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9-1-2)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判断题
1.明治维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
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
体,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二、单选题
3.信仰伊斯兰教者被称为A.安拉B.伊斯兰 C.穆斯林D.僧人
4.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时,中国处于A.隋朝B.明朝C.清朝D.唐朝
5.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是在A.公元610年B.公元710年 C.公元810年 D.公元910年
6.早期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A.大王B.天皇C.国王D.皇帝
7.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A.基督教B.犹太教 C.伊斯兰教D.佛教
8.穆罕默德的继承者建立的是A.波斯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9.穆罕默德在开始传教后,针对当时阿拉伯半岛居民生活条件艰苦的现状,提出了
①禁止高利贷 ②买卖公平③施济贫民、善待孤儿 ④穆斯林都是兄弟
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伊斯兰教中规定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去麦加城朝觐一次,选择在麦加的主要原因是
A.麦加是伊斯兰教教徒最集中的地区B.麦加是伊斯兰教最发达的地区
C.麦加实行宗教宽容政策D.麦加是伊斯兰教创立者穆罕默德的出生地
11.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A.“真主”安拉B.如来佛祖 C.耶稣D.太阳神
12.在反对麦加贵族过程中阿拉伯人的旗帜是A.伊斯兰教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13.下列有关伊斯兰教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伊斯兰教兴起之前,阿拉伯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
B.6--7世纪,半岛上的氏族制度日趋解体,伊斯兰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C.初期,伊斯兰教得到麦加贵族的支持D.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城
14.5世纪,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统一了日本本土。那时候,“大和”国家是一个
A.政教合一的政权 B.奴隶制国家 C.部落联盟D.封建军事强国
15.日本各岛开始出现奴隶国家的时间是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l世纪C.公元3世纪 D.公元5世纪
16.在日本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的基础是A.天皇B.武士C.将军D.农民
17.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扩张与征服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地跨。
A.欧、亚两洲B.欧、亚、非三洲 C.亚、非两洲 D.亚、非、拉三洲
18.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大食的国家是
A.希腊B.罗马C.日本D.阿拉伯帝国
19.标志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A.大和统一日本B.大化改新C.幕府统治开始D.明治维新
20.伊斯兰教的圣地是A.麦加B.麦地那 C.君士坦丁堡D.巴格达
21.伊斯兰国家被称为新月之国,其主要原因是
A.伊斯兰教的标志是一轮新月B.伊斯兰国家的地形如一轮新月
C.伊斯兰国家的国家形状如一轮新月D.象征着新的开始
22.信仰真主“安拉”的宗教是A.基督教B.佛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
23.建立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是A.安拉B.穆罕默德 C.屋大维 D.汉尼拔
24.6--7世纪时,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是
A.各部落以游牧为主,氏族制度日趋解体 B.以航海与经商著称,形成政教合一国家
C.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农业生产发展起来 D.封建制度已经确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5.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是A.公元676年B.公元646年C.公元687年 D.公元698年
26.决定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改革的天皇是A.裕仁天皇 B.孝德天皇C.德仁天皇D.明治天皇
27.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
28.伊斯兰教建立的理论来源有
①犹太教 ②基督教 ③阿拉伯的民族信仰 ④佛教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9.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从_____归来的留学生进行改革
A.中国B.印度C.巴比伦D.希腊
30.伊斯兰教最早的政教合一政权建立在A.麦加 B.麦地那C.巴格达D.耶路撒冷
31.穆罕默德得以率众打败麦加贵族的主要条件是
A.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B.伊斯兰教信奉者日益增多C.得到欧洲法兰克王国的援助D.穆罕默德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
32.日本的“大化改新”主要模仿当时的A.罗马B.印度C.阿拉伯帝国D.中国
33.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 B.实行租庸调制度,统一租税
C.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D.允许土地买卖
34.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A.耶稣B.穆罕默德C.释迦牟尼 D.乔达摩*悉达多
35.大化改新的内容有
①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公田班给公民 ②实行租庸调制,统一租税 ③废除世袭贵族统治
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④在地方设立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36.伊斯兰教的经典是A.《圣经》B.《佛经》C.《古兰经》D.《金刚经》
37.下列关于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法不正确的是
A.7世纪初,穆罕默德开始传教B.他自称是安拉的使者
C.他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国家 D.他的说教后来被集成经典《古兰经》
38.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的基本状况是
A.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B.阿拉伯半岛已基本上统一了
C.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D.阿拉伯半岛又陷入了分裂
39.穆罕默德病逝后,阿拉伯的基本情况是
A.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B.阿拉伯半岛走向分裂
C.被外族占领D.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
二、选择题3-5CDA 6-10ACDDD 11-15AACBB 16-20BBDBA 21-25ADBAB
16-30BABAB 31-40BDDBD 41-44CCBD
第5课 中古欧洲社会
一、判断题
1.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纷纷在城市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
文学也逐渐产生,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基础。
2.东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后,西方的古典文明毁灭了。西罗马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
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伯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伯爵最初是授予那些部落首领的,他
们往往是最大的封建诸侯。
4.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的激战,首都君
士坦丁堡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5.公元3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
6.法兰克有一个宫相叫查理*马特,他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把土地有
条件地分封给贵族。在这种分封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单选题
7.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8.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是A.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B.封土制 C.奴隶主土地所有制 D.土地国有制
9.领导奥斯曼土耳其取得独立的是A.奥斯曼B.查士丁尼C.狄奥多西D.君士坦丁
10.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
A.君与臣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B.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D.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
11.营建罗马帝国新都城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是A.狄奥多西 B.查士丁尼C.君士坦丁D.屋大维
1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领集政教大权于一身,称为A.天皇B.皇帝 C.哈里发D.素丹
1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贵族中的第一等级是A.公爵B.侯爵C.伯爵D.男爵
14.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的主要原因是
A.外族入侵导致分裂B.原罗马帝国灭亡重建两个帝国
C.狄奥多西临终前将帝国一分为二D.掌握军权的将士夺权
15.公元元年定在A.耶稣出生的那一年B.基督教产生的那一年
C.耶稣被处死的那一年D.基督教被许多国家定为国教的一年
16.下列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有
①希腊 ②罗马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拜占廷帝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7.西罗马帝国灭亡于A.公元476年B.公元395年 C.公元478年 D.公元530年
18.“中世纪的花朵”是指A.教皇国B.基督教C.中古西欧城市D.君士坦丁堡
19.在欧洲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国家是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0.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处于贵族等级最下层的是A.国王B.大贵族 C.农奴D.骑士
21.法兰克王国是在原来哪一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A.罗马帝国 B.希腊C.阿拉伯帝国 D.埃及
22.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有①阿拉伯帝国 ②罗马帝国 ③古代印度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3.谁诞生的那一天成为圣诞节A.耶稣 B.乔达摩*悉达多C.释迦牟尼D.穆罕默德
24.拜占廷帝国是指A.东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罗马帝国D.罗马共和国
25.在西欧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A.基督教B.封建等级制度 C.古典文化D.封建伦理道德
26.拜占廷帝国灭亡于A.1108年B.1112年C.1453年D.1840年
27.1112年发动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城市自治特许状的城市是
A.琅城B.威尼斯C.热那亚D.汉堡
28.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被定为国教的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的救世主是耶稣B.基督教领导人民反对封建统治
C.基督教教义是让人们忍受苦难D.救世主的存在可以给人以精神寄托
29.奠定了教皇国基础的是A.丕平献土B.基督教产生C.耶稣传教D.耶稣诞生
30.中古西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伊斯兰教文明 B.佛教文明 C.基督教文明D.道教文明
31.我们从拜占廷帝国灭亡中要吸取的教训的是
①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要不断地发展 ②要善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 ③
要不断地创新文明 ④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32.土耳其国家首领称为A.哈里发B.沙皇C.素丹D.国王
33.查理帝国灭亡后形成三个国家,奠定后来欧洲三国的雏形,不包括
A.英国B.德意志C.法兰西D.意大利
34.“丕平献土”奠定了A.希腊的基础 B.教皇国的基础C.法兰克王国的基础 D.拜占廷帝国的基础
35.下列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发源于亚洲的是
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东罗马帝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6.基督教的经典是A.《圣经》B.《古兰经》C.《金刚经》D.《道德经》
37.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继续保存希腊罗马文化的是
A.拜占廷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阿拉伯帝国D.波斯帝国
38.将伊斯兰教传人到欧洲的是
A.奥斯曼土耳其人 B.日耳曼人C.罗马人D.希伯莱人
39.封君封臣制是西欧
A.基督教的核心B.封建制度的核心 C.人们生活的核心 D.文化的核心
40.拜占廷帝国首都在A.君士坦丁堡B.罗马C.耶路撒冷D.柏林
41.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A.日耳曼人B.奥斯曼土耳其C.波斯帝国D.阿拉伯帝国
4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A.乔达摩*悉达多B.穆罕默德C.安拉D.耶稣
43.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集权制B.封君封臣制C.三省六部制D.种姓制度
44.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A.罗马 B.迦太基C.巴勒斯坦D.西西里
45.灭亡西罗马帝国的是A.奥斯曼土耳其B.日耳曼人C.波斯帝国D.阿拉伯帝国
46.领导土耳其灭亡拜占廷帝国的是A.穆罕默德一世 B.穆罕默德二世C.奥斯曼D.狄奥多西
47.在中古西欧,男人的梦想和最高荣耀是成为A.公爵B.侯爵C.男爵D.骑士
48.拜占廷帝国由盛到衰的主要原因是
A.外族的入侵 B.查士丁尼的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C.皇帝统治的残酷引起人民的反抗D.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使国家四分五裂
49.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封建国家的是A.苏美人 B.古希腊人C.古罗马人D.日耳曼人 50.1112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人民起义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城市自治特许状,这位法国国王是
A.路易五世B.路易六世C.路易十四D.路易十六
51.“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树......”,与其相关的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52.拜占廷帝国的末代皇帝是A.君士坦丁一世B.奥斯曼C.狄奥多西 D.君士坦丁十一世
53.下列与基督教无关的是A.圣诞节B.复活节C.公元纪年法D.元旦
54.基督教发源于A.欧洲亚平宁半岛B.亚洲的日本 C.巴勒斯坦地区D.小亚细亚半岛
55.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得以渡过外族入侵的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经济繁荣B.东罗马帝国皇帝拥有杰出的才能
C.东罗马帝国实行和平的外交政策D.东罗马帝国吞并了西罗马帝国,实力增强
56.罗马帝国分裂是在A.公元299年B.公元310年 C.公元395年 D.公元400年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1-6 TFFTFT
二、单选题7-10CBAC 11-15CDACA 16-20BACAD 21-25ACAAA 26-30CACAC
31-35CCABD 36-40AAABA 41-45BDBCB 46-50BDBDB 51-56CDDCAC
第二篇:《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亚洲及欧洲》说课稿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第2课时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第3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第4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特征,第5课时学习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情况,第6课时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情况。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6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板书 4.时区(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第2课时(课堂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世界上 的时间?
指导学生读图1-2世界时区图并通过自制的时钟模型演示6城市的区时,以北京(东八区)正午12点为准。也可用数轴图表示学生回答:晚上。(讲授新课)
板书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
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板书 2.时区及换算
讲述
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范围是东经172.5°~西经172.5°。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阅读
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什么是“区时”?
4.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5.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点拨:
某地时区数=经度/15 某地时间=已知时间(区时)±1小时×时区差
注:已知西面区,求东面区用“﹢”号;反之,用“-”号。时区差:若a、b在中时区同侧,则:a-b。若a、b在中时区两侧,则:a﹢b。结果处理:若在0--24间,则为当天时间;
若大于24,则减去24,日期加一天,余数为次日时间; 若为负数,则加24,日期减一天,余数为前一天时间。例:北京为20点(东8区)求纽约(西5区)几点? 20-1×(8+5)=7点
拓展训练
我国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出发,东渡太平洋到美国洛杉矶,5月1日6点钟越过日界线后,当地的日期和时间是多少? 答案:4月30日6点 板书 3.北京时间
讲述
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
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练习
请同学们读图1-3,完成练习题1、2。(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世界时区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第3课时(课堂导入)
展示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等风光图,引入亚洲地形的学习。
复习提问: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亚洲全有——地形复杂)(讲授新课)
板书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提问
亚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活动:
(1)读图1-1,亚洲地形图,1-5世界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图,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的位置。(填图练习)
(2)依据地理方位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3)亚洲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有哪些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玛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
(4)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等)归纳
亚洲地势有什么特点?——中部高,四周低(5)小组讨论:
找出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
讲解
从北向南分别是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硫球群岛、马来群岛。利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6)请根据对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总结? 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差、平均海拔、特色地形等方面。小结
亚洲地形的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西部低。
活动
根据以上步骤和方法,依据图1-1和资料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亚洲的地形特征,结合对亚洲地形的分析方法,来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征。● 板书设计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第4课时(课堂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光。
利用录像展示冬季亚洲北部西伯利亚地区冰天雪地,气候严寒;而亚洲南部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过的黄金海岸却是一派妩媚的热带海滨风光,是世界著名的海滨浴场。
亚洲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显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亚洲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讲授新课)
板书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教师指图讲述,学生进行回忆后回答问题。
讲述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提问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结论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板书 1.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且地形复杂,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的影响,干湿差异悬殊。板书 2.大陆性特征明显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来观察位于这个气候区内的两个城市:雅库茨克和乌兰巴托,分析它们的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展示“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和“乌兰巴托降水量柱壮图”)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
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几种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 三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板书 3.季风气候显著
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结论
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明显、季风气候显著。
过渡
我们学习了亚洲的气候特征,那么欧洲的气候特征又如何呢? 以学生自学的形式为主,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列表比较亚洲和欧洲气候特征的不同。利用书上的练习总结:
1.气候类型少,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的气候;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具有面积最广、最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读图及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对亚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掌握其分析方法,来了解欧洲的气候特征。所以,要多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找有用的知识,增加读图的练习。● 板书设计
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 第5课时(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
判断下列有关气候的描述哪些是有关亚洲的,哪些是有关欧洲的?(1)除温带海洋气候外,大多数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是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3)季风气候显著。(4)大陆性特征显著。
(5)终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的西风。(讲授新课)
我们都知道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说说我国黄河注入到那个海洋中去?看图1-1,找找亚洲还有哪些大和分别注入到周围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中去? 板书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讲述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长江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活动
学生在1-1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这些湖泊的位置。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学生读图、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欧洲的河流,并根据亚洲河流的特点,总结欧洲河流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地形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总结。
(二)欧洲
气候温暖湿润—水量丰富,大部分无结冰期地形平坦—流程长,航运价值高。活动
完成教材P.11的活动来认识多瑙河和莱茵河。小结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
练习
利用地图找出欧洲著名的伏尔加河、莱茵河、多瑙河等观察河流流经的国家。
列表总结亚洲、欧洲河流与湖泊的特点、河流特点。
尤其是多瑙河干流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今塞黑)、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9个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课堂总结)
河流的特征与天气、地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掌握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有助于 学习气候和地形特征,在讲授是要注意指导学生结合地图,总体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 板书设计
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第6课时(课堂导入)
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讲授新课)
板书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1-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 1.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列举。
讲述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板书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4.亚洲的国家
在13页地图1-15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亚洲的人口与国家,那么欧洲的情况如何呢?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板书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活动
课下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大量的材料指导学生自学。在今后的讲述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板书设计
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4.亚洲的国家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
第三篇:湘教版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讲解法,讲授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以及通过时区和日期变更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 教学难点: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知道了认识大洲首先要知道位置,分析大洲位置的方法上节课已经给大家介绍过了是什么(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看)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欧洲的位置,因为欧洲和亚洲的大陆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根据地图册P7-8,利用讲过的方法描述欧洲地理位置
[总结]
1、海陆位置(按逆时针):欧洲北临北冰洋,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北冰洋,西南部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欧洲轮廓破碎,是全球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大州。
2、经纬度位置(范围):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0°N
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复习]半球划分的问题: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东西半球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界。0°经线,即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当初在1844年时,英国不遗余力地争取到了这条标志性的经线经过本国的首都,以此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但我们现在来看这条东西经的分界线,经过欧洲西部、非洲西部,如果以0°和180°经线来划分东两两半球,那就都欧洲和非洲分碎了。
为了避免都欧洲和非洲分碎,分界线在0°和180°的基础上,都往西挪动了20°,以西经20°和东经160°来分东西两半球。这样亚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主要在东半球,而南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只是大家感到比较困难的是要知道从0°往西到西经20°的这20°是西经,却在东半球,东经160°到180°的这20°是东经,却在西半球。也就是上学期我们总结的:经度小于20°全在东半球,经度大于160°,全在西半球,20°160°之间,东经东半球西经西半球。
[过渡]继续我们世界之旅的话题。话说我们的这趟环球旅行,比起当年的麦哲伦同志可要幸福很多,麦哲伦虽然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但是他们却真实地丢失了一天时间。他们明明从出发那一天起,每天都紧挨着记了日记,但记的日记却少了一天。他们大为惊奇自己怎么丢失了这一天,不可思议中便只有莫名其妙地去教堂进行忏悔,祈求上帝对他们的宽恕。
其实原因很简单,学过今天的内容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喜欢足球的球迷,看欧洲、南美等足球比赛的现场直播,要熬夜,甚至凌晨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看。有的文盲球迷就发牢骚了:这些人怎么神经有问题呀,半夜三更起来踢足球?这是他没学过地理,咱们今天学完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是因为我国与欧洲、南美等地的时间是不同的。
[板书]
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
地球是一个球体。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东边地方总比西边地方先看到太阳,即东边时间要比西边早看到日出。就像亚洲,东西跨度160多度,白令海峡日出的时候,地中海地区还是满天星星还是昨天晚上呢。
[引导讨论]带下面的问题问题去阅读材料第二段,了解什么是地方时(后学生回答)[板书]
1、地方时
[讲解]简单地来说,地方时就是地球上某地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正午)定为当地的...12时,然后根据此推定一天的时间(出地平线当地的。这样一来世...6时,落地平线当地的...18时等)界上不同的地方,各地的地方时就会不同,因为各地日出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为了避免由于时间带来的各种不便,就以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为标准,开始划分时区,即时间的区域。[板书]
2、时区的划分
(看P4活动图讲)全球一共24个时区。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需24小时,那么经度相差15度,就会有1小时的时差,经度相同就没有时差。先以0度经线中央经线的东西各7.5度共15度范围内为零时区,从零时区向东每跨15度从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每跨15度从西一到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7.5度合在一起15度为一个时区,叫东西十二区。
北京是东八区,我国采用的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我们称之为“北京时间”,将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的统一时间。[板书]
3、时区的计算 有了时区,世界各地的时间换算就简化为加减几个小时。加减时差先要统一一个原则:东时区为正数,西时区为负数,零时区为,东加西减,东时区比西时区早,东时区永远在..................0......................西时区的东面。大多少就加几个小时,小多少就减几个小时。.......[活动]P4活动2,结合图1-2,先分析每个地点的时区数是正是负,再依据计算原则东加西减。
[讲解]莫斯科东三区(+3),北京东八区(+8),大阪(+9),多伦多(-5),巴黎(0),伊斯坦布尔(+2),莫斯科下午17:20,相差5个小时,北京在莫斯科东边,东加,加5个小时即可,即22:20;大阪自己算;多伦多,在西时区,相差(+3)—(—5)=8个小时,西减,减去8个小时,9:20;巴黎,零时区,与东三区差3小时,在东三区西面,西减,减去3小时,14:20;伊斯坦布尔自己算。
我们每往东边走跨越一个时区就要将手表拔快一小时,往西走就拔慢一小时。这样越往东越早,越往西越晚。而地球是圆的,往东走到哪里算最早,往西走哪里算最晚?于是国际上规定:以180度经线为准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板书]
4、国际日期变更线
这条线西侧为东十二区,它最早;这条线东侧为西十二区,它最晚。在东西十二区内部,这两个半区往来要进行日期的变更:具体从东十二区(+12)向东到西十二区(-12),数字减小24,就减24小时,即减一天;反之,就加24小时,即加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有了这条日界线,就再也不会出现麦哲伦船队向西绕地球一周会丢掉一天的情况了。
一位名叫汤姆的外国商人,于某年4月10日乘飞机从太平洋的马绍尔岛飞往檀香山。上机前1小时,他去机场附近的花旗银行兑换货币时,遇到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一张过期(兑奖日期是4月9日)的中奖彩票,捶胸顿足,非常难过。这时,走来一位身穿笔挺西服的中年人,他“关切”地对老太太说:“请不要伤心,我愿用3000美元买您这张废票(奖金为8000美元),您老同意吗?”老太太一愣,自忖这张废彩票反正已无任何价值,就同意了。这件事令汤姆好不纳闷。
飞机起飞了,在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忽然耳边飘来航空小姐甜润的播音:“亲爱的旅客们请注意,现在是4月9日10时4分,我们将于11时抵达美国檀香山机场„„”吕萨奇怪,上机时明明是4月10日,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难道时光可以倒流?吕萨正想回头与后排乘客对表,一瞧,咦,这不正是起飞前购买老太太过期中奖彩票的那位中年人吗?吕萨问:“先生,请问,现在怎么变成4月9日了?那你刚才买的废票不是又有效了吗?”“是的,兑换后我可以净赚5000美元。”中年人得意地笑着说。后来,那位中年人果然拿着那张中奖彩票在檀香山花旗银行兑换了8000美元的奖金。那张中奖彩票怎么死而复活了呢?原来,本次航班的飞行方向是自西向东,在飞越180°经线附近的日界线时,需更换日期,4月10日变成4月9日,这样过期中奖彩票又可以兑换了。
所以,今天讲的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非常有意思的 板书设计:
二、不同地区时间的计算
1、时区的划分
2、时间的计算:
原则: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零时区为零,东加西减
3、国际日期变更线
课后反思: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时区区时的简单计算,以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内容较抽象,学生在上课时有些地方比较难以理解,尤其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块知识以及时间的计算部分,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运用更加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在重点知识这一块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第四篇:第一节_亚洲及欧洲教案(本站推荐)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一课时)胡 敏
教材分析: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共分为6课时进行讲授,第1课时认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本节是学习大洲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教给学生分析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欧洲的地理特征。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空间思维、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以“诱”达“思”,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结合地图1-1,找出亚欧两州的分界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一)读图感知,掌握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图1-1,找出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亚洲各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2、找出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的大洋。
3、请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自学、讨论总结(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二)归纳总结,学会方法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时学期开始的第一节,也是学习分区世界地理的开始。引导学生充分联系已学知识,结合教材和地图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并会运用此分析方法分析欧洲以及以后学习的大洲、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地掌握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这部分教材内容是一个学习难点,是对知识点的补充,一是时区的规定和计算,另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换算。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是难点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用数轴图示法表示时区的计算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计算等方式来突破难点。设计理念:
阅读教材,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画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图表和时区换算的能力。学习目标:
1、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掌握时区的计算和日期的变更。
2、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趣味地理故事:《发生在日界线两边的故事》 同学们,你能解开吕萨的疑惑吗? 学习新课:
一、阅读教材,掌握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内容,并在书上标示出来,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组共同解决。
1、什么是地方时?为什么不同的地点往往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2、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时区与区时是同一概念吗?
3、读“世界时区图”,填空:
(1)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 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 小时,东边的时间 于西边的时间。(2)我国东西跨5个时区。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 区的区时,即“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如何规定的?
5、仔细观察“世界时区图”,总结:
从东12区向东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 一天,从西12区向西越过日界线进入东12区,日期 一天。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后,师生共同总结。
二、联系实际,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结合已学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1、同学们,当北京敲响2010新年钟声时,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各是什么时间? 北京:东8区 伦敦:中时区 纽约:西五区
2、完成教材“活动”
课后反思:
时区和日界线知识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知识抽象,空间概念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中我首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课堂检查,许多同学表示看不懂,接着我才用图解的方法,尽量采用通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理解,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通过练习加深印象,许多同学掌握得不太好。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亚欧的地形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让学生掌握亚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初一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总结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设计理念:
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地理知识的探索与思考。学习目标:
1、了解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
2、学会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3、学会读图、析图和分析问题。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势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听着歌曲,我们眼前似乎呈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一座座气势巍峨的山峰,一条条奔腾咆哮的大河„„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巡游和欣赏亚洲雄风吧!学习新课:
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引导学生阅读1—1高度表,并在图上找到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及世界最高高原和山峰,再找出200米以下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的位置。
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从而了解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很大。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亚洲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占面积较大的有哪些类型?这些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
2、亚洲的地势有何特点?
3、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大平原?
4、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排列着哪些群岛?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这里的地质形成原因和地质现象吗?
5、分析总结亚洲的地形特征。学生读书、读图后回答。
归纳总结:学习亚洲地形后,我们可以在阅读地形图和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和主要特征。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哪些方面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迁移运用: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方法和步骤,依据图1—1和资料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过渡: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且面积广大,使许多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许多大河都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和山地,请同学们读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
阅读教材,结合“亚洲地形图”,找出并分析以下问题:
1、在图上找出亚洲主要大河:长江、黄河、湄公河。
2、分析亚洲的河网分布特点。
3、找出以下湖泊:贝加尔湖、里海、死海、巴尔喀什湖,并说明各湖泊的特点。阅读资料“死海不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学生活动后汇报学习成果。
第五篇: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二、实施课时:一课时
三、章节剖析:
1、大洲是按地理区域划分中比地区和国家的范围更大的单位区划,认识大洲起到承上启下,通贯全书的作用。
2、本节安排学习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进行示范性学习,而欧洲则安排为认识性学习,这样的学习安排,会给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节主要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概况。
3、教材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地图分析得出欧洲的地理位置。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等,这种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通过介绍标准时间的换算,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的换算。
五、教学重难点:
1、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3、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六、教学环节:
(一)诱导:
教师指着挂黑板上的世界地图,用深情的语言朗诵导言部分。
(二)提问:
世界上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一个洲?(回答):亚洲。它与哪个洲相连?(回答):欧洲。师: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亚洲及欧洲。
(三)板书课题: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洲及欧洲的位置:
师:亚洲东、北、南分别与哪个大洋相连,西面与哪个大洲相连。生:东与太平洋、北与北冰洋、南与印度洋相连,西与欧洲相连。教师小结: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操作):按分析亚洲的方法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略)
(二)亚洲的地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2页的分层没色地形图说出亚分布最广的地形。生答:高原山地为主,并得出: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
一是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950米,仅次于南极洲。二是地而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死海”。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底。
(三)教学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去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亚洲的地形特征,并用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的方法,去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