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给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是社会进步的后备力量,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保证。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积极培养年轻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培养年轻干部健康成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用人氛围。每一个单位、每一级组织,都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把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职能部门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常抓不懈。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大力举荐,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年轻干部也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严肃认真的态度,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挑选。其次,保证年轻干部全面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各级组织,要有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年轻干部进行“浇水施肥、修枝剪叶、培土整形”。年轻干部大多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工作热情、有朝气,思想比较敏锐,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许多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的局限,年轻干部也存在弱点和不足,主要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进一步成熟起来,就要掌握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就要学历史、学经济、学科技、学管理、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强化内涵修养,优化思维方式。
再次,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建立一套好的制度机制。有了
好制度,才能保证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有序进行,更有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制度机制,可以让年轻干部的个性发展通道多元又宽敞,促进脱颖而出。要“多让制度来说话”。不能寄希望于伯乐识别和选拔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必须通过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依法依规选人。注意完善对年轻干部的考核机制,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考评手段,全面分析、统筹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突出民意调查和综合评价,增强干部考核的科学性,把干部选拔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准确评价。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逐步扩大群众参与干部考核评价范围,改变过去“官评官”、“少数人评少数人”、“党内评”的做法,实现“官评”与“民评”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切实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完善考核指标。把干部是否具有较高科学发展能力,作为选拔任用的“度量衡”。根据不同系列、不同层级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分类设计具有不同权重结构和侧重点的考评指标。同时,创新选拔任用方式。注意抓住年轻干部“最佳使用期”,在他们的黄金时间及时推上重要岗位。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敢于打破常规,创造条件小步快跑,缩短成长周期。每次调整补充领导班子,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年轻干部。最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去锻炼。“实践出真知,磨砺长才干。”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是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锻炼有利于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利于克服弱点,有利于练好基本功。“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应给优秀的年轻干部压担子,让他们在负责重大项目、处理矛盾集中事件、组织重要活动、协调重要关系、解决急难险重事项中,提高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采取组织调整、选派挂职等方式,着力强化组织培养和锻炼效果,促其健康成长;根据干部培养规划,适时地、大胆地把优秀干部放到关键岗位进行锻炼,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为“骏马”、“贤才”。
另外,年轻干部的成长,发挥其实际才能和素质,也需要一个和
谐、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工作氛围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要树立清正廉洁、服务群众的榜样,弘扬优良作风,帮助年轻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同时社会舆论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也责无旁贷,应该坚守舆论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真实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作为公众,在质疑和否定问题、现象以前,应该摆正心态,思考后再做出判断,正确看待年轻干部成长,不盲目夸大,让优秀年轻干部在和谐、宽容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大有所为。提高政府公信力也从另一方面给年轻干部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营造一个有利于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不断培养出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使国家的领导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让那些优秀的年轻干部发挥其才能,造福人民,利于国家,才能使优秀的年轻干部成为国之栋梁,民之脊梁。
第二篇: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年轻干部是组织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的希望。年轻干部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组织以后的发展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外部环境将有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为此,积极营造年轻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显得相当重要。
年轻干部能否成才,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应该为年轻干部营造怎样的成长环境呢?
首先,对年轻干部要有宽容之心,营造宽容、理性的氛围。年轻干部阅历尚浅、经验不足,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在所难免。我们理应有伯乐的慧眼,看到年轻干部的优势和潜力;还应有慈母的爱心,宽容年轻干部的幼稚和娇嫩。现在,对年轻干部还不够宽容,工作中出点毛病,有人就会指责“嘴上无毛,办事不老”,而年纪大的干部出问题,就很少有人说他“胡子太长,办事不好”。相反,如果没有宽容、理性的氛围,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年轻干部的成长,会制约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进一步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影响党的事业。
其次,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树立正确的科学用人理念。一是要树立不拘一格的科学用人理念。遵循一般用人的规律,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原则,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起用新人、能人、年轻人,不因个人恩怨而埋没人才,甚至恶意打击人才,同时要量才而用,让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信者效其忠,各取所长,各尽其能。二是要树立注重长远发展的科学用人理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要培养好年轻干部,就更应该从长远处为他们考虑,全面的为他们考虑,而不能只顾眼前。要充分挖掘其潜力,发现其优点,夯实其基础,发扬其长处,以便于年轻干部的长远发展。三是要树立竞争择优的科学用人理念。通过采取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优胜劣汰,选拔出一批在思想上、工作能力上优秀的人才,让有能者居之,这样才可以激励年轻干部不断追求进步,避免年轻干部丧失进取之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以致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四是要树立实践出人才的科学用人理念。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相自苦寒来。只用让年轻干部多办事,多想事,多遇事,才能让他们更快的健康的成长。同时要让年轻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当中去,多了解群众的疾苦,感受群众的呼声,增强群众联系,融洽干群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认为培养年轻干部的有效方法有两个:一是岗位交流,组织部要发挥职能优势,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多岗位锻炼,特别是要放到重要岗位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岗位锻炼,使年轻人尽快成熟起来;二是选派锻炼,把好的苗子送出去培养。操作时要注重实效、克服形式主义。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需要积极地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需要年轻干部自己深深地融入到这个环境当中,潜心学习,多加锻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早日铸造成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第三篇:多措并举着力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多措并举着力营造年轻干部成长良好环境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换届工作的陆续展开,很多地方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方面都出台了新规定、新举措,大大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增添了干部队伍活力。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众对于选人用人公平性的各种猜测和质疑,29岁厅官、29岁县长、25岁镇长等等。
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条条战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为年轻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非杜绝猜测、湮没质疑,更不是剥夺公民的监督权、话语权,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完善任用机制,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力,从而减少公众对年轻干部非理性的甚至攻击性的猜疑,并进而形成促进年轻干部成长的力量,为年轻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为年轻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舆论,代表着公众特别是主流媒体的看法、观点和态度,尤其是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传播时代,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更无法脱离于社会舆论的影响。当前,由于一些地方在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上尚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程序上还存在着不公开、不透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公众对于年轻干部的误解和不信任,并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形成了一定的外部压力,降低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力。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压力的存在,才不断地促使组织人事部门以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形式选拔任用干部。要确保年轻干部成长具备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首先要保证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杜绝干部选拔的“家族化”、“世袭制”,破除干部选拔的“潜规则”,让年轻干部从“根”上站得直、立得正,获得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从而减少负面社会舆论诞生的土壤。其次,用人单位及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选拔任用前,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个人简历、工作实绩、获得荣誉等情况的公开力度,揭开选拔任用干部的神秘面纱,从而减少公众的猜疑心理,为年轻干部的走马上任铺好路,定好调。最后,当公众出现质疑声音时,相关部门要做好舆情应对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客观、公正、负责任的回应,避免和群众“躲猫猫”的敷衍塞责心理。
二是为年轻干部提供历练平台,增长其才干。年轻干部资历浅,经验少,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年轻干部也通常拥有高知识水平、旺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其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因此,正确使用和培养年轻干部,不能求全责备,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主流、看潜质。对那些思想信念坚定、党性素质良好,德才兼备具有培养价值的年轻干部,决不能用放大镜看年轻人的缺陷,要宽容他们的幼稚和娇嫩,不拘一格地大胆放手培养使用。同时,还应做到对年轻干部宽容而不纵容。在保持宽容之心的同时,加强干部管理,做到宽严相济方能育出栋梁之才。年轻干部在公众面前和工作方面的软肋,往往在于缺乏锻炼,缺少复杂经历的磨砺。这就需要组织部门为年轻人创造成长的条件,要将其放在广阔的基层大环境中去磨砺,经受多岗位锻炼,以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等形式,放到基层的大环境中去,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开阔视野、经受磨砺、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三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有赖于机制的促动。完善良好的制度机制才能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畅通“绿色通道”。目前,社会公众对年轻干部的质疑大多在于提拔过程不够透明。因此,要想让年轻干部硬气,让质疑的干部群众服气,则需用更加规范化的选拔方式,公正、公平、公开的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增强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和公信度。同时,注重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入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全方位考评手段,真正把年轻干部的选拔和考核标准、程序交给群众,从而使年轻干部真正为公众所接受。
四是干部群众对年轻干部应多一份包容。社会在发展,需求人才;经济在增长,要依赖人才。对待年轻干部的提拔使用,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要拥有爱才之心、容才之心,以信任的眼光的看待年轻干部提拔使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能抱着“论资排辈”观念不放,对待年轻干部,我们要多一份包容,少一些非议,多一份的理解和支持,以一颗平常心,包容心去对待他们。相信这些年轻干部会用更多的时间和智慧去面对不同的声音,用更加务实的态度和优异的成绩去回应各方的质疑。
第四篇:营造良好环境工作总结
泰山乡营造良好环境工作总结
2011年,我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职能、规范行为重点,从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集中整治、信用建设四方面着手,全民动员,多策并举,实现了良好发展环境的全面优化。
一、基本情况
泰山乡位于两当县城东南部,共辖8个行政村,4个乡直单位,22个村民小组328户1164人。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56.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209.9亩,人均2.7亩。年平均气温10.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700mm,平均海拔1100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属典型的深山林区乡。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形象的总代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发展良好环境工作是一件事关全乡的大事,对此,乡政府成立了以政府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良好发展环境工作领导组,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切实把良好发展环境工作抓紧、抓好。
(二)、强化素质教育、规范制度建设。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服务、整顿。为推动良好发展环境工作深入开展,我乡紧紧抓住“优质服务、教育整顿”这一点,不断提升环境建设的层次,增强环境的竞争力。
1、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了“文明村组、文明家庭、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讲文明、讲诚
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采取专题面授、电化教育和集中讨论等形式,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的宗旨、党性观念和永葆先进性的教育,培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规范了制度建设。与农户签订了门前卫生“四包两禁止”责任书,制定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等制度,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推进了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且聘请了环境卫生监督员,组建了环卫工作人员,加强卫生保洁管理,巩固整治成果,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三)、创新矛盾排查和调处机制。一是健全网络,夯实基础。对软弱涣散,不能驾驭局势的及时调整,全乡无一瘫痪班子。各村配齐了信访调解员。二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把社会治安、信访工作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意见,真奖真罚,村级纳入千分制考核,对全年没有上访的支部书记奖励表彰,对包村干部、信访工作组奖惩每月一兑现。三是抓排查和化解,对历史性缠案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接访,进一步加强部门与派出所、地税所、土管所、农经站、财政所、水保站、林业站等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调解组织作用,在解决人需饮水工程中,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对重点水源地进行保护,对重点河道进行清理,解决在管道到户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对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班子和调解员深入地界,实地查看,召开理事会和群众大会,深入实际,解决问题。对于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所突出的关于土地的征、迁、占等问题,领导班子和信访调解员深入农户,逐户解说农村政策和讲解法律法规知识,解决他们的困难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四是抓预防,从源头上治理,加强农村财务监管,对农村宅基地、财务进行管理,严格推行民主决策程序。五是抓打击。对于一意孤行、顶风而上的坚决打击。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及时了解掌握一些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的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平时坚持月排查制度,特殊时期每天一排查,安排包村干部和村干部直接包矛盾点,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一些突发性、群体性、疑难性问题,严格执行重点案件督办制度,确保按时办结。同时,大力发挥乡司法所的调处功能,对一些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由乡司法所按程序、分步骤进行调解,确保稳定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同时,加强对稳定工作的督查力度,对稳定工作处理不利的工作区和村实行警告、通报、批评,限期进行整改,并把督查结果直接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广泛宣传信访条例,不断增强群众依法信访、文明信访、逐级信访的观念,自觉规范信访行为,依法维护信访工作秩序,对出现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情况,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自年初以来,没有发生越级上访案件,目前,全乡风正气顺,乡泰民安,今年以来,社会保持了持续和谐稳定。
三、主要成效
(一)营造氛围,树立形象
通过一系列良好发展环境的举措,全乡党员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第一竞争点”和“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新村形象”的理念正在树立;干部队伍中谋发展、抓项目、优环境的劲头在加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乡、村形象明显改善。
环境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民生工程,通过走访、接访、深入农户,深入实际、认真讲解等工作的开展,对苗头性的问题,提前介入,消除了存在的隐患,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我乡无一起矛盾纠纷发生,也无出现阻挠、妨碍等事件发生,人民群众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工作积极配合,投身全乡的各项工作,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使全乡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二)加快建设,促进发展。
环境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发展,今年我乡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各项经济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提高了10个百分点。
1、加快了新农村项目建设。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快了项目建设速度,依托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完成了同心、双河、兴桃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美化、亮化、净化、硬化、绿化工程;共安装仿汉白玉护堤栏杆1500米,铺设步行彩砖1800平方米,硬化巷道、院落12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修建蓄水池3处,自来水覆盖率达80%,修建垃圾集中处理点1处,垃圾池6个,修建花园6500平方米,修建平安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组12件,安装太阳能淋浴器48套;修建沼气池172口,实施配套厕圈建设108户,大大改观了我乡村容村貌,乡政府综合服务楼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惠农大厅的建成,使群众办理业务得到了许多便捷。
2、开展诚信政府建设。推行乡级政务公开、规范和提高各村政务公开,完善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塑造了政府良好形象。
3、公路建设步步推进。完成了西泰路8公里硬化工程的后续扫
尾工作,完成了双河村至兴桃村0.8公里的路面硬化及泰云路7.5公里通乡路建设工程,解决了农民行路难的问题。
4、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全县林改工作试点乡之一,在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方法步骤和工作制度,做到了政策透明、政策公开、规范操作。截止2010年5月底,全乡3万余亩林地已全部划分到户,共落实权属8个村22个村民小组,确权306户,确权宗地758宗,发放林权证306本,已全面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
5、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壮大了我乡袋料香菇产业,积极与陕西、河南等地外商联系洽谈,鼓励他们来乡发展,为我乡袋料香菇产业的发展壮大投资助力,还陆续与天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协议,均超额完成任务。
6、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全乡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我乡与各村、各矿山企业、各农机手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加强了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民爆器材、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并进行了专项整治;二是健全了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提高了防范处理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四、下一步打算:
机遇选择环境,环境带来机遇。要抓机遇快发展,就必须把环境建设作为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大事,下一步我们继续把良好发展环境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尽力营造环境“洼地”,努力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重点做好“宣传”、“教育”、“整顿”、“三个方面的工作。
“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优
化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乡上下营造浓厚氛围。
“教育”就是要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把全民素质升位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学习为先,教育为本,引导和教育全乡人民树立“人人都是新村形象,事事关系发展环境”的观念,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讲文明、讲诚信、讲法制,关心环境,建设环境,维护环境。
“整顿”就是要继续加大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力度。对责任心不强、作风浮漂、工作严重失职、影响较坏的党员干部,予以组织处理,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在经济发展中能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011年12月
第五篇: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学校从工作思路上十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班级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计划,采取了得力有效的转化措施,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学困生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需要帮助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 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 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
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 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
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 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 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
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
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
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
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 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 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 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三、辅导方式和方法
虽然多数学生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但从平时的作业来看,以及从测 试成绩来看,有俞春梅、吴建忠、黄书红、杨仁杰、李展洋等同学应该 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特别是拼音还不能熟练拼读,听写生字,写不出来,存在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缺乏辅导、甚至家长外出打工 缺乏管教,二是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三是本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 有动力,不愿接受新知识。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如生字,每课一定要会读,会写,还要 能听
写,一旦发现他们都能按要求掌握。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上课
总要想到他们,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他们 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
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
里无人问津。对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加自 信心,对学习不再恐惧。布置作业时,先想到学困
生,让他们“吃小 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
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后进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 不
做。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让好学生管好后 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后进生的辅导。教师辅导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利 用早读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后进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是简单地打 “√”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 原因,加
以改正。评讲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
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群体的 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
活动,帮助后进生进步。学校教育
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要转变学 困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
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所以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随时了解学生 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平时应掌握的知识点
在每次的练习中,先引导他们做最简单的组词,练习说话,认真做 作业,把字写工整,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五、收到效果
一学期以来,总体分析得出明显有一定效果,一部分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习惯也逐步形成,不论是读书,还是写字,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吴建忠、俞春梅、黄书红也能考及格了,这充分证明他们有了好 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件艰苦的事,但只要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