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2: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篇: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质量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摘要: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社会最关心的也是学校的就业率,它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 高职学生就业技能就业能力就业质量

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也波及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群体。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确立了一系列专项就业政策促进其就业,但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增的就业群体,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了52万人;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虽然进入2009年下半年后,国内外经济趋势趋于好转,给就业环境带来一些生机,但是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依然十分严峻[1]。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2]。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在2005年2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雇主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3]。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受雇主欢迎的技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计算机编程技能、学术技能、理财技能、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商业管理技能[4]。

到了2010年后,随着我国商业资本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公司体系的整合升级,当前在国际化日趋成型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员工后,除了熟练地工作技能外,单位工作点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二、高职院校就业技能的现状分析

通过长期的学生工作和与广大用人单位的充分接触和沟通,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基本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等。但就业能力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特定的就业结果。总结我们的毕业生与各需求单位的要求、与国际化市场和企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不强,自我定位不够准确。虽然到今天高校毕业生已经失去了以往天之骄子的身份,但在学生心目中还是自我评价甚高,这几乎是所有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现在高校学生一直是处于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的应试教育中成长而来,挫折教育基本经历很少。所以我们今天大部分毕业生对于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和将来在哪些领域中发展还没认真思考过,不能冷静地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势,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向往大城市、发达地区,热衷公职岗位、大公司、名牌企业,薪酬和地域是择业的首选依据,这样的就业期望和目标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结果往往就是有业不就,最终造成无业可就。

2、人文素质不高。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我们的部分毕业生专业不专的同时还对普通的人文社科知识等不涉及、不懂得。反映到为人处事上就普遍存在着好以个人为中心,不懂得团结合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社会适应度低;功利性较强,社会责任度较低;情感较为淡漠,价值观比较模糊等等问题。

3、实践能力不强。在封闭式教育环境和个人互联网生活的到来阶段,当前的学生几乎在独立于社会大环境的“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社会运行规则和人际交往的了解都比较匮乏。同时,因社会资源平均值匮乏等原因,我国大学生校外实习的机会比较难得,据调查报告显示,能获得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并不多,在我国仅有11.7%的学生有实习经历,其中,还包括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有实习经历而找关系盖章却没有真正实习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在初入社会时因为自身的动力能力差、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等失去就业竞争力。

4、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随着就业竞争日益加强,总体上大学生自我成才、自我发展的意识在逐渐加强,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当初报考学校和专业时,对专业和职业的认识不清,主要决定于社会宣传和家长的意愿,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仅仅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计划和职业诉求,更不会说根据个人的兴趣去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职业方向的选择不明确,使得我们的学生职业价值观很模糊,自然在职业选择方面也就走很多的弯路。由

此高职毕业生就成了职场就业中的弱势群体,有的甚至发展成毕业后不就业而完全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育创新的做法及规划

就业能力的增强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内在因素,目前国家为了促进就业出台一系列政策,这包括: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作为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要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就业观念,不要只盯住东部大城市,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克服大学生目标定位高、盲目乐观及自卑心理等错误观念;积极关注就业困难群体,适时对其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就业积极性。广泛开拓就业渠道,树立就业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就业的观念。建立学校为主导,各系院为基础,毕业班班主任负责任的就业指导体制,充分发挥教师在行业内声望高、社会联系面广的优势,积极利用自己的影响,向社会推荐毕业生。

明天,我们的学生将进入正在广泛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企业甚至国际化企业,他们需要熟知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深刻体会企业的运行规律,把握微妙多变的微观经济现象,同时,他们要进一步共同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变化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模式,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国外先进设备和流程的操作方法,更要一方面熟练学习和快速领会引进的技术原理,一方面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不断开发和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和原理,努力参与中国企业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现在的青年建设大军决不能完全依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不能在国际化竞争中迷失方向,丧失斗志。他们会成批加入信息化发展的人民军队,和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士兵一起,共同缔造新时期基层高素质连队,高水平专业分队,急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大踏步迈进,在认真完成基础合训的同时,努力加强军事工作职业化建设,争取在士官队伍中脱颖而出成为军队业务系统的优秀幕僚长,努力从义务兵行列晋级军官序列,进一步学习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科学理论,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发展,能够适应甚至主导未来战争的复合型作战指挥人才和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他们有机会参加城镇社区和农村居民委员会服务基层,努力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发挥自己的学历素质和聪明才智,全程参与区域规划和基层经济布局调整,努力学习关系民生的社会服务经验,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把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统一起

来,最终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建设更加具备人文特征,更加富有文化内涵的新时期人民社区。当然他们绝大多数会进驻城市工作,在工厂车间、机关院所、金融商业中心、专业职能机构、公共服务机构还有自主创业,舒适完善的生活环境不能取代高节奏、高竞争的生存压力,也许眼前面临的生活问题会让一度年轻的同学们不再轻狂。他们会在工作中奋斗职场,在生活中巩固同学和乡谊,营建新的朋友圈和社交范围,努力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布线造势。当然热闹的生存场面不能让他们忽略踏实理性的继续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盲目金钱的繁华都市的虚无生活氛围,决不能埋没他们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沦为社会谋生性群体。他们要在更加复杂化的历史考验中努力起身、团结、自强,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投入新时期城市建设的大潮:布局基础设施,精心改造中小城市;科学规模设计和规划大交通和大经济中心,繁荣新型省会城市;努力开拓谋划城乡一体化进程,创造性打造宜居城市群系统;努力探索提高发展水平,在国际化背景下寻求现实机遇,历史性建设集团城市和卫星城市区域。联动社会服务职能,工业生产职能,科技创新职能,金融流通职能,国际交流职能,生态环保职能,定位全球化,赶超新时代[5]。

再看今朝,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们依然年轻,但需要大家不再等待和徜徉,通过文化和科学的殿堂,向着社会疾步前行,继续努力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向实践学习,才能深切体会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才能深刻认识基本国情;只有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将自身成长与人民幸福、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赢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在资本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国民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极容易出现某种偏颇和极端问题:主流意识,团结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克服困难的精神,扶危济困的精神,不畏艰险的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有时似乎体现的不够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更主要的还是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急需加强。这一点还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国民素质,本质上提升人才工程战略,将复杂的高端的技术思路努力演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常识信息,通过自由开放的宽松模式传递给广大群众,保证人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和思维常识随着社会深入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今天,我们正在逐步强大,现在我们需要把握好国家整体战略和发展层面紧密联系,改革体制机制和调整协调民生紧密联系,技术引进创新和国民素质水平紧密联系,资本运行流通和群众意识修养紧密联系,多线并轨,恰到好处,努力实施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时空布局。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国民素质,这也将是未来社会深层次发展和高端引领的关键点。也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安全。[6]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九个怎么办 “十二五”热点面对面[M].新华出版社,2011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

[3]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

[4] United States Labour Department.Household Data Annual Averages[M].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M].新华社,2010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新华社,2010

第二篇: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电商101班唐润娣1004020106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并日益重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一部分,也不能独身置外,所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学生,我深感未来的就业压力,但这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四个角色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望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作为国家,大学生的就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包括:

1.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方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

3.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

4.积极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5.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作为执政机关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建全社会公共职业训练平台,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实施职业训练,使其掌握职业搜索的能力,获得对职业领域的适当了解,提升就业与发张所需的相关能力。其次,政府要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职业标准体系,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再次,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采用财政政策激励社会各界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体系的建立,以扩大高校在就业能力方面的可利用资源。在社会上起良好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企业作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角。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也是应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为自身招纳人才提供有意的借鉴。如企业可以在毕业生大三的时候就提供就业岗位让学生在进行实操中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践的工作中,并在工作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高校的专业设计和课程设计。并根据实际的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保持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把大学生真正培养成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的人才。第三,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更是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先,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时该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

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

2.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倡导“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进弹性学制和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订单式”对口培养,加强针对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适时修改教学计划,恰当安排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校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此外,学校还应根据职业技术与职业岗位的特点,以实际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标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实行多种学制并举的教学管理制度。

3.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

4.大力推行高职高专毕业生“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采取特殊措施,加强就业所需要的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就业形势不好的专业,要在学生毕业前采取紧急措施及时调整、补充相关课程,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做好应急准备,促进学生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广适性能力,积极尝试开设“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或系列实用课程、考证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选择相关职业领域或职业资格证书等课程组合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要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联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高校也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增强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

2.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高职高专学生的求职心态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就业机遇,就业心理素质对学生能否被录用和录用后的工作成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依赖、焦虑、自卑、自傲和攀比等心理问题,学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自信、耐挫等心理素质,将就业

指导与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相互融合,为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基础。为此,首先要加强全程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为高职生求职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准备。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其次要以人才质量作为提高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根本。实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的人本化,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对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和自我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

3.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社团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以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为重点,深化学生课外活动,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发展,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第四,作为置身求职者的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以下几点我觉得是很必要的。

1.学生要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学生应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

2.学生应面对现实,准确定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同普通老百姓找工作一样,不存在照顾、包统的问题。因此,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从一些基础的工作做起,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特别是要把眼光放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乡镇企业、社区。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它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

3.学生要勇于竞争,自主择业。学生要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

4.学生调整心态,正视挫折。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5.学生迎接挑战,积极创业。当前,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我们要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高质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第三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现状,提出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研促教。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呈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高职学院的科研水平却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职学院的科研水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实际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由于发展较快,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外延式发展和有形资产的整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尚未脱尽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对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科研强校等理念认识不足。对职业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不重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也使部分教师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1.1科研意识薄弱

(1)科研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等院校升格而来的,许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书就行了,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院校相隔甚远。教师搞科研目的多为应付评职称,一旦达到目的,科研也就宣告结束。

(2)科研定位模糊

即便在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对科研工作定位不准的状况。在强调科研的同时,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结合考虑较少,对高职教师应注重教育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相结合的认识也显得引导不够。

1.2 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校缺乏与科研相应的文化积淀,学术氛围不浓厚,教师知识结构和理论素质相对较低,因而形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偏低的现状。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是制约教师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特别是由中专升格而成为高职的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校,还有大多数教师的本科学历为后续学历。

(2)教师科研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与结题报告。对于如何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再让其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更是目前高职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较具普遍性的问题。

(3)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很难抽时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活动离不开财力的支持,经费紧张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的缺乏,学校的科研设备、仪器得不到保障,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者学术交流也会受到限制。

1.3 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1)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是高校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保障。从面上情况看,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工作附属于教务处;科研管理人员也常常是身兼数职,而且有的管理者自身缺乏基本的科研素质。

(2)科研管理不规范

由于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在管理上也就存在着制约科研发展的一些问题,如缺乏长期规划和宏观指导、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措施和约束制度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科研服务。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学院综合实力发展的需求。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地方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高职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增强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要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以及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转化为教案和讲义,教师结合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开展技术研发,有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及推广技术应用,可以解决理论实证中的应用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职教师应不断努力,成为科研型和创新型教师。

2.3 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需要

科研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竞争力。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数量,体现了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也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性

科研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以及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支撑作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变化日益频繁,教育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应用能力也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很难设想,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既懂教学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样,如果专业教师只会重复去年甚至是几年前的知识和技术,缺乏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希望他们教给高职院校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力,也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有科研的意识,必须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转换。具体的说,一个真正合格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把握专业领域内技术进步总体趋势的能力,具有准确把握所教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贴近度等的能力,具备把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传授给学生、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去的能力,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

3.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由于升格时间较短,师资基础和科研基础普遍薄弱,学校应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1)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教师是指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要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高职教师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掌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成果等带入课堂,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参与课程的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参与到实习的整体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实习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依托学校实习工厂、校办产业,有计划的组织教师承担产品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

科研是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将教育教学研究、应用性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研究等工作,与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用教学研究与科研带动教学,实现社会服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前沿,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和行业,主动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攻关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学术交流中,了解到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可以学到其他教师科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研的水平,并通过撰写论文、教材等,来提高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3.3 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改革的领头人,教学团队的领军人,是能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领航人,是专业知识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领域领引人。专业带头人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其重要任务是指导和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调研、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等。

专业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迅速发展的根本,也是树立学校形象、打造专业品牌的关键所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带动校园的学术氛围,为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边教学、边科研,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此带动学院技术应用性研发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让青年教师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让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在培训的具体方法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给予多方位的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采用的方法有①创设科研氛围,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及时向教师传授科研信息;②聘请专家进行科研专题讲座,指导科研项目的选题、开题和结题等;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了解学科的新前沿;④建立一支高效的科研互帮团队,确立学术带头人,由科研团队带动,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3.5 搭建科研平台

搭建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发挥平台,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我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一是积极与省市科技厅(局)、科学技术协会等紧密联系,并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广州分院、广州能源所等科研院进行校地合作,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引进技术革新。促进了学院科研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二是在省市社科联的帮助下,成立了学院社科联。开展社科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三是与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高教会、职教学会等紧密联系,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四是创办了学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师科研、学术成果出版发表提供平台。五是搭建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推荐优秀论文、成果到相关部门评奖;鼓励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使他们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和沟通。

3.6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1)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有效保障。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是评价体系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量化管理的目的是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应用开发能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量化管理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教师。

(2)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激励政策,设立科研专项奖励等措施促进科研人才的脱颖而出。我院自2009年起,制定了教师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论文、著作、教材、艺术作品、专利等纳入积分管理。按职称设定分值、按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和惩罚。激励了广大教职工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

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科技信息,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修、考察、社会实践的机会。为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要积极从各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物质保障,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

教学和科研是高职教师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同等重要。教学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保证。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既要搞好教学也要搞好科研,做到教学、科研双赢。同时高职院校和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努力开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8)

[2]陈尚,孙小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3]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4]乔维德.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分析[J].天津电大学报,2010(3)

[5]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6]黄刚娅.坚持产学研结合教育理念,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J].乐山职业教育,2009(1)

作者简介:杨华(1965-08),女,四川乐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联系电话:***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2013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五篇: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16 16:02:00 ]作者:许爱丽编辑:studa090420综合素质不高。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在高职院校中,有的学生学习上缺乏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走遍天下。在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导致自身素质畸形发展,综合素质不高,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与错位,就业效果不理想。

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仅是综合素质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想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因此竞争优势不明显。就业观念落后。有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自以为是,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积极参与双向选择,而是听之任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埋怨理想与现实相差太远,从而产生失落感自责、自怨、自卑的心理,形成心理障碍。制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外部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校管理的错位。我国的高职教育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其“产品”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明确办学思想,定位准确,突出办学特色,以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市场中求生存,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目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追求上规模、求数量,盲目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忽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忽视内涵发展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走粗放型道路,以致学校的发展特色不明显,培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薄弱,影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就业市场不规范。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与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相当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此外,就业过程中地域、学校、专业、性别方面的歧视依然存在,家庭地位、社会关系等影响了就业的公平性,人为地造成就业困难。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与以市场为主导的就业方式不相称的,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势必影响毕业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导致就业过程中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

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整体就业水平,需要从学生、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就学校层面来说,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量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只有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的学生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高职院校要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内在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上,要树立人才培养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的思想和观念;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要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的思想和观念;在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关系上,要树立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于一体,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和观念;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要树立在一定的教育目

标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加强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须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系统知识素质”,又要区别于中职教育的“以能力型素质为主”。在专业技能方面,如果高职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一样只能获得初级或中级技术等级能力与资格,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毫无优势可言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掌握专业技能,而不具备专业核心理论知识,那就等同于中职生,在职业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如果高职院校毕业生只重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比不过本科院校毕业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比不过中职生,就会在就业市场上陷入被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的教学模式,形成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坚持人才培养以“核心技能、核心知识”为中心,贯彻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科学的思维方式。

实施全程式学生生涯设计指导,培植新的就业增长点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有效保证。高职院校要从学生进校起就进行就业教育,有计划、分层次、全过程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确立职业目标,传授求职技巧,提升职业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要在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职业兴趣的测定与选择、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的测评、职业能力综合评定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定位自我,从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合理的选择与规划。

进行创业教育,树立新的就业观念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使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仅能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能为其他人提供就业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意识,更新就业观念。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开拓创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其次,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再次,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创业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为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策划活动,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培养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下载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和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探析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刘爱国(银宝盐业有限公司射阳盐场,江苏 盐城 224342)【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做好群众工作的一个传统法宝,随着的形势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

    大学生就业途径探讨(自主创业探析)摘 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的一条可行之路,也是重要模式之一;甚至是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就......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

    文章标题: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会议讲话稿同志们:党中央、国务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指出,今年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年,要认真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今年国务院颁布......

    德国高职院校就业方向

    德国高职院校就业方向? 答:根据德国科隆体育大学对最近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有半数以上毕业生从事健身、康复等方面的工作,从事竞技体育者占16.1%,从事体育经济的占20%,而从事......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问卷的内容: 1. 您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您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您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高职院校毕业就业情况问卷调查 被调查者的姓名:被调查者的电话: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请问你是高校毕业生吗: A.是B.不是 3.你目前所处的情形是: A.继续读书B.已经找到工作C.......

    略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碰撞的方法和途径

    略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碰撞的方法和途径 刘祖凯赵玲珍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下,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突现“企业化”特色、企......

    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入手提升学生的整体就业水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归纳为基本素质、基本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