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性剖析自我
人性剖析自我March 24, 2013
毛姆作为作家,他肯定有作家的特点。作家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善于洞察人心,人心中一定有他的弱点,是那些弱点呢?比如说贪欲,人是有贪欲之心的,他有好奇心,有窥探心,人性的弱点加到一起,人们就容易坠入他人布置的陷阱。要应付它,防范之心,所以时候从贪心、好奇心、窥私欲到防范之心。
“无中生有”之计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周易》“誑也,非誑也。实其所誑也,少阴、太阴、太阳。”应对策略,不轻信,谣言止于智者。
原来落花有意随流水,而流水无心恋落花。
你这个可悲,鲁莽,冒失的蠢才!永别了!
A chance to use our skills ,Most days we just lay around the castle.Flabby ,fat and lazy,You walked in and oops-a-daisy!能让我们重生,寂寞无聊在城堡中游荡,松懈 偷懒 肥胖,是你燃起我们活力。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认识你自己。知识就是美德,无知就是罪恶。
儒者,教民。道者,愚民。法者,制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主要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及战争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所造成的人的心理的畸形、人格异化
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
“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
“新感觉派”川端康成主张: 新感觉派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法。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蔷薇”。
禅宗这与其说是表现主义的理论主张,不如说是以禅宗为核心的东方传统的物我合—的宇宙观和认识论。
川端敏锐地发现了表现主义与东方思想的契合点,那就是强调主观感受、主观精神的绝对性和直觉的力量,而不把再现客观现实作为自己的任务。
伊豆的舞女一个20岁的高中学生,和一位14岁的卖艺舞女薰子,在伊豆汤岛邂逅相遇,结伴而行。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影影绰绰的寻觅,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悱恻的哀怨情调,借旅
途漂泊、萍水相逢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人生的无常感。
《雪国》中的虚无是远离现实,摆脱世俗的系累,从而发现和追求更高远的美的境界、精神的境界。正如岛村所做的那样,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体味精神的逍遥、体悟精神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从而灭我为无。
物哀 为“对所感之对象表现一种爱怜和同情混成的心绪”,这个“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亦可扩大为“社会世相”,但都与所感之对象同位思考,以“泯灭小我”达到“物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物哀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引起的深沉的哲思般的感触。日本人对花开花落,草木荣枯,四季更迭等自然现象非常敏感,认为代表了韶华易逝,人生无常的相态。
日本传统美的主流,重视“心”的表现,即精神的表现,以从中寻求空寂的内省,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这种幽玄的美,包含着神秘、余情和幽艳三个要素,其中心是余情,即重视气韵,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
优雅而孤独的男人,在繁华喧嚣中透出的幽暗与淡雅,是那些追求名利星光的人一生无法体会的。他的死是令人宛惜的,但却是完美的。他的灵气让人沉服,不失为造物主的杰出之作!
“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的美丽,把以“物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东西合璧如果说,西方文学对他的影响多在手法技巧方面,那么日本文学和东方文学对他的影响则主要在精神气质方面。
川端康成成功地找到了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接合点,从而创造出了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气派的独特的文学。
第二篇:剖析自我
剖析自我从最简单的“自我介绍”到“曼陀罗绘画与荣格心理分析—认识自己”,人类认识自己的方法在进步。就我自己而言,通过诸如坚强、勤奋、内向等等这些基本的自我个性还不足以完全了解我自己。作为一名心理系的学生, 在这门课程中学习了更多的心理学知识以后,我懂得了更深层次地挖掘自己,进而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关于自我的描述 自信的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不管是在哪一个领域,自信都是无比重要的。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正是因为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智慧,你我的心中才能升腾起无限的希望。在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中,老师让每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自我介绍,有的人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大方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有的人则表现得较为腼腆羞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对于我自己,我自认为属于不太自信型,就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来说,我虽然没有在台上面红耳赤、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站在台上的我,还是会心跳加速,常常忘记自己想要说的话,然后不得不当场发挥,以致说话语无伦次。还有开学初的社团招新活动,我因为害怕自己不够优秀难以被接纳,所以面试了足有十几个社团。在我高中的时候,也曾常常担心自己考试会考的不好,无论试题的难度是多大、我发挥的水平是怎样,我总是很担心自己会考得不好,尽管有时候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也总是倾向于往坏的一方面想。
对于如此种种事情,我自己也常常感到懊恼。我并不奢望自己能像一个著名的主持人一样,无论何种情境都能应对自如,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增强自信。
情绪是人们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一种主观感受。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情绪无好坏之分,而是一般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在一般情况下,我的情绪都会处于平和的状态。然而,我对自己最不满意的是,当我生气的时候,我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会不分青红皂白地乱发脾气。事实上,有时候是别人错了,有时候是我错了,但不管怎样,在生气的时候不能冷静下来分析问题,而是以“暴力”来解决问题,这都是不正确的。很多人爱说的“纠结”一词,而我在某些时刻也常常处于这种纠结的状态。而我所纠结的事情,往往在别人眼里却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我很羡慕那些“心宽”的人,他们总是在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仿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感到郁闷或是忧愁。当然,我也知道不是他们生活中没有不开心的事情,而是他们对不良情绪有着很好的应对方法。
培根说:“无论你怎样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不良情绪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就像我们在课上看的电影中那样。倘若没有那个心理医生帮助男主角释放压抑已久的不良情绪,他以后的生活不知道会因此平添多少麻烦。
压力对我现在情绪的形成,性格的形成,以及我的成长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压力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受到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的调节,即一系列导致了极端的心理或生理需求的任何外部(环境的)行动,情景或事件。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高中三年,由于高考的升学压力,我常常失眠。每次考试之前总是特别的紧张。当然这也与自信、情绪的调节息息相关。面对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的事情,我总是会感到有很大压力。
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为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善于交际,所以每每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我都不能很快地融入进去,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我几乎从不与同学吵架,也很乐于帮助同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很难像其他人那样跟同学打成一片、有一个很好的人缘。我一直不
2明白究竟原因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还是我性格本身存在问题。
追寻原因
我想家庭和学校对我现在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因为我从初中(大约12岁)时就开始住在宿舍里,所以可以这样讲,我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并不是很多,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发生的变化,都没有及时跟父母好好地沟通,他们也没有及时教导我应怎样对待困难、怎样合理地解决困难。让我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情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级里要选少先队员,当时我成绩很好,在班级里排在一二名左右,可是老师选中了那些成绩跟我差不多的和成绩没有我好的同学,却就是没有选我。尽管现在的我从成人角度来看,这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又怎么懂得这些呢?我只记得,当时老师没有告诉我为什么,我回到家以后,因为这件事哭得很伤心,可妈妈也没有把这当一回事,也没有怎么理我。这些年过去了,或许这件事我终将淡忘,但是在后来的日子中,每当我走上竞选讲台时,那种害怕落选的紧张心情就会死灰复燃,我想如果当时妈妈能很好地开导我,我可能就不会留下这样一种对于选举的心理阴影。
我的压力有很大一方面也是来自于家庭的。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一直是班级中的第一名,可是上了高中以后,由于所在的是吉林地区最好的高中,所以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受到老师的重视,我自己心里的落差感很大,一些自信渐渐被磨灭了。加之成绩不怎么理想,很快又要面临高考,所以感到压力很大,虽然父母从没有埋怨过我,但我心里知道其实他们心里肯定很失望。每次放假回到家里时,妈妈都不允许我看电视,我本身也没什么其他爱好。因此,高中三年中我的学习压力一直很大。
解决办法
演讲培训人艾瑟林顿表示:“通常一开始确实需要假装自信。要努力模仿那些胸有成竹的人的情绪”。他补充说假装自信的最佳之处在于它往往会演变成真的自信。你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想要获得的结果,运动员一直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脑海中看到了球落入到了篮筐里,即使他们并未真的相信它,大脑也会留下
3印象,从而激发出自己的自信。
不要再暗示自己缺少自信了,事实上我们已经拥有足够的自信,只是还不会充分使用,想想自己曾经感到自信的时候,记住那种感觉,并时刻保持着。停止与他人的比较,我就是我,没有必要与他人一样。要知道生活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努力让它进入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发挥好或者错失某个机会而感到烦恼,不要自责,对自己坦诚一些,看看究竟获得了什么和失去了什么,找到一种得失的平衡。
发怒了,情绪失控了,又或是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掌握一个小技巧——拖延法。将要发怒时,拖延一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地数,一直数到不发火为止,据说数到60左右的时候,一般的火气也就不会发出了。还有一个方法——上厕所。将要发怒时,不管有没有便意,先到厕所里去,蹲20分钟,而在这之后,人们的心态往往也会重归平和。
再就是理性的控制,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压力、矛盾、冲突、风险、危机,都很容易使我们紧张,过多的紧张对工作对身体都没有好处,应该沟通协调,学会享受,参加一些文明的娱乐活动。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静处理,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保持热情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自己寻找乐趣。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宣泄,因为压力太大了,全都控制在心里面,会在心里面爆炸,控制在肚子里面也会爆炸。可以进行适当的宣泄,用语言用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从而保持心态平衡。比如到山林中去,或是在没有人的山中,对着大山大叫,发泄,大叫的时候可以做些夸张的动作,放松了,发泄了,也就好了。
学会丢包袱,生活中各种繁杂的事务会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肢解,使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这时,你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有效的办法是先分析一下什么事情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少做或不做,这样就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善待自己,放低标准。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至善至美只是一个遥远的梦,适当放低一下标准,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客观上也减轻了别人的压力。
远离虚荣。生活中,许多压力是完全由于自己的虚荣心导致的。为了穿名牌时装、用高档化妆品,住漂亮豪华的房子„„不得不拼命地嫌钱,无端地增加了
4自己的压力。金钱、名誉、地位这些如同过眼云烟,却常常被人视为是最重要的东西,为之所累。学会真正地享受生活,摆脱虚荣。
作为一名未来的心理咨询师,我有责任和义务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康,同时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尽一切努力,好好学习心理学知识以帮助更多的人。
第三篇:剖析自我
回首大学生活脚步已迈到了大学生涯的中点,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诸如自的SWOT分析及人际关系。当我认真分析自己的生活圈与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发现,真正可以相互静下心来交流思想的人并不多,不过那么几个,但已足够,从他们那儿我得到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真正的友谊。我的身边不乏积极与消极的人。积极的人用他们的热情与乐观时时感然并激励着我。消极的人同样也用他们对生活的不满与思想的低沉警醒着我——不要被生活打倒。同时从他们那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或许有时心情低落多少跟不自信有关。当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劣势:不够自信、领导不强、沟通交流不善,更有甚有时勇气不足、心胸不够宽阔。“勇气见证能力”或许不正确,但有了了勇气才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与动力!“不自控者必自毁”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明自制力不够所导致的严重后果。自大二以来自己好像一直在犯这个错误,那些不曾执行的计划列表足以说明了一切!从外在看来我是一个很安静的女孩,安静到沉默甚至到无言,这是性格使然还是环境所致,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明白,从内心讲我有些不太安分的男孩气。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惯了虚伪与狡诈,看到了生活的无奈与艰辛。生活的磨炼、磨去了身上的某些棱角,以致遇到有些事情不再太惊奇、也不再太愤慨或者默然不想言语。实习逐渐临近,我审视着自己,从学识与能力上透视自己的strength与weakness,希望抓住稍纵即逝的opportunities,去挑战那些threats,来提升自己的ability。
第四篇:自我 剖析
自我剖析,争做先锋
Xxxxxx
开展“xxxx”活动来,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先锋作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反思自己存在问题和不足。
1、深入学习上有差距。工作年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
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和系统性上还有很大不
足,以后应加强学习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才干,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2、业务技术精湛上有差距。毕业不久便来到xxx这个大舞台
上,感觉自己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战经验都比较欠缺,这既是一个短处,更加是一个自己锻炼学习的机会,为了
争做先锋模范,更应该专的进去,精益求精,虚心请教领
导、前辈以及同事,学习无止境!
3、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束缚不够彻底。做事太讲究套路,缺
乏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工作上创新点子少,今后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善于总结工作的得与失,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出改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思路,努力推进工作再上新水平。
第五篇:一部剖析人性的力作
一部剖析人性的力作
——影片《人证》评析
《人证》是20世纪世界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亚洲电影之一,在当年的世界电影排名中排第二位。对于我们大多数的80后、90后来说或许有些人知道《草帽歌》,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出处正是《人证》(日本)这部影片。《人证》这部影片之所以会在世界电影史上有较高的影响,是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对人性的刻画可谓是细致入微,对当时日本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人性有着深刻的挖掘和体现。而影片中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母子之爱”,让观者不禁对母性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影片主要围绕着一个黑人乔尼·海瓦特不远千里由美国来到日本却被人杀害这个案子而展开,在调查这个奇异的案子的过程中,逐渐地将名服装设计师、国会议员的妻子巴山公子、日本警官栋居、美国警官肖福坦涉及进来,并成为引导剧情发展的主要人物。可以说,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出现的人物与这三个人有着间接或直接的联系,而这三个人之间亦有关联。他们的人生都深深的受二战的影响,在内心中永远的留下了伤痛。如日本警官栋居当年亲眼目睹自己的父亲欲救被驻日美军纠缠的巴山公子而惨遭美军杀害,其中一个美军的右手背上有一块似蛇一样的刺青,这个画面永远的定格在了幼小的栋居的脑海中,恰巧与他合作的美国警官肖福坦就是当年右手背上有刺青的那个美军,不难想象在栋居与肖福坦合作的过程中内心该是多么悲愤与矛盾。剧中有一场戏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便是栋居在肖福坦的帮助下察明了死者乔尼的真实身份及其到日本的目的之后将要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晚上,在大家都在举杯欢庆之时,难忍心中悲愤的栋居朝向了镜中的肖福坦狠狠的开了一枪,起初看这个镜头,观众似乎认为栋居疯了,作为一名警察,怎么能如此糊涂、如此大胆地在公众面前开枪打死与自己合作的而且是美国的警官,令人不寒而栗。而之后镜子破碎撕裂的声音和画面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下来,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人性还是善良的,在面对杀害自己亲生父亲的仇人面前,栋居仍能不失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用强烈的理性战胜了心中的悲愤,在矛盾中选择了宽恕没有杀害肖福坦并最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可以说栋居这个人物是人间正义、善良、大爱的象征,是人性中美好一面的代表。他坚守自己作为一名警察的职责,不畏惧权威,思维缜密、机智果敢。在面对巴山公子的儿子恭平撞死人一案时,对于对方身份地位、背景的显赫没有丝毫畏惧,并且自觉从同事手中接下这个案子,可以看出他坚守岗位、为人嫉恶如仇、正直勇敢的一面。当然,片中对于人性的刻画不止栋居这一个。在死者乔尼的身上可以看到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对母亲深沉、真挚的爱;在美国警官肖福坦的身上可以看出二战时美军的残酷冷血、麻木不仁,这一点从肖福坦作为警官在本可以逮捕罪犯的情况下仍然眼睛眨也不眨一下就将其一枪毙命便可以看出人性中的冷血;而从恭平的父亲即巴山公子丈夫身上则反映了当时日本贵族阶级的腐败、肮脏;而被恭平撞死的直海又代表了当时日本中下阶级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与武治在电影开始的时候作为死乔尼的目击者出现,曾被记者采访,从采访中武治说她是自己的妻子便不难看出两人非正常的关系,这也是导致直海消失了半个多月才通知警察的原因,因武治害怕两人关系曝光使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迟迟不肯站出来说明情况,从这里则体现出人性中不忠、自私、虚伪可耻的一面,等等。这些可以说是人性中丑恶一面的体现。
对于影片的主人公巴山公子,我在反复观看影片之后觉得她是一个罪恶、狠毒、贪慕虚荣的同时却又是一个可怜的善良的母亲。她即是善良母亲的代表,却又是罪恶凶手的代表。对于她我不想说的太多,因为她的人性过于复杂,想说的太多。我想在片尾处最后两场戏中对于她会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的不容易。如果不是受二战的影响,她的人生会是平凡而美好的。可是,偏偏在她最美好的年纪面临着二战的炮火,在被一群军人强暴之后悲痛的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威利和儿子乔尼;在欲跳桥自杀之时遇到了解救自己而后成为自己的丈夫;而在功成名就之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名誉却杀死了千里迢迢来寻找自己的儿子乔尼;在得知儿子恭平因撞死人要去自首后却劝儿子逃往美国最终导致儿子的死亡„„从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位可怜又可恨的女人。就像在颁奖台上满含泪水的她面无表情地对台下嘉宾悲伤地说着:“我想做好事,但做错了„„现在我的孩子死了,已经失去了我的草帽,所以,给我这个奖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不要这个奖,但愿、但愿我的孩子能回来。”一样,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即将临近疯狂的女人内心深处还是有人性的,在她的内心深处是深深爱着她的两个儿子的,只是她爱的方式不对,她选择的方法不对。不禁为巴山公子这个人物产生同情而又憎恶的矛盾感情。
总的说来,人身上所具备的人性特点在这部影片中通过一个奇异的谋杀案在侦察过程中涉及到的各色人物织成一张“人性之网”,将人性的弱点、坚不可摧等等的方面作了集中的体现。看了之后不禁让人感到震撼,同时电影中穿插的二战中美军对日本人民残酷的恶行也让人感到战争的可怕及对人性的摧残与扭曲,使经受战争的人民的心灵遭受严重的创伤久久乃至一生都难以磨灭和修复。
电影虽老,但却是永恒的经典之作。是一部剖析人性的力作。
2011-6-7《影视与写作》
观电影《人证》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