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时间:2019-05-12 17:01: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第一篇: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法院现有干警71人,平均年龄39岁,内设11个庭科室、3个派出法庭,肩负辖区14400平方公里、20余万人口的各类一审案件审判、执行工作任务,年均受案2500余件。自1994年首次晋升省级文明单位以来,该院积极探索人民法院文明创建工作的新途径,坚持‚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使全院上下形成了浓厚的创先争优氛围,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以来,我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打击刑事犯罪‘秋风行动’先进基层单位‛、‚全省法官廉政建设工程示范单位‛、‚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全市爱国拥军先进集体‛等100余项国家、省、市、区级荣誉称号;院党组班子连续两年被爱辉区委评为‚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在全市法院系统主要工作考评连续七年名列首位;法院队伍连续七年无违纪;党支部连续十年获得‚先进基层党支部‛。审判工作呈现结案率、调撤率、执结率逐年上升,重审率、改判率、新访率逐年下降的‚三升三降‛,实现良性循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焕宁同志来院检查指导工作时,对审判工作取得的成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强化组织领导,巩固创建工作基础

三个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的综合素质,法院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纳入了法院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目标确定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全院干警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更好的行动,也才能最终实现‚创建‛的目标。我们通过思想教育、会议动员、讨论交流、知识测试等方 1

式,加强对《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强化干警的创建意识。全院上下形成了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领导,形成合力。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党支部配合抓,团支部协助抓,形成互相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先后制定了爱辉区法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长远规划》、《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工作年度规划》以及《工作目标考评细则》、《违法办案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做到全院有目标,部门有任务,人人负责任,使创建工作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严格考核、狠抓落实。围绕创建目标,以‚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务求实效‛的要求,将创建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考评,班子成员与各庭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状,按推进任务指标,一季度一研究,一项一对照,一项一考核,按进度通报,确保创建工作的有效落实,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提高整体素质,打造文明健康团队

我院把每位干警的全面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四项教育,强化四种意识,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文明健康的创建团队。

(一)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宗旨意识。将集中培训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相继开展了‚读书月‛、法官宣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爱国主义教育、党课辅导、理论研讨等活动,并成立了学习教育督查组,确保教育内容与形式、时间与效果双向落实到位,使干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显著提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

(二)开展廉政教育,提高自律意识。院党组倡导队伍管理‚100-1=0‛理念,积极培育‚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

感,确保不让一名干警掉队。在院内显著位置悬挂‚五个严禁‛的牌匾,为干警制作警示卡,悬挂倡廉警句,向社会公布举报监督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创立了‚一课、一片、一书、一记、一章‛的‚五个一‛学习形式,进一步增强干警的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三)开展培训教育,提高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庭审评查、法律文书展评、速录员技能比赛、法警技能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活动,教育干警忠实履行职责。鼓励干警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司法水平,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三年来,我院有1名干警取得了硕士学位,4名干警通过司法考试,54名干警取得了法律本科学历,27名干警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干警责任意识明显提高。

(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通过报告会、交流会、专题演讲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向先进典型学习的‚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干警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树立了享誉全省的蓝晓娜这位优秀法官代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借助全市法院系统巡回报告契机,运用电视台、报刊等媒体资源,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提高干警司法为民的服务意识。

三、强化环境和载体建设,树立文明行业新风

为全面提升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整体水平,我院紧密结合审判工作实际,率先以各级文明办活动为主体,强化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下大力气抓好环境和载体建设,进一步树立司法文明新形象。

(一)优化人文环境,推进创建步伐。先后投入400余万元装修办公楼和审判法庭,新建和改建会议室2个、中小型审判庭7个,法院使用面积达到5300平方米,形成办公区、审判区、立案区、执行区 ‚四区分立‛的办公格局。并投资20余万元对信息

网、局域网进行了专网升级,建成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目前,法院干警每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一台电脑、四人一辆公务用车。

坚持以人为本,推出‚四项举措‛,进一步优化从优待警。为法官落实了法官津贴,为干警定期体检,购买健康保险,设立廉政保证金,充分展现对干警的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干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步伐。

(二)强化窗口服务,树立便民形象。院党组研究制定了‚五个一‛服务要求和‚五心‛服务标准,进一步增强干警服务意识。实行‚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在立案大厅设立公告显示屏、引导台,开辟接待室和休息室,配齐便民常备用品。全力打造‚文明、便捷、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品牌。三年来,为经济困难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20余万元,巡回法庭登门处理纠纷500余件,诉前调解案件近百件。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

(三)创新活动载体,打造创建亮点。在各级文明办的组织领导下,我院以创建‚三优文明城‛、‚爱黑河、讲文明‛、‚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四走进‛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区委构建‚民心工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全力打造创建工作亮点,促进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开展‚青年文明号‛、‚办案能手‛、‚文明干警‛、‚文明庭室‛、‚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活动。制定‚文明干警‛、‚文明庭室‛评比条件及标准,规范文明用语和审判忌语,在立案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予以公示。提升干警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二是开展走访慰问、参观学习、徒步健身、文体竞赛、文明礼仪、美化亮化等系列活动,积极营造讲道德、讲诚信、讲奉献、讲服务的浓厚氛围。三是在传统节日,开展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篮球比赛、棋类竞赛、春节联欢、春游、户外徒步、滑雪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全市政法系统率先组建篮球队、鼓乐队和舞蹈队,打造健康向上的法院文化品

牌。四是深入军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拥军活动,为部队官兵宣讲法制课、解答法律咨询,进行文艺联欢,举进篮球比赛,得到部队领导和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开通法律拥军‚绿色通道‛对涉军案件,快立、快审、快执,有效维护了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五是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开展‚包村帮扶‛活动,活动中,对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进行捐助,并出资10万余元,为该村购置健身器材、修建文化广场、出资抗旱打井、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开展送法送医下乡活动,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切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为文明村建设做贡献。六是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捐助和社会公益活动。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万余元,无偿献血50余人次,各种形式助学20余人次,义务植树80余人次,义务清理环境卫生100余人次,把献爱心工作落到实处。七是通过‚法律六进‛、‚法律大集‛等形式,积极开展‚五五普法‛活动,累计发放宣传单1万余份,法律咨询联系卡1000余张,开展法制讲座6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00多人,让公民。积极营造知法、守法的法治舆论氛围。

(四)广泛征求意见,加强社会监督。积极拓宽司法与民意沟通渠道,通过聘请执法监督员、上门走访调查,以及主动邀请来院旁听观摩庭审和座谈等形式,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界反馈的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四、强化业务职能,确保创建见实效

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我们把创建活动与服务大局紧密结合起来,把‚一切方便当事人‛、‚一切为大局服务‛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并时时贯彻到审判工作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司法审判成绩显著。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有效化解各类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围绕重点工作开展审判工作,结合我区春秋防火形势,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力度,通过依法打击一批人,真正起到警示作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判处侵害外国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保护了外国游客的合法权益,维护我市开放形象。2007年以来,共受理各类一审诉讼案件6981件,审结6772件,结案率97%,调解、撤诉率74.2%,共受理执行案件2170件,执结1984件,执结标的额达1.2亿元。

(二)司法服务坚强有力。妥善处理合同、侵权、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劳资等各类纠纷2250件。深入开展‚访企业、提建议、促发展‛活动,对市区重点企业,上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防范法律风险;对确有困难的企业实行有效的司法援助,予以减缓诉讼费;对涉及企业的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三年来,共走访企业35家,为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司法管理科学健全。不断完善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出台了包括案件质量监督管理、审委会议事规则、车通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考勤制度等26项制度,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加大业务监督指导,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后勤保障。通过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能;运用培养和激励手段,发挥司法政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创性,使我院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努力实现司法公正与高效,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审判队伍,营造和谐文明的司法环境。这既是爱辉区法院的工作目标,又是文明创建的核心。三个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院在坚持脚踏实地的同时,更要保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以保大局、促经济为主线,争取使文明建设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人民法院院长史东江)

第二篇:(七中)加强党建工作推进学校全面发展(范文模版)

加强党建工作 推进学校全面发展

东港市第七中学党支部

东港市第七中学党支部在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中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各方面的综合实力。现将几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契机,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1、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组织党员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事政策;学习贯彻新党章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各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努力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知识武装党员和教师头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用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敬业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推进我们的工作,为学校的不断发展做出新贡献。

2、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着眼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次重要会议。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引导广大党员坚持“严”字当头,突出问题导向,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导党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以加强组织建设为核心,健全党内制度,规范党建工作。

1、健全完善党内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实施党员目标管理工作,要求党员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把制定目标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统一,注重党员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时交纳党费,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

2、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按照党员标准,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加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中发展党员,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吸引更多的入党积极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中来,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3、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组织党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树立党员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力争让每位党员在师德、教育、教学、教研方面都成为带头人。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员活动及考核记录,为学校党支部评优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每年“七一”期间评选表彰优秀党员。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党员学习贯彻上级党政部门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党员,使党员从正面典型中得到启发,从反面典型中吸取教训,从而增强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三、以师德教育为载体,落实强师政策,培养“四有”教师。学校党支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贯彻总书记2014年教师节考察北师大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省、市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文件等,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师德承诺,评选、宣传先进教师等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全面推进师德建设。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教育引导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同时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推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做好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等工作,逐步完善教师管理方式方法,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活力。严格师德考核机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为教师考核、绩效考评、职务评定晋升等方面提供参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的首要内容,对违反师德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四、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创新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在狠抓德育常规管理、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创新德育方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理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充分利用开学典礼、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主题月教育活动为抓手,开展了“学雷锋”、“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三爱”、“诚信”、“童心向党”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社会特色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狠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优化“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创建评选活动。通过校行政、教师及学生干部的值周检查,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对考勤、卫生、礼仪、服饰、自行车摆放等常规内容,及时通报各班的得分情况,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坚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把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增强德育工作的合力,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新成效。

五、以群团工作为平台,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学校发展。

1、加强党对工会、教代会的领导。加强民主管理,学校重大事情以及有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都由教代会商议通过。如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都要经过教代会的表决才能通过,最终将评定结果在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再由学校上报或文件形式下发。

2、加强党对团队工作的领导。加强团员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广大团员学生的团员意识,促进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发展团员工作,各团支部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和入团积极分子学习《团章》,“五四”及“一二九”纪念日分别举行新团员宣誓仪式。开展了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活动、植树节活动、纪念“五四”运动等活动。此外, 开展了重阳节献爱心活动,每年全校师生捐献价值2万余元的慰问品,校团委组织部分师生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学校成立了学生会,学生会根据职责积极开展活动,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3、加强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会、德育处、团委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校园艺术节” “班班有歌声”、学校运动会等一系列活动,推进学校艺术体育教育向纵深发展。我校学生篮球队、足球队、手球队在丹东市和东港市比赛中多次荣获初中组冠军。通过开展活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和师生业余生活,使广大师生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共同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

几年来,学校党支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很好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也存在薄弱环节,如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工作还不尽如人意,用理论指导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拓展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全面发展。

第三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是党中央立足基本国情和“十三五”规划目标,审慎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发展理念的时代性探索,不仅清晰描绘了发展的生态底色,同时也指明了面向“十三五”目标加强生态治理、增强民生福祉的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一、绿色发展契合了生态治理的现实诉求

提出绿色发展是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的生态形势,是在问题导向下对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绿色发展,有利于更好应对资源环境约束挑战,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全球生态安全。

1.绿色发展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回应,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全面”,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以更好满足人的各种方面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形式日趋多样、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精神生活,从关心物质文明建设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从关心经济建设到关心政治建设,从关心人与社会发展到关心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目前,我们已经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条件、发展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资源环境承载逼近极限,已经构成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生态治理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增强绿色发展动力,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色。

2.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新时期党执政兴国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在人与自然和谐视阈下,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举措,充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和精准着力点,目的是要打造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构建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培育绿色节约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实施、有序推进、同向驱动,补齐生态短板,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使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多成果和更大进展,由蓝图变为现实。

3.绿色发展有助于构建全球生态新秩序,更好服务全球生态安全。近年来,生态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应对气候变化、全球生态治理、共建共享人类共有绿色家园已成为各国的统一行动,绿色发展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新世纪以来,各个国家更加积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为尽快提振经济,纷纷将绿色确立为本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色调,加紧战略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加强制度保障,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美国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瞄准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低碳经济,发挥技术优势谋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欧盟加快建立节能型、环保型、绿色型、创新型经济,并积极出口绿色技术,旨在抢占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也有一些国家为了维持竞争优势,试图增设和提高绿色壁垒,为全球生态安全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我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趋势,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开展生态绿色外交和绿色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生态秩序和生态规则的变革与重构,促使全球绿色发展格局形成,提升全球生态安全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绿色发展创新了生态治理机制

绿色发展理念在多个方面创新了生态治理的体制机制,这些制度创新将有助于进一步促使我国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改进生态治理方式、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1.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协同机制。多年来,由于缺乏综合性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规划及布局,不同地方在生态治理上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各个地方只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负责,导致地区生态治理出现“九龙治水”、“治而不愈”的问题。就同一地方而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加之土地、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工作欠缺衔接性和协调性,致使地方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无限需求与资源环境的有限供给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不断重蹈“一边投巨资、下大力搞治理,一边无序开发、造成破坏”的覆辙。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使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节城市规模,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这些是对生态治理地区、区域、部门协同机制的创新,将更加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在生态治理中遇到的问题。

2.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市场运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生态治理遵循政府主导的单一推进机制,政府对各种资源要素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组织制定和实施生态治理政策计划,负责生态治理投资和监管。应该承认,这一机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是可行的、有效的。但随着生态治理进入深水区、生态治理难度显著加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不能有效推动生态治理事业的发展,生态治理效率低下与公众对生态治理要求失衡的问题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对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够高、生态治理的投资有限。

生态治理,看似是资源环境问题,其背后实质也是经济问题,既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也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和聚集生态治理资本上的优势,驱动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有序开放开采权,改革能源使用机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资源使用权及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构建投融资机制,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将有助于构建和完善生态治理的市场机制,拓宽生态问题解决及生态事业发展的渠道,有效补充政府主导机制的短板和不足。

3.绿色发展理念创新了生态治理考核评价机制。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从现实来看,将有助于揭示和反映领导干部任职期内自然资源资产是否有序开发、节约集约利用,是否存在严重损失浪费、重大生态破坏的污染环境等问题;领导干部在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生态治理资金筹集及使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从长远来看,将促使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严守生态红线,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更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绿色发展中推进生态治理增进民生福祉

绿色发展理念将保护和生态治理纳入到发展体系,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生态导向。接下来,应使理念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付诸实践、真正接地气,在绿色发展中加强生态治理,更好地维护人民生态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1.营造绿色发展氛围,促进生态参与,优化生态治理格局。首先,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生态治理顶层设计,深化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和完善以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能源安全体系,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其次,媒体应加大对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公众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督曝光,同时,对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绿色发展典范。

再次,企业、公民、民间环保组织等,应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建言献策,形成加强和改进生态治理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努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构建高水平、全覆盖、管理科学、运转有效的生态治理体系。

2.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发展新业态,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效率。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态产品,既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必须借助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人民所需要的生态产品,可分为必需型和一般型两类:必需型生态产品,就是指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无公害的食品,这些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是老百姓健康生活的保证、幸福生活的前提。提供必需型生态产品,有赖于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有赖于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践行。一般型生态产品的供给,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绿色经济。政府要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绿色发展新业态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跳出产业局限和壁垒,顺应快速发展的产业技术革命趋势,依靠绿色技术主动升级改造,推动行业、产业实现绿色清洁生产。将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建立绿色产业大数据库、绿色产业智库,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智能消费体系,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贸易、绿色消费发展。

3.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实践,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创设绿色发展国际环境。一是从全球和战略的高度,从我国发展实际出发,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承担节能减排的国家责任,作出生态治理国家自主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加强与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或组织在全球生态治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全球和国家层面的生态治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国际生态治理规则、形成合作共赢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是着力搭建地区性、全球性生态治理互动平台,开展科学技术交流、政策对话和项目实施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合理引进发达国家绿色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借鉴其在绿色产业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产业链、价值链,在绿色发展的国际环境下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绿色发展所追求的不是经济社会单向度的发展,而是人、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必须毫不动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第四篇:以体制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胡锦涛12日的讲话和昨天温家宝的讲话中都增加了改革方面的内容。我们理解,这是因为,要建设新农村,首先必须激发农村自身的活力。而要激发农村自身的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扬和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就此而论,改革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上述五个目标的途径。

当前,农村还存在许多关系其长远发展、影响农民切实利益的现实问题急需通过改革来给予解决。比如,市场农业的发育还很不成熟,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健全,农户没有真正成为完整意义上的市场主体,生产要素市场发育明显不足。再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灵活,未能建立健全有效的土地流转与集中机制,妨碍了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又如,国家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也尚未形成,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产潜力下降,农村公益福利事业的投入严重滞后于城市。此外,在城市化过程中,不清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侵害农民的利益提供了可能,等等。

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推进一场以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也是从农村当前情形出发而可以迅速推行的改革。取消农业税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使农村原有的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如何遏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卷土重来,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怎样从财力上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等。这些问题都与农民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必然要提出加快推进涉及面更广、层次更深的农村综合改革的任务。

建设新农村,单有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不够的,还须升级软环境,如科学化的管理、良好的民风习俗等方面的培养。而这一切,都要有完善的融资环境和足够的资金保障作支撑。温家宝在讲话中就指出,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

有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作为保证,在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还应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世界多数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长期的政策性金融都起了重要作用,中国农村现在缺的就是这种长期的政策性金融。

在全面推进农村的综合改革中,还有一个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作为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措施之一的乡村机构改革,几年实施下来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村级组织,因原有农村收费项目被取消,而新的收入来源———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村级正常运转和村干部误工补贴都不够,更不用说兴办村级公益事业了。

当然,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中,必须强调要保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这是前提。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新农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农村情况来看,改革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也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五篇: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文章标题:以雷锋精神推进建设和谐社会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是内在统一的。抚顺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具有以雷锋精神推进

和谐抚顺建设的巨大优势,应当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列。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党的政治纲领的追求是紧密相联的,同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结构的内在要求也是统一的。

其一,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状态。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构想。它作为一个目标,同党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完全一致的。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正是雷锋精神的灵魂。雷锋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而不懈奋斗、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雷锋精神所体现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正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楷模。

其二,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

其三,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雷锋那种为了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人生态度;那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美好心灵;那种“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的高尚道德情操,都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倡导的。

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华的雷锋精神,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精神资源。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推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人本工程”,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又要靠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来共同创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抚顺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首先,弘扬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大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精神,以经济发展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发展求和谐,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抚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抚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中,正在努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实现全面振兴,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抚顺,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信念和行动。现在,全市人民正在以雷锋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的主人翁态度,抓住历史机遇,振兴抚顺老工业基地;以雷锋对待工作火一般的热情,投身到城市转型、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以雷锋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为建设和谐抚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弘扬雷锋牢固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先进文化促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全体社会成员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为基础的。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形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雷锋精神所蕴涵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也已成为抚顺的城市精神。40多年来抚顺人民坚持学雷锋,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以雷锋精神为主导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建设和谐抚顺中,大力弘扬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内容的雷锋精神,通过人人学雷锋,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深入学雷锋,进一步提高抚顺人民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水准

下载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文明建设成果推进审判工作全面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14〕11号 【发布日期】2014-06-23 【生效日期】2014-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以群众为中心做好审判工作

    以群众为中心做好审判工作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作风,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

    徐州工商局关于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工作以

    江苏省徐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徐工商„2009‟146号徐州工商局关于 大力推进农贸市场文明创建工作以崭新面貌 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通知市区各分局、铜山工商局: 为认真贯彻......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 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审判管理创新 同志们: 为了充分发挥审判管理规范、保障、促进、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作用,提升审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中院党组明确将审判管......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admin 时间:2012-12-14 11:04:0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生态观念转变,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

    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3-09-05 10:30:50 星期四来源:云南网 勐腊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战略机遇,提出“生态保护立县”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