咱们就一同去感受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自主学习

交流探究 大家是从哪里知道温度呢?

(生:从电视中生:从网络中生:从温度计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温度计。(出示温度计的课件)请同学们根据活动单来学习活动单:

四人一小组仔细观察温度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一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肢体语言)生: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板书:零上温度 零下温度)(生:0刻度线是红色标出的。师:你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师:你是怎样想的(大家讨论)说明自己的理由)

小结:0既不是零上的温度也不是零下的温度,它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可见这个温度是多么的特殊啊!你们知道吗?0℃就是冰点的温度。这正是它为什么用红色标注的原因。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小格表示一度。生:有一个℃的符号。)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知道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米等,它就是测量温度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摄氏度”,请大家看好老师是怎样把它写出来的?先写一个C,再在它的左上角写一个圆圈。咱们一起空写一下好吗?大家一齐写。

2、认识了温度计,一起来看看北京的温度如何?

今天早晨老师听天气预报上说北京最高气温5℃,最低气温零下2℃。你怎样表示5℃和零下2℃呢?先自己想办法,然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孩子开始表示(老师巡视)把有特点的让孩子都写在黑板上,零上零下同时写出(副板书)可能学生会道出不同的表示法:生1:用“上”、“下”字表示零下的温度。生2:用“”、“—”符号表示。生3:用笑哭脸来表示。生4:用上下箭头来表示。生5:老师在家的热水器上用红色和蓝色标志生6:老师我也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啊。零刻度以上5格就是5℃,零刻度以下2格就是零下2℃。)

大家真了不起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么多行之有效的表示方法,哪一种方法更加清晰明了呢?大家一致同意用“+”、“—”符号表示。

小结:这个符号类似我们所学习过的加号,是零上的意思,表示零上5℃。但一般情况下,这个加号可以省略不写;这个符号类似我们所学习的减号,是零下的意思,表示:零下2℃。(即时板书)—2 ℃表示零下2℃能不能把负的符号省略不写?为什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谁来拨?为什么这么拨?

老师这里又准备了两个温度,你能用最简便的方式表示出来吗?7℃和零下10℃。老师要祝贺大家,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相信用100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收获100度的知识能量!

3、天气的冷热变化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天气预报就是我们直接了解天气变化的媒介。你能不能做一个小小播报员,用你嘹亮的声音和准确的语言播报出这些城市的温度?(学生开始播报。)

看了天气预报,对温度有了自己的感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怎么知道的?生1:我知道了南方暖和,北方冷。师:真棒。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地理位置与气温的关系。你能比较出下面几组温度的高低吗?(出示课件)5℃和10℃(先认读)0℃和3℃0℃和—5℃—15℃和—20℃师: 小结:零上温度,数值越大,温度越高。零下温度,数值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三、强化训练 当堂反馈

1、温度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不信你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沸水的温度100℃;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谁来读?

2、夏天热时,你家的空调会开几度?先写在本上,谁来说他家的温度。(专家建议调到26℃最合适,既环保又省电。)

真精彩!同学们学会了比较两个温度的高低,尤其是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咱们就可以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这是部分城市的最高温度,出示课件。大连—4℃,上海5℃,烟台0℃,北京—9℃,宁波9℃

一、1、上海与宁波,哪个城市温度高?

2、上海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高?

3、上海与烟台,哪个城市温度高?

4、大连与北京,哪个城市温度低?

二、把上面的温度从低到高排起来

4、下面我们用温度来做个游戏

A、5~6人当参赛者,读温度,剩下的当裁判 B、零上站左,零下站右

0 中间分界点

C、比大小(裁判员做“<”或“>”得动作)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师:作为一名雷锋小学的学生,我们以雷锋叔叔为自豪。老师想借用雷锋叔叔的一句名言:希望大家对待同伴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不良习惯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丑陋恶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板书:温度℃ 摄氏度5 ℃,5 ℃表示:5℃—2 ℃表示:零下2℃零上温度 0 ℃零下温度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看一看》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

1.观察立体图形(最多用4个正方体搭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它的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

2.通过观察形状不同的立体图形,获得这些立体图形从正面观察的形状可能完全相同的直接经验。

3.初步经历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想象、判断观察到画面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教 法:引导、观察法

学 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准备

PPT,大小相同的正方体若干,较大的正方体4个(教师示范用),方格纸若干张,记号笔若干支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

展示课件:

师:下面是小黄人的三张照片,你能说说三张照片分别拍的是它的哪个面吗?

预设:生1:第一张照片拍的是小黄人的正面

师:正面。板书“正面”“第二张呢” 生:2:第二张拍的是小黄人的上面。

师:上面。板书“上面”“最后一张呢”

生3:侧面。板书“侧面”

师:侧面又分为“左侧面”和.......?生:“右侧面”

师:这个小黄人,从不同的方位去拍,拍到的形状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2.展示课件:

师:这个正方形是徐老师观察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所看到的形状。大家猜一猜,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

预设:生1:正方体;点正方形——变成正方体,正面一闪

生2:长方体; 点正方形——变成长方体,正面一闪

生3:棱锥;点正方形——变成棱锥,正面一闪

师: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猜对了吗?点击正方形,形成长方体;师:原来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说明我们只从一个面去观察物体能确定它的全貌吗?

生:不能

师: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从正面,上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板书“看一看”

(二)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探究新知,获得经验

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1.师:老师这里有三个正方体,摆成了这样一个立体图形。

课件展示立体图形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也搭出立体图形(1)从正面观察

师: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1:一个倒着的7

师:倒着的7,左边是一竖,右边是一横。那左边竖着的是什么图形?右边的一横着又是什么图形呢?

生1:左边是2竖着的长方形,右边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形状?

生2: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

师:这个不规则的图形是不是由我们熟悉的图形组成的呀?“是”

师:怎么组成的呢?

生:下面是一个横着的长方形,上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还有谁能说一说?

师:第一层是由2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第二层是一个正方形,放在左边。

(2)画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和笔,在方格纸1上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师巡视,发现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那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在黑板上的方格纸上用直尺和彩笔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师:先描绘出这个形状的边框,再在方格中画平行的斜线,师:请同学们对画的不规范的地方进行订正,进行组内交流。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点PPT)播放课件:

师:我画的和同学们一样吗?

(3)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从上面看,怎么看呢?谁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

生上台演示。走到正面,眼睛从立体图形的上方,视线垂直向下看。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真清楚。还有谁能像他一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一个长方形,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

师:从上面看上去是由2个正方形横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我是用三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为什么从上面看只看到2个正方形,还有一个正方形去哪了?

预设:生:上面的那个正方形把下面的那个正方形挡住了。

师:原来如此,上面的这个正方形把下面的正方形给挡住了,所以只看到2个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组内交流。

师:来看看老师画的。播放课件

(4)从左侧面看

师:从左侧面看,怎么看?

指名学生演示:走到左边,平视立体图形

师:观察的姿势真标准!你看到什么形状?

预设:生:看到一个由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描述得非常清楚。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生:看到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一个长方形。

师:看上去是2个正方形竖着拼成的长方形。请同学们把你从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然后组内交流,师巡视。

师:同学们画完了吗?

师:对比从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一样吗?

预设: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生:一个是横着拼的,一个是竖着拼成的。师手比划。

师总结:说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样吗?

2.师:看来三个立体图形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加大,用四个正方体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搭出这样一个立体图形,独立观察,并把你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

师巡视,师:同学们都完成了吗?来看看老师观察的结果。课件展示。

(三)巩固练习,点拨升华

1.师:其实4个正方体不仅可以搭成这样一个立体图形,还可以这么搭。

课件展示。

师:请同学们独立想象,连一连。

师:做完了吗?谁来说说你怎么连的?

师:同学们和他连的一样吗?

2.师:同学们想象力非常强,那我们换一个方式:我搭你看

课件展示:这些是已经搭好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A?

师:你怎么辨别的?

哪些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B?

师:通过这个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从正面去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正面形状可能完全相同。

3.师:同学们真厉害!那我们小组合作试试。课件展示:

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四年级北师大版下册数学《看一看》教学设计用4个正方体搭一搭,使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有几种搭法?

指名小组上台展示。

预设:有小组搭出棱与棱重合的情况。师:在小学阶段,我们只研究至少有一个面重合的情况,但是你能想到棱与棱重合的情况,非常棒!

4.拓展

师:终于找出了符合要求的三种立体图形了。同学们辛苦了,现在不用同学们动手搭,想一想,如果我不限制正方体的个数,能搭出多少种?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小组合作:①小组任意搭出一个立体图形,并且确定正面;②在方格纸上画出从正面、上面、左侧面看到的形状。

第五篇: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游戏公平教学设计(推荐)

游戏公平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 谁先走

P79-80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

定现象的特点。

2.能设计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3.通过分析、设计,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可能性,并能够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判断规则是否公平。

难点: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并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课件、硬币、骰子、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规则意识。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游戏公平

二、感受游戏等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1、掷硬币

(1)运用课件出示图1,生猜想淘气设计的游戏规则公平不公平?为什么?(2)各小组学生开展“掷硬币”活动。(3)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4)各小组数据汇总,根据汇总数据你发现了什么?(5)展示数学家掷硬币实验数据。

小结:掷硬币的次数少,偶然性就很大;掷硬币的次数越多,正面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掷硬币总次数的一半。也就是正、反面朝上的次数非常接近,几乎是相等的。

结论:掷硬币这个游戏的规则公平。

2、掷骰子

(1)出示笑笑设计的掷骰子游戏规则,大家说说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2)试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各小组汇报,填写全班数据汇总表。(4)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

三、创设应用情境,判断、设计公平游戏规则。

1、修改笑笑设计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

2、转盘游戏。

四、作业

教材p81第1、2题。

板书设计:

掷硬币

可能性相等

公平

结果未知

游戏公平

掷骰子

规则不同

不公平

公平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