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方法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一直很淡漠,认为那只不过是一种“四人讨论”式学习。在有人听课增活课堂气氛时;在遇上一个自己暂时理不清思绪的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便开始闪亮登场。其实,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于教学、于学生并没有什么实效性。
然而,人的思维终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校长的到任,竟竭力鼓吹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大会、小会都
会适时地将其实践与研究成果一一展示,并要求这种教学模式在全校开花。
上级指示,岂有违命之理?但面对初三,如何进行,我遭遇困境。将全班55人分成11个小组,注意好差搭配?不行!重点高中的苗子我必须让其一长再长,虽说水涨船高,但是水何时涨,涨多高,实在堪忧,再说班上最差的楠,每次考试很难越过一位数,让最优的学生与他搭为一组,实在于心不忍。首先,楠何谈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其次,我们老师对楠都束手无策,让几个毛孩子去培养他,以期共同提高,难!
三思之后,我决定按照原先的座位,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好处:第一,既符合初三的学情,又符合我一向认同的“寂寞做学问”的硬道理;第二,既强调了个人奋斗的重要性,又为少数奋斗无方的人提供了指点迷津的负责人。第三,既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又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接着,我制定了小组合作的奖惩条件:
一、学习方面
1、课堂听课、平时作业被老师表扬的加1分,被批评的扣1分,哪组表现最好,小组成员各加1分;
2、考试取得班级总分第一的加3分,单科第一加2分,年级总分第一的加5分,单科第一加4分;
3、班级总分进步超过8个名次加2分,退步超过8个名次扣2分;
4、能指导他人学习的一次加1分。
二、生活方面
1、被校学生会、管理老师、行政督察扣分的将双倍扣分到小组和个人;
2、被我抽查发现不规范的一次扣1分;
3、个人垃圾不能及时清理的一次扣1分;
4、与父母、老师关系不融洽的发现一次扣2分。
这些分既计入个人又计入小组,凭借条件,我决定按时评选出“周冠军小组”、“周冠军个人”、“月冠军小组”、“月冠军个人”,奖品虽然是小意思,但尽量有所变化。
然后,我开始着手小组的建设。利用双休日,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围绕“为荣誉不懈努力,让竞争引领成长”的主题为自己的小组定一个名称,拟一个口号,并分别写清理由。我告诉学生这是一个中考活动题,也是小组合作的第一道附加题,被选中的可以加1或2分,学生显得很兴奋,作业完成得也很精彩,经过挑选,最终确定了如下的八个组:
一、战神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二、鹰击长空:拼搏、拼搏,永不懈怠;
三、海燕队: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四、猛进队:猛进,猛进,突飞猛进;
五、追梦队:我们的努力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七、耕耘队:勤于耕耘,勇于向上;
七、腾跃组:创新学习,快乐生活;
八、励志组:磨砺心志,笑迎中考。
至此,开场白可以告一段落。我知道具体实施才是一个费心的大工程。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坚持下去,但是面对55双眼睛,放弃可能会很难
第二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但是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小组成员间关系不融洽、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无意义、教师忽略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等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去避免,去解决,让这新型的教育模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主的学习共同体,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的学习创新体系。从内涵来看,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属于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共同体。[1]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育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生生、师生对话的行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它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但是我们在强调其优点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各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是否融洽
组建一个小组目的是让小组内的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这一点出发每一教师都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情感动向,了解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是否融洽。许多教师把本班学生分成了小组,组织了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小组成员间关系不断融洽,学生互帮互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个性得到了张扬。而有部分教师同样把学生分成了小组,组织了学习,但是没有注意做小组内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中途使许多学生关系紧张,个别优生对差生产生歧视心理。
案例:一位学生开学初回家时对其母亲说:“妈妈,我今天好高兴哦,老师分小组时终于不把XX同学分到我们组了,他成绩最差了,上学期总是拖我们小组的后腿。”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学生对他所谓的差生产生了埋怨、歧视心理,很不愿意与其共同学习,精神压抑,同时我们不难想象被称为差生的学生一定产生了自卑感,无学习兴趣。那么以上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避免呢?首先,教师注意作好组建学习小组前学生的思想工作,事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团队,就像到了社会上,我们不能选择单位里的同事,难以选择和谁做邻居一样,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司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2]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宏观掌控,又要微观协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是否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内的讨论,意见的沟通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成果交流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这个任务与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难度,是要通过学生们的思考,相互讨论之后才能完成弄懂的,这才体现出合作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却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合作学习就显得无意义了。案例:教师在上六年级《老人与海鸥》时,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划出文中描写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的句子。问题一出示,各小组的同学很快围在了一起,但是他们没有讨论就直接在自己的书上划了出来。
从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时用小组合作学习显得没有必要。为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与无效性。我认为教师要熟悉掌握教材,在教材中选取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并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学习准备和可能反应,确定讨论的目的,形成讨论的题目和具体要求。[3]讨论的题目如果创设得有针对性、启发性能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创设得有挑战性,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创设得有趣味性能让学生“欲罢不能”。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是否已正确对待 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都能积极地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在讨论某些问题时由于学生思维存在个性差异,讨论的结果也不相同,在不同的结果中,有些是教师希望得到的最佳答案,而有些却与教师所预设的最佳答案有所差距,这时有些教师会只抓住最佳答案,让讨论出最佳答案的小组来展示他们的成果,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讨论成果。
案例:某教师在上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时,教师说明条件: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三分钟。之后出示问题:怎样才能尽快地吃上饼?教师学生分小组合作探讨问题。在教师精心预设与适时管理、调控之下学生有序地探讨着。几分钟后各小组都完成了探讨任务,教师快速地巡视发现全班共有三种不同的答案,分别是:用18分钟能吃上饼、用12分钟能吃上饼、用9分钟能吃上饼。这时教师点明让“用9分钟能吃上饼”的小组上台演示,演示完之后教师直接明确这就是烙饼最短的时间。接下来就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如果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都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慢慢的被打消掉。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找出几种不同的又有代表性的答案来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会经过对比找出最佳答案,答案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小组学生也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如果时间有限,教师应说明没有展示的小组,可以在下课与老师或同学交流汇报,也可以将其成果在教室里展出。总之,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是受了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的,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4] 总的来说,“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在我们实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讨、去研究、去解决。只要我们始终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为目标,尽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就一定会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焱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C].青年时代千校万师专集,2013(10)
[2]、《教师如何上好课》[R].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04页 [3]、《教师的教学技能》[R].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134页 [4]、《教师如何上好课》[R].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08页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在当代中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日渐受到各地学校老师的青睐,形成了丰富的合作形式和方法。但在笔者的听课经历中,扎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对某些细节问题缺乏敏感和打磨。这些细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从哪里开始?
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但这些方面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要地提出几个要求,让学生领会一下即可生成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培养和训练,这里的细节不是培养的时间长短,而是训练的起点:从哪里开始培养和训练?可以从同桌合作开始,先尝试让同桌两人之间相互言说、倾听、补充与合作,再逐渐过渡到小组合作。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和适应过程。如果同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合作,如何指望他们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小组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有哪些前提条件?
这里强调的是一些基础性的条件,至少包括三个条件:其一,学生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要有基本的阅读了解;其二,合作交流前,学生先要有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思考与同学共同分享、探究,如此才能避免用集体的思考和声音替代个体独立自主的思考;其三,学生需要有合作需求。之所以存在“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学生本无合作的欲望,却硬要让他们合作。
如何分组? 一般情况下,存在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两大类型,许多老师陷入了纠结之中:两种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如何取舍?解决之道在于轮换,不宜一学期或一学年都是同质或异质分组,可以这个月同质,下个月异质,取长补短,互补共生。
如何分工?
小组合作过程中,需要对谁做主持人、监督员、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等有明确具体的分工。分工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也在于小小分工背后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有了分工,才会有责任;有了责任,才会有担当;有了担当,才会有更好更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小组分工,就把教学与德育、成事与成人融合联通起来了。
需要有什么合作的规则?
规则就是小组合作中对学生该如何做的具体要求。其中代表性的合作规则是“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或总结”。判断弱者和强者的标准,不只是成绩,还有性格和习惯:个性内向、内敛,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表达,沉默寡言者即为“弱者”,反之则为“强者”。
小组合作是否有“时间底线”?
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后,不到1分钟就匆忙结束,这样的小组合作不可能有实效,只能沦为形式化和表演化的小组合作。在我看来,真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时间,至少不能低于3分钟。当然,到底安排多长时间,要视学情和合作学习的内容而定。
小组代表发言的第一句话该怎么说?
如果小组代表的第一句话是“我认为,我发现,我觉得……”教师需要赶紧制止和纠正,恰当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小组……”。无须小组合作,个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既然是小组合作之后的代表发言,就不能只讲自己的,否则,前面的小组合作基本无效。
如何对小组代表发言进行评价和反馈?
一方面,评价谁?有的老师习惯性地点评小组代表,这是一种方向性的错误,实际上应该评价其背后的小组合作质量与成效。我们倡导教师这么评价:通过这位小组代表的发言,我发现他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成效,具体表现在,1、2、3……教师的评价语言切忌抽象的表扬或批评,越具体、明晰,越有针对性越好。另一方面,谁来评价?不只是教师,也可以让小组和学生之间互评,还可以让小组与个体学生自评,如此一来,就具体实现了“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如何引发小组间的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结束之后,进入到全班大组交流,此时很容易陷入“报幕式交流”的误区:小组代表各讲各的,组与组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地互动,彼此割裂……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需要在第一个小组代表发言之前,发出清晰明确的指令要求:第一小组代表发言之后,其他小组代表在介绍本组合作学习成果之前,先对前面小组代表的发言,或评价、或补充、或提问、或质疑……在此基础上,再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这样一来,小组与小组之间就有了互动、对话和交流。
如何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倾听能力和习惯?
合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倾听,实现生命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这里的关键细节,是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并鼓励学生做好批注或笔记,把同学、老师在讨论中生成的好的观点、思路、方法和语句及时记录下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这个细节有助于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识、能力和习惯,提升捕捉、提炼资源的能力。
小组合作如何体现年段特征?
这不仅涉及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的小组合作特征、要求与方法的具体化,甚至包括同处一个学段,如小学,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等,各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殊合作要求和方式如何拟定。同时,也需要对不同年段之间的小组合作如何实现有机关联、衔接、转换与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研究。
小组合作如何体现学科知识特性?
例如,语文课如何开展小组合作,体现“语文味”?数学课如何体现清晰的“数学文化”,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等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如何展现出明晰强烈的“学科感”?再进一步而言,即使是同一个学科,如语文,教“议论文”,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散文、小说、古诗词等又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研中重视和解决。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有的教师基于根深蒂固的教案意识和教案情结,完全按照教案预设的小组合作时间节点来安排,不到这个节点就“按兵不动”。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依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及时生成小组。这说明,小组合作也需要“动态生成”。
如上点点滴滴的细节,教师如果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关注并践行,那些形式化、表演化的小组合作,才可能走向扎实有效的、真正的合作学习!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 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四、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五、正确进行评价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实践证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并非难到不能实施。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评分方法
珠东镇中心小学二年级(2)班小组合作学习评分标准
为了让班上的小组学习形成良好地竞争氛围,激发小组学习的热情,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磨炼意志,培养好的品质,提高会学、会说、会写、会展示、会沟通等多方面的能力。特制定如下评分标准:
1、课时全练100分1 人次加1分,不及格1 人次减1分,做错的在发作业后1天内未改正的1人次减1 分。
2、单元测评100分1人次加10分,90分以上1 人次加5 分,60—89分1 人次加1分,不及格1 人次减1分,后优生荣获进步奖1 人次加1 分。
3、平时作业未按要求完成1 人次减1 分,4、课堂上,小组合作表现好,先完成讨论任务的小组得到先发言的机会,探究新知时,发言展示1次加1分;学习练习时,展示应用题,做对1加1分、讲明白1另加1分;展示计算题优生做对、讲解基本清楚以上加1分,做错减1 分,后优生做对加1分,讲解基本清楚另加1 分。
5、课堂上小组范围内有垃圾,发现1 次减1 分。
6、每周星期五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上,发言1 人次加1 分。
7、每周评比1次,荣获第1 名的小组,荣获1 人1 个练习本的奖品,同时下一周不用参加打扫卫生,荣获最后1 名的小组代替第1 名的小组打扫一周的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