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时间:2019-05-14 13: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摘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稳定。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坏境、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关键词:生态建设

经济建设

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年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连续的去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和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优化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并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的总合。

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有序的运行,才能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所谓生态危机,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对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最终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空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物种灭绝等。

在人类的经济系统中,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无限制地掠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源,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PM2.5已经困扰着人类,这就是人类破坏自然系统的后果。人类,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经济系统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生态危机产生的背后还存在着由人类经济系统扩张所引起的一系列原因:

第一,人类视自然为征服的对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寓言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充分说明了人类很早以前就把自然视为一种可以被征服的对象。无论在东方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里,自然都被人类视为一个女性形象、一个母亲的角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母亲又常被当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化身,常常遭到子女的剥削。人类将这种理念运用于对待自然的态度中,那就意味着整个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

第二,人口的快速增长给人类经济系统带来了日益沉重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终必然地会转嫁给地球生态系统。

第三,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类经济系统的扩张提供了可能。人类对煤和石油的大肆开发和利用、工厂的迅速扩建等,使得能源日益枯竭、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例如,煤和石油的无节制使用,使得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重;同时,其使用和工业生产,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今,空气质量指数飙升,PM2.5已成为困扰人类的首要问题。

人类经济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的扩张必然性带来了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虽然在地球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各种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要素也在发生着某种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状况的恶化。但是,大多数专家认为,目前困扰着整个人类的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总之,生态危机是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长期扩张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经济根源。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1、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的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两极冰川融化;垃圾处理问题大气和水源污染等。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的废气肆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水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不仅体现在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就必然会产生垃圾,生活垃圾的量在不断增加等。生态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等。

3、经济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合理的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绿色发展的经济模式。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主要是在保护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率”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展,也要有质的改善。

三、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洁净的水、新鲜的空气、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植等被如今已成为“奢侈品”,而这些和人类所需的其他消费品一样重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增长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资源遭到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工业化时期是生态经济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显示了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然而伴随而来的大量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其严重程度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形成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现在,没有谁还会认为,这种经济生长模式能为人类带来可持续发展。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时代的高度,这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也明确规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常有序运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

如何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一种是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认为发展经济必然会导致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必须牺牲经济发展速度,因此要限制增长,为保护生态环境而选择放弃发展经济的道路;另一种观点则是以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为依据,认为首先发展经济,等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再来治理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显然,这两种发展模式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增长仍然是发展的基础。简单的通过限制经济增长来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做法无疑是因噎废食。同时,无数事例已向我们证明,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事后治理所花费的资金远远高于破坏前所欠缺的资金,并且有些破坏是无法弥补的。因此,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也不适合中国。对此,党中央有着清醒的认识,“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生态问题和经济建设只能走一条协调发展的路子,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逐渐由矛盾的对立状态转化为协调统一、相辅相成的状态。

总的来说,协调发展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含义:第一,在性质上,系统诸要素相互适应;第二,在数量上,系统诸要素保持一个恰当的比例;第三,在功能上,系统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就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协调发展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需要指出的是,协调发展不是同等发展,也不是均衡发展。生态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就在与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过程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转换过程。因此,经济系统是通过人类实践与生态系统产生联系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能否协调发展,最终取决于人类的实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更深层次上来说,建设生态文明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有着密切的内在的联系。

第一,二者在发展观上的一致性: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的权利,坚持人类必须在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管理和调控自然。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否定“重增长、轻发展”、“搞耗能、高污染”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观,坚持人口、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二者在关系处理上具有一致性: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构建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循生态原理,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自然、人类的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运用生态技能和生态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是人类劳动具有净化环境、节约和综合利用能源的新机制,沿着与生物圈相互协调的方向发展。

第三,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目的是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要回到原始的自然生态,而是人类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人类既不是简单的去“主宰”或者“统治”自然,也不会在自然面前消极的无所作为。发展经济,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条基本途径和现实需要。

具体措施是: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推进清洁生产;第二,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轻防治的做法;第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协调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做法。

总之,要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其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合理,资源更新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社会 - 经济 - 自然生态系统。显而易见,生态经济就是在经济领域中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五、结论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生态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保障人们享用有限的环境承载力,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绿色发展在本质上就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要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由对抗性向相互促进性和协调性转化,使经济活动不超过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使经济发展和生态发展和谐共赢。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红雨,朱清芳.论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学意义.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2]霍艳丽,刘彤.生态经济建设: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经济,2011 [3]伍丹,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考.学术论坛,2011(10)[4]蔡平,何伦志,王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利益协调.经济师,2004(01期)[5]尹轶.发展低碳经济的哲学基础.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6]冯平.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广东化工.2013(16期)

[7]张胜.致力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构建生态文明.资源与环境.2013,07(上)

第二篇:浅谈如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关键是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县正处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和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化危为机、危中求进,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在复杂形势中抢得先机;迫切需要我们以良好的政治生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形成推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强大合力。应该说,优良的政治生态是**奋起直追、赶先进位的首要环境,是凝聚党心、振奋民心的前提保证,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二、双措并举,加强政治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从“政治内生态”建设和 “政治外部生态”建设两个方面同步推进。“政治内生态”决定着政治生态的性质和特征,“政治外部生态”影响着政治 1

生态的面貌。有些地方把政治生态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政治生态环境建设”,这将不利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全方位展开,也不利于对政治生态建设绩效进行量化评估。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政治内生态建设的核心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优化政治内生态的核心和根本途径。要加强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重点抓好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县委常委会研究制度;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法治的尊严和权威,坚持依法办事。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政治外部生态建设的关键 组织部作为党委的重要办事机构,要把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始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为县委当好参谋助手。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牢固树立政治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内讲干事讲团队、外讲形象争先进”,以深化“提升素质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活动为载体,以开展对标先进行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六个要”:

要以集中学习教育启动政治生态建设。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要深化对政治生态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责任的意识,形成团结共事、积极谋事、勇于进取、事争一流的良好局面;用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现代工业文明理念”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观念上不适应、不符合政治生态建设要求的突出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全县政治生态环境。

要以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助力政治生态建设。精神状态直接影响政治生态。一个地方如果精神状态不好,整天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政治生态肯定也好不到哪去。要提起攻坚克难、志在必得的精气神,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好状态,以精神的源动力激发创造力,催生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努力营造上下同心、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形成心无旁骛抓发展、凝心聚力促崛起的生动局面。

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政治生态建设。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建设的“风向标”和“导航仪”,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关系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等于公开树立起一个标杆,对广大干部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对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着力树立六个导向,即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出来。

要以完善的体制机制匡正政治生态建设。制度是管长远的根本性因素。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既要靠干部自觉更要靠制度监督。各级党组织要着重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建立健全“积极干事”的教育机制、“重用做事”的用人机制、“奖励勤事”的激励机制、“督查混事”的约束机制,“防止出事”的监督机制、“严惩坏事”的惩处机制和“狠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成为一种常态。

要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推动政治生态建设。“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者、决策者,必须在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致力做学习宣传的表率、做勇于实践的表率、更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带动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

要以真抓实干的作风保障政治生态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是真抓实干创造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想实事,鼓实劲,出实招,真正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治生态的培育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目标,当好黑龙港流域跨越发展的“领头雁”,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从我做起,齐心协力,营造一个与**加速崛起同轴运转、同频共振、同向推进,与**经济社

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优良政治生态。

玉冰

2013年8月

第三篇:论述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第四篇: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浅析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目前,四大银行以赚取利差为其主要的收入,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为3.5%,贷款基准利率为6.56%,利差达到3.06%,贷款利率过高,导致实体经济盈利减少,实体经济萎缩,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做实体经济。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的认识金融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的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我国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

(一)、实体经济借助于金融业的发展

第一,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外部环境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第二,金融业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的发展随时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和金融血液的灌输,其筹资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和金融工具,不仅可以分散实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风险,解决或缓解资金需求,更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这样,金融业的发展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第三,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会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金融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现在,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作为实体经济的后盾,更在诸多的方面引领者实体经济的走向。也就是说金融业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金融业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

(二)、金融市场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金融发展无法独立于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实体经济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血液和可能。

第二,实体经济对金融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新的要求。正是这 些要求才使得金融市场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金融市场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

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标志。金融市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金融市场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冰岛的破产就是金融业畸形发展导致的严重恶果,所以,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最终归宿。

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四大原则

1、一视同仁原则。既然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就应对它们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而不能对任何一方采取歧视态度,以免顾此失彼。哲学讲究和谐统一,在经济发展的这个天平上严重的歧视金融或实体经济都是对现存经济体系的严重破坏。

2、统筹兼顾原则。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因而就不应该对它们任何一方采取偏颇的态度,在宏观经济的规划上,在战略的部署上,在人才的培养上,在措施的运用上,都应统一谋划。

3、均衡发展原则。事实已经证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都对整个市场经济有促进作用。这就决定了在它们的速度发展上,在它们的规模形成上,在它们的比例确定上,在它们的计划安排上,都应相互兼顾。

4、协调一致原则。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并将还会告诉我们,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毕竟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式或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之间就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要么是实体经济脱离金融而独自发展,要么是金融市场超越实体经济而“突飞猛进”。事实证明,后者是主要现象,其结果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因此,为了防止和遏制泡沫经济的产生或出现,就必须要强调协调一致的原则。

三、发挥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第一,金融业必须面向实体经济,因为金融来自实体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面向实体经济,金融虚拟膨胀肯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 2 响。特别是实体经济没有直接联系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效应,必然会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加速泡沫经济的形成,甚至带来金融动荡和金融危机。

在现代经济的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出现,以及金融自由化、国际化使得金融虚拟化发展得更加进化,泡沫经济范围更广泛,损害程度也更严重。对我们国家来说,金融业面临实体经济就是要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违规,防范金融风险。

第二,金融业必须服务实体经济,正常情况下资源运动应该反映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的需要。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也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渡膨胀,和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得越来越远,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吸引全社会证券资本通过股票、债券、票据、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不断的满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实现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和重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

第三,金融业必须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践已经在证明,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配合良好的时候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金融过渡发展与产业的关系渐行渐远,就有可能危害实体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以贷款为主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银行必须切实改进现金管理、理财咨询、风险评估等业务,严厉控制发行短期理财产品,规避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套利,只有这样才能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四、总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的根基是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国应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关系。做好新时期金融工作,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必须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着力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体制,形成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金融业的大政方针。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尽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是使命光荣,意义深远。

第五篇: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2019年,我镇按照县委、县纪委统一部署,狠抓政治生态建设,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治生态建设的指示精神,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政治生态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以讲干事、讲团队、讲形象、争先进为总要求,以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核心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体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动员,号召大家牢固树立政治生态建设是生产力的理念,积极参与政治生态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团结奋斗、创先争优”的政治生态环境。

二、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我们紧密围绕《市政治生态建设2017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各项推进活动。

1.开展集中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委委员认真学习市委领导关于加强政治生态建设的讲话,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然后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围绕“什么是政治生态环境”、“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在优化政治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作用”等专题,深入讨论,充分交流,努力开创团结干事、用心谋事、和谐共事、事争一流的良好局面。

2、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我们按照“梳理淘汰一批、调整优化一批、配套充实一批”的要求,对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行为规范、决策程序、运行机制等内部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制度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

3、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我们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综合考察德、能、勤、绩、廉的基础上,把看表现、论实绩作为选用干部的重要导向,尤其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和科学发展意识强、推动“两个环境”建设有贡献的年轻干部。

4、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学校领导亲自进行培训,要求广大中层干部务必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我们还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邀请市委党校两位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素养。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我们以实行全员绩效管理为契机,将主要业务指标和共性工作要求作为各处室及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任务,鼓励广大教职工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的精神,进一步弘扬正气、开拓创新。

6、开展正风肃纪行动。我们开展作风纪律集中整顿活动,重申了各项工作纪律,引导广大教职工切实改进作风、提高效能。我们按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和财政纪律。我们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办公用房进行调整,受到了干部教师的称赞。

三、自我加压,奋力赶超

通过开展政治生态建设活动,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不断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发扬“团结、奉献、干事、争先”的精神,坚持“弘扬正气、改善环境、规范基础、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勇于“超前思维”,敢于“弯道超车”,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政治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着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事业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人民日报:政治生态建设

    评论员观察:好的政治生态靠什么涵养 张 铁 2014年07月14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好的政治生态,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 常听人说起......

    建立正确观念,正确看待厂商之间的关系(二)(xiexiebang推荐)

    建立正确观念,正确看待厂商之间的关系(二) 一、业务人员在厂商关系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人的观念决定行为,大多数业务代表在经销商管理问题上的低效,究其根源不仅仅是技能问题,他们对......

    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中国林业沿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

    浅谈体育旅游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浅谈体育旅游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休闲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集娱乐探险与趣味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旅游业应运而生,日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体育旅游业对发......

    读书笔记《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读书笔记: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孩子心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里,争吵、告小状,是一种常见现象,有时为一把小椅子,甚至一点儿小纸片......

    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则范文

    从“五位一体”的高度把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课题组 编者按 为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与中国......

    某村政治生态建设评价(汇编)

    关于**街道的政治生态建设如下评价:一、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方面1、从遵守相关制度方面,存在“慢”的作风问题。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低,沟通不通畅,速度慢。关于**的政治生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