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奉化市藤头村考察学习交流发言稿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五日 尊敬的傅书记、傅主任及滕头村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感谢您们热情周到的接待!我代表临安市蒲村村党委、村民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滕头村发扬“艰苦创业、永不满足,坚持两手抓、一犁耕到头”的豪迈精神,把昔日贫穷落旧的旧滕头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滕头村相继获得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全国模范村委会、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及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等荣誉称号。2000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10.62亿元,实现GDp1.66亿元,创利税9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1850元。
滕头村在发展的同时,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至今已累计设入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90年代初,村里成立了全省唯一的村级“环保委员会”对引进的工业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制,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观,努力追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滕头村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并开展了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村初步形成了绿树成荫、花果相间、百鸟合鸣、四季花开的自然美景,成为浙东旅游一块新的热土。考察学习是我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容之一。听取滕头村村干部的介绍,并通过实地参观切身体会到滕头村村干部的艰苦创业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达到了解放思想、增长见识、启发思路、促进工作的目的。
下面我代表蒲村村党委、村民委员会向滕头村的领导作一简单的汇报:
一、临安市河桥镇蒲村村的概况
现有农业户籍人口2275人,农户720户,村民小组30个,现有党员110名,区域面积26.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6亩,山林面积29600亩,其中集体统管山面积有15000亩,占山林面积50.67%,山核桃林面积8310亩,全村有规模以上企业3家,国家AAAA级景区一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工业总产值3500万元,上交税利250万元,2009年接待旅客70000多人次,2008年集体收入5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226元,其中山核桃经济收入占58.5%的比例。2009年山核桃产量180余吨,产值800余万元,现有农村劳动力1433人,大多是从事山核桃产业、蚕桑、手工代加工业和传统农业为主。
二、村党委前期工作的回顾总结。
村党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先创优”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的要求,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积极进取,狠抓落实,全村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党的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建设,党建工作取得实效。
我们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党员通过组织学习、座谈、听报告、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增强了党的宗旨意识,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进一步了解。政治思想得到了明显提高。受到市政府冯镭副市长亲自到我村检查指导,并高度赞叹和充分肯定,蒲村学教工作起到全市的示范作用,党风得到了明显改善,党风的转变从而带动了民风的根本好转。村党委十分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及时吸纳社会上的优秀积极分子,从发展人才战略的高度出发,把能够办事,办得好事的人用到村务工作上来,着重于能力优势的发挥来配置分工,综合文化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支部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过我们全体党员干部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村党委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先后获得了“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杭州市基层廉政建设示范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卫生先进村”、“临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度评为“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展现新的面貌。
1、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直接关心、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实施了以村庄规划,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干部群众的配合支持,义务投工投劳等方法,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先后对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基础设施的相结建成,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用电难问题。基本达到村容整洁,改变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
2、在近年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善,对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抵御灾害、改善环境、保障健康、保护生态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我们在以山核桃主导产业为的前提下,按照我们的区位优势,确定做好山上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山核桃经济林建设”的总体目标,先后立项建立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的园区》,《山核桃高产高效基地》4个。通过园区和基地建设项目,我们实施了项目的主要考核标准,也是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的项目工程。通过两个基础的建设,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条件,改善了生产环境,从而使农民增收,生产增效。07年度获得了“临安山核桃产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走生态经济道路,以科技兴农是现代农业的必径之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瑞新园艺有限公司的杨桐、柃木基地落户于蒲村,将成为蒲村第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杨桐、柃木无论市场需求,栽培技术方面都已成熟,市场趁势供不应求,蒲村原是传统农业种植较普遍的,蒲村部分农户适应市场农业,率先转变农业产业结构,这是走在前列的。园艺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也就是现代农业所提倡的发展模式,因此,以基地为示范点,我们将以点带面,在三年内扩大种植的规模,形成我村第二经济主导产业,增强依懒山核桃单一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4、保护环境,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把环境保护,走生态经济道路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我们创新举措,结合重点整治村建设,主动向市环保局申请立项生态村建设项目,实施了蒲村集中区域的雨水,污水统一纳管处理工程,达到“雨污分离,统一纳管,集中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使蒲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申报建立生态公益林面积4000余亩,对公益林实行封山制。结合生态村建设,通过创建,我村现已被列入为“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村”、“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村”、“杭州生态示范村”的称号。
5、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室。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文艺民间队伍,组建女子马灯表演队,并参加吴越风2008临安市“商行之春”元宵灯会,举行的踩街活动,获得了“元霄灯会表演优胜奖”。在06年春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瑞晶杯”篮球邀请赛。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6、健全机制,创新发展,不断强化管理职能。在加强班子建设中,通过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的明确分工,基本做到职责清,任务明,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形成团结、廉洁、高效、开拓的集体班子。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坚持村民代表大会议事制,重大村级事务集体讨论,组织多层面,多行业代表听证。两委会经常举行联席会议,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步伐,统一干劲。虽然集体经济困难村里还是尽力出资为全村农户的住房参加了政策性住房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近年来,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案件,无重大民事纠纷,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社会安定团结,群众安居乐业。
7、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进行了村规模调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是符合现代农村社会发展实际的,得到了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得村规模调整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取得了成功。新的蒲村正式挂牌成立,我们的融合工作顺利,这离不开大家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的纪律性,大家群策群力,密切配合,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来,它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将是我们蒲村的一个新起点。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利用好这个机遇。村党委在这几年来,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进取,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集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转变,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进性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村级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村民的文明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村发展还需要统筹平衡。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解决和提高,是把在我们临前一个难做的课题。
三、选好配强村班子,为今后的发展总体目标而努力实现愿望。
我们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科学发展为统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临安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强龙兴农”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形成新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创蒲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坚持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时刻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开创我村各项工作体系。通过考察学习滕头村,今后我们一定要牢记经济建设这一要务,千方百计抓发展,以党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始终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我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又好又快而奋斗。参观滕头村村江南风情园、别墅群、盆景园以及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对这里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白鸽放飞、野鸭戏水等景观大加赞赏。滕头村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样板,三大产业紧密联系,实现了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真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榜样。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要已结合个人自己的工作岗位,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和谐的新蒲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奉化藤头村观后感
奉化藤头村观后感
4月23日,是明媚的一天,天空蔚蓝,鸟儿齐展歌喉,百花争相开放。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跟随老师的脚步,来到了举世瞩目的奉化藤头村。对藤头村向来都是只闻其名的我们怀着满腔热血想来探探究竟,了解藤头的神奇之处。
这天下午,我们乘着校车来到了藤头。在进入藤头景区之前,我们荣幸参加了一个村里的领导的演讲,为我们讲述了藤头村一步一步坚实的脚印,我们从中了解到了藤头村是如何走到现在。从他的演讲中,我们了解到:自1993年获联合国“地球生态500佳”以来,又相继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四A级旅游景区等国家级荣誉40多项,明白了“一个伟大的村庄”的由来。
演讲大概是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我们便跟着导游的脚步,来到了景区。在报告厅的廊道上,有这样的一句话“这里是您家,有事我来帮”,只有枕着这样的服务态度,才可以培育出这样人民安居乐业的农庄。景区门口,是一个巨大的写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的类似犁的建筑物。寻常却不失雄伟,朴素却显得大方。咔嚓一声,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就被定格在了照片里,照片的背景就是那个犁。
每个到藤头的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主人,因为游客可以在其中静静的观看林带,吉祥瓜果长廊,生肖桥,采摘园,也可以去脚踏水车,破解在这里举办的全国象棋比赛的残局。这样的景区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公园,人们在里面就像在家一样轻松。
我们安静的在石道上漫步,欣赏着各种五彩的花卉,象征着和平的鸽子在天空悠闲的玩耍,亭子下面,两头雪白的羊相互依偎,品尝着眼前那青翠欲滴的小草,几只孔雀在展示它们优美的身姿,我们在这里感受着藤头村历年来的成长,就像感受着自己的村庄的变化,那样的触动我们的心。当时在想,如果自己的家乡可以进化成这样该多好。
他们安居乐业,以最创新的生活工作方式走着不一样的农业之路,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永不满足;坚持两手抓,一犁耕到头”的精神,把藤头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进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现在,这个红色的全国首批文明村,这个伟大的村庄,成了闻名遐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各种野营基地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它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新区爱好,把爱国主义、军事国防、科学普及等教育知识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飞跃沼泽、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两军胜利会师”的模拟长征路;过梅花桩、下壕沟、过独木桥、钻电网的百米障碍赛,还有勇敢者之路等,这些游戏,让人在野外的困境中锻炼意志,熔炼团队精神,学会创造,并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则仍和使命感。
在这个绿色的庄园里,它充满着波波省局,是春天绿色的意义。这是个及其环保的村庄,据介绍,有个外商打算投资1000万元,在藤头办一家年预计利润有100多万的造纸厂,在谈判即将成功是,被村民组成的环保委员会一票否决。近几年,先后有近20个外商看中藤头这块地,但是因为过不了环保这一关,这些项目一并被藤头人拒之门外,十几年来藤头村共否定了30个经济效益好但污染环境的企业。
这就是那个伟大的村庄,我们被它的绿色萦绕,它的生态,犹如是套了一个保护膜,不被侵犯,仿佛是世外桃源,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篇:赴延安考察学习交流文章
赴延安考察学习交流文章
2004年3月11日至18日,团市委组织24名团干部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考察团参观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地址,并在中共七大召开地举行了重温入党、入团誓词仪式。抚今追昔,所有考察人员无不在思想深处上了生动的一课。参加考察的团干部纷纷表示要领会好、学习好、继承好延安精神,立足实际,认真学习,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共青团工作。现摘登部分团干部的考察报告,供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学习交流。
李丽(市人民医院团委书记)
近日,团市委组织的赴延安革命圣地考察团的24名团委书记,跨过一座座紧紧相连的青山,一路欢声笑语,一路奔放豪歌地来到了向往以久的延安。延安这块古老而神秘的黄土地,敞开热情的怀抱,拥抱来自古密州的赤子。
滔滔延河水,承载了全国人民的重托;巍巍宝塔山,唤起了备受欺凌的民族。让我们一同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
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帜----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置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在党的七大会堂旧址,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进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仪式,我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毛泽东挥手之间,一次次拨正革命的航向,终于推倒了“三座大山”,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周恩来握手之间,在亚非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国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台。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邓小平抬手之间,绘就了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敲响了新时代的锣鼓。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见--江泽民举手之间,高擎起民族复兴的圣火。香港、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好戏连连。
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仿佛看到了--胡锦涛拉手之间,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诠释三个代表,使中国踏上了世界的航线。
面对党旗,我们议改革、求创新、谋发展。党旗下我们年轻人以怎样崭新的形象、风貌、姿态、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好的答案,那就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难忘延安,难忘延安精神,难忘与我一同去延安的朋友。
王梦玲(经贸局团工委书记)
回顾这七、八天的考察,确实是大开了眼界,启迪了思想,受到了教育,加深并增强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本思想的理念。追踪历史和政治那段漫长的烽烟古道,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使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历史的发展是不能也无法逆转的。当考察团步覆在那方圣地上的时候,不仅使我想起,脚下的黄土大地非同一般,她是华夏后裔世代经营的繁荣昌盛的“华夏中原”,既是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封建王朝代复一代的帝都、要塞。两千多年前,这里先是狼烟四起,诸候争霸。继之便是七雄并列,干戈不息。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自身的法则为其规律,历史前进的车轮更是如此。由乱到治,由分到合,最终走向统一,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任何企图破坏统一、阻拦历史、背叛祖国的行径,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二、“三个文明”继往开来。我们这次所看到的古址、文物、景点、圣地确实不少。但真正从其要义上讲,精髓便是“秦砖汉瓦”。在这一点上,世界上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是没有敢与之媲美的。一块砖便有一串兴衰故事,一片瓦便印记着世纪风雨春秋。透过轩辕庙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古国文化的悠久。中国的政治、物质、精神,就是从愚昧精犷的古代艰难地发展而来的。正是这一源头孕序了今天的“三个文明”。今天这“三个文明”的确定,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我们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地新面貌。所以,我们每个人不但要致力于今天的“三个文明”,更要珍惜、维护古代的思想文化。
三、创业艰辛,守业不易。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当我置身在延河旁、宝塔下、窑洞前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一盏灯火、一滴水珠,这要燎原大地、汇成百川是何等艰难啊!然而,六十看后的今天,“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六十年的风雨,六十年的历程,六十年走的这条路,是用鲜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走到革命摇篮,经过了革命圣地地洗礼,才晓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业是何等地艰辛。今天,祖国大地开遍了鲜花,是他们的鲜血和汗水浇灌的沃土而生发的。从而使我感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要把创业者打下的江山守卫好、保护好、建设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因此,立足本职,面向未来,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马瑞滨(密州学村团委书记)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在我的孩提时代,在我的学生时代,在我参加工作以后,时时都会有一种情感涌动在我的心间,因为我念着一个令我们中华民族骄傲的地方,一个令我梦绕魂牵的地方--延安。是她那巍巍的宝塔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途,是她那滚滚的延河水成就了中华一代伟人,她那博大的胸怀令我向往,她那厚得的底蕴使我崇敬。一路走着,虽然离延安尚远,虽然车马劳顿,但我的心已经飞到延安。我已经能够聆听到母亲延安的心跳,感受到她的体温。每每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我知道,这就是延安--我的延安,一个令我心神向往的地方。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应当让我们的脉搏同延安一起跳动,就应当真正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延安精神,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一、不怕吃苦,立足实际,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因为教师这个职业即清贫又枯燥。搞教学研究,做高考题,可能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面对的都是几乎完全相同的知识点,应该说,枯燥是在所难免的。许多教师能固守清贫,但却忍受不了枯燥。我想,我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为了我的学生,也为了我自己,如何从枯燥的书本中教出丰富多彩的知识。
二、联系社会,搞好开放式教育。延安精神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得以创立的,恰如鱼和水的关系。
而我们的教学、教育也不应该脱离人民和社会。学校办学的宗旨是先育人再教书,这也是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与社会各界联合,达到教育的目的,真正落实学校“送我一个学生,还你一个栋梁,改变一个家庭,惠及子孙后代”的庄严承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着“让每一位学生走上幸福之路”。
任炳然(市联社团委书记)
当我们跋山涉水到达延安时,大家齐声高呼:延安!我们来了!
延安市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高原南部,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206万人。延安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1935年到1948年,延安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我们参观了杨家岭、王家坪、枣园三处革命旧址,观看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活战斗的团片展。参观考察,忆往事,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此次延安革命教育,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很多知识,感慨万分,受益匪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旅行考察。延安,革命的圣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王磊(市燃料公司团委书记)
延安,在我心中是一个多么生命而又向往的地方。“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小时候唱的歌曲时时缭绕在耳边,六十多年前的热血青年、进步学生,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封锁,以生命为代价奔向延安。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民族英雄刘志丹等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在此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延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孕育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这里有我们要学习的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叶剑英曾评价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这漫长的、艰苦的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任弼时作为中共领导人不辞辛苦,为了人民的事业日夜奔波,累倒在办公桌前。
这里又有着无比崇高的爱情,邓颖超在缅怀周恩来时说:“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虑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爱熔化在人民中间,熔化在同志之间,熔化在朋友之间,熔化在青年儿童一代”。
我们从高耸的宝塔,肃穆的会址,朴实的空洞,枣园的灯光中,找到了革命先驱的红色脚印,寻访到了延安精神的光辉轨迹。
王永杰(市第二水泥厂团委书记)
取道黄陵县北上百余公里,当车子在黄土高原的柏油公路上蜿蜒前行时,顾盼车侧,万壑千沟,黄土刀削壁立。大家感叹着大自然奇伟的造化之功,体味着“山高路远坑深”的真正内涵。这沟壑连绵不绝,藏兵百万巧掩装想是不成难题。也正如主席所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也正是这种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解决困难的作风和鱼水深情,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战胜一切困难。这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想你“蒋校长”于亿万人民当中捉“朱毛”,谈何容易。
我们可以想象出“七大”代表是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中怎样跋山涉水汇集到延安。也可以想象出在战争年代把各地的党代表集中如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谈何容易!一代伟人旧居仍在,犹闻当年延河饮马声。
行前,我们曾谒过人文初祖--轩辕帝陵,挂甲柏前留影时,深为炎黄子孙同脉同根的我们而感到自豪,怀念始祖万世恩泽,民族豪气顿生。汉武仙台上东南望,想那一峡海水隔宝岛,即是同惠始祖恩泽,你跨过那湾浅浅的海水,真正四海归心大统于神洲又有何不可呢?
静立在延河大桥留影时,我思潮澎湃、意风气发,远处宝塔山上宝塔亮,近处大厦高楼施工忙,脚下延河之水绵绵去,笑看圣地延安换新装!
杨现富(开发区团工委书记)
这次考察活动以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提高共青团干部素质为主线,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奉献精神。考察归来,感受颇深。
首先,为当地恶劣的生存条件所震惊,也为现在的经济发展之迅速而自豪。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时期,虽然期间仍有些地方的路途较为颠簸,但延安周围大多数地方已修好了高速公路,坐车从西安需七个多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宝塔山下。沿途可看到到处是黄土,水资源很缺,可想而知当时当地生存条件是很差的、落后的。看到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枣园、王家坪、杨家岭等地,他们生活俭朴,甘守清贫,却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了一生。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现在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老革命家们用鲜血和苦难换来的,这么想着,也更坚定了我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投身到现实工作中的信心。其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党,正确的党。在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后,又致力于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开发区的共青团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为我们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也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共青团十五大精神为契机,推动开发区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一定紧紧围绕市委和开发区工作的大局,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团的工作,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再次,我们应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应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共青团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狠抓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丰富青年的精神世界,增青年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青年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研究青年的需求,着眼青年的变化,推动和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在工作中多动脑筋,多出点子,多做实事,在新的征途上开拓出党政满意、青年拥护、社会认可的新局面。
卢德鹏(昌城镇卢家河崖村团支部书记)
只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只要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只要有你追我赶、永不落后、永不言败的“超前”精神,胜利终会属于我们。这是我考察的最深感受。
在延安窑洞,我曾惊奇地问,沟沟壑壑的高原,何以吸引了无数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甘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而今,我终于明白,革命的路上,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姹紫嫣红,只有狂风暴雨,只有生死离别和火的考验,但革命的路上,更有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源,铁的信念,那是一座万代不倒的丰碑。
革命早已胜利,历史也已远走。当我们站在中共七大礼堂庄严的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浑身充满了力量,心中升腾起一种信念,那就是我们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续写“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情,展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飒爽英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祖国的重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要用自己更加丰硕的业绩告诉历史,告诉未来,所有光荣与骄傲不仅仅属于革命战争年代和长眠于地下的英灵,它还将属于我们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
张志华(密州路学校团委书记)
到延安的时候,我们一起高呼:“啊!延安!我来了!”我能感觉到,全车人的热血都在沸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呀,我想只有来到延安,只有第一次看到延安的朋友才有的感觉!我们默默的在颠簸的汽车上仔细的看着现在的延安,回想当年的延安„„
杨家岭是在中国的历史上重要的一笔,在中共七大会议遗址,我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大家都激情飞扬,清澈的心境让我们真正理解一个共产党人的誓言。
延安,一个多么神圣的地方,让多少人留恋忘返,让多少人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我们今天得以来到延安一睹延安的风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枉此行,这将是我们永恒的记忆。她带给我们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必将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后半生„„
张金刚(密州街道五里堡社区团支部书记)
甲申孟春,阳光和煦,万物复苏。在团市委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二十四人由鲁至陕,行千里,在西安、延安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考察学习。所见所闻所感,使我充分认识了中国文明之古老,中华河山之壮丽。特别延安之行,看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业之艰难。此次西行改变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对我整个身心是一次充电,并必将影响我的一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西安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历史博物馆,它展示着历代王朝之变迁。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由一穷而白走到了幸福的今天。看今日中华,港澳回归,WTO已加入,申奥成功,神舟六号升天,百业俱兴,繁荣昌盛空前,历代王朝无可比拟。这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之体现。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在革命圣地延安,我们游览了王家坪、枣园等,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战斗的恶劣环境,走进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当年工作居住的低矮、狭小、简陋的窑洞,走进了摆满长凳的延安整风的会议室,走进了中共“七大”的会址,并在那里重温了入党誓词,感受到了革命前辈虽处贫困却乐观向上的激情。我有时也为付出未有所得失去目标,也曾遭遇挫折而身心疲惫,来到延安,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恶劣斗争环境,感受到了创业的艰难,激情、豪情与感动让我身心全变。为此,我只有更乐观、更勇敢的面对生活,创造新生活。
第四篇:赴常德五中学习交流发言稿
赴常德五中学习心得体会与反思
耉街民族中学杨翠花
2013年4月19日在各位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有幸跟随局领导及其余13位老师一起到湖南常德五中进行考察学习,此次考察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一、学习过程
4月21日我们到达常德五中后受到了五中老师的热情款待,22日早上听了喻主任及陈主任对常德五中办学理念、活动实践课的简介,下午与语文教研组的几位老师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或许这就是我最应该学习的一点。其次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他们是每周一个周记,一月两次作文,批改方式多样化,这样以来就极大的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我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最头疼的,就是作文教学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但通过此次交流,我似乎找到了突破口。23日上午我们听了一节数学课、一节政治课、一节物理课、第二天早上听了一节语文课、一节英语课。24日下午我们参观了芷兰中学和常德四中的文化长廊,校史展览室等,聆听了两所学校介绍人精彩的讲解、、、、、、参观这些学校后我发现各个学校都注重文化积淀,每一栋楼都有特殊的命名,每一处建筑在规划设计时都与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流淌着文化的气息。
二、感受与反思
通过与常德五中老师的接触与交流,本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常德五中的老师们基本功扎实、理论深厚,而我自身理论水平非常有限,有时想说也找不到好的词汇或理论表达,所以加强学习是目前最要紧的。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理论都有待加强。其次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更新,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有些单一缺乏创新。另外,在班级管理及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基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做到:
1、每学期至少阅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籍两本,并抽空多看
新闻,了解国家大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
2、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及理
论水平。
3、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几个趣味性的活动,例如“一分钟即
兴演讲”、“班级优秀作文展示角”等。
4、在班级管理方面,除了搞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会利用班会时间找些名人先进事迹、或找身边的实例来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5、对待学生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少花一些时间刻薄别人,多花一些时间完善自己。
我最终的目标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
总之,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而我的很多重
要的第一次,都是到耉街中学之后才拥有的:第一次参与中考研讨会;第一次参与中考阅卷;第一次外出学习,有了提升自己教育理念的机会、、、、、、我一直很珍惜属于自己每一次机遇,也希望以后能多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因为我渴望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为耉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
第五篇:村干部藤头村余村南湖红船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村干部藤头村余村南湖红船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由X区委组织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班。在此期间,实地参观了学习了藤头村、余村、白沙村、夏溪镇、南湖红船等点位。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学习弘扬“红船精神”。此次培训让我们踏入南湖革命纪念馆,通过影像照片和实物资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华民族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刻,为国家的自由民主、民族进步和繁荣富强,做出重大努力、牺牲和贡献的历史物证。我们更要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锤炼自我党性,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开展工作实践。
二、学习先进余村。实地参观学习余村,感受“绿水青山”发展之路。X年X月X日,时任X省委书记的同志到余村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十多年来,余村作为“中国美丽乡村”的首批建设村,通过修编“村庄建设、村庄环境、产业提升”三项规划,坚持把“经营村庄”理念贯穿始终,突出规划引领、基础夯实、特色彰显,积极打造休闲产业的核心区。通过对中心村沿线立面改造,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深切感受到余村的发展变化——如何从一个尘沙漫天的靠采矿为生的自然村发展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新兴旅游村庄。
三、学习先进滕头村。滕头村嵌在奉化与溪口之间的滕头生态旅游区,它以“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碧水、蓝天“绿化工程,形成别具一格的生态旅游区,在国内外颇享盛名。滕头村根据“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高品位“这一总体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确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旅游业景点开发,把生态环境和村庄建设紧密相结合,实现村庄环境的持续优化。
四、结合先进促发展。通过学习,感受到我们村和他们的差距很大,结合本村实际,我们那些资源,条件,但是我们要发展村域经济,就要做好几点。
一是,发扬“红船精神”,X,X,一个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要看是否有一个团结、办事效率高、愿意帮助群众集体致富的党支部和村委会。团结就是力量,即使个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微小,但一个团队的力量凝聚起来那是惊人的。一村的干部只要齐心向上、积极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没有干不成的难事。
二是,一个农村能否较好、较快的发展看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我是一个村的带头人,要带领村域坚持绿色发展,将我村现有X余个林盘进行保护,林盘资源进行摸底核实,做好招商引资,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党总支书记,积极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倾情奉献自己的力量,热情的为党和人民服务,做一名称职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