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工程决算难点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决算难点问题分析
工程量清单100章总则反映的是直接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的费用,如工程保险费、竣工文件、施工环保费、承包人驻地建设、临时道路修建、临时工程用地、临时电力电讯设施等费用,这些费用直接服务于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安全设施、绿化及环保等工程,这些费用在概算预算中属于现场经费,应当按照一定的分摊规则摊入到该工程承包合同所包含的工程项目中去。工程量清单200章路基的工作内容包括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及路基防护工程的施工及其有关作业,它包括了桥梁涵洞工程和交叉工程界面中的相同作业,例如桥梁涵洞工程中的结构物台背回填、锥坡填土及防护等;交叉工程中的路基土石方工程、排水工程、防护工程等。工程计划统计和财务核算应将这一部分工程量和投资剥离出来,纳入到相应工程中进行统计和核算,加上应从100章分摊的金额。
工程量清单300章路面工作内容包括在已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的路基上铺筑各种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施工;培土路肩、中央分隔带回填及路缘石设置,以及修筑路面附属设施等有关作业。它包括了桥梁涵洞工程和交叉工程界面中的相同作业,例如桥梁涵洞工程中的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交叉工程中的各种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路面及中央分隔带排水施工,培土路肩、中央分隔带回填及路缘石设置,以及修筑路面附属设施等有关作业等。工程计划统计和财务核算应将这一部分工程量投资剥离出来,纳入到相应工程中进行统计和核算,加上应从100章分摊的金额。
工程量清单400章桥梁涵洞中包括了路线主体工程中所有的结构物的施工,包括了交叉工程中的桥梁涵洞、通道,应将这一部分工程量和投资进行剥离;但是400章不包含桥梁涵洞的结构物台背回填、锥坡填土及防护、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工程作业,应将200章和300章相应工程量和投资纳入进行统计和核算,加上应从100章分摊的金额。交叉工程的统计和核算需要从200章、300章、400章提取数据,加上应从100章分摊的金额。
如果工程计划部门的工作人员提高业务素质,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多了解工程概预算编制,那么工程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合作就有良好的基础,加上建设单位主管领导能够重视竣工决算工作,重视工程计划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协调,按照上述程序做好合同管理、工程计划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那么编制竣工决算报告,填列竣工决算表式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篇:国企改革难点问题探讨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其标志就是通过前20年改革,在那些浅层次矛盾和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像地质勘探,过去勘探的是土壤层,而现在进入的是岩石层,每进一步都极其困难,其复杂性、艰巨性、广泛性是空前的。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
一是国企改制需到位
1994年《公司法》颁布之后,国企改制在面上开始推开。按照工商登记统计,各地国企改制面并不低,但大多数所谓改制企业是“换汤不换药”,有名无实。企业的体制、机制依然如故。企业改制远未到位。其标志是企业产权结构没有变,没有真正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大多数改制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尊。这是政企难以分开的制度基础。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许多由国企独家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将国企最优质资产分离出来,将人员、债务、社会负担留给母体企业,即所谓拿出里脊肉包装上市,又到资本市场募集了大量现金,到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按理说,企业形态上已成为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但许多这样的上市公司逃脱不掉“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四年ST”的境地。这是为什么?稍加剖析便会明了,这些上市公司除了实现“圈钱”功能外,与传统国企并无两样。既无责任主体,也无利益主体,更无风险主体。改制上市成了一场“游戏”,做给外人看的,中看不中用。
国企改制如何到位?
由于国企一次改制不到位,并未摆脱困境,各地在反思的过程中开始进行二次改制。
二次改制的标志,就是按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稳步、规范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股权多元化。
对于有投资吸引力的国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对于大多数经营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国企来说,则难以有外来投资人出资入股,这是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难点。怎么办?各地改制实践说明,首先由企业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持股是国企改制的突破口。
企业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既然如此,就要盘活关键的人力资本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持股,将其长远利益与企业利益、其他股东利益拴在一起,做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风险共担,成为利益共同体。既享有利益,又承担风险。企业经营者群体敢于投--------------------------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资入股,科技骨干的科研成果投入折股,是对企业有信心最有力的证明,是招商引资最好的招牌。
二是企业员工劳动关系需理顺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些早期已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已无国有股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又陷入了困境,甚至到了破产程度的企业,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企业应关门走人,但却出现企业需要破产,但职工认为政府仍应对他们负责任。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职工认为,他们原来是具有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国企职工,这主要是指1987年合同制实行前的老国企职工。他们认为政府对他们负有无限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失业后缺乏基本保障。这就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全民所有制职工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国企老职工的“隐形负债”如何解决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各地都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对下岗进再就业中心三年期满仍未就业的这部分老职工,未到退休年龄又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欠佳,再就业竞争力
差,后顾之忧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上海等地做法是,在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保留社保关系,即继续为他们缴纳社保基金,直到他们达到退休年龄为止,或称为“企业管保障、职工挣口粮”模
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身份置换”。这是一个现实而难以回避的问题。
三是国企内部结构调整应推进
国企产品缺乏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负担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关键在企业内部结构调整。
国企内部结构调整应逐步实现三个分离:
1.分离社会负担。主要指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如学校、医院、派出所、居委会等分离出去,或改制,或由政府承接,以减轻企业负担。
2.分离辅助生产。主要指将动力、运输、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工艺协助部分分离出去,使其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生产体系。除非特殊工艺协作,企业与其关系不再是内部协作关
系,是市场选择、市场交易关系。分离的标志与原企业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而是无产权关系的市场交易关系。同等条件优先协作,既可以确保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
3.分离配套生产。主要指将非核心制造能力的零部件总成生产部分分离出去,企业只保留核心制造能力,零部件总成实现社会化、全国甚至全球采购,以降低配套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主机产品竞争力。分离的标志与原企业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而是无产权关系的市场交易关 系。同等条件优先选购配套。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三个分离的实质是将企业内部管理关系转为市场交易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是国企债务须重组
国企债务负担重,已成为普遍性难题。体制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1983年实行“拨改贷”政策后,政府对新设立的国有企业及新上的项目不再提供资本金,由企业全额贷款,成为全负债企业,这是体制原因。三线企业搬迁本是政府行为,却由企业借贷搬迁,这是政策原因。企业盲目借贷,认为“不贷白不贷,贷了也是白贷”,这是企业自身原因。
无论哪种原因,其结果是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如何有效运作是关键。企业债务如何重组是尚未解决的难题。
五是国企信用应提高
市场经济一定意义上讲即信用经济,信用低下使国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是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间信用低下,使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为主要交易方式。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交易60%—70%是信用交易。在同等交易规模情况下,现金交易使企业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仅此企业已无竞争力。如何降低企业交易风险,如何建立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全社会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成为最大的难题。
当前,难就难在社会各界对上述五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有时认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
难。但是再难也要努力,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精品
文档-------
第三篇:国企改革难点问题探讨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
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其标志就是通过前20年改革,在那些浅层次矛盾和问题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开始着手探索和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就像地质勘探,过去勘探的是土壤层,而现在进入的是岩石层,每进一步都极其困难,其复杂性、艰巨性、广泛性是空前的。
国企改革难点在哪里?
一是国企改制需到位
1994年《公司法》颁布之后,国企改制在面上开始推开。按照工商登记统计,各地国企改制面并不低,但大多数所谓改制企业是“换汤不换药”,有名无实。企业的体制、机制依然如故。企业改制远未到位。其标志是企业产权结构没有变,没有真正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大多数改制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尊。这是政企难以分开的制度基础。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许多由国企独家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将国企最优质资产分离出来,将人员、债务、社会负担留给母体企业,即所谓拿出里脊肉包装上市,又到资本市场募集了大量现金,到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按理说,企业形态上已成为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但许多这样的上市公司逃脱不掉“一年盈、二年平、三年亏、四年ST”的境地。这是为什么?稍加剖析便会明了,这些上市公司除了实现“圈钱”功能外,与传统国企并无两样。既无责任主体,也无利益主体,更无风险主体。改制上市成了一场“游戏”,做给外人看的,中看不中用。
国企改制如何到位?
由于国企一次改制不到位,并未摆脱困境,各地在反思的过程中开始进行二次改制。
二次改制的标志,就是按照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稳步、规范地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实现股权多元化。
对于有投资吸引力的国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对于大多数经营业绩平平,甚至亏损的国企来说,则难以有外来投资人出资入股,这是实现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难点。怎么办?各地改制实践说明,首先由企业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持股是国企改制的突破口。
企业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既然如此,就要盘活关键的人力资本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经营者群体、科技骨干持股,将其长远利益与企业利益、其他股东利益拴在一起,做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荣辱与共,风险共担,成为利益共同体。既享有利益,又承担风险。企业经营者群体敢于投资入股,科技骨干的科研成果投入折股,是对企业有信心最有力的证明,是招商引资最好的招牌。
二是企业员工劳动关系需理顺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一些早期已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已无国有股权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又陷入了困境,甚至到了破产程度的企业,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企业应关门走人,但却出现企业需要破产,但职工认为政府仍应对他们负责任。这其中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职工认为,他们原来是具有全民所有制身份的国企职工,这主要是指1987年合同制实行前的老国企职工。他们认为政府对他们负有无限责任。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失业后缺乏基本保障。这就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对待全民所有制职工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国企老职工的“隐形负债”如何解决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各地都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对下岗进再就业中心三年期满仍未就业的这部分老职工,未到退休年龄又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身体欠佳,再就业竞争力
差,后顾之忧靠自身努力难以解决。上海等地做法是,在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保留社保关系,即继续为他们缴纳社保基金,直到他们达到退休年龄为止,或称为“企业管保障、职工挣口粮”模
式,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身份置换”。这是一个现实而难以回避的问题。三是国企内部结构调整应推进
国企产品缺乏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负担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其关键在企业内部结构调整。
国企内部结构调整应逐步实现三个分离:
1.分离社会负担。主要指将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如学校、医院、派出所、居委会等分离出去,或改制,或由政府承接,以减轻企业负担。
2.分离辅助生产。主要指将动力、运输、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等工艺协助部分分离出去,使其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生产体系。除非特殊工艺协作,企业与其关系不再是内部协作关
系,是市场选择、市场交易关系。分离的标志与原企业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而是无产权关系的市场交易关系。同等条件优先协作,既可以确保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
3.分离配套生产。主要指将非核心制造能力的零部件总成生产部分分离出去,企业只保留核心制造能力,零部件总成实现社会化、全国甚至全球采购,以降低配套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主机产品竞争力。分离的标志与原企业不再是母子公司关系,而是无产权关系的市场交易关
系。同等条件优先选购配套。
三个分离的实质是将企业内部管理关系转为市场交易关系。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是国企债务须重组
国企债务负担重,已成为普遍性难题。体制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交织在一起,像一团乱麻。1983年实行“拨改贷”政策后,政府对新设立的国有企业及新上的项目不再提供资本金,由企业全额贷款,成为全负债企业,这是体制原因。三线企业搬迁本是政府行为,却由企业借贷搬迁,这是政策原因。企业盲目借贷,认为“不贷白不贷,贷了也是白贷”,这是企业自身原因。无论哪种原因,其结果是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种方式,如何有效运作是关键。企业债务如何重组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五是国企信用应提高
市场经济一定意义上讲即信用经济,信用低下使国企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是企业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企业间信用低下,使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成为主要交易方式。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企业间交易60%—70%是信用交易。在同等交易规模情况下,现金交易使企业的交易费用、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仅此企业已无竞争力。如何降低企业交易风险,如何建立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全社会交易费用、交易成本成为最大的难题。
当前,难就难在社会各界对上述五个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有时认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
难。但是再难也要努力,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第四篇:电力工程竣工结算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电力工程竣工结算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电力工程概预算的计价方式和计量规则来看,电力工程的结算有别于一般工程的结算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完成电力工程结算,是提高电力施工企业资金的资金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一、竣工结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拖延工程结算情况普遍发生
按照电力工程通用合同范本的规定,从工程竣工验收到办理结算付款,不得超过三个月时间,超过部分按同期利率计算利息。也就是说,一旦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施工方的施工任务完成,仅承担期间内质量保证责任,从而进入工程结算确认和应收账款回调工作。但是在实际结算过程中,业主方通过拖延工程结算进度,以此达到拖延支付时间和减少支付工程费用的目的。施工方在竣工验收和工程结算制度中均处于弱势地位,从电力工程的竣工结算情况发现,工程结算超期三个月以上未最终结算的工程占三分之二以上,使得施工单位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结算条款不严密,专用条款前后矛盾,单总价范围及调整方式不明确,违约条款缺乏可操作性,使工程结算时没有依据遵循,为工程结算工作埋下隐患。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条款的有关规定:“发包人收到承包人递交的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进行核实,给予确认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发包人确认竣工结算报告后,通知经办银行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讲,业主方以工程结算未审定为由而不予支付工程款,业主拖延工程结算的不利后果只有施工单位来承担。
(二)预结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
电力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数据依据是分阶段预结算资料,预结算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最终结算造价水平。目前,施工企业的预结算编制质量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电力工程分阶段预结算编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且对管理编制预结算报表缺乏合理的控制,工程量确认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责任意识薄弱,这些均为导致电力工程量计算精确度不高,造成了结算和审计过程中的多次调整,使得现场的认证和复核工程量工作加大。在对工程量进行二次复核时,分阶段预结算的编制人员经常误将已经包含在本体的工程量重复进行计列,而对一些需要增加列项的工程项目未进行纳入,以致预结算二次复核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此外,虽然近年来电力工程材料市场的信息价格逐步规范,也为工程结算提供的参考依据。在一项电力工程中,材料价格占施工造价相当大的比重,相关地材价格出现上下波动的情况导致预结算编制过程的材料价差缺乏合理性,用市区价格无法判定高电压等级的较偏远地区材料价格,运输费用为合理考虑计列。
(三)竣工结算编制漏项情况严重
遗漏是工程竣工结算编制中最容易产生的失误,相关结算项目的遗漏会直接导致施工单位经济利益的受损。例如某输变电工程分为单价和总价结合的承包方式,但是在最终上报结算时土建工程围墙及大门部分在单价部分漏计列,从而导致施工结算费用缺项。尤其是委托采购材料设备的漏项情况较多发生,施工单位的技术和采购部门收到委托书后未及时与技经人员进行沟通,就直接采购至现场使用,导致结算编制人员漏计列该部分的原甲供转乙供的材料及设备费用。
(四)工程结算索赔追加工作困难
毫无根据的索赔或夸大索赔的额度,必然会引起业主方的拒绝,不仅索赔更加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对施工单位的信任。一些施工企业对承包合同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一是在买方市场的驱动下,大多数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二是施工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合理费用索赔和追加事项缺乏及时高效的跟踪。依据现行电力施工承包合同范本的通用条款中索赔及追加程序的描述,施工方在追加和索赔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向监理和业主单位发出追加费用的指令申请,保留相关事件记录,并提交索赔追加的工程量证明。业主方应当在上报索赔追加申请的14天内核对有关追加工程量,如逾期未作出答复,视为同意施工方上报的索赔追加请求。由此可见,承包商在追加费用事件发生后,如果未及时按追加费用程序对追加费用的事项进行管理,将导致大量的追加费用堆积到竣工结算,为竣工结算工作造成较大困难。在实际竣工结算中,发现现场签证有问题时,已经时过境迁,业主项目经理和监理很难联系到,造成追加费用单据的补充、完善困难。
二、加强竣工结算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以严密的合同条款有效控制工程结算
电力工程施工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资料,是编制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要严格电力主管部门颁发电力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合同签订对相关结算原则应尽量细致,做到事前能预测和判断到的问题,均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说明,从而使工程结算能够及时、准确、合理的进行。这些细节问题包括合同价格为总价承包还是单价承包、材料市场价格是否在调整范围、现场签证变更的预算编制主体、工程索赔如何计算、施工过程中如发生造价纠纷如何解决,是协商、调解还是仲裁等。
此外,还有尝试转变以往的结算方式,以配合验收作为结算谈判的筹码。施工企业作为电力工程建设的主体一方,应当与业主、设计、监理拥有平等的权利地位,按公平交易原则进行,参见各方均应承担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合同约定交工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义务,也应体现其应有的权利。可以在工程交接的同时进行工程价款的商定。尽管在施工行业很难做到竣工验收即结算支付,也应当将交工程序从验收程序中分离出来,实行拒不结算的工程拒不交工的制度,并将发承包双方签署的结算交工文件列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必备资料,没有结算交工文件的工程不予备案,也不得进行权属登记,使施工企业在交工环节中能自主行使应有的合法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此消除工程竣工验收后业主拖延结算或拒绝结算的现象。
(二)提高预结算的编制水平
施工企业在进行竣工结算编制时,应当将有关预结算工作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汇总,这样既可以保证竣工结算工作的整体性,又能促进竣工结算工作顺利开展,并且减少工程核算的冗余工作量。因此,预结算人员在分阶段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对工程项目合同约定以及相关的补充条款,经过审核认定的项目整体设计图纸,机械设备的台班价格,投标报价书的综合单价计日工等要进行仔细的掌握,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预结算。预结算编制人员应当满足一下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刻了解电力工程的定额规范要求,要清楚定额工程如何套用;二是要熟悉掌握电力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于工程结算中需要使用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进行定额工程的单价转换计算;三是要对综合单价的组成内容进行了解,正确运用合同中费用调整的方法;四是随时更新关于材差价格方面的信息,并认真观察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形,依据小运距离的长短和施工工序的先后来灵活控制价格定位;五是对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要基于电力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特殊性,合理运用计日工条款。
(三)避免竣工结算编制漏项情况
结算编制人员在进行结算文件编制的初期就要参照设计图纸绘制项目施工结算,比较施工图纸和投标工程量清单,从中找出偏差项目和遗漏项目。尤其是在发生预算价格同合约价格有差异情况时,要立即向业主要求调整合约价格。在预结算编制工作时,严格参照审计后的图纸,将实际使用的材料量同抽样量相比较,并再次核查计算量。与此同时,编制人员应当将收集的计价证据材料及索赔的证据妥善进行保管。工程项目中使用的信件和图纸都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系统整理,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在工程项目结束时更好地行使索赔权利。
(四)加强索赔追加证据的收集
施工单位只有依据施工合同,清晰发、承包双方各自的风险和责任,加强追加费用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追加费用,减少不应该由自身承担的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营利。首先,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协调会议纪要、施工日志、现场照片、验收记录等资料的收集工作。例如项目管理日志,项目部应安排指定人员详细记录施工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包括天气、出工人数、设备数量及其使用情况、进度及质量情况、安全情况等,这类现场的记录和日志文件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正确分析结算追加工作。
第五篇:分析现阶段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问题及防范措施
分析现阶段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问题及防范措施
摘 要:电能已作为商品完全走入市场,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实现经营成果的最终环节,但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等种种原因,从而给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及经营效益带来严峻的考验。本文分析现阶段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并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难点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2014)06-0000-01
电费是电力企业经营的主要收益。能否全额及时回收,是电力企业整个经营环节的关键所在。提出供电企业中客户拖欠电费成为企业中的一大难题,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电费回收难问题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电费回收难的原因
(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每年必有一批企业亏损或倒闭破产,使电费成为呆帐、坏帐,影响电费回收。随着用电结构的调整和电价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大工业中的化工、冶金、中小化肥等电费催缴难度增加。
(二)少数大工业因效益不高,不少承包企业、个体经营户对交纳电费重视不够,法制观念不强,故意拖欠、偷漏电费,造成社会影响,增加电费回收的难度。
(三)少数供电企业对于用电容量在100千伏安及以上的非普工业和大工业用户未执行按期划拨电费,致使破产的呆帐金额增加,无形中给电费回收带来了难度。
(四)供电企业对一些客户用电性质、用电状况不能了如指掌,尤其是对承租房主店面,经营几个月后则溜之大吉,形成呆帐,致使电费不能及时回收;一些客户电能计量装置长期带故障运行或者是电力企业少算倍率,不能及时发现,经补电量计算,应缴电费数额较大,客户一时承担不起,致使电费不能足额回收。
(五)某些供电企业收费人员执行电价滞纳违约金不力,致使某些企业从思想上未重视及时上缴电费。
(六)由于现在大部分供电企业均已运作了电费银行连网实时收费,少数银行工作人员服务不热情,使缴费客户产生抵触情绪,电费不能及时上缴。
(七)少数用户对电力是商品认识不足,对《电力法》不了解,故意拖欠电费。
二、对于电费回收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理》和电力行政法规中有关电费交纳责任条款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宣传拖欠电费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客户欠费情况,积极依靠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回收电费。
(二)通过诉讼的形式,依法回收电费。通过诉讼,不仅理顺了供用电双方的合同履行关系,也为非居民用户电费违约金的收取提供了坚强的法律后盾。例如,前一段时间的某供电公司诉当地一宾馆电费纠纷一案。刚一立案,宾馆即主动偿还了所有近期电费。经过庭外协调和法院最近的开庭审理,拖欠时间长达四年、累计170万元的陈旧欠费也通过政策手段予以抵销。宾馆法定代表人表示,以后再不会拖欠任何电费款项。这起电费案件在系统内具有典型意义,从立案决策到中间的调解协商直至最后结案,我们能面对欠费钉子户,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依据法律、依据政策,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加大供电企业内部考核力度,利用稽查职能,减少重大差错的发生,按规定内查外核,减少差错。
(四)严格执行电费滞纳违约金制度,各级领导都要监督检查滞纳金收取情况。
(五)对大工业用户坚决执行按期划拨电费制度,每月分三次划拨,第一次划拨当月30%的计划电费,于10日前进入供电公司账户;第二次划拨当月40%的计划电费,于20日前进入供电公司账户;第三次划拨当月抄表后结算的全部电费,于月末最后一天进入供电公司账户。对月末最后一天抄表的特大用户,可推迟到次月5日。对用电量在100千伏安以上的非普工业用户,每月分二次划拨:首次划拨当月50%的计划电费,于15日前进入供电公司账户,致使破产户的欠费额达到最小,降低催费的难度。
(六)对逾期之日(包括计划划拨日期)起超过30日,经催缴仍未结清电费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一定的审批权限采取限电、停电措施。
(七)对长期拖欠电费的客户可采取先缴费后用电的形式,为其装设预付费电表装置。
(八)供电部门优质服务于客户,为客户想方设法解困。例如利用技术措施提高客户功率因素,变罚为奖;运用电价政策发挥价格杠杆功能,提高客户低谷用电,降低其成本;将接在企业内部用电的居民生活用电分户变为供电企业的直抄户,减少企业负担等方法,使客户能按时交纳电费。
(九)主动深入用户,了解用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早发现不良用户,防患于未然。例如2012年春节刚过,某县一家铁合金厂承包人承包期即将结束,当时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商业信誉显著下降,已拖欠电费94万元,电费回收风险明显增大。新的一轮承包期开始了,承包人扩大再生产,到供电部门办理1000千伏安变压器增容手续时,供电局严格执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业规则》,尤其是依据《合同法》第68条、69条规定,正确行使不安抗辩权,及时通知并要求用户办理增容手续时必须缴清陈欠电费。今后每月分三次抄表收费,启用前,需预缴10天电费作为担保,待新增电费达此数额时,必须重新预缴,否则,将按法定程序中止供电。由于采取这项符合法定规定的措施,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了。后来,该厂经营情况大有好转,产品供不应求,资金回笼很快。供电企业又及时变更了抄收办法,改为一个月抄收一次。
(十)为防范电费风险,对信誉差的大用户或临时用户都可要求签订担保合同。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面临一笔笔巨额电费无法回收的经营风险,运用抵押等担保手段可以使供电企业避免或降低这一风险。所谓抵押就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抵押物而向债权人提供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担保法》的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如某食品厂由于受市场影响,产品严重滞销,经营严重恶化,供电公司在与其签订供用电合同时,考虑到该厂有破产倒闭的可能,经与该厂协商,该厂自愿将其厂区内一块面积达19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对所发生的电费进行抵押担保,双方签订了《供用电合同》和《抵押合同》,并在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了抵押物登记手续,使《抵押合同》生效。这样,在抵押物所担保的电费债务已到约定清偿期而食品厂未履行债务时,供电公司即可通过行使抵押权,选择使用以土地使用权折价、拍卖和变卖等方式实现未受偿电费债务权,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曾省苹.浅谈电费回收中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