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近期,《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培养造就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如何把“大规模培训”的数量要求与“大幅度提高”基层干部质量要求兼顾得更好,实现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效益最大化,仍是一道需要不断探索、研究、解决的课题。近几年,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如何做到创新和务实,是推进干部教育工作取得突破的关键,面临新形势、新问题,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工作实际,现就如何创新和务实进行探讨。
一、紧把时代脉搏,在培训理念上突出“科学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主体,充分尊重人,把提高干部的能力素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干部全面发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现阶段工作需要、岗位职责要求和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开展教育培训,真正使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凝聚人”的有效平台。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知识更新周期变短和知识总量需求增加的变化,“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已成为广大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干部求知的愿望空前强烈,他们必须不断地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科技知识来武装自己。作为干部
教育培训部门,必须强化干部“终身教育”的理念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起自觉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树立全员培训的理念。在实施新一轮干部教育培训中,要确立大开放、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开放型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解决好各个层级干部教育公平问题,重视基层干部、普通干部的培训,防止职级低、在基层的干部被忽视,杜绝一些关键岗位出现“空位”学习,而闲职岗位则成“培训专业户”的现象,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运行线”始终围绕工作大局的“需求线”展开,与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相匹配,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相适应。
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充分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到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科学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全面健康成长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系统性,使之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既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又能承担起未来发展的责任。特别是在开展的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中,涉及到学员众多、来源广泛、需求各异,行业、种类、职级不同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二、围绕干部需求,在内容方式上力求“量身定做”
按需施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要深入了解掌握党政干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以及其个人的培训需求,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
本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办好干部教育主体培训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别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开设自主选学课程,做到按需施教,因才施教,防止出现村党组织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一本书,乡镇干部和县直干部一堂课,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丰富内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在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履职必备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将正确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中,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现代知识培训课程,课程更新率不低于20%,确保培训内容结合实际。今年后备干部培训班,还增加了全员研讨、让学员参与招商引资、镇区改造、信访接待等中心工作,让他们在招商引资中挑重担,在城区改造中扛大梁,在信访接待中唱主角,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互动性,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改进方法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崭新的培训内容需要有新的教学方式作依托,因此必须突破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引进体验式、研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干部教育培训要真正实现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启发思路为着眼点,以提升能力为重点目标,就必须综合运用专家讲座、现场体验、学员论坛、案例研讨、思维训练、情景模拟、调研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成为教学内容的生动载体,努力做到讲座有深度、现场有感悟、互动有启发、实践有收获,取得理论传授、现场体验与思考研究综合提高的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
三、坚持齐抓共管,在制度保障上做到“坚强有力”
建立科学高效的考评机制。按照凡训必考的原则,推行干部教育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健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档案,将参训情况、考试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和培训基地资源评估制度,通过对干部培训计划、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主体等与实际需求和预期目标的比较,评估培训质量的优劣,通过对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服务质量等软硬件资源进行评估,及时反馈,促进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培训管理质量水平。
建立训用结合的激励机制。深刻认识教育培训同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加大训用结合力度,把干部学习和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考核、任用干部的“第一道工序”。与此同时,对学习成绩优异、学有所成的干部进行通报表彰,作为学习的典型培养,在干部选拔中优先使用;鼓励教师进行业务创新,知识更新,对教有所长、教有所成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作为继续聘用的土要依据;对条件好、资源优的培训基地,以一定的形式加以固定,从而在基地、教师、学员三者之间引入竞争,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强大的动力。
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要进一步加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强化投入与产出的理念,围绕实现“大投入、大产出”的目标,建立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首先要确保财政投入,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年增长。其次,要拓宽思路,广开渠
道,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争取社会、企业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资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干部培训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运作培训项目,降低培训成本,积累资金投入,逐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充分挖掘潜能,在资源利用上实现“统筹优化”
确党校办学方向,用足主体资源。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要更好地发挥主体资源作用,关键在于突出党校姓“党”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方向,改变不合适宜的教学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抓好各级干部的“基础理论”学习、“战略思维”教学、“党性修养”深造。党校在开展各类学历教育、进修班次、主体培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大的优势,探索开办“网上党校”、“视频课堂”,扩大教学半径,向农村基层延伸。
借助高校育人优势,用活潜在资源。高等院校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培养知识型、专业型干部的摇篮。要依托高校优势,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的统筹发展途径,使高校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方面军。
依托规模培训基地,用好现有资源。中组部先后在延安、井冈山、浦东建立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些成型的教育培训资源,是我们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必须依托这些基地,有目的的抓好干部教育培训。
加强特色教材开发,用精本土资源。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工
作,要根据形势变化和时代需要,紧贴世情、国情、省情,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适时组织编写能够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培训教材。要深度挖掘地方历史资源、人文资源,通过点评历史,反思现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如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教育启示、探索思考,编写符合需要、各具特色的培训教材,并及时将一些开发成熟的优秀教材吸收到主体班次教学中,努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具地方特色、适应各级各类干部培训需求的教材体系。
第二篇: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助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
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助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
**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辖**个乡镇(街道),总人口**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共有干部**人。如何抓好干部教育培训,把人力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亟需的人才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是我们始终关注和探索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在中央、省委、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干部素质提升,坚持改革创新,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规模,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努力把干部教育培训服务科学发展、推动干部成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一、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规模 十七大以来,中央出台了《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组部制定了《关于2008-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这充分体现了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对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高度重视。我县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省州要求,落实培训责任,强化培训措施,认真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实效。
1、坚持领导抓,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责任。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县委书记亲自抓,不仅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并坚持在每年开展的全县“一把手”培训 1
班上,带头进行专题授课。县委常委班子思想统一,协力支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县委常委会议都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合理确定培训计划,足额保证培训预算。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其他重大事项,县委常委会议也做到相关部门随时提出,县委及时研究解决。
2、力促多样化,丰富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形式。一是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在完成省州干部调训任务不打折扣的同时,县委每年开办主体培训班次10期以上,对科级干部、后备干部、年轻干部、党外干部、女干部以及其他业务型干部实行了重点调训。2009年以来,开展了干部自主选学,根据干部意愿和需求开办专题培训班29期。二是自助培训与送学上门相结合。县委要求各单位开设“周五课堂”等自助式学习培训,每年聘请专家及理论骨干授课4次以上,并纳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检查内容。同时,建立了理论宣讲团队,每年拨付专项宣讲经费17万元,组织讲师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派送“理论套餐”,使全县干部学习蔚然成风,2010年9月,人民日报以《这里的党员爱学习》为题,推介了我县教育培训工作。三是邀请讲座与外派学习相结合。先后邀请国家发改委刘福垣教授、长株潭一体化首席规划师朱翔教授等40多位省内外专家教授来我县宣讲授课45场次,并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组织干部开展外出体验式学习,开阔了干部视野,启发了干部思维。
3、突出针对性,拓宽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渠道。一是针对干 2
部工学矛盾,开展网上学习。在《中国**网》建立干部网上学习的平台,公布县委集中汇编的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资料,组织干部工作之余上网学习,并利用远程教育、**红网手机报等网络媒介灵活组织干部学习,构建了创新型干部教育培训平台。二是针对干部成长需要,选派双向挂职。选送了37名优秀干部到省直、长沙市和州直单位挂职,下派了76名县直优秀干部到乡村挂职,让干部在实践中成长进步。三是针对干部学历不足,鼓励继续教育。落实干部参加继续教育经费资助政策,支持干部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继续教育。全县共有3056名干部获得了第二、第三学历。
二、创新载体,优化机制,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李源潮部长曾经指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要在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我们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坚持做到“三注重”,着力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1、注重阵地建设,构建服务保障机制。一是建好党校主阵地。大力推动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县委党校顺利升格为副处级中专体制学校。组织开展了“党员爱党校”主题活动,力争对口支援**的长沙市支持县委党校建设,先后筹集资金一千多万元修建了公寓式学员宿舍楼、建立了县委党校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室、实施了校园绿化美化。二是建立实践活动基地。在享有“武陵土家第一寨”之称的苗儿滩镇惹巴拉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活动基地,组织中青班等主体培训班次学员进村入户 3
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三是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遴选高学历年轻优秀教师进入县委党校,采取开展学术交流、选送参加培训等措施,培养骨干教师。县委党校教师每年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篇以上,16人次先后获得州级以上奖励表彰。四是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坚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预算逐年提升,县财政专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预算增加至80万元,确保县委党校运转保障经费不少于20万元,加强了干部教育培训资金保障。
2、注重互动双赢,构建异地培训机制。抓住长沙市对口支援**县的机遇,建立**县委党校与长沙市委党校的紧密联系,在**县建立了长沙市中青年干部党性锻炼和社会实践基地,在长沙市建立了**县中青年干部异地培训和见习基地。两地党校共建基地、结对办学,两地学员同享资源、交叉锻炼,创造了“本地+异地+实践”的三段式“接力”培训新模式。目前,两地已有462名中青年干部参与了三段式 “接力”培训。异地培训机制的建立,延伸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链条,拓展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让参训学员在差异化培训和锻炼过程中受益匪浅,取得了实效。
3、注重以考促学,构建培训倒逼机制。研究制定了《**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乡(科)级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实施意见》,逐批对全县乡(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实行闭卷式任职资格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考试不合格者,取消任职资格。通过实施干部考试制度,以考试倒逼干部学风,增添了干部主动参加教育培训的内 4
生动力,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
三、创新理念,强化措施,破解干部教育培训难题 民族贫困地区受历史、自然、经济、人文等综合因素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滞后、质量效益不佳的状况目前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常规的培训形式难以满足干部需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背景下,干部尤其需要构建健康的心理、树立优良的作风、掌握过硬的本领。常规的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以课堂灌输为主,已经难以满足干部调整心态、锤炼作风、学习本领的需要。二是弱势的培训平台难以适应培训需要。在很多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地方,县级党校作为当地唯一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却面临师资力量缺乏,教师年龄偏大,教学知识陈旧,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满足不了信息化条件下干部知识更新换代的要求。三是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弥补发展鸿沟。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干部教育培训上存在明显差距。民族贫困地区财力薄弱,仅仅依靠本级有限的投入满足不了大规模、高质量培训干部的需要,对比发达地区,干部享受高端教育培训的机会明显偏少。
破解这些难题,我认为首先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理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统筹协调的理念和现代培训的理念,5
以理念创新促工作创新,以工作创新促难题破解。
1、破解常规培训形式不活问题。要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坚持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快干部心理健康、公务礼仪等教材和课件开发,结合实际,因需施教;要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更多地采取容易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点单式、研究式、互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紧扣学员心理,灵活施教。
2、破解基层培训平台不优问题。要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的途径,加大与大专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合作,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大上级调训和干部异地交流培训的力度,更大规模的组织开展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干部异地交流培训;要加快网络教育培训应用程序研发,利用功能更加完善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破解基层培训投入不足的问题。要加大对县级党校的扶持力度,在硬件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要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把更多优秀人才凝聚到干部教育培训队伍中来;组织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让乡科级干部共享更多优质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4、破解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更加注重不同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协调推进。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的扶持,在资金分配、设备配置、师资引进上给予政策倾斜; 6
注重对民族贫困地区干部的调训,把武陵山区等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列为国家和省级培训重点参训地区,批量选派干部到党校、干部教育学院和知名院校进行免费培训;建立上级党校、发达地区党校结对帮扶民族贫困地区党校工作机制,采取选派教师支教等形式帮带民族贫困地区党校发展。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就是以强烈的时代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机制、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并服务于经济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断运用全新的思维、理念和举措,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发展。
一、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范围和内容日益宽广,工作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也必然发生深刻变化。用什么内容、什么方法教育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士气、促进发展,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就事论事的临时性教育难以持久。面对新的情况,我们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新时期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这正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要在转变思维方式上有大作为
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我们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崭新的时代内容,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观念,占领新领域,创造新方式,开拓新思维,以创新求发展。要着力在启发被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上下工夫,把法律赋予的职责、党和人民的期望化为自觉意识和激励力量。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从小事着手、细处着眼,与职工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及时解决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忌空洞的说教。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对被教育者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对被教育者踏踏实实的服务上,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问题,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它们的利弊得失,继而实现其思维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对经济社会的引导、保证、服务功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社会工作的同频共振。
三、要在创新与发展上有大突破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及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变化,都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许多同志知识严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工作方法陈旧、生硬,手段滞后。很显然,这些同志所习惯运用的经验型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事实上,企业党组织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何把这些丰富的经验与当前的新情况结合起来,使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这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提高时效性,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理论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问题,提示新规律,推进理论创新,提高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水平。机制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全部工作之中,贯穿于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全员参与、主体交叉的运行机制,才能应对新的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内容创新。当前,要抓住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这个中心环节,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
定的大局,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扣时代脉搏,密切联系实际,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内容。载体创新。要在发挥好的传统载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手段,把职工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产和加强企业管理之中,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实效性。同时,新形势下,职工心态多变,思想活跃,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新瓶”装“旧酒”,方式方法应多样化,才能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不断探索科学发展的的新途径,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四、要在转变工作方式上有大举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利益意识、自我实现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日益得到强化。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越来越感到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的单向式硬性灌输的方法已经很难奏效,压服办法更是行不通。人们从心底强烈要求人格和地位的平等,希望自己作为个体成员的存在和价值能够得到尊重,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式由单向的“强制压服式”向双向的“引导式教育”转变。重点要坚持“三性”,实现“五个转变”。坚持“三性”:一是坚持务实性。二是突出指导性。三是着力超前性。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虚事向实事转变,将职工的学习活动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提高教育实效。二是由上向下转变。主管部门的活动应少而精,重在引导和示范,所属部门要结合实际,重在落实。三是由一般宣传向重点宣传转变。四是由工作时间向业余时间转变。五是由硬性灌输向形象灌输转变。适应人的思维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对教育者施加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以期改造人们的思想,进而规范和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
我们还要从正面宣传模范典型入手,大力弘扬正气,从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事业心和责任心等方面进行激励和引导,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不断促进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蓬勃发展。
第四篇: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2009-08-27 23:48:06)
转载▼
标签:分类: 它山之石
调研
杂谈
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干部监督工作是干部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选准用好干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和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这对于做好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顺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我认为,必须从干部监督工作的创新入手,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从顺应新形势,应对新要求着眼,逐步确立“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干部监督工作新思路。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时期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全面创新。
1、监督的运行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考察预告、专项调查、谈话诫勉、来信回复等多形式监督转化,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的运行程序由事后监督向全程监督转化。
当前,干部监督工作存在一个薄弱环节,就是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够有力,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进行检查处理。主要表现为:对在一定条件不容易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事前很少提出有力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出现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和纠正;对党员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缺乏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经常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及时察觉和纠正的问题发展蔓延,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化为积极监督呢?那就是要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对干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做到事前要‘堵住’、事中要‘卡住’,事后要‘查处’,保证权力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行使。一是要关口前移,加大干部任前监督力度,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从源头上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防止‘带病提拔’。二是要跟踪考察,加大干部任中监督力度,对领导干部任职过程中的思想品德、群众威信、领导能力、工作业绩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防止‘带病操作’。三是要把住出口,加大干部离任监督力度,认真落实责任审计制度,严格执行‘先审计,后离任’,防止‘带病离岗’。
3、监督的运行渠道由单一监督向复合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司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审计监督与审察监督并举等措施,形成党内外结合,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环环相扣的全方位、多层次监督网络和体系,消除监督“空白点”,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的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特别要进一步改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窟窿的现象。
二、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不断拓展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呈现出增大的态势。每个干部既有无形的思想作风空间,也有工作、生活、社交等有形空间。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不断赋䲈干部监督工作的时代内容,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域和范围。
1、重视思想作风领域,切实强化学习教育监督。监督的过程是教育干部的过程。干部监督工作必须由注重查处惩治向经常教育、谈话诫勉、批评指正和严肃处理转化,把爱护和关心干部作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干部队伍的思想工作状况。组织部门要用讲学习、讲政治的标准和要求组织述学、评学、考学,认真全面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
2、瞄准工作岗位领域,切实强化工作绩效监督。对干部政绩的监督是新时期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使命。当前在干部监督工作上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在干部个人操作上,只要安分守纪,即使工作业绩差一点,也能进入称职干部的行列;只要班子不出乱子,能够维持过去的,也能进入理想格次等等。这样容易形成误导,使一些干部不思进取,求稳怕乱。因此,在实施对干部绩效监督时,应进行刚性考核,突出“三性”:一是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即:不仅要监督干部平时的操作
是否规范,更要注重监督干部任期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为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情况;二是考核手段的灵活性。按照目标要求,运用定性与定量、考察与考核、评议与审计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考核。三是考核标准的可比性。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细化量化标准,对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基础条件下所创造的工作业绩进行对照比较,主要看位次、看水平、看发展。
3、把握生活社交领域,切实强化纪律监督。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治家不严、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家庭,查看一下领导是否管好了家门,是否管好了自己的配偶、子女,帮助领导干部过好“家庭关”。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社交、生活领域,查看一下领导干部是否热衷于“傍大款”,是否热衷于灯红酒绿,帮助领导干部过好“交友关”和“生活关”。在监督方式上可采取公开考察、回访考察、走访考察、民主测评、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对领导干部“三圈”的考察,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
三、从强化监督效能,巩固监督成果着眼,努力构建与多元化的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简易、便利、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工作。因此,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把好“入口关”,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选拔出来。同时,建立领导干部预警教育制度,定期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那些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进行重点谈话诫勉,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着力提高干部监督管理的透明度。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一是坚持民主推荐制度。凡不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二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作透明度。三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
3、健全横向联动机制,真正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要加强与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力求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产生监督管理的叠加效应。一是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组织考察工作,便于实施对干部的全面监督,充分应用考察成果。对工作业绩突出,但廉政建设有问题的人员不能重用;群众反映较好,但工作平庸的不能重用,形成一种公正、公开、公平的选拔任用氛围。二是加强与宣传部门联合。加强新闻单位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三是加强与人大、司法、审计等部门
联合。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要加强与司法、审计等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把党内监督与司法监督、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四、从防范预警有利,法制保障有力着眼,积极探索建立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制度。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法制是保证,要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一整套与《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相配套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
1、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防范于未然。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季度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执法部门联系一次,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综合分析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订防范措施。对来信来访举报中反映的比较严重璄问题,由纪检、公安、检察等单位进行立案审查;对于匿名信或一时难以查证的或反映干部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进行诫勉谈话。
2、建立党委议事制度,确保党内监督有效。各级党委担负着管理干部的重要责任,必须不断完善规范领导班子的议事、决策行为,健全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自我监督的效果。各级党委应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干部监督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对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力的单位可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坚决克服重提拔使用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切实解决好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同时,要为那些在干部监督管理中事业心强、工作力度大、得罪了不少人的干部撑腰壮胆,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
3、健全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要强化外部监督,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推荐工作责任制、考察工作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要根据管人和管事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一级对一级的监督责任,上级要及时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下级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酿成严重错误并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有关领导的失察之责。干部监督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干部监督工作的责任落到实处。
第五篇:做好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做好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意义,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新理念。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任务,我们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首先,干部参加培训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在前进、在变化,政治体制在完善,干部的工作岗位也会不断变化。要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岗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适用不同的工作岗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广大干部担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政府形象,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他们必须要不断地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干部参加培训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政府职能已逐步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更多地成为“掌舵者”而不是“划桨人”。作为政府形象代表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角色已重新定位的时候,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培训全方位地掌握和运用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以发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集体作用,实现政府工作的高效率。最后,干部参加培训是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勤政建设的需要。干部是政府行为主体,加强政府
机关廉政、勤政建设,必须对广大干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提高他们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通过培训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廉政勤政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二是以需求为导向,精选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进一步树立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的意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培训班次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设置,要做到与时俱进,体现“精、深、实、新”的教学原则,从提高广大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综合设计和安排,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上要力求创新、突出重点。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题,大力抓好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管理、金融、高科技知识和各类文化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干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其次,为了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类专题培训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最后,干部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设置不同的课程,力求突出重点。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着眼,切实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加强领导科学、领导艺术的培训,加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的培训。对一般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把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培训作为基本内容,切实加强业务知识、工作方法的培训,不断加深对公共行政、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现化科技和行为规范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时期应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不同的培训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的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健全培训机构。一是完善教学场所,不断改进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设施,增添先进的教学设备。二是健全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老师,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现有党校教师的业务素质。首先培养他们献身教育培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其次多组织他们到上级党校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要不断采取措施,补充新鲜“血液”,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培训工作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两者缺一不可。加强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管理,要制订专门的管理制度,要实行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要实行竞争上岗制度,适当地对教师施加工作压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和创造力。其次加强对参训人员的培训管理,要制订相应的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并与参训人员的工作单位密切联系,定期向参训人员所在的工作单位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实行双重管理,施双重压力,使学员安心参加培训学习。
四是健全培训激励机制。要解决现阶段干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显著等问题,适时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尽快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使培训与使用真正
结合起来,将“不培训不任职、不培训不定级、不培训不晋升”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培训单位要加强对参训者的考勤、考核,把培训期间的考勤结果,考核成绩记录在案,必要时将培训学习的考勤结果报告所在的工作单位,将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培训单位对品学兼优的学员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工作单位在进行表彰总结、评选先进和提薪提职时,要充分参考对象在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结果,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对按规定应接受培训而又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或者培训期间纪律散漫,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干部,不能参加评优、评先,考核不能确定为“称职”或“合格”等次。对有机会给予提拔任用的也应将提拔时间压后,督促限期改正。同时,对于师资队伍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工作中态度严谨、方法创新、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提高创造力。对在教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老师要进行整改或处理。
五是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提高培训保障能力。干部教育培训除了要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制度,严格管理,更新内容,创新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资金的投入问题。机构的设置和完善需要资金,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资金,规范的教学管理需要资金,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需要资金。资金缺乏是干部教育培训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费的相对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培训质量和培训积极性的提高。因此,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就必须增加对培训经费的投入。各地要根据每年干部教育培训
工作的需要,将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减轻参训人员经济负担,提高广大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