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劳动竞赛更大作用迎接区域跨越式发展机遇
发挥劳动竞赛更大作用迎接区域跨越式发展机遇
--泰和移动:肖大强
劳动竞赛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开展各种劳动竞赛活动,能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激发员工学习的兴趣。劳动竞赛应当如何开展,才能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真正达到目的,产生效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鉴于此,企业组织各类劳动竞赛时,应打破常规,取消各工种、各单位部门和岗位限制,给全体职工创造一个公开学习、平等竞争、相互交流的舞台,让每位职工都有机会平等参与劳动竞赛活动。同时,职工平等公开的参与劳动竞赛,有利于企业发现、挖掘各种人才,激发职工学习的热情,也增加了各工种相互交流的机会,为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让职工掌握熟悉多项劳动技能创造了条件。
在泰和移动每周的周一例会工作布置上,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区域中心经理主动请缨本周挑战的各项劳动竞赛指标,每到此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当一个区域自信而坚定地喊出自己的挑战奋斗目标时,全体员工都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确定了“以点示范、线片结合、经验共享、整体提升”的“164竞赛活动”总体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1”,就是抓好泰和移动整体的劳动竞赛,为县公司KPI考核指标的完成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经验。树立与时俱进理念,实现企业经济实力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与公司同步,与发展同行,激发新时期移动通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6”,就是组织“6虎腾飞”的区域中心相互之间的劳动竞赛。融合发展,务实创新,进一步加大渠道团队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区域中心的运营效益和渠道的营销服务能力。
“4”,就是把竞争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思、实干意识等贯穿始终。使县公司形成了点、线、片、面交相互动,多层面、全方位、立体式的劳动竞赛新格局,实现了劳动竞赛活动的全覆盖。
关于劳动竞赛如何适应移动公司全业务运营后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问题,我认为必须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一切有利于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思考和探索,既要通过理论的思考,又要依靠实践的探索,不断改进劳动竞赛的管理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新形势下劳动竞赛的新思路,使劳动竞赛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最终有力推动企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要在企业大力搞劳动竞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劳动竞赛的性质和功能。
1、劳动竞赛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里重点是谈劳动竞赛的基本特性:从领域上看,劳动竞赛的主战场在企业内部,它是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心理的方法进行的人为的组织活动。从力度上看,劳动竞赛是通过企业内部机制形成的动力,具有民主性、激励性。从关系上看,劳动竞赛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协作的、友善的、共同提高的。总而言之,劳动竞赛是企业练好内功挖掘内部潜力的有效动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2、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为劳动竞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为劳动竞赛增加了外在推动力。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优胜劣汰规律,迫使企业千方百计挖掘内部潜力,从营销、成本、人力、技术等各环节去下功夫,想办法,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及时有效地开展好的“短、小、快”的突击竞赛则是最简便、最有效、最得力的主要措施。
3、劳动竞赛的多重效应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地位
劳动竞赛所具有的多元效应是任何一种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具有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多重的构成和多层次的效应,如经济效应、成本效应、政治效应、社会效应、协作效应、技能效应。
通过二年多一系列的劳动竞赛,在去年与竞争对手的火热舞台营销PK赛中,培养出一对双簧演艺人才,继而都担任了区域中心经理。在今年的“首季开门红”和“双歼行动”中,一批刚入职的新员工勇夺“营销能手”,树立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有我必胜的自信心,争先竞位的荣誉感。锻炼出每位员工都拥有一颗火热的心,二只勤快的腿,三寸不烂之舌。
融合促发展,创新求突破,发挥劳动竞赛更大作用,努力实现农村区域市场科学发展新跨越。
第二篇:让远程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让远程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说起远程教育,像我这样与电脑打交道比较早的人老早就听说过。但真正知晓远程教育,是去年到村里挂职后;而用远程教育,却是村里獭兔养殖户老朱“激发”的。
2007年,单位领导一片好心,把我原来办公室的电脑也随我“嫁”到村里,方便我在村里办公。经过“捣鼓”,电脑与电视一样,也接上了远程教育。但这时作用不大,除了村干部学学电脑基本操作,以及我工作之余了解一些信息,查找一些资料之外,电脑和远程教育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
有一天,村里獭兔养殖户老朱到村部办事,看到村文书正在使用电脑,恨声恨气地说了一声:“这个祸害!”我很吃惊:“怎么这样说村干部呢?”文书却笑而不语。事后,我才知道,老朱说的是电脑,而不是文书。老朱之所以这样恨电脑,原来是老朱刚刚初中毕业的小儿子这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泡在网吧里,这让忙里又忙外的老朱气不打一处来。我这才恍然大悟。这之后,我就做了一个“有心人”,隔三岔五的到老朱家去,还请老朱的小儿子到村里来,帮我“摆弄”电脑或打开电视收看节目,帮我到远程教育网上“查信息”。时间一久,这个懂些电脑操作、悟性又很强的小伙子在帮村里打打材料之外,对远程教育上的丰富信息兴趣越来越浓厚,上网吧的次数和时间明显少多了。老朱有时到村部办事,当看到大伙儿围着电脑和电视时,怪话明显少了,脸上的笑意也多了。
再后来,我就叫小朱查找党员学习资料,筛选和张贴一些求购求售信息。小朱忙得不亦乐乎。时间很快,转眼几个月就这样过去了。但接连十多天,小朱没有到村里露面,我有点儿诧异,也有点儿着急。在去年初那个雪下得很大的晚上,我正准备到老朱家探个究竟,喝了点酒的老朱却先一步来到村部。灯光下老朱那喝了酒的脸上因兴奋愈发红润。后来,我听村干部说,才知道老朱那天晚上为什么那么高兴。原来,小朱因懂电脑操作,在附近工业园区的一个企业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更让老朱高兴的是,老朱为自己养的几百只獭兔窝在家里销售不出去而焦急万分的时候,是小朱在远程教育上查到销购信息后,帮老朱解了燃眉之急,据说,销售的价格还不低呢。老朱后来逢人便直夸远程教育好。
现在,村里人说我经常盯着电脑或电视在发呆。其实不是,我是在盯着电脑、电视,心里是在想怎样让这个远程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正镶白旗实行“点菜制”不断发挥远程教育实效作用
正镶白旗在农村牧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想农牧民之所想,急农牧民之所急,根据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群众的实际需求,采取党员群众“点菜”的形式,由党员群众点适合自己胃口的“可口菜”,有效增强了远程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点政策法规明白“菜”。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自治区、盟级、旗级各级会议精神为重点,各远程教育站点坚持每月2次的集中政治理论培训,及时为广大党员群众收集下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政策、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帮助广大党员群众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坚定信心。
二、点文化卫生健康“菜”。结合全旗“三下乡”活动,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文化知识宣传,努力把远程教育课堂打造成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新乐园,极大地丰富了农牧民业余生活。东仓、大红山、大地方等村有计划地下载播放高血压、冠心病防治和计划生育知识等相关课件,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传授医疗健康和少生优生等知识,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村风不断走向文明。
三、点科技知识致富“菜”。各远程教育站点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观看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面适合本苏木镇、本嘎查村产业特色的“乡土”教学节目,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致富能力。乌兰察布苏木乌日雅图嘎查苏和本是一个普通牧民,但在学习了远程教育中播放的舍饲圈养、集约化养殖、种植优良牧草和青贮玉米实用技术,第一个带头改良了家中养殖的全部牲畜,并组织青年协助其他牧民改良土种牲畜,目前全嘎查牲畜改良率达到85%。通过他的带动,全嘎查现已形成专业养羊户23户,专业养牛户6户,有效增加了牧民收入。
四、点职业技能务工“菜”。星耀镇是一个务工大镇,年输出劳力5000余人,为帮助返乡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各远程教育站点针对其职业技能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结合市场经济和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务工农民提高就业率。同时,组织返乡农民工集中收看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的《农民工创业就业培训》专栏,学习焊工技能,室外建筑、室内装修等实用技术,切实增强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本领。
第三篇:基层人民调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基层人民调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本文就如何创新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整合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发挥更大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罗家司法所辖区共6个乡(镇),93个村(居)委会,人口 9.5 万余人。现已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共有调委会99个,其中乡(镇)调委会6个,村级调委会93 个,小组设有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共有779名人民调解员,其中本科学历的有40人,占5%,专科有113人,占15%,初中有626人,占80%。近5年来,司法所及各级调解组织在县司法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共调处纠纷7546件,调解成功7453件,调处成功率达98%。为全县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有待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调解组织发展不平衡。目前罗家辖区调解组织主要由农村部分组成,农村部份主要包括乡(镇)、村(居)调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调解组织发展较快,乡(镇)、村(居)调委会100%的建立了调解组织。但一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尚未建立调解组织,导致一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而发生群体性事件或上访事件。
(二)调解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从调查情况看,罗家辖区调解员文化普遍偏低,辖区共有调解员77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村级调解员基本属初中文化,小组调解员中有一部份还是文盲。长期以来农村调解矛盾纠纷主要凭个人威望或长者说了算,多数采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等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施行后,虽然对部份调解员进行了培训,但由于人员素质低和没有经费保障等原因,还有50%的村级调委会不会使用调解协议书,只有口头协议而无任何文字记录,有少部份调委会虽然使用统一的调解文书,但不规范。
(三)各级党委、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调解组织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特别是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
(四)各种调解组织联动配合差,综合协调有一定困难,有时出现矛盾纠纷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调处,对于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或管辖不明的纠纷存在互相推诿扯皮,无人解决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力 度。
由于经费紧张,培训应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司法局要重点培养一批法律业务工作骨干分子,对这些骨干分子要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年青调解员在理论方面相对占优势,对他们应注重业务知识、调解经验方面的培训,多举行经验丰富、优秀的老调解员和年青人员之间的培训交流活动,邀请法院业务骨干和律师定期开展业务讲课,多选几个骨干分子作为人民陪审员,通过参与案件审判的形式,以案学法。而对老调解员应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每年举行1至2次全局性的培训活动。司法所要因地制宜,采取人员集中、以会代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调解员普遍进行培训。要把高学历的人员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是很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基层司法所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调解水平。实行每月一次的调解主任学习、培训、分析例会制度。会上主要听取本辖区本月的治安状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报告;排查近期各辖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研究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或跨乡(镇)、村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和防激化措施;交流纠纷调处工作经验,安排下一步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抓好厂矿、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化解矛 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人民调解组织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是及时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最有效的办法。建立调解组织势在必行。要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把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起来,根据企业(页岩砖厂等)、行业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行业调解组织,使基层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联合调处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精心、合力应对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调解有效、调处有果,创造“五指并拢”的拳头效应。
建立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治安调解、民事诉讼相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可在县一级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或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在乡(镇)一级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县与乡、乡与村之间,建立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调解联动网络。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可确定国土、建设、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老龄委等部门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单位,通过加强网络管理与协调,积极促进各调解组织规范运作。这样当发生比如土地、林权等等纠纷时,由国土、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纠纷。与此同时,可以开展联片调解,即组织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巡回调解,依法调解,以案释法,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在全县尝试创建治安、民间纠纷联合接待调处工作机制。在派出所内设臵纠纷联合接待调处室,由2名公安民警和1至2名人民调解员共同负责本辖区内治安纠纷、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形成司法所与派出所联合办公,民警与调解员联合调解的排查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地保障双方共同捕捉信息、共同研究调处方案、共同处臵应急情况。当民警发现纠纷迹象和苗头时,及时通知调解员;当调解员发现治安案件时,及时反馈给民警,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在第一时间联调联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使合作更加务实,行动更加有效,及时化解矛盾保平安。打、防、控工作密不可分,只有在源头上遏制住矛盾激化,才能奠定创建平安的稳定基础;只有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防控体系形成互补,才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新平提供保障。
(四)努力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的公信度和严肃性。
各级调解组织要赢得本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各级调解员必须注意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使知识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要努力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全面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准确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2、要重点把握当前各级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自觉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工作中才有发言权,提出的建议才能受到重视、被采纳,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争取领导的肯定。
3、要经常请示汇报以赢得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及时传达上级关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方针指示;及时汇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及时汇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活动;及时汇报调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委、政府增强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意识,积级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使党政主要领导要舍得花费精力想平安,要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要舍得挤出财力买平安,真正落实“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乡(镇)人民调委会要积极支持、帮助村、组人民调解员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他们的公信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改变现在当事人发生一点小纠纷就嚷着要到司法所的现状。乡(镇)人民调委会重点放在提供法律咨询、业务指导、案件分析上,不需出面的,尽量不要出面,在后面支持、帮助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让群众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公正、合理地解决纠纷,同时也让调解员享受到调解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 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做人民调解工作光荣的良好气围。
提高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做了不说谁知道,司法所要把对外宣传工作作为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专人负责、抓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宣传手段不能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报刊、杂志的宣传对象、范围毕竞有限,要努力开辟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基层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起的积级作用,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使人民调解工作打开新局面,为创建平安罗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发挥资源优势,谋求跨越式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谋求跨越式发展
生态经济致富路
郑荣胜(共淳安县委书记)
从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看,欠发达地区走上发达之路,大致都经历了把生态资源当做原料出售低附加值的生态资源原料化阶段,以及通过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生态资源经济化阶段,最终走上依托生态品牌集聚生产要素这一衍生附加值的区域经济生态化阶段。保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地的认识迟早、工作力度的大小,决定了转段速度的快慢。在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水成为世界发展潮流人今天,作为杭州西部生态屏障的淳安要作何选择?答案是惟一的。
淳安作为经济欠发达县,又是生态资源富有县,决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始终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条环保优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在打响生态品牌、发展生态经济上谋求跨阶段式发展,这不仅是打造“绿色浙江”、“生态杭州”的需要,也是淳安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淳安集山区、库区、老区、边区于一体。县内有誉满天下的第一秀水千岛湖,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水域最广、容量最大的一级水体,湖区森林覆盖率为95%,空气总悬浮颗粒指标仅26,生态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地区难得的绿色王国和天然氧吧。一直以来,淳安历届县委政府都始终把千岛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倾全县之力,创下自身的品牌,先后荣获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国家环保“一控双达标”县、省级文明县城等多项荣誉。这样的生态建设成果,无疑成为淳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坚实基础。如何使用淳安的生态优势不仅为一块响亮的品牌,而且成为百姓摸得着的实惠,并使这种实惠内化成更高层次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最终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的目标。笔者认为,一定要在“保护、利用、培植”上下功夫。
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必须坚持以优先保护环境为先决条件
淳安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保护第一、环境优先的基础之上,优先保护环境为万事之首,决不能焚山而猎、竭泽而渔,任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都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是持之以恒地开展“保护母亲湖、洁美大行动”等群众性环保工程。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突出保护千岛湖生态环境重点,全民动员,常抓不懈,全面提高环保意识,在保护中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二是力抓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在加强建设162万亩国家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加大退耕还林力度,以消灭荒山、荒坡、荒地为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提高全县范围的森林覆盖度。三是狠抓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地质灾害。对易发灾害的小流域和山体用更高的标准进行生态型的综合整治。四是加大千岛湖保护和环保执法力度。近三年来,我们先后从千岛湖保护专项基金中支出3.23亿元,投入到母亲湖的保护之中。大力兴建和改善排污设施,2000年以来就投入了建设资金2215万元。严格执行禁磷等“五禁”要求,落实“三同步”政策,加强环保执法检查,保障环保产业发展。五是严把环保第一关。严格防止工业结构选择欠当、空间布局散乱无序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地招商引资过程中严格把好惟一一道“槛”,对有污染治理难达标的企业,哪怕有上亿的投资都要拒之门外,确保淳安按新型工业化轨道运行。在城建上严控建筑物高程、严禁侵占湖岸线资源,不露黄土,尽量不填湖。
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必须坚持以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培育别具一格的生态产业为有力支撑
以生态谋发展是一种超前的发展战略,需要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和过程。其关键在于认真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找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相协调的结合点,借生态优势之力,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一是在农业上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外连都市、内建基地、主攻加工”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大力发展面向都市消费的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壮大茶、桑、果、畜四大支柱农业产业,发展水产、蔬菜、中药材、毛竹、花卉苗木五大特色产业,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产品,力争使淳安成为全国性的茶叶之乡、有机鱼之乡、山核桃之乡、蚕桑之乡,打响大都市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品牌。二是在工业上要走环保型、资源加工型和百姓块状经济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突出培育水产业,重点发展以啤酒、茶叶、水果等绿色饮料产品加工业,打响“中国水业基地”品牌,改造提升轻纺业,力抓竹木加工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努力形成环保优先、以资源加工和高科技为重点的个性化工业产业新格局。三是在旅游经济上加快从观光单一型向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转变,引入生态旅游新观念,构筑景区“一中心、两主线、三湖区、四板块”的点线面有机结合新局面,全面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休闲度假风景名胜区。四是在城市建设上实施城镇化战略,按照“东扩西拓、南伸北展、伞状开发、梯度推进”的思路,追求个性和特色,不求大、只求精,不求洋、只求特,不求标新立异、只求相得益彰,真正体现“城在山中,山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在景中”的独特风格,强化城市旅游集散功能、商贸服务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和产业支撑功能,整体提升千岛湖的城市品位,努力把淳安建设成为全省人居环境最好的养生居住天堂和江南山水名城。
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必须坚持走培植和利用生态资源并举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如何在短时期内使淳安跟上发达地区的发展步伐,整体融入大都市,全面接轨长三角,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经济腾飞的“助动器”。换句话,就是一定要在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优势的进一步培植和营造。一是全力培植和制造新的生态资源。立足县情,顺应发展需要,大力推广种植毛竹、速生杨桐和花卉苗木,迅速扩大种植面积,为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生产资料。二是着力重组生态优势。在调研基础上对林业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对千岛湖景区的林业进行科学改造,以营造新景观生态优势。三是大力开展创建工作。坚持创建工作“三步走”战略,即力争今年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5年力争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县;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四是借力经济全面发展反哺生态建设。专门建立生态保护基金,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五是认真实施《淳安县千岛湖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以规划来规范,以规划来推动,以规划来保障。要根据《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分阶段抓落实出成效。通过《规划》的实施,努力使生态建设全面涉及有序规范的发展轨道,整体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全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留下一片绿色,致富一方百姓,是一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经济和谐发展的主旋律。只有打响生态品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才
能不断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从形式到内容上把经济效益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发挥优势求发展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思考
施放(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往往具有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由于历史原因,资源一直无法高效益利用。省委、省政府“十五期间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效益农业;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保护机制;加快发展科教卫生事业。作为欠发达地区如何科学利用内部优势促进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正确识别优势性质,二是充分发挥优势作用。
正确识别优势性质
从性质划分,优势有两类,一类是优势地位,或客观优势,其属于自然禀赋优势,如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二是优势实力,属于后天培育优势,如人文精神、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和优惠政策等。欠发达地区发挥优势作用就是做到“高起点实基础,开放型内聚式”,高起点就是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实基础要求以资源比较优势、竞争差别优势和发展潜在优势为基础,构筑跨越式发展平台;开放型是把地区发展置于率先实现现代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大环境下,使各类优势与周边地区的优势互补、互补、互动;内聚式则要求进行优势整合,使优势产生倍增效应,具体说就是培育、做强推进型产业,如现代大农业、绿色旅游业和深度加工业等。
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应该体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的特点。一是信念和信心统一,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有出路的信念;树立发展的力量源于人民,发展的成功利益于人民,依靠人民一定能实现奋斗目标的信心。二是超前和超常导向,即借鉴前人经验,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即遵循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策略,突破发展中的瓶颈,走出一条以工业化为基础、城市化为载体的新路子。工业化与城市化应该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增强地区城镇对资源、人才、产业与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以城镇为平台,推动工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优势作用
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与持续性发展相统一,在其发展的战略部署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持续发展。持续发展要求社会调控的机制能促进经济发展;发展又不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创建人类美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现代经济的发展,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许多发达地区正在为治理环境污染而头疼,作为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围绕生态建设,培育壮大优势生态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建设等,构建发展生态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摸清资源家底,充实管理机构,倡导文明新风,完善政策法规;运用绿色资源,开发绿色技术,进行绿色生产,引导绿色消费,发展绿色经济。
错位发展。错位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发挥地缘优势。地缘优势是一个地区所固有的地理位置和空间状态。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空间形式。地缘优势只有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它的优势发挥出来,它不是自发地发挥优势,而且地缘优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发展,它可能不再成为优势。所以地缘优势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一定范围内发挥优势。优势的发挥要有一定条件,而且必须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地缘优势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优势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和内容。同样,壮大经济实力也是发挥地缘优势的根本目的。欠发达地区真正走跨越式发展之路,还需要正确定位,形成特色。错位发展可以促进特色经济的形成,特色经济的形成又可以推动错位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并不意味着同一化,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区域间建立更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把区域合作上升到产业协同的高度,实现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形成产业一体化的格局,实行非均衡发展。
在一个区域经济圈内,各地区发展的竞争力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特而强,既避开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强势,又借助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强势。如淳安的发展就必须与杭州“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欠发达地区经济飞跃的充分条件。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注重培育创新的政策和氛围环境,构建创新的社会和企业体系,运行创新的风险和激励机制。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性发展,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营造一个门槛更低、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设施更全的能吸引投资的发展环境,创造使欠发达地区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制度条件和市场条件。
欠发达地区在技术创新力量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可以聚集异地的技术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出众多的本土化科技成果,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自身新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而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要面向未来,从重点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转向重点开发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资源型经济和科技型经济并举,把高新技术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产业,还应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考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建立起与国际经济相协调的产业结构体系。
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首先,社会应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社会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进行调整,即由人类是自然的奴隶→人类是自然的主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次,经济应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适应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与自然和谐的基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就在于工业主导地位不强,工业发育不足,工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例偏低。只有发展工业化,才能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全力加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只有大力发展以最有效利用资源的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才能保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使中华民族“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
第五篇: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发挥三大作用
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发挥三大作用
发布时间: 2011-05-26 来源:湖州在线
2010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了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部署,对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作出重要安排。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是中央对兵团的一贯要求,也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明确要求。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要求兵团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目标,着眼于更好发挥“三大作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一、以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唱响兵团精神宣传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年等活动为载体,凝聚兵团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更好发挥“三大作用”的思想基础。没有思想上的统一,就没有行动上的自觉。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关键在于凝心聚力,在于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兵团党委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集中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再创辉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更新思想观念、完善发展思路、破解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将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来,凝聚到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上来。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老一辈兵团人优良传统,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班人”,推动党员干部“一层人”,带动职工群众“一群人”,促进干部职工思想更加解放、信心更加坚定、精神更加振奋,打造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要求、政治特别过硬、能力特别过硬、作风特别过硬的兵团职工队伍。将2011年确立为兵团干部作风建设年,突出执行、服务、落实三个环节,着力提高执行力,围绕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强化服务,促使各级机关和干部特别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以优良的作风贯彻落实中央和兵团党委的部署。
二、以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为核心,构筑兵团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更好发挥“三大作用”的体制基础。处理好“三大关系”,是更好发挥兵团“三大作用”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当前就是处理好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转变屯垦方式、加强戍边工作,建立既有利于跨越式发展又有利于促进长治久安的体制机制。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实现兵团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的紧密结合,重点是处理好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关系。适应新疆工作的新形势、完成中央交给的新任务,必须积极探索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建立既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处理好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牢记兵地共融才能全力推进跨越发展、兵地一体才能有效促进长治久安,自觉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发挥兵团生力军作用,不断巩固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局面。紧紧围绕处理好“三大关系”这个核心要求,着力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统筹意识、改革开放意识、民生优先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以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为路径,奠定兵团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更好发挥“三大作用”的实力基础。要以城镇化为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发挥主体作用、主导作用和主动性,通过对口援疆这个平台,全面推进兵团“三化”建设,丰富屯垦内容,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兵团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要按照中央要求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兵团的首要任务和长远大计,做优做强石河子等兵团现有城市,选择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垦区中心城镇按照石河子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再规划建设一批县级市,适度发展兵地共建城区和师部城区促其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结合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有兵团特色的团场城镇,使城镇成为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加速器、现代文明的聚集地、维稳戍边的新堡垒。要发挥兵团农业资源充足、疆内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地处向西开放前沿的优势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增强造血功能为目标,以市场运作为手段,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具有支撑性的主导产业,推动兵团工业经济快发展、大发展。要发挥农业这一兵团的优势和强项,以龙头企业、品牌产品、基地建设为抓手,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做优做强棉花产业、特色园艺业和现代养殖业,加快推进国家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确保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团场效益明显提升、农业资源持续利用,使兵团农业成为引领新疆和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排头兵。积极参与新疆资源开发,注重环保优先,培养实用和高素质人才,为推进兵团“三化”建设提供资源保障、环境支撑和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