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2:4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

第一篇: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

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人社事业实现新发展

——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

本报记者 韩向辉

2010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作为工作主线,以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发展。

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就业目标全面完成2010年,在各级政府的推动和努力下,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1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9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3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138%。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在控制目标以内。

今年是就业“政策落实年”,人社部继续抓好各项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同时完善操作方法,畅通落实渠道,加强调研和督查,跟踪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延长“五缓四降三补”、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执行期并指导各地切实抓好落实。研究制定新一轮促进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和具体操作办法,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就业任务全面完成,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实施就业推进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30万人,人社部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促进就业工作的首位。4月7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实施“2010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努力使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70%左右,年底总体就业率达80%以上。

“推进行动”提出实施三项计划。一是实施“岗位拓展计划”。要求各2-

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对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中短期实用技能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村劳动者及返乡农民工、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不少于10天的创业培训。

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

去年底,人社部下发《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的总体建设目标。今年4月,人社部召开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对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我国将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着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包括就业监测信息平台、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集中管理,单位岗位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供求信息对接和匹配。

人社部着力建立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享受政策人员的统一管理。与各地共同研究开发相关的监测系统,制定监测信息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由各地通过部、省、市三级专网汇总数据,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数据库和全国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在指导地方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人社部将用2至3年的时间建立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

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乙肝检测

2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病毒检测项目,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用人单位在公民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不得要求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报告,也不得询问是否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在入学、就业体检时提供乙肝项目检测服务。

取消入学和就业体检中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维护公平的入学、就业权利,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民生工作取得突破

《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

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规定的5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各类劳动者和全体居民,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全体职业人群,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广覆盖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法》确定的适用范围,适应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将新农保制度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调整范围。

《社会保险法》规定了政府在社会保险行政管理和资金保障方面的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费实行统一征收的方向,提高了社会保险费征收的强制性,确定了由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体系,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的方向。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工伤保险条例》重新修订

12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将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新《工伤保险条例》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调整扩大了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程序、大幅度提高了工伤保险待遇、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加大了强制力度。对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风险,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养老保险实现跨省转移

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暂行办法》规定,劳动者跨省流动就业参保缴费的,其基本养老保险-4-

关系可以转移接续,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未达到领取待遇年龄时,不得提前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在省内流动就业的,也要按照这一原则处理。真正、全面实现了参保人员“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

养老保险实现跨省转移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就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

流动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接续

7月1日,《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按照暂行办法规定,从7月1日开始,流动人员跨省就业时可以转移自己的医保关系,个人账户可以跟随转移划转。除医保关系可跨省转移之外,随参保人身份的变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关系,也可互相转移。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可在就业地参加当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回农村后可带回,转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不会中断。

该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全国众多流动人员工作地改变后医保不能转移接续的问题。

社会保障“一卡通”进展加快

7月5日,北京市人社局宣布,第十四批130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功能。至此,全市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的医疗机构已达1757家。北京600多万参保人员的社保卡已全部制作完成并发到各单位。年底前,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145万人、区县公费医疗纳入医保的45万参保人员以及离休人员等都能领到社保卡。届时,将有近千万人拿到社保卡,实现持卡就医。北京率先迈入社会保障“卡时代”。

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突破1亿人,是“十五”期末的5倍。许多省市提出了实现“一卡通”的时间表,山西力争明年建成全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四川将在2013年至2015年全面试点社会保障“一卡通”。社会保障“一卡通”进展加快。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提高

国务院决定,从1月1日起,再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次基本养老金提高幅度按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每月人均增加120元左右。这是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第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已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1370元,增长近一倍。

在普遍调整的基础上,此次调整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新中国成立前老工人、1953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和原工商业者等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人员以及艰苦边远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再适当提高。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规定适当倾斜。今后,还要根据经济发展、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水平等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逐步形成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

新农保试点进一步扩大

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参保人数稳步上升,政策效果日益显现。目前,全国已有838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区县纳入国家试点、12个省的298个县自费开展试点,已有3500多万农村老年人领取待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6-

第二篇:苏仙区2010年人社工作特色亮点112

苏仙区2010年人社工作特色亮点

一、“领导重视关心,资金落实到位”有突破 今年我区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关心和劳动保障工作,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劳动保障工作,分管劳动保障工作的常务副区长经常深入劳动保障部门第一线进行现场办公,帮助劳动保障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敦促区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就业和社会保障地方配套资金的拨付到位。截止到11月底,我区各项地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中:就业专项资金280万元(任务278.2万),企保同级财政补助300万元(任务200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9.25万元,有力推进了我区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作风建设,推进精细管理”结硕果 今年我局以“创先争优”为主线,以“优质服务年”活动为载体,在全局范围内开展 “加强作风建设,推进精细管理”活动,加强“三大作风”即:学习作风、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推进“四项精细化”管理模式:即工作态度精细化,工作方式精细化,工作程序精细化,工作质量精细化。通过这一活动的推动,切实提升了管理水平,改进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全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局机关社保站荣获2010年“湖南省巾帼文明岗”称号,苏仙岭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荣获“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08-2010优质服务窗口”称号。区企业社保站新建服务平台,为群众办事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窗口,获得了群众 的好评,局工资福利股协助市局工资福利科和智斓公司研发的工资管理软件在全市得到了推广。区就业服务站张皓宇同志参加全市失业保险业务知识竞赛获二等奖,苏仙岭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邓志红同志获 “湖南省巾帼文明岗”标兵称号。

二、“强化工作举措,全面推进就业”有特色 今年,我区以搭建创业平台为载体,以帮扶困难群体为方向,以惠民利民为根本,强化就业服务、破解就业难题,全区就业工作高潮迭起,亮点纷呈。

以创业带就业,发挥倍增效应。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今年我区克服财政经费紧张的局面,配套了就业再就业经费280万元,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经费10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每年还拿出90万作为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和个体创业者创业。今年,仅高斯贝尔数码有限公司获得区大学生见习补贴和技能培训直补资金50万元。截止目前,全区共落实创业资金、社保补贴15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93万元,实行2000万元的创业贷款贴息。二是打造创业平台。重点建设了创业园区2个、创业示范基地3个;着力打造1个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导创业人员集中创业,将闲置10多年的统一合众市场建设成为我区创业孵化基地,基地建成后营业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容纳商户300余户,可实现年销售额1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同时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将郴州高斯贝尔数码有限公司确定为我区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接纳高校毕业生近400人,规模呈扩大趋势;将郴州铭骏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确定为区大学生网络创业示范基地,该公司依托郴网的建设,汇聚了众多热衷于网络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积极引入综合性网络创业实体30-50家,将实现带动就业近千人。三是创新创业服务。在全市实现了“四个率先”:率先创办“网络创业沙龙”活动,与郴州铭骏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筹建了“苏仙区创业沙龙”,通过举办了创业交流会、项目推介会、小型投资洽谈会,为更多的社区创业者提供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程序、掌握创业信息;率先成立集职介、培训、服务指导于一体的“一站式”创业指导服务站,目前全区已成立创业指导服务机构79家,覆盖16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实现了创业服务基层化、网络化,对创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率先组建了29人的创业指导服务专家团,为创业者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率先向全区征集创业项目,并举办大型创业项目推介会暨小额担保发放仪式,推介会上126个创业项目与23个创业者落实了创业意向,并当场签约6个网络和家居创业项目。

创新就业理念,广辟就业途径。要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在拓宽就业渠道。我区创新就业理念,广辟就业渠道。一是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有新特色。根据“三城”创建需要,新增“三员”,即保洁、保绿、文明劝导员,即解决了部分就业困难问题,尤其是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启动援助预案,确保零就业家庭成员及时就业。解决部分失 业人员就业燃眉之急。今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73.3万元,为就业困难群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00个,对近70名军队退役人员和40名残疾人进行了安置。二是就业实体有新突破。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采取招商引资、股份合作、承包租赁、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仅今年以来创办就业实体565个,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同时,各乡镇、街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辖区内企业空缺岗位进行认真摸底,优先安排社区无业人员就业,八一路社区与中里巴人、好百年家居等企业联手,一次性安排下岗职工近300人。三是帮扶“摩的”司机再就业有新亮点。为确保“限摩规电”工作的顺利推进,帮助摩托车司机再就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我区认真及时做好帮扶“摩的”司机转型就业工作。在区就业指导服务站专门设置了“摩托车司机求职服务窗口”,为有就业愿望的摩托车司机免费办理求职登记,免费办理职业介绍,免费提供就业培训。目前,我区已有300余名摩托车司机到区就业服务站填写就业登记表,已成功帮助32名“摩的”司机实现再就业。

四、“开展试点工作,完善社保体系”有成效 启动新农保,实行农村养老金100%发放。今年,我区被国务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第二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为了快速全面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我区进行了周密部署,切实抓好了宣传发动、机构组建等工作,并于召开了全区高规格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员大会,真正建立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 组干部现场抓”和区、乡、村、组四级联动机制。目前新农保试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目前全区登记参保农民已达13万多人,参保率达到60%以上,12月27日,我区在五里牌镇、白鹿洞镇等乡镇隆重举行新农保养老金发放仪式,全区2.4万多的60周岁以上老人基础养老金发放年底将保证100%到位。

整合新农保,实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为了强力推进试点工作,我区按照上级要求,一是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行整合,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层面、经办管理、结算模式、定点范围、待遇标准等方面实现统一。二是将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将全区新农合保险业务,以及相关的人员、编制、职能统一归口到区人社局管理,并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业务划归到新农合,在同一个服务平台上运行和管理,以保持政策连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从体制和制度上确保城乡医保一体化建设的推进。

四、“健全维权机制,开辟讨薪“绿色通道” 今年我局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顽疾,着力抓好宣传发动,建立联动机制,强化执行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158起,涉及劳动者2230人,追讨工资127.35万元,清退各种风险、抵押金5.13万元,涉及劳动者人数196人,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入宣传发动,营造执法维权氛围。一是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工地现场向农民工发放《劳动法》、《劳动监察条例》、《合同法》等宣传资料,切实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二是组织项目负责人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增强法律意识。三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推介先进典型,曝光拖欠农民工资不法现象。

加强部门联动,建立齐抓共管机制。一是强化事前预警。年初,联合检察院、法院等部门组织高速公路、建筑等行业的项目负责人召开“打招呼”会,签订承诺书,把监管环节向前推移,起到了事前预警效果。二是加强平时监管。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抓好日常巡查,不定期组织人员通过询问、查看工资发放表册等方式了解农民工资发放情况,对拖欠现象要求相关负责人加强整改,做到“小本鱼”常敲。三是组织专项检查。在一些重大节日前联合公安、工会、建设等部门对建筑施工、加工制造、餐饮服务及中小型密集型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重点检查,情节严重的依法重处。

开辟“绿色通道”,积极支持维权讨薪。一是延伸信息传输链,畅通信息上传渠道。各乡镇劳动保障站公布监察大队电话,覆盖全区19个乡镇街道,做到“电话投诉有人接听,上门投诉有人接待,网上投诉有人查处,媒体信息有人浏览”,同时畅通各项目业主与监察大队的联络通讯。二是建立快速处理机制。建立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推行巡 回立案,预约立案、假日立案、来函立案等措施,做到“在第一时间立案、在第一时间处理、在最短时间办结”。三是提升加强强制执行力。区法院主动积极介入,对不及时支付农民工资的项目业主,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及时下达工资支付令,采取扣押、查封等措施,实行强制执行。四是开展司法救助。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在诉讼费、执行费上依法实行缓减免,确保困难群众打得起官司。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依法先予执行。依法行使法官释明权,指导农民工举证。对于欠薪单位和个人拒不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导致农民工无法举证的,法官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

第三篇:人社局2010年亮点创新工作

我局开发了基于B/S的ASP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立题库,考卷按照事先制定的组卷策略从题库中抽取,提高了出卷效率;考试过程使用计算机控制交卷时间和自动判卷。考试成绩数据存储于数据库中,并具有成绩统计分析功能。在系统初步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我局在今年的工人继续教育考试对该系统进行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考生在机房中统一答卷,考试结束后立即获知自己的成绩,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第四篇: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人社局就业民生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今年以来,我局主动发力,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强服务、保民生、促和谐,一手抓全市人力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一手抓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通过努力,我们确立的“服务转型升级、助推经济发展、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幸福和谐”的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一、强化招引、优化服务,人才强基作用不断凸显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全年我市引进的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达到143个,海归创业创新高层次人才310名。引进本科人才3960人,其中硕士及以上人才260人。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我市现有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站点数与在站博士后人数达到了1:1,位于全省前列。全年共有3600余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鉴定,超额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完成全年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138%;8200人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6500人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二)优化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拓宽人才渠道。今年共举办了95场固定人才(人力资源)集市,其中专场招聘会9场,总共进场单位6462家次,提供岗位1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次。灵活运用专场招聘、外出招聘、委托招聘和网络招聘“四大招聘”形式,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节活动,适时推出“今年XX市校园引才计划”,充分挖掘潜力引进人才。积极服务大学生,建设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我市32家见习基地共提供780人次的就业见习。继续完善丹阳人才网,对人才网实施了百度优化和手机版的上线,开通了丹阳人才网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多元化为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媒介。

(三)积极依靠培训平台,整合智力能源。今年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8748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9914人,其中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4072人。共举办创业意识教育培训3.19万人,syb创业培训2083人。认真组织实施各类初级职称评定、中高级职称申报工作,审核上报了各系列高级职称材料共300余份。

(四)大力实施引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今年共执行了22个引智项目,引进外国专家18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会同农委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稻鸭共作”基地建设,对省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高效农业新技术培训基地进行了授牌,并在今年举办了中日稻鸭共作技术交流会。我局还在第二十届全国引进日本花甲专家项目洽谈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社会保障和创业就业惠民服务深入人心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实现了新农合在上海异地实时结算,医保各项指标9月底已全面完成,截至12月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1.03万人,全市社会医疗保险收入6.93亿元,支出6.48亿元,新农合参保61.64万人。继续完善社保扩面征缴,截至12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6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2.0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5万人。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该政策自200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07年9月1日进行了政策调整,出台了新的保障办法。但是仍然存在保障制度不统一、保障层次不统一、保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云阳镇先行开展被征地农民保障新政策的试点,城南村和城北村已有1822人应保障对象进入新政策保障范围,共筹措资金1.07亿元,土保对象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082人,己全部按规定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补缴4766万元。针对云阳镇在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形成了两个会议纪要,对政策做进一步的明确。市领导还带队赴XX市进行了专题学习调研,进一步完善我市失地农民保障新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扶持城乡困难群体就业,积极落实创业政策,以“全民创业”带就业,全市累计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05万元,扶持创业1660人,创业带动就业8268人,申报创建省市两级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单位5个,创业促进工作示范岗40个。加强对企业的用工监测,采用“一企一访”的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00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3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9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3%以内。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金保工程”和村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 “金保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全国推行的“十二金”电子政务工程之一,其中建成全市“同人同城同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是“金保工程”的基础和保障。我们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和序时进度,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处于基础信息采集表输入阶段,截止目前已输入近65万人的信息采集表,为我市“金保工程”数据整理比对和发放社会保障卡作准备。

2009年起,我市启动社区(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2010年底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实现社区(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2011年底选聘了188名大学生作为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充实到社区(村)人社公共服务站,目前在岗的专职协理员有186名。今年为高质量完成社区(村)级平台建设工作,全市各镇(区)已在本辖区选择场地条件较好的社区(村)打造样板工程,在今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辖区内社区(村)平台建设任务,从而进一步做到场所标准化、服务规范化、队伍专业化,更好地完善“15分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圈”,打造新型农保经办服务“四个不出村”新理念,真正实现“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四、调处结合、联动防控,劳动关系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成效明显

(一)劳动监察和维权机制不断健全。一是净化用工环境。加强合法用工巡查,共巡查各类企业2262户,对14户被列为橙色以上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有效抵制了各类违反劳动法规的事件发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用人单位1205家,涉及劳动者42175人,为农民工追讨工资435.8万元;二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共处理劳资纠纷群体性突发事件16起,其中欠薪逃匿案件5起,5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1起。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提高快速处置能力,实施监察分类处理制度,推进全省监察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

(二)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仲裁实体化建设,深化镇(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劳动人事仲裁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切实充分发挥基层调解职能,将劳资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贯彻柔性调处,健全“调、裁、审”互通联动机制,今年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3426件,其中立案受理1703件,案外(乡镇办事处)受理1723件。已结案3402件,结案率达99%。其中调解结案3025件,调解结案率达88%。

(三)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持续向好。继续保持无一人进京和越级上访的良好态势,各项安置政策和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政策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五、依法施管、稳步推进,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

(一)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促进机构编制设置科学化。继续做好司徒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的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做好市城乡统筹工作委员会机构、职能及人员编制的调整工作,完成了镇国土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做好滨江新城规划、住建、城管分支机构的设置工作。做好我市公共资源交易职能机构、三大行业公司、检察系统机构的整合工作。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增长。完成了2012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任务。本应接受年检事业单位法人375个,合格375个,合格率达到100%。多方联动强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清理规范,出台了《XX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化用工管理暂行办法》,并下达了各镇(区)、各部门社会化用工计划控制数及人员分流任务,三年内将减少社会化用工1818名。

(二)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公开招考和公务员考录工作。在2012年完成全市首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对相关文件及问题矛盾进行汇总筛选,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逐步完善。开展了市卫生局、教育局、部分事业单位集中公开招考工作。完成了20122564名公务员、6756名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工作。做好了今49个公务员职位的招录工作。完成了我市明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编制工作,全市共编制上报今年公务员招考计划职位62个。

六、强化作风、突出整改,行风政风建设持续深入

自从今年开展机关作风活动以来,我局思想先行,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评议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为契机,制定下发“十个不准”文件,继续加强了机关作风建设;二是出台了“优质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先进个人”创建评比活动实施意见。在全局召开了机关作风建设大会,明确突出整改、增强效能,提高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营造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着力解决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而集中解决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三是根据行风政风建设的要求,通过明察暗访、日常检查注重整改提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多次召开服务窗口整改会议,窗口环境、服务流程得到进一步提高。组织机关干部员工参观了胡桥廉政教育基地,通过党课、支部大会、观看电教片等形式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防腐拒变能力。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把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阔步迈向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奋进之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涉入深水区,人社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既凸显重要地位,也肩负艰巨重任。随着改革发展深入,人社领域一些体制与机制的、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结合我市实际,当前人社工作重点是要积极应对和处理好五个方面问题:一是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市场供求监测分析,全市企业用工总体平稳、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但也存在需求同比下降、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等问题:一方面许多企业亟需技能型、复合型劳动者;另一方面许多求职者又不符合工作岗位要求,导致“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型用工荒和“就业难”。二是社保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待遇水平刚性增长等因素影响,我市社保基金运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全市老龄化加快,社保制度内退休人员与在职缴费人员的比例不平衡,基金供养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国家连续10年大幅提高养老金,年均增长10%以上,企保基金征收增长乏力,扩面征缴基金有限。企业破产改制社保基金挂账等历史遗留问题由隐性逐步显性。同时,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终因开展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上访人员多、财政资金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土保政策迟迟不得出台,也未得到进一步推广,该工作目前处于停滞状态,全年基金征缴总额也受到了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对照2012年年底作预算时,土保转企保人员预测有1.1万人,平均每人补缴3万元,合计一次性补缴收入3.3亿的要求,到今年底为止,土保转企保只有5000万元,这与去年年底预估相差了2.8亿元。三是产业集聚人才的能力偏弱。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不明显,对人才的集聚吸纳能力不强。全市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产业人才匮乏,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工程和农业技术人员等生产一线人才比重偏低。与发达地区和苏南其他城市相比,人才环境和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强,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不活,城市环境和文化氛围不优,存在引才难、留才难。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路径亟待拓宽。与周边发达地区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快,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工资性收入仍占居民收入较大比重,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偏低。与此同时,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高管与普通职工之间的收入存在较大倍差。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措施不多,刚性手段不足,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在全省处于偏低水平。五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压力较大。受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影响,因企业退工、减员引发的矛盾增多,工资拖欠、不签合同、不缴保险等劳动争议案件仍处于高位运行:一方面,少数企业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遵守劳动法规;另一方面,稳增长、强服务,强调招商引资、优化发展软环境的要求,为加强劳动保障执法带来难度。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威慑力不够,劳动人事争议矛盾调处和监察执法力量比较薄弱,政府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判,精心谋划,在明年人社工作中把握好以下“三大机遇”:一是人社部门职能的新定位,为人社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一轮改革作出了总体布局,改革发展将向深层次迈进。全会指出,人社工作涉及每个人的利益,既是支撑改革发展的“基石”,也是协调平衡各方利益的“调节阀”;既是动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促发展、稳增长的“助推器”;既是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防火墙”,也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减震器”。人社地位更突出、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二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人社事业现代化明确了路线图。在推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人社部门承担着社会保险全覆盖、高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居民收入等核心指标和构建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和公共服务四大体系的工作项目。融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使我市与周边发达城市迈上统一起跑线,走上新一轮“同台竞技”,有利于更便捷地学习借鉴周边城市的成功经验,推动人社工作的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有利于争取上级对民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和工作支持,在更高起点、更快速度、更大力度上推进人社事业跨越发展。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人社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人社工作进行批示,对更好地推进全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才引进、社会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对人社重点亮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与此同时,我们在指导思想上,还要做到“三个体现”:一是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工作会议精神,以全市一流的目标作为参照系,与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指标相衔接,科学确定各项工作的量化指标,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二是体现各镇区间的竞争发展。深入分析研究各项工作应对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着力破解瓶颈和难题,明年各项重点工作都需要各个镇区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各镇区相互赶超的良好氛围。三是体现创新原则和改革精神。工作中时刻将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各项工作突破老一套,在完善政策、优化机制上寻求创新。明年全市人社工作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改革创新、转型提升”工作基调,突出“创特色、争一流”工作主题,紧扣“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主线,以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着力完善现代化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才支撑、公共服务“四大体系”,不断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两项改革”,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一项机制”,促进人社服务转型,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现代化发展。明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注重质量,实施人力资源整体开发计划。加快构建以人才引进为重点、产业化技术为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体系。以国际化人才引领创新,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实用人才。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实现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产业链与人才链、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三个良性互动”。积极申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和企业博士集聚计划。推动高端人才与资本、高新技术、高新项目“嫁接”,吸纳集聚一批能够带动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突出企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多渠道培养技能人才。到明年末,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人,使我市“千人计划”专家达到11名;引进省“双创人才”10人,届时我市省“双创人才”将达到53名。

二、协调推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把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拓宽就业增收、创业增收、保障增收、帮扶增收、政策性增收等渠道,千方百计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市场调节机制,推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平等协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加强工资调控管理,推进集体合同签订,强化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推广实施企业职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调整优化工资结构,改善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水平。

三、统筹兼顾,着力关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实名登记制度,拓宽就业信息发布渠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和就业岗位开发力度,改变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就业观念,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完善就、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增强劳动者职业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就业岗位稳定;落实服务企业政策措施,强化重点缺工企业与技职校、劳务中介机构对接和外地劳务基地的对接,帮助解决用工难题,保持企业用工稳定。

四、高效规范,实施创业载体完善计划。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资源,进一步完善各类创业基地,提高创业载体建设的企业入驻率、创业企业贡献率和创业者的成活率,对创业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创业载体建设层次,着力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和创业品牌,提升创业载体孵化、实训、培育功能,积极引导创业向园区集中、向优势产业链靠拢。

五、着眼全局,全面推行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培训直补措施,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紧贴产业发展,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就业导向性培训,重点对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对失业人员实施再就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培训,对企业职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培训与产业项目的有效对接。

六、扎实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城乡社保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双轨合一”运行,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向企业养老保险转移。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着力解决特殊人群、边缘人群、困难人群保障问题,实现“应保尽保”;加大基金清欠力度,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内审、监测、监督、检查等长效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破产改制企业挂账分期偿还计划,完善社保征缴奖励机制,做到“应收尽收”。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全市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坚持医保扩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异地医保实时结报。优化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改进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办法,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云阳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全市失地农民保障分三个时间段和年龄段进行情况调查,根据省厅的93号令,尽快出台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开,实现与93号令的无缝对接。

七、紧跟进度,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按照XX市政府对我市“金保工程”建设专项督查会议要求,我们在抓紧做好采集信息输入的同时,还将组织专家对“金保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论证,根据专家意见完善该建设方案,抓紧做好“金保工程”数据比对工作和社会保障卡发放前期准备工作,既要保证数量,更要保证质量。预计在明年年底或2015年初就有市民可拿到首批发放的社会保障卡。

八、积极稳妥,全面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深入开展以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法制宣传为重点的“法治市”创建活动,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健全监察仲裁排查预警、调解处理、应急管理机制。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诚信工程建设活动,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完善推进监察全省联动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和案件分类管理制度,规范案件联动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工资支付排查力度,严防群体欠薪事件。建立仲裁司法与援助制度,实现争议处理柔性化、案件办理标准化,切实解除劳动者维权之“忧”和用人单位依法管理之“忧”,力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的和谐稳定。

九、服务大局,积极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要求,及时做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涉及的编制划转、职能调整和人员整合工作,同时根据上级要求做好其他相关机构的整合工作。在今年底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一些复合型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职能剥离,以稳步推进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开展。继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做好离任领导干部的“三责联审”工作,会同纪委、财政等部门开展在编不在岗人员、社会化用工等情况的专项督查。进一步强化对机构编制的科学管理,对全市中小学开展重新核编工作,为进一步搞好教师配备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大机构编制工作的对外宣传力度。

十、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工作,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解决好“主动干”的问题、解决好“干得好”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着力查找“四风”问题,认真查摆、即查即纠,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社区开展亲民、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优化整合宣传资源,完善与相关媒体的一周信息汇总调度办法,形成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宣传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及时互动和共享,提高人社部门社会保险、劳资薪酬、法律法规等各种信息和政策的影响力和群众知晓率。牢固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为民服务的百姓情怀、包容他人的宽广胸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推动人社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人社局上半年工作总结报

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密切指导下,紧紧围绕 “大发展、富XX”再掀二次创业新高潮这一工作重点,坚持以民生工作为主线,以服务企业、促进就业、完善保障体系、提高机关效能为切入点,齐心协力,创新拼搏,全面推进各项业务工作整体协调开展。

一、当前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一)“人才兴永工程”快速进展。通过召开就业洽谈会,灵活多样的小型人才招聘会、完善XX人才网站等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输送毕业生150名,占全年任务的50%。进一步健全企业人才引进平台,完善优惠政策,全年引进高级人才44名,培训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和创业人才560名,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严格规范。编辑上报2011政府县长任命录;上报2011二等功9名;审核上报公安局171名干警非领导职务套改基本情况;撰拟考核文件布置考核工作,现已完成政府系统44个单位16547名股级以下工作人员的考核;组织实施事业单位选聘招聘工作,4月份着手拟定选聘、招聘工作人员方案,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后,上报市局审批通过,审批事业单位招聘计划100名,教师招聘计划150名。5月份制定选聘、招聘公告,并在电视台、XX政府公众信息网等发布。5月底在各级领导正确领导下成功组织研究生选聘报名58人,事业单位招聘报名251人,教师招聘报名316人。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地组织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准备工作。

办理2010年卫生考试合格人员办证盖钢印及办理配套档案共88人,其中国家标准中级27人、初级40人,省内标准中级10人、初级11人;2011全县初级职称评审、确认46人,其中评审19人、确认27人;领取并发放职称计算机准考证946人,对个别有出入的准考证到市局进行了核对;知识产权培训一期共745人;做好XX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日常工作。

(三)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进展迅速。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90个,占年任务的13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20人,占年任务的118%;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510人,占年任务的12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1884人,占年任务的235%;创业培训150人,占年任务的150%;培训农民工680人,占年任务的113%;城镇登记失业率2.1%,低于市政府下达的3.5%控制目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8460人,占年任务的60%。

(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到目前引进资金4080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494人,企业养老保险扩面1468人,共征收4974万元,发放养老金8567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扩面184人,征收2287万元,发放142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146人, 征收158万元,发放9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050人,征收365万元,发放19.2万元。为324名困难大学生发放失业补贴76.4万元。

到6月底,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901人,为1124名患者支付医疗费478万元。加大“两定点”的稽核力度,对存在违规现象的9家药房进行停网整顿,到县内外定点医院核查参保患者身份121人次,确保了基金的正常运转。

已完成60周岁以上8.6万多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3400多万元,为乡村

安装了78部“商易通”便民取款设备,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

(五)劳动关系调整与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共检查用人单位209家,受理处理投诉举报事项64起,涉及农民工群体730人次,补签劳动合同2100份、办理用工备案手续100人,缴纳社会保险费820万元,进一步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20起,不予受理6起,累计开庭审理30次,成功调解5起,劳动合同备案2221人,涉及117家用工单位,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稳定。

(六)其他工作进展顺利。一是长期抓好企业军转干部的稳控工作,做好18家单位198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稳控工作。二是办理机关事业单位正常退休87人,办理丧葬费抚恤金42人,享受遗补人员30人。三是审批企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职工149名,并打印《退休核准表》,审批退休职工遗属补助14人,申请市局工伤认定15人,伤残等级鉴定3人,完成全县83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调待工作。四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宣传工作,已进行技能鉴定16批663人,共办理鉴定合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361本。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就业再就业困难较多。由于受大环境影响,造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就业岗位严重短缺,就业门路较窄。同时还有部分求职人员就业观念陈旧,一味追求机关事业单位,对到民营经济组织就业自感下贱,有岗不想去,对国家政策心存疑虑,造成已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出现签约人数少的现象。

二是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意识不够。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亟待提高,劳动执法步履维艰。

三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大。主要是事业单位和城镇私营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参保扩面难。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引进、开发、使用好各类人才,实现“才有所为”。通过搞服务、搭平台、通信息、强培育等措施,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二是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促进“壮有所用”。通过建大服务体系、建大就业基地、建大培训基地等措施,力促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高限完成双过半任务。

三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老有所养”。充分发挥社保稽核、劳动监察、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积极向上级争取养老保险调剂金,确保全县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的失业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让符合条件的新失地农民全部参加养老保险。

四是健全医疗保险体系,力促“病有所医”。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确保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员的医药费及时发放的同时,探索城镇职工特殊病保险等措施,使参保职工患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劳有所得”。严格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加强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举报投诉调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查处程序和办案制度,建立长效的维权和维稳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下载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人社工作亮点盘点·民生篇(人事报)(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xx社区民生工作亮点

    2012年xx社区民生工作亮点1、成立“失业人员之家” 由于社区所属xx厂家属区,随着xx厂的破产,造成了大批的退休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失业人员之家”。......

    人社局十大民生工程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十大民生工程”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和各相关单位、乡镇的协调和配合,认真开展了民生工程工作。下面,我就我局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

    县人社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亮点

    县人社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亮点 一、服务送上门 养老保险家中办 县人社局开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资格验证 “绿色通道”,深入各乡镇村屯为当地居民提供服......

    县人社系统2021年民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大全)

    县人社系统2021年民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按照X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要求,X年X月X日—X日,通过走访、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人社系统民生服务工作现状进行了......

    人社局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人社局年度人事人才工作总结 1、公开招聘、引进了部分人才。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年青人才短缺的问题,我们会同组织部,在报区委审定的基础上,引进了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2名、卫......

    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工作总结

    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工作总结 今年是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局党政领导的关心重视和帮助支持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的全体工作人员明晰职能定位,认......

    工作总结-2011年校报记者团工作盘点[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2011年上学期校报记者团工作盘点 值班: 秘书处具体总结,值班工作一定要与实习考察、评优评先切实挂钩,有效加强其安排与考核监督工作,以新记录表为例。 活动室: 十分......

    2021年人社局人事股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1年人社局人事股上半年工作总结撰写人: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2021年人社局人事股上半年工作总结一、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突破,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我科室牢固树立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