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读书笔记: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里,争吵、告小状,是一种常见现象,有时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点儿小纸片儿也会争起来,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常常是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教师这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的发生。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争吵或闹纠纷,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在对幼儿施教时,教师常常会发现,一些平时话少和因教师提问而怯场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口齿伶俐,思路敏捷,用语丰富。可见,争吵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由于幼儿词汇较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他们有时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语言的情景性较强;他们不容易理解抽象的词语,对于那些虽然具体但表达程度不同的词语也难以区分,例如常常把推、拉、挤、碰、踩等词语统统用“打”来代替,从而夸大了事实。夸大事实的现象在幼儿中是常见的,多是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差造成的。争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运用语言的一种实践,只要老师给予适当引
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二)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辩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前天中午,幼儿分组洗手,准备吃午饭。这时,洗手间传出了哭声和叫声。原来,甲将水刷到了乙的颈膊里,把衣服给弄湿了一片。只听乙说“我给老师说,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甲站在一边说:“我没有看见,又不是故意的。”乙边哭边说:“你看见了,是边笑边弄的!”这时,丙走过来了,边用手绢给小岚擦眼泪边说:“乙别哭了,甲不是故意将你的衣服弄湿的,一会让他给你说对不起。走,咱们去吃饭吧。”老师看到这一情景,没有去干涉,因为孩子们自己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这时,我找了一条干毛巾,悄悄交给乙,让他主动给甲道歉并把干毛巾垫在乙的湿衣领里。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幼儿年龄虽小,却已有了一定的道德准则和美好情感。他们之所以发生争吵,是因为起初都认为自己有理,这说明都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幼儿的这种是非观念虽然还比较肤浅,但是是很可贵的。在上述事例中,教师只是在认真观察分析的情况下,对幼儿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引导和帮助,这样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养
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
孩子对自己心爱的东西,是很感兴趣的。一把小椅子应该由谁坐,在孩子心目中是有一定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争吵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反而缺少了这种机会。所以,成人常常发现,有些幼儿一分钟前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游戏伙伴。孩子一般不会像成人那样因利益冲突而长久记恨对方。在玩耍中,孩子的最大利益追求是玩得开心、尽兴和获得成功。为了这种利益,孩子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
如今的幼儿,很少有与人交往的机会,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孩子进了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交往经验的缺乏,必然会产生人际冲突,于是其行为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表现为懦弱胆小,二是表现为有攻击性行为。因而,幼儿间的争吵现象不时发生。作为教师,应当通过这种现象细心地分析幼儿心理,了解发生争吵和纠纷的原因,正确评判幼儿的行为,注意给予适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尽可能地掌握与伙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可以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事实上,幼儿之间有时生生小气儿,撅撅小嘴儿反到能缓和缓和矛盾。很多时候都是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幼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其性情活泼、好奇心强,往往
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再者,幼儿肢体运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同时注意还不健全,所以控制能力较差,而又处于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行动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常会不假思索就行动,且行动带有很大的冲动性。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需要幼儿在与同伴争吵、闹纠纷的矛盾中经受教育和锻炼,从而学会自我控制,学会谦让。
我觉得在幼儿园里,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师面对这种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教师是在制约幼儿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作为教师,不应当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当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毫无根据的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语。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第二篇:《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读书笔记
在幼儿园中总免不了听到孩子的哭声和吵闹声,这个时候我们老师经常以厌烦的心理去面对,采取一些简单的阻止方法,来制约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并借机发挥,进行正面的说教,以为抓住了契机而暗喜!可是,你是否去尝试过新的方法?是否尝试着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样的现象?又是否有新的收获呢?
前两天看了一篇关于“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的文章,受到了很多启迪。文中说:对于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往往有着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应该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和纠纷,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还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指出了幼儿之间争吵的4种意义:
(一)争吵和闹纠纷,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可能得到锻炼。
(二)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明辩是非的能力有可能得到提高。
(三)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养。
(四)在争吵和闹纠纷中,幼儿可以学习自我控制和谦让。
以上关于争吵和闹纠纷的四种意义不需解释,我想每个人都能明白,我想学习的也并非仅仅这四种意义。因为这仅仅是这位老师对这种现象的个人分析,既然已经有先驱分析到位,我们需要的可能只是借鉴或应用。但是这位老师的处事态度是值得学习和反思的。为什么她遇到同样一件工作中平凡的小事,能有如此深刻的思考,而我们却雍懒地安于现状?
我想每个人都会遇到孩子的争吵和闹纠纷,如果事先有了这样的反思,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想办法静静地观察,孩子在争吵中是否有了新的词语出现?是否言语更加通顺?亦或者有了新的借鉴?孩子在争吵中是否能用正确的是非观念进行判断?孩子在争吵中是否学会了谦让和自我控制?……我想,我们要考虑的将会很多很多,或引导、或参与、或观察,按照孩子和事情的不同情况,将会有与之想匹配的很多不同的处理方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无论孩子和老师都将从每一次争吵和闹纠纷中有新的收获!而与之前的简单的阻止相比较又如何?如此渺小而又简单的一件小事,因为有了先前的反思,却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简单概括,只差一个“心”字!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如果没有心,它渺小的眨眼就消失,但要是有心,其中将可以挖掘很多的学问。只要有心,世界将更精彩!
第三篇:和同学之间的争吵
和同学之间的争吵1
今天,我和从紫琳吵架,我很生气,并不是因为她学习好我嫉妒她。
中午放学时,我和从紫琳约好了下午让她等着我,下午放学时,我发现从紫琳并不在学校门口等我,我在外边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看到她,我很生气,决定不找她了,就来到班车的出发点,看见从紫琳和几个小伙伴正在玩耍,我走过去,大声说:“从紫琳,你不是说在校门口等着我吗?”语气里掺杂着生气和着急,她愣住了坐在班车上,从紫琳坐在我的后面,她不时从椅子里的细缝里瞟我,从她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不是生气,而是愧疚。我很困不一会儿就睡着了,班车到地方的时候,我醒了,我忽然觉得肩膀上很沉重,原来是从紫琳把手搭在了我的肩上,她看着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我高兴地笑了,说:“好啊!”我们牵着手回家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朋友之间吵架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做到互相谅解,互相宽容。
和同学之间的争吵2
今天我和孟梓煜吵了一架。因为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老师叫我写作业。我正写着写着,坐在我旁边的孟梓煜突然动了一下我的笔,把字弄得写错了。我见了很生气,打了她一下,她就骂了我一句。于是我们就吵了起来。
老师看见了,说:“雷昊,你在干什么?”我大吃一惊,连忙说:“哦,我在写。”
我心想:我下课的时候是不会放过你的。可是坐了一会儿我心里冒出了一句话:你是怎么对别人的,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也许刚才孟梓煜是不小心的呢?我是不是太冲动了,没有给她解释的机会。而且我是一个男子汉,她是一个小女孩,我的心胸应该放宽广一些,怎么事事都要计较呢?再说了,她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想到这里,我的心里也变轻松了。
下课时,我就微笑着对她说了一声“对不起”,她也对我说了一句“没关系”我们都笑了
和同学之间的争吵3
我和XXX是同桌,也是好朋友。上课时,我们一起听讲,一起学习;下课后,我们经常在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可今天,我却和他吵了一架,闹起了矛盾,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下了英语课后,老师发了一张试卷,卷子上有一道涂色题,他非要现在就涂。你们不知道,XXX最喜欢画画、涂色了,他却没带彩笔,他问了前面的同学,又问后面的同学,可都没借到,非常着急。他又问正在看课外书的我:“XXX,你带彩色铅笔了吗?”“带了,怎么了?”我头也没抬地说。他又说:“你能不能借我用用?”我见他非常着急的样子,很想把笔借给他的,可我想起了有一次我也忘了带彩色笔,我向他借时,他却不假思索地说:“我不借给你。”我伤心极了。今天,他又向我借笔用,我借不借呢?“借,不借?借,不借?”我简直伤透了脑筋。突然,我想起了“做人要大度”的话来,我心里想借,可我又说成了不借。他生气地说:“我以后不和你玩了。”我也不高兴了,顺口说道:“不玩就不玩!”好朋友一下子变成了小冤家,谁也不理谁了。
过了一天,我想和XXX和好,想和他一起玩,没想到他却对我不理不睬。又过了一天,我想给他道歉,可“对不起”这句话到了嘴边却又退了回去,怎么也说不出口,我很烦恼。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开导我说:“做人要懂得大度。
学会宽容、谦让。”我把这话牢记在心。第二天,我主动去向XXX道歉,郑重地说:“XXX,对不起,我们和好吧!”XXX接受了我的道歉,我们和好了。
现在我们不再吵架、闹矛盾了,我们又像从前一样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了。我们永远做一对好同桌、好朋友。
和同学之间的争吵4
早晨第一节课下课后,因我在外面玩,耽搁了些时间,直到上课铃响了才想进教室,当我看见老师已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黑板写字时,我深怕被老师发现。于是我不喊报告心情忐忑地从后门溜了进去,我正想从同桌背后跨过去,没想到因空间狭小,我的脚被卡在了同桌的背后。我低下头急忙轻声对同桌说:“喂,麻烦你让一下。”可他却没有反应,我还以为他没听见,我又低下头提高了点嗓门儿,带哀求的口气对他说:“让一下。”我本以为他这次会让开,没想到他居然还是纹丝不动,我气急了。不巧的是老师正好转过头来,瞪了我一眼,我赶紧把那不肯让开的同桌使劲向前推了下,这时脚才得以跨过,坐到了位子上,心情很不愉快……
终于下课了,同桌马上把头转向我,破口大骂:“你有病呀,刚才推我干什么呀?。”我已经稍息的怒火顿时燃起,心想:真是倒打一耙。“你才有病呢,谁叫你不让我过去呀。”我怒目圆睁大声地喊道。我们就这样争执着,谁也不肯相让……
随着争吵的升级同桌的脸涨得比红苹果还红,满眼充满了怒火,双手握的紧紧的,怒火挤出的皱纹,看似凶神恶煞,活象一头发怒的小狮子,似乎恨不得一口把我给吞了。当时我简直被吓呆了。似乎是我错了,他一点也没错似的……终于我们都累了,安静了些。战火还没熄灭多久,同桌又来推我,报复的心理驱使我使尽全力推他,同桌抡起了拳……眼看就要打起来了,此时围观的同学及时把我们拉开,才避免了冲突的升级。
事后,当我心平气和的时候,我主动地向他道歉,我的姿态终于感化了同桌的心,融化了我与同桌之间的矛盾,我们又和好如初了。我终于知道了:当与同学有冲突时互相谅解,有困难时互相帮助,才能和同学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和父亲的争吵
星期五晚上,我正全神贯注地写着周末作业。
当我正冥思苦想地思考一道比较难的题,爸爸叫了我一声,正思考着问题的我一听到爸爸打断了我的思路,便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喊道:“别吵,烦死了!”爸爸一看到我不耐烦的样子,便有些不满,说:“我无意间看到你有一道题写错了,好心提醒你,你还这么不耐烦。”
我一听,不甘示弱地反驳道:“我做错了题,你提醒我是没有错。可是,我早就跟你说了,不要在我做作业的时候吵我。再说了,你可以等到我写完的时候说!”爸爸听了我的反驳,似乎更加气愤了,说话也大声了许多:“我好心没好报,提醒你你还顶嘴!哼,你说我烦你,以后你就不要来找我,我也不烦你了!”我以为爸爸只是吓唬我而已,便又顶了一句:“顶嘴是聪明的表现,报纸上就是这么写的!”爸爸一听,火冒三丈地说:“你……”接着,生气地走出房间,看电视去了。
一见爸爸被我气走了,我便有些后悔。但是,一想到爸爸跟我争吵时说的话,我不禁趁爸爸在看电视,朝他吐了吐舌头,又翻了翻白眼,这才继续写作业。
原以为爸爸只是吓唬吓唬我,可是,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当我又一道题不会做时,便要让爸爸帮我想想。然而,我一连叫了好几次爸爸,可他却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我。唉,看来爸爸动真格的了!
接下来一连两天,爸爸都不理我,就连对妈妈也爱理不理的。这不禁让妈妈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爷儿俩吵架,连我都遭殃了!”唉,爸爸呀,你何时才能不和我赌气呀?你不理我,我可被害苦了,比较难的题,我想不出来,谁来教我呀?
和母亲的争吵
唉,和妈妈吵架了一架,心里一直吊着块石头。都是学习惹得祸啊。
今天妈妈让我去学美术,我觉得星期六和星期天是休息的时间,不应该学这学那,妈妈说:“不行,必须去。”我说:为什么?小孩子就没有自由?而大人想干啥就干啥?小孩子生来就是学习的机器吗?妈妈说:你这小兔崽子,我养你这么大就是叫你和我顶嘴的吗?我说:你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妈妈好像发疯似的,我也气得失去理智了,妈妈竟然来了个降龙十八掌,给了我一巴掌。吧我的脸打的通红通红的。我说:我不学,我死也不学。我气的直冒汗。妈妈一带门,只听咣的一声妈妈摔门走了。我在家想了想:妈妈,我不学美术,我要玩!
晚上妈妈回来了,我俩的起都消了,我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上午我不该那样顶撞你。妈妈说:也怪我,不该让你学这学那的,我是望子成龙啊!我说:那好吧,我明天就去学。妈妈却说:既然你不喜欢那就算了吧,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轻声的说:嗯。
我只想告诉大家,无论你的母亲怎样做,她永远是为了你好,每个母亲都是在为自己的儿女着想。
第四篇:同学之间的争吵
同学之间的争吵
人与人相处,就算感情再怎么好,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这时,那位邪恶的争吵恶魔就会悄悄出现,让人越吵越大声,让好友互相敌视,也让敌人有更深沉的仇恨。那天,在教室里,一个女生对我愤怒地咆哮,而我也不甘势弱地回应她;我们俩都已经脸红脖子粗了,但仍继续恶言相向,辱骂对方,直到其他同学把我们彼此拉开。事情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她的铅笔用丢了,当我跟她道歉时,她却把我的书包摔到地上,并踩了几脚;这时,那个可恨的,却又经常来捣乱生活的恶魔出现了,但这一次,它毁了我们这份宝贵的友谊。回家后,沮丧的我躺在床上,心想:吵架真的可以解决事情吗?想着想着,我们一起玩、一起读书、一起大笑、一起追逐的场景有如幻灯片呈现在眼前,我感到好难受。突然,我感到背后有块硬硬的东西,当我了解到那是什么时,不禁愣住了,那个东西就是引爆这一次战争的导火线--她的铅笔,就静静躺在床上,似乎在对我微笑。隔天,当我还给她铅笔并道歉时,我顿时领悟到:包容和接纳是如此的重要,当下,我真想高兴地大吼,因为,我已经彻底打败那个邪恶的争吵恶魔。
第五篇:《眨眼之间》读书笔记[定稿]
《眨眼之间》三个任务:
一、迅速作出的判断完全可与绞尽脑汁慎重思考作出的决定相媲美。
二、何时听信知觉,何时提防呢?
三、培养和控制我们瞬间决策和第一印象。
主要分析手段:薄片分析法。
薄片分析法是快速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人们通过极少经验(化繁为简:多元统计分析,因子选择)即可理解事物和行为规律的潜意识能力。
如果你想弄清楚我是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那就哪天来我家里随便看看吧。(要了解一个人,与其会面100次,不如花一分钟突击到他住的房间看看)
分析婚姻:观察夫妻间的对话,4个要素决定离婚的可能性:戒备、一言不发、指责和蔑视
选择偷听每位医生与病人对话的几个小片段,就可以理解到该医生是否可能遭到病人的投诉。
积极地文字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潜意识,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及在紧要关头思考与行动的能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作为人类,我们在叙事时总犯一个毛病,非要在尚无法说清的事情上急匆匆地冠以一个解释。
人们不但对影响自己的行为的因素无知,并且几乎从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无知,多说一些“我不知道”
灵感闪现的时刻极其脆弱和珍贵,一定要好好把握。
2薄片法的阴暗面:
人们难以破除表面的迷障,哈定的外表隐含了太多强有力的信息,将人们的理性思考中途扼杀。(即使是在为重要的职位选人时,我们的大脑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理智客观,我们被身材高大的人迷得神魂颠倒了)
这个阴暗面是激发大量偏见与歧视的罪魁祸首。
一些平庸之辈身居高位,人种歧视,性别,身高歧视等,都是这个阴暗面造成的。
换句话说,这些在潜意识层面形成的第一印象,能让整个面试都偏离正轨,误入歧途。
(有的人是汽车方面的行家里手,对待说教口吻的销售员并不待见)
注意!!与人交往,要对他人抱有好奇心:先入之见是死亡之物,你必须对每个人都呈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即兴表演顺利的规律:将“接受”法则熟记于心,保持“一致”。(对所有提议都持接受态度,那么笑料自然而然就能显现了)
左脑:(一部分)语言
右脑:(一部分)画面
当你用语言描述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时,你的视觉记忆会被语言取代,思考活动也会由右脑转移至左脑。在辨认某人的面部特征时,我们的视觉辨识力要比语言叙述熟稔得多。
因为我们本身就具有轻而易举就能找出某人的辨认能力,但是通过描述此人外貌,你的这种能力受到了削弱。
在逻辑问题中,要求答题人给出解释不仅不会降低其答题能力,有时反而会帮助其解题。
所有的那些多余信息绝不是什么优势,实际上,你只需知晓很少的信息,就能发掘出深埋于复杂现象之下的本质所在。
两个重要的技巧:
一、真正成功的决策既要靠理性,也要靠直觉。
二、在好的决策过程中,化繁为简很重要。
当摊上摆有6种果酱时,驻足品尝的人有30%都掏了腰包,但当花色增多时,购买的人数却仅占品尝人数的3%。why?
原来,购买果酱是一种瞬间决断,你下意识的自语着:我想要这种口味或那种口味。而一旦你面对的选项太多,一旦你考虑的选项超出了潜意识能够轻松应付的范围,你的思路就受到了阻碍。
消费者并不用身处于公司布置的会场中,而是在家里,在电视机前坐着,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反应才与产品真正上市时的反应最为接近。(要考虑消费环境)
商品=商品+包装
产品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人们对不同的包装产生不同的感知,又将感知转移到了饮料本身。(百事/可口可乐,酒)
消费者有时候会曲解自己的感想,对第一印象作出错误的表述,“难看”也许='与众不同“ 自我分析会妨碍和摧毁人们的洞察能力。正如威尔逊所说的,我们先编出一个听起来言之有理的说辞,来解释喜欢或讨厌某种东西的原因,然后再调整我们真正的偏好,使之与这个原因相符合。
艾克曼:我们脸上透出的信息不仅仅是反映我们内心活动的导航仪,这些信息本身就是我们的心思。
实验:两组人,一组用嘴巴叼住钢笔看卡通,另一组用牙齿咬着钢笔看卡通。结果:用牙齿咬紧钢笔的人觉得卡通片要有趣的多。
实验向我们揭示:情绪和表情的出现先后是可以反转的,表情是可以成为情绪的肇始的,我们的面孔并不是内心活动的公告牌,在内心活动过程中,表情和情绪的关系是平等的。
我们在解读用手指这一动作时,由于需要读懂动作发出者的心思,得立即转换到他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显然,自闭症患者们不具备心智解读能力。只有在一个完全按字面意义表达含义的环境中,自闭患者才不致困惑茫然。
冲动和有限的时间会让我们产生思维盲区。
《on killing》作者戴夫.格雷斯曼认为,当我们的心率在每分钟115-145次之间波动时,我们会达到所谓的“冲动”的最佳状态,这时的压力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表现。(篮球巨星拉里.伯德曾经说过,在比赛的关键时刻,球场会变得寂静无声,球员们的动作也好像是在放慢镜头似的)
当心率一旦超过每分钟145次,事情就不妙了,人们进行复杂运动的技能出现混乱,很难用两只手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心率达到175次时,人的感知处理能力完全崩溃。。前脑停止运转,中脑---也就是人脑中与狗的大脑相同的部分(所有哺乳动物都要这部分大脑)会越权替代前脑的工作。
所以,当你和一个惊恐万状的人交谈时,他可能听不到你的声音,而且他极具攻击性,血液会由身体外部肌肉群流向内部肌肉群,使外层肌肉变得坚硬,成为保护身体的铠甲。这个时候的我们会行为笨拙,活动不灵。
两个应用:
经常练习拨打911,在熟悉的情况下,不会因突发事件而乱了心率。
禁止在高速状下抓捕罪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会伤及无辜。
单独出警的警察会将办事的步调放缓,而有搭档陪同的警察会提高办事速度,更容易伤害无辜。
在压力下,极度的冲动和思维盲区是可以避免的。
避免方法:
通过压力免疫课的培训,场景模拟训练。
学习辨识人的微表情,解读心智的能力会提高。
聆听的真谛:闭上眼睛(封闭视觉),用双耳和心灵去感受。
例子:幕布创造了一个干净纯粹的瞬间决断时刻,台下的观众不会被自己的视觉影响,而用听觉去看到演奏者真实的自己。
决策:《力量之源》
哲学家:维根特斯坦 海德格尔
阅读表情的专家:保罗.艾克曼西尔凡.汤姆金斯
犯罪心理学:大卫.克林格《杀人地带》戴夫.格雷斯曼《杀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