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机制狠抓关键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创新机制狠抓关键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创新机制狠抓关键
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镇党委书记××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我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辖××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人口××万,党员××人,发展任务较重,稳定压力较大,工作面较广。再加上近年来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向土地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低一高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跟上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步伐,如何提高执政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今年以来,我们镇党委牢牢牵住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健全功能、提高素质、改进方式、完善机制,把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一以贯之地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一、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执政意识
一是强化宗旨观念。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达到这一目标,镇党委组织干部党员,以镇党校为阵地,以学习培训为手段,扎实搞好培训。重点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坚定了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宗旨观念,帮助其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使干部队伍中,有了始终如一的、足够的事业心。干部有了事业心,就有了动力和压力,工作就有了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对上级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工作负责。
二是领导班子要做好表率。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乡镇工作的开展,班子是关键,班子内部要精诚团结,各尽其材,相互监督,相互补台,党委、政府要做好表率。特别是一把手,大脑要清,思路要明,知识要多,胸怀要宽,要有政治敏感性,分清轻重缓急,能凝聚合力,能团结同志。
三是树立全新工作理念。镇党委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镇为家,以业为重,以新为魂”的工作新理念,引导全镇干部把日常工作当作自己家里事儿,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兄弟姊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新理念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发展合力。同时,以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公仆”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抓规范,重实效,改进执政方式
农业税取消,乡镇工作发生一定变化,执政的主要方式变为服务,而改进执政方式主要在于优化服务。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整合内部机构。今年,我们针对工作实际,一保稳定,二促发展,服务“三农”,对镇内部机构重新设置,成立了稳定工作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会保障救助中心及党政办公室等机构。把镇干部的主要力量放在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服务上,把原来××个办事处兼并为××个委(室、中心),并新增设了产业调整办公室、法制办、县城环卫分局、调解办、项目办等科室,初步形成了服务全县工作大局、确保重点工程、确保社会稳定、参与县城管理、参与行业服务的服务型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提高执政素质。新时期乡镇各方面的工作正在向规范化、法制化转变,干部法制观念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效果。由于我镇所处的区位特殊,工作领域较宽,涉及问题较多,诸如征占地工作、拆迁工作、稳定工作等等都对我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办成事也要保稳定,既要谋发展也不能捅乱子。这就要求我们身在第一线的干部首先要学法、懂法、会用法,要不断学习充电,要研究政策和法规。为此,我们把干部队伍素质教育工程列为提升执政能力的第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利用政策法规考试、授课培训、上党校学习、业务考核等形式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依法办事水平。
三是抓好制度建设。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我镇内部机构重新设置后,各种管理制度也相应地进行了完善。先后制订了量化积分考核办法、学习制度、请休假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和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奖勤罚懒,提高行政效能。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行“五定”(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经费、定奖惩),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抓指导,抓衔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落实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来。要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建立健全常抓不懈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一是建立健全党组织。根据全镇地广、村大、党员多的特点,按地域、产业和行业把全镇××村按照镇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
组的组织模式,建立建全了基层组织。党总支的成立,使镇与村、村与村上下纵横,人才、信息等资源得到充分整合,使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得到充分交流。不仅使党建工作有了着力点,也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二是以支部建设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第一,是选出一个好支书。“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农村党支部书
记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责任重大。××镇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思路选拔人才,不断拓宽用人渠道,以多种形式选配支部书记。一是从经济能人中选。二是委派镇干部到农村挂职,当好“三员”(指导员、协调员、督察员),做好“三剂”(润滑剂、催化剂、粘合剂)。三是从离退归乡的老干部、在外工作人员中选任。
第二,是扎实开展“五项工程”。我镇成立了党委书记挂帅、副书记主抓、组织办牵头的五项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层层分解,督查考核办督导落实,收到良好效果。
在素质工程中,我们一方面抓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正规化教育,一方面加强全体镇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到目前为止,按照素质工程培训计划,举办了培训班××期。按时间、按要求完成了班子建设、信访稳定、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任务,培训人数××人次,并结合项目建设,组织新安、王子、蒲吾、烟堡等村的干部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到石家庄三环阀门有限公司、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栾城方村等地参观学习。
在培养工程中,围绕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培养工程。今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名。
在转化工程中,年初排查确定了××、××、××、××四个后进党支部。这四个后进村有的经济条件差,有的工作思路不清,有的两委关系不和。镇党委先后委派了四名挂职干部,并与市、县驻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度了治理转化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规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汇报调度会,全方位了解情况,并利用各自优势,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解决问题。县领导××和××分包了后进村,并多次到村调研,指导协调转化工作,后进转化比较明显:
1、××村:由××和包村的移民局协调引进资金16万元,村自筹资金2万元,全长1600多米的通村路,现已开工,预计9月初完工。
2、××村:包村的县农开办引进4万元维修自来水管道,硬化了村内街道,改修了通村路。
3、××村:挂职干部引进资金15万元修通村路一条,并为该村购置了沙发和桌椅,改善了“两室”办公条件。
4、××村: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跑办××旧址修复项目。文物收集工作已结束,准备布展部分文物。
通过明思路、谋项目、干实事,使后进党支部在工作中形成战斗堡垒,树立了党支部的威信,两委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在示范工程中,镇党委主要抓好先进典型的培育、选树、推行等环节,先后树立了××生态文明村典型、××庭院经济典型、××芦笋种植典型。
第三,支部要认真处理好与村委会的关系。就我镇而言,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支部不能处理好与村委会的关系,就等于没有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无从谈起。支部要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支部必须想方设法主动与村委会处理好关系。
第四,衔接好基层组织与各种协会之间的关系。我镇行业多、协会多,先后组建了食用菌、大棚菜、芦笋、水泥、奶业、养殖等18家协会,并在各协会中设立了党小组,拓宽了组织阵地,使党组织以协会为载体,协会以党组织为依托。协会与党组织互为发展壮大,使致富能手发展为党员,使党员成为致富能手,这样,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加强了基层党组织。
三、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
一是提高群众的觉悟和素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党在农村工作的开展最终要通过广大群众去落实,并且最终也是为了群众。群众的素质高,觉悟高,工作就好开展,群众素质低,工作就难落实。所以,我们把教育、引导群众、依靠群众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切入点来抓。一方面把党的政策和致富信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一方面走出去,请进来,组织群众,听专家讲课,到外地参观学习,转变思路,更新观念,从而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以来,我镇先后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巡回讲课4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份,赠送致富光盘1200张,群众的法律意识、致富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健全村民自治组织。真正依法有序地发挥好群众的作用,必须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除村委会之外,还要推选好村民代表、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小组、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让群众依法有序地自己决定自己的事,自己办理自己的事。只有发动群众,才能促进工作开展,才能办成事。
××三期工程中,××村需拆迁安置110户,征占土地500多亩,全村耕地需要大调换。该村村委会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严格按程序开了村民代表会、小组会、村民大会,逐门逐户收集意见,充分利用村民自治组织协调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出现一起集体访、越级访,确保了电厂三期的按时开工。创下了我县拆迁安置、征占地之最:时间最短,任务最大,效果最好。
通过加强三个关键层次的建设,转换了工作机制,整合了优势资源,完善了组织体系,凝聚了发展合力,调动了全镇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农村两委关系更加融洽,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年××月××日
第二篇:在应对挑战中提高执政能力
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乡镇政权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群众对乡镇政权组织的依赖性在降低,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在提高,这一低一高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民向土地寻求发展的热情在减退,从非农产业谋取财富的愿望在增加,这一减一加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引导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肩负的责任不断增大,落实责任的行政权力日益缩小,这一大一小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改革创新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整体发展步伐推进较快,区域发展差距缩小缓慢,这一快一慢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统筹各方、协调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利益调整引发的矛盾逐渐凸显,这一进一凸的新变化,对乡镇政权组织科学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出了挑战;等等。面对种种新挑战,乡镇政权组织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在强化意识、健全功能、提高素质、改进方式、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强化执政意识。乡镇政权组织执政能力的强弱,不仅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更关系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为此,广大乡镇干部必须切实强化执政意识,增强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健全执政功能。一是理顺体制,增强协调功能。重点是理顺三个关系:首先,理顺党政关系。寓党委集体领导于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之中,统筹本地经济、政治、文化各项工作,努力减少领导层次,提高决策和工作效率。其次,理顺乡镇与村的关系。乡镇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建制村的村民自治权。第三,理顺乡镇与站所的关系。按照权责统一原则,赋予乡镇统筹管理辖区内所设机构的权力。通过分类管理的办法,使乡镇过度分散的资源得以重新优化组合,使被肢解的功能得以逐步恢复健全。二是壮大财力,夯实物质基础。一方面,精兵简政,整合行政资源,如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扩乡并村”等,以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在做好消赤减债工作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镇经济,特别是抓好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增加财政收入,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提升乡镇政权组织的办事能力,最终强化乡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执政素质。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完善选人机制,拓宽选人渠道。突破乡镇干部选拔录用的体制障碍,面向全社会选拔人才。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实行公平招聘,尤其要注重从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村干部以及有较强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企业管理者中选拔人才。二是采取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轮岗交流等措施,帮助现有乡镇干部提高素质。三是着力改变责任和利益严重不对等的状况,稳定乡镇干部队伍。当前,在同级别的干部中,乡镇干部任务最具体、工作最艰苦,但待遇却不高。应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收入水平,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实实在在的奖励。改进执政方式。乡镇政权组织执政的主要方式是服务,因而改进执政方式主要在于优化服务。一是拓宽服务领域。把服务的范围从区域内延伸到区域外,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三产业,特别是通过成立流动组织等方式,加强对区域间、产业间流动人员的服务力度。二是创新服务手段。在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市场服务、综合协调等手段开展工作的同时,特别注重法律和民主两种手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政,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防止和纠正行政过程中错位和越位、失责和失当的现象,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教育乡镇干部养成办事依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习惯。坚持民主决策、民主办事,按照“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原则,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使乡镇政权组织的行为和意愿变成群众自己的行为和意愿,从而营造“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良好局面。完善执政机制。一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绩效目标责任制,实行奖优罚劣,对绩效突出、表现优秀、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及时予以激励;对没有绩效的要追究责任,对素质不高、能力不强、身体不适的要及时调整。二是创新工作机制。目前,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改干部包村、领导包片为按产业发展组建产业服务队,形成突出一项产业、建立一支队伍、成立一个支部、确定一名领导、制定一套管理办法的新格局,力促各服务队逐渐形成履行政府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乡镇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定期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党员大会制度,认真实行党员议事和人民代表议事制度;坚持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计生指标以及干部目标管理责任等都要定期向群众公布;推行定期由群众民主评议党员、评议干部制度。同时,完善乡镇干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加强对乡镇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第三篇:在加强修养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分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这对领导干部的从政施政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社会公共权力,从事着公共事务管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提高全党执政能力上起着关键性作用。领导干部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加强修养,不断增强本领,才能把握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基本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理论修养,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党性锻炼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必修课。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则是不断增强党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在复杂的环境和各种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牢牢抓住根本,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做人须讲人品,为政应有“官”德。作为为政者道德品质的综合反映,“官”德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决不能忽视道德修养。领导干部的言行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选择。人民群众总是期望领导干部不仅能成为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而且能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榜样。领导干部坚持用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自己,严格要求,作出表率,不但有利于推动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而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反对和抵制形形色色的腐朽、错误思想的影响,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做,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加强知识修养,不断增强工作本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离不开理论武装,也离不开知识武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当加强学习,努力成为学习型领导人才。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境界、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还必须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因此,既应在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学习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等各种知识;还应勇于大胆实践探索,乐于调查研究,勤于潜心钻研,善于总结经验,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只有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千方百计地学,持之以恒地学,领导干部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完成各种繁重任务的本领。
第四篇:在探索规律中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规律和党的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更科学、更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能力,是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是指能够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表示具备某种本领以及能够达到的程度和效率。能力既具有主观能动性,又具有鲜明实践性,是在实践中造就和积累的,并运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这说明,规律与能力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遵循规律,就能提升能力,就能进步,就能成功;违背规律,就会削弱能力,就会倒退,就会失败。因此,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客观规律,特别是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色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应当科学把握尊重党的执政规律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减少失误,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共产党的执政同当今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环境和目标任务出发,从新的视野和新的高度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真谛:共产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归根到底,就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不断建设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既阐明了我们党执政的内容、执政的任务和执政的要求,集中概括了我们党治党治国的战略思路和战略方向,又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长期执政对执政主体的客观要求;既揭示了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明确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内在联系,又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标准,明确了保持党的活力的关键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遵循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关键是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自觉地把遵循客观规律与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要真正当好“三个代表”,就必须正确认识、努力把握和善于运用生产力发展规律、文化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执政能力的提高真正建立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
其次,一切工作都应讲求科学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明确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主要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把主要精力放在谋全局、把方向、抓大事上,集中精力解决好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从体制和机制上实现党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再次,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我们党执政已经55年。在这55年里,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但是,实践没有止境,探索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还在继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还将碰到许多新的课题,还有许多规律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才能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五篇: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应对新挑战
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应对新挑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髓,常怀忧患意识,时刻警醒自己,用勤奋学习克服和化解“四大危险”,切实增强提高能力素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勤奋学习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回顾90年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并且得到迅猛发展,与全党上下的善于学习密不可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否给予成功的应对,对我党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力推进建设学习型政党,全面提升党员的能力素质,方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永葆健康活力。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学习的知识革命,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已成潮流,知识经济席卷全球,各种新思维、新观点、新知识层出不穷,不学习便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勤奋学习是国家发展的途径,是社会生存的方式,是增长本领的渠道,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深化学习则强、学习则胜的理念,毫不松懈地致力于勤奋学习。
学习有利于振奋精神。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文化武装头脑,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高尚境界来看待,使学习达到常态化,破除私心杂念,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个人心态与精神状态紧密相连。一味考虑个人得失,容易狭隘自私,陷入以我为主,事与愿违就会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从而造成工作热情衰减,对待工作应付差事。只有不断地用学习改造思想囿限,校正认识的存在偏差,才能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整和保持平稳良好的心态,达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干扰,正视得失,顾全大局,履职尽责。形成学习惯性,就会自加压力,提高工作标准,摆脱不思进取的状态,力争奋发进取有所作为。
学习有利于强化素质。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必然要求。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能力的强弱。新世纪新阶段,工作与学习有机融合是大势所趋。用学习促进工作,用工作带动学习,使学习成果和工作成果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才能实现学习与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不注重学习新的知识,发展就会失去智力支撑。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经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通过日积月累的理解消化与融会贯通,达到启迪觉悟、树立正气、凝聚人心、提升素质。要立足本职岗位,着眼职能使命,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努力做到“掌握基本的,精通专业的,熟悉相关的,了解高新的”,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从而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学习有利于贴近群众。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深入基层,走进市民和农民群众家中,了解疾苦,问政于民。人民群众也积极推选出代言人参政议政。所以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善于向广大群众学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视群众为亲人,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珍惜与人民的浑厚感情,抱着虚心谦和的态度,向群众广泛学习,积极吸取民间智慧,摆脱思维惯性,掌握新鲜动态,广纳善言,群策群力,广开门路,活学活用,才能转换角色,换位思考,自觉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设身处地的替群众分忧解难,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
所谋,权为民所用”。
学习有利于筑牢防线。由于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庸俗关系学等消极因素的影响,某些党员在“灯红酒绿”面前蜕化变质,归根结底便是从根本上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的结果。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能使我们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筑牢思想认识上的“防火墙”,做到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严格自身要求,保持政治坚定、思想纯正、道德纯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做到自警、自省和自重,始终处于纯洁简单的生活圈子和工作圈子之中,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