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数学必修四 第三章课后练习(写写帮推荐)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练习:
1.利用公式C()证明:
()1cos()sin;2
(2)cos(2)cos.32.已知cos,(,),求cos()的值.524
153.已知sin,是第二象限角,求cos()的值.173
23334.已知sin,(,),cos,(,2),求cos()的值.3242
第二篇: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 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2.培养广泛联 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二、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领悟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充满了关系
教 学难点: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探索:
阅读课文P25页。实例分析:书上在高速公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
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 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
问题小结:
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 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 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
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
2.从 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
给定两个 非空数集 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 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 唯一确定的 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 A上的函数,记作 或 f:A→B,或y=f(x),x∈A.;
此时x叫做 自变 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 定义域,集合 {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函数值
当x=a时,我们用f(a)表示函数y=f(x)的函数值。
(三)、知识体验(课堂练习及课外作业)
1.某电器商店以2000元一台的价格进了一批电视机,然后以2100元的价格售出,随着售出台数的变化,商店获得的收入是 ,它们之间是______关系.【函数 y=100x,x∈D 】
2.现实生活中,与时间存在函数关系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以上)
【路程与时间;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用电量与时间的关系。】
3.坐电梯时,电梯距地面的高度与时间之间存 在______________关系.【 函数】
4.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蔗糖,糖水的质量浓度与所加蔗糖的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依赖关系?如果是函数关系,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新课标第一网
【是函数关系;自变量是所加蔗糖的质量;因变量是糖水的质量浓度。】
5.日期与星期之间存在怎样的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是函数关系吗?如果是,指出自变量和因变量.【是函数关系;自变量是日期;因变量是星期。】
6.下列过程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依赖关系,其 中哪些是函数关系:
(2)在空中作斜抛运动的铅球,铅球距地面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3)某水文观测点记录的水位与时间的关系;
(4)某十字路口,通过汽车的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5)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与面积之间的关系.7.下列各式是否表示y是x的函数关系?如果是,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1)5x+2y=1(x R);
(2)xy=-3(x 0);
(3)(x(-1,0))
(4)(x R)
第三篇:高一英语必修3U3课后练习翻译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1.事实上,当他进入办公室时是偶然被保安发现的。(spot;by accident)As a matter of fact, he was spotted by accident by the guard as he entered the office.2.地面在摇晃着,人们尖叫起来,“地震了!”(scream)
As the earth was shaking, people screamed, “It’s an earthquake!”
3.威廉向那位女士鞠了一躬,送给她一个盒子,里面是一枚漂亮的真钻石戒指。(bow;genuine)
William bowed to the lady and offered her a little box inside which was a genuine diamond ring.4.这些年,我有很多朋友都来到这座大城市追求幸福和成功。至于我,则想碰碰运气,在家乡开个公司。(seek one’s fortune;as for;take a chance)In recent years many of my friends have gone to the big cities to seek their fortune.As for me, I want to take a chance and set up my own company in my hometown.5.他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世界各地的旅游上,因为他酷爱冒险。(amount;adventure)
He has spen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money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as he enjoys adventures.6.小女孩盯着桌上的菠萝甜点,她很想吃。(stare;pineapple;dessert)The little girl stared at the pineapple dessert on the table and wanted to eat it very much.
第四篇: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必修4第三、四单元课后练习答案
8拿来主义
关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关于练习
一、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联系实际对作者的看法做一番评析。
参考答案: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母爱的积极面是,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的积极面是,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给予适当肯定。下列几点可供参考: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理由见“课文研讨”。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父爱和母爱的差别除了上文提到的外,还有一些: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二、作者认为,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说一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给你哪些影响?你怎样努力在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
参考答案:略。
三、本文是一篇译作,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所不同。你认为哪些语句反映了译文的特点?可结合前几册学过的译文跟同学一起讨论。
参考答案:
译文在遣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纯粹的汉语写作有不少不同。例如,译文中常有一种复句,组织严密、信息量大,在汉语中极为少见。最典型的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个长句子:“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又如,译文中有一种插入句,汉语很少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这样一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本文没有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那样典型的例子,但有一些近似的例子可供揣摩。短文三篇
关于练习
一、分别把握三篇文章的主旨,联系对生命、生活的认识,谈谈这三篇短文分别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出对生命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认识。如果对生命的认识不正确,白白虚度此生,那就只能怪自己。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的苦恼。由于作者关注生活,讲究享受生活的方法,因此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即使老了,还抓紧时间,使生活过得丰盈饱满。
这篇文章的主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享受生命赋予的快乐,让生活过得丰盈充实,对于死亡也不会觉得烦恼。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文章第1段,说明人只要还有思想,就还是人;没有思想,就无法同自然界的万物区分开来了。第2、3段,说明人的肉体很脆弱,就像是自然界最脆弱的苇草,但由于有思想,人就比宇宙还高贵,因此人要“努力地好好思想”。显然,在第1段的基础上,意思具体化了,深化了。最后一段,补充、强化上文的意思,人不能求之于空间,应求之于思想的规定,用思想囊括宇宙。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本身很脆弱,伟大之处在于能思想,人应该“努力地好好思想”。
《信条》
先指出信条在幼儿园就学过,是一些最基本的原则。接着列出十七条信条,并对这十七条进行归纳。然后说明这十七条适用于个人、社会以至政府。最后突出十七条中的一条:出门时手拉手,紧挨一起。
这篇文章的主旨:人们在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幼儿园里就学过。
可以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阐释。
1.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4.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都在幼儿园就学过。
参考答案:
1.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正确,生活乐趣就大,如课文中的“我”。对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生活乐趣就小甚至没有,如课文中的“哲人”“糊涂人”。
2.与自然界某些事物相比,人的确很脆弱,如一根苇草,随时有折断的可能。但人能思想,思想是别的任何力量都无法掌控和摧毁的,因此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
3.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4.幼儿园学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适用于个人、社会乃至政府。所以说,“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在幼儿园就学过。
三、找出课文中富于哲理的语句,细细品味,并就其中一条写出自己的心得。
参考答案:略。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五段。说说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大事,从中可以看出廉颇、蔺相如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课文主要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廉蔺交欢”三个典型事件进行描写,在“完璧归赵”中,表现出蔺相如的有勇有谋;在“渑池之会”中,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果敢、不畏强暴。这两个事件主要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廉蔺交欢”中,表现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及“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也表现了廉颇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
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3.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参考答案:
本文无论写人记事或对话描写,语言都十分丰富和精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整篇文章笔酣墨饱,气势十足。
1.“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十分生动地形容出了蔺相如的愤怒。
2.一个“睨”字就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出来,也有着不把秦王强权放在眼里的慑人气势。
3.“相视而嘻”,形容秦王和群臣懊丧而又无可奈何的样子,秦王和群臣在蔺相如的智勇面前理屈词穷、无计可施、不知所措的尴尬情态跃然纸上。
4.此处写蔺相如与秦王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两种对照让人叫绝。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不得不节节后退,从“怒,不许”到“不肯击缶”,最后不得已“不怿,为一击缶”,在步步进逼、层层激进中,秦王从气势汹汹到无可奈何再到狼狈不堪的过程和情状得以鲜明的表现。另一方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侍从的迟疑软弱和退却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相如一“张目叱之”,就扫尽了秦王及其左右的威风。
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粗体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1.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3.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4.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5.卒廷见相如
6.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参考答案:
1.完,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
2.急,用作动词,逼迫。
3.舍,动词,安置住宿。
4.衣,动词,穿。
5.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6.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7.先、后,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四、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参考答案: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译文: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身边侍从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却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这既是作者对蔺相如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也是作者创作动机和目的的揭示,从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历史观。
12苏武传
关于练习
一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设题意图:此题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结构,然后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参考答案:
课文按苏武一生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段,写苏武在胡、汉两国关系微妙时期奉汉武帝旨意出使匈奴,以通两国之好,主要是交代苏武出使的原因、背景和使团的主要成员。第二部分是文章第3~8段,主要写苏武被匈奴扣留胡地十九年,九死一生而不改气节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先写苏武出使匈奴时遇到的意外变故,再写卫律威逼利诱,苏武被幽禁并流放到北海牧羊,以及李陵来劝降等事件。第三部分是第9、10段,苏武返回汉朝的过程。先写汉与匈奴和亲后,苏武终得重见天日,重归祖国。
2.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设题意图:史传文学要求作者将史学性与文学性很好结合起来,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差别中更鲜明。学生应注意到不仅有正反之间的对比,还有同类之间的对比。在体会其对比时能通过人物言行概括其思想特点。
参考答案:
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的小人,并无是非标准,惟利是图,所以丑态百出,遭到苏武的唾弃。而李陵是一代名将飞将军李广之后,曾为汉朝立下战功,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被汉武帝诛灭家族。所以在劝降时用攻心法,而且在看到苏武的大义凛然后能“泣下沾襟”,可见尚存羞恶之心。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一是要学生注意体会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二是要学生注意语言描写与细节描写。
参考答案:
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二许多词语在古代汉语中的某些义项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往往不一样。请仿照示例,从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文言词,填写下表。
设题意图:培养学生古今语言比较意识,启发他们注意发现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演变现象,为以后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这里只是举例,可不受此限。
例字
例句
课文中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
假
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临时充任
虚假
稍
稍迁至栘中厩监
渐渐
稍微,些许
当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
正在(某时某地)
遗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送给
丢失,落下
会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正当,适逢
聚会,集合
三相传苏武归汉后,曾致书李陵,望其归汉,李陵作《答苏武书》回复。下面即其中的一段文字。试结合课文和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设题意图:本题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分析多种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全面的人物形象,立体的人物性格,培养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局限于一文一传,将历史人物简单化的倾向。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讨论题,可以着重谈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赞颂他将个人恩怨与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也可以谈封建时代君主对臣下的刻薄寡恩。能有一定创见,反映出自己心得即可,不必求同。
参考答案:
①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②《苏武传》中塑造的苏武这个形象是成功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爱国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但我们对他生活中别的侧面不是很了解。这段文字向我们展现的是他自己归国后不忘故友,因为在李陵劝降苏武时,苏武看到李陵尚存爱国之心,而李陵自己也曾说“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所以苏武归国后希望能帮他“改邪归正”,让他回归到节义的道路上来。这是他由己及人、不忘旧情的表现。
13张衡传
关于练习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的记叙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记叙的重点是张衡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
二、翻译下列各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4.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5.时政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参考答案:
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
2.张衡善于机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
4.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5.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第五篇: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必修四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28班共 1600 人,男生 850 人,女生750 人;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60人,中上等生约 180 人,中等生约580 人,中下生约 400 人,后进生约380 人。
2、其中特尖班一个(理科),文科导读班一个,理科导读班6个,成绩较好。文科普通班6个,理科普通班15个学习情况一般,而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