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次工业革命或为中国跨越式发展创造机遇
第三次工业革命或为中国跨越式发展创造机遇
2011年,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总裁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明确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他认为,可再生能源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的革命无疑将改变整个世界。这一观点迅速引起轰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还曾在2012年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专号,集中谈论数字技术给先进制造业带来的颠覆性改造。
美国UL公司总裁伟廉仕近日表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资源大集合状态的一种升级,首先是全球能源使用方式的变化,其次是网络的使用。这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都将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这样的一场工业革命将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打开了机会窗口,一大批新兴的现代技术产业将蓬勃发展,但这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大国,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熊群力指出,中国若不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之前,取得先导性技术突破并将其产业化,不仅无法占据此次超级革命的制高点,更有可能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与财富版图切割中再次被边缘化。
力拓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威尔士认为,在矿产开采行业,中国企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向价值链上游转化的路还很长。
创新,不仅意味着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我国手机网民已超过4亿,移动互联行业增长正步入瓶颈期,但目前互联网在手机上的商业模式仍不清晰,未来移动互联行业仍面临很大压力。
显然,我国正在酝酿变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工信部部长苗圩也表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未来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苗圩表示,一方面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要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促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以及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篇:用工作业绩创造发展机遇
用工作业绩创造发展机遇
员工在企业里到底为谁工作?我想这是公司员工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全体员工共同探讨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引用赵强先生所写的《佛塔里的老鼠》来抛砖引玉,顺便阐述以下几个观点:
公司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当前国家核电快速发展的形势,既为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在进行多项目核电建设的进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尤其是在公司面临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全体员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奋斗共度难关,才能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公司发展壮大起来,才能为员工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公司的发展依靠员工的不懈努力工作,二员工实现个人的理想也需要公司提供发展的舞台。如果公司没有员工,企业就变成止业,谈何发展?如果员工脱离公司而片面强调个人发展,失去施展才华的平台,即使是“才高八斗”的员工,也难免遭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公司和员工是一个利益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者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无论是集体利益还是个人利益,都与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休戚相关。
床在业绩才有更好的发展机遇。员工在公司工作,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人生价值;二是希望有付出就有回报。但作为员工,首先要爱岗敬业,忠于公司;其次要树立主人翁精神,心系公司发展大局,提高思想认识,勤勤恳恳地工作,不断创造业绩,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价值和财富,才能有条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在多项目核电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公司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的发展机遇都是平等的。但机遇往往垂青于有准备头脑的人,因此某公司有些员工善于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大胆创新,通过踏实的工作,不但提高自身能力和业务素质,还积累了许多业绩和工作经验,无疑是为自己走上关键岗位铺平了道路。而有些员工整天抱怨工资低、待遇差,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去混日子,工作很长时间仍然是碌碌无为。像这类毫无竞争力的员工,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但发展机遇和上升空间狭小,而且很难成长起来,甚至还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公司需要员工的努力工作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而员工需要公司的效益不断增长才能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简言之,不管是公司的持续发展,还是员工的进步,都依靠不断的创造业绩和价值,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为公司归根结底就是为自己。我们公司发展到今天,不是总经理部几个领导的事,而是广西到全体员工根本利益的大事。员工努力工作,不只是为公司发展,也是为个人的生存、发展和实现人生的理想照相。因为公司和员工的利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当我们为公司创造价值时,公司也成就了我们的梦想。
当然,《佛塔里的老鼠》一文中把员工比作“老鼠”,这与我们公司提倡的“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理念相差甚远,我不敢苟同。相对文中吧公司比作“佛塔”而言,我却有着更深刻的感受。2007年,因公司整体状况和业绩不佳,整个核电产业尤其是中广核对我们公司的评价不高,我们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待遇也不是很好,甚至我们的员工外出就业的门槛也不高。但是近年来,公司在以董总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的正确带领下,实施了“战略调整”、“文化变革”、“提升能力”、“创新增效”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公司取得了改革发展的显著成就,同时也取得了岭澳二期核岛安装工程建设的胜利,多项目的全面推进。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公司不但提高了整体实力,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新形象,并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望,使公司拥有的核岛安装工程订单从3台增至23台,这充分表明了整个核电产业对我们公司的高度信任。从“佛塔”的意义上说,公司获得外界认可的同时,也决定了员工在整个产业就业中处于较优越的地位!我们也因一直站在“佛塔”里而沾了公司的光芒。饮水思源,富而思进。但愿各位员工读完此文,也与我一样有相同的感受和颇多的受益。
于此同时,我们要感恩公司为我们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就要为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奋斗。再次,我衷心希望,我们公司的全体员工能够做到60后的带好,70后的干好,80、90后的学好,人人传承“自强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把公司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坚定信心,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遵循“四个凡是”的基本要求,践行和安全文化理念,推进“四化”建设,充分做好“走出去”的准备,为全面夺取第三轮核电建设的新胜利,不断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而继续努力奋斗!
第三篇: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把握机遇 锐意进取
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河源市源城区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0日)
源城区是广东省河源市的中心城区,位于万绿湖畔,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市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我区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示范区”、河源“首善之区”的要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大旅游开发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粤北中心城市和打造“旅游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把源城建成“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度假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泛珠三角主要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源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把源城建设成为“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和“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科学规划,突出特色,-1-
充分发挥源城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绮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人居环境和交通区位良好的优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开发旅游资源的积极性,旅游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结构不断改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形象逐步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高,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与“十五”期末相比,到“十一五”期末,全区接待国内旅游者由98.2万人次增加到259.65万人次,增长
1.64倍;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2万人次增加到7.6万人次,增长5.33倍;旅游总收入由4.33亿元增加到11.4亿元,增长1.63倍;旅游从业人员由1.8万人增加到2.3万人。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259.65万人次(其中接待港澳台游客近7.6万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4.5%。旅游业已经成为源城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几年来,我区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源城旅游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转变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牢固树立大旅游的理念,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形象意识,大力关心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创造安全、优质、文明、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共同塑造源城旅游新形象。充分利用源城最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在发展模式上从“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型”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开发建设上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产品结构上以“观光型”为主,向“观光和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在企业结构上从“小散弱差”向“大而强、小而精”转变,促进源城区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区为纽带,辐射和连接区内其它精品景区(景点),形成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在精心营销好“源城生态风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的同时,努力把源城野趣沟、龙源温泉景区与东源万绿湖、镜花缘、苏家围、黄龙岩和连平圣迹苍岩等景区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二日游精品线路。积极谋划好三日游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精品线路,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强化九项重要保障措施。一是改善和优化交通环境。在已有桂山旅游公路、万绿湖旅游大道的基础上,再投入16.6亿元,新建改造双桂旅游公路(迎宾大道)、滨江观光大道、东江东路、东江西路等七条连接景区或观光公路,形成了一个以市区为中心的“六纵十三横”旅游道路网络体系,保证旅游交通顺畅。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我区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为契机,共引进资金近6.5亿元,改造提升假日酒店、滨江金利大酒店、新丰江酒店等14家酒店,按四星级以上标准新建翔隆酒店、百利龙城国际酒店、世纪豪庭酒店、汇豪国际酒店等4家酒店。目前,城区共有
规模酒店54家,拥有高档次客房3000多间,床位6000多张,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抓投融资体制创新。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的原则,对主要景区(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贷款实行财政贴息;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向国家开发银行争取重大项目贷款;建立好重点建设项目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行旅游景区(点)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吸引国内外、省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参与景区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营销。目前,由深圳巴登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人民币的“东江〃巴登城”项目动工,预计2012年8月首期正式对外试业;区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专项资金,专项扶持旅游产业的发展。四是抓旅游规划编制。我区以建设“广东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源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区旅游开发模式、旅游形象、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整体布局以及构建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五是提升行业管理。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方针,以构建“和谐源城,诚信旅游”为重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切实保障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诚信源城旅游品牌。六是强化宣传促销。不断增强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意识,进一步整合宣传促销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营销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和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大企业、骨干企业为主,策划高品位、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宣传促销活动,提升源城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七是提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师资和办学优势,加强旅游人才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扎实抓好一线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岗位考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特别是要全力抓好导游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考核、严格准入、严格监管、文明执法、严格奖惩,建设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业务精、数量足的旅游职工队伍。八是加强区域合作联动。在区内充分发挥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九是抓责任制的落实。充分发挥“源城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筹兼顾,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分项目落实,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的抓落实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推动源城区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富民兴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中国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分析
摘要:中国的西部有着极其丰富而独特的资源,这一大优势再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使中国西部的旅游业具备了跨越式的条件,但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基础设施和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则成为了这一战略实施的障碍,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障碍,促进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升西部经济的发展速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
一、跨越式发展的含义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既然是“超常规”,它就不是通过单纯地加快速度可以实现的。今天,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跨越式发展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模式选择,其含义主要是指发展速度快,要大步前进,而不是小步跟进,在短时间内,确立旅游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给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发展契机,促进了旅游业在西部经济中战略地位的形成,但是,西部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必须首先克服制约其增长起步的障碍因素,为此需要政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战略举措。
二、西部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一)观念保守陈旧,缺乏创新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西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实现旅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西部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
西部旅游业高成本低效率的开发模式是与陈旧的旅游业发展观、资源观密切相联的。目前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仍在走与东部地区旅游业“同构化”的道路,照搬东部的经验,尚未挖掘西部特色,走出一条新路子。
西部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沿海地区,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二)体制创新非常欠缺
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西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要求微观和宏观的管理体制尽快实现制度创新,扭转经济、社会效益不高的局面,但目前旅游业体制创新的步伐缓慢。
在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结构仍有待确立,一些旅游企业虽然在名义上按照公司结构模式建立了管理组织结构,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未发挥组织功效,反而增加了机构数量,降低了管理效率,“一言堂”现象仍是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企业的顽疾。
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尽管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政府管理机构虽然有所精简和调整,但离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表现在:在决策方面,一些旅游管理部门延用计划经济下高度集权的领导模式,由长官意志代替企业行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场,导致决策失误;在市场参与方面,一些政府投资兴办并管理的旅游企业仍受到政府种种保护,导致了旅游业的垄断经营和不公平竞争,降低了旅游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管理方面,政府部门无法有效地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控,致使欺客、“宰客”的现象大量产生,使得一些外地游客视西部一些名胜游览线路为“畏途”,最终放弃旅游计划。(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建国5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地区极为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西部目前尚未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投资严重依赖政府。
(四)产品结构比较单一
西部地区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西部有青藏高原、九寨沟、峨眉山、黄河壶口瀑布、天山天池、祁连山冰川等着名天然旅游资源;更有以都江堰、秦陵兵马俑、丽江古城、塔尔寺和布达拉宫为代表的世界级人文旅游资源。但西部地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不足。在东部地区,旅游业已形成了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和特种旅游产品并存的多元化产品供给结构,而西部旅游的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即使在观光旅游产品中也仍存在着大量的重复现象,以相互简单模仿为基本特征的“塑像热”、“造庙热”、“仿古一条街热”、“人造景观热”轮番出现,致使旅游产品间的特色无法形成互补效应,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在相互抵消中下降。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中,西部资源优势被开发不足的劣势所抵消。
三、实现西部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一)树立市场化、协调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旅游业依靠优惠政策,依托国际市场,迅速得到了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但是,在西部旅游业发展中,应当反对两种错误的观念:一是由于西部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大,因此,在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着普遍的依赖政府的思想;二是对旅游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市场失灵认识不清,存在着盲目市场化思想。应该认清市场化所讲的市场,不仅包括狭义的市场即各类产品、要素的市场,更强调并包括国家的市场型管理体制,而且包括了市场主体即企业,是一个广义的市场概念。为此,在坚持走市场化道路的同时,应当探索西部旅游业市场化发展特殊路径,综合运用政府职能及市场机制,解决旅游市场的市场失灵问题,促进旅游业在西部的快速发展。
地区间的不协调性是包括东部和西部在内的全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因此,西部在发展旅游业时,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在与东部的旅游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开发和利用中实现与东部的互动式协调发展,进而促进自身和全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思想的影响,西部落后地区极易在“旅游扶贫”的名义下放任竭泽而渔的开发行为,进而造成地区经济“资源空心化”现象。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功能性紊乱,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间接和潜在损失则更大。旅游产业曾普遍被当作一种“无烟工业”,但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仅仅20余年的时间里,就产生了相当多的“旅游公害”,不仅危及自身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因此,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特别强调对开发对象的选择、开发程度的控制及开发过程的监督,以防止旅游开发中出现对象错位和程度失控的现象。(二)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
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的管理水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产权明晰,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责、权、利明确,在权力的行使上相互制衡,形成有效的闭环制约和多元激励机制。因此它对解决中国旅游企业、旅游企业集团中依然存在的“领导一言堂”、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增值缓慢等传统弊病富于针对性和有效性。贯彻实施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旅游企业在制度上实现创新,从市场中获得效益。同时,旅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规模化与集中化也必须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相同步方能取得目标效果。
在资源配置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要提高可持续性、均衡性和集中度,就要求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这在各级政府主宰资源配置权的前提下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政府退出资源配置者的地位是整个旅游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的前提。在产业管理方面,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加,旅游经济管理应走出以条块分割、政企不分为基本特征的传统部门管理模式,过渡到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产业管理模式中。西部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应通过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提供信息引导,编制行政法规,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协调针对旅游产业的各种行政、法律和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来保证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我们所强调的加强旅游产业管理,既非政府主管部门的“无为而治”,也非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预”,而是政府部门应当行使自身应有的产业管理职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为此,可以考虑以下一些方式: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方面可以促进包括旅游业在内的西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速经济增长。可以采用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向外资进入西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为此,西部资本市场的建设、工具的创新(如发行西部旅游建设债券、西部旅游债券、西部旅游建设投资基金等)和融资方式的改进(如采用BOT等方式)等是首先应采取的举措。
(四)突出资源特色优势,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
具有“世界文明博物馆”、“世界民族文化博物馆”、“世界天然博物馆”等众多美誉的西部地区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风光为西部地区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
特色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内涵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开放、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获取竞争优势为日标,利用高新技术,高起点、高效益深加工和利用特色优势资源,以“名、特、新、高”产品开拓并占领市场,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使潜在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西部地区应当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逐渐成熟,个性化、多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自身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自身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产品多元化,在体现特色中实现与东部地区的互补效应,为实现跨地区旅游经济体系的点线联合、客源分享、联合促销等创造条件。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的绿色化、精品化,优化西部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西部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再开发出像“秦兵马俑”、“九寨沟”这样具有世界的旅游绝品来,铸造出21世纪西部旅游业辉煌发展的灿烂明天。
参考文献:
1、陈嘉桢.世纪伟业[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2、李树民.西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J].西北大学学报,2001(3).3、陈实.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2000(2).
第五篇:以人为本抢抓机遇努力实现xx经济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六大后,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提出了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和江泽民主席先后到江苏代表团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为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当前,全省干群牢记着两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以奔放的豪情,聚焦两个率先,谋划两个率先,实现两个
率先。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牢牢抓住国际资本和产业踊跃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早日实现两个率先。作为省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城市和省内惟一的跨江城市,南京以其在沿江开发战略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迎来了抢抓机遇、跨江发展、整体推进的大好时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将沿江开发作为实现两个率先和新一轮发展的着力点,做全省沿江开发排头兵的奋斗目标。这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江北地区仿若阵阵春雷,江北人民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与江南仅仅一江之隔的江北地区发展迟缓,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城乡差别大,江北地域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但GDP却不到全市的五分之一。江北成了落后、贫困的代名词。2002年5月,市委、市政府做出了调整江北行政区划的重大决策,原xx区和原江浦县合并成立了新的xx区,地域902平方公里,人口47万,对新xx区实行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五不变的政策方针,确定新xx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突出、科教发达、生态环境一流的新市区,xx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自然空间和政策空间。2003年,南京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沿江开发战略的提出更是给xx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为xx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xx的腾飞指日可待。现今的xx作为南京的北大门,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沿江资源优势。xx是南京辐射苏北、皖南的前沿阵地,水、陆交通网络齐全,拥有南京最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南京最好的大学;拥有绵延数百公里的自然生态公园环境;拥有长达55公里,占全市四分之一长的长江沿岸线,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都是xx在沿江开发建设中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同时,南京经济发展重心向郊区县转移、发展要素向郊区县集中、权力向郊区县下放、服务向郊区县延伸,市委市政府为促进资本、产业、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加速向沿江地区集聚出台的6个方面12条优惠政策,都为xx抓住沿江开发机遇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面对难得的机遇,xx人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按照两个率先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南京新市区的目标,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城镇布局,努力建成个性鲜明的南京现代化新市区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工业、农业、交通等产业布局规划;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确定了从盘城至珠江一带为新市区的中心区域;形成以老山为城市背景,以山水之间的新市区为主体,以滨江景观为特色的山-城-江带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美好的前景已展现在广大干群面前,xx已经拥有了实现经济起飞的条件和信心。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为xx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xx要实现起飞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xx综合实力较弱,农业产业化尚未完成,第二产业欠发达,新兴服务业还在成长阶段,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水平低,2002年只有54.2,与小康水平的75以上还有较大的距离;基础设施薄弱,与江南的沟通渠道不畅,尤其是两个收费站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xx虽然拥有长达55公里的长江岸线,但绝大部分岸线未得到开发,处于自然闲置状态;江南江北之间的心理距离大,人才流失严重,人口整体素质不高。这五大制约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甚至导致加速经济发展的努力付之东流,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要克服制约因素,抓住机遇实现xx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气候等外部条件和积极争取省、市政策支持外,最根本还在于xx人自身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机遇,从而实现经济的飞跃。笔者认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广大干群能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二是政府是否做到科学决策、高效廉洁,尤其是领导班子是否团结精干;三是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留住人才,提高xx人口的综合素质;四是广大劳动者能否认识到沿江开发的重要性,从而齐心协力,积极投身各项建设事业中去。衰亡源自思想僵化,落后在于思想停滞,进步始于思想解放。第一,要取得先机,加快发展,首要的动力是人的思想解放,这是被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所证明的真理。xx的广大干群,特别是制定决策的领导者,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把党的十六大所蕴涵的解放思想的容量充分发挥出来,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