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平安城市”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区根据省、市委部署,全面启动“平安城市”建设活动,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构建大稳定、大平安格局,社会稳定形势趋好,没有出现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群体到区上访同比减少59.02,到市集体上访同比减少149,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案件反弹幅度下降30.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制定方案
区委于
二、明确目标
总体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力争两年(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具体计划:2004年1月—6月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深入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4年7月—20005年12月为整体推进阶段,实现“平安县(市区)”目标,具体是:2004年30的乡镇(街道)、30—5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村)”的标准;2005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90的社区(村)达标,实现建设“平安城市”总体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县(市、区);2006年1月—12月巩固提高,全面达标,100的社区(村)实现“平安社区(村)”标准,全面总结创建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实现“平安城市”目标。
三、狠抓落实
1、加强领导。区委决定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江鸣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汗明任副组长,人大、政协、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平安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从政法部门抽调3名干警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一是层层动员部署。
3、抓好试点。区委、区政府决定北门街道、洋溪乡作为建设“平安城市”的试点乡(镇),并要求各个乡镇(街道)要抓好2—3个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和最基层的社区(村)抓起,拟定在陈大镇抓建设“平安家庭”试点,在列东街道抓“平安社区试点”,以积“小安”为“大安”。积极探索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路子,摸索工作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少弯路。
4、抓好防控体系建设。把建设“平安城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紧密结合,抓好基层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保垒工程”、“场所工程”、“街面工程”、“物防技防”等四大工程建设,重点突出物防技防工程建设,力争在2005年底前,2003年前后的住宅楼房分别有35和90的楼幢安装有简易报警装置(对讲门)和电子对讲等防盗装置,加强基础防范设施建设,减少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发生。
5、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1)城市公安分局4月份以来,深入开展“堡垒工程”、“场所工程”、“街面工程”三项工程建设,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扭转治安形势严峻局面。堡垒工程主要是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使社区民警数达到34。着手实施2003年前后新、旧住宅楼安装简易和电子对讲防盗装置工作。实行社区治安评定等级工作,以等级衡量社区治安好坏,落实相应整治措施。“场所工程”主要是对桑拿、足浴、按摩、美容美发歌厅、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澄清底数。继续开展在娱乐业、旅店业争创治安合格单位活动,落实责任,定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告诫,
第二篇:建设“平安城市”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区根据省、市委部署,全面启动“平安城市”建设活动,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构建大稳定、大平安格局,社会稳定形势趋好,没有出现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群体到区上访同比减少59.02%,到市集体上访同比减少149%,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案件反弹幅度下降30.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制定方案
区委于6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建设“平安城市”实施方案,研究“平安城市”创建工作。6月23日下发了《关于建设“平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根据省、市委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市实际,决定从2004年—2006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城市”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坚持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坚持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专群结合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等五项原则;确定了五个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下降、五个有效遏制、五个防止发生的总体创建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工作步聚(即2004年1月—6月动员部署、2004年7月—2005年12月整体推进,实现达标,2006年1—12月巩固提高);确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大对敌斗争力度、严厉打击犯罪、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整治农村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八项工作重点,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平安、大稳定”的思想,针对城市实际,把农村房屋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
二、明确目标
总体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力争两年(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具体计划:2004年1月—6月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深入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4年7月—20005年12月为整体推进阶段,实现“平安县(市区)”目标,具体是:2004年30%的乡镇(街道)、30—5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村)”的标准;2005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90%的社区(村)达标,实现建设“平安城市”总体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县(市、区);2006年1月—12月巩固提高,全面达标,100%的社区(村)实现“平安社区(村)”标准,全面总结创建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实现“平安城市”目标。
三、狠抓落实
1、加强领导。区委决定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江鸣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汗明任副组长,人大、政协、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平安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从政法部门抽调3名干警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一是层层动员部署。6月21日全区建设“平安城市”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辖区各单位都相继召开建设“平安城市”、“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的动员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创建工作,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目前,六个乡镇(街道)和部份区直部门已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初步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建设“平安城市”的共识和创建氛围。二是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居)进行宣传发动。区里组织挂点村(居)的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深入全区22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向广大村(居)民宣传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平安城市”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在宣传发动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与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深入发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平安城市”的活动,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多形式宣传。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广播、挂标语、发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统计全区已召开各种动员会议50多场次,出各种板报宣传栏60多期,悬挂宣传标语12幅、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3、抓好试点。区委、区政府决定北门街道、洋溪乡作为建设“平安城市”的试点乡(镇),并要求各个乡镇(街道)要抓好2—3个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和最基层的社区(村)抓起,拟定在陈大镇抓建设“平安家庭”试点,在列东街道抓“平安社区试点”,以积“小安”为“大安”。积极探索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路子,摸索工作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使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健康有序地顺利开展,少弯路。
4、抓好防控体系建设。把建设“平安城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紧密结合,抓好基层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保垒工程”、“场所工程”、“街面工程”、“物防技防”等四大工程建设,重点突出物防技防工程建设,力争在2005年底前,2003年前后的住宅楼房分别有35%和90%的楼幢安装有简易报警装置(对讲门)和电子对讲等防盗装置,加强基础防范设施建设,减少入室盗窃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发生。
5、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1)城市公安分局4月份以来,深入开展“堡垒工程”、“场所工程”、“街面工程”三项工程建设,以提高治安防控能力,扭转治安形势严峻局面。堡垒工程主要是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使社区民警数达到34%。着手实施2003年前后新、旧住宅楼安装简易和电子对讲防盗装置工作。实行社区治安评定等级工作,以等级衡量社区治安好坏,落实相应整治措施。“场所工程”主要是对桑拿、足浴、按摩、美容美发歌厅、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全面摸底调查,彻底澄清底数。继续开展在娱乐业、旅店业争创治安合格单位活动,落实责任,定期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告诫,限期整改。同时力争在年内全面启动旅店安装闭路监控系统,增强安全防范能力。“街面工程”主要是建立列东百货、满园春、三明广场、文化巷、汽车站5个治安岗点,实行24小时昼夜治安巡逻制度,在满园春商业区4个路口安装闭路监控器。(2)城市法院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先后八次派员深入高岩、列西、陈大、青山等社区开展青少年维权活动,在社区建立“青少年维权流动服务站”,为青少年服务。通过办案,积极提出司法建议,促进有关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坚持办案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先后深入高岩、乾龙、富华、青山、瑞云、东安六个社区,开展活动。共接待来访群众500多人次。在高岩社区召开一次宣判会,对社居民关注的曾昌源等20户住房侵纠纷一案进行宣判,既让群众了解案情、了解法律,又起到以案释法的教育作用。(3)城市检察院依据职责强化批捕起诉和查处职务犯罪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提高法律监督水平。(4)区综治办、司法局与陈大镇联合开展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平安家庭”创建标准,内容包括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抵制家庭暴力、抵制邪教反对赌博和吸毒,防火、防盗,不参加群体性事件等。上半年人民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达到应建数95%以上,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成功率达95%,建立完善三年中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核对工作,落实二薄一卡、台帐式管理模式,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加强“两劳”释解人员就业培训、过渡性安置工作。(5)城市区民政局加强城乡低保困难弱势群体经济补助、救济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建设“平安城市”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我区根据省、市委部署,全面启动“平安城市”建设活动,采取各项措施,努力构建大稳定、大平安格局,社会稳定形势趋好,没有出现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群体到区上访同比减少59.02,到市集体上访同比减少149,刑事案件高发态势得到有效控制,案件反弹幅度下降30.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制定方案
区委于
6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议,专门讨论建设“平安城市”实施方案,研究“平安城市”创建工作。6月23日下发了《关于建设“平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根据省、市委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市实际,决定从2004年—2006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明确提出了建设“平安城市”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坚持统一领导步调一致、坚持依法治区依法办事、坚持专群结合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等五项原则;确定了五个明显提高、五个明显下降、五个有效遏制、五个防止发生的总体创建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工作步聚(即2004年1月—6月动员部署、2004年7月—2005年12月整体推进,实现达标,2006年1—12月巩固提高);确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大对敌斗争力度、严厉打击犯罪、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整治农村房屋质量安全问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等八项工作重点,特别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平安、大稳定”的思想,针对城市实际,把农村房屋质量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中来抓。
二、明确目标
总体计划用三年时间开展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全面实现创建目标。力争两年(2005年底)达到“平安县(市、区)”标准,具体计划:2004年1月—6月为制定方案,动员部署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深入动员部署,全面启动建设“平安城市”活动;2004年7月—20005年12月为整体推进阶段,实现“平安县(市区)”目标,具体是:2004年30的乡镇(街道)、30—50的社区(村)达到“平安乡(镇、街道)”和“平安社区(村)”的标准;2005年底100的乡镇(街道)和90的社区(村)达标,实现建设“平安城市”总体目标,使我区成为全市首批达标县(市、区);2006年1月—12月巩固提高,全面达标,100的社区(村)实现“平安社区(村)”标准,全面总结创建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创建水平,全面实现“平安城市”目标。
三、狠抓落实
1、加强领导。区委决定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江鸣任组长,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汗明任副组长,人大、政协、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建设“平安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决定从政法部门抽调3名干警组成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形成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创建工作领导格局,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宣传。一是层层动员部署。6月21日全区建设“平安城市”动员大会之后,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辖区各单位都相继召开建设“平安城市”、“平安乡镇(街道)”、“平安社区(村)”的动员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部署创建工作,统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目前,六个乡镇(街道)和部份区直部门已制定出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初步在各级各部门形成了建设“平安城市”的共识和创建氛围。二是组织工作队深入村(居)进行宣传发动。区里组织挂点村(居)的部门,配合各乡镇(街道)深入全区22个行政村、24个社区居委会向广大村(居)民宣传建设“平安福建”、“平安三明”、“平安城市”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在宣传发动中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与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相结合、与创建文明村镇相结合。深入发动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平安城市”的活动,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多形式宣传。利用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宣传栏、黑板报、墙报、广播、挂标语、发传单等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建设“平安城市”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统计全区已召开各种动员会议50多场次,出各种板报宣传栏60多期,悬挂宣传标语12幅、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3、抓好试点。区委、区政府决定北门街道、洋溪乡作为建设“平安城市”的试点乡(镇),并要求各个乡镇(街道)要抓好2—3个村(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从最小的社会细胞“家庭”和最基层的社区(村)抓起,拟定在陈大镇抓建设“平安家庭”试点,在列东街道抓“平安社区试点”,以积“小安”为“大安”。积极探索建设“平安城市”的工作路子,摸索工作措施,总结工作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第四篇:小网格,大担当,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
小网格,大担当,为平安建设保驾护航
2017年10月我幸运的成为一名城东街道汇头王村专职网格员。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随着工作经历的积累,逐渐发现,我的身心深系在工作岗位上。每天忙忙碌碌,却十分有意义。
网格化管理在服务基层群众方面,要求网格员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对自己网格内的情况了然于心,我所在的城东街道汇头汇村网格内本地居民763人,流动人员652人,出租房屋173间。网格内流动人员多,营业用房多,加强安全防患工作尤为重要。我把工作重心放在出租房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外来人员暂住证办上。每天手捧一本民情日记逐户检查登记,消防器材配备是否符合求,外来人口是否及时办理了暂住证,将资料做实做细。
在日常基层的工作中,我也经常会碰到老百姓不配合工作的状况,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有感到委屈过、有迷茫过、有气馁过,最终我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学习咋样跟老百姓打交道,找准入户调查最好时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解他人之困难。碰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房东,我便利用平时休息的时间入户做工作。网格内有一户孤寡老人,始终令我不放心,年后第一天上班我便在第一时间走进她家,她家缺少消防器材,检查完后,才让我心中的这块大石头落地。
跟老百姓打老交道要有耐心,与老百姓交友要诚心,把老百姓当自己的真心朋友对待,使老百姓感受到自己的热情。现在出去老百姓见到了也主动微笑打招呼,真心的感觉到他们的热情,得到他们的认可,自己工作也充满了动力。
重视网格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任重而道远。她需要每一个网格员的不懈努力,同样离不开方大老百姓的认同与支持。
第五篇:干部作风建设 为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为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解决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近年来机关效能年、创业服务年、发展提升年主题活动成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若干问题的决定》(赣发[2011]17号)及《全省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赣办字[2011]66号)。本人通过仔细研读,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就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安远的跨越发展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深刻领悟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紧迫性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发展既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要想赢得发展先机,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基础,而干部作风又是左右发展环境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干部作风能凝聚人心、焕发斗志,激发和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巨大发展合力。反之,则会挫伤人们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阻碍甚至窒息生产力的发展。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单是我党从严治党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老百姓看党风政风,首先就看干部的作风。干部作风好,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领导干部没有好的作风,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就不能形成优良的发展环境或难以保持已形成的良好发展势头,进而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没有好的作风,就很难有效开展党的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武器。干部作风优良,其廉洁自律意识自然就强;反之,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就差,就经不起各种诱惑。
二、干部作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干部作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工作作风上的庸、懒、散问题。主要为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工作敷衍塞责、效能低下,自由散漫、牢骚满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业务不精、创新意识和冲劲不足等情况。
(二)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作风华而不实,不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沽名钓誉,好大喜功,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报喜藏忧;对待群众态度蛮横,依法行政意识淡薄,行政效率低等现象。
(三)为政不廉的私、奢、贪问题。主要表现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自己事务较多,没有时间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学习研究,仅是浅层理解、记忆。特别是对很多新事务、新知识的学习不透不深,掌握的不够好,致使理论素养与时代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因循守旧,思想观念不够开放。习惯于按照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做工作,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上放不大开手脚,思想上不够大胆,缺乏创造性、独创性的点子,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
(三)在工作中自我要求不够严,“标杆”不够高,有点安于现状,完成就好的思想。
四、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发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制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项长期工作,为了使相关活动取得实效,加强组织领导是根本保证,领导带头示范是关键。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认真谋划,深入研究,精心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务求取得实效。领导干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做好沟通,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营造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学习,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风问题既是党性修养的问题,又是知识能力的问题。修养太差,容易走偏;能力太弱,无事可做。主要从两方面
进行:一是健全干部学习教育机制,从定时定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到干部职工随时随地主动学习;二是充实学习内容,除了加强学xxx省、市、县文件中关于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精神外,还要注重增强自身业务知识和提高道德修养。学习要深入彻底,不流于形式。通过学习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三)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我委各项工作虽不直接作用于人民群众,但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推进审批工作流程再造,能实行网上审批的实行网上审批,能实行并联审批的实行并联审批,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重申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换位思考,热情服务,不克拿卡要,畅通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提速保质地完成好工作,使重大项目能够早日开工建设,发挥效益,惠及人民。
(四)加强重点岗位防范和管理
针对重点岗位,采取“单位领导点、股室同事议、服务对象提、干部自己找”等办法,认真分析和查找每个重点岗位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外部环境3个方面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点。重点岗位人员根据查找的风险点,对照职责要求,有针对性地逐一制定出防控措施,郑重作出自觉抵御廉政风
险的承诺。同时,在重点股室制作廉政承诺台牌、风险警示牌、工作规范等,让重点岗位人员时时警醒。对重点岗位人员加强廉政纪律教育。
(五)完善机关规章制度,扎紧制度藩篱
一方面作为单位一把手,要抓好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工作作风上的“慵、懒、散”问题,领导作风上的假、浮、蛮问题,为政不廉上的“私、奢、贪”问题,固然与干部思想作风相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是改善干部工作作风的有力保障。齐全严密的制度,犹如一堵墙,使人无法任意横行。要完善好机关接待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请(休)假制度、奖惩考核制度和AB岗无缺位服务制度等制度。
另一方面,好的制度也需严格遵照执行才能发挥效用。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决策上要摒弃封建家长式作风,不搞“一言堂”,不独断专行,积极实行民主决策,履行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公务消费适度适当原则,不铺张浪费;人事制度上要体现用人唯贤不唯亲,严格奖惩。
总之,干部的作风建设,犹如一面镜子,既照射出个人的形象,又折射出党风和民风;干部的作风建设又如一面旗帜,干部作风的好坏对人民群众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时刻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加强作风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