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太原科技大学樊杏华
内容提要:新的历史时期,法治理念、民主理念、和谐理念及科学发展的提出为工会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人治思维、诉求多元、制度漏洞也是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主 法治 和谐
一、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创新面临的机遇
1、法治理念与法治环境
法治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法治与人治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高于法律。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法治理念要求政府必须走向法治政府,也就是政府从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于一身。
在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在2007年先后制定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三部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在这三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了工会在促进就业、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劳动争议调解中的地位、职能及其作用。例如,《劳动合同法》第78条规定,工会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进行监督,当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和合同规定,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或是提起诉讼的,工会应给予支持和帮助。随着劳动法律体系的完善,随着工会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工会与劳动法律为政府、企业和劳动者所信仰并付诸实践,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民主理念与民主土壤
民主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它既是一种实体,也是一种程序。普选、参与、法治、透明、人权和责任是评判一个民主政体的普遍标准。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推进,公民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社会的治理,政府也更加重视公众的参与诉求。广泛的参与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新时期的工会创新工作提供民主土壤。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工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的增强推动作为职工“娘家人”的工会组织加强民主建设和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到国家和地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中,从源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例如,在《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华全国总工会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征求职工对该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映到立法机构,各地职工共提出近20万条各类意见和建议。
3、和谐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
和谐社会,是人类亘古以来不断孜孜以求的永恒的历史主题。和谐社会首先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谐社会的建立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逐渐凸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各级工会在新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为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发挥了更大作用,既实现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又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新时期高校工会创新面临的挑战
1、人治思维与现实的困境
人治是与法治相对的一种社会治理模式。人类的社会发展史一再证明,任何社会的纯粹法治也是一种空想,毕竟法律是有有意识的人制定并执行的。所以,任何社会的治理模式都是“人治”与“法治”模式的折中。在中国传统三千年的皇权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在追求法治的现实道路上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如何将人治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尽管依法治国已经写入了《宪法》,但现实中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在高校,工会工作做的好不好,不在于《工会法》,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开明的校领导和一位有影响力的工会主席决定的。依靠个人魅力而非制度的优势来开展工会工作,成为我们现实中工会工作的典型特色,凸显了人治思维对工会工作的影响。
2、诉求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加速分化,已从传统同质的单一型社会,转型为异质的多样型社会,多元化主体的利益诉求纷纷呈现。伴随着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利益诉求表达意识日益觉醒,开始用各种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建议,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陈述自己的种种不满和不公正待遇,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和决策参与的需求。以高校为例,有编制内的建立人事关系的人员、有编制外建立人事代理关系的人员、还有编制外的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还有建立劳务派遣关系的劳动者。高校复杂的劳动人事用工决定了主体诉求的多元化,如何平衡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成为工会工作面临的难题。
3、法律漏洞
法治者,缘法而治也。要实现法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高校工会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之一是法律的不完善和法律之间的冲突。例如,作为高校教代会基本法律依据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不仅仅存法律性质上存在诸多争议、而且教代会具体运行制度缺乏诸多漏洞,例如,如果一个学校不能按时召开教代会,谁需要为此承担责任?承当什么责任?是高校党委书记?还是工会主席?应当经过高校教代会讨论、审议、决定、通过的事项,如果没有经过讨论、审议、决定、通过,该事项在实际执行中是否有效?这些事关教代会制度落实的关键制度由于没有法律依据,导致实践中教代会被形式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维权中存在最大困境也是无法可依,例如,《劳动合同法》是否适用与高校的在编人员?如果高校拖欠教师工资,教师能否援引《劳动合同法》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法》对此规定都不明确。依据该法,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如何缴纳社会保险?该法没有明确规定,而其他法律也无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实践中高校一方面有为非在编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缴纳或是向谁缴纳社会保险的难题,将高校推向了二难境地。
三、如何实现高校工会创新
1、从工会外部看
1)回归工会本质,重视第三种力量
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从本质上讲,工会是非政府组织,党的领导说明了中国工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会,是为了保证工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领导不能改变工会的非政府组织的本质。但是,实践中,高校工会人财物都来源于高校的支持、高校工会存在行政化的趋势,导致在工会工作中过多的依靠党委、行政而忽视非政府组织经验的借鉴。从社会治理看,第三种力量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工会工作的创新,离不开工会本质的回归,即发挥工会这个传统的群众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制定与修改完善涉及事业单位的相关法律
从国家的层面看,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仅是靠一个政策决定,更需要从法治的层面上做宏观的统筹。改革的过程中要及时完善涉及事业单位人员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制定,避免事业单位无法可依的现状。另外,修改完善现存的《教师法》《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制定《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做到以法律促改革,以改革践法治,为工会的依法维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3)提高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法治的实现过程就是政府与公民理性互动的过程,中国过去的改革推动者主要是从政府层面开始,对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认识不够。随着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推进、随着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中国公众参与政治、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但是,在现实中,公众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导致公众采取非理性的渠道表达自已的诉求。所以,政府应理性面对公众的诉求,构建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架起政府与社会之间融通互动的桥梁,而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传统的群众组织可以发挥其传统的组织优势,理性动员相关人员参与社会的治理,从而实现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只有形成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仰、对社会治理的参与的格局,方能为工会的工作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从工会内部看
1)工会地位——做到有为和有位
从高校内部看,工会工作的创新首先必须从新认识工会的地位。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之中,工会应成为高校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工会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涉及学校发展、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应处理好“敢说”与“会说”、“敢做”与“会做”的关系。要通过充分的调研将广大教职工关心的问题,及时传达给学校的决策层,同时将决策层的重大决策通过制度层面传达给教职工,实现学校和教职工之间的理性沟通。
2)工会人员——结构合理化、知识专业化
工会人员机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长久以来,工会人员存在数量和机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人员少,导致工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工会应调动二级分会参与校工会工作的积极性,弥补人员的不足。另一方面,工会应加强人员结构的调整,培养一支老中青结合、人员知识化、专业化相结合的干部队伍。
3)工会工作——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职能,突出维护职能,不仅抓好传统的福利和文体活动,应积极研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教职工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应适应维护职能的紧迫需要,建立法律咨询与援助于一体的机构,从制度的层面上完善维权预防机制建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教职工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教职工民主法治意识和参政水平。
参考文献
【1】《民主与陀螺》,俞可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第三种力量》, 王建芹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
樊杏华,太原科技大学工会、法学系教师
李新生,太原科技大学工会主席
第二篇:新时期创新基层工会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创新基层工会工作的思考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员工合理利益的维护者。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建设一个和谐企业,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一、在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制度上要有所创新
完善职代会制度是工会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主体渠道。提升职代会职能就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创新和规范。因此在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出台,尤其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在坚持职工代表审议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三项制度建设。首先是推行职工代表听证会制度,组织企业有关方面人员代表,对其必要性、合规性、可行性进行听证,以此作为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企业重大决策的前提和必要程序。充分征求职工代表的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共商企业大计,完善议案议题。其次要引入票决制,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让员工放下思想包袱,最大限度地了解员工群众的真实意愿。第三是要推行企业职工代表巡视制度,把职工代表巡视制度作为一项延伸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巡视来监察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情
况。巡视工作的内容要放在企业的难点和员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工作上,如企业发展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职代会提案办理情况以及劳动制度、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等。
二、在进一步协调企业劳动关系上要有所创新
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工作尤其重要。协调好、维护好稳定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是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必须下功夫做好。工会要依照《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协调好劳动关系,进一步探索建立员工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等内容的资料库以及员工与企业关系和谐的分析机制,通过制度化的管理,超前预防和化解企业劳动关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矛盾。要加强工会的调解组织建设,形成一级向一级负责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组织。坚持预防为主,把劳动争议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到员工群众中去,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调研、恳谈等形式,使员工有话能说、有话敢说,使管理者有真话可听、有良言可鉴。让员工真正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焕发工作热情,发挥聪明才智。在管理上要体现人性化,多一些工作沟通,多一些互相理解,少一些误会,少一些积怨,形成宽松、民主的企业氛围,创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
三、在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的水平上要有所创新
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要求工会干部要牢固树立员工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必须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在维权工作上要重视运用法律法规,在维权的着力点上要提高源头参与的水平。企业涉及员工利益的政策出台,工会应该是第一知情者,首先参与者,必须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方案实质的内容,以利于依法维权。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员工福利等应成为工会维权的重点领域。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管理上要让员工有参与权,安全生产上要让员工有身心健康权,教育培训上要让员工有提高素质权,物质文化上要让员工有享受权。同时,工会也要维护企业利益。工会要把企业的决策及时向员工群众进行宣传,使员工了解领导决策的意图,同时要广泛征集员工意见,反馈至企业决策层,使之决策更科学。依法维权要机制创新,把维权工作融入企业的改革发展之中,让员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使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在培养员工队伍的自主创新上要有所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与时俱进是企业创新的精神动力,自主创新可以使企业充满活力,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员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专家型员工,是企业工会的两项重要工作。工会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发动员工立足本职、群策群力,出点子、想办法、提合理化建议等,并积极投身技术改进。
与此同时要通过广泛的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形式,为员工充分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要加大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落实“依靠”方针,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经济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第三篇: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工作是高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贴近职工,发挥好工会组织的独特作用,为促进高校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工会;地位;作用;自身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高校的各方面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作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的工会工作,其所具有的维权协调、民主参与、教育引导、氛围导向和桥梁纽带作用,在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工作中越发重要。新时期,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好工作,服务广大教职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铺路架桥,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高校工会工作,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工会的地位
高校工会的地位是客观的,是高校工会在整个工人阶级运动以及教育事业中实际状况的反映,并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地位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一定社会制度下,高校工会所处的地位是由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的客观地位所决定,并通过国家法律得到保障。(一)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
高校工会的政治地位体现为:第一,它是党领导下教育系统的一个人民群众组织,但不是一般的群众组织,而是一个具有工人阶级性质的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和知识分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第二,它是教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管理的重要代表者,是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的重要依靠力量,高校工会依照法律和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依法维护职工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二)高校工会的经济地位
随着教育事业阔步向前,高校内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需求差异明显,甚至存在矛盾。在高校内,行政一方在工作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面对当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争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是高校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教职工,在做好“三育人”工作的同时还希望得到良好的工作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从中不难看出,高校内双方的利益需求存在一些差别,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而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只有高校工会才具有代表和维护教职工利益的职能,高校工会,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必将日益突显。教职工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高校工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理利益和合法权益。因此,高校工会要更多、更直接地代表和反映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当然,在强调高校工会代表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并不否认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部门代表教职工的权益,只是由于党、政、工地位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角度,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三)高校工会的社会地位
高校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广大教职工有组织、有纪律、有领导地参政议政,参与教育事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组织参与广泛的社会生活,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工会必须审时度势,明确自身的地位,才能充分地履行工会的职能,发挥好工会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的作用
随着高校工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其作用也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要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工会的职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发挥党联系教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高校教职工是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主力军,而且这个队伍的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相信和依靠广大教职工群众,而高校工会作为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阶级性、群众性和产业性相统一的属性决定了它在党和教职工之间起着一种不可替代的联系作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工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党的先进性,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服务教职工为己任,树立“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系情”的宗旨意识,使教职工群众成为党的群众基础,使教职工群众与党建立紧密联系,使党能更好地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高校工会要多做关心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促进党群关系的不断发展。
(二)在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中发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
高校工会要大力健全完善教代会制度,落实好教代会职权,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教职工对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坚持和完善高校校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评判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进一步推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使学校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行事的方向发展,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三)在协调劳动关系和化解各种矛盾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是《工会法》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也是工会组织目前的重要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正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后勤社会化等改革的进行,调整了学校内劳动关系,触动了学校各方利益,这就必然会产生一些与教职工利益相冲突的矛盾。因此,高校工会要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积极支持改革的同时,按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切实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放到突出位置,更加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教职工生活,积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学校党政部门把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同时,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手段,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校园的和谐和稳定。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职工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引导好和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三、高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工会在处理教职工劳动关系方面将面临着新挑战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以及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渐成为自主办学的主体,同时也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不远的将来,学校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将进一步市场化。学校要与原本为工人身份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原本为干部身份的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及相关待遇。因此,劳动关系的确立、变更、终止及解除,都要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其次,《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高校职工劳动权益。第三,《劳动合同法》进一步加强了工会力量,确定了工会在三方协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高校工会来说,目前尚未建立平等协商机制。在这种新形势下开展工作,对高校工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高校工会在维权、民主管理方面面临着新机遇
第一,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教职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参与民主管理学校主动性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维权等要求日益强烈。第二,高校内部不同职工群体利益的差异和分化越来越突出,成为管理层相当关注的问题。第三,《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中宣部、教育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推行校务公开工作。所以,高校工会工作在处理劳务关系、维权、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
四、高校工会要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一)加强民主管理,为学校提升管理水平提供政治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民主治校、法制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制度。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形式――教代会制度,进一步推进教代会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坚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提高教代会质量,要把教职员工的意见纳入党委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重大人事变动等都要主动征求教职员工的意见,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次之,要切实搞好校务公开工作,配合学校纪委、行政等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保证扩大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增加工作透明度,减少误解,增进了解,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形成上下一盘棋,增强政策、制度的执行力,提高政令畅通率,提升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度和有效性,促进学校建设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师德建设,为促进教学科研工作奠定素质基础 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道德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此,要持续开展好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知荣辱、明是非、识美丑、兴新风的浓厚氛围。次之,要进一步抓好典型示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师德标兵》、《育人标兵》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总结推广他们的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影响和带动广大教职工共同进步。第三,要进一步建立师德激励机制,要在不断总结师德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科学的师德激励机制,切实将党和人民赋予教师职业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转化为个人人生价值,不断深化教师职业性质和责任义务的道德意识,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为学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三)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学校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使高校工会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高校工会要发挥好维护职能,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坚持把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落实广大教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千方百计地保证广大教职工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要针对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利益格局调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一是要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积极争取参与学校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切实把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在源头。二是工会要始终把教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教职工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从教职工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提倡奉献精神又保障正当利益,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建立相应的校园保障机制,关心校园弱势群体,让校园弱势群体也能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使校园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
(四)增强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准创造有利条件
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在创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条件。一是要根据广大教职工对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和自我特长展示的愿望诉求,着力抓好各类职工协会的建设工作,如组建好教职工三大球协会(篮球、足球、排球)、三小球协会(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书法、绘画、舞蹈、歌唱、武术等协会,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把教职工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和谐团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二是要抓好高级知识分子的联谊活动,通过成立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等形式,切实将校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教授组织起来,并定期组织讲座、报告会、参观考察等活动,促进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提高进步,激励、活跃校内学术氛围。三是要发挥二级工会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支持、鼓励二级工会组织,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各项特色文体活动,展示教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学校实现大学文化建设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更大贡献
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完成肩负的各项任务,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工作大局、切实履行职责、职工群众信赖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就要求高校工会把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力度,推进工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一,高校工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把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切实抓好;其二,工会干部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工会十五大和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辜负广大教职工的信任和期望,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其三,工会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教职工群众中,关心教职工群众的生活、工作、身体健康,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其四,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对教代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用理论指导工会工作,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校党委、行政和上级工会报告,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总之,在新时期,校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要在正确认识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对象的新特点,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努力做到在认识上不断有新提高、在工作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工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发挥桥梁纽带特色作用,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
[1] 支学干.浅析高校工会在高校工作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1):111-112 [2] 卢玲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工会工作[J].时代教育.2009,(2):6 [3] 张友民.关于做好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论坛.2009,1(1):41-42 [4] 刘志和,商奎.浅论新时期工会工作[J].河北农大学报.2002,4(4):69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Z].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6] 张冀平.2008最新高校工会主席创新管理与领导艺术实务(上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四篇: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考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研究课题: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研究内容:构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着力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条件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确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要求的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
研究方案:
深入基层调研
(一)、本单位调研
(二)、同类院校调研
追求卓越,勇于创新,推动学院发展再上台阶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
张文华
新时期高校的党建工作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做好潞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学院的领导,办好适应集团发展和人民满意的学校,促进学院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一些高校的党建工作存在缺乏创新工作机制、基层党组织设置不灵活、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等主要问题。因此,学院党建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抓好学校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为潞安集团的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思路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不断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用以指导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出现的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党在高校的领导是具体实在的。高校的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充分认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挥高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其次,要正确处理高校党政关系。在贯彻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方针的基础上,搞好党政的分工和配合,党委不包揽行政事务,支持行政负责人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发挥班子的集体作用,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第三,要树立以党建工作为龙头,带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促进培育创新人才的观念。
二、构建党建工作网络架构,推进学院党建工作体系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完善党的组织支撑和网络架构,是学院党建工作的基础。一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学院党组织。高校基层党组织可按专业系别、学术组织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尤其是学生支部的设置应当不固守一种模式。二是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以支部为结点,开展干部联系党员的结对活动。以工会、团委为结点,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以学生处(思政部)为结点,调动班主任、党员及全体教职工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健全党建绩效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根据高校工作的特点,强化责任分解,理顺工作关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同时,依托高校机构和院系行政网络,建立党组织负责人联系网点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网点,使党的工作网络延伸到学校的各个方面。
三、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制度创新
健全党内制度,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约束有力的制度体系,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学院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心组学习教育制度,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委引领和推动学院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党政领导班子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拨任用和考核管理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和目标评估与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学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创新活动内容,灵活组织形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活力。三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与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和接待师生、党员联系贫困大学生、党内通报、征求党员意见、党员理论学习等制度,提高党员学习教育效果。四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制度和学校涉及“人、财、物”管理方面的制度,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四、拓展党建工作新领域,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载体创新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博,不断丰富载体,拓展空间,探索学院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一是要重视网络手段。建立党员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党建网站,实现党员的异地登录,在线教育。设置适合学院师生特点、阅读性强的栏目,对党员进行跨越时空障碍、平等互动的宣传教育和服务。二是大力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赋予党建工作新内容。注重文化品位、科技含量和娱乐要素,围绕丰富见识、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既开展面向社会,又组织面向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此增强高校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提高自身本领的紧迫感。三是注重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集团党建绩效管理与学院工作的结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际相结合,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矛盾。把集团党建绩效管理变为现实,不断探索学院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领域,把学院党的工作延伸到社区、家庭、学生公寓、实习基地等新的领域,使职业技术学院的党建工作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适应潞安集团的发展。
五、乘势而上,让创先争优为学院发展提供强大力量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我认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样一个特征,必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已有一个好的开端,下一步创先争优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求会越来越高,我认为学院要继续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要认识到通过创先争优可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可以使党组织更加坚强、党员更加优秀,无论是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育教学成绩,还是为推动学院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以及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打造,这是源头。其次是可以丰富学院管理手段,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对党员、对员工提出多方位的要求,这样学院管理的抓手更多了、更丰富了。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一是“组织创先进”。这是个龙头,通过组织创先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建的各项制度,更要坚决落到实处。二是“党员争优秀”。通过党员争优秀,使党员自觉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党员的技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学校有发展”。目前,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人都想争第一,集团在发展,别的学院也在发展,如果我们止步不前,别人就会赶超上来。四是“职工得实惠”。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教职员工,多为职工办好事、实事,进一步凝聚人心,还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使广大教职工和社会都能与学校共享发展的成果。
(三)、进一步结合实际。一是党组织的创先争优就在本单位工作中。形式上是创建先进的党组织,但目的是创建一个先进的单位,使已经先进的学校永葆先进。围绕这个目标,单位的一切工作、开展的一切活动、采取的所有方式方法,都是创先争优。学院在前期完成相应的规定动作以后,下一步与发展的结合要越来越紧密。创先争优的落脚点就是学校有发展、职工得实惠。二是党员的创先争优就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要把学校创先争优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党员和员工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相结合,要注意发现和培树典型。
(四)、进一步广泛动员。要保证群众参与,使此项活动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拥护和支持;要注意发挥好非党同志的作用,要求他们定期对创先争优开展情况进行评议,对党员承诺的事项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评议,监督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鼓励他们积极献计献策;要在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建设,把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好,作用发挥好,从而凝聚合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推动职业技术学院更快更好发展。
2011年,学院将以培养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机制创新、质量创新。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集团两会精神,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企业办学的新途径,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继续探索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变招生为招工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探索适用于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新机制,巩固爱院兴院取得的成果,用党委工作绩效综合考评来统领全院的各项工作,为建设与潞安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集各类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一体的高水平有特色煤炭类职业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浅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内容提要:高校工会是高校的基层组织,高校工会工作是高校整个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高校教学、管理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工会分子,做好高校工会工作也是建设基层民主政治、提高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把工会组织建设成“教工之家”是学校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教职工的迫切愿望。如今在高校工会工作面临新局势、出现新问题的情况下,如何照顾到整体员工的利益、调动高校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等,创新高校工会工作尤显重要。
关键词: 工会创新
人性化服务
培训
工会是我们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为了真正地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能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群众更进一步地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就要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近年来,高校工会在搞教职工文娱活动、发放福利等方面职能和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但是当前形势下,高校工会工作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呈现新特点。创新高校工会工作,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竭诚为教职工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开创工会新局面等任务迫在眉睫。
一、针对高校工会干部工作素质不高、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要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制度,提高工会委员相应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在高校,工会工作和服务的对象是广大教职工,而他们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群体,思想活跃,头脑灵活,思维发散,创新创造力极强,因此,高校要改革创新工会工作,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将是高校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也曾在全国总工会十三届十一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职工群众信赖、党和政府满意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是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工会组织必须以提高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工会干部培训制度。校工会应建立健全定期(两年一次较为合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每期100-200人次规模,集中学习培训2—3天。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会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提高工会干部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整个培训工作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围绕学校工作重心和工会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工会干部岗位和专业培训,精心安排专题报告,着力提高工会干部推动本校实际工作、指导教学和管理实践的本领,提高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第三,对工会工作人员心理学、管理学、法律法规以及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培养包容品行等其他知识的培训也很重要。因为高校工会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广大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强,理论素质高,知识面广,能力技能强,他们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很高,同时,他们又有“清高”、“傲慢”品性存在,自尊心也较强。工会要调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要真正能够成为他们的贴心人,要提高工会在广大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工会人员人格的力量和知识的力量及工作方法技巧就非常重要。第四,进行基层工会工作经验交流,增强工会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条件允许,校工会可积极选派优秀工会干部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参观考察等活动,为基层工会干部的理论学习、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提供平台。
工会组织要积极主动地协助各级党组织配齐配好配强工会干部,优化工会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工会领导班子活力,提高服务职工的意识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激励、考核、评议等机制,激发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竭诚服务广大教职工的内在动力,努力成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二、针对工会主题教育偏少,思想类教育活动不多,偏文体类活动的情况,要坚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以教师节或期末总结为契机,以“师德”为主题,校工会可开展了“大爱无声 师魂常驻”、“三尺讲台 故事绵延”和“构建和谐校园,创建一流西航”等主题征文活动;以“爱国”、“奉献”为主题,校工会可组织“纪念改革开放XX周年书画作品展”、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我爱我的祖国”红歌比赛、祝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XX周年“重温历 2 史、缅怀先烈”参观烈士陵园和爱国主义基地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广大教职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感,对于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品德品行,开创一流业绩,为学生、为学校、为国家多做贡献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中,教职工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武装自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来凝聚人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来激励斗志,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来鼓励自身,更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品牌,提素质,深化和巩固“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三
五、和谐奔小康”、“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三育人”和“教学管理技能大比拼”等品牌活动,进一步发挥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争取有新的作为,能创造新的业绩。
三、针对非在编员工发挥不了影响力问题,应在用工模式上开辟新政策,有效将非在编员工组织起来,增强工会工作凝聚力和实效性。目前工会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很多工会的活动本身非常精彩而且有意义,但参与的教职工人数不是很多。要真正把广大教职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使教职工之家真正成为一个家,成为广大教职工“避风的港湾”,必须大力加强工会组织的规模效应、整体效应,最大程度发挥全体教职工在学校整体建设上的影响力。非在编员工已经成为促进高校发展、增强高校影响力的重要力量,但在我国现行社会环境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下,非在编员工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游离在工会组织之外,他们的利益需求、权益维护问题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发展、教学效果和管理秩序。要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工会“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指示,更好地把广大教职工和非在编员工组织起来,增强工会工作的凝聚力,就要通过深入了解非在编员工的思想动态,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非在编员工入会和维权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针对高校发展和用工制度转变的现状,加强非在编员工的入会和维权工作,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非在编员工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吸收他们入会,将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也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充分认识把非在编员工吸收到工会中来的必要性。但非在编员工入会工作既要积极又要稳 3 妥,要积极探索非在编员工入会的新途径、新方法,可以在非在编员工管理规范的单位进行试点,然后逐步推行。也可以先把文化水平及总额和素质比较高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非在编员工吸收到工会组织。高校工会要充分调动非在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进他们加入工会组织,加强工会会员管理工作,要协调非在编员工与高校的劳动关系,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比如可以考虑加强对编外员工的感情沟通维护好编外员工的利益和感受,让编外员工融入高校各项活动中去,感受到高校员工的归属感,激发非在编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要关心非在编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对困难、生病员工进行补助和慰问,在管理中更多体现人性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体地位。
四、针对工会女教职工女性身份的特殊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女性主题活动,关注女性职工发展,发挥女教工在工作、学习上“半边天”的作用。工会是女性维权难以替代的载体,是缓解女性群体压力和纾解女性心理问题的平台,现高校教职工中年轻人居多,随着社会对女性由原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转变为“女人也能起到半边天作用”的观念,女教职工甚至比异性更敬业,发挥更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并发挥重要作用,女教职工再也不是高校中的少数群体,当然高校工会组织也不能沿用之前的老办法“尊重整体利益、忽略少数群体利益”,虽说女教职工在高校组织里不能代表全体利益,但她们作为一特殊群体,其利益不容小觑,并不能因为单一个案或问题不连续就不关注,而要以关怀到每一个人为目的。工会由于人手有限、职能束缚、涉及法律和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大多忙于搞文娱活动或发放福利,对女教职工人性化服务、维权等事务无暇顾及或力不从心。实际上,工会在搞文娱活动等方面有声有色,但女职工最迫切的需求并非这些,当然也就没有真正享受到工会组织是“教职工之家”的贴心服务。女性职工在生育期间有特殊需求:孕期入厕困难,若能及时添置马桶或至少增设扶手,会让女职工或残疾员工感到关怀备至;诸多女职工离家较远,哺乳期内往返并不现实,若能协调提供宿舍或设立临时的哺乳场所,这样会更温暖人心;女性有生理期和更年期,易怒易躁、敏感多疑、心情不畅的时候较多,若能及时给与心理方面的慰,这样让人倍感工会“体贴入微”;国家现行政策同年龄女教职工早于男教职工5年退休,对于工作、社会经验十分丰富的、精力绰绰有余的她们不愿受到不平等的对待,若能在国家大政策下,通过其 4 他途径,能让其继续为高校工作发光发热,体现其存在价值,这样女教职工的存在感就能得以体现;在面临职业倦怠期的时候如何进行心理疏导,抑或如何帮助其进行职业规划,关涉女性教职工的职业发展能否有明确规定„„等等女性问题常常呈现出被漠视的局面。工会并不一定要等问题发生时才出手,若不疏浚出路就会形成整个高校教职工教学管理人员的集体懈怠。在市场经济和平等意识盛行的境况下,单纯依靠奉献精神并不可行,这就要做到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就要求工会和其他部门协同一致,从细微处入手满足女职工的个性化需求,使女性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工会可通过为女职工维权赢得民心民意,每年坚持为女教职工办理特病保险,关爱单亲家庭和大龄单身女职工,千方百计为她们排忧解难,形成女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思路。
校工会可以设置女职工委员会,以女职工委员会为平台,依托各二级单位的分工会收集信息,开放征集意见的渠道,实现对女性维权的全场景关注。女工委可结合女教职工的特点,以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以提升女教职工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为载体,努力实施 “提升女职工素质工程”,努力创建女职工工作品牌,发挥女教职工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半边天”作用。每年“三八”妇女节期间,通过召开女教职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和经验交流会,举办女专家教学成果展和“五好文明家庭”事迹宣传等活动,展示新时代知识女性的风采。
五、针对工会工作被动不细致,很多教职工切身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化被动为主动,到广大教职工群体中去,了解问题,落实解决问题。紧紧围绕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化被动为主动,工会的工作要由原来的“等靠”转化为主动出击。要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人性化操作、个性化服务。主动深入到广大教职工中去,想广大教职工所想,思广大教职工所思,急广大教职工所急,切实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谋福利,对教职工反映的问题,迅速反馈并主动积极去解决、落实。如关心教职工子女升学,解除教职工后顾之忧。每年高考结束后,校工会可邀请学校有关领导或招生办负责同志,为考生和家长分析高考形势,讲解招生政策,进行志愿填报和子女报考政策的咨询。为考生和家长建立联系卡,为教职工子女升学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和完善帮困扶弱的长效帮 5 扶机制,加大对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工作力度,拓宽帮扶范围,丰富帮扶方式,提高帮扶水平。一方面,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职工丧葬善后事宜;另一方面,各级工会干部定期走访、看望、慰问困难职工和生病住院职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及时送去组织的温暖。工会工会工作人员只有带着对广大教职工深厚的感情去做事,才能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否则,教职工就会不信任工会,有损工会形象,才能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想、工会所能的事办实做好,切实为学校党政排忧,为广大教工解难,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新业绩。
高校工会组织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为广大教职工解决、落实实际问题,做到高校工会工作方针、精神入心入脑,就要创新工作途径,以新方法新举措和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工会工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江鹏.发挥工会职能 促进校园和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年08期 【2】柳文茂.创新工作,把工会建成每位职工的精神家园[J].学周刊,2011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