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国著名文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高老头》陈贵文《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代表作品,论文把它比作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一幅全景画,形象的展示了作家的文学艺术才能,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剖析了作品的成就,并为之感慨.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己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欧也纳·德·拉斯蒂涅克在小说中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他不仅是书中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和见证人。可以说,他是作者本人的影子。先从家庭背景来看。巴尔扎克也有两个妹妹,萝尔和阿加特;如同拉斯蒂涅克,巴尔扎克也少年贫穷,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他自幼就心怀大志,初到巴黎也是学法律的。他也生性敏感、善良,最后完成了巴黎的启蒙教育,踏上了征服巴黎的征途。
小说本身就是拉斯蒂涅克认识社会及处世决窍和准则的过程。他初到巴黎是一个单纯善良的青年,但不久便发现,在“巴黎文明的战场上”,他需要更有力的武器。投降与反抗经过多次较量之后,他终于选择了一条在他看来是最有把握的道路:高攀一位贵妇。后来,高老头入土完成了他的人格,人间的自私、无情和虚伪使他淌干了最后一滴眼泪,从此,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他向上爬了。总的说,拉斯蒂涅克是用行动往上爬的人,而高老头则是在忍受中解体的人。
伏脱冷亦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与拉斯蒂涅克不同,在小说开始之际已经定型,只是随着情节展开进一步暴露罢了。他与拉斯蒂涅克的谈话成了我们认识这个神秘人物的钥匙。他认为世界是丑陋的,社会是腐朽的,人间是可憎的,因而,反叛是合情合理的。他本人的欲望就是找到一个弟子,造就他,让他向社会开战。“啊!”他对欧也纳说道,“倘若您愿意做我的学生,我将使您得到一切。”伏脱冷超越一切社会准则,置“善”“恶”于不顾,他是罪恶精灵,魔鬼天使。说到底,伏脱冷多少也有点儿巴尔扎克本人的影子,如伏脱冷野心勃勃,蔑视法律和庸人;对年轻人善于说教,对女人总爱另眼相看。特别是,他有坚强的意志,幻想得到权力,既爱享乐又要当强者,这些不都有点像作者本人么。
上述三人物成了全书的主线。最初出场的是高老头,但他的悲剧需要一个见证人,即拉斯蒂涅克。读者是通过拉的眼睛了解全部故事的。高老头后来欣然把女儿苔尔费纳送给拉做情妇,开始在精神上把年轻人看成是自己的儿子,称他为“我的孩子”,拉则称高为“我的高里奥爸爸”。但应该说,真正对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则是伏脱冷。作者也是借助伏脱冷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充满哲理的见解。他爱拉,处处保护他,称他为“我的孩子”、“我的宝贝”,但同时教唆他干坏事,甚至教他用暗杀方法,让维克多莉娜取得遗产,然后再娶她为妻。有趣的是,拉斯蒂涅克高出其师一筹,他不像伏脱冷从“外部强攻”,而是更狡猾更 1
精细,他渗透进上流社会,从内部进攻,从而征服它。
读书笔记:《国王的演讲》《国王的演讲》读书笔记,乍看之下这仿佛是一个励志故事,当然,这么认为也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患有语言障碍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国家的紧迫情势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积极去改变,最终逃出了缺陷的阴影,而终于让那些质疑、担忧、讥讽等等的公众舆论烟消云散,最终也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国王。
这个故事的励志意义另一部分也因另一个人物的所为所对比升华:George的兄弟
Edward,本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应当的继承人,却因人生际遇和风流个性,逐渐的放弃了对王位的追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天赋如果不为后天善用,也会逐渐被磨灭,被荒废;而对于George来说,一个对于王位继承者来说相当有阻碍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变、不停的尝试,最终也会得到纠正,获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一个为了讲述伟大王与民、医与患无差别友情的故事,语言治疗师洛格和王室继承人George齐心战胜“顽疾”,两个人一同为对自己来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奋斗。当然,这个“顽疾”不同于表面上那样简单,仅仅是“口吃”或者“发音”,或是“说话是否流利”的问题。在当时的国际情势下,而在王储之中的理想继任者却沉迷风流韵事不思大体(其实对于这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是否要对Edward抱否定批评态度,还是要持保留意见),而对于当时社会和国际情势动荡的情况下,一个强有力的国王,一个英明的统帅,一举一动都为人们所关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个能给他们安全感的王。因此George的“顽疾”,反而显得那么的引人注目,因为对于国王和重大场合而言,一场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讲,对于王室、国民和公众来说,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所以如果George是个平常的人,或许他有口吃,或许他的发音有问题,这都没什么,他可以选择成为作家、卖笔杆子,他可以选择出卖体力来维持生计,他可以尽量避开交际、闭门闭户,这都是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别人也许都不会觉得这是多么有问题的一件事。然而他却成为一个有语言缺陷的王室继承人、国王,一个小问题也许就成为了大困难,就像Edward一样,一个花花公子其实没什么,但是因为出身背景和责任,就显得有些失大体、不成器之感,其实都是位置造就的,因为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讲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也许都在羡慕另一种生活,其实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围城,除非你可以拥有每一座城门的钥匙而可以自由进入,否则,并不要轻易羡慕或者盲目追寻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经想得透彻,或者是你个永不思悔的人。
第二篇:法国著名学校及传统文化
【Discovery of France之学院篇】
塞纳河边的散步,香榭里舍林荫下的低徊,酒吧里的慢酌,咖啡馆里的细语……这样的国度你怎能错过?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享有世界上最浪漫国家美誉的---法国。
1、巴黎高等商学院 Paris higher school
巴黎高等商学院由巴黎工商会于1881年创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以严格精英培养制度而闻名于商界,是法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商业管理学院。著名校友涵盖多位世界500强企业CEO及政界精英。例如:Jean-Paul Agon(欧莱雅CEO), Stéphane Richard(法国电信CEO), Baudouin Prot(法国巴黎银行CEO), 弗朗索瓦·奥朗德(法国总统2012-)等等。
2、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于1957年在法国皇室行宫所在地枫丹白露正式成立,是世界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独立商学院之一,也是欧洲最受尊重、历年排名首位的商学院。
3、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法语:École Polytechnique,别称“X”)
创建于1794年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常被昵称为X(X来自其校徽,代表两架交叉在一起的大炮),它是法国最重要的工程师大学。创立时校名为“中央公共工程学院”。学院校旗和格言为拿破仑所赠。综合理工的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由拿破仑确立,标志着学校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科学的卓越追求。
4、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在法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无论在哪一阶段时期,高师都与时代保持着高度的默契,它为法国培养出无数的杰出人士。如开生物学新纪元的亚雷斯和巴斯德,存在主义先锋萨特,自由主义战士雷蒙·阿尤,共和国总统蓬皮杜,总理兼任国民议会主席的洛朗·法布留斯等。高师是独一无二的,它孕育着革新的激情与反僵化的冲动,推动着历届政府的改革与完善。尽管饱经岁月的磨炼,这所古老的学院在今天仍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血管中仍流动着探索与创新的新鲜血液。
5、里昂大学
里昂大学成立于19世纪末期,当时有自然科学、文学、医学和法律等专业,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逐渐形成里昂今天的3所大学。此外,里昂大学除了包括里昂本市的一大、二大、三大之外,还包括旁边的圣太田大学。这四所公立大学统称为里昂大学(Université de Lyon)。里昂大学也为欧洲顶尖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成员(Coimbra Group)。
【Discovery of France之特色篇】
一、法国美食位列世界三大美食之中,国内的名菜数不胜数,对饮食艺术追求极高。每一道菜都有它独特的烹调方法,使用新鲜的季节性材料,再加上厨师个人的独特的调理,便可塑造独一无二的艺术佳肴,必能令你垂涎三尺。那么法国有哪些特色美食呢?
1、甜点
著名的法国甜品说到法国美食,我想这里大多数朋友都会赞不绝口。法国是欧洲美食的摇篮。那里的人对甜品的迷恋和追求,有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一个最普通的城市中一条最普通的街道上,一家最普通的小甜品店里的甜点都非常香甜可口。传统的法国点心比较广为人知的如马卡隆、舒芙里、慕斯杯、奶油蛋杯、歌剧院蛋糕、马德莲等等。
2、法国蜗牛
蜗牛和干贝、鲍鱼、鱼翅被称为法国四大名菜。法式蜗牛又是法国的最爱,据统计,法国一年要消耗三亿多只蜗牛,法国人对蜗牛的喜爱从这数量上就可见一斑。而法国人做蜗牛菜又有不同的方法,如洋葱炒蜗牛、烩烧蜗牛、宫爆蜗牛、滑蛋蜗牛等等,最受多数法国人喜欢的还是法式焗蜗牛。
3、洋葱汤
洋葱汤在法国是最受欢迎的家常菜品之一,它在法国的地位,如同味噌汤之于日本,红菜汤之于俄罗斯,是传统饮食中的经典,展现着国家特有的饮食习俗和习惯。
最正宗的法式洋葱汤,非得厨师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炮制成功。这样做出来的汤,温暖浓香,整款汤滑嫩得到了让人解恨的程度,你能想象出一口咬下去的那种感觉吗?软软的,略带芝士的酸,不舍得吞下去却已悄悄融入舌间。
4、法式鹅肝
在现代欧洲菜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法国菜,经常被作为一流餐厅酒店上菜和菜单组合的蓝本,而在法国菜裡头,有着世界三大美食之称的便是法式煎鹅肝了。既然能被视为世界顶级美食的鹅肝,鹅的饲养过程自有其独特之处.鹅在孵化后的14周内,会被饲养在室外地方以供给一个自然环境,好使鹅的免疫力能大大加强。过了14星期后,饲养人员便开始用特制的粟米每日3次强迫喂食鹅,为期4周。为避免在这强迫填喂的过程下鹅会紧张甚或死亡,所有的鹅都会被一对一喂食,其间并会不断地抚拍牠们,或让牠们聆听音乐,以帮助牠们吞食和安抚情绪,这便是为什么鹅肝的价格会如此昂贵的原因了。
5、马赛鱼汤
在普罗旺斯,马赛鱼汤(Bouillabaisse)是最有名的鱼类菜肴。今天的马赛鱼汤(Bouillabaisse)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用渔网内剩余的杂烩煮出的鲜汤,而是一道考 究的、甚至需要提前一天预订的菜肴。有些菜单上用来煮马赛鱼(Bouillabaisse)的鱼类多达12种。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鲂鱼、海鳗和蝎鱼。鱼汤里的配料则包括藏红花、洋葱、韭菜、西红柿、橄榄油和橙皮。在上桌之前还会加入土豆勾芡。
二、传统文化
法国向来以浪漫著称,这里不仅有引领时尚的巴黎时装,还有紫色浪漫的普罗旺斯,这里竖立着许多举世闻名的古迹也充满了艺术文化的气息。法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又与时俱进,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1、风格各异的街头艺人
在这个浪漫的国度,四处可见在街头艺人,他们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代表。或是有备而来,或是即兴表演,整个市区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这些艺术家尽情的展示着自己,向游人诉说着艺术的情愫。
2、卢瓦河园艺节
卢瓦河园艺节绝对是风景设计师的一场盛宴,每一年,在这里,他们将集自己的才华,联手创造一座精美绝伦的新庭院。给你一个题目,你将要用园林的艺术将它淋漓尽致地展现,所以说,园林的记忆缓缓诉说古往今来艺术家们的浪漫情愫……
3、葡萄酒文化
法国的葡萄酒也是享誉世界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悠久历史沉淀下的尽是经典。这也得益于法国丰厚的自然条件。香槟、白兰地也是法国人引以为傲的资本。丰富多彩的酒业文化促使法国人对于餐饮用酒很是讲究。开胃酒,庆功酒,食用海鲜时饮什么酒,吃肉的时候又要喝什么酒都有非常科学的搭配。
4、巴黎时装展
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确实是引领潮流的前线,大胆奇异的设计风格,丰富优异的选材,吸引着所有时尚爱美人士的眼球。热闹非凡的戛纳电影节帮你找到优秀的欣赏的影视作品;卢浮宫博物馆里陈列着无数世界顶级的艺术品;巴黎圣母院的神圣与辉煌令人折服……
法国传统文化渗入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个浪漫艺术的国度,继承与发展并存着,历史的沉淀与时代的引领正在继续……
第三篇:2013法国著名大学介绍
2013法国著名大学有哪些呢,目前法国著名大学已经成为了很多同学们选择的重点,那么2013法国著名大学有哪些呢,为了解答大家这一问题,下面小编就2013法国著名大学为各位同学们讲解。2013法国著名大学之梅斯大学
正式成立于1970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学科非常全面的大学,是一所有多学科综合大学。该学校拥有33个高水平研究实验室,其中6个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联合实验室,享有国际声誉。
优势专业:机器工程学、计算机、环境工程等。
2013法国著名大学之巴黎第十一大学
直属法国教育部领导,是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重点大学(其在法国大学中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清华大学)。该大学从学士到博士学位共有几百个专业;在其近3万名大学生中有来自世界110个国家的2500名外国留学生。学校拥有118所享誉世界的实验室。
优势专业:理工类专业。
2013法国著名大学之巴黎第五大学(勒内•笛卡尔大学)
总部位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中心,是一所实力雄厚、声望很高的学府,有众多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该大学的荣誉教授,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优势专业:生命科学、计算机等。
2013法国著名大学之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
位于法国中部的奥弗涅大区首府多姆山省省会克莱蒙费朗市,是法国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综合性国立大学,有近200年的历史,与世界40多个国家的公立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目前在校学生约有12000人左右,其中外国留学生1270名。
优势专业:物理测量、金融会计和营养学。
以上就是小编为各位讲解的关于2013法国著名大学的相关介绍,上面为各位介绍的这些都是比较好的2013法国著名大学,希望能够对象要了解2013法国著名大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四篇:法国文学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法国文学 课程(论文)
读《Le château de ma mère》有感
姓 名: 张艳霞
专 业: 英语(英法双语方向)
班 级: 41401101
学 号: 4140110103
评阅教师: 吕敏
摘要
《母亲的城堡》是法国小说家和剧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身为裁缝的母亲所给予三个孩子无私的关怀与真挚的爱,虽然她傲人的财富,也没有厚实的肩膀,但是她却用清贫维持着整个家庭,用她纤细的胳膊托着孩子们一步步健康成长。她的温柔与坚强,苍白与柔弱带给孩子们无尽的童年欢乐和乡村回忆,也让作者感动怀念一生。
关键词: 爱
童年
乡村生活
回忆
Résumé
Le château de ma mère était mémoires d'enfance de Marcel Pagnol qui étai le romancier et le dramaturge français ,racontent la mère qu’ était une couturière donnait l'entraide désintéressée et sincère amour à ses trois enfants.Même si elle est fière de la richesse, ni les épaules épaisses, mais elle maintenais toute la famille avec les pauvres, avec ses bras minces grâce à la croissance saine des enfants étape par étape.Sa doux et fort, pâle et faible,elle a apporté aux enfants de joie de l'enfance et des souvenirs rurales,touchent et eu la nostalgie de tout la vie d’auteur.Mots-clés:l’amour l’enfance la vie rural souvenir
引言
《母亲的城堡》又名《再度艳阳天》,本书由法国小说家、剧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 Pagnol,1895—1974)于1960年发表,是《父亲的荣耀》即《初度艳阳天》的姊妹篇。这部作品是帕尼奥尔六十岁后发表的总题为“童年回忆录”自传体小说“童年四部曲”之一,他以幽默逗趣的笔调叙述小马塞尔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光,为他赢得文学上的巨大声誉,出版后好评如潮,成为法国教育部指定的学生必读书。作品从小马塞尔的出生一直写到中学毕业,分别是《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秘密时光》《爱恋时光》,他细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这些小幸福丰满、饱涨了他的记忆,而面对那些失去的、悔憾的、悲伤的,他微笑着耸耸肩,像所有法国人一样感叹“这就是生活!”。帕尼奥尔在电影方面受到电影大蛹罗塞里尼等人的推崇。他擅长描写法国南方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普罗旺斯的诗情画意和对家庭的眷念之情。帕尼奥尔笔下的人物都给人好感,他成功的表达了家庭的意义、追求完美的敬业态度和纯朴的生活乐趣。他曾说“在这些回忆录里,我只想讲自己的故事,非褒亦非贬,其实我谈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早已不再的童年的我,这个我熟悉的孩子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飞走的鸟儿,没留下任何的痕迹,再者,这个孩子并非本书的主角,而是书中故事的见证人。”在序言中,马瑟·巴纽这样写道:隔了时间的重重纱幕回望童年,有些人和事渐渐模糊,而有些东西却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明净、清晰,还有些记忆则被重新拆借、组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从书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老人对逝去岁月的那种淡淡的缅怀和哀愁,当然这泪水里仍交织着欢笑和甜蜜。因为有缅怀,我们学着成长,也因为有昔时的回忆,我们懂得了珍惜。
《母亲的城堡》中的主人公——小马塞尔虽然长在马塞城里,但他的心却是最亲近乡间、田野的,他是一个奔跑在普罗旺斯山区里的孩子。所以在书页间始终闪烁着碎金子般灿烂的阳光,埋下头就能嗅到百里香和薰衣草浓烈的气息。马瑟和在乡下认识的好朋友力力一起设陷阱捕鹌鹑,学习碾黑麦,拍打干鹰嘴豆,到井里挑水灌溉“爱情的苹果”,跟着朱尔姨夫和爸爸擦亮猎枪、拎着猎袋去狩猎,直到夕阳西下才满载而归„„他用大段大段温情满溢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挚爱—“倚坐在一株巨大而倾斜的老松下,好长时间我凝望四周的风景。远方,遥遥的远方,在手边那几座较低矮的山陵后面,早晨的海面闪耀着金光,正前方,从马塞绵延至维荷的山脉,雪白、裸秃,有如长年积雪的高山峻岭,山脚处晨雾轻轻地漂浮在源远流长的于佛尼河谷上„„一阵微风轻吹,刹那,空气中弥漫着薰衣草的香气,我背起手,鼓起胸膛,上半身向后仰,闭上双眼,深深地呼吸着这属于我的国度的炽热气味。”还是在这里,淳朴的普罗旺斯的乡间,他还经历了生命中第一次的蜕变,遭遇初恋并为爱疯狂,也因为懵懂的纯纯爱恋而伤害了朋友,舍弃了自我。虽然父亲、母亲和姨妈、姨夫这些大人们对他坠入爱河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可笑;虽然他回想起自己那些疯狂的举止也颇有点羞涩;虽然这次爱情仓促地结束了,但没有经历稚气而又狂热的初恋又怎么会成长呢?我们讳忌莫深的少年的爱情,其实很美丽,女孩儿或者男孩儿都是映照自己的另一面镜子,会让人发现自己的虚荣、懦弱、善良和对爱的渴望。少年的爱其实也只是青涩岁月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并没有忘却我的恋情,但我的忧伤也染上了当季的色彩:一种悲情悔憾,一种淡淡的哀怨,重组了我的回忆,我已将那些丢人现眼的考验,四脚爬地的诗人和卡西纽家庭最后那杀伤力强大的犯人现形记全部抹灭。我只看见,鸢尾花束后面那对紫色的眼睛,两片微启的嘴唇前那一串葡萄,唱着歌的秋千上,一个女孩用白色凉鞋的鞋尖触碰橄榄树颤抖的枝叶和她棕色的后颈背„„然后,在夜梦中,我听见远方传来音乐,一身红衣的小王后,带着无尽的哀怨和寂寞,在夕阳下,朝一座往日时光的拱形森林,渐渐远去„„”。
后来,小马塞尔进入了中学,赫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曾经亲密的家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而生活仅仅浓缩于课堂、导师、同龄朋友之间。当父亲和弟弟询问他有关学校的问题时,他说:“我不会告诉他们所有的细节,而且当我在跟他们说这些事情时,心情就好象是一个旅人般,对折从未到过巴西或加拿大的人,诉说着这些陌生国度的故事,而他们当然也不能完全明白。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活在另一个新的世界里,在这个新世界里我扮演着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我的家人绝不会认得我的角色。”他絮絮地说着在这个新世界里发生的重要事件,无数个课堂上的恶作剧,孩子之间无数次小小的战役,怎样巧妙地与导师周旋取得好一点的成绩,他还是一个秘密组织的首领,这个组织有自己的徽章还创设了自己的秘密文字来传达口信。这个世界没有成人眼中的好坏之分,马塞尔印象中的好学生都是面白如纸,为着争夺第一名寝食难安的呆子,他关心的是如何战胜自己的怯懦,在维护名誉之战中打赢高年级的胖子,从而建立自己“无畏的战士”的威信,他发明出“代人受过”的办法使所有被惩罚的孩子得以解脱,他帮自己的好朋友写十四行情诗„„在这个小世界中生存法则是:宁可用拳头和恶作剧受人瞩目,也不在暗淡的阴影中平庸度日。所有调皮、热衷于在课堂上树立自己形象的“坏”男孩们,读到这本书恐怕都会绽放会心地一笑。
当我看到瘦小而害羞的母亲为了孩子每个星期周末都在山岗度过,无数次远远致意和殷勤地“偶遇“校长夫人,并最终如愿以偿时,我的心愉悦的反复吟唱着一曲欢乐颂。当我读到在他父亲曾经一位学生布奇格的帮助下,为了节省来回的路程,他们无数次选择捷径——沿着长长的河岸,胆战心惊地穿过贵族们的城堡回到心爱的乡下房子里,我的心也跟着无比激动,为他们的忧愁而忧愁,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我的童年虽然也是在乡间度过,但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爱,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零星片段也乏善可陈。但这部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是母亲宽容无私的爱呵护马塞尔和弟弟妹妹一起健康成长,是母亲单薄但深切的怀抱包容了小马塞尔童年的幼稚与纯真,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捧起那个小男孩将所有的爱与感动深深地埋入他的心底。
《母亲的城堡》的笔调并不像《父亲的荣耀》那么轻快欢乐,甚至在情节的逐渐发展中感到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忧伤在蔓延,连自己的心也随着深陷那莫名的哀伤中无法自拔。时间飞逝,它转动生命之轮,如同水流推动水车那般。无情的岁月带走了母亲。帕尼奥尔在书中这样描述:“我走在一架黑色马车后面,它的轮子高高的,高到我能看见马蹄,我一袭黑衣,小保尔用尽全力攥住我的手,时间永远带走了母亲。”寥寥数语,可是悲痛无限,我似乎看见两个身着悲伤织成黑衣的小男孩,跟着轱辘作响的马车后,走在长长的乡村道路上,路是那么长,可是却没有了母亲那纤弱的身影。甚至在多年后,谁也没有勇气再提起她。母亲的与世长辞、弟弟的英年早逝和好朋友的不幸离世给他带来巨大的伤痛,他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吧,仅有的那点快乐匆匆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忘怀的痛苦。”成年后事业成功的马塞尔想在家乡普罗旺斯建一座影视城,冥冥之中,像是命中注定一般,他又回到那让母亲心生恐惧的那座城堡。他在书中写道:“我重新漫步在儿时假期走过的路,过去的阴影就走在我的身边,在城墙一角运河的近旁,我又找到了那扇黑色的门,那扇在那一年怎么也打不开的门,那扇代表着我父亲耻辱的门,现在我似乎能更自如的呼吸了,缠绕我的心魔已散去,但在时间的另一端,曾有一位年轻的棕发女子,一直紧攥着她那颗脆弱的心,还有那束红色的玫瑰,她听到看门人的训斥 狗的狂吠,她还不知道——这城堡现在属于她的儿子,她苍白、颤栗、永远那样不安。”多么深重的怀念就裹在这悲伤而又无奈的话语里。
结束语
最后,引用译者陈曦琳的话来说就是:这书太可爱了,翻译它是一种享受。到最后一次存盘时,当然也伴随着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终于可以阶段性地把显示屏和键盘这两件假设从身上卸下来。可又多么失落,从心底里,我是巴不得每天去那岭子里消磨我的时光的。对于我来说,阅读它也是一种享受,那清新动人的语句让人流连不绝,感叹不已。而法国《文学文献》也曾评论帕尼奥尔是一个极会卖弄关子的说书人。他友善的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聪慧,就像阿尔封斯·都德一样,在普罗旺斯灿烂的阳光下溅射出耀眼夺目的才华。而这部作品如此感人肺腑、触动心灵不仅仅是是因为帕尼奥尔自然且略带戏谑的语调,还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淡淡哀愁。生活如此,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生命中有欢笑又有泪水,有爱有恨,有得到有失去,珍惜现在,活在当下。但愿在我们老去时,心中仍存留着童年那份纯真与美好。我们不仅要对生活感恩,还要对爱我们的亲人朋友心存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马塞尔·帕尼奥尔,陈曦琳,2009,《母亲的城堡》,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2.马塞尔·帕尼奥尔,施康强,2009,《父亲的荣耀》,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3.[法]普洛坎,钱培鑫,陈伟,2002,《法国文学大手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张放,晶尼,2000,《法国文学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五篇:法国文学流派
17世纪的最后10多年,是法国文学古典主义的衰落时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极而衰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比较突出的文学作品有:拉布吕耶尔的《品格论》,表面上是道德说教,实质上是社会批评;费讷隆的小说《忒勒马科斯历险记》,用希腊神话为题材,批评路易十四的朝政。这种对现实不满和批评的倾向,预示着18世纪启蒙运动即将来临。以童话作家贝洛为首的反对古典主义厚古薄今的言论,引起当时几个古典主义名作家的激烈反击,形成文学史上有名的“古今之争”,表明当时年轻一代作家的进步倾向,和古典主义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光明世纪 法国文学史称18世纪为“光明世纪”,意思就是启蒙运动的世纪。“启蒙运动”一词见于某些欧洲语言,然而不见于法语。法国的文献典籍中一贯用“光明世纪”,而不用“启蒙运动”。法语中“光明”一词亦可训为“智慧”、“知识”,而此处所谓“光明”是指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曙光。法国的“光明世纪”与英国的“启蒙运动”,涵义是相同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意识形态战线上的前哨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可是这场斗争的思想准备早在18世纪初期已经开始。1721年出现的《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文学的先声,它的作者孟德斯鸠的启蒙运动思想更系统、更集中地表达在他的专著《论法的精神》(严复译为《法意》)中。
启蒙运动是思想运动。启蒙运动的文学家多数以思想家的面目出现。对于他们来说,文学作品只是表达思想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不能忽视的。狄德罗、伏尔泰等人的小说都是“哲理小说”,不但以思想的深度见称,而且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别具一格。卢梭的《爱弥儿》被称为教育小说,也是广义的哲理小说。
18世纪虽然也有克雷比雍等作家摹仿17世纪的悲剧,然而那些作品被文学史家称为“假古典主义”,缺乏独创性。伏尔泰本人也写过一些传统形式的悲剧,在他全部作品中不占重要地位。代表18世纪法国文学的,是那些直接反映启蒙思潮的作品,例如《波斯人信札》和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182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1796),伏尔泰的《哲理小说集》(1748~1759),以及讽刺当时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为主要题材并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某些小说和戏剧作品,例如勒萨日的小说《跛足魔鬼》(1707)、《吉尔•布拉斯》(1715~1735)和剧本《杜卡莱先生》(1709)。狄德罗的剧本《私生子》(1757)也属于这一类。18世纪引起广泛注意的剧本是博马舍的三部曲的前两部《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费加罗的婚姻》(1784)。三部曲的第三部《有罪的母亲》(1792)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受读者欢迎的还有普雷沃神甫的小说《曼侬•莱斯戈》。这部描写爱情的小说,也是法国18世纪的一部名著。
启蒙运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人文学创作的主导思想,在于揭露和讽刺世俗人情,针砭时弊。他们的文笔简练明晰,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卢梭的艺术特点在着重抒写个人情感。他的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和《忏悔录》,都是一代名著,这些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先兆。
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百科全书派与文学有密切的关系。18世纪法国的百科全书是知识宝库,也是宣传启蒙思想的有力武器。百科全书派宣传唯物主义和重观察、重实验的科学精神,反对封建王权和教会神权等一切权威与偶像;提倡自由思想与民主精神;重视发展工业生产。文学家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等都曾经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
十九世纪 由于1789年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文化程度有所提高,文学作品的读者大大增加。文学已经不只是朝廷权贵、豪门巨富少数人玩赏的奢侈品,而成为愈来愈广泛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于是作家日益众多,作品也日益丰富。在法国,文学的社会化、普及化,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开始形成的。
1801年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问世,震动了法国文学界,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始。小说以异域风光作为背景,写一对宗教信仰不同的异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早在18
世纪末,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发表小说《保尔和薇吉妮》(1787),也是以海外风光为背景,描写一对少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曾经引起文学界和读者的热烈欢迎。从圣皮埃尔到夏多布里昂,法国浪漫主义已从孕育达到成熟的阶段。
1802年,夏多布里昂发表中篇小说《勒内》以多愁善感的抒情格调,塑造了所谓“浪漫主义的忧郁”的典型人物形象。大致与此同时,斯塔尔夫人也接连发表她的文学论述《论文学与社会建制的关系》(1800)、《论德国》(1810)和小说《黛尔菲娜》(1802)、《高丽娜》(1807)等。《论德国》着重介绍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上述两作家都是浪漫主义的倡导者。夏多布里昂的散文富于抒情诗的节奏,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影响。
早期浪漫主义是指1830年以前的浪漫主义文学,当时最吸引读者的是抒情诗。拉马丁在1820年发表的《沉思集》,也曾经风靡一时。1823年这位诗人发表《新沉思集》,1830年发表《诗与宗教的和谐集》,都是风靡一时的作品。此外,还有雨果早年的诗集《颂诗与长歌》(1826)、《东方吟》(1829),维尼的《古今诗稿》(1826)、《命运集》(1864)等,也是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件大事。这部剧本并未演出,重要的是它的序言。作者从美学观点论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例如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等等。1830年以后,浪漫主义有新的发展,人们称之为后期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的主导思想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代表作品有雨果的诗集《惩罚集》(1853)、《观照集》(1852)和《凶年集》(1872)以及小说《悲惨世界》(1862),乔治•桑的作品有乌托邦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康素埃洛》(1842~1843),欧仁•苏的小说《巴黎之神秘》(旧译《巴黎的秘密》)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上的种种矛盾。
浪漫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重要流派,后来产生的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都导源于浪漫主义。但是19世纪法国文学杰出的成就却是现实主义。从时间上说,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和后期浪漫主义几乎是齐头并进的。巴尔扎克总称《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说,陆续发表于1830至1848年之间,和后期浪漫主义的许多重要作品同时出现。后期浪漫主义之所以有积极的倾向,原因之一在于它本身开始产生了现实主义因素。巴尔扎克纪念像 法国洛罗•吉罗东出版社提供
巴尔扎克以外,现实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红与黑》(1830)的作者斯丹达尔和《包法利夫人》(1857)的作者福楼拜。人们也常常把梅里美列为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并不具体结合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
巴尔扎克能透过社会现象,暴露人与人之间的深刻关系,也就是金钱的关系。因此《人间喜剧》抓住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问题。
浪漫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主要有雨果的正剧《爱尔那尼》(1830)、《吕伊•布拉斯》(1838),维尼的《夏特东》(1835),缪塞的别具一格的喜剧,以及大仲马的历史剧等。
福楼拜曾经指出,艺术所追求的只应当是美学上的完满的表现,也就是“美”,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这种观点导致以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标的理论,也就是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曾经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热烈拥护者的诗人戈蒂耶,1835年发表了小说《模斑小姐》,他在序言中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一套理论。戈蒂耶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就是这套理论的实践。从此开始诗歌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的趋向,形成称为“帕尔纳斯”(或译为高蹈派)的诗派。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古代诗篇》(1852)和《蛮族诗集》(1862)的作者勒孔特•德•李勒,《锦幡集》(1893)的作者埃雷迪亚,以及 《在公主的花园里》(1893)的作者萨曼等,他们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与帕尔纳斯派诗歌几乎同时,在小说领域内形成了自然主义的潮流。文学史上往往把龚古尔兄弟和阿尔丰斯•都德等都列为自然主义小说家,其实他们的创作并不符合自然主义的理论。最主要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左拉。他的代表作是总名为《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1871~1893)的20多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小酒店》(1877)、《萌芽》(1885)等,中国已有译本。
左拉在1866年发表的《小说的定义》中宣称:“科学进入我们这些小说家的领域,现在我们是在分析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这里所谓“科学”是指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等。自然主义不但分析作为生物现象和生理现象的个别的人,也要分析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人,但是他们认为决定人的思想和行动的因素主要是遗传,也就是生物学与生理学的观点。莫泊桑在法国的文学史上有时被列入现实主义作家行列,有时又被称为自然主义小说家。从他在10年间完成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的实践考察,他的主要倾向是现实主义而不是自然主义。
19世纪法国文学最后一个流派是象征主义诗歌。这种新倾向与帕尔纳斯派有密切关系。象征派的先驱、诗集《恶之华》(1857)的作者波德莱尔,把他的诗集献给帕尔纳斯派诗人戈蒂耶。象征派诗人主要是马拉梅、魏尔兰和兰波。象征派和帕尔纳斯派相同之点在于追求形式的完美,两者的区别在于象征派诗人较多地抒写个人的感觉与情绪,追求音乐的美感;而帕尔纳斯派则相反,强调描写客观现象,追求造型美,诗人自己毫不透露个人情怀。象征派在法国诗歌上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它是现代派诗歌的第一阶段。
19世纪是法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世纪中,法国发生几次重大政治事件,如1830年和1848年的工人起义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文学作品中反映这种斗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在复辟王朝时期有著名平民歌手贝朗瑞,巴黎公社时期有《国际歌》的作者鲍狄埃、巴黎公社的女英雄路易丝•米歇尔、诗人克莱芒、小说家瓦莱斯等。
二十世纪 20世纪是帝国主义战争频繁和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时代,这种形势反映在法国文学上,表现为作家辈出,流派纷呈,但是缺少强大的主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等,都曾经风靡一时,而转眼间已成明日黄花。
象征主义
Le Symbolisme
在法国文学史上,象征主义一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
是指象征主义流派,二是指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和它的广
泛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流派出现于1886年。先是诗人勒内·吉尔
发表了一部《言词研究》,诗人马拉梅为它写了前言。
这部论著试图系统地肯定自从波德莱尔以来在诗歌艺术
上陆续出现的新倾向和新成就。稍后,巴黎有一个原籍
希腊的年轻诗人,笔名让·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
上发表了一篇文学宣言,主张用“象征主义者”这个称
号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篇宣言获得广泛热烈的响
应,文学史上认为这一事件标志着象征主义流派的产生。
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早在浪漫
主义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浪漫主义诗人奈瓦尔力求以
新的表达方式反映不可捉摸的内心活动,这种努力后来
给象征派诗人以一定的影响。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牧
人之家》,拉马丁的《葡萄架下的住室》,都在一定程度
上运用了后来为象征派诗人所喜爱的艺术手法:暗示多
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出现
以前,实际上已经有象征主义的艺术倾向。《恶之华》的作者波德莱尔在这方面又大大推进了一步。因此,法
国文学史上称波德莱尔为象征主义的先驱。象征主义的另一先驱是《玛尔佗萝之歌》的作者洛特雷亚蒙。至于马拉梅、兰波和魏尔兰,他们都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大师,虽然在他们发表作品的时期,象征主义这个名称尚未通用。莫雷亚斯发表宣言时,马拉梅和魏尔兰的主要作品都早已问世;兰波搁笔已经11年之久。莫雷亚斯并不是象征主义的倡导人,他不过是象征派的命名者而已。反对片面地注重描写造型美的帕尔纳斯派,并开辟
新的艺术道路来代替帕尔纳斯派,这就是象征主义之所以应运而生的历史条件。和帕尔纳斯派不同,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上。可是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是大异其趣的。它抒写的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浮浅的喜怒哀乐,而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的诗人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的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
1886至1891年左右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比较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版的重要作品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1893)、拉弗格的遗著《善意之花》(1890)以及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1888)等。到1891年,象征派“文学宣言”的作者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而提倡一种所谓“罗曼派”的文学,其目的在于恢复希腊罗马古代文学的传统。接着,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从1891年起已经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20世纪法国的重要诗人瓦莱里、克洛代尔、亚默甚至圣琼·佩斯等,都被评论家列为后期象征主义者。比利时的象征主义诗人有著名的维尔哈伦和梅特林克,后者主要写作象征主义诗剧。
象征主义的影响既不限于法国,也不限于西方世界,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坛上,也曾出现戴望舒、李金发等受过相当浓厚的象征主义诗歌气息熏陶的诗人。参考书目
Marcel Raymond,De Baudelaire au Surr□alisme,Paris,1933.Guy Michaud,Le Messa□e Po□tique du Symbolisme,Paris, 1947.超现实主义
Le Surr□alisme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
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其影响波及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
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青年诗人、医生勃勒东,战争期间曾在精神病院服
役,接触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理论,后来又受到与传统决裂的同时代诗人阿波利奈尔的影响,便设想将对潜意识的探索运用到诗歌艺术中去。他在1919年与阿拉贡、苏波等组成小组,创办《文学》杂志,并与查拉的达达运动汇合。他们在“尽力表现违反常理的原则”指导下活动。勃勒东与苏波合作,以“自动写作法”创作了诗集《磁场》(1920);代斯诺斯在似睡非睡的状态中吟诵了诗句;厄内斯特用粘贴方法组成画幅。他们经常在咖啡馆交换各自在探索潜意识活动中的经验,进行集体创作,开展对资本主义文明代表人物巴雷斯的审判等。由于勃勒东的小组与达达运动缺乏明确的统一的目标,终于导致分裂。1924年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成立超现实主义小组,发行刊物《超现实主义革命》,与达达运动者分道扬镳,从此超现实主义运动进入高潮。超现实主义作家勃勒东(左)、艾吕雅(中)和勒内·夏《超现实主义宣言》否定了现实主义与传统的小说,明确提出了超现实主义的定义。它指出超现实主义敌视一切道德传统,认为它是平庸、仇恨的根源,而小说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宠儿,是因为它适应了读者要求合乎逻辑地反映生活的追求。超现实主义正是要打破这一切,追求“纯精神的自动反应,力图通过这种反应,以口头的、书面的或其他任何形式表达思维的实际功能。它不受理智的任何监督,不考虑任何美学上或道德方面的后果,将这思维记录下来”。为了达到纯精神的自动反应,他们
强调潜意识,强调梦幻,提倡写“事物的巧合”。他们认为清醒的、理智的、符合逻辑的思维活动是已经受到资本主义文明毒化了的精神,不是纯粹的精神。只有潜意识、睡眠状态或偶合情况下的思维活动才是还未受到外界干扰的纯精神。他们提出诗人要听从潜意识的召唤,要写梦境,写事物的巧合,并提出适应这种要求的创作方法——自动写作法。超现实主义者根据《超现实主义宣言》的精神生活和创作。他们在咖啡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寻找、搜集人的思维的原始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1928年勃勒东的小说《娜佳》,集中体现了超现实主义者这一阶段的活动以及作者对“事物的巧合”的运用。
随着运动的进展,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精神解放
可以单独进行,还是必须首先消灭资产阶级物质生活条件?” 围绕着这个问题的争论,运动内部开始分裂。《超现实主义革命》主编皮埃尔·纳维尔主张首先要投身革命,运动要为革命服务。勃勒东则认为运动本身包含革命,运动要保持绝对自由,不接受任何外界、包括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监督。于是运动产生分化,1928年纳维尔离开了超现实主义运动。1930年勃勒东又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重申了运动的原则: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此后运动进入新阶段。
30年代国际形势急剧发展,随着法西斯力量的抬头,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形势迫使超现实主义者在斗争面前作出抉择,原有的裂痕扩大了。阿拉贡、艾吕雅先后离开超现实主义参加了法国共产党,佩雷去西班牙参加战斗,克勒韦尔自杀。运动开创时期的骨干相继离去,几乎只剩下勃勒东一人还在坚持运动的宗旨。运动处于低潮,但它并没有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勃勒东在美国和马塞尔·杜尚一起开展超现实主义的宣传活动。1946年他回到法国后,继续创办杂志,多次举办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览,发表广播讲话,进行创作。超现实主义后期活动虽然没有20年代那样的声势,但影响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中美、南美地区,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和画家,参加超现实主义国际展览的达14国之多。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派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
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但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