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
在我省开展“推进最安全地区建设”,开展“平安xx”的创建活动,为实现“两个率先”创造最佳的社会发展环境,给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要在高起点、大范围内建成最平安地区,必须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八点:
一、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分管还是不分管,都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执政为民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而不是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公安政法综治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来抓。在领导分工上,既要克服“分工分家”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又要克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治安问题突出时重要,太平无事时次要;‘严打’时重要,‘风头’一过次要”的现象,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坚持创安不动摇。
二、在群众参与度上形成合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地区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创建工作的力度、广度和进度,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在主动履行职责上形成合力。各级综治委都有一批综治委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单位如果都能主动地履行职责,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工作局面就会大不一样。应当承认,有些综治成员单位在履行职责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是有成绩的,但也有些是挂空名不干事的,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履行职责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明文规定,凡是综治成员单位都要把当年开展综治工作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加以总结,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四、在构筑防控体系上形成合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的边际界限、城乡界限、工农界限已经变得很模糊,户籍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因此,如果继续采取过去那一套“各自为阵”、“人海战术”等防控手段来做现在的社会治安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尽快打破条块界限、地域界限,建立治安防控体系大格局,采用先进的技术防控手段,不分白天黑夜,不分陆上水上空中,实行24小时全天控制预防,使犯罪分子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五、在建立新的运作机制上形成合力。20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直采取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支持”运作机制。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情况下,尤其是县市区这一级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许多机构的性质、职能和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县市区大部分有下属企业的系统局公司(即“条”)现在已经改成了股份制企业或者叫控股公司,不再具有过去的领导职能,只是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过去的下属企业不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条”已经散架。现在所谓的“条”与原来下属单位的链接关系已经分离。作为市县区这个“块”与原来的“条”的关系已经变得很松散,更难以“结合”,而且“块”的职能也与以前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块”对辖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已经由过去的“婆媳”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服务指导关系。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运作机制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作出新的调整。
六、在奖惩措施上形成合力。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所以难度很大,就是因为这项工作不光各级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且还要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些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这在一切投入强调“回报”和“效益”的今天,是很难推动这项工作的。因此,要创建平安地区,必须对原来的综治奖惩措施和实施办法进行修改,从而推动各种经济成分的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加大依法处理的力度,从而使各单位都重视治安工作。
七、在经费保障上形成合力。高投入才能高产出高回报,社会治安工作也不例外。创建最安全地区需要经费保障,但当前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缺口很大。专业队伍建设成本加大,协警力量(保安等)扩大,社会面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摊子增大,这些都需要钱。但政府经费不富裕,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群众中筹集资金很困难。解决的办法除了各级政府适当加大财政投入之外,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应该通过调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明确平安地区建设所需经费,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应该各自承担的额度,从而使“创安”的经费有明确的来源和相应的保障。
八、在警力配置上形成合力。公安政法部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的任务都是化解矛盾,打击犯罪,维护一方治安。因此,政法各部门之间首先要相互配合,通过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维护社会治安作出积极的贡献;其次公安内部要利用有限的警力,突出重点,合理配置;三是公安内部领导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下属之间的配合,部门与部门的配合,都要有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使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的打击和防范效益;四是提高单个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综治队伍整体作战能力。
第二篇: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
在我省开展“推进最安全地区建设”,开展“平安xx”的创建活动,为实现“两个率先”创造最佳的社会发展环境,给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要在高起点、大范围内建成最平安地区,必须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八点:
一、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分管还是不分管,都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执政为民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而不是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公安政法综治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来抓。在领导分工上,既要克服“分工分家”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又要克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治安问题突出时重要,太平无事时次要;‘严打’时重要,‘风头’一过次要”的现象,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坚持创安不动摇。
二、在群众参与度上形成合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地区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创建工作的力度、广度和进度,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在主动履行职责上形成合力。各级综治委都有一批综治委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单位如果都能主动地履行职责,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工作局面就会大不一样。应当承认,有些综治成员单位在履行职责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是有成绩的,但也有些是挂空名不干事的,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履行职责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明文规定,凡是综治成员单位都要把当年开展综治工作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加以总结,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四、在构筑防控体系上形成合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的边际界限、城乡界限、工农界限已经变得很模糊,户籍管理难度随之加大,调查报告《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因此,如果继续采取过去那一套“各自为阵”、“人海战术”等防控手段来做现在的社会治安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尽快打破条块界限、地域界限,建立治安防控体系大格局,采用先进的技术防控手段,不分白天黑夜,不分陆上水上空中,实行24小时全天控制预防,使犯罪分子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五、在建立新的运作机制上形成合力。20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直采取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支持”运作机制。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情况下,尤其是县市区这一级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许多机构的性质、职能和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县市区大部分有下属企业的系统局公司(即“条”)现在已经改成了股份制企业或者叫控股公司,不再具有过去的领导职能,只是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过去的下属企业不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条”已经散架。现在所谓的“条”与原来下属单位的链接关系已经分离。作为市县区这个“块”与原来的“条”的关系已经变得很松散,更难以“结合”,而且“块”的职能也与以前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块”对辖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已经由过去的“婆媳”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服务指导关系。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运作机制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作出新的调整。
六、在奖惩措施上形成合力。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所以难度很大,就是因为这项工作不光各级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且还要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些投入不可能马上得到回报,这在一切投入强调“回报”和“效益”的今天,是很难推动这项工作的。因此,要创建平安地区,必须对原来的综治奖惩措施和实施办法进行修改,从而推动各种经济成分的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加大依法处理的力度,从而使各单位都重视治安工作。
七、在经费保障上形成合力。高投入才能高产出高回报,社会治安工作也不例外。创建最安全地区需要经费保障,但当前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缺口很大。专业队伍建设成本加大,协警力量(保安等)扩大,社会面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摊子增大,这些都需要钱。但政府经费不富裕,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群众中筹集资金很困难。解决的办法除了各级政府适当加大财政投入之外,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应该通过调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明确平安地区建设所需经费,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应该各自承担的额度,从而使“创安”的经费有明确的来源和相应的保障。
八、在警力配置上形成合力。公安政法部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的任务都是化解矛盾,打击犯罪,维护一方治安。因此,政法各部门之间首先要相互配合,通过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维护社会治安作出积极的贡献;其次公安内部要利用有限的警力,突出重点,合理配置;三是公安内部领导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下属之间的配合,部门与部门的配合,都要有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使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的打击和防范效益;四是提高单个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综治队伍整体作战能力。
第三篇: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
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
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2007-12-12 18:03: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2)在我省开展“推进最安全地区建设”,开展“平安xx”的创建活动,为实现“两个率先”创造最佳的社会发展环境,给我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下,要在高起点、大范围内建成最平安地区,必须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此,要抓好以下八点:
一、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分管还是不分管,都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作执政为民和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而不是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公安政法综治部门 的一项业务工作来抓。在领导分工上,既要克服“分工分家”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又要克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治安问题突出时重要,太平无事时次要;‘严打’时重要,‘风头’一过次要”的现象,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之中,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坚持创安不动摇。
二、在群众参与度上形成合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地区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创建工作的力度、广度和进度,因此,要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
三、在主动履行职责上形成合力。各级综治委都有一批综治委成员单位。这些成员单位如果都能主动地履行职责,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其工作局面就会大不一样。应当承认,有些综治成员单位在履行职责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是有成绩的,但也有些是挂空名不干事的,强调客观原因多,主动履
行职责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明文规定,凡是综治成员单位都要把当年开展综治工作的情况作为工作实绩加以总结,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四、在构筑防控体系上形成合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的边际界限、城乡界限、工农界限已经变得很模糊,户籍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因此,如果继续采取过去那一套“各自为阵”、“人海战术”等防控手段来做现在的社会治安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尽快打破条块界限、地域界限,建立治安防控体系大格局,采用先进的技术防控手段,不分白天黑夜,不分陆上水上空中,实行24小时全天控制预防,使犯罪分子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五、在建立新的运作机制上形成合力。20多年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直采取的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条条支持”运作机制。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情况下,尤其是县市区这一级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和
政府机构改革,许多机构的性质、职能和隶属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县市区大部分有下属企业的系统局公司(即“条”)现在已经改成了股份制企业或者叫控股公司,不再具有过去的领导职能,只是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与过去的下属企业不再是隶属关系,而是并列关系。也就是说“条”已经散架。现在所谓的“条”与原来下属单位的链接关系已经分离。作为市县区这个“块”与原来的“条”的关系已经变得很松散,更难以“结合”,而且“块”的职能也与以前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块”对辖区内的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已经由过去的“婆媳”关系变成了现在的服务指导关系。因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运作机制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而作出新的调整。
六、在奖惩措施上形成合力。做好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所以难度很大,就是因为这项工作不光各级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而且还要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而这些投入不可能马上
得到回报,这在一切投入强调“回报”和“效益”的今天,是很难推动这项工作的。因此,要创建平安地区,必须对原来的综治奖惩措施和实施办法进行修改,从而推动各种经济成分的单位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此,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加大依法处理的力度,从而使各单位都重视治安工作。
七、在经费保障上形成合力。高投入才能高产出高回报,社会治安工作也不例外。创建最安全地区需要经费保障,但当前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缺口很大。专业队伍建设成本加大,协警力量(保安等)扩大,社会面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摊子增大,这些都需要钱。但政府经费不富裕,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群众中筹集资金很困难。解决的办法除了各级政府适当加大财政投入之外,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应该通过调研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明确平安地区建设所需经费,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应该各自承担的额度,从而使“创安”的经费有明确的来源和相
应的保障。
八、在警力配置上形成合力。公安政法部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力军,虽然分工不同,但共同的任务都是化解矛盾,打击犯罪,维护一方治安。因此,政法各部门之间首先要相互配合,通过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维护社会治安作出积极的贡献;其次公安内部要利用有限的警力,突出重点,合理配置;三是公安内部领导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领导的配合,下属与下属之间的配合,部门与部门的配合,都要有一整套措施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使有限的警力发挥最大的打击和防范效益;四是提高单个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提高综治队伍整体作战能
创建“平安江苏”的关键是形成合力
第四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有效促进新学员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政治理论教育一系六队坚持从严治队,按纲建队,努力做好05级新学员的行管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快速有效的促进了新学员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学员六队共有05级学员49名,其中军事历史专业24名,哲学专业25名,含女生2名。在三号院的两个月军政训练中,他们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培养了良好的军人意识,锻造了过硬的生活作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先后获“队列训练优胜奖”、“综合演练第一名”,并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回院本部近一个月以来,在院部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学员队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积极地把练就的过硬作风带到以管理及其它各项工作中去,积极工作,刻苦学习,较快的适应了院本部学习生活环境。
一、寓教于管,充分发挥“软管理”和“硬管理”的综合新学员刚从三号院回来,对学院的严格、紧张的管理还不是很适应,思想上有时出现消极情绪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促进管理,六队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坚持管理育人,既从严要求,又依法办事。一方面是给他们讲清道理。学员队每周坚持对学员进行一次思想教育,按时集中组织一次条令条例、规章制度的学习。对在管理上比较被动、消极的重点个人进
行逐个谈心,从思想上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增强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学员队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办事,对在道德纪律方面出现有违犯原则性问题的,从严治理,从制度上让他们不敢范,从而达到管教的有机结合。
二、狠抓骨干队伍建设,发挥纽带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骨干队伍。六队在三号院军训后期就配备了副班长,配合新训班长开展工作。拉练前夕,根据观察考核和培养,选拔出一批人品正、工作积极、热情高、能力素质较强的学员担任各级骨干,通过骨干管理和观察,及时反应学员在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为本院的学习管理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进行系统的骨干能力素质培训。针对新上任骨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的能力比较欠缺的情况,学员队充分发挥高年级的传、帮、带作用,组织高年级学员对新骨干进行了队列训练集训、规章制度学习和经验交流。通过集训,激发新任骨干的工作热情,使骨干们深刻理解和掌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自身的自责,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指挥技能以及协调办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提高,较好的发挥骨干在学员队建设中的主力作用,推动了新学员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切实掌握新骨干任职情况,监督指导骨干工作。军人委员会和高年级骨干认真负责、密切配合,及时了解骨干的思想状况,针对个别骨干信心不足,方法不当
等问题,及时发现、加以引导,增强骨干纪律意识,培养了一支作风严谨、要求严格的骨干队伍。
三、以老带新,充分发挥高年级的传、帮、带作用 一是指定部分大四学员为负责人,分配到各班,与学员进行交流,了解新学员返校后的所思、所感。通过与新学员进行“如何正确面对军校的管理”等交流讨论纠正了学员的不成熟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强化了军人意识,明确了行管目的,巩固了军训效果,也为他们在回到本院后能迅速适应院本部的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二是针对新学员到校时间短、对学院缺乏了解的特点,在学员返校后的第一周内专门抽出时间,加班加点进行学员手册、“院纪院规”以及学员队自己制定的《日常管理细则》、《量化管理细则》等制度的教育学习,使他们明白学院和队里的规定,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三是加强高年级的自身养成,严格管理,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加大对高年级的管理,提高他们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给新学员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紧张氛围。让他们切实体会军校管理理念和方法,较好的遵守各项制度,加深了对军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的理解,促进学员队的日常管理。
四是狠抓各项制度落实
每周组织一次新学员学习条令条例,使学员掌握院纪院规基本精神和要内容,树立按纲指导、按纲建队的工作意识和标准;狠抓落实,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指导、加强建设、争先创优,严密组织纪律,培养优良作风,建立和保持正规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新学员的不同特点,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在落实条令上,不等不靠,严抓细扣,及时堵塞各种薄弱环节。如制定教学量化管理细则、卫生检查实施细则、活动室管理规定等等;实行“三有”制度,每次活动有计划,每项工作有总结,每次检查有讲评,健全了制度体系,形成区域内严密的管理网络。坚持按章办事,抓好落实,从起床、操课到就寝等点滴入手,狠抓队列、经常组织检查和评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内务和一日生活制度的落实,严抓学员日常军人素质的养成。通过点滴作风养成,加深了新学员对条令的理解,提高了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近期,学院迎接的检查比较多,学员队紧紧抓住之一契机,“以检促建”,高标准,严要求,较好的推进了新学员管理工作。
学员六队在新学员的管理工作中,严格要求,科学管理,积极发挥高年级的传、帮、带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扎实有效地使学员适应了学院的学习生活,使管理工作走向了正轨。
第五篇:集中民智 形成合力
集中民智 形成合力
●郭端建 张金春
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改进作风的重要内容。
《韩非子·八经》云:“力不敌众,智不尽物。”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敌不过众人;一个人再聪明,也不可能穷尽万物。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总以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比群众高明,不大重视民智,下去了解情况也不注意听取官兵的意见和建议。殊不知,仅有自己的积极性,没有群众智慧和力量的凝聚与汇集,就难以形成部队建设的强大合力。
群众最有发言权。广大官兵工作、生活、训练在第一线,他们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更清楚、分析更透彻、体验更深切。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聪明才智,才能克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有效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工作的漏洞,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领导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指出:“主观主义者不懂得,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我党我军始终坚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宝贵经验和力量源泉。基层广大官兵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与广大官兵积极发挥聪明才智密不可分的。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地道战、地雷战,就是集中民智的光辉范例。新时期在国家和军队深化改革的广阔实践中,处处体现着集中民智的神奇伟力。
集中民智,必须尊重广大官兵的首创精神,努力营造敢于实践探索、踊跃谏言献策的良好氛围。领导要带头站在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的立场上正确看待官兵的意见和建议,破除个人面子观念,哪怕他们的意见逆耳难听,或者他们的经验不甚完善,也应该积极引导,热情鼓励,真诚吸纳或及时总结推广,努力形成积极推进部队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落实。
(解放军报 2002年03月26日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