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

时间:2019-05-12 12:3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

第一篇: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

新乡市豫丰粮食加工有限公司-小麦淀粉, 小麦淀粉批发, 小麦淀粉制造, 小麦淀粉加工

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

来源:新乡市豫丰粮食加工有限公司

我国是小麦生产大国,小麦年产量一亿吨左右,多年来小麦淀粉的生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1)小麦一直是人们的口粮,所以我国的小麦加工规模较小、工艺落后;(2)小麦蛋白的黏度较大,烘干困难,不利于工业化生产;(3)由于小麦加工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的污水不易治理,环境污染严重;(4)占小麦生产成分很大一部分的B-淀粉质量较差,只能用饲料,淀粉收率低,无形中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小麦淀粉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新的技术、新工艺的引进,使小麦深加工有了技术支撑,一些具有较高开发创新能力,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大中型企业相继投产,小麦副产品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小麦淀粉的工艺技术发展至今,方法种类繁多,主要方法为水洗工艺和离心分离工艺。

目前我国应用的水洗工艺主要为马丁法和改良马丁法。2000年莲花集团投资2.0亿元全套引进芬兰斯达泰克公司和荷兰道尔公司的生产线,采用离心分离工艺,技术装备居世界领先水平,解决了长期以来高质量谷朊粉依靠国外进口,价格昂贵的问题。新工艺的引进标志着我国小麦加工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离心分离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密闭式管道工艺,保证了生产的卫生标准;

(2)连续化全自动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

(3)新鲜水用量少,减轻了环保压力;

(4)谷朊粉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主要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如下:

为了配合该工艺的顺利实施,可以对生产废水分类收集、个别处理。高浓度废水采用浓缩——喷雾干燥——加工成饲料的生产工艺;低浓度废水采用厌氧——好氧的生物处理,保证了污水的达标排放。

本文首发小麦淀粉加工

第二篇:淀粉塑料研究现状

毕业设计(论文)

淀粉塑料研究现状

Starch plastics Research

班级 高聚物111 学生姓名 杨 振 学号 1132403127 指导教师 杨 昭 职称 讲师

导师单位 材料工程系 论文提交日期 2013年1月7日

淀粉塑料研究现状

杨 振

徐工院高聚物111

徐州

221400

摘要:

发展淀粉降解塑料有利于节省石油资源、保护环境。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并且在技术的实用性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3 个方向: 淀粉与其它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直接填充;对淀粉表面修饰使其能与合成高分子相容;在淀粉与合成高分子体系中加入增塑剂。虽然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综合性能上还不能与合成高分子相比, 但由于淀粉的综合优势, 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发展极具潜力。

关键词:淀粉 降解塑料 环境污染 淀粉塑料

Starch plastics Research

Yang Chen The Xugong Institute polymer 111

Xuzhou

221400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arch biodegradable plastic in favor of saving oil resources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Mo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technology.Current research focus is concentrated in three directions: starch with other biodegradable polymer directly filled;modified starch surface so that it can be compatible with the synthetic polymer;adding plasticizers in starch and synthetic polymer systems.The starch-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can 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synthetic polymer, but great potential due to th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starch, starch based biodegradable plast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Starch Degradable plast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arch plastics

引言

近10多年来,全球为应对石油资源日趋贫乏、油价不断飞涨以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引发了对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质材料的极大关注。目前已产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塑料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以淀粉、植物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改性后单独或以不同比例与其它生物降解塑料或与普通塑料共混(或合金化),然后通过热塑料性加工制得可完全生物降解或部分生物降解塑料,如淀粉基塑料。另一类为以淀粉、糖蜜等可再生资源通过微生物或基因工程直接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如聚羟基烷酸酯(PHA)等;或以淀粉、秸秆等农副产品为原料,通过发酵合成单体,再经化学合成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PLA)等。

淀粉基塑料是当前技术较成熟、产业化规模较大、性价比较适中、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类生物质塑料。其性价比可与普通塑料PE相比拟,有利于推向市场,这为堆肥化处理用垃圾袋提供了可再生、可持续发展和生物降解的选择。

一、国内外现状分析

1、国外现状

塑料制品应用广泛, 但废弃物污染环境。国外于80 年代对塑料的生物降解开展了研究, 淀粉塑料的生物降解已开发成功并已工业化。

淀粉塑料分为两大类型: 淀粉填充型生物降解塑料和全淀粉或基本全淀粉的生物降解塑料.前者是在普通塑料中加入淀粉或改性淀粉和其他添加剂制成, 后者以淀粉为主要原料, 添加少量其他助剂经反应制成。国外概况

淀粉塑料在美国和加拿大都已商品化, 玉米淀粉塑料的重要用途之一是生产垃圾袋, 它是由43 写玉米淀粉和47 % 聚乙烯以及10 %各种助剂组成的。

2、国内现状

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虽然在70 年代才开始推广, 比国际上迟了20 年, 但发展迅速。19 8 0 年生产地膜0.25 万t , 覆盖面积16 67 公顷(2.5 万亩), 1 9 9 1 年生产约50 万t , 筱盖面积达46 万公顷(7 0 0 0 万亩), 预计到2 0 0 0 年, 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将达到6 67 万~ 1 0 0 0 万公顷(1 ~ 1.5 亿亩)。地膜栽培技术推广, 据测算可提高产量15 % ~ 20 % , 但由于地膜残留于土壤中, 污染严重, 据对北京近郊调查, 使用多年地膜筱盖的地上每亩残留地膜竟达2 3 kg , 使小麦减产20 % , 其他作物的减产幅度为8.3 % 一54.2% 不等, 且其残留膜缠绕在秸杆上被牲畜吃了患病甚至死亡。其他的塑料制品如快餐盒、塑料袋、各种容器残留也到处可见。

二、淀粉的性质及淀粉塑料降解分类

1、淀粉的基本性质

天然淀粉的高分子链间存在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较强, 因此, 溶解性差, 亲水而不易溶于水, 且加热不熔融, 300℃以后分解, 成型性能较差。为改善其加工工艺性能, 一般可通过打开淀粉链间的氢键, 使其失去结晶性的方法来完成。具体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加热含水量大于90% 的淀粉, 在60~ 70 ℃ 间淀粉颗粒开始溶胀, 达到90℃以后淀粉颗粒崩裂, 高分子链间氢键被打开, 产生凝胶化;另一种是在密封状态下加热, 塑炼挤出含水量小于28%的淀粉。这种过程中淀粉可以熔融, 称为解体淀粉或凝胶化淀粉。这种淀粉与天然颗粒状淀粉不同, 因其加热可塑, 故称之为热塑性淀粉。其实, 解体淀粉与热塑性淀粉是有区别的, 从根源上说二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仍然具有结晶状的结构, 后者基本没有这种结构。图1 淀粉的分子结构

图1淀粉的分子结构

Fig.1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tarch 淀粉作为高分子物质, 其性质自然与分子量、支链以及直支链两种成分的比例有关。实验证明, 高直链含量的淀粉比较适合于制备塑料, 所得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2、淀粉塑料的分类

一般而言,依照其发展过程,淀粉降解塑料前后共经历了三个主要技术发展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的填充型淀粉塑料、第二阶段的淀粉基塑料和第三阶段的全淀粉热塑性塑料。

(1)填充型淀粉塑料:此阶段的产品多由淀粉(约6~20wt%)与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等高分子的共混物制备,其最大缺点为产品的淀粉组成经降解后会留下一个不能再降解的塑料聚合物,因此此类塑料亦被称为淀粉填充型塑料或假降解塑料。

(2)淀粉基塑料:此阶段的产品使用聚乙烯醇等亲水性高分子与含量大于50%的淀粉高分子进行共混制备,藉由淀粉高分子和亲水性高分子间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此类材料具有较优异的生物可降解特性与可加工性,此类塑料亦被称为生质塑料。

(3)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利用改性方式使淀粉高分子的结构以无序化排列并具有热塑特性,在淀粉含量90% 以上的前提下,于高温、高压和高湿条件下制备全生物可降解塑料,因此全淀粉塑料是真正完全可降解的塑料。此外,虽然所有的塑料加工方法均可应用于淀粉塑料加工,但全淀粉塑料的加工却需要少量的水与高分子加工添加剂做为增塑剂(如甘油),研究发现,在进行全淀粉塑料加工时,添加20~30% 的水与甘油10~20% 当作增塑剂为最适宜条件。

三、淀粉塑料的性能

1、生物可分解特性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含有80% 的淀粉,其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的各类助剂亦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全淀粉塑料能在使用完后,于短时间内被光或微生物完全降解,全淀粉塑料经降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2、热塑可加工特性

具有热塑特性的淀粉就像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泛用塑料一样,可以重复进行塑化加工,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可透过剪切速率的调节来调整黏度,以优化其加工性能,透过传统塑料的成形加工技术(如挤出、吹塑、流延、注塑等),可以得到各种淀粉塑料制品,淀粉生质合胶亦为近年来研究之主流。此外,研究显示,其机械物性如拉伸强度约为8~10Mpa、拉伸长度约为150~200%,可以满足一般塑料制品的需求;而以此类淀粉为基材之热可塑性高分子易受到来源种类与增塑剂所影响,如高直链淀粉因其结晶度较低,以及增塑剂对材料物性严重下降而影响其加工性,是故材料筛选与来源规格控管于此领域格外重要。

3、高经济价值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其原料成本较传统塑料低约20%,也较生物可分解塑料(如PLA 或PHB 等)减少50%以上,极具市场竞争力。

淀粉塑料的物理性质如表1

表1 淀粉塑料的物理性质

Tab.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ure starch plastic

性能

指标 薄膜密度/(g·cm-3)

1.15 薄膜厚度/mm

0.4 光泽度/%

拉伸强度/MPa

7~10 断裂伸长率/%

180~260 撕裂强度/(N·mm-1)

四、淀粉塑料存在的问题

1、填充型塑料的降解性为达到标准

填充型塑料的降解性能尚不能完全达到满意的程度。大部分所谓的可生物降解淀粉塑料都是部分失重、裂成碎片, 虽然有菌落生长和力学性能降低等特征, 但均不能说明产品完全消失。尤其在淀粉填充型塑料中的PE、PVC 等均不能短时间内降解。因此该类产品应归属在淘汰行列。

2、价格不具有竞争力

国内外公认降解塑料比同类塑料产品的价格高50%以上, 其中能完全降解的高4~ 8 倍。

3、综合性能不高

淀粉基塑料力学性能一般可以与同类应用的传统塑料相比, 但其综合性能不令人满意。主要缺点是含淀粉的塑料耐水性都不好, 湿强度差, 遇水后力学性能显著降低, 而耐水性好是传统塑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在不同场合使用时也产生不同问题, 如主要在列车上使用的光/ 生物降解聚丙烯餐盒与聚苯乙烯泡沫餐盒相比, 显出质软、装热食品易变形, 因而实用性较差。而且这种餐盒比较费原料, 每个餐盒重量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餐盒重1~ 2 倍。

4、评价方法不一致

由于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较晚也较快, 各国都正在建立健全生物降解塑料的评价方法。由于世界各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迥异, 致使评价标准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统一。

五、淀粉塑料的发展

开发全淀粉热塑性塑料最常使用的方式即是针对天然淀粉进行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淀粉高分子除具备优异的热塑加工性与自然降解特性之外,也带有传统塑料树脂的优异物理性质,与原来的淀粉基塑料比较,其优点有:

(1)绿色环保素材经全分解后形成二氧化碳及水;(2)经适当改性与高分子加工可下游产业之需求;(3)价格优势,淀粉取之自然、量多且来源充足,因此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的成本低于淀粉基塑料和传统塑料。

我们也应看到,生物降解塑料的潜在市场是巨大的,目前适于使用降解塑料的包装、农用制品及一次性塑料用品约占塑料总产量的30%,全世界降解塑料市场估计为4 000万t,我国则为300万t,因而大家都希望完全降解塑料尽快工业化生产。

国内外众多科学家仍在不断努力,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现在已有多种完全降解的降解塑料问世,而且在进一步完善,而国内则研究甚少,有些还是空白,我们必须加强对真正完全降解的塑料研究。

阻碍它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就目前问世的完全降解塑料品种而言,成本降低可能性最大的要数全淀粉塑料,因为不管如何,它所需的原料淀粉是可再生资源,其单位价格远比传统塑料原料低,更不说与现在合成的可降解树脂比了。

现在对于可降解塑料的定义逐渐清晰化。所谓可降解塑料就是必需在废弃后短期内能百分之百降解为无害物质(如CO2和H 2O)的塑料。上文所述的淀粉直接填充型塑料不能完全降解, 因此它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塑料。降解塑料的研究还不成熟,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争议是可以理解的。可降解塑料总体的发展趋势为: 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准时可控性环境降解塑料;开发高效价廉的各种功能性助剂, 进一步提高准时可控性、用后快速降解性和完全降解性;加强对全淀粉塑料(热塑性淀粉塑料)的研究;加速研究和建立系统的降解塑料的讲解实验评价方法和标准。作为可降解塑料的一个重要发展分支的全淀粉型塑料的发展优势在于: 淀粉在一般环境中就具备完全可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对土壤或空气不产生毒害;开拓淀粉新的利用途径可促进农业发展。但是全淀粉塑料研究的程度不深, 显然这方面仍然有巨大的研究空间。

结论

淀粉塑料的开发应用,其主要优点是集实用性、经济性于一体,其原料来自可年年再资源,作为日益减少的石化资源的补充替代,对于摆脱对石化资源的长期依赖、缓解石化资源的供求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今各国寻求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另外,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瞻目的热点和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淀粉基塑料垃圾袋作为PE塑料垃圾袋的替代品,每年可实现相当可观数量的碳减排。未来有机会逐步取代传统不可分解塑料之产品,减少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及焚化处理时生成的废气污染。参考文献

[1]杨玉清,王佩璋, 王 澜.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J].塑料工业,2005,33:28-30.[2]王宁,马涛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农产品[J].加工学刊2007,(1):43-45.[3] 陈庆,崔彪.全淀粉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研究现状[J].塑料工业, 2010(S1).[4]邱威扬, 邱贤华, 喻继文.国内生物降解淀粉塑料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苏化工,2003 ,31(4):1-3.[5]石雪萍1, 赵陆萍2, 叶朝阳淀粉类可降解塑料的现状与发展[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4):55-58.[6]郭振宇胡世伟丁著明淀粉基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助剂,2011,(6)[7]代丽.可降解淀粉塑料的研究现状轻工科技[J].2012,(9):41-43.[8] 徐秋兰,庞杰.淀粉塑料发展及其前景展望[J].粮食与油脂, 2004(04)[9]邱威扬.塑料淀粉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3,(12):15-22.[10]赫玉欣, 由文颖, 宋文生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第三篇: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中国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未来五年发展前景

一、小麦生产的变化

观察中国小麦产量变化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十年,中国小麦的产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波动过程.

全国小麦产量在1997年达到12329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之后,小麦产量基本上持续了六年的减产局面,到2003年全国小麦产量降至了8649万吨,较之六年前减少了3680万吨,减幅达30%.形象地讲,经过六年时间,由于生产萎缩,中国小麦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法国的常年产量。

当2000年中国小麦产量降至1亿吨以下之后,中国国内小麦市场出现了当年产量小于当掇肖费量的情况。这种“产不足需”的情况,自2000年起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又是六年的时间。

尽管在这六年间,中国国内小麦的产量低于国内的消费数量,但由于前些年的小麦丰收,库存小麦进入市场,国内市场小麦供给充足。在2003年底及其2004年在整个粮食价格出现波动的大背景下,小麦价格也曾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但是这种波动更多地是由于市场预期心理的影响,而不是真实的小麦供给不足所引起的。这一点在随后的市场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当中国的粮食产量包括小麦产量降至很低的水平,国内粮食库存得到很大的缓解之后,粮食的生产问题再次引起了各方面高度的关注。在一系列空前有力的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采取之后,也在市场的作用下,在2004年以后的三年里,中国小麦产量回升。到了2006年,中国的小麦产量在连续六年低于一亿吨之后,又一次上升到一亿吨以上的水平。

根据中国的小麦供求平衡分析,当前中国国内小麦消费量在一亿吨甚至更低一些的水平。产量高于国内消费量,在大大增强中国国内小麦的供给能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市场预期心理的变化,增加了国内小麦价格的下行压力。为了保护国内小麦生产者的利益,促进国内小麦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托升小麦市场价格的措施。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2006年新产小麦收购期间,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的政策性小麦数量达到了4000多万吨以上,占到了全年小麦产量40%。

二、小麦生产的结构性变化

在小麦生产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小麦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1997年中国小麦产量中,冬小麦产量占89.9%,春小麦产量占10.1%。由于小麦市场供给一直充足,品质较低的春小麦生产不断下降,绝对数量已经由1997年时的1245.4万吨,下降到了2006年时的517万吨,占小麦总产量的比例已经下降至5%。

这些年来在小麦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国内小麦生产越来越重视小麦品质的改善,优质小麦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小麦品质不断提高,但是与进口的优质小麦相比,还存在着品质上的差距。因此,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存在一定数量的需求。根据监测,由于国内小麦品质的改善,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的需求在下降。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2006年我国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67万公顷,占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的54%;优质小麦产量为5080万吨,占全部小麦产量的48%.考虑到近几年中国优质小麦品质有退化现象,且每年因天气和人为因素,优质品种小麦的面筋含量等指标年际波动也较大。因此,目前能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的产量似乎低于5080万吨。

三、中国进口小麦活动的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传统的小麦进口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小麦年均进口量达到了1250万吨的水平。进入九十年代后的前三年,中国小麦的年均进口量也保持在1183万吨的水平。

中国的小麦进口受到了国内产量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内粮食大丰收,小麦进口量大幅度下降,在1985年全年进口量只有540万吨,第二年也只有611万吨。同样的道理,在1993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10639万吨之后,中国小麦进口量开始减少,1993年和1994年小麦进口量分别为642万吨和730万吨,较九十年代前三年的年均进口量降低了45.7%和38%。

而中国最近两次数量较大的小麦进口,则发生在国内小麦产量下降的时期。

第一次,1994年中国小麦产量降至9929万吨,减产幅度达一6.7%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减产年份。在国内粮食市场发生总体性波动的情况下,1995年和1996年,中国大规模进口了2000万吨小麦.

第二次,2003年底中国国内粮食市场再次开始波动,当年小麦产量只有8649万吨。于是在2004年和2005年,中国又大规模进口了1000万吨小麦。

这两次大规模的小麦进口,均发生在国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之后,进口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增强时调控市场和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能力。

从中国小麦进口数量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中国国内粮食消费出现了结构性变化,人均口粮消费量下降,甚至小麦的消费总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中国的小麦进口数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谏,表现出了明显的减少趋势。这一趋势不断发展,甚至改变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传统的小麦进口国的地位。

四、政府调控措施托升小麦价格

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进行的全国小麦供求平衡分析,2005/06中国小麦产量小于消费量,结存数量为负数。如果不是存在大量要求进入市场的库存小麦,该小麦价格应该保持平稳。当时在全国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依然存在库存压力,需要尽快销售最后的政策性库存小麦。增加130亿斤暂时小麦储备的消息,刺激了2005年的小麦收购活动,但在收购结束之后,由于市场有效供给没有减少,小麦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行情。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了2005年春节前即出现了小麦价格下跌的苗头。2005/06小麦价格的回落,严惩打击了最重要的小麦主产省小麦经营者的积极性,一般购销企业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并发生潜亏。2006年小麦产量增加,给小麦价格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稳定国内小麦市场,2006年国家及时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前期低迷的市场行情,已经改变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等原因,导致了数量巨大的小麦进入了国家粮库。

影响市场价格最根本的因索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但心理预期用改变,则更直接地影响市场价格。自2006年11月份开始,国家采取加价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办法,在托升小麦收购价格之后,又托升小麦的销售价格,理顺小麦的购销价格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已经对市场的心理预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市场普遍预测,这将对2007年的小麦收购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6年冬小麦播种期间,山东等地受降水不足的影响,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的监测,2006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有所下降,这将影响到2007年中国小麦的产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目前预测,全国冬小麦产量将较上年有所下降,春小麦产量也将有所减少,全年小麦产量预计将降至一亿吨以下,目前的预测数据为9950万吨。

五、未来小麦市场展望

根据监测,中国的小麦单产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已经达到4.24吨/公顷。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小麦产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利用长期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在不断减少。这种状况的持续,增加了未来实现小麦产量稳定的难度。

中国小麦消费总量会不会继续下降的趋势?这与未来的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水平变化有关。最近十年中国国内粮食消费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食用油消费快速增长,大豆进口量由100多万吨上升至近3000万吨,而口粮消费水平下降。这种结构性变化未来是否持续,需要认真研究。

中国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粮食增产,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短期内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既需要考虑市场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天气的因素,更需要考虑政策的因素。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并没有做出改变,粮食生产仍然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市场情况看,粮食价格平稳上行,对促进粮食生产有力。但天气的状况令人担忧,干旱已经造成了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的下降。

从目前的库存供给情况看,考虑到国内小麦的消费水平,未来几年国内小麦市场会保持基本稳定的格局。但是气候变暖,在更长的时期内,会对中国的小麦生产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则无法预测。不确定的天气因素,增加了中国未来小麦生产的不确定性。

同时,国内粮食品种供求形势的变化,也在影响到中国的小麦市场。2006年中国的玉米产量达到了创记录的1.44亿吨,在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出口能力已经开始下降。中国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小麦,这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得到了证实,但当中国由玉米的出口大国,转向进口玉米时,可能会发现从国际市场购买玉米,存在着一个向谁购买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在其国内消费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玉米产量能否实现持续性增长,并能保持并增加其玉米的出口供应能力,需要时间来回答。

中国国内玉米需求强劲,价格高启,与小麦比价关系的改变,会导致小麦用量的增加,小麦替代玉米的现象,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有所表现。随着未来小麦消费扩大,国内的小麦市场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分析未来的粮食市场,特别需要注意到,中国现有的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将有更多的耕地被占用。根据有关部门的预测,未来中国的人口将增加到15亿左右。人多地少加上淡水资不足的问题,将会长期成为影响中国粮食供求安全的因素存在。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正在针对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开展五年期的分品种粮食市场预测工作,计划于今年7月份提交中国第一个五年期供求趋势预测报告,提出一系列的预测数据包括小麦在内。希望到时大家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

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南起海南的热带地区(18°N),北至黑龙江漠河的严寒地带(53°29′N),西自新疆的西界,东到台湾及沿海诸岛屿,均有小麦栽培。但主要分布在20°~41°N。占全国麦播总面积80%、总产量90%的产区是河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安徽、甘肃、江苏、陕西、四川、山西、湖北、内蒙古等13个省、市、自治区,而尤以河南和山东为最。自1月到10月,全国不同地区月月都有小麦收获。生育期短者70天,长的可达300多天,西藏有些竟达周年之久。

我国兼种冬、春小麦,但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以东地区,并以秦岭和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冬麦区,其中前者占全国麦播面积的60%,后者占30%。但近些年来,随着栽培制度的改革,冬麦区有所扩展。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以西。但由于各地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的要求,春麦区中有的地方亦兼种冬小麦。此外,冬麦区中也种有春麦,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地理地域(气候区域)、品种特性(冬春性、子粒特性等)、栽培环境(平原、丘陵、雨养、灌溉条件等)。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而进行的,也是最直接服务于生产决策的综合区划。《中国小麦学》(1996)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1.春麦区

(1)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大连、营口两市和锦州市个别县以外的大部,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兴安和哲里木三个盟以及赤峰市。全区气候南北跨寒温和中温两个气候带,温度由北向南递增,差异较大。最冷月平均气温北部漠河为-30.7℃,中部哈尔滨为-19.4℃,南部锦州为-8.8℃;≥10℃积温为1 600~3 500℃;无霜期最长达160余天,最少仅90d。年降水量600mm以上,小麦生育期主要麦区可达300mm。本区西部干旱多风沙,东部部分地区低洼易涝,北部高寒,热量不足,是小麦生产中诸多不利因素的主因。本区的黑龙江北部、东部和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适于发展红粒强筋或中筋小麦。

(2)北部春麦区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以内蒙古为主,辖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的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年降水量一般低于400mm,不少地区在250mm以下。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全区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青枯早衰,以及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和风蚀沙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本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3)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体,并包括内蒙古及青海的部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东部各春麦区,最冷月平均气温-9℃,年降水不足300mm,最少地区年只有几十毫米。在祁连山麓和有黄河过境的平川地带,小麦产量高。全区≥10℃年积温为2 840~3 600℃,无霜期118~236d,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平整土地,节水灌溉,精种细管,选用稳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等。本区甘肃河西走廊适于发展白粒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

2.冬麦区

(1)北部冬麦区 东起辽东半岛南部,沿长城及燕山南麓进入河北省,向西跨越太行山经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中部与东南部及陕西省北部,向西迄甘肃省陇东地区,以及京、津两市,形成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本区属暖温带,主要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且蒸发强。最冷月平均气温-10.7~-4.1℃,绝对最低气温-24℃。全年降雨440~710mm,干旱是全区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种植制度以二年三熟为主,旱地区多一年一作,水浇地区亦有一年两作。小麦品种属冬性,幼苗生长阶段较长,有利于分蘖及提高分蘖成穗率。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兴修水利,节水灌溉,培肥地力,选用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均为本区增产的主要措施。本区土壤肥沃的麦田适于发展强筋小麦。

(2)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及山西省南部,甘肃省天水市全部和平凉及定西地区部分县。本区气候适宜,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面积和总产在各麦区中均居第一,而怯历年产量比较稳定。地处暖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4.6~-0.7℃,绝对最低气温-27.0~-13℃,年降水520~980mm,小麦生育期降水280mm左右,年际间时有旱害发生,小麦灌浆期高温低湿,常形成不同程度干热风为害。种植品种多为冬性或半冬性,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本区应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推广节水栽培技术,扩大灌溉面积,促进均衡增产;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黄淮北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区适于发展强筋小麦,其他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黄淮南部以发展中筋小麦为主,肥力较强的土壤可发展强筋小麦。

(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包括浙江、江西及上海全部,河南省信阳地区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各省的部分地区。本区年降水830~1 870mm,小麦生育期间降水340~960mm,常受湿渍为害。此外,多阴天,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赤霉病、锈病、白粉病严重。品种属于半冬性及春性。本区小麦生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推广浅沟高厢种植,排渍防涝,选育抗病品种,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建立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本区大部地区适宜发展中筋小麦,沿江及沿海砂土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

(4)西南冬麦区 包括贵州全省,四川、云南大部,陕西南部以及湖北、湖南西部。其中以四川盆地麦田面积最大,相当于全区的50%以上,总产则接近64%。本区气候温暖,最低月平均气温4.9℃,降水量多在1 000mm左右,但部分地区小麦生长期降水偏少,常遇干旱。云雾多,日照不足,空气湿度大,易发生病害。品种多属春性。平川稻麦两熟地区应尽早放水晾田,精细整地,适期播种,推广小窝疏株密植技术。丘陵土地应加强水土保持和农田基本建设,增施有机肥,合理轮作,推广抗逆、耐瘠、优质品种。本区大部分地区适于发展中筋小麦,部分地区可发展弱筋小麦。

(5)华南冬麦区 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省(自治区)全部及云南南部的德宏、西双版纳、红河等州或部分县。本区属亚热带范围,年降水量1 500mm左右,小麦生育后期,阴雨多,湿度大,日照少,易发病造成秕粒。

3.冬春麦兼播区

(1)新疆冬春麦区 包括北疆和南疆。北疆气温低,雨量稍多,年降水量仅195mm左右,南疆降水量极少,全年仅15.6~180.4mm,小麦生育期内仅降水9~90mm,气温稍高,各地均有冬、春麦种植。但北疆春麦面积大,南疆则以冬麦为主。本区发展小麦生产应注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土壤肥力及栽培技术,选用早熟、抗锈、抗逆和优质的品种。本区肥力较高的土壤适于发展强筋白粒小麦,其他地区可发展中筋白粒小麦。

(2)青藏春冬麦区 包括西藏自治区全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省的部分地区。本区地处寒温带,气候高寒,无霜期短,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少,小麦生长依靠灌溉。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粒多粒重。增施肥料,发展灌溉,精种细管是发展本区小麦生产的主要措施。本区适于发展红粒中筋小麦。

第四篇:宣州区小麦生产

宣州区稻茬麦生产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小麦是我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万亩左右,近年来单产一直徘徊在350公斤左右。与实现单产400公斤,丰产田500公斤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稻茬麦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重视度不高

虽然水稻种植要比小麦种植辛苦得多,但农民普遍认为,种小麦收入低,而不愿投入,不愿多花工。而实际上,小麦种植不仅比水稻种植省工,而且小麦生产收益率要比水稻高的多。

1.2 稻茬腾茬晚,播期晚

由于所选用的水稻品种或栽培方式不当导致腾茬晚。有的水稻田块甚至到12月份初才收获腾茬。腾茬晚使小麦不能适期播种,越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

1.3 稻茬整地难,导致播种质量差

稻茬麦土质粘重,通气性差,土壤结构差,耕层浅。地难整,大坷垃多,且不易整细碎,造成整地质量差。播种经常存在露籽、深籽、丛籽和缺苗断垄的现象,很难做到小麦播种均匀一致,深浅适中,造成稻茬麦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

1.4 播种量大

由于整地比较粗放,不能做到一播全苗,农民习惯于增大播种量。大播量势必导致冬前基本苗数过大,冬前分蘖缓慢,开春后随着气温回升,分蘖迅速增加,单位面积的群体数量猛增,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小麦长势弱,病虫害发生加重,倒伏危险增加,导致成穗率低、穗头小、粒数少、粒重减轻、产量降低。

1.5 渍害严重,根系发育不良,后期易早衰

我区春季降水比较集中,稻茬麦田地势一般比较低洼,再加上田间“三沟”不配套,致使一下雨麦田就出现积水的现象,而且雨后不能及时排水。渍害同时会使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发生,进一步影响根系的正常发育,造成根系的早衰。

1.6 施肥不合理,用药不到位

多数农民不能掌握科学的基、追肥的施用比例、施用量和施用时间。小麦各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病时间,发病规律,及各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关键时期、防治方法,很多农民心中还是没有概念。

以上宣州区稻茬麦生产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只有得到改善和解决,使稻茬麦生产的基础环境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得到加强,才能在适应我区稻茬麦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来实现稻茬麦单产的提高。稻茬麦生产建议

2.1 选择优良的小麦品种,并进行播前药剂拌种

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则在我区显得更为重要。播前药剂拌种对解决播种时的缺籽以及后期的病虫草害,实现高产有着显著的效果。

2.2 选用配套的稻麦品种,及时腾茬,适时播种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同下茬小麦的品种选择相配套,保证稻田能及时腾茬,小麦在适宜的播种期播种。生产实践表明我区稻茬麦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

2.3 推广机直播,控制播量

腾茬后晾茬改墒,采用施肥、旋耕、播种一体化的机直播种植方式。不但解决了“三籽”问题,还能实现播种的均匀,出苗的整齐,容易实现冬前壮苗。在适宜播期,建议播种量为12-14公斤/亩,播期推迟则酌情的增加播量。

2.4 开好“三沟”,减少渍害

做到垄宽在2米以内,横沟、竖沟、周沟,沟沟相通。沟宽控制在20厘米以上,沟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雨后及时排水,减少田间积水,减少渍害的发生。

2.5 科学施肥,推行氮肥后移技术

应采用“基肥足,苗肥轻,穗肥重”的科学施肥方法。推行氮肥后移技术,加大拔节肥的施用量,防治早衰,确保穗大粒多。

2.6及时做好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播种期要搞好药剂拌种。草害一般在播后进行封闭处理后,再在小麦三叶期或拔节前进行化除。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初期以纹枯病防治为主,兼治苗蚜。抽穗至开花以防治赤霉病为主,兼治穗蚜、灰飞虱。

2.7 推广普及高产栽培技术,强化农民的栽培生产技术

农民是实施农业生产的操作者,只有高产栽培技术深入心中,才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进行操作和管理,才能切实的实现高产。农民亟需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及普及,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相关的推广普及工作,来强化农民的栽培技术,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标。

第五篇:小麦生产计划书

禾久农业集团2014年冬小麦生产计划书

为保证完成2014年38000斤无公害小麦生产,特拟定本计划,具体任务和指标分析如下:

一、生产前分工以及责任

(一)以分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实行工作责任制

(二)各管区管委会主任负责小麦生产的领导、协调和物资采购供应工作,农技站技术人员负责技术业务的指导及各个生育时期各项指标的检测、管理工作。

(三)各负其责,贯穿始终,达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之目的(四)生产目标:38000斤无公害小麦

二、生产时间

2014.9-2015.6

三、生产前计划(2014.9.1-9.30)

(一)选种:川麦51号

(二)选地:390亩肥沃土地

(三)选肥整地:深耕整地,提高播种质量

四、适期、适量播种(2014.10.1-10.10)

(一)适时播种

(二)适量播种

(三)足墒播种

五、冬前管理(2015.3.1-6.5)

(一)抗旱浇水墒、增穗保粒

(二)浇锄松土、保墒增温

(三)除草:化学除

(四)及时防治病虫害

六、收获(2015.6.1-6.20)

(一)适时收获:机械收获

(二)收获,脱粒

(三)晒干入库

下载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麦淀粉生产现状与关键技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麦淀粉生产线可行性分析报告1(5篇)

    小麦淀粉生产线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我国目前小麦淀粉、谷朊粉生产现状 小麦淀粉具有悠久历史,其在食品、制药、纺织等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其加工之量发展很快。在小麦淀粉生产......

    EVA、PE、淀粉复合发泡材料及关键技术研发

    EVA/PE/淀粉复合发泡材料及关键技术研发 一、实验目的 1、了解EVA、PE、淀粉的结构与性能; 2、掌握开炼机和平板硫化机的结构与操作; 3、掌握模压成型工艺流程。 二、实验原理......

    渭南优质小麦生产现状的思考[优秀范文5篇]

    渭南优质小麦生产现状的思考渭南是粮食生产大市,小麦生产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占居重要地位,小麦生产对全市的粮食丰欠、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优质小麦生产协议书 1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甲方_________委托乙方_________生产优质小麦,为了保证合作的成功,特制定以下协议,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新疆小麦生产概况

    新疆小麦生产概况 1.近年全国各省小麦生产情况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其小麦生产对地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3.23%和......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确定了优质小麦生长的目标产量及其构成、生育指标、栽培技术、灾害预案与补救措施、适时收获。 本规程适宜豫北生态麦区及其生态条件相......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小麦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精细整地近几年,小麦受旱、受冻的经验表明,播种前耕翻、深松、旋耕后进行耙地镇压,及小麦播种后经过镇压的麦田,麦苗生长相对正常,受旱、受冻较轻;反之,......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宁陵县2015~2016年度小麦生产总结 今年我县小麦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共同努力,克服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及低温冻害,有效控制了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