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市工商局坚持“面向基层、强化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指导方针,2000年以来先后制定印发了“263”方案、“三制三化”、“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等基层工商所改革建设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商所改革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全市工商所布局趋于合理、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监管模式改革基本到位、执法水平显著提高、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所容所貌焕然一新。
一、主要做法
(一)以“两项”改革为突破点,建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执法机构
1、改革工商所设置。为了适应市场监管新形势,我们在调研论证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小局大所”总的指导原则和撤并所三分之一的具体整合方案,2000年以来,全市撤并工商所队41个,撤并比率35%,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66个,车管所10个,实现了“小局大所”的改革目标。
2、改革选人用人机制。为选拔优秀人才,我们于2002年制定了《承德市工商系统执法人员竞争上岗办法》并在全系统实施。共有327人参加了竞争上岗,有34名原股所长落聘,13名正职改任副职,26名副职晋升为正职,44名一般干部走上副职岗位,岗位交流315人。竞争上岗制度的实施,树立了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三制”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1、市场主体户籍制。我们在总结近年来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了《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基本规范》,按照这一规范,全市66个工商所全部建立了“一档一卡”的书式档案和机读档案。
2、市场监管巡查制。结合近年来市场巡查的实际,我们统一制定了《市场巡查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一是采取驻场和市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各类市场及其主体进行巡回检查,根据巡查结果,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实行两级巡查监管,在各县区局设立经济检查队,建立了县(区)局、所两级市场巡查体系,杜绝监管死角和盲区。三是实行跟踪巡查,对市场主体的违法生产经营苗头,巡查员及时发布“警示”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并监督落实。四是加强了监督考核,市、县局不定期地对各巡查区履行巡查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巡而不查,查后不认真记录、不认真处理等问题。
3、规费收取交费制。我们总结推广了隆化县韩麻营工商所“三段式”工作法,即每月的前5日为集中交费时间,6—20日为市场巡查时间,下旬为集中办案时间。对偏远山区小户实行一年一定费、半年一收取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所集中交费比率平均达到80%以上,有的所达到了95%。集中交费制的推广,大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市场巡查办案提供了保证。
(三)以“六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与现代工商相适应的基层窗口单位
在完成工商所整合、危房所改造和工商所监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基层建设重点转移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来,把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作为2005年全系统十件大事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于2004年10月,组织编写了《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2005年3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确定了4个工商所先行试点,实行局领导和有关科室包所责任制,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7月1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工商局长、人教股长、基层所长等140人参加会议,现场观摩了试点所,听取了试点所经验介绍,省局李继红副局长、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到会讲话。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硬件建设分批抓、软件建设齐步走”的工作思路,确定年内重点抓好30个所硬件建设和其它所软件建设,争取2006年底全部工商所软硬件建设达标。12月份,市局对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评比,评出十佳规范化工商所12个,先进工商所18个,在2006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
1、环境设施规范。一是统一了工商所标识。按照冀工商[2004]62号文件要求,统一更换了工商所标志,做到了“四统一”:即工商所机构名称统一、工商所牌统一、工商所标志统一和窗口设置统一。二是规范了内部设置。在房间布局上,做到了办公区与生活区的分开。三是规范了办公设施。要求有条件的工商所统一办公桌椅配置,其原则是美观、适用,能够体现现代化办公要求。四是统一了窗口建设标准。注册大厅一般不低于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接待区一般不低于注册大厅的三分之二,为管理对象提供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五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按照先撤并、后建设的原则,对原有工商所房屋进行了新建、修缮和改造,2000年以来,全市投入工商所建设资金1800万元,新建工商所34个、改建工商所13个,为工商所配置显示屏5台、触摸屏11台、摄像机27架、执法专用车102辆、微机167台、打印机73台、电视机73台、VCD机70台等必要的执法装备,绝大多数工商所建立了“四室一厅一堂”(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娱乐室、一站式首问责任大厅和食堂),实现了“六机一车”(微机、打印机、电话机、电视机、VCD机、摄像机或照相机和汽车),有的所还配置了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生活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商所租房、危房、装备落后等问题。
2、服务行为规范。一是推行服务平台,拉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设置了便民设施,在注册大厅接待区设置服务指南、工作人员去向牌、意见簿、饮水机等便民措施,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度,树立了“便民服务、公正执法、阳光作业、提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促进了队伍及行风建设。四是落实七项制度(即一站式服务制、首问责任制、延时服务制、预约办事制、跟踪服务制、联系点制和企业联络员制),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3、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是创建公正廉洁执法环境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坚持依法行政、促进行政行为法制化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开展了“三坚持三反对”活动。一是坚持依法执法,反对有法不依。工商所依照法定职责对个体工商户及各类经济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充分体现适当性,没有违背法律的原则和超越法律的范围。二是坚持公正执法,反对随意执法。工商所实行登记、收费、巡查、处罚等行政行为既严格依照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程序,又做到了对外公开,增加了执法的透明度,避免了随意性。三是坚持文明执法,反对野蛮执法。通过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大练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一线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受到了群众的好评,2005年,全市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和罚没款,工商所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1%和80%,没有发生行政败诉案件。
4、政务公开规范。按照省局《关于统一工商所政务公示内容的暂行规定》要求,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纪律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登记条件、提交申请材料目录及申请书示范文本进行了公开。有条件的工商所用显示屏或触摸屏公开,没有显示屏或触摸屏的统一上墙公开。
5、工作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工商所议事规则、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内部管理、工作考核、“三会一课”等18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去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6、信息化建设规范。一是加强了网络化建设,实现了省、市、县、所四级联网;二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每个县区局都增配了硬件设施,工商所微机全部达到两台以上。三是全部安装了工商所各类业务软件。建立了经济户口、市场巡查机读档案,对企业和个体户实行动态管理。
(四)以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点,建立与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新型工商所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全市统一规定每周半天为政治学习时间,各所由支部书记(对具有3名以上党员的38个工商所建立了党支部)或所长组织学习,根据形势发展确定学习重点,开办学习园地。全市统一建立了《干部学习档案》,及时将培训内容和考试成绩填入《干部学习档案》。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接受了教育,得到了锻炼。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市局对股所长、县区局对一般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采取竞赛、讲座、考试、交流等较为灵活的方法,重点培训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工商所改革建设系列内容和英语、计算机、WTO新知识。2001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基层工商所人员2252人次,人均参加培训2次,培训面98%以上,平均成绩93分。
3、加强学历教育。截止到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6%,45岁以下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2%。
二、主要成效
1、人员素质提高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在系统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服务行为规范了。通过实行规范化建设,基层工商所改善了生活环境,美化了办公环境,提升了文化品位,规范了服务行为,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事事讲规范,处处树形象的良好氛围。各所在按要求全面实施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三制三办”、首办责任制、红盾帮扶工程等服务举措,还结合实际推出了一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如建立定期企业座谈会议制度等,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2005年,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全系统13个参评单位实现了“满堂红”。市局和7个县区局获免评,3个县区局获第一名,2个县区局获第二名。
3、行政执法加强了。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使执法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所学法用法积极性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查办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全市05年共查办案件26375件,案卷质量明显进步,无一例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4、财政收入增长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规范了行政收费行为,拓宽了费源,堵塞了漏洞,财政收入有所增长。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约7300万,同比增长18.6%;罚没1599万元,同比增长39.6%。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商所缺员严重。我市现有编制1698个,实有人员1239人,空编459个,空编率27%,其中行政空编297个,空编率22%;事业空编162个,空编率49.2%。形成空编原因主要是工商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我市工作人员除接收军转干部和复员兵外,一直是只减不增,导致全市工商所普遍缺员严重。出现了工商所越整合人员越少的逆向局面。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76个,其中8人以上工商所只有25个,7人以下工商所还有51个,除城区工商所外,其他工商所一般为2—4人,工商所不雇临时工已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有5个县区局缺员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缺乏高、精、尖人才。全市系统公务员队伍平均年龄43岁,30岁以下人员只有62人,51岁以上超过10%。全市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虽然达到80%以上,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少,只有16人。计算机、法律专业人员更少,有的工商所配备了现代化的执法设备,没人会用。实在是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工商职能的发挥和监管到位。
三是基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所长们普遍反映工商所收费、罚没指标高、规范化建设任务重、行风评比要求严,另一方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所里人手又不够,形成忙乱现象,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认真研究深层次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是装备落后,经费紧张。影响执法办案的效率和质量。目前,虽然规范化建设为基层所配备了一定的执法装备,基本实现了“五机一车”,但有些所的装备还比较落后。导致在查找案源、收集证据等办案环节,往往落于不法分子的后面,甚至面对不法分子日益高科技化的作案手段而盲然失措。
四、几点建议
一是解决人员缺乏问题。尽管今年全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但根据我市实际,24名指标远远解决不了燃眉之急,所以06年我们希望省局积极协调省人事厅,为我市解决增人计划200个,其中,招考公务员120人,录用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增加事业人员80人,以解决工商系统委培生及职工子女等遗留问题。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更新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和加强自学相结合,切实提高执法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此外,还要为基层干部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有利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赴外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外省市先进执法办案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是否借鉴公安系统做法,搞好几个必训:上岗必训、提职必训、新出台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内容必训。适当增加脱产时间和比例。
三是实行岗位资格等级制度。现行的执法资格考试多流于形式,必须加以改革完善。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工商所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将岗位资格化分为不同的标准和等级,执法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报考资格应限定学历和专业及岗位年限。使干部业务学习形成梯次,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资格等级,从而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是应研究开发一套综合的工商系统软件。将红盾98、工商所监管、企业信用分类、办照、财务软件等整合在一个软件上,使各类资料信息能共享,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基础信息重复录入,减少工作量,又可以使各类资料之间一致、完整、真实,便于查询和操作。
五是建立应对执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近年来,工商执法人员在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中的殉职人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正当的商业行为获取的利润与违法经营活动产生的暴利差距日趋加大。巨额的非法利润使不法分子不断加大违法活动的投入。而当违法经营活动受到查处时,他们常常又会铤而走险,致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维护市场秩序、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时,常有被围攻、殴打现象,查封、暂扣商品时有被围观者转移、抢走现象,使执法人员和执法行为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专职应对执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具用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第二篇: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对全市工商系统工商所改革建设的思考
市工商局坚持“面向基层、强化基层、建设基层”的工作指导方针,2000年以来先后制定印发了“263”方案、“三制三化”、“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等基层工商所改革建设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商所改革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全市工商所布局趋于合理、人员结构得到优化、监管模式改革基本到位、执法水平显著提高、规章制度健全落实、所容所貌焕然一新。
一、主要做法
以“两项”改革为突破点,建立与区
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执法机构
1、改革工商所设置。为了适应市场监管新形势,我们在调研论证和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确定了“小局大所”总的指导原则和撤并所三分之一的具体整合方案,2000年以来,全市撤并工商所队41个,撤并比率35%,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66个,车管所10个,实现了“小局大所”的改革目标。
2、改革选人用人机制。为选拔优秀人才,我们于2002年制定了《承德市工商系统执法人员竞争上岗办法》并在全系统实施。共有327人参加了竞争上岗,有34名原股所长落聘,13名正职改任副职,26名副职晋升为正职,44名一般干部走上副职岗位,岗位交流315人。竞争上岗制度的实施,树立了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以“三制”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监管模式
1、市场主体户籍制。我们在总结
近年来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统一制定了《经济户口建立管理使用基本规范》,按照这一规范,全市66个工商所全部建立了“一档一卡”的书式档案和机读档案。
2、市场监管巡查制。结合近年来市场巡查的实际,我们统一制定了《市场巡查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一是采取驻场和市场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各类市场及其主体进行巡回检查,根据巡查结果,将企业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二是实行两级巡查监管,在各县区局设立经济检查队,建立了县局、所两级市场巡查体系,杜绝监管死角和盲区。三是实行跟踪巡查,对市场主体的违法生产经营苗头,巡查员及时发布“警示”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并监督落实。四是加强了监督考核,市、县局不定期地对各巡查区履行巡查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巡而不查,查后不认真记录、不认真处理等问题。
3、规费收取交费制。我们总结推广了隆化县韩麻营工商所“三段式”工作法,即每月的前5日为集中交费时间,6—20日为市场巡查时间,下旬为集中办案时间。对偏远山区小户实行一年一定费、半年一收取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各所集中交费比率平均达到80%以上,有的所达到了95%。集中交费制的推广,大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市场巡查办案提供了保证。
以“六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与现代工商相适应的基层窗口单位
在完成工商所整合、危房所改造和工商所监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基层建设重点转移到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上来,把工商所规范化建设作为xx年全系统十件大事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于xx年10月,组织编写了《工商所工作规程手册》。xx年3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确定了4个工商所先行
试点,实行局领导和有关科室包所责任制,促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7月19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全市工商局长、人教股长、基层所长等140人参加会议,现场观摩了试点所,听取了试点所经验介绍,省局李继红副局长、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到会讲话。会议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了“硬件建设分批抓、软件建设齐步走”的工作思路,确定年内重点抓好30个所硬件建设和其它所软件建设,争取xx年底全部工商所软硬件建设达标。12月份,市局对全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考核评比,评出十佳规范化工商所12个,先进工商所18个,在xx年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了表彰。
1、环境设施规范。一是统一了工商所标识。按照冀工商[xx]62号文件要求,统一更换了工商所标志,做到了“四统一”:即工商所机构名称统一、工商所牌统一、工商所标志统一和窗口设置统一。二是规范了内部设置。在房间布局
上,做到了办公区与生活区的分开。三是规范了办公设施。要求有条件的工商所统一办公桌椅配置,其原则是美观、适用,能够体现现代化办公要求。四是统一了窗口建设标准。注册大厅一般不低于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接待区一般不低于注册大厅的三分之二,为管理对象提供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五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按照先撤并、后建设的原则,对原有工商所房屋进行了新建、修缮和改造,2000年以来,全市投入工商所建设资金1800万元,新建工商所34个、改建工商所13个,为工商所配置显示屏5台、触摸屏11台、摄像机27架、执法专用车102辆、微机167台、打印机73台、电视机73台、VcD机70台等必要的执法装备,绝大多数工商所建立了“四室一厅一堂”,实现了“六机一车”,有的所还配置了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生活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工商所租房、危房、装备落后等问题。
2、服务行为规范。一是推行服务
平台,拉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关系,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二是设置了便民设施,在注册大厅接待区设置服务指南、工作人员去向牌、意见簿、饮水机等便民措施,为前来办事人员提供便捷服务。三是实行首办责任制度,树立了“便民服务、公正执法、阳光作业、提高效率”的服务理念,促进了队伍及行风建设。四是落实七项制度,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3、执法行为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是创建公正廉洁执法环境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在坚持依法行政、促进行政行为法制化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开展了“三坚持三反对”活动。一是坚持依法执法,反对有法不依。工商所依照法定职责对个体工商户及各类经济组织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充分体现适当性,没有违背法律的原则和超越法律的范围。二是坚持公正执法,反对随意执法。工商所实行登记、收费、巡查、处罚等行政行为既严格依照了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程序,又做到了对外公开,增加了执法的透明度,避免了随意性。三是坚持文明执法,反对野蛮执法。通过加强执法人员岗位大练兵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一线人员的文明执法意识,受到了群众的好评,xx年,全市查处经济违法案件和罚没款,工商所分别占全市总数的81%和80%,没有发生行政败诉案件。
4、政务公开规范。按照省局《关于统一工商所政务公示内容的暂行规定》要求,对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纪律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登记条件、提交申请材料目录及申请书示范文本进行了公开。有条件的工商所用显示屏或触摸屏公开,没有显示屏或触摸屏的统一上墙公开。
5、工作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工商所议事规则、政务公开、党风廉政建设、内部管理、工作
考核、“三会一课”等18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去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
6、信息化建设规范。一是加强了络化建设,实现了省、市、县、所四级联;二是加强了硬件建设,每个县区局都增配了硬件设施,工商所微机全部达到两台以上。三是全部安装了工商所各类业务软件。建立了经济户口、市场巡查机读档案,对企业和个体户实行动态管理。
以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点,建立与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新型工商所
1、加强政治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全市统一规定每周半天为政治学习时间,各所由支部书记或所长组织学习,根据形势发展确定学习重点,开办学习园地。全市统一建立了《干部学习档案》,及时将培训内容和考试成绩填入《干部学习档案》。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接受
了教育,得到了锻炼。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按照分级培训原则,市局对股所长、县区局对一般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采取竞赛、讲座、考试、交流等较为灵活的方法,重点培训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知识、法律法规、工商所改革建设系列内容和英语、计算机、WTo新知识。2001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33期,培训基层工商所人员2252人次,人均参加培训2次,培训面98%以上,平均成绩93分。
3、加强学历教育。截止到目前,全市工商系统干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86%,45岁以下基层工商所执法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2%。
二、主要成效
1、人员素质提高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了执法办案水平,提升了整体工作效能,在系统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2、服务行为规范了。通过实行规范化建设,基层工商所改善了生活环境,美化了办公环境,提升了文化品位,规范了服务行为,执法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人人讲学习,事事讲规范,处处树形象的良好氛围。各所在按要求全面实施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三制三办”、首办责任制、红盾帮扶工程等服务举措,还结合实际推出了一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如建立定期企业座谈会议制度等,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xx年,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全系统13个参评单位实现了“满堂红”。市局和7个县区局获免评,3个县区局获第一名,2个县区局获第二名。
3、行政执法加强了。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使执法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所学法用
法积极性明显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查办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全市05年共查办案件26375件,案卷质量明显进步,无一例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4、财政收入增长了。通过开展规范化建设,规范了行政收费行为,拓宽了费源,堵塞了漏洞,财政收入有所增长。xx年全市财政收入约7300万,同比增长%;罚没1599万元,同比增长%。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商所缺员严重。我市现有编制1698个,实有人员1239人,空编459个,空编率27%,其中行政空编297个,空编率22%;事业空编162个,空编率%。形成空编原因主要是工商系统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以来,我市工作人员除接收军转干部和复员兵外,一直是只减不增,导致全市工商所普遍缺员严重。出现了工商所越整合人员越少的逆向局面。目前,全市现有工商所76个,其中8人以上工商所只有25个,7人以下工商所还有51个,除城区工商所外,其他工商所
一般为2—4人,工商所不雇临时工已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有5个县区局缺员甚至超过三分之一。
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缺乏高、精、尖人才。全市系统公务员队伍平均年龄43岁,30岁以下人员只有62人,51岁以上超过10%。全市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虽然达到80%以上,但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少,只有16人。计算机、法律专业人员更少,有的工商所配备了现代化的执法设备,没人会用。实在是不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严重影响了工商职能的发挥和监管到位。
三是基层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所长们普遍反映工商所收费、罚没指标高、规范化建设任务重、行风评比要求严,另一方面,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多,所里人手又不够,形成忙乱现象,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认真研究深层次问题,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是装备落后,经费紧张。影响执
法办案的效率和质量。目前,虽然规范化建设为基层所配备了一定的执法装备,基本实现了“五机一车”,但有些所的装备还比较落后。导致在查找案源、收集证据等办案环节,往往落于不法分子的后面,甚至面对不法分子日益高科技化的作案手段而盲然失措。
四、几点建议
一是解决人员缺乏问题。尽管今年全省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但根据我市实际,24名指标远远解决不了燃眉之急,所以06年我们希望省局积极协调省人事厅,为我市解决增人计划200个,其中,招考公务员120人,录用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增加事业人员80人,以解决工商系统委培生及职工子女等遗留问题。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应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更新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岗位练兵和加强自学相结合,切实提高执法
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此外,还要为基层干部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有利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赴外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外省市先进执法办案经验,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是否借鉴公安系统做法,搞好几个必训:上岗必训、提职必训、新出台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内容必训。适当增加脱产时间和比例。
三是实行岗位资格等级制度。现行的执法资格考试多流于形式,必须加以改革完善。应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工商所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将岗位资格化分为不同的标准和等级,执法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报考资格应限定学历和专业及岗位年限。使干部业务学习形成梯次,通过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岗位资格等级,从而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四是应研究开发一套综合的工商系统软件。将红盾98、工商所监管、企业信用分类、办照、财务软件等整合在
一个软件上,使各类资料信息能共享,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样既可以避免基础信息重复录入,减少工作量,又可以使各类资料之间一致、完整、真实,便于查询和操作。
五是建立应对执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近年来,工商执法人员在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中的殉职人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正当的商业行为获取的利润与违法经营活动产生的暴利差距日趋加大。巨额的非法利润使不法分子不断加大违法活动的投入。而当违法经营活动受到查处时,他们常常又会铤而走险,致使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维护市场秩序、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时,常有被围攻、殴打现象,查封、暂扣商品时有被围观者转移、抢走现象,使执法人员和执法行为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部建立一个专职应对执法过程中突发事件的专门机构,具用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
提上议事日程。
第三篇:关于基层工商所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思考
关于基层工商所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思考与对策
基层工商所是直接与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广大消费者打交道的部门,是工商部门的窗口单位,它的工作直接反映了工商部门的形象。在全面建设打造服务型工商、实现监管与服务统一的过程中,应该选准突破口,有所侧重,有所依托。下面我就如何搞好基层工商所服务工作,创建服务型工商,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工商所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职能作用以及社会影响力在建设服务型工商工作中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随着机构改革的不断完善,日趋成熟的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对辖区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无缝隙的执法监督管理,“小机关、大基层”的工商模式基本完成,工商所综合职能日益加强,可以说工商所的工作已基本涵盖了工商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职能的强化和拓展导致工商所与管理相对人直接打交道机会增多,工商所监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工商部门的整体形象。但目前工商所的现状与建设打造服务型工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工商所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工商所的人员配备仍然存在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的缺失;三是工商所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还不够。许多工商所常常出现应付式的工作状态,不思进取,不求提高,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因此,我认为,在完善机构改革的基础上,优化配置工商所的人力资源,尽量确保所与所之间的人才资源配置平衡,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出服务作用。
其次,建设服务型工商的核心是执法和服务,正所谓“文明规范执法,周到热情服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1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体现为国家政权服务的宗旨。我们要通过监管和执法使“服务在工商,满意在工商”具体体现到工作中去。
一要上门服务,强化服务的主动性。要改变过去单纯坐办公窗口服务的做法,有针对性的主动上门指导和规范。像去年我们所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上就重点强调了上门服务和主动服务,首先是针对辖区内符合发展条件的个体户进行筛选,拟定了第一批十户发展对象,然后所里面的同志一对一主动上门,讲解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收集好相关材料,从核准名称和银行开户,到打印营业执照,到帮助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地方税务登记证、国家税务登记证,一个星期内从头到尾,解决其办理证照的全部问题和困难,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局面一打开,随后的发展扶持工作就顺利了很多,去年我们局超额完成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任务,并在去年11月召开的全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现场会上,我们贵港局得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高雄副主席的两次表扬。二要跟踪服务,强化服务的连贯性。一方面对新办企业,特别是对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被查处对象的回访,指导其规范经营行为,杜绝其违法经营。三要联动服务,强化服务的针对性。有针对性地有组织地开展年检、验照服务,要求每个工商所干部定期上门服务,为企业或个体户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四要参谋服务,强化服务的深度性。要立足工商部门的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策,当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再次,执法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没有有效的监管执法,就没有公平
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无从谈起为经济发展服务。建设服务型工商,要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认清执法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像我们所在打击传销方面,就将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我们要运用公正的规范的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去约束市场主体行为,把执法行为转变成一种让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易于接受、能够理解的服务行为,融执法于服务之中。与此同时,辅之以政策上的优惠扶持、行政行为上的规范与制约等手段,寓服务于执法之中,这样才能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双赢,才能塑造新形势下执法为民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新形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工商”。
第四篇:加强工商系统作风建设的思考专题
加强工商系统作风建设的思考
“蚁穴溃堤”这个词语,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能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深刻的哲理上,但1998年江西九江发生大洪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的确确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警醒。一个小小的缕蚁之穴,形成渗透,造成管涌,半径可达25米,堵住这一洞穴,堤内堤外需要几千立方米的沙石。一般来说,“蚁穴溃堤”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正是因其“漫长”,谁也不曾注意那微不足道的“蚁穴”。然而,当滔天洪水袭来时,微不足道的“蚁穴”竟和惊心动魄的“溃堤”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漫长的过程,竟是那样的迅捷,于措手不及间就酿成灾祸。一个机关的作风建设又何异于此?一位水利专家说过,蚁穴之害关键在防。怎么防止机关出现“蚁穴溃堤”现象?我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为民务实、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只有把制度执行形成一种行为自觉“险情”就能自然击退;只有把遵章守纪形成一种“工作理念”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之中才能永久“安然屹立”。结合工商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五坚持”方可筑牢机关作风建设“堤坝”。
坚持以加强教育为基础。要通过丰富教育内容,重点抓好工商发展形势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培育积极向上的工商精神。要运用各种载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扩展教育层面,增强教育效果,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教育,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坚持以典型示范为引导。要巩固和扩大机关作风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正确引导机关干部特别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窗口岗位人员和一线执法人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促进作风养成,坚持做到“五个决不”,对上级和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在我这里决不延误、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决不囤积、任何差错和失误在我这里决不发生、上门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我这里决不受到任何冷落、工商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决不受到一点影响。
坚持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忌半途而废、“活动止而工作止”。要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建立适应本部门本行业特点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增强干部职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主动性,使制度执行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为,使遵章守纪成为一种“工作理念”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之中,从而保证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坚持以强化监督为手段。在作风建设中,要广泛动员各界各方人士参与到部门作风建设和整顿中来,但是也要防止监督“明真暗假”等现象的发生。要真正将开门纳谏、群众评议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反映工作不足的平台,下真功,敢面对。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社会监督,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让他们畅所欲言。要真正把那些敢说真话、敢于碰硬的监督员邀请进来,认真座谈和征求意见,切忌用“公款吃喝、赠送礼品”等形式封“他们的口”,唱“指定的调”,搞暗箱操作,“友情”监督,失去作风整顿工作的客观和公正。
坚持以求实效取信于民。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关键看在履行自身职能上是否着眼和实践于为民、高效、公正上。要求实效,应办实事,忌说空话。要通过查找不足和整改,切实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解决好,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树立部门行业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第五篇:加强工商系统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工商系统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蚁穴溃堤”这个词语,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能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它深刻的哲理上,但1998年江西九江发生大洪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的确确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警醒。一个小小的缕蚁之穴,形成渗透,造成管涌,半径可达25米,堵住这一洞穴,堤内堤外需要几千立方米的沙石。一般来说,“蚁穴溃
堤”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正是因其“漫长”,谁也不曾注意那微不足道的“蚁穴”。然而,当滔天洪水袭来时, 微不足道的“蚁穴”竟和惊心动魄的“溃堤”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漫长的过程,竟是那样的迅捷,于措手不及间就酿成灾祸。一个机关的作风建设又何异于此?一位水利专家说过,蚁穴之害关键在防。怎么防止机关出现“蚁穴溃堤”现象?我认为,作风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政廉洁、为民务实、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的干部队伍;只有把制度执行形成一种行为自觉“险情”就能自然击退;只有把遵章守纪形成一种“工作理念”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之中才能永久“安然屹立”。结合工商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做到“五坚持”方可筑牢机关作风建设“堤坝”。
坚持以加强教育为基础。要通过丰富教育内容,重点抓好工商发展形势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履行岗位职责教育、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培育积极向上的工商精神。要运用各种载体,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扩展教育层面,增强教育效果,着力培养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全局意识、效能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教育,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
坚持以典型示范为引导。要巩固和扩大机关作风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正确引导机关干部特别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窗口岗位人员和一线执法人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中促进作风养成,坚持做到“五个决不”,对上级和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在我这里决不延误、需要办理的事项在我这里决不囤积、任何差错和失误在我这里决不发生、上门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我这里决不受到任何冷落、工商机关的形象在我这里决不受到一点影响。
坚持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切忌半途而废、“活动止而工作止”。要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建立适应本部门本行业特点的规章制度,逐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干部职工的行为,增强干部职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主动性,使制度执行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为,使遵章守纪成为一种“工作理念”贯穿于学习、生活、工作之中,从而保证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坚持以强化监督为手段。在作风建设中,要广泛动员各界各方人士参与到部门作风建设和整顿中来,但是也要防止监督“明真暗假”等现象的发生。要真正将开门纳谏、群众评议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反映工作不足的平台,下真功,敢面对。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社会监督,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让他们畅所欲言。要真正把那些敢说真话、敢于碰硬的监督员邀请进来,认真座谈和征求意见,切忌用“公款吃喝、赠送礼品”等形式封“他们的口”,唱“指定的调”,搞暗箱操作,“友情”监督,失去作风整顿工作的客观和公正。
坚持以求实效取信于民。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关键看在履行自身职能上是否着眼和实践于为民、高效、公正上。要求实效,应办实事,忌说空话。要通过查找不足和整改,切实把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解决好,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树立部门行业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