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五个重点
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把握五个重点
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只有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树立一个正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才能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工作实现健康发展。具体到工作中讲,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把握好五个重点:
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纪检监察工作与县委中 心工作的关系。纪检监察工作应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处理好这一关系,要克服三种不适应:一要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不适应。即要克服守旧意识、小团体意识、本位意识,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社会发展是一盘棋,反腐倡廉工作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棋子,所以要把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大局中去把握,时刻不能淡化纪检监察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保驾护航意识,只有这样,纪检监察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二要克服工作机制上的不适应。目前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中科学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如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等工作缺乏有效的操作性,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在工作机制上不断探索,既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又要充分发挥纪委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
1作机制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反腐败整体合力。三要克服职能发挥上的不适应。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如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全面充分。不能准确把握教育、保护、监督、惩处四项职能,做到全面履职,而是有时重“惩处”轻“教育”,有时重“监督”轻“保护”,那样工作起来就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所以要四项职能并用,视情况该教育的教育,该保护的保护,该监督的监督,该惩处的惩处。二是处理好廉政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廉政建设要为经济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所以廉政建设要大力服务项目建设,抓手就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并以此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廉政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赢。具体到工作中,一是要加强素质教育,转变服务观念。通过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放下官架子,掏出公仆心,真正做到想外商之所想、急外商之所急、解外商之所难、帮外商之所需。二是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大力推行进企审批、服务承诺、阳光公示、首问负责、限时审批等各项制度,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企业和经营业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审批项目进行再整顿、再清理,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减少的一定减少,能实行低限收费的要执行低限,并进一步规范检查和收费行为。三是强化社会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充
分发挥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开展视频直评部门股室活动和加强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运行,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措施的落实。三是处理好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的关系。惩治与预防,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惩治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保护干部,防微杜渐。所以说加强廉政教育,做到警钟常鸣是在救人,社会上有人认为查案是整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如果纪委发现问题坐视不理,使违纪者积小错成大错,酿成严重后果,到时候后悔莫及。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纪条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执政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把握好五个重点:一是把握好上级的要求。就是说要牢牢把握好中央、省、市纪委的安排部署,对上面要求的各项工作逐项落实到对口科室,明确责任人。年初抓好安排部署,年中做好总结检查,及时查漏补缺,年终要帐,兑现奖惩。二是把握好县里的中心工作。围绕县里的中心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是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要对县委、县政府年初安排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议,该整改的整改、该处理的严肃处理。通过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各项重点
工作全面完成。三是把握好亮点工作。创新是一切工作的灵魂。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中重点要抓好创新,要围绕“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的工作思路,边工作边总结,谋划几项有特色、出亮点的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在“自选动作”上打造出自身特色,扩大社会效果。四是把握好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纪检监察队伍提高战斗力的根本保证,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如严格执行中午不能喝酒的规定,严格遵守上下班纪律等,其次要加强学习。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工作需要。第三要认真履职。继续在纪检监察干部中深入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五是把握好机关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高纪检监察机关效能,制度建设是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学习制度、财务管理、物资采购、招待接待等机关制度,该规范的规范,该上墙的上墙,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制度推动机关工作效能的整体提升。
第二篇: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文章标题: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既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形成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关键,更是实现大城市带农村的破冰之举。我认为,在建设“一圈两翼”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妥善处理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非均衡
发展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的成功理论和实践,均衡发展是目的,非均衡发展是手段。在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非均衡发展和均衡发展的关系。
一是推进“一圈”和“两翼”协调发展。“一圈”与“两翼”的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是目的,“一圈”的“加快”和“率先”发展是重要手段。因此,在“一圈”和“两翼”的用力方面需要妥善把握,既要千方百计促进“一圈”加快发展,又要适度兼顾“两翼”的经济发展;既要避免出现只注重非均衡发展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现象,又要避免出现过份注重均衡发展而导致的“均衡慢发展”的现象,以重点突破“一圈”之功,带动“两翼”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全市协调发展之效。
二是增强外延拉动带的综合竞争力。核心是外延的基础,外延是核心的延伸,核心强则动力足,外延强则辐射大。因此,在发展的策略上一方面要增强核心动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外延拉动带的综合竞争力,以更充分发挥“一小时经济圈”的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扶持外延拉动带短板区县加快发展。毋庸讳言,“一圈”之内的23个区县中,有部分外延区县经济总量偏小、实力偏弱,是“一圈”发展的短板。木桶理论的原理告诉我们,要最大限度发挥“一小时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需要外延拉动短板区县的迅速崛起。因此,在注重推动“一小时经济圈”整体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大扶持短板区县的力度,在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产业布局及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妥善处理区域竞争与区域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竞争增强活力,合作使双方或多方共赢。
一是加强“一圈”内各区县的分工协作。建设“一小时经济圈”要注重从整体和全盘考虑“一圈”内各区县的产业发展重点,避免产业趋同导致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招商引资恶性竞争的现象。要引导各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项目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和优势互补,通过区域合作来做大规模、壮大产业、形成集群,切实发挥好聚集效应。
二是推动“一圈”与“两翼”区域协作。“一圈”与“两翼”合作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对接、项目的扶持以及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既要统筹“一圈”与“两翼”的整体协作,也要考虑对口帮扶区县产业对接与互补,增强区域协作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川渝经济合作。川渝经济共生性强、竞争性大,既需要积极推进川渝合作,共同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又需要在重大项目、重点产业以及招商引资等许多方面参与激烈的竞争,增强双方的经济活力。建议在“一圈”的外延区选二至三个区县作为川渝经济合作的示范点,建设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这样既能增强“一圈”外延区的综合竞争力,又能推进川渝地区更为紧密的合作,促进成渝腹心地带的迅速崛起,增强成渝两个极核辐射带动能力。
妥善处理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既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举措,也是政府加强对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打造“一小时经济圈”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来推动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有利于“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基础设施。政府应着力规划和建设一系列与“一小时经济圈”加快、率先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能源设施和通讯设施。
二是健全推动“一小时经济圈”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要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特别是外延拉动带的迅速发展,政府应充分发挥直辖市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大探索创新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和强化政策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调动社会各界投入“一圈”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一圏”集中,推动“一圈”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优化促进“一小时经济圈发展”的社会环境。建设“一小时经济圈”关键在营造一种促进创业、促进创新、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抓好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形成人人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社会氛围。
妥善处理自我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一是要使“一小时经济圈”的规划、战略始终与全国、全球的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要适时准确分析把握发展现状,研究全国、全球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二是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既要市内统筹,也需要在全国范围来谋划。在产业布局方面,要注重打造优势产业和填补西部地区产业空白,注重与周边地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和配套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注重加强与全国其他省市特别是周边省市的合作与衔接,做好交通网络的连接,打造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积极引进周边地
区能源和资源,弥补我市水、电、气、煤等资源的不足。
三是既要注重发挥“一小时经济圈”对“两翼”的带动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对周边省市的辐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调节,形成一小时物流中心,努力引导“一小时经济圈”外居民和人才往圈内集中,促进市外周边地区产业与一小时经济圈配套。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就现阶段而言,“一小时经济圈”内各区县同全国大多数的区县一样,不可能新发展的工业企业都是低耗能、高环保的企业,同时在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淘汰和改造现有的工业企业。全面实行低能耗、高环保的新型工业化,显而易见不具有现实性,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对此我们一方面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特别是要突出重点,抓好主城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长江、嘉陵江、乌江的“三江六岸”生态长廊建设,搞好各区县主要河流和小流域的水质保护,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兴直辖市。
《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建设经济圈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三篇:课堂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论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怎样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低质的状况?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堂气氛要把握“严”与“活”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调节学生的情绪,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即“严中有活”、“活中有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哪些方面应该严肃呢?首先,课堂纪律要严肃,教师不能放任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和看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书刊。其次,教师态度要严肃,不信口开河。再次,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对待,坚持激励性原则。
严肃的课堂气氛是必要的,但不能严而过度,一严到底。否则,会使学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出现“思维疲软”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活跃课堂气氛。第一,教师必须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乐观的情绪。这是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对学生亲切一点,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敬,就容易教授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第二,教师应恰到好处地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料”,如“笑话”、“联语”、“咏史诗”、“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可以增添教学情趣,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热情,陶冶学生情操,活跃课堂气氛。如我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开始就引入了在刘和珍的追悼会上其男友方其道献上的一副挽联:
“生未同衿,死难同穴,劳燕各分飞,六载订婚成一梦;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疆场空有约,一腔热血泣黄泉。”
这副挽联,寄托了生者对亡者的无尽哀思,也蕴含着对持枪杀人者的无比愤慨,爱憎分明,感情充沛,品之令人心颤血涌。学生被这幅对联深深吸引住了,当知道悼念的就是要学的课文中的刘和珍时,便产生了急切要求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这样创设诱因,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三,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对我们中语界一些成功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实际,“拿来”为我所用,求实效,而不盲从、生搬硬套。
2、学内容要掌握“粗”与“精”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要突出重点,中心明确,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又要注意基础知识,让学生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既要克服“杂会式”,也得防止“清汤式”。因此,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精”要以“粗”为基础。
怎样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厚积而薄发”。所谓“厚积”,就是教师必须做到深研教材,搞好教学设计,多读名篇时文,广泛吸取营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所谓“薄发”就是教师将知识精华提炼出来,酿成蜜汁,奉献给学生。教师的“讲”要以“精”为原则,“讲”的起点,要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由此切入对课文的分析,渐近课文核心,既抓住课文的结构思路,又符合学生思维循序渐进的特点。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既是“记念”,为何又“忘却”?以此为起点,诱导学生对课文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课文的知识起点尽量罗列出来,重点讲清,讲透分析问题的角度是什么?分析的思路是什么?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在课堂上较少的时间内掌握好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争有新角度、新视野。这样,不仅使课讲得精彩、凝练,也使学生从思想上消除语文课内容繁多,干燥无味的感觉。可见,教师是否处理好教学内容“粗”与“精”的关系,是能否教“活”语文的重要环节。
3、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疑”与“释”的关系
根据语文课内容多、灵活性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疑”与“释”的关系,既要善于设置疑问,又要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疑问的方法。教师的设疑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深题浅问”,即对一些既有深度又复杂的问题,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进行提问。如果提问的问题太深奥,学生就会望而生畏,达不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例如《药》,连接华夏两家悲剧的联系物是什么?以“药”为标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二是要“浅题深问”,即对一些看浅显,但又重要,而常常被学生所忽视的问题深入探讨,例如《祝福》一文“祝福”的具体时间是哪一天?什么时候?其含义是什么?这样设疑,可使学生从始疑之,继而思之,最终而知之,教学效果较好。三是要在教材的关键处设疑,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可以这样设疑:文中六次刻画了周瑜的“笑”,每次“笑”的神态和内容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四是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即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或运用直观教学,或故意出错等,使学生产生矛盾而质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古人云:“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悟长存”。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理解知识的钥匙,是探索和创新的开始,使学生进入探求知识的主动思维状态,这是可喜的一步。但是“疑”的目的在于“释”,只有通过“释疑”才能使学生解开疑团,在教学中,对那些学生比较陌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都要采用“释疑”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严”与“活”、“粗”与“精”、“疑”与“释”这三个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兴奋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处理好的五个关系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如何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本文提出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学生党员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学生党员学习与工作的关系;班级建设中的党团关系;学生群体中的党群关系。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建,学生管理
一、质量并重:正确处理学生党员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当初几十人的小党,能发展成为领导13亿人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有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确非易事,党员数量的增加表明我党队伍在不断壮大,战斗力在不断增强。在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和把握质量和数量的辩证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备质与量两种规定性,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党员的质和量是构成党员队伍的两个基本要素,党员质量的好坏体现和决定着党的性质;党员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党存在和发展的范围、规模,没有一定数量,质量也难以保证。我们必须做到质量和数量并重,不但要把质量做精,而且要把数量做大。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为了追求数量而降低党员质量和标准;二是只讲求质量而忽视党员数量发展。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应在坚持质量的前提下保持党员发展的适当规模,吸收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首先,严把“入口关”。发展党员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及“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做到“发展对象公开、发展程序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把好“政审关、履行入党手续关和转正关”。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组织他们学习党的知识,明确党的性质与宗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极为关键。
其次,加强教育和管理,注重学生党员发展后的再教育工作。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也倍受考验。学生党员的思想要跟得上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先进性。通过全面的经常性的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定期思想汇报工作,真正打牢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坚持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从体制和机制上入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最后,畅通“出口”,时刻注意纯洁党的队伍。党作为一个鲜活的有机体,必须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吸收先进分子,汲取先进思想,淘汰不合格的成员。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会影响到学生党员之中,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力。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搞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教育,坚决把那些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清除出党的队伍,从而确保党的肌体的健康。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考核监督机制,督促学生党员不断进步与保持纯洁性。这样才能把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精干、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具有很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锐之师”。
二、端正动机:正确处理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
组织上入党就是经历一定的过程、履行一定程序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大学生组织上入党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其成长进步的一种全新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思想上入党是指共产党员对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与坚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懈追求,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认同与自觉践行,对党员身份拥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思想上入党是一辈子的事情,有的人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入党动机并没有真正解决;有的人入党时入党动机是正确的,但入党后放松了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放松了“三观”的改造,结果很可能蜕化变质。思想上入党是对党员永恒的要求,避免让思想上不入党的人组织上入党。
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大学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要入党的问题。然而,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入党动机,呈现分化和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有一些已组织上入党的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把入党作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跳板,并非真正为信仰而入党,“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减一半”。为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员的质量,在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培养中一定要处理好组织上入党与思想上入党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既要组织上入党,更要思想上入党,做到“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要使他们认识到,组织上入党并不等于思想上完全入党,思想上入党比组织上入党更难,因为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正确并不代表现在正确,今天正确也不代表明天正确。如果党员们忽视了思想上入党,放松了党性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那么即使加入了党组织也不是合格的党员,必然会被党和人民所抛弃。只要每个学生党员不断解决好思想入党问题,始终把握好思想入党这个根本,就能够自觉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检查自己的言行,防止出现“先紧后松”的现象,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从端正入党动机入手,使他们厘清对党的认识,“进了党的门,做好党的人”,保证“思想上入党一辈子”,真正做到组织入党与思想入党的高度统一。只有把更多的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三、学工结合:正确处理学生党员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一般都会担任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为学生和学校服务,这就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首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学习与工作的辨证关系。学习和工作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习作风。对学生党员,不仅要求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还要为学校和同学服务,要边工作边学习,既要学习好,又要工作好。从根本上说,学习与工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到学习,但做好工作的同时往往可以培养能力,会更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习。作为学生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不但要以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党员为压力、动力来抓好自己的学习,还要充分认识到做学生工作的意义,要积极主动地为同学服务,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其次,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科学安排时间。如何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摸索。工作和学习在时间上是矛盾的,用于工作的时间多了,学习时间就少了;反之亦然。工作和学习可以说又是统一的,学生党员通过学生工作,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要求科学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价值,提高学习的效率、工作的效率和时间的使用效益。学生党员要学会分辨主次,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次要的可缓做,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面。要有“补时间”的意识,因工作而耽误了学习时间,要尽量利用其他时间补回来,为了工作往往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是必须的。学生党员的时间通常比普通学生的时间更珍贵、更紧迫,所以不能被动地等待,要主动去驾驭时间,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去工作和学习,随时抓住可利用的时间处理工作和学习的矛盾。
最后,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党员学会劳逸结合。学生党员要边工作边学习,这就意味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劳动,苦与累自然少不了。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如果整天埋头学习,常开夜车,在精疲力尽、昏昏欲睡时,还来个“头悬梁锥刺股”,虽然刻苦钻读,但势必会事倍功半,不如休息一下,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然后再学,这样的效率会高些。学习如此,工作也是如此。玩的时候要玩得开心,娱乐虽花去一点时间,但却换来充沛的精力以及工作上的高效率。作为学生党员要适当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应该严于律己,尽量把工作和学习搞好,这样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真正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党员还需要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端正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勇于克服学习、工作上出现的种种困难,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必定能够做出成绩,为学校、为同学做出应有的贡献,也为个人的日后发展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
四、党团合力:正确处理班级建设中的党团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在党支部建在班上后,不少基层党团干部对班级中党团的关系认识不清,有些误以为两者是平起平坐的组织,是互不联系、各自为政的,因此相互争资源、争人员;有些误以为有其中之一就可以了,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另一方的作用,出现了党支部和团支部工作混淆,相互干扰,或者相互推诿、相互弱化的现象。因此,要正确处理班级建设中的党团关系,使其形成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班级党支部要发挥引导作用,团支部要积极追随,当好助手。党领导团、团接受党的领导是历史形成的,也是被党章和团章所确认的。班级建立党支部后组织发展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如果班级党支部独立开展许多面上的教育活动,那么学生党员干部的工作压力就会很大。因此,党团支部应该有分工有合作。党支部要重点做好本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与培养工作,以及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同时发挥引导作用,积极为团组织出谋划策,为团组织把好方向,积极指导团支部或者与团支部联合开展教育活动,不宜单打独干、独立开展过多面上的教育工作。团支部要积极追随党组织,自觉结合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和思想教育的主题,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做好班级成员面上的教育工作,而不是另起炉灶,自己组织自己的活动。
其次,班级党支部要发挥示范作用,团支部要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当好后备军。团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共青团的根本职责。”班级党支部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名党员就是一名旗帜”等活动形成班级争先创优的氛围,带动更多的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学生党员自身思想的成熟也要经历一个过程,群众的监督和外在的指导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高校中非党员的普通学生大部分都是共青团员,因此,团支部一方面要充分发动团员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落实推优入党工作,毫无保留地为党组织输送优秀青年;另一方面要发挥作为先进青年群众组织的监督和建议作用,发动青年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表现敢讲话、讲真话、谈实情,对班级党支部的工作提建议,从而确保党员的发展质量和班级党支部的良性发展。
最后,班级党团支部班子要有机融合,构建坚强的班子。班级党团支部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除了是因为学生干部的认识不足外,还因为两个支部的班子没有有机地融合。按照团章的规定,团员加入共产党后仍保留团籍。因此,在班级党团支部的班子建设中,可以把团支部班子成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团支部班子成员,让团支部书记在班级党支部支委中任职,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促进党团支部工作的良性互动。
五、共建和谐:正确处理学生群体中的党群关系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党历来把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水无鱼则无生机与活力,鱼无水则无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同样,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处理好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群体中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尤其显得重要。这一命题也为处理党群关系、丰富党建工作理论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蕴涵了极大的理论探索空间。
首先,要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吸引力、影响力。学生党员生活在广大学生之中,与广大学生是“鱼水”关系,时刻与广大同学进行着密切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其个人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和在关键时刻、重大活动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示范、影响更多的同学向党组织靠拢。
其次,要建立完善普通学生评价、监督学生党员的机制和氛围,促进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先进性。要定期考核学生党员,要求学生党员保持与普通学生的密切关系。在与学生党员的密切交往中,普通学生可以通过舆论、评价等方式,约束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评价、监督机制,帮助学生党员更好的成长、发展。
最后,完善和优化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之间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学生群体中的党群关系可以互动,互相优化。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大学学习的目的都是增长知识和能力,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生活动、社团组织、宿舍生活等大学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学生党员示范、影响、带动普通学生,并向普通学生学习;普通学生监督、促进学生党员进步、发展,并也向学生党员学习。学生群体中党群关系的双方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建和谐,共同发展。
第五篇:搞好班子团结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团结是班子建设的生命线。党委书记作为“一班之长”,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成员积极性,使分散的个体能力形成整体的合力,维护和加强班子团结,发挥班子整体作用,就必须善于把握好班子建设中的“五个关系”。
一、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书记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而绝不能放在集体之上。一是要有党性原则。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和在班子中应该发挥的“中枢”作用。既看到自己是班子中的普通一员,又要看到在责任上不同于他人,用责任感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二是要有“常人”心态。时刻明确自己只有比别人多做的工作,没有比别人丝毫特殊之处。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首先遵守,不特殊、不例外。三是要有容人的胸怀。书记要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委员的关系,必须善于换位思考,胸怀一定要坦荡。好话、孬话、刺耳话,都能听进去;易事、难事、窝囊事,凡事都能装进心中,受得了委屈,吃得了亏;对有功之人不嫉妒,对犯错之人不嫌弃,求大同、存小异。
二、“磨合”与“摩擦”的关系。“磨合”是班子成员相互了解,互相适应的过程。“磨合”,需要的是谨慎的态度和善于自责的品质。只有慎小、慎初、慎权、慎欲,多看自己的不足,敢于否定自我,彼此才能全面熟悉、真正了解,才有利于促进班子成员之间形成稳固的、团结和发展的、宽松的“摩擦”环境。在工作实践中,适度的“摩擦”,有利于班子成员取长补短,有助于班子内部民主气氛的形成。班子一旦出现“摩擦”,作为“班长”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用心把“摩擦”建立在班子成员敬业之心、团结之心、秉公之心的基础之上,做好“粘合”工作,使大家心想一处,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保持“磨合”中的良好心态。这样,即使在某些问题上出现一时的争争吵吵,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也不会动摇班子的集体凝聚力。
三、扬长与补短的关系。班子的团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素质的合力。根本的问题,是处理好扬长与补短的关系。“扬长”,就是善于发挥班子成员的自身特长,让大家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补短”,就是要针对每个同志的弱点与不足,敢于压担子,把他们放在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困难面前去锻炼,实施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多出点子、多教方法,又不能大包大揽,越姐代店,一杆子插到底。
四、有情与无情的关系。感情是团结的纽带,讲感情才能出凝聚力。放弃原则,当老好人,搞庸俗化的感情,表面上有情有义,实属无情;敢于较真,勇于真诚批评和帮助他人,看似无情,却胜过有情。在政治上不能相互关心,谁进步、谁落后,似乎都与己元关;在思想上互不相助,谁滑坡、谁出错都不关自己的事,开展批评“蜻蜓点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工作上互不通气,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生活上无原则的彼此“关照”,表面上“有情有义”、和和气气,实际上各怀鬼胎。这些都是班子团结最大的隐患。这种庸俗化的感情是一种腐蚀剂,对内对外都是有百害无益的二作为书记,要善于分辨什么是假“有情”,什么是真“无情”,积极提倡同志间真诚的感情,坚决纠正和反对搞“庸俗化”的“有情”,使班子在有情与“无情”中达到融合。
五、会上与会下的关系。一是会前充分的调查研究。“班长”在会议召开之前对所研究讨论的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就必须做好广泛深入的调查,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正、副书记之间对一些重大的问题,在深度和广度上要搞好交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敏感问题,尽可能在常委之间进行沟通。沟通可以增强班子团结的基础,消除班子团结的隐患。二是会上充分发扬民主。会上,书记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强加于人,而是认真倾听委员们的认识、想法和群众的意见,综合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符合上级要求的结论,使会议的决议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上。三是做好会后的思想工作。作为书记,在决议形成后,决不可认为万事大吉,而是要精心组织对决议的执行,特别是要主动找那些意见被否决的同志,谈谈心、顺顺气,再次交换意见,消除他内心意见被否决后形成的怨气或怒气,使他能对决议的执行从被动变为主动,党委“一班人”才能同心同德,朝气蓬勃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