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主持词(何文君)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主持词
何 文 君
(2007年11月2日下午)
同志们:
现在开会了,请大家自觉地把手机关闭,全心全意开好会。
这次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重要会议。出席今天会议的市领导有:道晋同志、广明同志、文君同志、上德同志、海平同志;参会人员有各县(市、区)分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常委和副县(市、区)长、农办主任、新村办主任;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责任人;市直单位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长,共计160余人。
下午大会的议程有五项:
一是宜章县委书记周笑春同志致词;
二是宜章县县长李五一同志介绍经验;
三是宜章县梅田镇党委书记黄春华同志作典型发言; 四是市政府副市长陈海平同志作工作报告;
五是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戴道晋同志作重要讲话。现在,先请宜章县委书记周笑春同志致词,大家欢迎!……
下面,请宜章县政府县长李五一同志介绍经验,大家欢迎!
……
第三项议程,请梅田镇党委书记黄春华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海平副市长作工作报告,大家欢迎!
……
第五项议程,请道晋市长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道晋市长的重要讲话、海平同志的工作报告对做好下段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宜章县介绍的经验对各地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市各级各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紧密结合“三农”工作实际。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总结工作还是分析形势时,都对“三农”工作予以强调。他在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告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来分析和部署,总结了近年来“三农”工作的新观点、新概括、新举措,既明确了今后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又强调了政策要求、工作重点和发展措施。这些重要论断和部署,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要求明确,切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党关于“三农”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为当前和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二,要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
弱,工作不能松劲。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既是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次交流、一次检查,更是加快示范村建设进度的一次鞭策、一次推动和一次提高。各县(市、区)要把这次现场会当作示范村建设的新起点,再鼓劲、再加油、再提高。会议结束后,与会同志要立即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汇报,研究落实意见,并尽快把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市直各单位要以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进一步发挥好应承担的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第三,抓紧时间,完成好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今年只剩下个多月时间,马上到了各项工作的“收割”季节,大家一定要以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工作,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市农办要着手牵头抓好农村工作包括“四个确保”的考核工作,通过考核来检验和推进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大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立足康县资源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新村
——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
中共康县委员会 康县人民政府
(2011年6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和重要决策部署,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这次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对我们康县来说,既是学习兄弟县经验的难得机会,更是鞭策和促进。尤其上午观摩了两当县新农村建设,刚才又听取了兄弟县的经验介绍,使我们受益非浅,深受启发。现我就康县新农村建设情况予以汇报:
康县有着独特的绿色资源和丰富的物产优势,不仅是西部地区原生态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绿色名县、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食用菌行业先进县。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和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及文明长廊建设的要求,从康县实际出发,把乡村清洁活动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新载体,把“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作为奋斗目标,按照“完善一个规划,突出三项建设,发挥四
项作用,建立四种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扎实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乡风民俗有了新气象,文明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完善一个规划,明确创建目标,提升生态文明村建设档次和水平
我们立足康县生态、水利、矿产等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现状,围绕把康县建设特色农业强县、生态旅游名县、绿色食品大县的目标,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建生态村、做文明人、走富裕路”的思路和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同时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内涵、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制定出台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结合学习安吉创建“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中国美丽乡村经验,根据我县各村居住环境、村容村貌等不同类别和特点,为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内涵,在房屋风貌、庭院改造、文化墙建设上彰显特色,聘请了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把一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作为一个小品来改造,按照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标准,编制了阳坝宋沟、庄科、长坝段庄等19个精品村和48个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房屋风貌改造设计,编制了51个达标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不同的建筑风貌、创建方式和建设标准,坚持做到了没有规划不设计,没有设计不审批,没有审
批不建设。
三、突出三项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加生态文明村建设后劲
我们坚持从农民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利益入手,重点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通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不断夯实了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一是抓群众增收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我们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突出发展生产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化开发步伐,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开发思路和“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健全市场、打造品牌、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畜牧水产养殖、中药材、蔬菜等区域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发展其它地方特色产品。通过扩基地、状规模,兴企业、深加工,创品牌、建市场等措施,加快了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提质增效,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共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植基地91.69万亩,其中核桃52.12万亩、茶叶4.83万亩、桑园3.92万亩、中药材4.21万亩、蔬菜2.61万亩、花椒24万亩;食用菌生产规模10万架,年出栏畜禽83.8万头(只);中华大鲵存塘数量6万尾。建成
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1个,建成农产品专业市场3个,特色农产品总量26038吨,特色农业总产值29517.38万元,农民人均农业特色产业纯收入达到10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5%。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我们抢抓灾后重建、对口援建和扩大内需三大机遇,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与农村灾后重建、与扶扶贫开发、与乡村清洁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三年灾后恢复重建,全县农村34966户住房重建和10136户维修加固的全面竣工,使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同时,我们以解决群众行路难、用电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通讯难等“六难”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乡村绿化工程、房屋亮化工程、道路硬化工程、环境美化工程和群众素质提升工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硬化进村主干道路93660米,入户道路89603米,完成空地绿化34747平方米,完成乡村道路绿化24670米,栽植绿化树木71744棵,拆除危房8859间,亮化房屋10468间,屋顶改造368户,庭院改造2820户,改灶、改厕、改圈4808户,清理垃圾6858方,新修护坡2744米,新建桥梁31座,新建排水渠5294米,整修村级组织活动室92座,修建人饮工程62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一个个设施齐全的生态文明村基本建成,有力地加快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是抓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为破除农村陋习,改变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县上从县委讲师组、党校、农广校等单位抽调专门力量,深入全县21个乡镇350个村开展了党的惠民政策、农村适用法律法规宣讲活动、科技知识和农村适应技术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在全县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家庭》活动和“十大孝亲敬老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通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文化站21个,农家书屋125个,配送图书17.57万余册,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80个,安装健身器材108套,修建文化墙375面5600平方米,篮板13副,球台40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健身、求知增智的生活环境。
二、发挥四项作用,激发内部活力,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
一是发挥宣传驱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势。依托新闻媒体,在康县电视台、康县新闻网、《康县报》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结合农村灾后重建成果的宣传报道,以图像、文字、图片摄影等形式,开展了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宣传报道;利用宣传车、悬挂标语横幅、村级大喇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编印了5多万份《生态文明村建设村民手册》,逐一发放到农户手中;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还积极联系陇南日报社、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以及甘肃文明网等新闻媒体,在陇南日报、陇南电视台、中国陇南网、甘肃文明网刊发各类专题稿件154篇(条),并积极邀请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来康县采访报道,新华社甘肃分社报道了我县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后,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十多家网站转载。通过有力的宣传,努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干部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引力。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典型的培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全县选择、确定了19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51个达标村共118个示点村,把江武路、康阳路、白望路、小康路、寺长路、康云路、河两路“一城七路沿线”作为文明长廊建设示范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综合整治、保护优先、长效管理”的总体思路,围绕巩固提升灾后重建成果,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村庄、树立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培育思想进步的新农民、创造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提高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水平” “六个新”为目标,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全力组织实施了“四化四改四结合六有五进一出八配套”工程,基本建成阳坝镇宋沟村、龙潭村、王坝乡鸡山坝村、李家庄村,岸门口镇青岗坝村、望关乡徐罗村等一批生态特色鲜明、村容村貌整洁、城乡环境优美、乡村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标准较高的示范点,白望路、康阳路绿色文明长廊已基本形成。118个示点村遍布21乡镇,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
三是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造力。生态文明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也是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必须充分相信农民群众,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广泛发动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考虑意见的的基础上制定了科学的、符合农村发展的实施方案,确定具体创建标准和创建措施。以乡(镇)、村社为单位组组织乡镇干部、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分期、分批赴四川、陕西及周边县区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让他们亲身感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自觉、自愿地投入到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来。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我们对农民改侧、改圈、改灶,建设沼气,绿化庭园,硬化道路,架水、架电等都给予补贴,通过奖补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四是发挥部门帮扶作用,为生态文明村建设助力。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我县派出了500多名干部组成80多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工作队吃住在村上,为生态文明村建设献计献策,帮助村上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发
动,解决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县上把县直单位、省市驻康县单位的一把手作为包村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每年至少到村开展3次以上帮助活动,解决2件以上实际困难,并将驻村帮扶工作纳入了单位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帮助中无所作为,在年终不得评先评优。驻村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县直各包村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都给予了所包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建立四种机制,落实创建责任,保障生态文明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的组织协调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全县上下形成了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建设有效的良好局面。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村制度,县四大班子34位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2-3个示范村和重点整治村,不定期深入督促指导工作,对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现场协调解决,促进了生态文明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全面实行了县直机关单位帮扶包抓责任制,建立条块结合,以乡镇为主的工作推进机制,做到了任务到人、到单位、到村社,形成了一
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
二是拓宽筹资渠道,创新投入机制。在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我县积极推行“五个一点”、“八个渠道”的资金筹措办法,即县上支持一点、单位部门帮扶一点、乡镇挤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从上级财政专项、环保、以奖代补、借贷、本级财政、社会捐助、单位帮建、灾后重建八个渠道筹集资金。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凡是用于农村建设的农业、林业、扶贫、环保、交通、水利等各类项目资金原则上全部整合到生态文明村建设设上。截止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有效解决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
三是强化工作落实,健全考评机制。为了确保生态文明村建设有序、有力、扎实推进,我们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查、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加强督促检查指导。县上采取成立了专门督查组,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半年经济分析会观摩、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通报”,通过定期督查,以文件、简报和会议等形式进行逐月通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通知,限期要求整改,对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进行通报批评。近年康县共编发生态文明村建设简报35期,通报10期,各类宣传稿件100
多篇。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将生态文明村建设纳入乡(镇)和县直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对排序最后一名的乡(镇)包要求其党政主要领导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或电视上公开表态,限期弥补。
四是完善各项制度,健全长效机制。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村建设成果巩固的长效体制机制,把建设、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激励机制建立上,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出台了生态文明村建设考核验收办法,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建建设标准的示范村,由县委、政府进行授牌,实行挂牌管理,并给予资金奖励,对精品村一次性奖补资金20-30万元,示范村10-20万元,达标村2-5万元,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上,坚持建管并重,采取边建设、边管理的办法,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各村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保洁制度,建立垃圾填埋点,配置了保洁工具,组建了保洁队伍,使保洁工作能够长期坚持延续。如:太石乡水口村、望关乡徐罗村等村建立了卫生管理、环保清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对村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并设立“环境卫生评比公示栏”,定期公布每个家庭卫生状况的检查结果。徐罗还成立了理事会,定期对农户房前屋后“三乱”进行检查评比,按照清洁、较清洁、不清洁分红绿蓝三种颜色张贴在农户墙上,作为星级文明户评选依据;王坝乡开展了“小
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户”,发出倡议书,让学生督促帮助家长整理家庭环境卫生,逐步养成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不断用群众的监督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目前全县已有100多个行政村已组建了专业保洁队伍,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村庄卫生实现了全天保洁,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促使农村环境保洁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
我们虽然在生态文明村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在领导力量上再加强,在建设标准上再提高,在工作责任上再靠实,不断加快生态文明村示范点建设步伐,实现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篇: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讲话
创新思路
扎实工作
努力争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吴川)现场会上讲话
(2008年12月24日)
陈耀光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目的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按照中央和省委对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刚才,大家参观了吴川市新农村建设的现场,吴川市和吴阳镇作了很好的发言。吴川市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很好,值得各县(市、区)学习借鉴。碧泉同志也总结了我市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分析了形势,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紧迫感
正确认识形势,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的前提。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看到成绩,不断增强信心;敢于正视问题,不断增强紧迫感;勇于迎接新挑战,不断寻找新对策。
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涌现了一批“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五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有新加强。我市农村逐步建立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群众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平台更加完善,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今天,我们在吴川市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还要特别肯定和总结吴川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从参观现场和会议材料来看,吴川市的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可用“连片集群、乡土情深、真抓实干”十二字来概括。
连片集群是吴川新农村建设亮点之一。中共湛江市委办公室、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办、市文明办等三个单位《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区(片、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后,吴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按照100%村庄都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的目标,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集群发展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亮点、亮线、连片工程,引导村与村之间统一规划建设,尽可能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逐步形成了村与村相接、镇与镇相连的新农村建设集群,呈现出新农村建设向全面铺开、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
乡土情深是吴川新农村建设亮点之二。乡土情深应该说每个人都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我觉得这种情怀在吴川特别浓厚,特别值得称赞。几年间,该市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为新农村建
农村建设的经济支撑力不足。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肇庆、河源、珠海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形势逼人。特别是我们还要深刻地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总之,过去所取得的成效让我们充满信心,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周边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争创全省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强化措施,以创建生态文明区(片、带)为载体,促使更加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提高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争当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
二、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创新思路,创新举措,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获得新发展、取得新成就、迈上新台阶。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在增
村容村貌,着力在规划建设上下功夫。要强化规划意识,坚持规划先行,搞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理念统领农村发展。坚持集中居住、节约土地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注重村庄建设规划的多样性,科学规划村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分区,努力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服务健全、文化丰富、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目前要尽快编制完成《湛江市中心镇发展规划》,抓紧出台城乡结合部建设、交通主干道两旁建设、农村宅基地建设等管理办法,3年内完成200人或50户以上农村自然村村庄规划。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在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公共事业上下功夫。“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体制机制,推动公共财政更多地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倾斜,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真正把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变为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过程,变为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过程,变为农民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的过程,形成城乡良性互动、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在发
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用2-3年时间在全市镇(街、乡)、村、组分别建立健全经济联合总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总社)、经济联合社(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经济社)三级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途径,不断提高集体经济收入。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省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不断开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城乡协调、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试点市,努力争当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
讲 话
同志们:
县委、政府召开这次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主要目的是,为了认真贯彻前不久在x县召开的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精神,并通过观摩我县部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参观学习x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来寻找差距和不足,进一步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前面,x传达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x县长宣读了《x县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安排意见》。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县当前和“十二五”时期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客观分析,认清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严峻形势 召开这次现场会主要目的就是借鉴x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从不同方面看到我县新农村建设与其他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差距,对比我县新农村建设中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式。前面,我们参观了x新的农村示范点。听取了他们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大家应该多学习借鉴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定位,交流经验从实际出发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适合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今年,是“十二五”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关键年。为了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县大部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 础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农村各项改革也不断深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层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们应该学习其它兄弟县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先进地方,实事求是,从自身找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乡镇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内涵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存在“重部署、轻落实”、工作不平衡、发展规划站位不高、特色不鲜明等方面问题。希望大家通过参观学习,借鉴经验,明确今后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农村建设任务,推动各乡镇示范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一)准确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条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了镇(乡)、村新农村建设试范点。特别是紧紧抓住x的机遇,把新农村建设与灾后重建、产业开发、扶贫整村推进、文明示范长廊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相结合,在改善民居条件、配套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积累了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表现在农民住房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农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培育取得长足发展,民主管理和农民素质得到提高,示范点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我县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较长时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程中承前启后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宏观环境和有利条件,又面临复杂的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农业农村工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保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巩固和发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势头,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始终与时俱进谋划农村改革,始终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农村发展,始终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变化,以新变化带动新发展,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尽快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二)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比,与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相比,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高。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既有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也有狭隘、封闭、保守、自私、迷信等落后思想,科技、经济、法律、文化等知识掌握程度还比较低,“等、靠、要”思想还比较重。群众自发、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个别乡镇和部门推进新农村的措施不硬,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安排部署。个别县直部门对驻村帮扶工作责任心不强,支持力度不大。如何发挥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二是新农村建设进展不平衡。有的乡镇对下发政策的总体内涵把握不够准确,工作部署上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长远性,忽视了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和谐发展;有的单纯地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班子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会上讲新农村建设很多,但会后实际落实很少,要花钱的项目没有起动,不花钱的项目也没有抓好,这个问题普遍存在;政府主导心中无数,农民主体尚未主为。三是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现在可行的、立竿见影的工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相关部门任务不明,责任不清,不知道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扮演什么角色,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四是规划编制滞后。我县长期以来,大部分乡镇村未编制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建规划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县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由的乡镇布局十分散乱。农民长期养成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住宅周围乱搭乱建的陋习一时难以改变。
第二,统一思想,增强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x会议,再次强调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特别是这次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对我们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下一步,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奋力推进全县经济社 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精神上来。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是在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刻领会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精神,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方向,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上来,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涉农部门、各乡镇要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传达贯彻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迅速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倾心倾力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全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全面发展。二要把工作提升到重要的日程上来。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更是加快暴洪灾后重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于加快“十二五”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成县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牢牢把握当前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支持x等重大历史机遇期,紧紧围绕会议精神,形成领导重视亲自抓、部门认识到位主动抓、县乡 村三级联动齐心抓的良好局面,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扎实安排,以非比寻常的决心干劲,以非比寻常的过硬措施,以非比寻常的工作成效,及时有效的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种有力条件转化为工作思路、措施、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效果,进一步夯实我县新农村建设基础,为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打好基础。三要把要求具体到建设的内容上来。近年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字方针,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在看到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实际工作与省、市要求差距还比较大,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当中,要在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物质文明有效提升上下功夫;要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文化活动条件,以达到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农民素质显著提高上下功夫;要在健全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明加强上下功夫。四要把目标落脚到狠抓落实上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新农村建设制度和县级各部门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并适时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各乡(镇)要切实增强责 任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想方设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细化工作任务,逐个落实到位。要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把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标准和干部提拔重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列入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常抓不懈。但是,现在我们如何全面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让群众尽快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我看近期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围绕一个目标,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十二五”末实现80%以上行政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要进一步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组织,统一调度。各乡镇也要相应调整和充实领导机构。要落实安排专项经费、办公场所、抽调精干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办事有经费、有场所,干事有“能人”、有责任。二要把握两个关键,创新思路突出特色。1.找准定位。“十二五”时期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 为工作思路。各乡镇要按照各自实际,找准乡镇定位。要按照各村实际,找准村社定位,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2.科学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县区 新农村建设规划每年不少于行政村总数5%的要求,以及我县“十二五”末要实现80%以上行政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用新农村建设的标准编制规划,充分考虑人文、自然、经济等多种因素,由建设部门在认真总结农村居民住房灾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精心指导乡(镇)村两级做好规划工作。同时,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专群结合,提供不同规格、不同风格、不同结构布局、科学实用的房屋建设图样,供农民在建房时选择使用。凡经审定同意的规划,不论新农村整体布局还是单体建筑都要严格执行,不论是自身条件好还是建房能力差的农户,对其住房均采取规划设计一步到位、逐步完善配套设施的方式,既凸显新村整体风貌,又使群众住房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务实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三要抓好三个环节,精心营造良好氛围。1.多方配合。各乡镇、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各涉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各乡镇的沟通联系,在人力、物力和资金上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同时,各乡镇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交流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2.加强督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抽调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督查小组,深入试点村进行经常性督查,做到每月一督查,有查有通报。要发挥反面曝光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3.绩效考评。新农村建设将纳入县委、政府年终对乡镇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全县乡镇和市列试点村进行考评,按得分高低排序,并进行表彰。另外,各乡 镇评比得分将计入县委、政府年终对乡镇的综合考评。四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统筹兼顾注重方法。1.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重点放在对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上。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家报告会、开展宣讲活动、开辟宣传专栏等形式,保证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步骤、资金使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让农民自己当家作主、自觉自愿推动新农村建设。2.正确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既要营造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又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各乡镇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掌握和运用好工作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的关系。一方面,不能以困难多、基础差、条件不具备为理由,推诿扯皮、消极应付;另一方面,又要实事求是,注意从本地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3.正确处理好硬件(经济建设、基础设施等)与软件(民 主法制、精神文明等)的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硬件设施的改善,更要注重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做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造农民的主观世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4.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立足当前、抓紧落实,又着眼长远、打好基础。各乡镇各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注意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要牢固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思想,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五要突破六个重点,分步扎实推进。1.要从培育农业特色产业突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当前,要着重培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优势产业板块,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富裕生活。突出生态优势和地理特色,围绕区域布局,全力推进核桃主导优势产业,畜牧、蔬菜、蚕桑、烤烟、和中药材等区域产业及西洋樱桃、油桃、草莓等特色产品发展。要重点做好规模化养牛、养猪、养鸡和獭兔等特色养殖的文章,不断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2.要从实施“四改四化”突破,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各乡镇要以“四改四化”(改水、改厨、改圈、改厕和街道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为切入点,力争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住宅围栏整齐,从根本上治理脏乱差状况,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新农村。3.要从加强资源整合突破,切实加大建设投入。一方面县财政要对重点工作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全力推动新农村基础条件全面改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投入的主体作用。把财政投入与群众投劳结合起来,把自力更生与社会帮扶结合起来,把公益性基础设施共建与群众住房自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同时,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在细化建设内容的基础上,有效整合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将各类涉农项目向新农村示范点靠拢,发挥资源整合效益。4.要从健全民主管理突破,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担主力,在规划设计、房屋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引导广大群众感恩党和政府,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邻里互帮,亲友互助,共建美好家园。各级干部和基层党员苦干实干,乐于奉献,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干部群众密切协作、和谐奋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5.要从提高农民素质突破,不断优化村风民风。通过加大 基础教育投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要着力抓好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要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建立健全文明村落管理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协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深入开展各种移风易俗活动,自觉抵制各种不合时宜的、不健康的旧风俗、旧习惯。6.要从规划编制突破,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各涉农部门与各乡镇配合,在摸清全县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分乡镇编制全县新农村建设近、中、远详细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各乡镇负责编制村、社、户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建立力度包抓,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帮(包)建工作机制,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第五篇:在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发言材料
坚持三个注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做个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近年来,大桥街道认真落实中央、省、宜春市和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精神,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创新工作举措,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整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多方筹资800余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其中办事处扶持资金160余万元,完成省定新农村建设点44个(2011年新农村建设点7个),覆盖12个村(居)委,28个自然村,占全街道自然村的30.43%,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注重”:
一、注重“三个统一”,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由办事处财政投资20余万元,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街道92个自然村统一进行规划设计,制定编制手册,并经市审核小组专家审核、市政府批准实施,为各自然村开展新农村整治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统一建设标准。坚持高位推进,高标准建设,从储备点建设阶段开始,就要求各村严格按照省新农村建设考核验收标准进行整治建设,年底由新村办对照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和检查验收标准统一进行考核验收,确保各建设点标准不降,操作规范,迎检达标。1
三是统一督查考核。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督查考核长效机制。一方面,坚持“一人一点,一点一责”的责任机制。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新农村建设点,确保责任到人,以责任机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坚持“每周一调度,半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综合考评”的督促考评机制。在督查过程中,我们还参照开流动现场会的模式,由党政“一把手”带队,组织分管领导、挂点领导统一到各点进行实地参观,并由各建设点介绍经验做法。同时,要求各建设点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采取倒计时方式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奖励扶持,激发新农村建设活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是制定《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工作考评办法》。对照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结合实际,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划分成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资金支持和管理等四大类,细化为100分的考评细则,年终对照考评细则统一对各建设点进行综合考评,明确考评结果与新农村建设点奖补资金挂钩,与新农村建设点及干部评优评先挂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二是制定《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街道配套资金拨付办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在省、市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办事处挤出配套资金,平均每个建设点下拨不少于3万元的奖补资金扶持新农村建设,并制定有利于推动工作的资金拨付办法,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推动新农村建设遍地开花。
三是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结合考评办法,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三个文明”建设考评范畴,明确每个建设点的挂点领导、蹲点干部、村委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建立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严格兑现奖惩。如,根据百分制考评办法,年终得分在72以上、82分以上、92分以上的村,分别对挂点领导、村委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理事会长、村(居)委、理事会给予不同等次的奖励,对工作不到位的村追究责任并进行处罚;对在6月底以前完成三改和农村清洁工作任务且达标的村,办事处另外再给予6000元的奖励资金。
三、注重统筹兼顾,坚持建设点和储备点建设齐头并进。坚持一手抓省定新农村建设点,一手抓储备点建设,制定新农村储备点建设考评办法,形成建设点与储备点齐头并进、相互促动的良好局面。
一是精心选点。要求每个行政村在抓好省定新农村建设点的同时,每年挑选1—2个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储备点,按照村庄规划先行抓好“三清六改”工作,列入街道新农村建设村点储备库,为将来择优申报省定新农村建设点做好准备。
二是大力扶持。建立新农村储备点建设激励机制,对工作做得好的储备点除择优申报省定新农村建设点外,办事处再给予8000—12000元的奖励,并预拨24000元作为整治建设启动资金;对搞好了“三清六改”工作却未列为省定建设点的储备点,办事处同样给予奖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分步实施。对于一些村庄范围宽、整治难度大的大村庄,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建设、分步实施”的方法,先建成储备点,分
2-3年时间逐步完成整治建设,实现整村推进的目标。目前,湖坪、龙湾两个村委已完成辖区内所有自然村的整治建设。今年,重点抓好了8个储备点的“三清六改”工作,为2012年省定新农村建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桥街道新农村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虽然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效,但与先进地方相比,与上级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再接再厉,创新方法,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11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