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慎为志愿者
请慎为志愿者
一、明确你当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据我所知,走进志愿团队的理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最集中的一条理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需要提醒你的是,真正的志愿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仅仅这样一条理由,是不足够的。同情、激动、难过……这些情感都不足以支撑你去面对志愿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成为一个志愿者之前,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梳理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为什么愿意义无反顾地加入这一队伍。
作为一个志愿者,只有真正地爱你的工作,爱你的服务对象,你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无论大爱还是小爱,爱是最执著最顽强的情感。
二、考察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你是否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参与志愿工作?你的家人是否能够给你充分的支持?你的工作是否允许你抽出一定的时间
来?……
我们不需要倾家荡产、众叛亲离的爱心,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的人是没有资格去照顾和关怀别人的。
奉献绝不等于牺牲。
三、拥有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
这些年的青年志愿者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志愿者的年轻化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事实上实际工作中,我最怕碰到的就是学生志愿者。他们满腔热血,不怕苦不怕累,但是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实际的工作体验,往往容易情绪化,甚至失控。春节雪灾时许多人向我咨询如何去火车站做志愿者。与此同时一个坚守在火车站现场的特警向我透露,最怕志愿者,他们缺乏组织和经验,在所有人都无法分身照顾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在埋怨当局没有给他们做出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发光发热。在志愿工作中,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灾害的志愿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心理需要,力所能及地从小事做起,就是最好的帮忙。例如,为什么你非要进到灾害现场呢?难道你会比**战士们更加强悍?难道你会比救援人员更加专业?你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参与到救灾抢险的队伍中去,例如,春节时在人群密集的地铁站帮忙疏导民众,帮扶老人和孩子;例如在地震后影响劝说你身边的人为灾区的人民献出一份爱心;……
未必要站在火线,才是英雄。
四、服从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和指挥
集体工作最重要的团结和服从。不要倚仗着无偿、爱心就认为志愿工作是可以缺乏领导,缺乏控制的。
管理并不意味着凌驾,无序却能带来更大的混乱。
五、大局为重,切忌独行独断
众口难调,同一目标同一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很难断定谁是谁非。但是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在对待你的志愿工作,尤其是面对特大紧急灾害时,请你放弃你的个人意志,以大局为重,认真执行哪怕你所不认同的工作。请把一切情绪收集,是非黑白留待事后再去澄清。
六、清楚了解你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性质
不要等到工作的时候再来埋怨这样的工作不符合你的想像,在服务对象面前表现退缩和放弃比你从未对他们施以援手要糟糕得多。请自爱充分了解你所要做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之后,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和长处来选择适当的志愿工作。
爱心并不是盲目的。
七、冷静对待你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做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你会面对许多困境和难题。你的内心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承受甚至是来自服务对象的不合理不公平对待。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走上前去,就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在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适时退出,或者休息,不要一味地压抑自己。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你必须保持比他们多100倍的冷静和耐心。
既然走上前了,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志愿者”。
八、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
骄躁的情绪经常存在两类志愿者中最常见。第一是初为志愿者的人,他们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见证了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不由自主为自己骄傲,为自己感动;第二类是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却有没有将心态调整平稳的人,在新的志愿者面前,往往容易摆出一副资深的姿态,不顾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以经验主义固执己见。
志愿工作往往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坚持过程,而且需要团体共同的奋斗和努力,个人英雄主义是成不了事的。
记住,做你所能做的,不要轻易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第二篇:老师,请慎用你的赞美
老师,请慎用你的赞美
【摘要】过于频繁和随意的赞美:过于肤浅的赞美:过于形式化的赞美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提倡适时、适度、客观、艺术的赞美,细心的真诚的赞美。
【关键词】赞美;适时;适度;客观性;艺术性;真诚
“赞美”是医治学生的心灵的一剂“良药”,但是“良药”用得过度、不当同样也会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赞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鼓励老师多用赞美的眼光和话语,许多学生在老师的表扬、鼓励中成长起来,更自信、更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在老师的论文里无不说:多赞扬,少批评;甚至有的学校把“多表扬,少批评”当作是自己的办学特色,使人不禁要问:赞扬多就好吗?
一、什么样的赞美是不可取的1.过于频繁和随意的赞美
中国有一个成语:过犹不及。福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说过:“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罚一样不可取”。
有的老师不论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以为表扬得越多越好,生怕表扬的不够,损害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些老师在还没有弄清楚学生有什么地方值得表扬的时候,动不动地就对学生说:“你很不错啊、从来就没有见过像你这样聪明的学生、你是最了不起的人了”,对学生的褒扬大多时候是不加思索随口而出。
我还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公开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问学生:“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三个角”。老师马上说:“答对了,真棒”!还带领全班鼓掌,热闹极了。听课的老师面面相觑,且不论这样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在设计中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单是老师不假思索的大加表扬,这个“表扬”可是大打折扣了。
2.过于肤浅的赞美
赞扬是认同别人的重要方式,学生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会赞扬他。表面的表扬只能是隔靴搔痒,只会造成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错误的观点不加纠正,对模糊的概念更加模糊。
在德育课上,老师让学生讲一讲:你的父母最让你感动的时候。有学生说:“是父母嘱咐我加件衣裳的时候。”有学生说:“是父母关心我学习的时候。”还有学生说:“是父母带我郊游的时候。”但是这时有一位学生却说:“是父母发脾气打我的时候。”这本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回答,老师如果借着这个契机深入分析,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是这位老师只是对待其他的回答一样表扬:“答的很好,请坐。”不但错过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学生甚至还会形成一个概念:父母打我是对的,应该提倡。学生的是非观念就产生了混淆。
3.过于形式化的赞美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叫好”声一片,只要回答问题,就是“真棒”、“鼓掌”;在学生活动中,动不动就给一个“五角星”、“小红旗”,老师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只是作个形式罢了。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对这些形式失去了兴趣,赞美的作用也就没有了。当赞美方式变成“赞美公式”时,赞美不再有肯定、鼓励的作用,学生变得浮躁,老师的赞美就贬值了。
其实有时真正起作用的赞扬往往是老师笑一笑,点一点头。微笑、目光都是不着痕迹的赞扬。它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鼓励的目光可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且常成为学生笔下描绘的素材,给学生心里留下持久的影响。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感情。
二、什么样的赞美是应该提倡的1.适时、适度的赞美
《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正如打仗要抓“天时”、抓“战机”。在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一般应马上给予表扬,及时强化。这样,不仅能坚定学生做出正确行动的信念,维护本人的积极性,还能教育其他学生,促进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如果对集体中优秀的人或事迟迟不做出反应,先进者就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其他同学就会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但有时由于特殊原因,有意识地推迟表扬时间也是必要的。
2.客观的赞美
面对学生不作倾向性观点是对的,但不能什么都不置可否,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也不能一味叫好,还应不断唤醒,鼓舞学生深入探究,发掘事物的内在,这样的赞美才是积极的。“鼓励赞美”要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既要有赞美也要有批评。
我曾听过一节美术课:学生进行中国画练习,不论学生作业如何老师一概表扬“画得好!”甚至有一名学生没有认真练习,而是用墨汁把纸涂黑交差,结果老师拿着这张一片漆黑的纸,也说好。此时的学生们会不会对老师的审美观产生怀疑呢?老师的表扬还有价值吗?我想这时老师要是客观地评价这位学生,带给学生感受的可能比赞扬要多的多。
3.艺术的赞美
赞美是一种艺术,老师艺术性的赞扬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饰。下面是几位老师充满艺术性的赞美:
用热情的具有鼓舞性的话来表扬学生,这种表扬具有直接性。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作用很大。前几年我们班上有个能说会却调皮的男生,我经常在课堂上口头表扬他,在我的课堂上,他的调皮慢慢变成了积极、热情,课堂上抢着回答问题,成绩进步也很大。但在别的课堂上仍旧调皮,我私下找他问原因,他说,有些老师对他很吝啬表扬的话,错了只批评,有了进步也不表扬,这严重损伤了他的积极性。
用生动的表情来赞扬学生,性格外向的学生大都喜欢热情的语言式表扬,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表扬。初二(6)班有个性格内向的男生,不善于讲话,也不喜欢回答问题,每次提问,他很难张口。有一次老师专门抽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神情紧张,声音低沉而回答得却很准确,老师微笑地看着他,目光作了短暂的交流,最后只用“很好”两个字结束了对他回答的评价,他的脸露出一丝喜色。他在周记中专门写了这次表扬,题目是《那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他说从老师的眼中找到了真诚和鼓励。用纸条默默地赞扬学生,对于一些心思细腻的女生,触及她们的内心深处,通过一张小小的纸条就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自信心和自尊心会因这张小纸条而加强。
4.细心的赞美
教师要在细微之处见真谛,善于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一位语文老师在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喜欢看古典小说,并根据小说内容将班上的同学写进自编的小说故事中,于是在评语中写道:“你富有创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读者。”谁知,这位学生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周记都有一段自己创作的小故事。而且还有点像模像样。一次赞扬,激励他看完了《水浒》、《三国演义》等许多部名著。
5.真诚的赞美
出自内心的表扬,让人觉得真诚。来自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真诚的认可和承诺。例如,学生做了好事,学生对问题有所悟解,学生终于改过自新了等等,这时老师要确切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真实地肯定和支持学生的行为,该表扬的地方要表扬,真诚而实在,做到有的放矢,确乎出于内心的真正感受。
记得几年前带的那个班级,班级凝聚力特别差,但是在一次接力赛中通过学生齐心协力拿到了冠军,我便亲自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贴在教室前,表达我对他们的赞扬,当时全班的同学都非常感动!从那后我就看到了班里以前找不到的那种团结氛围,这是平时磨破了嘴也没有的效果。
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应当是出于内心的感受,真心而为,实实在在地肯定学生所做的事情,给学生以鞭策,给学生以激励,使学生明白所应当努力的方向,这应当是我们所要竭诚做到的。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更加”慎用”赞扬了。一口气能吹旺炉火,一口气也能吹灭灯火。老师的赞美就像这一口气,只要充满的爱的空气,孩子们的生命火焰就会燃烧得更红更旺。
第三篇:胡雪岩慎请账房纪实故事
胡雪岩决定在杭州开爿药店。第一难题是请一位懂行的账房先生,制订一个从经营到结算的全盘规划。经友人推荐,胡雪岩前后接待过四位老先生,每来一位,他总是恭敬地静听他们对开店的高见。
这几位账房先生,个个精明能干,算盘珠拨得噼啪响,方案说了一个又一个,全说开张后,一年能为店里获利多少。胡雪岩只是笑着点点头,不露声色。然后,客客气气地送给他们丰厚的酬金,婉言辞谢。
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再三。”胡雪岩连请四次账房先生都没有成功,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天,来了个余姚人,自称姓余,愿应聘为账房。胡雪岩照样在客厅接待他,还向他详细介绍前四位先生的打算。这位余先生一味地“吧嗒吧嗒”吸旱烟,半天也不吭声。待到烟吸足了、茶喝够了,他才站起身来,拱拱手说告辞。胡雪岩诧异地问道:“余先生,我还没有请教您的高见呢?”余先生冷冷地说:“您想在短期内就赚钱翻本,我办不到,还是另请高明吧。”胡雪岩从这几句话里,听出点儿味道来了,连忙挽留。但是,他还是故意说:“常言道:千做万做,蚀本生意不做。做买卖嘛,能不为了赚钱吗?”
余先生正色道:“急于赚钱和正当赚钱是两码事,急于赚钱的,见钱眼开,只知道拼命地捞钱;正当赚钱的,就要重视信誉,细水长流。您看,每家药店门口几乎都写有‘道地药材’四个字,这难道容易办到吗?”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讲出一番道理来:驴皮非囤三年,不能熬成上好的膏;女贞子要经过五蒸五晒;红花要隔年采撷于西藏;茯苓要来自云南的洱海,苍山;麝香要当门子,鹿茸要血尖,等等。余先生说:“药是治病救人的,所以,贵到犀角、虎骨,贱到通草、马勃,都必须精选精挑,不能含糊。不在质量上胜过别家,又怎么能打响牌子哪?再说,开药店总得图百年大计,归根结底一句话,您要我做账房,就要准备先蚀三年本,才能慢慢赢利。这叫周瑜打黄盖——双方自愿;不然,就另请高贤。”
胡雪岩听得心服口服,他深深一揖道:“今天,胡某总算请到了一位目光远大,经营有方的好账房。余先生,今后一切全仰仗您啦。”
第四篇:《慎子》
《慎子》
《慎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慎到等人所著。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后来很多都失传了。《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在先秦的法家代表人物中,慎到、申不害和商鞅分别重视“势”、“术”、“法”,但都是在提倡法治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观点。
“势”主要指权势,慎到认为,君主如果要实行法治,就必须重视权势,这样才能令行禁止。第一,慎到主张“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即百姓、百官听从于君主的政令,而君主在做事时必须完全依法行事。而且,立法权也要集中于君主之手,各级的官吏只能严格地遵守法律和执行法律,即“以死守法”。百姓则要接受法令的规定,按法做事,即“以力役法”。慎到认为这样才能实行法治,并取得功效。在君主具体执法的过程中,慎到提倡法治,做到公平执法,反对人治。主张立法要为公,反对立法为私。用他的话说,就是“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他认为法治比人治优越,甚至说不好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好。第二,他提倡重“势”和“无为而治”。重“势”是为了重视法律,君主只有掌握了权势,才能保证法律的执行。慎到把君主和权势分别比喻为飞龙和云雾,飞龙有了云雾才能飞得高,如果云雾散去,飞龙就是地上的蚯蚓了。如果有了权势,即使像夏桀那样的昏庸残暴,命令也能执行,即“令则行,禁则止”。如果没有权势,即使像尧那样贤德,百姓也不听从命令。所以,慎到反对儒家主张的“德治”,认为那样不可能使法律贯彻执行,会产生很多弊端。在无为而治方面,慎到和申不害主张是相似的,只是论述的角度不同。他认为,如果国君什么事都自己亲自去做,不但会筋疲力尽,还会使大臣旁观,不积极做事。等一旦有了过失,大臣会把责任推到君主身上,君臣矛盾的激化甚至会导致谋反篡位的事出现。
《老子问疾》出自于《慎子》。这则哲理寓言只简单记录了两个人物的对话,即商容与老子的对话。商容是商代的贵族,传说为老子的老师。老子为道家创始人。商容得了病,老子大概担心他一病不起,问他有什么教导留给自己。商容张开嘴问:“我的舌头还存在吗?”老子回答说:“在。”商容又问:“我的牙齿还存在吗?”老子说:“牙掉了。”商容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子说:“这不是说刚强的东西丧失了而柔弱的东西还存在吗?”商容说:“哎,天下的事理全在这一句话中。”商容与老子的对话虽然简短,但作为寓言却非常典型,对话中所要表现的哲理全用比喻,而比喻恰恰是寓言最基本的要素,它具有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的作用,抽象或深奥的道理往往从具体而浅显的比喻中体现出来。老子求遗教于商容,商容不正面回答,却张开口让老子看他的舌头和牙齿,以自身的舌存齿亡,启发老子从中悟出一个哲学道理,柔能克刚,柔弱胜刚强。老子一经点拨,便心领神会,明白了这个哲学道理。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柔弱胜刚强”一语就出自《老子》,在此书的其他各章中,也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如“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等,难怪《吕氏春秋》对老子一言以蔽之曰:“老子贵柔。”这一命题要从理论上阐述却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楚的。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现象中,强凌弱,大压小,刚摧柔的现象似乎更普遍些。但在一定条件下,柔弱胜刚强确实存在,所以这一哲学命题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把它绝对化,那就错了。在封建社会中,不少人信奉委曲求全的哲学,因为刚强的人往往碰钉子更厉害,李固《遗黄琼书》中有两句名言:“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就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这一命题,在历史上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则寓言在艺术上有这样的特点:全篇仅开头一句是叙述语言,其他全为对话。它用舌存齿亡的比喻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虽非思辩性的论述,却比思辩性的论述更巧妙,更简净,语短理长。而且其说理手段带有趣味性,富有理趣。但是,列宁说过:任何比喻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则寓言纯用比喻来阐述某种哲学思想,以具体代替一般,以偏概全,又把“刚亡而弱存”夸大为天下事全在此一句话中,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
第五篇:到新单位面试:五大因素请慎谈
1.人际关系复杂 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你对人际关系胆怯和避讳,可能会被认为你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协调能力,从而妨碍了你的从业取向。而如果招你来就是为了让你帮助协调单位人际关系,那你的回答就与要求背道而驰了。
2.收入太低 这样的回答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单纯为了收入取向,而且很计较个人得失,并且,会把“如果有更高的收入,会毫不犹豫跳槽”的观念作为对你的思维定势,从而影响对你的评价。
3.分配不公平现在企业竞争中很注重努力和结果的结合。效益薪金、浮动工资制度是很普遍的,旨在用物质刺激手段提高业绩和效率;同时,很多单位都实施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面试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则一方面你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你会有爱打探别人收入乃至隐私的嫌疑。
4.上司有毛病 既然在社会中发展,就得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什么样的上司都可能碰上。假如你挑剔上司,则说明你缺乏工作上的适应性,那么,很难想象你在遇到客户或关系单位的人时会不会凭好恶行事。
5.领导频频换人 工作时间,你只管做自己的事,领导层中的变动与你的工作应该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你对此过于敏感,反映你个人角色的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