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规划师辅导:我国居住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同程教育()专注于个性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今同程,为明天!
城市规划师辅导:我国居住区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对策是:严格遵循“三前三后、三并重、三同时”的居住区环境建设规律。
1、三前三后的居住建设程序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居住区建设要依据: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交通建设,后住宅建设的“三先三后”程序。
1.1先规划,后建设
1.2集中规划新居住区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人均生活用地的增加,人口将随着市区功能的调整,逐步向城市外围扩散和疏散。规划布置住宅基地将主要集中于城市边缘城郊结合部之间,并沿城市的四周延伸扩展,为集中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园区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2.超前做好居住区阶段规划
居住区规划应遵循三个阶段的规划设计程序:第一个阶段制定远期(20年)居住基地发展布局规划;第二阶段制定中期(10年)居住地区结构规划;第三阶段制定近期(5年)居住区详细规划。根据居住区环境质量发展的需求,规划设计由面到点,由远而近,从粗到细地逐步深入。
3.采用“无甲方”的规划设计形式
居住区需要采用“无甲方”规划设计形式,摆脱纯经济利益驱动的机制,由政府住宅建设管理部门在无委托单位(甲方)的情况下,进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设计,并提出市政设施、建设工期及投资总额、公交线路、小区设计等方案,提交有关部门审核,规划设计确定后再批项目,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
城市规划通过对所使用土地的审核、监督等,保证住宅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统一,使住房建设真正成为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创造质量的居住环境的积极推动力。
4.加快相关专业规划的制订,提高居住区配套计划地位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发展方向应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并应加快专业规划,确保在居住区开发实施前具有水、电、煤、雨污水、道路及公共交通配套条件,并将居住区配套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引导和保障居住区建设。
1.2 先地下,后地上
居住区建设应执行市政基础设施“先地下、后地上”,住宅建设相继进行的综合开发程序。征地后要先开发土地,即先进行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煤气等管线与道路建设,再进行地面住房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只有遵循统一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科学的开发程序,才能掌握居住区开发建设的主动权,才能建设良好的住宅和居住环境。
l.3 先交通建设,后住宅建设
新的居住区离市中心较远,人口规模大。如果住宅建成后再配备交通设施,必然造成需求与供应的脱节,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超前进行交通建设。
2、三同步的建设管理原则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还要遵循住宅与公建设施同步建设,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的“三同步”原则。
2.l 住宅与公建设施建设同步
商业、文教等公共设施必须和住宅同步配套建设,以便在住宅交付使用时,这些设施能同步使用,及时为人住的居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2.2 住宅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
在进行住宅建设的同时,要注意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做好居住环境的硬件建设,要为住宅配备完善的附属设施,优美的绿化系统,要对噪声、污水、垃圾等进行统筹规划和设施建设;另一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方面,还要落实管理环境的责任人。居住区建设要有能促进居民交流联谊的场所,以利密切邻里关系,又有安逸、私密的环境。从而为居住区内的全体居民,包括老人、成年人、少年儿童、青年人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特点的文化、体育、娱乐、休想的场所和设施。住宅绿化要有不同层次,与公共服务设施互相联系,使住宅区内做到绿化、美化。
2.3 建设与管理同步
要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光建设还不够,还必须在建设的同时搞好管理。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规划、设计、建筑材料和施工的管理,保障公建配套比例达到规划标准,建设的住宅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另一方面,要搞好建成区的物业管理,确保居民居住安全、方便、居住环境整洁、文明,并使有效使用年限延长,住宅实现保值增值。
3、三并重的建设方针
要改变目前的居住环境现状,必须做到三个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功能开发与规模开发并重,建设与改革并重。
3.1 数量与质量并重
住宅是使用年限很长的社会商品,住宅和住宅区的功能和质量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我国的住宅建设正从立足解困增加数量开始向注意居住环境质量转化。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改进规划及设计标准,提高房屋功能使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创造宜人的空间环境,满足居民的心理及生理需求。21世纪的住宅建设将从文化、技术、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向全面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3.2 功能开发与规模开发并重
在居住区建设中,不仅应注意居住区内部的功能开发,做到居住区各类设施完备,配套齐全等,还要强调居住区的规模开发即居住区的布局要相对集中,形成一定的规模,有利于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3 建设与改革并重
从目前居住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旧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着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提高。要建设更多环境优美的住宅,必须在住宅投资体制、供应体制上不断进行改革,实现住宅的商品化和住宅供应的社会化,建立住宅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确保住宅建设持续发展,住宅环境质量继续提高,以满足人们居住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的要求。
4、三制体系的完善
为保障“三先三后”、“三同时”、“三并重”的顺利实施,还必须采取完善“三制”,发挥“三个积极性”等措施。
4.1 理顺体制
1.理顺投资体制
主要是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居住区建设中的投资责任。随着住房的私有化,个人将成为住宅最主要的投资者,以国家和单位为主的住宅投资体制将发生变化;改变居住区大市政及公益性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摊入住宅成本的不合理做法,明确这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
2.理顺管理体制
(1)强化住宅发展局对住宅建设的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理顺住宅发展局与各专业部门的关系,使住宅发展局承担起住宅建设全过程管理的责任。
(2)理顺物业管理企业与专业行政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物业管理与专业管理、社区管理的有机结合。
(3)探索社区建设管理新体制。根据“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条块管理体制。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按照社区行政管理的职能,原则上应与街道办事处对应设置,接受街道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公安派出所负责街道区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商所、税务所应指定人员参加街道社区管理机构,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应将环卫清扫、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绿化养护、房屋维修、物业管理、路政维护等作业行为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行政管理职能由区政府职能部门行使,部分监督检查职能委托街道协助管理;经营性的作业行为由企业承担。街道办事处设立市政管理、社会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委员会,具体负责社区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等工作。
4.2 改革机制
1.引进竞争机制
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提高居住区建设与管理水平。
2.采用激励机制
在居住环境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引进激励机制。开展设计方案、施工质量、物业管理、社区管理及文明居民等评优活动鼓励多方参与,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居住环境与管理的水平,保持较高的居住环境质量。
3.强化监督机制
一方面,健全居住环境建设的监理机制,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优化居住环境硬件建设。如针对住宅质量通病,全面推行住宅监理,以提高住宅质量;另一方面,完善业主委员监督机制,使其充分发挥业主管理的监督管理职能,真正体现业主自治,促进“服务第一,住户至上”的物业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实行物业管理的经营性收入补贴服务性支出的经营机制的实现,保证物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4.3 完善法制
为了创造整洁、优美、文明、安全的居住环境,应把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为防止在居住区开发过程中背离中国国情和忽视三大效益的整体,必须建立一套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体系,即对居住用地的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进行控制,对建筑体量、高度、形状、基地总面积、绿地率进行控制,对用地指标和环境体系进行控制,对人口密度指标进行控制,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使用者的利益。
同程社区(club.toonedu.com)教育培训互动交流平台同人网()教育培训网络营销平台
第二篇: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住宅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存空间日渐成为人们共识的背景下,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本文剖析了目前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住宅区公共环境是人们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景色怡人、绿化率高的公共环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身心。优美的环境景观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还可创造出和谐融洽的邻里交往气氛。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向大型化社区发展。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加强,绿色生存空间日渐成为人们共识的背景下,小区内园林景观的设计逐渐成为竞争的重点因素。住区环境景观不仅讲求较高的绿地率,而且对园林的某些特性,如给人的亲和力、满足居住者生理、精神双重需要、给住户提供有亲密归宿感的情感场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加注重注重景观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注重使住户乐于其所、情融其中的真实感受。
环境设计注重“触景生情”,讲究人与景的 “相互交融”。居住区环境设计与一般城市景观设计不同。居住区环境景观所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社区居民,因此更加讲究以人为本。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尽量满足他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要想设计出符合人文特色的居住区环境景观,就要认真洞察社区居民的需求,了解他们的职业构成、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价值观念等。2园林景观的作用
当前,房地产业竞争愈加激烈,只有不断提高商品房档次,才能更好地促进其营销,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在土建方面很难有更大的突破的背景下,改善外部环境成为带动销售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区环境建设逐渐成为行业人士的共识。而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设计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经济和景观环境双重作用。
2.1园林景观的环境作用
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居民内在的需求,也是钢筋、水泥等硬邦邦的建筑物的有效调节剂。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良好的住宅区园林景观环境可以给居民以美好的情感体验。
2.2园林景观的经济作用
随着人们居住区环境要求的提高,良好的社区环境成为房产市场中的重要竞争因素。绿色、优雅的住区环境有助于提高住区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速度与入住率,提升开发利润。因此,住宅景观建设,不仅是居民住房的需要,更是开拓住宅市场、形成消费热点的需要。
2.3园林景观的生态作用
社区本身就是一个或大或小的生态系统,园林景观则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园林景观能给住宅区甚至整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它不仅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还可有效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3存在的问题
虽然居住区景观呈现出较好的发展事态,但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园林绿化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
3.1忽视景观的功能
过分强调视觉效果,追求装饰性、豪华性实用性不高。建设、娱乐等设施不足,忽略人们
休息和娱乐最基本的行为心理。
3.2缺乏文化氛围
形式上缺少和谐统一,内容上缺乏生活气息。一些景观被毫无表情的复制、拼凑和嫁接,景观相对孤立,缺乏文化氛围。
3.3缺乏地域文化特色
不能根据自身抵御文化特色设计相应的作品,缺乏特色和个性。有些景观作品直接把一些经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生搬硬套,缺少文化特色。
3.4可视性与植物景观协调性差
有些居住区,在些园林建筑的设计上一味追求耐久性和管理的方便性,兴建了大量的设计个性不强,形体简陋、外感美感不强的混凝土花架。虽然满足了功能性, 却忽视了居住区园林建筑的形式应以休憩为主的亭、廊为主,景观建筑的可视性与植物景观的协调性较差。
3.5植物选栽不当
在选择植物时,不加甄别,不结合实际,盲目引进,导致栽培的植物因环境不适,成活率不高,增加维护费用。小区中使用的树种单一,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盲目移植大树,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对现有生态资源的破坏。
3.6简单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二字成了房地产的一大卖点。但利益所趋,很多开发商为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不愿花更多的资金用在景观设计上,许多住宅区景观的生态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阶段,甚至只是一些房地产商的宣传手段。
4几点对策
4.1严格控制绿地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常常存在使用绿化覆盖率作为绿地率进行商业炒作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为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在住宅小区规划报批和施工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绿地率。
4.2尽快制定“园林小区”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可以以评促建,营造景观优美的园林小区。
4.3城市居住环境已逐步实现小区化。为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应重视小区生态园林建设,并在建设中突出植物种类群聚的特点,尽量减少搞亭台楼阁、喷泉雕塑、假山水池,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注重空间异质性和“点-线-面”的结合。以建设 自然 景观为主,体现人居环境回归自然的建设目的,有利于促进物种多样性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大培养懂生态、建筑、园林、植物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园林工程人才。以此培养和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人才自身的“生态意识、文化观念、区域视野、科学和艺术 ”水平,从而使其创造出的人居环境园林景观,设计富于 中国 特色的新时代园林精品。
4.5加大培养生态园林工程监理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工程监理力度。根据生态园林工程的生物学特点、要求,所培养的工程监理人才应具备生物学知识背景,应该懂得植物生 理学、植物保护学、土壤以及植物分类、植物栽培等学科的理论,能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和植物品种的特征,采取不同措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和造价,有效地督促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快速健康的发展。
[1]孔德佳.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若干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2009年
[2]陈满.论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年
[3] 杨一宁.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园林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第三篇:浅析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城市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中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也日益增多。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管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就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管理;问题;对策
城市管理是伴随着城市建设应运而生的,是为了巩固城市发展成果、完善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品味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这一方面对城市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之而来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现象也影响了市容市貌,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城市管理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近年来,很多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一些新建的城区也不断出现,成为了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城市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新城区经过了新的规划布局,各项基础设施都比较合理,城市管理相对完善。但是,一些老旧城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市政设施不完善,再加上以前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了城市管理的难点。比如很多旧城区的道路狭窄,公共绿地较少,垃圾处理站不多,公共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老城区很多商店设置不合理,占道经营,有些老旧小区没有停车位或者地下停车库,导致居民乱停乱放,影响交通,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城市的市容秩序混乱。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流动摊贩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垃圾污水随意倾倒排放,机动车乱停乱靠,占用人行横道,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乱穿马路等现象,有些城市广告牌随意悬挂,或者干脆放到店铺门口,有些小广告乱贴乱画,“办证”等喷涂非法小广告随处可见。
三、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强。部分市民特别是沿街的居民随意丢弃垃圾,将污水倒入街道,沿街门市随意堆放垃圾,建筑车辆在城市主干道行驶,灰尘泥土撒漏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偏僻小巷里没有清洁工人打扫,导致出现卫生死角等现象。一些居民私搭乱建,只顾自己方便,不仅破坏了城市规划,而且也影响环境美观,带来安全隐患。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城市管理的观念陈旧,没有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对城市管理的理解不深刻,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特别是现在由于城市扩张,为了政绩工程只是强调建设效率,忽视科学管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影响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其次,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也是城市管理困难的原因。很多城市务工人员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靠比较低层次的方式谋生,比如摆地摊、卖小吃等,这些活动往往都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城市要照顾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又要严格执法,维护社会的稳定,造成了城市管理的矛盾,每年新闻报道中都会有关于城管执法人员与小商贩之间冲突的内容,这也说明目前城市管理中这一现象是十分突出的。再次就是城市管理的体制没有理顺,没有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市政、民政、环保、交通、卫生、建设、公安等各个部门,长期以来由于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权责不明,很容易出现过度管理或者管理的真空地带,导致一些城市管理问题久治不愈,很多部门甚至认为城市管理就是城管该管的事情,这都是对城市管理的狭隘理解。最后是城市管理法规不完善,宣传不到位。目前我国对于城市管理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出台,只是地方的一些规章,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而没有处罚规定,导致了很多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由于没有处罚依据得不到有效的查处,影响了城市管理的工作进程。有些城市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意识不够,没有让市民认识到城市是我家,从根本上树立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因此当城市利益和市民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市民往往只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城市公共利益。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转变思想,认清城市管理的内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长远,实现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城市管理的服务意识,一切?奈?护市民利益出发,加强监督职能,建立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城市管理的基础,以规划为根本,要把新旧城区全部纳入城市规划当中,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垃圾处理站的建设与配套步伐,提高环卫水平。要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合理规划停车布局,新城区要预留足够的停车位,老旧城区要适度开辟停车位,合理布局,缓解城市停车压力。为了弥补城市管理中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城市管理中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将城市资源商品化,拓宽城市管理融资渠道,比如城市广告经营、公共设施经营实行商品化,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营主体的积极主动性,也降低了城市管理的运营成本,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服务效率。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整合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发挥各方的主动性,要建立责权利一致、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在出现问题时不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对于一些小商贩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的问题,一定要文明执法,加强疏导,齐抓共管,集中整治。可以按区片划分责任区,各个区有专门的党政领导干部负责,明确责任,制定奖惩措施,建立考评体系,确保城市管理绩效评价的公正性。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的手段,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加强责任意识,重大决策主动听取公众意见,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与市民间的沟通。
总之,城市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都是参与者,不是旁观者,只有个人真正的从我做起,严格自律,才能管理好城市,我们的城市家园才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质内容。由于智慧城市重点关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因此在最近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中,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是难寻踪迹了。
然而,当前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给企业信息化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无论是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还是3D技术,都将使得企业的生产制造乃至于市场营销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外一些学者甚至将这些新技术在传统行业中的应用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因此,如何抓住由新一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大潮,进一步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结构,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完全应该对于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4、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继续受到冷落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应用到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其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只会更多而不是减少。但是,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对这个重要问题却语焉不详,甚至是采取一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对于其潜在威胁,我们不得不深表忧虑。
近来,美国国会有关封杀华为中兴公司进入美国ICT市场的评估报告,给对这个问题一直熟视无睹的中国信息化建设领域敲响了警钟。美国一直是世界上互联网产业的领头羊,无论是技术还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都引领国际行业发展潮流,然而美国却仍然要封杀尚未对其构成真正威胁的中国通信企业,其背后的原因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国内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美国20年来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的政策,就会发现,美国封杀华为中兴远非贸易保护主义那么简单。
根据2008年美国布什政府实施、2010年奥巴马政府部分解密的《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信息网络构成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是美国在网络空间延续其“一强独霸”地位的基本手段和工具。为此,必须制定多管齐下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式,必须在产品、系统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一种战略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提高对威胁、脆弱性以及与采购决定相关的后果的认知;开发和应用各种工具及资源,从技术上和运作上减少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到退出市场)中产生的风险;制定新的采购政策和运作方式以反映市场全球化的复杂性;与工业界合作发展和应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标准及最佳操作方式。
CNCI让人们深刻理解了美国政府封杀华为中兴的战略逻辑,也反过来给国人以警醒,让我们意识到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巨大风险。实际上,我国在这方面所存在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远较美国来得严峻和紧迫,因为这些威胁不仅来自思科等美国网络通信企业在我国硬件设施领域的近乎垄断地位,也来自微软等公司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特别是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和业务解决方案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建立我国信息网络安全战略和管理体系,已经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了。
5、国家层面的管理缺失加剧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混乱局面
尽管国家层面并没有制定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和安排,但是实际上却已经形成了“地方包围中央”的态势,从而让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陷入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从国家层面加强对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引导,不断规范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的6个对策建议
1、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为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亟待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应该根据党的十八大有关促进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战略出发,全面系统地规划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互融合的一条有效路径,不仅要服务于城市居民,也应该能够服务于城镇和农村居民。
2、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与以往的城市信息化相比,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充分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进一步完善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3、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从历史发展讲,城镇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少数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而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成就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与这些国家相比,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与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作为未来十年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成就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在当前国际经济仍然持续低迷、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多的情况下,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地方政府的自发阶段,没有被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因而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策优惠、试点示范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4、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从地方的智慧城市规划来看,最初主要是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但是最近在一些地方,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也开始规划建设“智慧城市”,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在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从内容来看,信息化主管部门主导的好处在于,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现有的信息化管理资源融入其中,不足之处是信息化应用难以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具体业务项目上,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主导的优劣势则正好与此相反。
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5、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从具体建设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
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
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6、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要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更加复杂。就我国而言,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许多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在物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第五篇: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着布局不合理、树种搭配不当、绿化养护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在考虑城市现状、地域特色、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办法。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对策
前言:
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城市园林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水平,同时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是该地区社会发展和文明的象征,园林绿化还起着美化和调节人类居住环境的作用。随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还存在着布局不合理、树种搭配不当、不具备特色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
1.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园林绿地贴近人们的生活空间,满足了当地居民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娱乐、锻炼和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经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们产生安静祥和的感觉,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调节气候,监测和改善环境。同时园林绿化还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2.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2.1重置草坪而轻种乔木
受草坪热的影响,人们用草坪作为包装,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等种植草坪时过多、过滥,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的需求,又造成养护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高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漫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植物未能合理配置。
2.2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
轻视本地的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花巨资,从外地移植外来树种,成为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的时尚。一些外来的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所以栽植后常难以成活;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地显示生长不良,慢慢变成小老头树,直到死亡。重用外来树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盲目决策,盲
目攀比。
2.3城市绿地结构趋向单一
绿化“千城一面”,不同的城市有特殊的地理、气候、地质等条件,因而应该有相应的植物群体。而植物也只有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才能健康茁壮成长,它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也才能发挥出来;而实践中,人们并不遵循这一法则,只是简单的照搬一些成功设计的例子,造成了植物结构单一,千城一面,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大量草坪的单一种植,或者把单纯的草本、灌木、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这种单一的结构,导致它的稳定性很低,容易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特色的城市,都有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亦需要恰当的植被景观点缀、烘托。如我国广州被誉为花城、贵州赤水市被誉为竹城等,还有洛阳的牡丹,云南的山茶,都增加了他们城市和地方绿化的品位和情调。
2.4重种植轻管理
轻视乡土树种的这种做法,不仅加大了城市的园林绿化的费用,而且还得不到好的效果。不少地方光种植,不养护,或者养护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杂草丛生,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增多。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原本不多的城市绿地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应,因而直接影响到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养护的重要性,管理不到位。
2.5投资比例不当,绿化养护配套设施不健全
一些单位领导和园林工作者,没有把绿化建设当作百年大计、造福子孙大事来做,而是急功近利、急于求诚,缺乏长远考虑和全面安排。在人类步世纪、生态环境问题已被优先考虑的今天,仍将建筑凌驾于景观之上。只觉得植物造景时间长、效果慢,强调植物材料有困难,偏重短期的显性环境建设,缺乏建设生态大园林、城市大环境的宏观调控。园林绿化的建设中,必要的功能性设施,是完全必要的,但若数量过多,不但浪费建设资金和宝贵的绿化用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城市园林化发展的步伐。同时绿化只看重前期投入,对长期的绿化养护投入较少,缺乏长远计划,统筹按排的观点,因而造成绿化的养护技术落后、设备不配套和管理体系不健全。常言说“三分栽,七分养”,充分说明了养护管理的重要性。绿化养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能否枝叶繁茂、形态优美,也关系植物造景能否达到设计的艺术效果。
3.提高我国园林绿化水平的几项措施
3.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建设要想取得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科学的城市绿化规划系统。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还可以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和花卉生产基地,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和花卉事业,保持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3.2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领导
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以法治绿。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种用途绿地的实施方法,配给足额经费,增加苗圃地。苗圃 的生产应注重培育大苗,注重对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城市园林绿地坚持以人为本,倾听市民的心声,既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又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3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科学选择植物,不盲目泛建草坪
草坪投资大,养护费高,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差,综合效率远不如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草代木,泛建草坪,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对已建成的草坪要适量增植树木。当前,在一些层次单调乏味,空间缺少变化的广场上,建议以乔木为主体,用地被和草坪植物作绿地的底色,这样既可以看到开敞的空间,又能凸现夏季遮荫的效果,集自然、通透、开放于一体。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性,做到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叶成荫,秋则果实累累,冬则树木常青。
3.4注重植物造景的功能,发挥不同地域园林绿化的特点
园林发展的好坏不仅标志着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城市环境的好坏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状况和人们素质水平的高低。而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古城西安市花石榴的应用,宁夏银川市反映其回乡风情特色的沙棘、枸杞、垂柳等的应用都是很好的例证。如果不注意不同地域树种的变化和特点,以及乔、灌、草的合理搭配,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破坏环境生态。如红花 浆草与樟树配植会加重红蜘蛛的危害,北京二环路曾经将野牛草与银杏配植,由于互争养分,导致银杏早期落叶,也影
响了绿化的景观效果。
3.5加强园林绿化管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社会风尚。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管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以生物治虫为主,使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从而实现大地园林化。
3.6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成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贯彻《宪法》、《森林法》、《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各种法规,并且随着园林管理中出现各种新的问题,及时制订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商业标准,制订一些对古树名木和城市大树保护的法律法规和采伐制度。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城市绿化工作的执法力度,使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真正步入法制轨道,提高绿化养护的技术水平。完善绿化养护的设备,加强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避免“春天栽树热情高,夏天无人把水浇,秋天牛羊啃树皮,冬天拔来当柴烧”的不良现象产生。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对整个城市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的城市园林绿化面临着标准规范缺失,配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在考虑了城市现状、行业现状、植物生态特性、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