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丁媛媛
义务教育有两层含义:适龄儿童有义务享受教育;政府有义务提供学校。普九教育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差距
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最突出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城乡之间,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以来,走的是一条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快速发展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和城市一起加入到富裕的地区当中,一部分农民也率先进入富裕者行列,但其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近来又有所下降。
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事定统计年鉴》,1998-20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通中学从1997年的10.8%下降到1999年的9.4%,3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小学从1997年的20.8下降到1999年的19.94%,3年下降了0.86个百分点,下降水平均高于全国(中学3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小学3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从2000年开始,全国基础教育各级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又有所回升,但增长幅度均不大。
2.地区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市、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尤以东西部的差距更为明显,胡鞍钢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指出,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相对差距十分显著,西部地区知识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而西部地区是中国知识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也是知识发展差距量大的地区。如不改变这种状况,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不可能产生缩小的趋
势,若干年以后,必将对中国综合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里仅以各区预算内生均经费和校舍情况的差异为例来说明。
首先,各地区预算内生均成本差异较大。1995年,我国各地初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平均值为507元,最高的是上海1590元,最低是安徽322元,前者为后者4.95倍。同期全国小学预算内生均经费最高为1248元(上诲)是最低的145元(河南)的8.61倍。
其次,各地区的学校房屋质量亦有差距。就全国而言,从校舍中的危房面积看,1997年全国普通中学的危房面积所占的比例为0.97%,小学生危房占校舍建筑面积的1.01%。就东、中,西部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通中学的危房比例为0.78%,中部地区比例为0.91%,西部地区高达3.69%,西部是东部的近5倍。东部地区小学的危房比例为0.77%,中部地区为0.72%,而西部地区高达4.06%,西部是东部的近6倍。
3.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差距
重点学校问题,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背景下,特别引人注目。同一城市中同属小学校或初中校之间得到的教育投入差距巨大。在南京46中学,每年真正能够支配使用的只有10万元;另一所中学进行教育现代化工程改造,上级就拨了1000万元。政府教育投入多年来厚此薄彼的结果,使不少中小学学校不仅校舍十分简陋,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另一些中小学校则盖起了游泳池,有的甚至耸立起像模像样的游泳馆,每天仅规定时间向社会开放,就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在(新西部)2001年第6期的《三人行》栏目中,西安仪表厂子弟中学副校长王飞龙在谈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享的问题时,说:现在,大学扩招得很厉害,上了高中,差不多就能有个大学上,不管是大本还是大专,公办还是民办,但高中扩招慢一些,只有一半人能升高中,升学压力就向下传,上一个什么样的初中很关键。义务教育这块。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却有热点与非热点学校之别。他们在名声、教学质量、教学硬件设施上是不一样的,西安市,城三区与郊三区的办公条件就不一样,难免会择校。名校更愿意招择校生,有一个收费的因素。去年,陕西提高了借读赞,小学一学期是300元,初中500元,如果只招本学区的学生,就只能收55-80元的杂费。
二、关于现状的反思
我国现在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由于实际录取学生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省市区的录取额并不是按照考生数量平均分布的,而是按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同一份考卷,各地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反而录取分数低,经济落后地区倒反而高出许多。2003年全国统一高考,上海文科考生460分就可以上重点分数线,四川,重庆等地文科考生却要520分以上才能上重点线!这哪里是“扶贫”?分明是“扶富”!是很大的不公平!
一直以来,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盲目的观点就是认为落后的农村拖累了城市发展的后腿,甚至拖累了国家发展的后腿。但是大量的事实和统计数字说明,结论恰恰应该是相反的,是城市拖住了农村发展的后腿,农村不但没有拖累城市的发展,反而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了城市的发展,从而有了今天这种“强壮的城市,贫弱的农村”的现象。体制上的歧视和观念上的漠视压制了差不多三代农民的正常发展,直到今天,很多农民的后代还是不能和城市里的青少年一样公
平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当今天的“城市居民”堂而皇之的开始捐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时,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在行义举。当他们看到这些穷孩子感激涕零地向他们表达谢意时,他们没有丝毫的不安。他们并设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只是在“还债”。他们本来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帮助农民和他们的孩子。城市借国家之手剥夺了农民,对于这点,认识上的蒙蔽应该揭开。富裕的地区和人们在他们富裕之后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帮助贫困地区和那里的人们。这是邓小平同志设计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时的初衷。如今,无论是从国家来讲还是从许多富裕的省份来讲,都已具备这样的能力去建设和扶持农村教育,解决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
重点学校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任何政策都具有两面性,把中小学人为地划分出三、六、九等,使得原本有限的教育资源又进行了厚此薄彼有倾斜的分配,它保证了“快出人才”,但也使学校之间的差距开始扩大,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工程中,一些地方还没有及时转移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为突出政绩和满足个人利益,仍热衷于搞变相的重点学校。他们时常为本地没有几所“窗口校”或“样板校”而内疚,却从不为本地有这么多破烂不堪的薄弱学校而惭愧,抓重点学校真心实意,抓薄弱学校虚张声势。而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更使这种学校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由于“择校生”与学校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自然是哪所学校质量高、条件好,吸引的“择校生”就多,于是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马太效应”,即加建走向“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极分化。如此,处在好的一端的重点校潜力发挥得再充分,积极性调动得再高,也不会带动差的一端的非重点校质量的提高,从而造成了办好在校生不超过10%的重点学校而牺牲了拥有在校生90%左右的非重点校的现实,如果把极少数中小学比作政府精心培育的“盆景”,那么多数连基本设施都得不到保证的“大众化学校”就成为被政府放弃的大片“绿荫”。这一作法严重违反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教育公正和机会均等的原则。
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办义务教育都属于公共产品。从经费来源看,这个公共产品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根本不同,在于它靠政府的税收支撑。换句话说,政府是拿纳税人的钱配置义务教育的资源,首先必须保证的就是公平。正如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强调,每个人对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类型,什么阶层,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在教育资源配置时首先要考虑他们是否都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国家的政策在这里就是为保证各个层次的每个公民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强调社会阶层不分等级,都拥有基本的受教育权和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而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了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保证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需要,又要重点建设一批学校和学科,使之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样,教育资源就不能完全平均分配。这就要求在情况特殊和待遇要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做到合情合理。例如,在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关系上,政府的投资取向和政策选择,首先是不扩大城乡教育的差距,然后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目前则特别需要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村教育面临的严重生存性危机。在一般与重点的关系上,教育经费的分配应更多照顾普通学校的紧迫要求,帮助他们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使每一所学校接近,达到或超过现在重点校的水平。这样将使大部分人成为受益者。普及义务教育,办好每一所基础学校,是全面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关键。这既体现了合理的公平,又具有较好的整体的、长远的效益。可以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乃“重中之重”,是量大的效率,是最大的公平!在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关系上,既要承认区位优势的客观性和区域差
距的长期性,不能用行政手段人为地拉平地区之间的差距;同时又要运用经济的、政策的和行政的手,使地区差距不再继续扩大,并且通过实行投资和政策适当向西部倾斜的战略,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创造条件。
(文见《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7期下)
第二篇: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当然还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第二方面,我不同意您有些人不用做事情的说法.但不展开。
第一方面,我简单化地说说.强调效率,就需要一定的分配差距来刺激;强调公平,就要缩小分配的差距.一般来说,社会在初始发展时期,重视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重视公平---有了财力基础,防止社会矛盾的加剧。好象在15大,提出的口号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两年,我国相对过去,比较重视民生问题。十七大,会有更加明确的表述.这方面会逐步改善,虽然很不够,虽然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需要指出,重视公平缩小分配差距,不是第一次分配来实现的.在现阶段和以后较长的时期,一次分配的差距不会缩小反而会加大.换句话说,两极分化会加大.体现公平的重视,主要在二次分配.一方面,加强税收,特别对企业和高收入人群;另一方面,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加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低保,医保...)自己有好的生活,就得提升自己,参与竞争.对于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应辨证地看,既要看到导致收入差距拉大的合理性因素以及一定的收入差距的激励作用,也要看到过大的收入差距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的观念。存在收入差距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如果简单地把共同富裕等同于同步富裕,就会导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在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基础上的问题,只是有的提高得快,有的提高得慢。
第三,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有其政策性因素。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通过更加努力的诚实劳动或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而获得的较高收入是我们党的富民政策所允许的。由此而产生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
第四,它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科技含量高的行业所创造的利润远远高于传统行业和夕阳产业,因此,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型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这种现象不但中国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
第五,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加大收入差距。但是,不能忽视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的消极影响。
首先,过大的收入差距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观念。因此,一旦收入差距超过了老百姓的心理承受力,将会对中国的稳定产生巨大威胁。
其次,不合法高收入问题会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并可能导致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法高收入者,为了保护自己,可能形成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这些人数量不大,但具有很大的能量,甚至影响到决策。
第三,由于垄断而引起的行业收入差距加大,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攀比,从而阻碍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解决差距拉大的对策是:
首先,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通过自己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或者通过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分配获得收入而先富起来,是我们党富民政策的结果,应该予以鼓励和保护。
其次,取缔非法收入。对于那些通过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第三,整顿不合理收入。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对于凭借行业垄断的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额外收入,坚决予以纠正。
第四,调节过高收入。要强化国家税收政策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法,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如 何 看 待 我 国 收 入 分 配 不 均 问 题
第三篇: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
北京市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700多万,并在此基础上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将形成超过30%以上老龄化的趋势。从2015年5月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公报》数据可以窥见全貌。
2014年,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增长,全市医院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分别为15751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68.6%和308.5万人次占全市医疗机构的95.8%,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1%和10.8%。据不完全统计,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占总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已经超过30%,三级医院甚至在50%左右,专科医院的外地患者门诊就诊人次比例峰值甚至达到65%。而医疗资源配置涉及三个核心问题: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和就医秩序。区域布局基本依靠市政交通网,三级医院大致形成东西城集中、三环分布,四环零星、五环新发;二级医院以城六区为主要分布,远郊区县欠缺;基层卫生基本普及辖区人口的格局。经SWOT分析和PEST分析,北京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存在医生资源结构化紧张的突出矛盾,而新建大型医院只能提供医疗服务场所和医疗检查、手术硬件平台。相比新建大型医院,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功能显得尤为突出。作为属地管理的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以及下属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直接管理并运行21家三级医院,并通过区县各级政府管理着市辖范围的约70%以上的二级医院和92.7%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北京市最大的一个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市辖区所有卫生服务机构的单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代表政府执行减少病人数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理念。北京市卫生服务资源建设总体规划思路
2014年,随着北京市总体发展规划布局,将禁止在五环内新建大型医院,通过医药分开、实施法人治理结构、医联体、放开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等措施对公立医院实施改革。因具体改革措施尚未明确细节,下一步改革只能依据分级诊疗的方向,建立规范的诊疗秩序,引导优势医疗资源向周边发展,向基层发展。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来发展。因公立医院的使命愿景不断回归公益,非营利性医院将成为民营资本入市主体,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呈会员制发展结构,今后以减少疾病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减少病人数量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规模和能力的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成为未来医改的宏观战略思路。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趋势将是“管疾病、少病人、增能效”。而真正能够实现这一愿景的方法,在现有医疗服务资源的基础上,只有盘活现有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功能,发挥公共卫生服务广覆盖、基层控制慢病、各级医院人才资源共享方能将目前本市常住人口健康水平保持较好水平,才能够“增能增效”,实现外地就诊患者按需就诊、科学就诊,缓解大型医院人满为.望京地区比较大得医院有10家,分别是蕙兰医院 一甲,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三级甲等,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北京善尔医院 综合一级,凌和望京医院 一级,然后是我们的医院,国宗中医院 没写,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知堂
没写,东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望京地区一共的医院有78家,门诊口腔什么的都算计在内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鼓励社会多元办医。2010年,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2012年8月30日,北京市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若干政策》,明确了社会资本在京举办医疗机构的待遇政策。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撑的大环境下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利用精准医疗临床科研为驱动,综合服务配套为支撑,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特色,健康管理和家庭病床为补充,旨在架构一个专业化,人性化和可永续发展的高端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经营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卫生方针,以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把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建立成一所一流的医院为终点目标,建设初期夯实基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坚持走以诚实服务、优质品牌求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立高起点,创新思路,做名医院,以创新促发展,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励精图志。
二、发展目标
(一)中期规划目标
1、五年内一级医院评审优秀通过率100%,医疗、科研、保健、康复水平达到朝阳区内一流一级医院要求。2、2017年前建成医技、后勤、病房、门诊综合楼,使医院使用面积达到10000平米.3、2020年使医院固定资产超过5亿,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公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4、服务绩效指标:年门诊量到2017年达到8000人次以上;住院病人达到4000-5000人次出院诊断符合率≥95%;治愈好转率≥95%;床位使用率≥80%-≤90%;床位周转次数≥16次;平均住院日≤10天;与同级医院相比,医院感染率≤10%;医院感染漏报率≤1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业务收入增长率20-30%。
5、积极实施科教兴院战略,不断提高科研学术水平,规划期内,力争医院获区级科技进步奖1-2项。有1-2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6、在规划期内,建成并完善医院局域网,使其发挥院内医疗文书同传、数据资源共享,行政业务公用的信息平台。
7.在规划期内,建成并完善博华医院网站,使其初步具有网上诊疗在线咨询、网上予约医生。
(二)十年规划目标:
1、力争在十年内使医院成为一所集医教研、防保康于一体的医院,床位扩至100-200张。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专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3、在规划期内,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资源和网站建设,引进高端网络人才,在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快速、可视、直观的特点,实现网上病情资料传输,体征文图视频的功能。
三、发展策略
(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创建二级医院为最大目标。未来五至十年医院要以创建一流医院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主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立院措施,把芸众本草中医医院建成品牌突出,特色明显,医患和谐,公众满意的一流医院。
(二)特色强院,打造优质品牌。
牢固树立“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的思想,坚持特色强院,立足于医疗体制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医院的长远发展,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的办院风格。医院将在巩固原有特色专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医院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搞好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要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促使医院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最终形成品牌优势。
四、实施方案实施“强化三项建设、加强五项管理”工程。
(一)三项建设:强化人才和学科建设。
1、人才是医院竞争,发展的根本。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院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动力,今后5-10年内医院要紧紧抓住培养后备人才,吸引紧缺人才,用好现有人才三个环节,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稳定的人才学术队伍。首先,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档次。坚持全员培训,采取多层次培训,普遍轮训和重点培养相结合,职工进修与研修相结合,开辟多种渠道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
2、正确定位,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扶持特色,形成品牌优势。医院的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重点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缺乏竞争力。
首先,今后一段时间内,医院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调整学科布局,制定重点学科发展规划,力争在五年时间内进入市级领先学科行列,银肖病,其他难治性皮肤病治疗在五年内进入全国重点学科行列;其次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的科室、专业实行优惠政策,重点投资、重点培养、重点管理、重点发展;第三是继续加强重点专科同北京及全国各有关医院高校的协作关系,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四是以重点学科发展带动医院其它科室的发展。力争在5-10年之内建设更多的强势学科,树立更多的品牌名医。实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目标。
五个方面管理:
一、质量管理
1、不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后的工作中医院要围绕“建好一级医院”,再创二级医院的总目标,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载体,以医疗安全为目的,持续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首先要逐渐完善和加强“院、科”二级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二是全面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质量意识;
三是对医疗的基础环节及终末环节实行全方位质量控制,推行单病种质量与费用控制;
四是建立并完善医疗质量监督机制;
五是制定并完善各级人员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及细则,量化指标,严格考核; 六是培养并强化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每年组织全体职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加强新入院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七是经常组织医生学习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和制度,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首先要逐年深化护理改革,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阶段服务;
二是要加强培训,依法管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考试,严格准入,持证上岗,使护理质量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继续开展整体护理,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单病种标准护理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是加强病人的健康宣教工作,逐渐规范化并列入护理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五是加强护理骨干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护理人员,逐渐优化护理队伍结构。
3、加强科研质量管理:科研工作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质量、层次不同代表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在今后工作中:
一是要逐步提高医院科研层次和水平,强化前瞻意识,把握好科研课题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多开展医院特色专科研究和难治病种研究;
二是要充分利用北京人才、课题、信息、设备、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合作研究;
三是医院要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四是建立严格监管制度,做好科研工作过程管理。保证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
通过以上措施尽快实现医院科研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管理。力争在5年内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一项,区级科技进步奖一项。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竞争是医疗市场竞争的关键。
首先,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最宝贵资源,人才就是生产力的观念,要站在医院人才需求的角度,为人才提供满意忠诚的服务,要尊重人才的选择权和工作自主权;
其次是要进一步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形成“市场选聘、竞争上岗、定期考评、动态管理”的用人机制。要逐渐完善岗位职责和考评标准,继续推行全员聘任制和临时人员合同制管理;
三是探索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和薪酬体系,逐步形成重实效、重贡献、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在公平的基础上注意拉开档次,进一步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四是采取多种渠道和措施,继续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人员内涵,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作用。
三、强化经营理念,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要在全院职工中树立并强化经营理念,要求做为独立核算单位和效益单元的科室负责人,要把握好成本和效益,市场和营销,投资和回报几个关键环节,注意增收节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减少资源浪费;
二是要进一步推行成本管理,建立组织框架,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目标化管理。
三是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医院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建设,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和质量。使成本管理控制标准化、正规化;
四是继续制定并落实成本核算制度,落实管理措施。继续实施药品、材料、设备、办公用品及消耗性物品使用核算,在保证供应的前题下,加强各种材料及用品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全院职工自觉控制可控成本、减少浪费、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在医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求全院职工按照规划目标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四篇:关于土地分配不均问题的申请报告
关于土地分配不均问题的申请报告
六指街党政领导办公室:
一位被剥夺公民权益和经济利益的村民来信反映情况如下: 在和谐社会的大好形势下,讲道理求合理实事求是求公平,为什么我两求都求不到,导致我在公民权益受压迫,经济受剥削,造成生活困苦。
1、我家原有五口人的土地发展到13人,我今年77岁,老伴71岁,我们已年老,在20年中把土地分给五个儿子们之后我就没有土地。
2、没有土地经营权,我就成了失地农民,12年的土地补贴没有到我的卡册。
3、祖辈们留下的荒山、湖、泊通过党的号召,上报的亩数大于湾里的自然亩,现承包到种养户,承包费我不能受益,按原分土地人数,分到这里就含有活人不如死人,死人还在养活人,我觉得不合理不公平。
4、党在农村实行强农惠民政策,我却没有得到利益。
5、我在村里当了三十二年的勤务员,20年的正职,小组的组长按户头轮流每两户一年,我没有土地,所以也没有户头不能参与。
6、以上情况反映属实,我觉得纯属是剥夺了我的公民权和经济利益,这个问题我向村干部反映多次,他们都直接参与,我今天找上级领导反映真实情况,请领导下乡调查。
申请人:东湖村民:万文阶
第五篇: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1)生态系统全面退化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2)水土流失急剧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3)濒危物种增加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
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4)天然湿地大量消失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5)人工林树种单一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6)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
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
3、加强生态监测。在中国单纯的水环境、气环境和工业污染监测已趋于成熟,并已经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监测技术和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关数据还是采取从各部门东拼西凑的方法获得,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均较差,已经制约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必须建立和开展有效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尽快加以扭转。而能源消费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形势十分严峻。节约能源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