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机制发挥职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文章标题:完善机制发挥职能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市**区辖18个乡、镇、办事处。并代管三个正处级单位辖区内的民族宗教工作。总人口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550人,占总人口的6‰。全区少数民族成份36个,是全省民族成份最多的县、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居多,全区有清真寺3座,5个回族村民组。其次是佤族、拉祜族、傣族等。
形成了民族成份多,人口比重少,居住大分散、小集中等特点。近年来,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社会稳定为主题,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为构建和谐平桥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织密组织网络,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组织保证。
民族宗教工作是依法进行社会管理的工作,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一是充实领导力量。我区建立并先后四次调整充实了由区政府主要有关局委参加的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现在的领导小组,是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人大、区政协、区委统战部、政法委领导和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以32个单位和部门领导为成员34人组成。区民族宗教局编制5人,现有6人。切实解决了区级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组织保障。二是健全三级组织。为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各乡、镇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4个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在有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村建立了村管小组。目前为止,全区建立乡镇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18个,“民族宗教工作村管小组”138个,完善了区、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完备的民族工作机制是县区民族工作良性运转的前提。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人数虽少,但民族成份多、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相对困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工作制度,确保民族工作的开展。我区把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中统一考核。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例会,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随时研究,随时处理。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民促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村管小组经常检查,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明确规定了区、乡(镇)、村(居委会)民族宗教工作的职责。还从基层组织的管理职能、责任、任务和管理范围、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化、细化。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不同的职能,也明确了不同的职责。做到民族宗教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二、坚持培训宣传,为民族团结筑牢思想基础。
为确保民族工作扎实有效、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入手,加大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利用党校阵地,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课,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几年来共举办4期培训班,使300余名干部受到了教育。二是利用培训班及相关业务会议,加强对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的培训。三是利用爱国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培训班,召开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加强对民族宗教团体教职人员以及少数民族人士的培训。四是利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民族宗教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五是利用民族宗教节庆日,深入到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对民族宗教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倾力扶贫致富,为民族团结架设连心桥梁。
各乡镇协助区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情况和信息,帮助各有关部门确定了扶持帮困的工作对象。生活有着实际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所在乡镇掌握情况后,及时联系,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帮困等方式,切实为少数民族家庭排忧解难送温暖。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别到**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乡镇进行调研,召开少数民族群众座谈会,深入了解他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实地察看他们的规划打算,以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帮助解决他们在发展经济中的实际困难。
四、做好稳定防范,为民族团结打造坚强堡垒。
在全区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通过各级相关部门和团体,每月自下而上对民族宗教领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建立民族宗教工作系统信息考评制度,加强区、乡两级信息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做到预测工作赶在防范之前,调解工作走在矛盾激化之前,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上级要求,我区确定了“由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应急预案,就积极防范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发生、正确把握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责任制、加强对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领导等作了明确规定。几年以来,我们根据工作
第二篇:完善机制发挥职能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完善机制发挥职能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市**区辖18个乡、镇、办事处。并代管三个正处级单位辖区内的民族宗教工作。总人口7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550人,占总人口的6‰。全区少数民族成份36个,是全省民族成份最多的县、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中回族居多,全区有清真寺3座,5个回族村民组。其次是佤族、拉祜族、傣族等。形成了民族成份多,人口比重少,居住大分散、小集中等特点。近年来,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始终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以社会稳定为主题,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为构建和谐平桥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织密组织网络,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组织保证。
民族宗教工作是依法进行社会管理的工作,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一是充实领导力量。我区建立并先后四次调整充实了由区政府主要有关局委参加的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现在的领导小组,是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人大、区政协、区委统战部、政法委领导和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以32个单位和部门领导为成员34人组成。区民族宗教局编制5人,现有6人。切实解决了区级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组织保障。二是健全三级组织。为加强基层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我们从实际出发,在各乡、镇建立了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对4个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建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在有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村建立了村管小组。目前为止,全区建立乡镇级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18个,“民族宗教工作村管小组”138个,完善了区、乡、村三级民族宗教工作网络。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完备的民族工作机制是县区民族工作良性运转的前提。针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人数虽少,但民族成份多、生活习惯不同、经济相对困难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民族工作制度,确保民族工作的开展。我区把民www.xiexiebang.com 族宗教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中统一考核。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例会,对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到随时研究,随时处理。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民促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村管小组经常检查,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及时处理。并明确规定了区、乡(镇)、村(居委会)民族宗教工作的职责。还从基层组织的管理职能、责任、任务和管理范围、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化、细化。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不同的职能,也明确了不同的职责。做到民族宗教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二、坚持培训宣传,为民族团结筑牢思想基础。
为确保民族工作扎实有效、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入手,加大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利用党校阵地,开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课,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几年来共举办4期培训班,使300余名干部受到了教育。二是利用培训班及相关业务会议,加强对基层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的培训。三是利用爱国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培训班,召开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加强对民族宗教团体教职人员以及少数民族人士的培训。四是利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民族宗教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五是利用民族宗教节庆日,深入到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中,对民族宗教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倾力扶贫致富,为民族团结架设连心桥梁。
各乡镇协助区民族工作部门对少数民族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掌握了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情况和信息,帮助各有关部门确定了扶持帮困的工作对象。生活有着实际困难的少数民族家庭,所在乡镇掌握情况后,及时联系,采取结对帮扶、助学帮困等方式,切实为少数民族家庭排忧解难送温暖。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分别到**等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乡镇进行调研,召开少数民族群众座谈会,深入了解他www.xiexiebang.com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实地察看他们的规划打算,以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帮助解决他们在发展经济中的实际困难。
四、做好稳定防范,为民族团结打造坚强堡垒。
在全区民族宗教工作系统建立不安定因素排查制度,通过各级相关部门和团体,每月自下而上对民族宗教领域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建立民族宗教工作系统信息考评制度,加强区、乡两级信息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做到预测工作赶在防范之前,调解工作走在矛盾激化之前,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上级要求,我区确定了“由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应急预案,就积极防范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发生、正确把握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责任制、加强对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领导等作了明确规定。几年以来,我们根据工作预案和依据快速到位、准确定性、教育疏导、统一标准、属地管理、多方配合、善用优势、发挥民族干部和民族上层人士作用的原则,成功地处理了多起影响民族团结的事件和苗头,对于维护全区社会大局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依靠表彰激励,为民族团结注入不竭动力。
2004年8月,我市召开了规模大、规格高的第二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我区评选出4个模范集体和5个模范个人出席了大会。同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区民族宗教局被评为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借这两次机会,我们在全区开展了认真的评选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评选,总结了先进,树立了典型,弘扬了正气,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此基础上,5月23日,我区召开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表彰大会。来自各行各业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www.xiexiebang.com出突出贡献的模范集体代表和模范个人、各乡镇党委统战委员及有关单位领导60余人参加了会议,统战部领导与会讲话并对评选出的4个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12名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激励了先进,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各民族的大团结和社会稳定。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2011年04月22日 09:20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篇: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倡议书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稳定”倡议书
2014年3月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的暴力恐怖案件中,共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恐怖分子的暴行极大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受到全国各族群众和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青年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每一位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环境,与每一位青年学生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应当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在此,我们向全院大学生发出如下倡议:
一、大学生要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倡导者。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于我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团结是最好的环境,稳定是最大的保障。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始终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二、大学生要做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践行者。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作为,主动发声,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理性鉴别信息真伪,不信谣、不传谣,勇于揭穿谣言,未经允许不参加任何形式的集会和游行,团结各民族人民,互帮互助,不给别有用心的敌人任何可乘之机;努力消除影响校园稳定的各类因素,为实现校园的平安、稳定、和谐奉献力量,添砖加瓦。
三、大学生要做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者。
我们要以自身的正能量感染、影响、带动身边同学一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积极向全社会传递和放大团结的正能量,稳定的正能量,传播爱和温暖,传播友谊和希望,培育团结互助之花,让大爱充满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紧紧围绕在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三、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文化体现着民族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国之大,不仅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还在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是维系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坚强纽带。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努力形成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存共荣的生动局面。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事业。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把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